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

合集下载

《赤壁赋》教案范文6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6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范文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简介“赋”的体裁特点三、简介苏东坡及其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四、指导诵读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

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诵读中可根据以下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1)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

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

至于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

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举酒属(zhǔ)客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临江驾一叶之扁(piān)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五、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研习课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讨论题:(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2)第2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讨论提示:(1)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之甚。

(2)“怨”“慕”“泣”“诉”---“哀”“凄切婉转”。

(3)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

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2.齐读课文,体会其语言特点。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1《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赤壁赋》是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典范。

它描绘了东汉末年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战争,极富历史典故与哲理内涵。

在高二必修三课程中,《赤壁赋》被列为必修内容,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赤壁赋》的学习,设计了一份导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经典。

一、阅读指导1、了解历史背景《赤壁赋》叙述的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因此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理解文中典故和人物的关键。

建议学生在阅读前先学习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描述和比喻。

2、理解诗人的态度诗人在《赤壁赋》中涉及到了政治、战争、人性等方面的话题,并对这些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感悟。

在阅读中,要注意捕捉诗人所表现的态度与情感,并通过分析文中的笔墨手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特质。

3、注意文意深刻《赤壁赋》作为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文采、意境和艺术价值都是较高的。

在阅读中,除了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外,还要注意欣赏其艺术之美,感受到其中的哲理与深度,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雅趣与人文精神。

二、文本分析1、诗人的表现手法在《赤壁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厚的感情,描绘了过江战争中的士兵、将领、百姓、战场等,表现了自己对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例如,他运用对比手法,把钦差大臣与战士相比,表现了社会等级的差别和不公;他运用夸张手法,把战场描绘得血雨腥风,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2、文化内涵的深度在《赤壁赋》中,诗人不仅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而且阐发了许多哲学和人文思考。

例如,诗人在文中提出了“志士仁人”的理念,强调人的价值和精神追求;他表达了关于官场腐败、民生苦难、战争惨烈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呼吁应该坚定信仰、振兴国泰、协力同心等。

三、问答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意义和价值,建议以问答方式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思考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挥。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一、主题思想本篇课文《赤壁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它以作者苏轼在赤壁的所见所感为线索,通过对赤壁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积淀。

文章既抒发了作者面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思考,也呈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哲学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要点1、关键词语(1)清景:指清明的景色,文中指赤壁的空灵美景。

(2)共适:共享人生的快乐。

(3)扁舟:小船。

(4)桂棹:桂木做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5)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6)吐吞:指云雾在山峦间飘荡,文中用此比喻喝酒的快感。

(7)遗世独立:指心境清高,无欲无求,超然物外。

2、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正常语序应为“此非孟德被周郎困者乎”。

三、问题设计1、简述苏轼在赤壁的所见所感,并分析他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和忘忧?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和英雄形象的?3、苏轼的人生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本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上有何不同?四、分析解答1、苏轼在赤壁看到的是一片空灵壮美的景象,他与朋友在此畅游,享受着人生的快乐和忘忧。

这种快乐和忘忧来自于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其蕴含的人生哲理的领悟。

他通过借助自然景观的氛围,排解了内心的不快和烦恼,从而达到了心灵的愉悦和平静。

2、本文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英雄形象。

在描写景色时,作者用对比手法将赤壁的静谧景色与江水的汹涌澎湃相对比,突出了赤壁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感。

在描写人物时,作者将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与曹操这样的豪杰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周瑜的年轻有为和曹操的老谋深算。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赤壁的历史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苏轼的人生哲学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他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一)高一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危、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虚词(而、之、乎、于)】。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事、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事、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吟咏法、情感迁移法、回顾旧知法【课时】3课时【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创作背景★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

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情感线索(乐悲乐),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过程:1.简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下狱。

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

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2.介绍赋的有关知识。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吟诵吟唱《月出》诗。

不多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小船在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3.课文讲解:(1)学习第1节壬戌[干支记年]之秋,七月既望[望,每月十五;既望;朔;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后置] [开头交代游赏的时间“七月既望”、方式是“泛舟”(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和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张福军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以及与“赋”有关的文学常识。

