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3-08-05T14:08:14.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徐亚男1 魏媛娇2

[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溶栓是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明显降低心梗患者的病死率。

徐亚男1 魏媛娇2

(1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科 111000;2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心内科 11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溶栓、CCS-2药物治疗、常规血运重建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2例进行溶栓治疗,12例入选CCS-2治疗,46例常规血运重建药物治疗,好转治愈78例,死亡10例,2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获救治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溶栓是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明显降低心梗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 CCS-2 血运重建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国内每年有10万新发病例,近年来虽然 AMI 的治疗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临床必须高度重视,紧急处理,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1月至 2012年12月共收治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72例,女18例,男女之比4:l;年龄50岁-80岁,平均年龄65.1岁。住院天数最长353天,最短1 天,平均28天。

1.2方法本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诊断标准,并参照国内心梗诊断和治疗指南[1-5]作出诊断:(l)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表现。(2)心电图异常Q或ST-T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演变。

1.3 发病诱因有心绞痛发作史32例、劳累16例、无任何诱因24例。其他为情绪激动、肺部感染、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脑梗死等共18例。

1.4 梗死部位前间壁20例,广泛前壁26例,下壁22例,下壁+右室梗死4例,下壁+真后壁2例,广泛前壁+高侧壁4例,前壁+前间壁12例。

1.5 并发症 90例中下壁梗死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前壁心梗合并快速房颤8例,心律失常(室速、室颤、阿斯综合症)4例,心源性休克4例,心力衰竭10例,室间隔穿孔2例,猝死4例。

2 治疗方法

2.1 溶栓治疗 32例进行了溶栓治疗占35.6%,其中28例溶栓时间窗选择≤6小时,4例时间窗为12小时;胸痛持续≥30 分钟;经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2mv,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症。给药方法:来院后一经诊断立即口服水溶性阿斯匹林300mg,然后静脉注射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激酶50万u,另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00ml于30分钟内静滴完毕,12小时后加用抗凝剂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3ml腹壁皮下注射 Q12h , 7-10 天为一疗程。溶栓后密切观察胸痛变化,心电图监测,溶栓前溶栓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记录心电图变化,溶栓后分别在2小时、16小时、24小时复查心肌酶谱,同时严密观察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后1-3小时内,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下降50%或更多,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2.2 CCS-2 治疗(第二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12例接受了此项治疗1

3.3%,病人选择起病时间间隔≤24小时,确诊或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有柬支传导阻滞或 ST 段↑或↓,无研究药物使用禁忌症(如出血,严重低血压等),一旦入选,先给予二片抗血小板药(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各一片)然后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共三次,每次1支,二次间隔时间2- 3分钟,静注结束后15分钟给予口服倍他乐克一片50mg,入选当天平均每六小时给予一片倍他乐克,第二天口服一次抗血小板药(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各一片),及四次倍他乐克(50m/片),第三天起每天服阿斯匹林和氯毗格雷各一片及倍他乐克控释片 Zoomg , 28 天疗程结束,治疗期间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

2.3 血运重建药物治疗本病90例中46例未接受溶栓治疗和 CCS-2 药物治疗51%常规给予阿斯匹林、极化液、葛根素、硝酸甘油及ACEI 、抗凝剂等综合治疗。

3 结果

3.1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2例进行了溶栓,12例入选 CCS-2治疗,46例常规血运重建药物治疗。结果好转治愈78例,死亡10例,治疗中观察到32例溶栓中符合再通标准22例,再通率 62.5 % ,其中有2例 54岁女性前间壁心梗患者溶栓后第三天再度出现胸闷、全身无力出冷汗,听诊时胸骨左缘第3 -4肋间间及响亮粗糙收缩期杂音,局部有震颤,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室间隔穿孔,后经扩冠、利尿、改善心肌前后负荷治疗下,在主动脉囊内反搏机应用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获救治愈,另4例由于溶栓时间窗掌握较松,距发病后12小时,结果4例患者均在住院第七天时突然碎死,死亡时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从溶栓过程中观察到,溶栓的成功与否严格掌握时间窗和适应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基层医院尤为重要。

3.2 12例入选CCS-2治疗中,均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从中观察到,联合抗血板药物治疗,以及早期应用β-阻滞、疗效确切、有6例心梗病人入院时均有胸闷、胸痛、合并快速房颤,在静注倍他乐克三次时,当时观察到心室率明显得到控制,心率从 120-140次逐渐下降至78-90次,且胸痛、胸闷很快缓解,心电图ST-T下降50%,提前出现演变过程。

3.3 46例心梗患者由于失去了溶栓和CCS-2治疗机会,入院后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结果多数患者能顺利度过疾病的全过程,好转出院,但有部分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表现,胸闷、气急、夜间不能平卧,往往再次入院治疗率较多。住院期间观察到,在应用极化液过程中,有4例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浑身出冷汗,心电示波可见到心动过速,梗死相对应导联ST-T 再次抬高,出现心律失常,房早、房早未下传、室性逸博心律,测血糖在2.7mmul/L、静注50%葡萄糖40ml耐后症状消失,心律失常恢复,抬高的ST段下降恢复至原状,此病例告诉我们,在应用极化液时,临床要严密观察,心电、血压、血糖等变化,防止病情突变。

3.4对本组8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正常工作,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坚持门诊随诊服药,有8例因反复胸闷、心绞痛发作,后行 PTCA+支架手术,另有4例因室壁瘤形成后行冠脉搭桥术,有10例因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