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循理入法,以理驭法——算理与算法有效融合案例分析
循理入法,以理驭法——算理与算法有效融合案例分析郭家桥中心学校郝悦儿在计算教学中,既要注重算法的掌握,更要注重算理的理解。
所谓算法,指的就是计算方法,详细来说就是把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行简单化,然后添加一些后天人为规定的固定操作步骤,即计算法则;而算理指的就是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道理,即在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也是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比如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解题,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等。
一、渗透数学思想,促进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一)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借助转化,感悟算理和算法。
(三)渗透优化思想,加强不同算法的对比。
(四)渗透归纳思想,循序渐进地总结算法。
二、小数的加减法在课前复习了整数加法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回顾反思了整数加法的算法,并且分析了算法形成过程中依据的算理。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4.29 元A(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要求:1.同桌各选一道不同的问题解决;⅛2.先列横式,在列竖式计算。
出示例题后分析题意列出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
唤醒旧知强化算法后分析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生思考发现两者的算理都是“相同数位必须对齐”,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必须对齐小数点”,从这里打通了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认知。
5元6角2分+3元零9分4ιιι35cιn+5ιπ70cπι5.62+3.09=2.看图写出小数加减法算式教师用紧凑的课堂练习换个角度启发学生深入分析与思考,深化了算理的理解。
这样可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掌握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联系,把知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更科学地掌握计算法则。
出示例题后教师用“你想怎么算?”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寻找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重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桥梁作用,准确把握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连接到“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这一关键连接点。
14本zzzzzzzzzzzzziy2^二:二:::::::::::110套J2×*4^=28 '10×14=14028÷140=168合理借助直观点子图,从不同角度直观呈现了14X12的计算“道理”,把一个新学习的问题转化成易于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算理和算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
算理是指数学计算中的基本原理,包括加减乘除等。
这些原理是数学计算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其他数学知识的必要前提。
而算法是指具体计算过程,它是根据算理原则设计出来的一种计算方法,用于解决具体数学问题。
算法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应用算理原则,完成各种数学计算任务。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数学计算的原理,同时也能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具体来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要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通俗易懂地讲解二者的概念和关系。
在讲解算理原理时,可以采用生动的故事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用小动物的故事来说明,并通过举例演示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在讲解算法时,可以进行一些具体数学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
其次,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旅游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原理和算法。
并且,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教师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部分学生可能在算理方面较为弱势,需要进行一些基础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算理能力。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比较擅长算理,需要更多地练习算法,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
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等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为此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
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为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我对比了课改前后的计算教学模式。
近几年,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在教材编排上注重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于是我们为了顺应当前形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生活问题中引出数学问题,积极探索计算教学的新模式。
现在,比较受大家认同的计算教学模式大致是这样的:情境导入—算法呈现—比较提炼—明确算理—算法巩固。
新的模式注重课堂探究,但是训练密度不够,重算理,轻算法,导致学生计算技能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新课改实施以前,计算教学大致遵循这样的模式:复习铺垫—新授指导算理—尝试检验算理—练习巩固新知。
其中新知讲授以教师讲解为主,练习巩固以学生的机械式计算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重算法,轻算理”,然而它在落实“双基”的目标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现在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
于是,我分析了新旧两种计算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计算课中尽量扬长避短,融两种模式之优点,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重。
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磨课总结
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磨课总结篇一: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算理与算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它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它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很有必要,它不仅关系着算理能否掌握,还直接关系算法能否落实。
怎样将二者融合呢?从磨课方案到教学设计到上课实录,再到总结研讨,真是醍醐灌顶,如获至宝。
尤其是本次磨课中对于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做的是炉火纯青,值得我仔细揣摩,谈到本课例片段中是怎么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采取了哪些促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措施,具体来说我认为:一、算理必须要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理解。
本片段中口算环节,先由学生独立试算,其实这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算理,该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做呢?二、算法是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根底上对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的总结,本片段中让学生中交流算法,其中引入了直观图;然后比照几种口算方法,寻找其共同点。
这其实就是在感悟的根底上对算法进行一种理解总结。
真的就是感悟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
三、我个人认为本片段中自主探究环节设计的巧妙,自主探究环节是找准“算理〞与“算法〞的连接点,是促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有力措施。
总之通过本次研修我个人认为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并与抽象的竖式计算建立起联系,从而让学生经历竖式,才能真正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才能到达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
篇二:磨课总结与反思磨课总结反思邹城市中心店镇付庄小学王波研修即将结束,回忆这将近两个月的紧张磨课经历,一路走来,我感到收获颇多。
整个磨课过程,我与研修组全体成员精诚团结,群策群力,虽然工作繁忙,可磨课任务一样都没落下。
真是“为磨精课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数学计算则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和重点。
在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
