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视角下闽台经济合作策略

合集下载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指2008年6月29日由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签署的协议。

该协议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加强两岸经济关系,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协议的背景与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陆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经济体之一。

作为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挑战的台湾地区,需要寻求与大陆开展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由此,2005年开始,两岸就开始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磋商。

ECFA的初衷是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互利共赢。

协议的签署,一方面可以加速两岸经济合作步伐,另一方面也能为两岸政治和平谈判打下基础。

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为构建两岸和平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协议的主要内容1.商品贸易领域:两岸协议将大幅削减商品关税,相关产业在双方市场中将更具竞争力。

2.服务贸易领域:两岸将扩大服务领域开放,鼓励两岸企业在对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合作。

3.投资保护领域:两岸协议将加强投资保护措施,为两岸企业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4.贸易便利化领域:协议将简化两岸货物通关手续和贸易相关法规,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

5.金融领域:协议将促进两岸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两岸金融机构的优势。

三、协议的重要意义1.深化两岸经济联系。

协议的签署,将促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联系和合作,有助于提升两岸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2.拓展两岸市场。

协议将大幅削减商品关税,提高服务领域开放水平,以及加强投资保护措施,有助于拓展两岸市场,促进两岸企业的更广泛合作和交流。

3.对两岸民众有利。

协议将促进两岸人员往来、旅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对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为两岸政治谈判奠定基础。

协议的签署,为两岸未来的政治谈判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升温两岸关系的整体氛围。

四、协议的实施和展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基于ECFA对闽台旅游业合作问题的思考