2.根据朗读方法的点拨,熟读全文。

【知识导学】1.作者简介: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在创作风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预习展示】朗读应注意下列几点:1、读出重音和节奏(1)读出重音。

一般地,着重强调的动词、韵字要重读。

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赋”的特征,鉴赏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结合作者处境,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4、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变化。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011),字,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

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

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

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

二、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

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夜游。

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

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

【注】在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中,苏轼因反对主张变革的王安石一派,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

《赤壁赋》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赤壁赋》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赤壁赋》导学案必修教案0218 09:50::《赤壁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1、2自然段,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

2、整体感知的情感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

难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法指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预习测查】1、及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著名的诗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著有《东坡乐府》。

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2、文体“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3. 生字注音标调(1)壬戌()(2)举酒属()客(3)歌窈窕()之章(4) 冯()虚御风桂棹()(5)倚歌而和()之(6)愀()然(7)舳舻()(8)山川相缪()(9)酾()酒(10)横槊()(11)渔樵()(12)江渚()(13)匏()樽(14)蜉蝣()(15)扁()舟(16)扣舷()(17)狼藉()(18)枕藉()(19) 嫠()妇(20)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21)少()焉【课文解读、探究】1、朗读全文,根据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赤壁赋》优秀教案篇1一、复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根本篇目中消失的通假字的含义。

3、把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4、理解文言特别句式。

二、重点:文言学问复习三、难点:体会心情的变化,理解对人生的态度。

四、复习步骤:1、导入由课前歌曲《赤壁赋》导入本课。

2、回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大比方,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见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重温作背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的牺牲品。

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在这里年近半百的他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3、朗读观赏,检查背诵4、分组复习一组找出多义字并为重点字注音,二组找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三组找出文言句式和分析课文构造,四组找出本文的线索和分析苏轼对人生的态度。

5、分组展现争论结果。

6、本课小结本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以美丽的文笔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欣赏赤壁美景,饮酒放歌及探讨人生态度的生动场面,文中的抒情、写景、说理挥洒自如,自然融合。

7、课后练习8、课堂赠言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他认为苏轼在黄州这段炼狱般的经受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最终停顿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赤壁赋》导学案(带答案)

《赤壁赋》导学案(带答案)

《赤壁赋》导学案【课前成语积累】1.不绝如缕:多形容声音声音细微悠长或形势危急。

例:叛乱的三十万大军破城而入,京都~~。

悦耳的笛声,飞过树林,越过溪流,一直扩散到遥远的地方,~~。

2.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例:主席台上,中央首长~~。

大家在客厅里~~地等待着这位大师的接见。

4.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例句:在当今这个社会,仍有些官做到~~,这是难能可贵的!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

(判断此句用法对错)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例:群众智慧无穷无尽,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

【预习内容】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书画家。

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

著有、《东坡乐府》等。

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诽谤新政罪下狱,史称“”。

其诗题材广阔,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二、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基础知识梳理】1.文言实词形式一: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举酒属.客(2)纵.一苇之所如.(3)凌.万顷之茫然(4)浩浩..御风..乎如冯虚(5)渺渺..兮予怀(6)倚.歌而和.之(7)苏子愀.然(8)山川相缪.(9)挟.飞仙以遨游(10)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形式二:1.积累文言实词(1)属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属予作文以记之C.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D.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E.举匏樽以属F.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如A.纵一苇之所如B.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如期完成2.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今义:(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优秀导学案.doc

《赤壁赋》优秀导学案.doc

《赤壁赋》导学案审核编制使用高一()班第组姓名时间【学习冃标】1.鉴赏本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作者的情思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3.积累“是” “遗” “下” “之” “乎”等文言实词、虚词。

4.背诵这篇课文【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常识,能够把木文比较准确地译成现代文。

课前预习学案【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里話立着一朋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态有些像鼻了,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示被误读为“赤壁”。

进而认为是赤壁古战场的遗址。

本文题冃中的赤壁,即苏轼所游黄州赤鼻矶。

实际上,三国时的赤壁古战场,当在现在的湖北蒲圻。

木文题目采用了传统的赋的形式,但和传统赋体和比,有较人区别。

传统赋体是屮国文学屮介于诗和散文Z间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源于楚辞,流行于两汉,形式上注重舗叙,句式讲究对称,善用排比和对偶, 语言华美,文笔绚丽。