而在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算理是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概念和原理。
而算法则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结合算理和算法,是提高计算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进行探讨。
一、算理和算法的内在联系算理和算法在数学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算理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它不仅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更是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算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技巧,是实现算理的手段。
算理是算法的内在逻辑基础,算法是算理的外在表现方式,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清楚算理,又要传授好算法,使学生不仅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还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以小学加减法为例,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加减法的原理和规律,又要教会他们加减法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技巧。
只有让学生在理解加减法的基础上掌握好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算理和算法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二、算理和算法的结合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1. 知识讲解环节: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实例和问题引出知识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逐渐形成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算法,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 练习和巩固环节:在练习和巩固环节,教师要设计一些既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的练习题目。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和应用环节:在拓展和应用环节,教师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应用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论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论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摘要】: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算法解决运算操作的程序与步骤,算理是解决程序和步骤的道理问题。
将算理和算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领会真谛,增强运算能力,提升运算效果。
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有效结合算理和算法,使计算教学课堂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教学,算理,算法【正文】: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为计算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算法是算理的提炼概括,为计算提供规范的操作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处方。
隐性的算理与显性的算法互为关联。
如何从算理出发构建起合适的算法,是计算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
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计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小学是学生们接触数学的初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计算题的时候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只记住了数学公式和运算道理,但是没有理解其真正的意义,也没有掌握具体的运算方法,虽然学生把公式记得牢牢的,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能合理选择。
本文就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有效结合算理和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论述。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算法及算理进行有效结合,算理即计算的道理,同样也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而算法指的就是计算方法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例:(错误竖式)2 3× 1 2————————4 62 3________________6 9这是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的错题,导致本题出错的原因是在学习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理解了算理,但算法缺乏自主生成,造成算理与算法的断层,算理清晰但算法混乱。
如何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活动方案9月
《如何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活动方案活动背景: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一直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计算教学中我们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练,忽视算理的推导,教学方式“以练代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的极端。
而新课标的实施,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但在一节课中,过分强调算理,忽视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过分强调学生对算理的体验与学习,忽略了对算法的归纳总结,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计算教学,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实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主题。
活动目的:1、探讨计算教学中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2、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8日活动形式:课例研讨活动过程:1、研究准备,确定主题。
2、教师选定课题,讲课教师进行个人相关教学设计。
结合主题,评议交流,选定课题。
围绕“如何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3、执教研讨课例,四年级牟永丽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位,五年级的王昕老师执教《循环小学》两节课。
在具体的课例教学中,进一步探讨让学生经历构建算法的过程,实现算理和算法的内在统一,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课后评议,再次探讨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后评议,再次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教学实践的情况。
5、活动总结与反思。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是基础、是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教师强调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这种有效结合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思考。
本文将从算理和算法的概念、教学目的、有效结合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希望能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所启发。
一、算理和算法的概念算理是指运用数学原理和规律进行问题分析、推理和解决的过程。
算法是指特定问题的数学计算步骤和方法。
算理的核心是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而算法则是数学计算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
二、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目的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计算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数学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方法1. 增强算理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在加法运算中,教师可以通过物品的分组、集合的运算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在乘法表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背诵乘法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乘法表的规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3. 举一反三,丰富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不同的题目类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只注重计算题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而忽视了计算题教学的算理,致使学生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
