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质疑】物质导电除了外加电场的作用,其自身还应具备什么因素呢?
讨论,得出结论:
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加强认识,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演示】
1、氯化钠溶于水的动画。
2、硝酸钾熔融状态下导电的视频。
【质疑】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及电离的定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从大屏幕上的照片,引导学生联想到运动饮料,指出其中的一种主要成份—电解质,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回答看到照片联想到的内容。
从奥运会中大家关注的镜头,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学生已有的元素化合物分类的知识体系,结合刚才的实验和前面的学习,告诉学生,化学上还可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讨论总结出电解质的概念。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示】交流、研讨题目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哪一类物质?
观看大屏幕并思考。
通过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加深对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条件的理解,为引入电离的概念做好铺垫。
【讲述】电离的定义
【质疑】
1、电离需要通电的条件吗?
2、电离的结果是什么?
整理学案,巩固定义。
集体回答。
通过让学生参与要领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讲解】电离的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领。
2、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3、CO2的水溶能导电,但CO2是电解质吗?

电解质溶液教学设计

电解质溶液教学设计

电解质溶液(第1课时)(一)教学要求分析及目标确定(教学设计背景)电离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在学生在初中阶段认识了酸、碱、盐以及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基础上,本节课就化合物是否导电对物质再次进行分类。

进一步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等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电离理论,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常见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描述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理解电离与导电的关系。

理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状态化合物的导电实验、同浓度盐酸和醋酸导电实验的对比,学会从化合物导电的宏观特征入手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微观图示、宏观现象,深入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自动离解行为,学会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

课堂教学流程情境线 【史料情境】死蛙实验引发的科学史 【实验情境】化合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 【问题情境】氯化钠、醋酸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史料情境】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 学生活动线 【建立概念】从导电实验的现象入手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对“电解质”、“非电解质”进行定义。

【推理预测】从氯化钠的微观结构及溶解过程,解释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描述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建立概念】根据盐酸与醋酸导电实验的现象,从电离程度入手,对电解质进行再分类,建立“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阅读听思】了解电离学说的发展史,感悟电解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线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电解质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技术的进步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理论性强,涵盖概念性知识多。

因此教师将演示实验、微观模型、化学史实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

学生由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对“哪些溶液会导电”“电解质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影响电离程度的因素有哪些”三个问题的分析讨论,探索、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电解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电解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溶 液 名 称 盐 酸 醋 酸 Na OH N a C I 酒 精 蔗 糖 溶 液 溶 液 溶 液 溶 液 溶 液
① 通过 探究 实验 的操 作 , 让 学 生感受 化 学实验 的 乐趣 , 激 发 学生 学 习化 学 的兴 趣 , 培 养 学 生 严 谨 的 科
指 针 的偏 转 程 度
的导 电性 实验 :
实验 主要仪 器 : 电池 组 、 导线、 电流计 、 碳棒 、 洗瓶
( 盛有 蒸馏 水 ) 、 滤 纸
固课 堂 上 所 学 知 识 的 同 时 ,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学 习 的
乐趣 .
实验 药 品 : 0 . 1 oo t l ・ I 盐酸 、 0 . 1 mo l ・ L 醋 酸
本 课 时 教 学 主要 包 含 3部 分 内 容 : 电 解 质 和 非 电
解 质 的 含义 、 电 解 质 的 电 离及 电 离 方 程 式 、 强 电解 质 和弱 电解质 的含义. 在本 节 教学 内容 之前 学 生 已经 学 习 了有关 “ 元素 与物 质分 类 ” 的知识 , 所 以在 本 节 教 学 设 计 中就 以“ 从 不 同角 度 对 物 质 进 行 分 类 ” 为 教 学 切 入点 , 起 到 了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然后通过本节 教学 中 “ 物质 导 电性 实验 ” 的设 计 , 使 学生 能 够 直 观 的体 验 到 电解 质溶 液 与非 电解 质溶 液 的 区别 , 进 而 设计 了 3个 问题 组 和“ 在 实践 中提 高 ” 环节 , 在 学 生思 考 、 讨论 、 练 习的 同时借 助教 材来解 决 本 节课 的教 学 重 点 与难 点 , 在 实验 与思 考 的过 程 当 中培 养 了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和 严谨 认 真 的科学 态度 . 教 学最 后 通 过 开放 性 课题 作 业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引言
电解质是物质中的离子,能够在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

