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职业病是由于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和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各国普遍建立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工艺因素等。
针对不同种类的危害因素,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和分类方法。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有害粉尘、有害气体、有害蒸汽等,可以通过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可以通过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振动频率和辐射强度来评估危害程度。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病媒生物等,可以通过采集室内空气、水源等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
工艺因素主要指工作方式、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等,需要通过观察和询问工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对于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通过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光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电子显微镜等设备来对化学因素进行测量。
对于物理因素,可以使用声级计、振动计、辐射剂量仪等设备来测量。
对于生物因素,可以使用培养基、PCR技术等方法来鉴定和测量微生物。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检测标准。
针对每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和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检测,可以判断其是否超过了规定的限值,以及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可以及时掌握工作场所的危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抽样调查、实时监测等方式进行,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职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主要有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主要有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了解和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基础。
通过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3.1. 定性识别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名录法:依据国内外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名录,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比对名录中的危害因素,判断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验判断法:依靠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根据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特征和影响程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识别。
3.2. 定量识别方法•检测法:通过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检测,例如使用空气采样器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浓度,使用噪声仪检测噪声水平等。
•观察法(直接测量法):通过直接观察工作场所,测量相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振动频率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法:通过长期、连续地监测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变化,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危害程度。
3.3.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通过体检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测是否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报告卡填写: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暴露情况和相关的体征症状进行记录,帮助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4. 职业病识别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职业病识别方法可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工种中,以提高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在应用识别方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工作特点和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选择适合的识别方法。
职业病危害基础知识
u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Ø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8h或40h) Ø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5min) Ø 最高容许浓度(MAC)(任何时间)
u 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Ø PC-TWA(呼尘、总尘)、超标倍数(2)
u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Ø PC-TWA、MAC
u 与时间和浓度有关
23
10. 职业接触限值
p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示例
CTWA=(C1T1+C2T2+‥ ‥+CnTn )/8
24
4
10. 职业接触限值
p PC-TWA
u 混合毒物作业场所的联合作用
Ø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 有 相 似的毒性作用, 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 应 按 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和设计。
8 个体防护用品
p 个体防护用品
u 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u 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
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 的总称。
17
18
3
9 建设项目及其职业卫生“三同时”
p 建设项目
u 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Ø 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ü 一般 ü 较重 ü 严重 Ø 还可能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ü 无危害
+ C C
1+ 2
¼ ¼ + Cn = 1
L1
L2
Ln
Ø C1、C2……Cn为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
Ø T1、T2……Tn为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Ø 比值总和=1时,表示未超过限值,符合卫生要求;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威胁。
职业危害的存在是由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危害的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直接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振动可以导致骨骼和肌肉疾病,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或生物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危害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4. 精神危害精神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精神危害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原则预防职业危害的根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即在工作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危害源,降低危害的暴露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掌握危害源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是预防职业危害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危害源的特点和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危害源对劳动者的影响。
例如,对噪声进行隔音处理,加装振动减震设备,优化照明条件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范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是确保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度的基本要素、实施方法、目标和效果评估等。
一、制度的基本要素1.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和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职业性放射性因素等。
确定和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制定检测检验制度的基础。
1.2 监测设备和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设备和方法是制度的核心要素。
监测设备应当具备准确、灵敏、可靠的特点;监测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可操作。
1.3 监测点位和频率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当覆盖全面,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工程设施等,监测频率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合理确定。
1.4 标准和限值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需要参考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值,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5 数据管理和报告监测数据的管理和报告是制度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以及报告的编制和传递。
二、实施方法2.1 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需要进行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水平。
