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DIY--自制一枚铜质勋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DIY--自制一枚铜质勋章

DIY--自制一枚铜质勋章一、使用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二、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器材:《自制一枚铜质勋章》学生微型实验盒 0.1M FeCl3溶液1支,30% 酸化FeCl3溶液2支;2M NaOH1支;1M CuSO41支;1M H2SO41支;无水乙醇1支;水2支;硫氰化钾1支;铁氰化钾1支;铜丝2根(1个胶囊);铁粉(1个胶囊);硫酸亚铁固体(1个胶囊);5%过氧化氢1支;2cm×2cm的铜质勋章1个;5cm小塑料杯2个;镊子1个、药匙1个、棉签2个;6孔塑料点滴板2个;面巾纸1张;指甲刀1个(用于剪开塑料滴瓶)。

教师实验器材:30% 酸化FeCl3溶液;无水乙醇;棉签;2M NaOH;30% NaOH;PBC勋章;锌粉;镊子;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洗瓶;烧杯;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本案例在实验教学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创新。

实验硬件上开发了适合学生自主实验或分组实验的微型实验盒(含实验器材),具有以下特点:集约价廉,一盒一实验活动、整合了一个实验所需的所有实验用品,实验低成本;便携安全,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安全可控、实验探究不受场地限制;实验高效,亲手体验、操作简单、方案灵活、实验迅速、现象鲜明;微型绿色,试剂微量、大部分可回收利用,节约环保。

实验软件上开发了遵循课标、源于教材又具有时代特色、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验性实验课程设计,强化实验为学习化学双基的有效载体,以任务驱动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实验设计方便学生理解电子信息工业中印刷电路板的生产技术原理、废液回收的原理与意义,增强节能意识与环保意识,通过实验设计传递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大学科价值。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原理:Fe3+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Fe、Cu,2Fe3++Fe=3Fe2+ 、2Fe3++Cu=2Fe2++Cu2+ ;Fe2+具有还原性,可以被Cl2、H2O2氧化,2Fe2++Cl2=2Fe3++2Cl- 、2Fe2+ +H2O2 +2H+=2Fe3++2H2O;Fe3+可用硫氰化钾检验,生成硫氰化铁,产生溶液变红现象,Fe3++3SCN-=Fe(SCN)3;Fe2+可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生成铁氰化亚铁,产生蓝色沉淀现象,3Fe2++2[Fe(CN)6]3-=Fe3[Fe(CN)6]2实验设计思路:蚀刻铜中氧化剂的选择;蚀刻铜的反应;废液成分检测、回收再生利用。

高一化学苏教版2教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乙酸酯含解析(1)

高一化学苏教版2教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乙酸酯含解析(1)

第二课时乙酸酯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乙酸分子的结构特点,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设计、实验验证,锻炼学生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提问、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原理、酯的水解。

课前准备药品:无水乙酸、石蕊试液、生石灰、NaOH溶液、镁粉、饱和Na2CO3溶液、乙醇、浓硫酸、稀硫酸、乙酸乙酯、蒸馏水。

仪器:试管、滴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单孔塞、导管、烧杯。

教具:乙酸的球棍模型。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乙醇的结构,了解了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等化学性质,知道了乙醇的工业制法.乙醇还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燃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导入新课醋是东方最古老的调味品之一,醋又称食醋。

人类食用醋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认为约有一万多年。

有关醋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它和食盐一样,都属于最古老的调味品。

我国在数千年前已经能够掌握谷物酿醋的技术,晋阳(今太原)是我国食醋的发祥地之一。

醋有米醋、陈醋、香醋、白醋等等,它是一种含乙酸的酸性调味料.每100 mL醋中的乙酸含量,普通醋为3。

5 g以上,优级醋为5 g以上。

所以乙酸又称醋酸。

推进新课[观察] 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学生观察后写出它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一、乙酸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分析]乙酸中的-COOH原子团称为羧基,乙酸可以看作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

[观察]展示乙酸样品,请大家观察,打开瓶盖,让同学闻其气味,总结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回答]乙酸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总结]乙酸俗名为醋酸,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在16.6 ℃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板书]二、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讨论】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乙酸课后达标检测课件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乙酸课后达标检测课件苏教版必修2