在化学教学中,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学生理解离子和电解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帮助。

因此,本文将以电解质为主题,为教师设计一堂有趣而互动的电解质教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1. 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质;
3. 学习不同电解质及其溶液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解质以及电解质与普通物质的区别。

通过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概括出电解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说明电解质的各种形态。

2. 探究电解质的导电性质
在介绍完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来探究电解质的导电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并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电解质的导电性能有何差异。

3. 分类讨论不同类型的电解质
在学生对电解质的导电性质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类型的电解质。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酸性电解质、碱性电解质以及盐类电解质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并深入理解它们在溶液中的特性。

4. 探索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第2节电解质
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话题。

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追寻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教科书只是在知识点击里介绍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要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难度,侧重于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化合物进行新的分类,引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并强调概念。

通过设计溶液导电性实验(氯化钠晶体、熔融氯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比同是氯化钠但是不同状态的物质是否导电总结出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最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电离的概念及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得分类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教材分析与教法说明】物质在水溶液中得状态与行为就是一个重要得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就是在水溶液中进行得,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

物质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得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得学生来说,都就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得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得探讨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得视角来认识化合物、根据课题内容,用到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2、问题式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比较式教学法、这节课涉及较多基本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法上以设疑、引导、总结、归纳为主,并通过使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等教学辅助手段,使抽象得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与理解概念。

在学法上积极发挥学生得主观能动性,围绕着观察—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得方法主线,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在熟悉得内容或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建立新认识,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得建立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得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得概念。

2、能从电离得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3、能运用电解质得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得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得认识事物得方法。

2、学会化学知识得综合运用,培养与锻炼自己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知识得理解与运用,体验科学得内涵与本质,培养务实求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得情感、【教学重点与对策】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得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得概念、2、能从电离得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教学难点与对策】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得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得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电解质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得化合物。

电解质教案

电解质教案

教学过程附:《电解质》(第一课时)学生学案:1、活动探究:结论:。

2、练习一:请判断下列两句话的正误: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B、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3、练习二:请分别书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硫酸,硝酸,规律:。

②氢氧化钾,氢氧化钡,规律:。

③硫酸铜,氯化钡,规律:。

4、小结收获:在知识方面,。

在技能方面,。

在过程方面,。

在方法方面;。

在情感方面,。

教学反思:在备课时,我首先查看了山东科技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2005年8月第2版和2007年第3版,同时又参阅了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教材,结合自己以前上课的体会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通过上课的检验,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反应,再加上同学校老师的评价,基本是成功的。

首先是概念的深度方面。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对于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

但是在必修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讲到多深合适呢?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非电解质,它们溶于水后生成了其它物质,尽管形成的溶液可以导电,但不是它自己的电离。

还有就是一些难溶于水的电解质,学生很难理解,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但学生不知道。

所以,考虑学生的实际和必修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些知识现在不讲。

在2005年的版本中,教材设计的是先通过导电性实验得出电离,然后推出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定义,最后归纳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2007年的版本中,教材是先通过导电实验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再分析导电原因得出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在练习中归纳出酸碱盐的概念。

我采用新版教材的设计方法,突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重点。

为了减少从引入到展开概念的之间的太大的差距,我在引入的设计中把联想质疑的内容改为探究性实验,并增加了比较氯化钠固体导电性的探究。

这样在整节课的思路有了一个很好的线索,就是解释导电性实验的现象。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给人的感觉就是较散,而且难在概念教学的深度把握上要注意分寸,注意概念教学的螺旋上升,特别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个概念的处理,只能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强弱电解质 教学设计

强弱电解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强弱电解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区分强弱电解质。

2.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能与同学、老师交流合作,来了解有关弱电解质电离的知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展示几幅溶洞图片。

【引入本章内容】在湖南你们肯定听说过张家界,张家界中享有“世界溶洞奇观”的黄龙洞就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

溶洞中的那些引人入胜、千奇百怪的石笋、石柱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学完第三章的内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我们就可以去试着自己探讨了。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复习回顾【引导】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学生回答】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提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为什么能够导电呢?【回答】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推进新课【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

那么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呢?盐酸和醋酸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

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我们知道醋酸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了浓度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下面我们以实验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3-1】测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溶液的pH并分别取等量的溶液与等量的镁条反应。

