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0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媲 美( . 自戕 ( . 钳 制( .
) ) )
蜕 除( ) . 攻讦 ( ) . 褒 贬不一( .
ɡîu
)
刮垢 ( ) . 昙 花一现( . 束缚 ( ) .
)
答案:pì tuì
qiānɡ jiã tán
qián bāo

) 荷花( 荷 ) 重荷( ) 余风遗响( 遗 遗之 千 金( ) ) 鲜明( 鲜 ) 鲜为人知(
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兴起了一股文
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 ,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 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
读经、复兴儒学, 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 ,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 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2)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
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以及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
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 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
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领悟】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老
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导入阅读
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 ,是精神与信仰、理想与信念的力度 ,一个没 有内核、没有元素、没有细胞的文化遗存是灼干的木乃伊和苍白的符号 ;文 化的力量是经典的力量 ,是巨构与丰碑的分量 ,是文化大家风范与精神巨擘 境界的高度,一个没有瑰宝奇葩的文化超市是被泡沫和喧嚣窒息的路边地摊 , 一个缺乏大师巨匠风骨支撑的文化偶像是站不起、立不久、走不远的泥足 巨人;文化的力量是传播的力量 ,一个读不懂、解不开、说不清的文化钩沉 是锈迹斑斑的古董,一个在信息时代和科技大潮中绻翼自囿的文化永远是一 只没有生命张力的蓬间燕雀。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以及作者辩证看待传统的观点. 2.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3.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辩证看待传统.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传统.2.引导学生学习辩证表达自己的观点.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学生课下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大意。

二、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观看PPT1.提问:图片一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反映了当下的一种什么热潮?2.提问:图片二所反映的哪一个节日?明确:七夕情人节。

近几年,国内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兴起了一股私塾热,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新式私塾中去学习儒学经典,唐诗宋词;七夕情人节重新兴起,成为情人们的又一节日。

这些反映出人们渴望“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回归传统”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热门话题。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而科学地回归传统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看待传统,而且养成辩证思考问题,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好习惯。

三、观点解读。

1.提问:重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常常会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又是文化传统呢?2.提问:重读课文“传统文化”部分,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明确: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举例:以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为例。

中国古代民族服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汉服(指明末以前的汉族服装)和清装(清朝时期的满族服装)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共62张ppt)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共62张ppt)
③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及 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的黄 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怎样,不
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 ,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
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②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
②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 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③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 的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怎样, 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 便都是传统文化。
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③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的 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怎样,不 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 是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件 苏教版必修3

反馈练习 结合课后练习4,任选 一组,谈谈你对“传统文化” 与“文化传统”二者之间关 系的理解:
第一组:
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作为文化实体,确实有不少不同的地 方,但也有不少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 地方,如封闭观念 ——用墙隔开,色 调的使用 —— 灰淡的冷色调,朝向— —坐南朝北,建筑形式—— 屋脊、抢 水、漏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 中看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 团结奋进
文化传统
理清思路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 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 ( 第 8—13 段 ) ,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 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 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二组:
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 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 庭院里,一在大庭广众之中。 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 的可变性,静淑的少女也变得 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
第三组: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娱乐和学习 方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赞颂了亲 情、集团意识,提倡保护自己,也是 一种有意思的体育运动,不过对于儿 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 为孩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学习、 游戏、休闲融为一体,它有现代科技 的成果。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 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 来文化的关系。
提问: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 个怎样的基本观点?
明确:传统文化与 文化传统,既是财富, 又是包袱。运用它而不 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 拒之千里之外。
[问题探讨]
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 富,又是包袱”?文章 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 什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共62张ppt)(共62张ppt)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共62张ppt)(共62张ppt)
④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分别在于理之正逆。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 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 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以受拒其余风遗响。在我国,所谓的发掘 抢救、整理清厘、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那一套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 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一大摞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着传统文 化而发。对此大家耳熟能详,无待赘述。现在需要仔细讨论的是文化传统。
②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 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③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 的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怎样, 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 便都是传统文化。
②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 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③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 日的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
⑤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 分会变得无所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 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 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苏教必修三课件: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共44张PPT)