13.观察图中物质分子的比例模型及其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A 是乙醇,则 B 的名称是________, C 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 如 图 所 示 化 学 方 程 式 中 的 “ 反 应 条 件 ”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中只有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是 18O,生成物中含这种 氧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4)在 B 的分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原子共有______个。
(3)乳酸发生下列变化:
,所用的试剂是
a________,b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乳酸与少量碳酸钠溶 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已知 A 是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然后比较观察得出 B 是乙酸,D 是水。然后就应想到 C 是乙酸乙酯。(2)酯化反应的 催化剂是浓硫酸,反应条件是加热。(3)在这样的酯化反应中, 醇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是 O—H 键,则 18O 应在乙酸乙酯分子 中。(4)乙酸分子中的 2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都是最外层电子 数为 8 的原子。 答案:(1)乙酸(或醋酸或冰醋酸) CH3COOCH2CH3 (2)加热(或△) (3)乙酸乙酯 (4)4
4.枸橼酸乙胺嗪可用于驱除肠道虫病,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橼酸乙胺嗪
反应的是( )
A.乙酸
B.乙醇
C.碳酸钠溶液
D.溴水
解析:选 D。枸橼酸乙胺嗪中所含有的官能团是—COOH、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酸、碱滴定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2、解中和滴定的原理,能够绘制中和滴定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

3、在理解中和滴定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实验误差分析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中和滴定的过程,知道中和滴定的步骤,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水洗、标准液洗涤、滴定、读数、平行实验等操作,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定量实验的重要性,发展动作技能。

(2)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3)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4)教学建议“酸碱中和滴定”是学生要掌握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力图改变平铺直叙、就教材讲教材的讲述方法,在三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分别引入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将教材内容、教师分析、学生思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的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协同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实效。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

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

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B.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C.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取出,表面出现红色的铁锈D.烤蓝是在铁制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以防止铁生锈解析:选D。

A项,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少,所以铁丝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只有在纯氧中才能剧烈燃烧。

B项,铁跟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同时生成氯化亚铁(FeCl2),而不是氯化铁(FeCl3)。

C项,铁丝跟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所看到的铁丝表面的红色物质是铜,不是铁锈。

D项,刀片、枪筒表面发蓝色光泽的黑色物质就是经过烤蓝加工得到的致密氧化膜,用以防止刀片、枪筒生锈。

2.下列铜的化合物不.能够由铜与某一种单质反应直接获得的是()A.CuO B.CuSC.Cu2S D.CuCl2解析:选B。

Cu与S反应得到Cu2S。

3.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A.Cu2+B.Fe3+C.Fe2+D.H+解析:选C。

本题由剩余固体能被磁铁吸引,说明该固体含有铁,那么能与铁反应的离子均不能共存于同一容器,而在FeCl3、CuCl2、盐酸中的Fe3+、Cu2+、H+均与铁反应,2Fe3++Fe===3Fe2+;Cu2++Fe===Cu+Fe2+;2H++Fe===Fe2++H2↑,故溶液中含有较多的阳离子只能是Fe2+。

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填在题后的横线上,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Fe2O3[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2O3(Al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eCl3(Fe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Cl2(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FeCl2(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4学年最新版高中化学同步授课课件:专题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乙酸(苏教版必修2)

13--14学年最新版高中化学同步授课课件:专题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乙酸(苏教版必修2)

CH2-O-C-CH3
CH2-O-C-CH3 O + 2H2O
5.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方法最好的是( D ) A. 分液漏斗分液
B.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通过分液分离
C.加热蒸馏 D.加入氢氧化钠后,蒸出乙醇,再加浓硫酸蒸出乙酸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熔点、溶解性 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酸 可燃性、弱酸性 酯化反应
化学性质
用途
1. 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C ) A.它是四元酸 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
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
2.用乙酸和含有18O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关于18O的存在 正确的是( C ) A.CH3CH2O18OCCH3 B.H218O
第2课时 乙酸
1.掌握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能够写出乙酸与碱、盐、 醇的反应方程式。
2. 掌握酯化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以及了解乙酸在生活
中的用途。
3.通过用乙酸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化学
对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猜 一 它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还能醒酒,促进新陈代谢,更神奇 猜 的是它还兼具美容作用,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物质吗? 食醋
CH3COOH
CH3COO-+H+
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
酸性: CH3COOH>H2CO3
[实验探究]
初中已经学过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乙 酸的确有酸性;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仪器和药品自选)

变红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酸性 酸性 酸性: CH3COOH>H2CO3

2020化学新苏教必修:专题三第二单元第2课时乙酸含解析

2020化学新苏教必修:专题三第二单元第2课时乙酸含解析

第2课时乙酸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会写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