2.2 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其正常运行。
2.3 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确定。
要确保监测点位能够全面反映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4 监测频率的确定和执行监测频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工作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以及采样和检测的实际可行性。
要按照计划执行监测频率,并及时处理监测数据。
2.5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编制是制度的重要环节。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主要内容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体系简介 2、职业危害因素 3、法定职业病 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 5、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常用方法 6、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7、职业危害申报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识
别方法
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意义和程序
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概念:在职业卫 生工作中,根据经验或通过工程分析、类 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 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工作场所中存 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
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 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 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 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 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5.1经 验 法(续)
优缺点: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 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
6.6高温 危害行业举例 《目录》中列举了64个行业
高温作业: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 或伴有高气湿项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 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室外WBGT=0.7tnw+0.2tg+0.1ta 室内WBGT=0.7tnw+0.3tg tnw——自然湿球温度; tg——黑球温度; ta——干球温度
5.3检 查 表 法(续)
优点: 通过系统的检查,能比较全面地进行辨识,
应用范围广;
缺点: 检查表的通用性较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
的影响、大项目实施起来花费时间长。
5.4工程分析法
概念: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 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 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 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9
铸造
生产工艺:将砂料配制成型砂,再通过模型制作砂型, 再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砂型中,打箱、清理后即成各种 铸件
危害识别:主要职业危害是矽尘,铸钢时石英砂游离 SiO2含量高达90%以上,铸铁时红砂游离SiO2达60%以 上。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粉尘浓度很高, 因而工人吸入后易发生矽肺
噪声振动产生于打眼、爆破、采煤等工序
44
煤炭采掘过程
生产性粉尘 掘进:矽尘、煤尘 采煤:煤尘 运输:煤尘、矽尘 支护:矽尘、煤尘、
水泥尘
产尘是煤炭破碎过程的固有特性,掘进机掘进巷 道的作业过程是一个产尘过程。机掘工作面粉尘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掘进机掘进过程中煤岩破碎产生的粉尘,即原 生粉尘,包括煤岩受截齿的压碎和磨擦作用产生 的粉尘,占机掘工作面粉尘的80% B 煤块塌落后与机器和地面的碰撞,挡煤板、运 输溜子转载造成的磨擦破碎产生的粉尘 C 由于地质作用,煤层发生错位、断裂,在裂缝 中留存的粉煤,在掘进过程是暴露出来形成粉尘 D 随风流带入工作面的尘粒,可控制至最小 E 工作面上沉积的粉尘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或通风 过程中又被扬起,即次生粉尘
炉底CO浓度高,易引起CO中毒
31
炼铁作业
炼铁是将烧结矿或块铁 矿与焦炭及石灰石等炉 料投入高炉内,经预热、 还原、渗炭,而后融成 铁水
炼铁高炉配备有供料、 上料、送风、煤气净化 以及供水、供电系统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
夏季烧结机工作地点气温多在40℃左右, 高炉铁水口与渣水口气温为40~60℃, 热辐射强度达12.55~25.10J/cm2·min
电泳:碳酸钠、氢氧化钠、氟化物、磷酸
25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和采样规范讲义
3.测尘滤膜通常带有静电影响称量的准确性,应 在每次称量前除去静电。
4.呼尘检测,必须按照采样器的要求,选用正确 的滤膜、采样流量、粉尘增量,不能改变采样流量。
粉尘分散度测定:
概念 粉尘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
(μm)的数量或质量百分比表示。分散度越高,危害越大。
采样夹
总粉尘采样夹要求
* 定点采样: 可安装直径40mm和75mm滤膜的粉尘采样夹
* 个体采样: 可安装直径≤37mm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
呼吸性粉尘预分离器要求
预分离器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μm以下, 且直径为5μ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 。
流量的校准
流量校准器
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采样均需使用的其它仪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 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 劳动过程中 生产环境中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含开放性条款
1.粉尘:52项 2.化学因素:375项 3.物理因素:15项 4.放射性因素: 5.生物因素:6项 6.其他因素:3项
基础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
变态反应肺泡炎、职业性哮喘等)
4.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炎症、哮喘、通气功能改变等)
(二)局部作用
黏膜肥大性病变、萎缩性病变,阻塞性皮脂炎、粉 刺、毛囊炎、光感性皮炎,角膜损伤等
(三)中毒作用
金属性粉尘→→急性中毒
(四)肿瘤
石棉、游离SiO2、镍、铬、砷等确定致癌物
粉尘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尘肺病13种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预分离器规定的流量
采样时间
(1~8)h 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
职业卫生检测简答题
职业卫生检测简答题1、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丫射线等。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2)按导致职业病的直接原因分类1)生产性粉尘2)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3)有毒化学物质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10)导致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2、简述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
(3)生产工艺和设备,包括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主要工艺参数,生产方式,生产状态。
(4)各岗位(工种)作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包括作业人数、工作地点及停留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接触职业病危害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
(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
(6)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样品空白
在采集空气样品的同时制备空白样品, 其制备过程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 气外,其余操作与空气样品完全相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 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 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 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 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1.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项目来源、性质、检 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 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委 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2.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 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用(产)量、 主要成分(浓度)及理化性质; 2.2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劳动组织及工种( 岗位)定员等; 2.3各工种作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包括人数、 在各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 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按检测方法和仪器类型分类,职业 病危害因素检测可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 室检测两方面。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1.现场检测
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工作 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 迅速判断,例如事故检测、高毒物质工 作场所的日常检测等。常用方法有检气 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法、物理因素 现场测量等。