苏教必修三课件: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共44张PPT)
总——— 分 ——— 总 传统 传统文化 两重性
文化传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 1.为什么说传 题 统“既是财富, 探 又是包袱”? 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不易变化的一面, 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保守的一面,是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 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 从彼此拒斥,相互攻讦,到最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 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
比较对象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概念
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 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
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 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 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
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特点
有形的 时代性、 民族性 (文化遗产) 不可捉摸、无 处不在 惰性 (民族精神)
本文的思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传统是一个总题,它的核心是文化,文化 的表现形态又有着两种方式:传统文化和 文化传统,作者在分论以后,又合起来说 传统的两重性。
感 2.什么是文化传统, 知 它有什么特征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传统文化的含义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 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 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 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 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 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简言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根据你的直觉,发挥你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说说什么是传统文化。比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二 幅 画
这两幅图片放在一起,反 差很大,一静 一动,一个娴静地坐于自家闺房内,另一个 则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 传统的可变性,贤淑的少女变成了富有活力 的勇于拼搏的奥运健将。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10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10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 苏教版必修3

"【三维设计】2014届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0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版必修3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筛.选(sāi)时髦.(máo)一大摞.(luò)B.威慑.(shè) 神赐.(cì) 贬褒.不一(bǎo)C.媲.美(pì) 咀嚼.(jué) 一蹴.而就(cù)D.蜕.除(tuì) 烙.印(luò) 相互攻讦.(jié)解析: A项,筛shāi;B项,褒bāo;D项,烙lào。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妥善斑驳陆离有史可缉B.钳制抱残守缺刮垢磨光C.自戕消声匿迹与时具进D.急据不堪设想孤芳自赏解析:A项,有史可缉—有史可稽;C项,消声匿迹—销声匿迹,与时具进—与时俱进;D项,急据—急剧。

答案:B3.将下列几组动词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传统________着人们的思维方法,________着人们的行为习俗,________着人们的感情抒发,________着人们的审美趣味,________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B.支配制约控制规定左右C.左右控制规定制约支配D.规定支配左右控制制约解析: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即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支配:安排;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控制: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

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

左右:支配;操纵。

规定: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

文化传统属于精神领域,所以“制约”思维方法是符合逻辑的。

而下面“行为习俗”和“感情抒发”就对应的词语来看,显然“支配”感情抒发欠妥,虽然“左右”着或“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都行,但是如果是“规定”着人们的审美趣味显然又不通。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最新同步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

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

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有兴趣可上网查看庞朴的博客:/m/pangpu三、出示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传统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的形成文化传统的作用文化传统的发展变化4.财富和包袱五、阅读传统文化部分,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何特点?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0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配套课件 苏教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0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配套课件 苏教必修3