COOH与镁条反应剧烈,【实验结果】开始1 mol/L HCl与镁条反应比1 mol/L CH3且盐酸pH为1,醋酸pH>1。

1.2电解质的电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化学高效课堂

1.2电解质的电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化学高效课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活活【过渡】同学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就是存在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发生定向移动,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电子的流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那么,为什么电解质的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会导电,如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而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呢?固体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呢?【问题1】阅读教材P15页第3、4、5自然段,观察图110、111,探究固体NaCl 的溶解及熔化的微观过程,回答NaCl 固体溶于水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播放并引导讲解氯化钠固体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投影】【学生1】①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并且钠离子和氯离子均被水分子包围,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从而破坏了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原有的静电作用力,变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见教材图110、图111)。

【学生2】② NaCl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产生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当在 NaCl溶液中插入电极并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水合钠离子向电源的负极移动,带负电荷的水合氯离子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移动,因而NaCl溶液可以导电(见教材图112(1))。

【问题2】阅读教材P16页第一自然段,观察图112(2),思考NaCl固体等加热至熔化为什么能导电,而蔗糖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却不能导电?【投影】PPT展示熔融氯化钠和蔗糖的微观变化过程。

【学生1】①当氯化钠固体受热时,随温度升高,离子的热运动加剧,直至脱离互相之间的束缚力,形成可以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插入电极并接通电源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就分别向电源的负极和正极定向移动,从而使体系导电。

【学生2】②蔗糖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不能导电是因为蔗糖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学生2】②书写:a.左边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阴、阳离子;b.强酸、强碱、盐(大部分)用“=”号,弱酸、弱碱用“”号;c.原子团不能拆开,如 SO42、NO3、CO32、NH4+、OH。

《主题三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农林牧渔

《主题三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农林牧渔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的含义及分类。

2. 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3. 理解水的解离和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解离和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试剂,如玻璃棒、试管、pH试纸等。

2.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动画演示、图片和视频等。

3. 准备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思考。

4.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念引入、电离平衡的移动以及实验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引入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教学:接着,我将详细解释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概念,通过举例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我会强调影响解离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3. 电离平衡的移动: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讨论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如酸碱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外加离子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如何移动,并分析移动的原因。

4. 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我将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实验内容为测定醋酸在不同条件下的电离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讨论: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这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回顾: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教学互动。

7. 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一些与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相关的作业,包括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实验报告等。

让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让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 、
【 复习提问 】
思考
础 内容 。基 础
【 人新课 】 导 【 示 】 aO : 液 中逐 滴 滴 加 H S)的 导 电性 实 验 。 演 B ( H)溶 ( 4
激发兴趣 , 动思 维 , 调 使 观察现象 , 析原 因 , 分 提 学 生 直 观 地 感 受 到 溶 液 出可 能 的疑 问 中 存 在离 子 反 应 , 理 解 为 离 子 反应 作 铺 垫
仪器 : 铁架 台、 定管、 线 、 滴 导 电池 、 灯泡 、 试管 、 滴管
4教 学 过程 . 5教 学 反 思 .
学 生 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 习 新 学 知 识 的 必 备 基
( ) 么 是 电解 质 ? 1什 回答 () 写 出 N 2试 书 写 电 离方 程 式 a 1H S 4N 3H0; g 0 、 a O 2C sO H 在 溶 液 中 的 电 ( 中 两生 板 演 ) C 、 2O 、 H 、 2 A N 3 ( H)、 HC O B 其 离方程式 。 思 考 回答 ( ) 解 质 与 金 属 导 电的 区别 。 3电
借 助 关 键 词 加 强 对 概 念 的理 解
【 书】 板 研究 电解质在溶液 中的化学反应 【 书与讲 解 卜一 离子反应 板 、
1 念 : 溶 液 中有 离子 参 加 的化 学 反 应 叫做 离 子 反 应 。 . 概 在 【 调 】 意 抓 住 概 念 中有 下划 线 的几 个 关 键 词 。 强 注
中 图分 类 号 : 6 38 G 3.
文 献标 识 码 : B


设 计 思 想
二 、 学 设计 教
1教 学 目标 .
美 国 当代 著名 的教育 心 理学 家 奥苏 贝 尔认 为 。 课

电解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何卫宁

电解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何卫宁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教案(第一课时)银川一中何卫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能力培养: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亲自感悟求知过程,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科学品质:通过演示实验,并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

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原电池是一套什么样的装置?【学生回答】原电池是一套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引入新课】那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电解。

【板书】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演示实验】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学生回答】均没有现象。