2.知道乙酸具有弱酸性。

3.知道酯化反应的原理,会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一、乙酸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1.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比例模型名称化学式C2H4O2CH3COOH 羧基或—COOH2.物理性质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水和乙醇) 挥发性冰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易挥发【自主思考】1.无水乙酸为什么又称为冰醋酸?提示当温度低于16.6 ℃时,无水乙酸会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因此又称为冰醋酸。

2.决定乙酸化学性质的基团是什么?提示羧基(—COOH)。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1)乙酸又叫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常用的酸味剂,具有酸的通性,写出乙酸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H+(2)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醋酸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①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石蕊溶液呈红色。

②你能得的结论是乙酸具有酸性。

(3)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醋酸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①你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H3COOH+CO2-3―→2CH3COO-+H2O+CO2↑__。

(4)写出乙酸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钠:2CH3COOH+2Na―→2CH3COO-+H2↑+2Na+②氢氧化钠溶液:CH3COOH+OH-―→CH3COO-+H2O③氧化铜:2CH3COOH+CuO―→2CH3COO-+Cu2++H2O④碳酸钙: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2.酯化反应(1)乙酸和乙醇的反应实验操作在试管里先加入3 mL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 mL浓H2SO4和2mL乙酸,并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

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实验装置实验现象①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②闻到香味化学方程式CH3CH2OH+CH3COOH错误! CH3COOCH2CH3+H2O(2)酯化反应的概念: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选修四专题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课件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选修四专题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课件

解析:选D。注意仪器的精确度:量筒为0.1 mL;托盘天平为0.1 g;广泛pH试纸为0到
14的整数;滴定管为0.01 mL,所以选D。
3.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 是( ) A.滴定前标准液在零刻度以上 B.盛有未知浓度溶液的锥形瓶里有少量蒸馏 水
C.滴定管用蒸馏水冲洗后即注入标准液
(4)“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位置 【名师点睛】 充满液体 中和滴定基本操作,注意细微部
分及其实验的注意事项。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例2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溶液 时,下列操作中会引起碱溶液浓度的测定值偏
大的是( ) A.锥形瓶中的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溅出
B.滴定管装液后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气
泡消失
C.指示剂变色15 s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便 停止滴定 D.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cA· VA 【思路点拨】 根据 c(B)= 判断。 VB
【解析】
A项中,V(B)的实际量减少,导致V(A)
减少,测定值偏小;B项使液体充满气泡,导致
V(A)增大,测定值偏大;C项未到滴定终点,导致
V(A)偏小,测定值偏小;D项,不影响测定结果。 【答案】 B
【名师点睛】 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 的途径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分析 c标准 · 标准 V 误差要根据计算式分析,c 待测= , 当 V待测 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
待测 标准
、V
均为定值, 待测的大小取决于 V 标准的大小。 c
__。
标准液
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查;
学.科.网
先用蒸馏水洗涤两滴定管,然后用所 (2) 洗 : 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调; (4)取; 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 拿住锥形瓶瓶颈 (5)滴定:左手_____________________,右 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滴入盐酸, 边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 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标要求]1.认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铁、铜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3.掌握Fe 2+、Fe 3+的检验方法及Fe 2+与Fe 3+的相互转化。

1.Fe 的物理特性:能被磁铁吸引;Cu 的物理特性:颜色为紫红色。

2.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O 2、Cl 2等)、酸、盐溶液等发生反应, 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金属。

3.Fe 3+的溶液遇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Fe 2+遇KSCN 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显血红色。

4.Fe 2+和Fe 3+相互转化:Fe 2+错误!Fe 3+。

5.在溶液中,Fe 3+呈棕黄色、Fe 2+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Cu 2+呈蓝色。

铁、铜的性质 Fe3+、Fe +2的检验1.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与非金属的反应:);固体黑色火星四射,生成(4O 3Fe =====点燃2反应 3Fe +2O 2与O )。

色烟红棕剧烈燃烧,生成(32FeCl =====点燃2反应2Fe +3Cl 2与Cl ②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Fe 2++H 2↑;常温下,Fe 遇浓H 2SO 4、浓HNO 3发生钝化。

③与盐溶液反应,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Cu 2+===Cu +Fe 2+。

2.铜的性质(1)物理性质紫红颜色:良好。

色;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与O2反应:2Cu+O2高温,2CuO;与Cl2反应:Cu+Cl2点燃,CuCl2。