因此,探究算理与算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处理1、算理与算法彼此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算法是简化数学计算思维过程,依据公式化的解题步骤,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算理是计算过程所依据的公式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思考。
简单来说,算理为算法指明了思维的方向,算法是算理正确的具体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详细地向学生讲明计算题的算法,更要让学生理解计算题的正确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计算习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2、因材施教,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算理与算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同等重要,教师既可以在学生掌握正确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相应的算理,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在掌握正确的算理之后,再进行具体的算法练习。
这不但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数学水平,而且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观念,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殊途同归,最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算理和算法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1、立足于基本知识和方法,促进算理和算法的相互迁移。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完成算法和算理的相互迁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图中小明、小丽和小芳到超市买文具,钢笔的单价8元,笔记本的单价3.4元,讲义夹的单价4.75元,彩笔的单价2.65元。
小明买一个讲义夹,小丽买1本笔记本,求①小明和小丽一共用多少元?②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引导学生掌握算法和算理之间的相互迁移。
在开始这节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法运算和一位小数的运算,因此学生很容易在计算的时候,依据固有的经验进行相关的运算。
计算教学中怎样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
计算教学中怎样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只有算理与算法结合的有效,才能完成计算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算理,寻求计算方法,避免模仿,使学生真正明确算理,掌握算法现代教学理念应把算理和算法有机的结合。
算理和算法是算术运算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简言之,算法就是计算方法,而算理则是计算的道理、依据,它们分别解决“怎样算”和“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引导探究,理解算理。
计算教学要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入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转化,通过对比、观察、思考,从而归纳总结了计算方法。
2.及时练习,巩固内化。
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经过反复的验证,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也深刻理解了问题的计算算理,从而做到算理和算法的有机结合。
3.应用算理,“创造”算法。
如果都像上面这样,分三步思考着算理进行计算,不但思维强度大,而且计算的速度很慢。
为了提高计算的速度,就必须寻找计算的普遍规律,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
二、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教学措施计算的算理是指计算的理论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计算的道理。
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构成,用来说明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计算的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计算教学中“走极端”的现象实质上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关系的结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该阶段的学生易于记忆学习。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无论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法一、从教学思想上作出合理调整教学思想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想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实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必须重点调整当前数学教学的思想观念,才能为算理、算法的融会贯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大量计算题练习为主的教学思想,而全面贯彻和推行“以生为本”注重启发和引导的教学理念,借此帮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了解和掌握计算的道理和方法,继而为后期的数学学习作好铺垫。
例如,教师在开展多则运算教学活动时,不要将计算结果作为衡量学生计算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引导学生能在解答计算题时,说出计算的过程、重点,促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而使学生形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
以多则运算题型为例,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相关练习题,如“5+6×8=?”“12×5-4+3=?”“24/4+8×2=?”等,同时提出解题的规则和要求,即“不但要正确计算出答案,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如此一来,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将不再单纯地以“正确答案”为目标,而是以“正确答案+解题思路”作为最终的目标,这不仅使学生可以认识到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道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
由此可见,结合小学生解答计算题的习惯和意识,合理调整计算教学的思想观念,能成功地将算法和算理融合在一起,并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目的。
二、从教学方式上作出有效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通常情况下只有教学方式真正适合学生,才能达到高效教学和成功教学的目的,所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想实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就必须配合教学方式的创新策略,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既能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能懂得计算的道理,从而为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算法和算理结合的有效措施
算法和算理结合的有效措施次观摩了刘万元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这是一节精彩的计算课。
我现在是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正讲到这节课,通过今天的观摩,我感觉受益匪浅。
这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继续,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同时又是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认为刘老师这节课在促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值得借鉴和学习:⑴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刘老师在课的第二个环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列出算式后,老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正是由于老师的这一问,为后面的有效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样就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算理。
刘老师在教学中还渗透了估算思想,当学生经过考虑想出估算方法之后,老师就选出一种估算方法让学生去比较,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相比较是大还是小,这样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对算理和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⑵处理好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突出了计算教学的核心。
刘老师在本节课中把估算,口算和笔算的有机结合。
对于23×12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口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用笔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学的估算方法,也为笔算学习打下基础。
在课的结尾部分对比了直观图、口算和竖式的联系,又使教学得到了一次升华。