一、作者档案
[读人物·知人知情]
庞朴(1928-)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现为中国 简介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
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有《沉思集》《公孙龙子研究》《一分为三——中国
作品 传统思想考释》《当代学者自选——庞朴卷》《白马 非马——中国名辩思潮》《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帛
产生。 2.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3.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4.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5.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6.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 就能完成。
7.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 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读美文·滋养心灵]
论传统与反传统 王元化
最近我读到一位得到海外文化学者赏识的青年朋友写的 文章。她认为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积淀在我们思想深处是难 以摆脱的。为了证明这没有什么不好,她甚至举出了海外唐 人街所存在的那些陈规陋俗也一直在起着文化上的认同作用, 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国人虽身居异邦而历久不被同化。 这种议论令我惊讶。为了这种狭隘的民族意识竟乞灵于陈规 陋俗,岂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 和地区在经济上表现为同质化,在文化上却表现为异 质化,文化多元性已经导致了诸多冲突。因此理解和 尊重异质文明,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开展文明的对话,就能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村”和平、 安宁、幸福、进步,就能使人类文明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
学思想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连续性、持久性。这方面,我曾在 别的文章中做过一些论述,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加以探讨。 这里我只是想说明我并非没有认识到文化传统的顽强性。文化 传统如果按照我们的主观愿望一下子就可以摆脱或突破,那也 就不成其为文化传统了。我只是反对把文化传统看做是命定无 法摆脱或突破的这种消极观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走祖先的路,这本身就是儒家的保守观点。我认为在一定 情况下,如果不能突破传统的某些规范,就不可能有发展和进 步。人类最初倘使不突破人猿用四肢行走的传统,而变为用两 脚行走,就不能完成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31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件 苏教必修3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31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件 苏教必修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 下面是从办公室到教室 的路上随手拍下来的图 片
茶叶
印章
碗筷假山瓷器 Nhomakorabea国画
书法
甲 骨 文 、 对 联 、 书 法
速读课文,观其大略,勾画主要内容
• 什么是传统文化? • 什么是文化传统? •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什么关系?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
(文体角度),又是关系型议 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 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 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 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 饶有风趣。
• 观察下列几组图片, 参看图 片说明,运用本文的有关论 述,将每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 谈谈你的理解?
第 一 组 图
第 二 组 画
第 三 组 图
作业:
文章“传统文化”部分的最后 一段中指出:“凡是存在过的,都 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 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请结合当前被人们褒贬不一的流行 的东西.比如学术超女于丹,超级 女声,端午节在韩国被成功申 遗……作一分析。写在读书笔记本 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X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D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D读写延伸 UXIE YANSHEN
微写作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 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 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 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 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 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 《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
X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D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D读写延伸 UXIE YANSHEN
纵笔(其一)
苏东坡 寂寂东坡一病翁, 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 一笑那知是酒红。
[赏析]此诗叹老,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一波 三折,以乐境写哀。仕途失意,年老有病,诗人 悲哀之情不难想象。但与同题材的诗作相比, 此诗不是直言凄楚,而是曲笔写来,使之颇具 戏剧性。全诗虽仅有四句二十八字,却一波三 折,三掀波澜。诗的开篇“寂寂东坡一病翁,白 须萧散满霜风”,主要借助白描手法,使一个苍 颜白发、孤独多病的老翁形象活现于读者的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X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D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D读写延伸 UXIE YANSHEN