(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②与盐溶液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

3.Fe3+、Fe2+的检验(1)检验方法(2)Fe3+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22.30 mL B.22.35 mLC.23.65 mL D.23.70 mL解析:选B。

图中液面在22~23 mL之间,分刻度有10个,因而每刻度是0.1 mL,液体的凹液面读数约为22.35 mL。

2.下面是一段关于酸碱中和滴定试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试液作指示剂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洁净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凝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溶液液面下降,直至滴定终点。

文中所述操作有错误的序号为()A.④⑥⑦B.①⑤⑥⑦C.③⑤⑦D.①③⑤⑦解析:选D。

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①错误;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太大,不能用作滴定时的指示剂,③错误;滴定管使用前应经过验漏、水洗、标准液润洗等步骤再加注标准液,⑤错误;滴定过程中目光应凝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⑦错误。

3.用某仪器量取液体,若仰视时读数为x mL,平视时读数为y mL,俯视时读数为z mL,若x>y>z,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A.滴定管B.烧杯C.量筒D.容量瓶解析:选A。

从不同的角度读数时,x>y>z,则该仪器的刻度排布自上而下依次增大,符合此刻度排布的仪器只有滴定管。

4.用1.0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

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A.1.0 mol·L-1,20 mLB.0.5 mol·L-1,40 mLC.0.5 mol·L-1,80 mLD.1.0 mol·L-1,80 mL解析:选C。

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基础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doc

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基础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doc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B.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C.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时生成CO2量一样多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为了验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无沉淀C.取固体试样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D.溶于水后加BaCl2溶液,看有无沉淀3.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稀盐酸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氢氧化钡溶液4.(多选)下列关于碳酸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酸钠俗称纯碱,因为碳酸钠是一种碱B.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浅红色C.碳酸钠本身显碱性,所以不能与任何碱反应D.用BaCl2溶液能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5.现有两瓶白色固体化学药品,一瓶为Na2CO3,另一瓶为NaHCO3。

无法将其鉴别开来的方法是( )A.加热B.溶于水,加入CaCl2溶液C.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两者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Ba(OH)2溶液知识点二侯氏制碱法6.(多选)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CO2、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7.如图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碳酸氢钠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8.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2-4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D.工艺中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的CO2可回收循环利用关键能力综合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提升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提升

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基础过关练题组一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及其比较1.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最合理的试剂是( )A.Na2CO3溶液B.饱和NaHCO3溶液C.NaOH溶液D.饱和食盐水2.[2021浙江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高一上期中联考]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B.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生成CO2,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CO2,前者消耗盐酸较多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一样多3.(2021湖北武汉钢城第四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Na2CO3溶液中通入与溶质等物质的量的HCl,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相同条件下,NaHCO3与酸反应不如Na2CO3剧烈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溶液弱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4.(2020山东淄博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B.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C.观察纯碱的焰色:D.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夹持装置已略去):5.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检测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可取少量该溶液并向其中加入,若有,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然后进行过滤。

题组二Na2CO3和NaHCO3的鉴别与除杂6.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7.(2021湖南邵阳高一上期中)下列鉴别Na2CO3与NaHCO3固体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操作结论A 分别取少许两种固体于两支试管中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为NaHCO3B 分别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测溶液的pH pH大的为Na2CO3溶液C分别取少许两种固体于两支试管中,加水溶解后,滴加少量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CO3D分别取少许两种固体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为NaHCO38.(2021河南豫西名校高一上第二次联考)下图是两个实验装置(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搜狐网报道:中国每年要进口5亿吨左右的铁矿石,占世界海上铁矿石贸易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全球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中钢协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谈判陷入困境。

关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C.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D.FeO俗称铁红解析:选C。

A项: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B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而铁矿石成分则不固定,可能是Fe2O3,也可能是Fe3O4等;C项: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与盐酸反应产生Fe3+;D项:Fe2O3俗称铁红。

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B.苹果汁中含有Cu2+C.苹果汁含有OH-D.苹果汁含有Fe3+解析:选A。

苹果汁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的实质是Fe2+变成Fe3+,是Fe2+被氧化的过程。

3.(2011年徐州高一检测)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血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

①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②FeSO4与NaOH反应生成Fe(OH)2,在空气中放置生成红褐色Fe(OH)3,③FeCl3与KSCN反应生成血红色Fe(SCN)3,④CuSO4遇医用酒精中的水变蓝色,故选B。