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想出了两种笔算方法,一种是直接写出得数,第二种是用了三个算式才把这个题完整做出来,于是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刚才探讨的过程,对这两种方法提出了质疑,第一种没有思考过程,第二种太麻烦,大家都一致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优的,于是老师接着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将几个竖式合并,再将竖式进一步优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2019年文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用融合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新课改已经十几年了,许多老师乃至家长都感觉到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明下降了,大不如前,以及经常“大意”出错,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曾经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要让学生把法则背下来反复练习即可,似乎不必花时间去研究计算法则背后计算的道理。
在这里我不得不重提算理、法则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的,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而法则又要满足一定的道理,所以算理为法则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则又使算理可操作化。
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将算理与算法合理融合在一起,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推动算理与算法之间相互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方法与知识,科学完成算理与算法之间的相互迁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与《小数加减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为学生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小刚与小明到商店买文具,其中文具盒8元一个,笔记本3.4元一本,讲义夹4.75元一个,彩笔2.65元一支”。
小刚买了一支彩笔,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
求:(1)小刚与小明一共花掉多少钱?(2)小刚比小明多花多少钱?在学习这节新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及一位小数的运算,所以在解答以上题目时,学生很可能用思维定势解决计算问题。
虽然学生可凭借自己的计算经验进行计算,但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清撤认识其中的算理,因此不敢确保自己所运算的结果完全正确。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计算,就出现了“把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进行计算”及“把两数中的小数点对其进行计算”的情况。
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就需要教师从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为入手点,启发他们在计算时把单位相同的数对齐,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明白计算时应将小数点对齐。
计算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计算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王庆书在计算教学中,计算的教学却不受老师们的“待见”,有的老师认为计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训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
其实,有不少同学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运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生搬硬套运用法则,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那么如何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一、理解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算理算法概念,理解二者的存在关系。
明晓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任务。
“算理”和“算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何谓算理?算理就是计算的依据、道理,它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
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
什么是算法呢?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
由此看出,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规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
可见,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要以理驭法,理清算理。
准确的计算必须构建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只有算理清楚,法则记牢固,在做计算题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处理好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应注意的几点1.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有机统一的整体,形式上可分,实质上不可分,重算法必须重算理,重算理也要重算法。
2.计算教学的问题情境既为引出新知服务,体现“学以致用”,也为理解算理、提炼算法服务,教学要注意在“学用结合”的基础上,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为主。
3.算理教学需借助直观,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充分感悟的过程,但要把握好算法提炼的时机和教学的“度”,为算法形成与巩固提供必要的练习保证。
4.算法形成不能依赖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彻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
5.要防止算理与算法之间出现断痕或硬性对接,要充分利用例题或“试一试”中的“可以怎样算?”“在小组里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问题,指导学生提炼算法,为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衔接服务。
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王庆书笔算乘法,这部分知识学生初步接触,要切实使学生掌握好,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打基础。
所以,在笔算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本单元的笔算乘法都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学习的,把计算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讲132×3,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怎么计算这道题?学生首先会用口算的方法去解决此题。
是这样的口算过程:把132分成100、30和2,然后列成算式100×3=300,30×3=90,2×3=6,最后求出三部分的和300+90+6=396。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抽象。
当学生明白了算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抽象算法,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而大部分一线老师在处理有关计算内容时,很多时候是放弃对算理的理解的,只是一带而过。
多数教师认为计算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算理讲得再清楚,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也不会去想算理,计算的过程与方法才是学生掌握的重点。
我认为学生对算理的清晰理解为程序性知识的呈现提供了必然性的准备,所以算理的呈现有着它的不可或缺性。
本节课将算理与算法紧密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取的方法恰到好处。
先通过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243×2,问: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想到,方法一口算:200×2=400(2个百乘2得4个百) 40×2=80(4个十乘2得8个十) 3×2=6(3个一乘2得6个一) 400+80+6=486,方法二笔算:让学生试一试用竖式来计算,然后用“搬家”的形式把学生解决的问题搬到竖式上。
小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小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摘要:计算,是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得学生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的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能力,又要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这有助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长远发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将算理和算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但实际上,大多数数学教师的教学目的。
只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单纯讲授数学题计算的方法,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算理的重要性,很少向学生讲解算理。
关键词:小学;计算教学;算理;算法;有效结合引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算理和算法,将注意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进而从深层次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前,教师存在采取强制性教学行为,让学生反复练习某一种题目的解法,在反复训练中达到纯熟的阶段,然后应付考试。
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性特征,告诉学生某种题目计算逻辑,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原理,从而总结归纳出这类题目的算法。