3.“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 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 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能同意认为积淀在思想深处的文化传统是无法突破的 这种悲观论点。自然,传统会像习惯一样甚或更加顽强,没有 人否认这一点。但它毕竟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现在很盛 行一种理论,例如,在为海外学者著作写的一篇序言中曾有这 样的说法:“任何人都是处于他长期生活的传统中,因而他反 传统实际上也不可能离开自己的传统。”这说法似乎有些离奇, 但却流行于某些海外学者中。比如林毓生的《中国意识的危机》 断言:“五四”的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本身就是根源于中国的 “传统思想模式”。如果用简明的表述,就是说“五
学思想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连续性、持久性。这方面,我曾在 别的文章中做过一些论述,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加以探讨。 这里我只是想说明我并非没有认识到文化传统的顽强性。文化 传统如果按照我们的主观愿望一下子就可以摆脱或突破,那也 就不成其为文化传统了。我只是反对把文化传统看做是命定无 法摆脱或突破的这种消极观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走祖先的路,这本身就是儒家的保守观点。我认为在一 定情况下,如果不能突破传统的某些规范,就不可能有发展和 进步。人类最初倘使不突破人猿用四肢行走的传统,而变为用 两脚行走,就不能完成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一、作者档案
[读人物·知人知情]
庞朴(1928-),字若木,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
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现为中 简介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
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有《沉思集》《公孙龙子研究》《一分为三——首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展望光辉灿 烂的未来时,不由得心中升起作为人类的无比自豪 感。前天的金字塔,昨天的长城,今天的宇宙飞船, 作为人类智慧活动的痕迹都陆续地归入了人类文明 的档案。
那什么是文明呢?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 有积极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标 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
四”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是被更深层的传统意识所支配所渗透 的。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前提是有待论证的。过去,我们把“阶 级”当做涵盖一切、代替一切、超批判超逻辑的主体,认为它 无处不在,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无法逃脱它打下的烙印。现在, 我觉得一些文章谈到“传统”时似乎也有这种趋向。我不赞成 超批判超逻辑的“阶级论”,也不能赞成超批判超逻辑的“传 统论”。为什么中国的思想模式是文化的整体观——形成“借 思想文化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造成了“五四”的“全 盘反传统主义”?这需要论证和证据。
Hale Waihona Puke 读美文·滋养心灵]论传统与反传统 王元化
最近我读到一位得到海外文化学者赏识的青年朋友写的文 章。她认为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积淀在我们思想深处是难以摆 脱的。为了证明这没有什么不好,她甚至举出了海外唐人街所 存在的那些陈规陋俗也一直在起着文化上的认同作用,形成了 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国人虽身居异邦而历久不被同化。这种议 论令我惊讶。为了这种狭隘的民族意识竟乞灵于陈规陋俗,岂
一、字音认读
[背语基·厚积薄发]
(一)单音字
1.攻讦.( jié ) 3.蜕.除( tuì ) 5.自戕.( qiānɡ) 7.媲.美( pì )
2.威慑.( sh)è 4.一蹴.而就( c)ù 6.贬褒.不一( b)āo 8.刮垢.( ɡò)u
构成文化传统的要素需具有稳定性、持久性、连续性,在 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不能随着时代的进展与社会的变迁而消亡。 哲学是思想的思想,在文化传统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我认 为构成文化传统的应该是比哲学思想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连续 性、持久性的东西。依我看,这就是:这一民族在创造力上所 显示出的特点,共同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行为 方式,以及最根本的价值观念。据此,我的初步看法是中国文 化传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靠意会而不借助言传体知的思维方 式,强调同一性忽视特殊性的尚同思想,以道德为本位的价值 观念。以上这些特点较之儒家或儒道互补或三教同源等哲
篇研究,提出了儒家“三重道德”论、从心旁字看思孟学派心 性说、“仁”范畴的演化等精辟见解,并据竹简材料对当年发 挥过重大影响的《帛书五行篇研究》进行增改,重写成《竹 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一书。为推进简帛研究的深入和 发展,先生倡议成立了国际简帛研究中心,并创办和主持了 “简帛研究”,此举得到海内外简帛学人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 评。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 样性一样。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 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由选择接受 外来文化因素,自由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吸收, 吸收什么样的文化。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 和地区在经济上表现为同质化,在文化上却表现为异 质化,文化多元性已经导致了诸多冲突。因此理解和 尊重异质文明,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开展文明的对话,就能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村”和平、 安宁、幸福、进步,就能使人类文明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
不过于贬损这个民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能依靠落后意识, 而应当是进步的,和人类意识一致而不是背道而驰的,不是 排斥其他民族而是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的。依靠陈规陋俗来 维持民族的凝聚力,这将是怎样一种民族意识?五四时期, 鲁迅直斥那些为封建主义撑腰的国粹派歌颂旧习惯旧制度并 不是什么爱国,而只是“兽爱”。这话虽然激愤,却是真理。
非马——中国名辩思潮》《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帛
书五行篇研究》等。
评价
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
二、人物颂歌 中国出土简帛研究专家——庞朴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批先秦典籍,先生指认出其 中有属于思孟五行学说的篇章,并将其整理校注命名为《五 行》。此举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和20年后出土竹书的证实, 沉寂了两千多年的思孟五行古谜,因之得以迎刃而解。1998 年,《郭店楚墓竹简》出版,重新点燃了先生20多年前爬梳 马王堆汉墓帛书时的好古之情,于是对荆门郭店竹简进行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