4.(2011年金华一中高一检测)将过量的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有白色沉淀生成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D.不可能有无色气体产生解析:选B。

将过量的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2Na2O2+2H2O===4NaOH+O2↑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所以现象为有无色气体产生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选B。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2单元 第2课时 电离能和电负性教案 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2单元 第2课时 电离能和电负性教案 苏教版选修3

第2课时电离能和电负性目标与素养:1.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电离能、电负性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能够运用“位置、结构、性质”三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1.第一电离能(1)含义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符号I1表示,单位:kJ·mol-1。

(2)意义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4)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满(p3、d5、f7)和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2.第二电离能和第三电离能(1)第二电离能+1价气态离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用I2表示。

(2)第三电离能+2价气态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形成+3价气态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用I3表示。

(3)同一元素的逐级电离能I1、I2、I3…I n依次增大。

二、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1.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是用来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明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大,反之,电负性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小。

2.电负性的标准指定氟元素的电负性为4.0,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元素的电负性。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周期表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周期表左下角。

4.电负性的应用(1)元素的电负性可用于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以及其活泼性强弱。

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小于1.8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3第二单元课时2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3第二单元课时2

燥。相反,向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有利于滴
定。
6.滴定管构造的特点之一是“0”刻度线在上,从 上到下刻度值增大,其测量液体体积的原理是“ 差值原理”,测量方法是“差值法”。若不预先排 出滴定管尖嘴内的空气,在放出液体的过程中这 些空气会减少或者是全部排出,其空间被溶液填 充。这样,必然导致液体体积测量的误差。
(3)读数时,以凹液面的最低点为基准。 (4)先算出耗用标准酸液的平均值: 26.11+26.09 V= mL=26.10 mL(第二次偏差太大, 2 舍去),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1)锥形瓶内颜色变化;半分钟内不褪色
(2)D
(3)0.00
26.10
26.10
(4) V =
26.11 mL+26.09 mL = 26.10 mL , c(NaOH) = 2 0.1000 mL/L×26.10 mL =0.1044 mol/L。 25.00 mL
(3)待装入液体的滴定管,必须用待装入液体润 洗,否则,装入的液体会被稀释,影响结果。 (4)滴定速度,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 滴一摇动。 (5)水平读数,视线与液面凹处、刻度三者在同 一水平线上。 (6)滴定后应稍等几分钟,使内壁上液体顺壁流 下,然后才能读数。 (7)读数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5.00 mL是 准确的,而不是25 mL或25.000 mL。
的酸碱体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 全。
2.滴定终点是如何确定的?此时是否为酸和碱
恰好中和? 【提示】 定终点。 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恰好使指示剂的颜 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滴
由于指示剂变色时的pH一般不等于酸碱恰好中和
时的pH,所以此时一般不是酸碱恰好中和的时刻, 但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即时应用
2.下列是一段关于中和滴定的实验叙述:①取一 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在锥形 瓶中放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 石蕊试液作指示剂;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 干净后;⑤直接往其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 定;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 形瓶;⑦两眼注视滴定管内盐酸溶液液面的下降, 直至滴定终点。其中错误的是( )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自主体验
1.一只规格为a mL的滴定管,其尖嘴部 分充满溶液,管内液面在m mL处,当液面 降到n mL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流出溶液的体积为(m-n) mL B.流出溶液的体积为(n-m) mL C.管内溶液体积等于(a-n) mL D.管内溶液体积多于n mL )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3.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 是( ) A.滴定前标准液在零刻度以上 B.盛有未知浓度溶液的锥形瓶里有少量蒸馏 水
C.滴定管用蒸馏水冲洗后即注入标准液
D.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 他操作均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解析:选B。A项滴定前标准液应在零刻度 以下;C项滴定管用蒸馏水冲洗后应用标准
液洗涤2~3次;D项滴定终点读数时,视线
与滴定管的凹液面最低点相平;B项锥形瓶 里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要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和指示剂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有什么 探究导引1
不同?读取滴定管读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酸式滴定管下端是玻璃活塞,碱式滴定 管下端是橡皮管和玻璃球。滴定管读数应注意 凹液面与视线相平,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解析:选B。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越向 下刻度越大,所以流出液体的体积为(n-m)
mL;刻度线以下及尖嘴部分均充有溶液,
所以管内溶液体积大于(a-n) mL。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 理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7.13 mL稀盐酸
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溶液为例) 实验仪器: pH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分辩