一、小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含义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若想要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首先需要明白何为“算理”,何为“算法”。
所谓“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算理”,就是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其关系为:算理为算法提供计算的依据,而算法以算理为基础,再根据算理总结问题的计算方法。
二、小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重要性学生认知能力增加,并不意味着计算能力的提高。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有效的数学计算知识,提高自身计算能力。
在传统计算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算法的教学,忽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由于算法的自动化性,即使学生并不知道算法背后的原理,依旧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如今,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向学生讲授算理,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算法,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
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徐金荣】刘老师这节课共有4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引出问题,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
其中,1.引出问题环节,用时大约2分钟。
课一开场,刘老师直接出示信息:"每根灯柱上有23盏灯,大楼前共有12根灯柱。
"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盏灯?列式后,刘老师有意设计了让学生说算式的意义,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两个环节,突出了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生理解算理,探究算法作好铺垫。
2."理解算理,探究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用时大约27分钟。
刘老师在这个环节,把估算、口算、笔算三种计算方式有机联络,使学生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络,降低了思维的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27分钟内,(1)估算。
用时大约2分钟。
老师着重引领学生用23×10估算出的得数,与23×12的得数进展比拟,23×10仅仅算了10个23,还少了2个23,所以估算结果要比准确得数小。
(2)口算。
用时大约5分钟。
在口算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
在交流口算方法时,刘老师有目的地先交流"23×10=230,23×2=46,230+46=276"的口算过程,并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变得简单了。
(3)笔算。
用时大约14分钟。
在交流算法时,老师有目的地选取以下两种笔算方法:①直接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②分成三个竖式完成。
在逐个展示并由学生评价后,使学生明确第①种笔算方法表达不出计算过程,第②种笔算方法能展示过程但有些费事。
刘老师引导学生考虑: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表达出过程,又比拟简单?一名学生说道:先把23×12列出来,先算23×2=46,再算23×10=230,然后把46和230加起来得276。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中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中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发布时间:2021-08-17T15:13:11.1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10期作者:郭静[导读] 计算能力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
尤其在小学阶段郭静渤海大学包头钢铁公司第二小学【内容摘要】计算能力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
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要十分重视算理与算法的结合。
只有做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才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与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算理算法常常出现断层,尤其是在笔算除法中,算法频频出错,学生并未真正理解算理,而是花费大量时间练题做题,死记硬背算法,出现思维僵化。
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做到算理到算法的科学过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算理算法一、笔算除法中,算理算法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运算水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1]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这一要求。
这说明了运算、计算在数学中的地位是不可逾越的以及它的重要性。
同时还阐述了算理和算法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可偏废哪一方,也不要有因噎废食的现象,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能它分裂开来。
既要做到熟练掌握算法,又要注重算理的内化。
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使它们之间保持平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运算水平。
(二)有助于为数学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能力是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是奠定运算能力、培养良好计算习惯的关键时期,实现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便于学生更好掌握运算这一技能。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就已经出现了加减运算。
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表内乘法和除法,到了三年级,笔算正式进入了小学生的课本,三年级上册学习笔算乘法,下册学习笔算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作者:罗梅莉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7年第01期【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基础性目标的掌握。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教师的教学,主要有结合情境,感悟算理,探索算法;重比感悟,理解算理,优化算法;灵活运用,明晰算理,内化算法。
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展开进行计算。
【关键词】计算教学算理算法有效结合【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70-0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算理与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计算教学很重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算理和算法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新增的估算内容中。
计算课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通过熟记法则来学习计算的方式,而应让学生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发现算理、掌握算法,能探究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形成新的技能与教学应用,避免学与应用脱节。
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的计算教学,谈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的几点策略。
一、结合情境,感悟算理,探索算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计算的要求是不同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各学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以及课标和教材的特点来因材施教。
对比新旧版本的人教版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旧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多半是直接出示算式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规律;新教材则是出示一组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经历自主探索,感悟算理,并能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在一年级结合情境可用数数、摆学具等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算理;在二、三年级可结合情境借助由直观操作过渡到直观演示(画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但“直观”的成分已慢慢减弱,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对具体形象的依赖。