·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在符合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 过PC-TWA的倍数值。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 空气收集器
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汽态和 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器具,如采气袋、 大注射器、固体吸附剂管、各类气体吸 收管、滤料、无泵型采样器、采样夹及 采样头等
· 空气采样器
指以一定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 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 个体采样
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 前胸上部,气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 进行的采样
· 定点采样
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 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的采样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采样时段
指在一个监测周期(工作日、周或年)中,选 定的采样时刻
·采样时间
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
·短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长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 标准采样体积
指在气温为20℃ ,大气压为 101.3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 体积,以L表示 。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
化学因素:包括①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 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② 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 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 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 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生物因素:如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的细菌、病毒 等,引起谷痒症、稻田皮炎等的昆虫和尾蚴。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基础知识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 张延Fra bibliotek 2015年10月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集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检测
四、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
五、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 容许接触水平。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
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 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6.实验室检测
6.1现场采集的样品应按规定交接、编号、 保存和流转; 6.2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按照GBZ/T160有 关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6.3工作场所粉尘按照GBZ/T192有关标 准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7.数据处理
7.1是对原始采样记录和原始检测记录分析整理的过程,包 括检测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 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 7.2化学物质和粉尘按照GBZ159的计算方法,结合各工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分析计算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浓度或超限倍数 等结果,与GBZ2.1 限值标准进行比较; 7.3物理因素按照GBZ/T189的有关要求进行现场测量读数 或计算,结果与GBZ2.2 限值标准进行比较。
4.检测前准备
4.1确定现场采样人员及任务分工; 4.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 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是否能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 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 4.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和流量校准工作,在流量校准时, 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 样时间的采样器,应校正定时装置,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4.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质量完 好、数量充足; 4.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4.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搬运过程中的安 全防护。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 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按照导致职 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将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 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 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共十大类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5.现场采样和现场检测
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检测方案 开展工作,确保现场采样的代表性和有 效性,如实记录现场采样记录单相关信 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 员的签字确认。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 量按照GBZ/T189有关标准进行现场测量。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按照检测目的分类
1.评价检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 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应选定有代 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其 中应包括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2.日常检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的检测,应选定 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日。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7.4有害物质浓度单位换算 由ppm换算为mg/m3: mg/m3=(ppm×MW)/24.04 其中: MW为物质的分子量
(四)职业接触限值应用
7.5标准采样体积的换算 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 kPa (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 换算公式为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工作场所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 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 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采样点
指根据检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 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 的工作地点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2.实验室检测
是指在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实验室, 利用实验室分析仪器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是 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常用的检 测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称量法,主要用于 粉尘的测定。②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及其化 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 定,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③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 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 色谱法等。
293 P V0 Vt 273 t 101 .3
式中:V0 —标准采样体积,L; Vt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气温,℃;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四)职业接触限值应用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 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 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 kPa时,应按 上述公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 积。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职业病防治 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职业病危 害因素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工作场所物理 因素测量、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 物质的生物检测。目前,我国职业病危 害因素检测方法主要以工作场所有毒害 有物质的空气检测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 测量为主。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四)职业接触限值应用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 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 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