木文是一篇抒情性的散体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汲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传统赋体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而的束缚,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悄和散文的透辟理念,体现了苏轼“以文为赋”的特点。

2.作者与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金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

幼年时,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

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仁宗嘉佑二年(1035)与弟苏辙屮同榜进士,深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

他一生在政治上逍遇坎坷,入朝任职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通判,历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神宗元丰二年,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被捕遂除黄州,在黄州生活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不得签书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

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

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

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导学案赤壁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赤壁赋篇1一、检查学生朗读二、研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⑴指读第一段。

⑵划出写景的句子,同桌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

(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

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

)请一个同学描述。

⑶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⑷指导背诵要领: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其次是景物描写,是抒发感受,突出游人之乐。

⑸学生试背,齐背。

⑹指名上黑板背写景物描写的句子。

2、学习第二段:⑴指读第二段。

⑵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⑶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

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⑷作者是如何描写箫声之悲的?(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⑸记诵思路:乐──歌──箫声。

⑹齐背。

3、研习第三段:⑴指名朗读。

⑵提问:客人因何而悲?“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

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

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一)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时间:2012-11-26 编号:32 【学习目标】1、积累苏轼生平、本文的创作背景及“赋”的相关知识。

2、识记一、二段中实虚词等重点文言知识,学会辨析其中的基本的文言句式。

【学习重、难点】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基本文言句式【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借助词典及资料自我疏理文章2.通过讨论,解决所遇问题。

【自我挑战】一、了解本课的文学文化常识1.苏轼:2.赋:二、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完成以下题目1.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桂棹.()余音袅袅..()幽壑.()嫠.妇()属.客()斗.牛()溯.流光()窈窕..之章()()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2.古今异义【徘徊】古义:今义:【美人】古义:今义:【白露】古义:今义:【茫然】古义:今义:3.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①凌万顷之茫然。

句式:翻译:②客有吹洞箫者。

句式:翻译:③纵一苇之所如。

句式:翻译: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句式:翻译:⑤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式:翻译:【初读印象】第一段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并写了赤壁的山光水色,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时间:人物活动:地点:景:风感受:月露舟【小试牛刀】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借助想象,尽最大努力写一个描写段落,显现一、二然段所描述的境界,其中的人物活动可以弱化。

【我的积累】通假字词类活用其它重要词语:特殊句式《赤壁赋》导学案(二)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时间:2012-11-26 编号:33 【学习目标】1.识记三、四、五段中实词、虚词,学会辨析其中基本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客人及苏轼的态度。

【学习重点】理解三、四、五段内容,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自我挑战】1.结合课下注释,对本文第三段的重点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1)重点实词:重点虚词:(2)通假字:(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5)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集思广益】2.理解客人的态度(1)作者引孟德之诗的作用是什么?(2)客人有着怎样的悲情意识?【自我挑战】3.结合课下注释,对本文第四段的重点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赤壁赋导学案4个

赤壁赋导学案4个

《赤壁赋》导学案1制作人:郭亚红审定人:齐海英制作时间:2014年12月5日考纲要求:名篇背诵;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过程,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直面坎坷,乐观旷达的胸襟。

重点难点: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走出悲情,乐观积极面世的情怀。

知识链接: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固班超班昭D.杜甫杜牧杜荀鹤2.名句填空:(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七岁知书,十岁能文。

二十一岁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

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篇一:赤壁赋导学案】马丹班级:小组:姓名:日期:2014年月日第周课题:9、赤壁赋【学习目标】1、记:积累本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背诵全篇。

2、读:以诵读为主线,在诵读中理解词语、句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赋”的韵味;感悟苏轼身处逆境而依然旷达浪漫的精神。