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的水平,学会抽象地思考问题。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及心理成长,教师应结合情境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凭借“迁移—类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断发展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一:结合情境,借助直观,感悟算理,探索算法笔者在使用旧版教材教学“9加几”时,教材中有摆小棒,还有算式,笔者按教材呈现的内容告之学生计算“9+几”就是要把第二个加数拆1个1,加上9就凑成10了,接着算10加几就行了,有的学生在学习“8加几”等知识时会用此法来计算,但更多学生遇到了困惑:“8加几”要把第2个加数拆1个1,还是拆多少呢?教后笔者反思:学生没真正弄懂“9+几”的算理是要通过凑十法将“9+几”转化成已学过的“10+几”来计算,同时因为上计算课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此题就是这样算,学生上课兴趣也不高,计算的正确率也不高,并且课后采用多练的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效果甚微。
新课改以来,笔者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学“9加几”定位在利用生活的情境开展“看、听、想、做、说、算”等活动,学生在经历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真正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第一层次,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观看运动会中学生们分组运动及分饮料的场景)要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应怎样计算呢?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挑战解决自己提出问题的动力,这比过去单纯的计算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愿意提出不同的方法计算,这样的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体验。
在这过程中,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对于“9+4=?”怎样算,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数数、摆小棒、珠心算、画图等,教师将学生的多种方法进行有序地整理,和学生们一起数数。
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情境中一箱饮料空缺1瓶,马上就会想到补上一瓶凑成10瓶,数数时也不再是1、2、3……一个一个地往下数,而是看到盒子有9瓶后,接着往下数10、11……这样数形结合很巧妙,便于学生的理解。
有了数数的经验,再用小棒帮助理解就更加轻而易举了,在摆小棒的时候,学生从4根小棒中拿出1根凑成10根,10加3等于13,在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都从4根中拿出1根,不拿2根给9根呢?”这样在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操作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思考,真正理解9只能和1凑成10,“10加几”就是以前学过的知识。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简便运算,而不是一种麻木的乱分,为后面“8加几”等知识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种教学方式应是一种重理解、重能力培养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继续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就是那么简单,为今后在数学学习中利用旧知迁移转化为新知做好思维发展的铺垫。
第三层次,属性转换,形成技能。
经历数数、摆小棒等活动后,再把摆小棒的过程迁移到算式,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计算“9+4=?”要把此题的9先加1,再变成学过的10加几得十几计算出结果。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9加几”的算理,从而掌握了计算“9+几”的方法。
上述案例中,教师依据对新课标的理解,既加强了对学生个性化算法的尊重和重视,也加强了对学生亲身经历算法多样化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又让课堂上呈现的算法多样化,让多数学生理解它、掌握它,体验多种算法,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算理。
案例二:结合情境,借助“转化”,感悟算理,探索算法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被除数是三位数),笔者根据教材设计了以环保为主题的情境——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
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将枯燥繁琐的计算课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了问题,且能列式“238÷6=?”可是学生在独立试做时遇到了以下三个难题:1.做除法时,应从哪一位除起?2.商应写在什么位置?3.当除不尽时怎么办?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笔者没急于教学生应怎样计算此题,而是围绕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来调整教学流程,笔者出示“36÷6”与“36÷3”让学生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商也会不同。
当学生有了发现后,笔者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观察:“你在算这两题时是先从哪一位除起的?”学生很快有了答案,此时再让学生思考“238÷6=?”应从哪一位除起呢?学生遇到的困难就在旧知的比较中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教学比让学生背诵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更有效。
有了成功的开始,在让学生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用学过的知识来帮助理解,有摆小棒的,有对比竖式的。
例如有学生摆了两个大捆,三个小捆,8根单根的小棒,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整百一捆的小棒要想平均分六份,每份整百一捆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呢?学生提出将整百一大捆拆开(注:这个“拆”学生是在学习最简单的36÷6竖式书写时发现的,虽然有除法口诀帮忙不需要摆小棒,但笔者还是让学生摆了一摆,有了摆的经历后学生也就有了发展、迁移、转化的能力)成了10个小捆,这样就变成了23个小捆(也就是23个十),就可以分了,此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即竖式中遇到的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应与十位的数合起来变成23个十再除,因此商也就应写在十位上。
这本是三年级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但是本课让学生经历了凭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迁移”规律或“转化”思想来学习新知,从而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发展思维。
二、重比感悟,理解算理,优化算法算法优化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会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
但要在教学中把握好度,不能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而应让学生在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内涵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其深入讨论,进而去发现最优的算法,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以教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为例,笔者将教学环节预设为三层:利用表内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利用知识迁移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优化类推出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计算2×9,再计算2×10,由于有了表内乘法2×9=18,表示9个2是18,那么2×10=20,则表示10个2,也就是9个2加1个2就是18加2等于20。
在经历从表内乘法口诀帮助计算迁移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理解了其算理后,笔者让学生在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独立计算结果时,学生给出了很多种方法:10×2就把它看成10个2相加即2+2+2+2+2+2+2+2+2+2=20;10×2就把它看成2个10相加即10+10=20;因为1×2=2,所以1个十×2个十,只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就可以了,即答案为20。
学生在这样的主动参与中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
由于每种方法都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最好。
这时,笔者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哪种计算方法,而是耐心等待。
当第二次探索20×3的计算方法时,由于有了上一题的成功体验,学生们都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计算,然而计算的正确率却不尽如人意。
随着学生对算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学习的层层深入,笔者适时结合实例,让学生再次展开对比讨论:怎样计算既对又快?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感悟出每种口算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他们在不同的计算中作用也不一样,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悟出了计算策略优化的必然性,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含量。
在多次这样的计算教学后,笔者常常思考: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是老师“逼”出来的吗?一定要出现多种算法才是一节成功的计算课吗?其实不然,因为老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算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等个性因素的结果。
所以教师既不要畏惧课堂上出现的算法多样化,也不要过度提倡算法多样化,而应引导学生对众多算法进行深入地探索并逐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