(4)“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位置 【名师点睛】 充满液体 中和滴定基本操作,注意细微部
分及其实验的注意事项。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实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液 待测液 指示剂 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查;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先用蒸馏水洗涤两滴定管,然后用所 (2)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调; (4)取; 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 (5)滴定:左手_____________________,右手 拿住锥形瓶瓶颈 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滴入盐酸,边不 断摇动锥形瓶,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6)记; cAVA (7)算: 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 cB= VB 计算。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想一想 1.酸碱中和滴定前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提示:(1)检查滴定管的活塞是否灵活、滴定管是
否漏水。 (2)洗涤:酸式、碱式滴定管、锥形瓶依次用洗液
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
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处。 (5)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最低处
相平,记录刻度(保留两位小数)。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二、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一元酸、碱的 中和滴定) 中和滴定实验中, 产生误差的途径主要有 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分析误差要根据计 c标准 · 标准 V 算式分析, 待测 = c , 当用标准酸溶液 V待测 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 标准、V 待测 均为定值,c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题型探究权威预测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和指示剂
例1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其烧碱样
品的纯度,进行如下的滴定操作:(已知该样品
中含有少量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250 mL
烧碱溶液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烧碱溶液于锥 形瓶中,并滴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m g,在烧杯 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c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
变的过程,有一段发生了pH突变的过程,完全中 和酚酞或甲基橙指示剂变色的pH虽不同,但只相
差半滴,即只有0.02 mL左右,这种误差是在许可
的范围之内。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要点归纳
c标 · 标 V 1.误差分析依据:c 待 = (一元酸、碱的中 V待 和滴定) 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 c 标、V 标 和 V 待 的变化,最 终影响 c 待。 2.产生误差的来源 (1)操作不当 ①滴定管的洗涤不当;②锥形瓶的洗涤;③滴定 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④读数不规范。 (2)终点判断不当 (3)标准溶液配制不当
润洗→装液→滴定→读数的顺序操作。
【解析】
该题是先称量烧碱样品,配制待
测液,再用标准盐酸滴定。为便于观察溶液 颜色变化,锥形瓶下垫了白纸。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答案】
(1)C
A
B
D
E
(2)①读数时滴定管要直立;②装液后或放液后, 需1~2分钟后,才能读液面数值;③正确读数, 应读到0.01 mL。 (3)反应终点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更为明显,易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 g 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 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 度的碱溶液21.70 mL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解析:选D。注意仪器的精确度:量筒为0.1 mL;托盘天平为0.1 g;广泛pH试纸为0到
14的整数;滴定管为0.01 mL,所以选D。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探究导引2
强酸与强碱完全中和时,溶
液的pH就为7,但指示剂变色时,溶液的 pH不等于7,为什么可将滴定终点当成完 全中和的点? 提示:根据滴定曲线图进行分析(结合滴定
曲线说明)强酸强碱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就
为7,而滴定的终点则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 变化来观察,此时溶液的pH往往不是7,
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时的读数
V1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变为
橙色为止,记下读数V2。试填空: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观察滴定管液面的高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E步操作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即时应用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某H2SO4溶液的 浓度,如右图甲、乙,从下表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 )
A B C D
锥形瓶 中溶液 碱 酸 碱 酸
滴定管 中溶液 酸 碱 酸 碱
选用指 选用 示剂 滴定管 石蕊 乙 酚酞 甲 甲基橙 甲 石蕊 甲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净。
(3)润洗 ①用所装溶液将酸式、碱式滴定管润洗2~3次,
以保证装入溶液时不改变溶液的浓度。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②锥形瓶禁止用所装溶液润洗。 (4)装液调整 ①溶液装入酸式、碱式滴定管中,所装溶液 调至“0”刻度上方2~3 mL处。 ②调节活塞(或挤压玻璃球),赶走气泡使滴定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探究导引2
能否选用石蕊试液作为酸碱
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提示:不能。因石蕊试液在滴定终点时的 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强酸强碱的相互滴定,使用甲基橙和酚酞
都可以,但用量不能多,一般2~3滴。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要点归纳
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 知浓度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cA· VA 2.原理:c(B)= (一元酸、碱的中 VB 和滴定) 3.关键:(1)准确地测定两种溶液的体积; (2)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步骤操作中,液面应调整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
栏目 导引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思路点拨】
中和滴定应按检漏→洗涤→
但由滴定曲线可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