【前置学习】1、作者及背景2、给下列词语注音。

①壬戌( ) ②举酒属客( ) ...③窈窕( )④桂棹( ) ...⑤嫠妇( )⑥愀然( ) ..⑦山川相缪( )⑧酾酒临江( ) ..⑨舳舻( )..?匏樽( ).?蜉蝣( )..⑩横槊赋诗( ) .?枕藉( ) .?冯虚御风( ) .3、词语释义(1)正襟危坐:(2)沧海一粟:【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1、朗读第三段思考:客为什么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却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2、朗读第四段思考: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二、展示分享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三、拓展提升有人认为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实际上是阿q精神的体现,让人有空虚的消极之感,你怎么认为?【检测反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深谷) ..b.渺渺兮予怀(茫然的样子)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顺流而东也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赤壁赋》导学案答案【前置学习】1、东坡居士《石钟山记》3、(1)理好衣襟,安然而坐。

关于《赤壁赋》教案5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5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3、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学习文言句式。

2、了解情感基调在主客问答之间的跌宕起伏。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

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

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

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注:①关于乌台诗案②此处“赤壁”)关于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 )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 ǎ n ),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 次上述弹劾苏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备课时间:2012/11/18 主备教师:李艳秋备课组长: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 识记作家作品。

2. 了解背景资料。

3. 积累文言知识。

4. 反复诵读课文。

第一课时:预习诵读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七岁知书,十岁能文。

二十一岁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

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

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

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2.背景介绍:
《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无故遭迫害,长期被贬谪,郁闷之情,文中有现。

但他又能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3.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始于汉代,讲求铺张,称大赋;六朝时期,讲求对仗,称律赋;宋代,讲求自由,称文赋。

《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

属于文赋。

二、把握字音,准确诵读
壬戌()()举酒属.客()桂棹.()冯.虚御风()和.之()
嫠.妇()愀.然()相繆.()舳舻()()酾.酒()
横槊.()匏樽()()蜉蝣()()
三、翻译第一节,完成下面的题
1.通假字
(1)冯虚御风
(2)举杯属客
2.词类活用
歌窈窕之章
3.古今异义
古义:
白露
今义:
古义:
茫然
今义:
4.特殊句式并翻译
(1)具备住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月出于东山之上。

5. 第一段中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描画了什么样的景色?
6.作者歌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二课时:研习课文二三段朗读第二、三段积累文言知识。

一、翻译第二节,完成下面的题
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乐甚:扣舷:
(2)空明:流光:
(3)溯:渺渺:
(4)美人:倚歌:
(5)和:袅袅:
(6)缕:幽壑:
(7)嫠妇:
2. 词类活用
(1)击空明兮溯流光
(2)舞幽壑之潜蛟
(3)泣孤舟之嫠妇
3. 古今异义
古义:
斗牛
今义:
古义:
美人
今义:
5. 特殊句式并翻译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6.第二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二、翻译第三节,完成下面的题
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愀然正:
(2)危坐:繆
(3)方:下:
(4)舳舻:酾酒:
(5)槊:渔櫵:
(6)渚:匏:
(7)侣:友:
(8)骤得:遗响:
2. 词类活用
(1)正襟危坐而问客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哀吾生之须臾
3. 特殊句式并翻译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第三段“客”是如何阐发悲伤的情怀的?
5.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第三课时:研习四五段
一、翻译第四、五节,完成下面的题
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消长:盖:
(2)肴核:狼籍:
(3)相与枕藉:既白:
2.词类活用
不知东方之既白
3.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一、文章结构
写景清风明月交织
景色露珠水珠辉映乐
感受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主: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抒情客:吹箫和之,其声悲凉悲
主:愀然变色,正襟危坐
客:感慨人生,情绪悲观
议论主:丢开愁怀,豁达开朗喜
客:转悲为喜,畅饮酣睡
二、课堂小结
这篇文赋和作者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同一时期、同一题材的作品。

本篇保留了主客对话的“抑客申主”的汉赋传统。

赋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反映了作者感情的两个方面,表达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既流露了在现实中遭受压抑、功业难成、深感人生短暂的苦闷和消沉,又从这种苦闷中超脱而充分表现了旷达、开朗和随缘自适的精神品格。

全文抑扬起伏,层次分明,骈散相间,既有赋体的铿锵韵律,又有散文的流畅奔放。

笔法挥洒自如,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情、画意、哲理兼而有之,体现了文赋的最高艺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