【演示实验】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

【学生回答】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高中化学_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节电解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学习者是刚升入高一不久的新生,经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溶液有了一些基本了解,已经做过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溶液中是有离子存在,只是对于物质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溶液是如何导电,为什么能够导电的认识不是非常清楚。

对于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仍然缺乏全面的认识。

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学习者是枣庄市滕州一中的学生,学生素质较好,基础较好,但是科学探究能力还较弱,而电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为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动画模拟、模型、图片等现代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并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

效果分析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采用恰当的探究性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优化生态课堂。

实验探究与思维探究并重,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注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台阶,多让学生或引导学生书写或表达,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问题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最终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成功体验。

这样的课师生互动效果较好,学生动手、表达、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展示,并且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益。

2.借助台阶探究问题,注重了概念的输入和输出,很好的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节课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建立概念,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

同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发生对象、条件、过程和结果,注重凸显了概念的功能价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电解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电解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第一课时)【课标分析】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

教学的核心目标除了使学生真正建构起化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能力。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

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物质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酸、碱、盐有阴阳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和阴阳离子的知识。

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

要注重学生的日常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的含义;2、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质疑”、“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2.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3-1,分析实验现象,建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3-1,控制实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重视学科思想的渗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电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

2.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与探究,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从对比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H+)不同,再通过阅读课本图3-1、3-2,从微观分析醋酸和盐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由学生小结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2.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设计过程【引入】:展示海洋、溶洞和各色饮料的图片。

【教师】:从海洋、溶洞、饮料到地球(水球),我们可以感受到溶液无处不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也无处不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所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离子反应为特征,离子反应的条件是反应中有沉淀、水或气体生产,这些条件都和生成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或电离程度有关系,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以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

【教师】通过必修的学习我们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但不同的酸和碱有强弱之分,例如: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强碱,NH3·H2O是弱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课标分析】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

教学的核心目标除了使学生真正建构起化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问题。

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

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学生在九年级化学下册已经学过了酸碱盐,知道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可以相互反应。

并且研究过这些溶液的导电性。

那么问题来了,物质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酸、碱、盐有阴阳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在本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中已经回顾了,化合物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和阴阳离子的知识。

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老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

要注重学生的日常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含义,并能进行判断;2、能准确的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质疑”、“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过程【引入】我们之前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知道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化合物进行新的分类。

首先,同学们预习课本30页。

【PPT投影】给出常见的物质(比如H3PO4、NaOH、NaCl、KNO3、蔗糖的晶体和溶液)并根据初中学过的导电性的知识来判断这些物质的导电性。

(学生讨论)导电:NaOH溶液、H3PO4溶液、NaCl溶液、KNO3溶液(酸、碱、盐的溶液)和KNO3熔融液不导电:H3PO4晶体、NaOH晶体、NaCl晶体、KNO3晶体、蔗糖的晶体和蔗糖溶液【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这些物质中,他们的晶体都不可以导电,而大多数溶液和熔融液却可以导电?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晶体中没有教师:那么我们就以NaCl为例从微观的角度透过现象来看本质,看看这些离子是怎么形成的?【大屏幕展示NaCl溶于水后的微观动画,学生阅读课本30页】【教师】解释动画.在NaCl晶体中,存在Na+和Cl-,但是他们是以一定的顺序排列着,不能自由移动,当NaCl溶于水之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Na+和Cl-,在通电的情况下,就可以定向移动,因而可以导电.【学生讨论后归纳】NaCl晶体:含有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熔融状态的NaCl:受热熔化后,NaCl晶体中的Na+和Cl--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NaCl溶液:原来在晶体中被束缚的Na+和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所以呢,我们就把像NaCl这种化合物,在水溶液或者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离子定向移动的物质叫做电解质.【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教师强调】对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注意都必须的化合物,其次电解质中是“或”,只要两种情况满足一种就可以,而非电解质是“和”,在两种情况下都不可以导电,最后,条件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并非是要求固体导电。

【教师】:好了,同学们理解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了吗?【学生】:理解了【教师】:OK,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底有没有理解,我们试一试就知道【探索真知】1.金属铜、碳棒都能导电,是否为电解质?2.NaCl溶液、NaOH溶液能导电,那么它们是电解质吗?3.固态氯化钠不导电,所以说氯化钠不是电解质,对吗?4.CaCO3,BaSO4,AgCl的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所以它们都不是电解质吗?5.SO2、SO3、CO2、NH3溶于水可以导电吗?是否是电解质?【教师】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看这几个题目,待会儿,我们以特别的方式来请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几分钟后【教师】好了,相信大家应该已经看完了,答案都在你们心中了。

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

先说一下游戏规则。

我们以眼镜盒作为工具,在传送的时候可以不用按照顺序传送,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与。

但是在参与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要伤人。

好,游戏开始!(教师转向黑板,学生开始传送,气氛十分活跃)用这样的方法分别选出五位同学来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做评价【教师】好,通过这五个题的练习,同学们你们自己来小结一下关于电解质的注意事项【学生汇报】1.电解质划定范围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

3.电解质必须是由于自身电离而导电。

【过渡】学习了什么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那么我们常见的电解质、非电解质有哪些呢?【PPT投影】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一般都是电解质。

如:H2SO4、HCl、HNO3、H3PO4、H2CO3、CH3COOH;Ca(OH)2、NH3·H2O、Fe(OH)3; CaCO3 ;CaO;水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NH3都是非电解质。

如:SO2、SO3、CO2、CO、P2O5、酒精、蔗糖、CH4【教师】同学们请记住这些常见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类别好,现在我们就来判断一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PPT投影】随堂练习: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①NaOH ②金属铜③SO2④H2SO4 ⑤BaSO4 ⑥C2H5OH⑦稀盐酸⑧熔融状态的KNO3⑨MgO⑩HCl【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得出结果【学生汇报】电解质:①④⑤⑧⑨⑩非电解质:③⑥能导电:②⑦⑧【教师】好了,看来大家应该是都掌握了。

在本章的第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用树状分类法来对物质的分类,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另外的一个标准来对化合物分类。

【过渡】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都能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我们把这样的离解过程叫做电离。

【板书】3.电解质的电离(1) 电离定义: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过渡】酸、碱、盐是电解质,自然能够电离。

(2) 酸、碱、盐的电离:HCl=H++Cl-NaOH=Na++OH-NaCl=Na++Cl- 【过渡】那么我们怎样用化学语言来描述我们的电离呢?又该如何书写呢?(3)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

【ppt投影】常见的原子团:NH4+、SO42-、NO3-、CO32-、OH-【随堂练习】判断电离方程式的正误并改正H2SO4=H2+ + SO42-MgCl2=Mg2+ + Cl-FeSO4=Fe2+ + S2- + 4O2-【教师】同学们,这三个电离方程式都有问题,那么,现在给大家一个任务,你们是医生,你们来帮他们治治病。

【学生思考并改正】【学生分组活动】请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第1组H2SO4HCl HNO3第2组NaOH Ba(OH)2 Ca(OH)2第3组Cu(NO3)2Al2(SO4)3NH4Cl每组请一位同学上来书写:HCl = H+ + Cl-H2SO4 = 2H+ + SO42-HNO3=H+ + NO3-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NaOH = Na+ + OH-Ba(OH)2 = Ba2++2OH-Ca(OH)2 = Ca2+ + 2OH-Cu(NO3)2= Cu2+ + NO3-Al2(SO4)3 = 2Al3++ 3SO42-NH4Cl =NH4++ Cl-大家能否从以上三组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入手,给酸、碱、盐下定义呢?【学生讨论并归纳】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产生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讲解】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2..酸碱盐的电离特点: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液态(熔融态)不电离;碱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都能电离;盐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都能电离。

【过渡】我们要学以致用,看看我们身边的化学电解质饮料、电解质与细胞活动在长距离或长时间运动中,身体大量出汗,随水分的丧失,也失去很多盐分,体内的电解质因此而失去平衡,因此运动后要喝电解质饮料。

又称矿物质饮料或运动饮料,最普通的是盐开水。

饮料中除了水外还包括钠、钾、氯、镁、钙、磷等矿物质。

【小结】【作业】课后练习3、4、8【反馈练习】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Al2(SO4)3= 2Al+3 + 3SO4-2B.FeCl3 = Fe3+ + 3Cl-C.HI = H+ + I-D.Na2CO3 = 2Na+ + CO32-2.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③O2④ H2SO4⑤碳棒⑥酒精水溶液⑦KOH水溶液⑧熔融状态的KNO3⑨葡萄糖⑩SO2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无水乙醇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态氯化钾三、教学后记通过对案例“电解质”教学设计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重难点能够突破,教学环节流畅有序,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多个问题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认识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