基于ECFA对闽台旅游业合作问题的思考

2010年6月29日,台湾的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与中国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领导人正式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 )”,2010年9月12日,ECFA 正式生效实施,由此两岸经济关系站上了新的起点,作为早期收获产品的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闽台两地既有招揽游客的活化资源,即旅游的劳务资源,又有供游客游览、观光以及度假的物化资源,即旅游的客体资源(李非,2005);既具有相同的旅游资源特色,又有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福建和宝岛台湾的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两地通过合作可以使旅游业得到最大的开发,从而使旅游市场活跃起来.但是在闽台旅游业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只有正视这些制约因素,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才能实现闽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取得1+1>2的协同效益.因此,随着海西战略的深入,“后ECFA 时代”的到来,福建应该把握时机,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五缘”优势,大力发展对台旅游,积极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在内地居民赴台旅游中的特殊桥梁作用,从而为福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做出贡献.1ECFA 机遇下闽台旅游业合作的意义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这种独特的五缘关系是历史留给海峡两岸的宝贵财富,为闽台旅游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闽台两地发达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海运等为闽台旅游业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2009年国家旅游局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列为全国“十一五”重点扶持的12个重点旅游区之首,并编制了《海峡西岸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支持为闽台旅游业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后盾和契机.2010年9月12日,ECFA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实施.ECFA 正式生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推开了两岸经济互动的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门,必将对两岸经济合作产生划时代的深远影响,会为两岸带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乘着ECFA 的东风,闽台两地旅游业合作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通过合作,福建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引进旅游管理人才,吸收新的旅游及行销方式和理念,提高旅游经营效率;台湾旅游业者可根据自身积累的管理经验,和福建旅游业者合作开发内地的旅游项目,降低旅游业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可利用丰富的资金优势,对各个旅游景点的建设进行投资,这个样可以使双方都有利益可图.闽台旅游业合作不仅有利于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增进闽台两地的沟通和了解,进而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2闽台旅游业合作的制约因素2.1两岸间不稳定的政治关系两岸政治关系是两岸产业合作的先决条件,如果两岸关系僵持,那么一切合作与发展都将成浮云.只有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关系平稳发展,双方人员才能够充分自由流动,逐渐消除两岸多年的隔阂.只有两岸的交流与沟通顺畅了,才有可能增加合作机会,提高合作的效率、效益.从两岸交流情况来看,尽管大陆方面一直都是一如既往地向台胞展示最大诚意,但是不断加剧的“台独”分裂活动使得两岸关系严峻复杂,虽然政治因素并没有给来闽的台湾游客带来较大的直接影响,但是来闽游客仍然心生忧虑,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台胞来闽旅游需求的形成,将影响台胞来闽旅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随着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开启,闽台两地旅游合作在政治方面的阻碍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是从长远来看,闽台旅游关系的规范变化与交流速度,将在制度面与技术面影响闽台旅游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影响闽台旅游区的共同发展.2.2旅游企业创新机制不足,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闽台旅游企业的创新机制不足,产品开发成了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闽台旅游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Vol.28No.4Ap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4期(下)2012年4月基于ECFA 对闽台旅游业合作问题的思考郑会青(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旅游业合作是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重要领域,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支持、ECFA 的签订生效为闽台旅游业合作提供了“东风”,但只有充分认识到制约闽台旅游业合作的诸多因素,制定有效的对策,才能乘着东风,实现闽台两地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关键词:ECFA ;旅游业;海西;闽台合作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4-0046-0346--为主,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开发不到位.福建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历史内涵挖掘不够,客源市场的拓宽受到限制.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主要停留在游览观光的低层次开发阶段,没有形成产品链,没有能让游客震撼的生态体验产品.例如即使是闻名遐迩的武夷山,游客主要只是登天游、乘竹筏,一天完成精品游,难以体验世界自然遗产对其身心的深刻影响.闽台宗教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是海峡两岸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也是闽台可以深入合作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但目前无论是妈祖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等,基本上还停留在进香朝圣的初级开发阶段,市场客源主要还是广大信众,还无法对非信众的国内游客和缺乏基本认识的外国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现有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也存在着主题不鲜明、档次不高、品种不多等问题.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从传统的寻根、探亲、观光、朝圣旅游向着商务、文化、修学、休闲和健身旅游等多样化发展的变化,需要闽台旅游业开发出一系列的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但是出于担心让竞争对手“搭便车”,所以大部分旅游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不足,因此如果解决不好制约两地企业积极创新的障碍的话,就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以及闽台两地旅游业的发展.2.3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加剧从国内来看,随着“大三通”的全面展开,大陆各地积极展开对台旅游合作,大力开拓台湾客源市场发展本地区的旅游业,台湾方面也有可能舍弃地理相连的福建而选择其他区域合作,福建对台旅游合作面临着来自全国范围的竞争,尤其是直接面临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竞争.闽台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旅游业起步早,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其都市旅游、商贸旅游、会展旅游、主题公园旅游、城郊古城镇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项目均开发的比较完善和成熟,相比而言,福建省在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国际市场来看,竞争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各国、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由于东南亚各国与我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十分接近,而部分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旅游业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日韩旅游、东南亚风情游在国际上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也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闽台旅游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2.4旅游产业结构不完整,旅游专业人才不足业已完成的“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虽然制定了发展“五大旅游区”、“四大旅游中心”的总体布局以及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但是其具体贯彻落实、真正实现尚需时日.从现代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分析,目前福建旅游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完整.福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队等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差”的状况,缺少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游览景区开发停滞后,制约了酒店业的发展与效益;旅游交通专业化程度很低,效益不好;旅游商品、旅游娱乐千篇一律,没有地方色彩;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的关联性不强,整个旅游接待产业不够完善.从产业人才结构来看,景区开发、规划与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福建特色的旅游专门人才,旅游行业管理人员等都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到了福建旅游对台客源市场的拓展,降低了福建对台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3促进闽台旅游业合作与发展的对策3.1建立闽台旅游经济合作促进组织,弱化政治因素的影响由于政府在闽台间的旅游合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闽台旅游业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政策取向.因此在两岸关系敏感的时期,两地旅游经济合作就会放缓或者停滞不前.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弱化政府在闽台旅游中的角色,增强闽台旅游合作的稳定性.所以,我们现在就要重视加强两地旅游行业协会、侨办等民间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增加互访与对话,通过这些民间组织协调双方在旅游经济合作方面的各项政策;发挥两地商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联系协调机构,为闽台旅游经济合作打下稳定的基础.在特殊时期,我们可以通过民间团体的活动来强化民意,并进而影响政府行为,因此在闽台经济合作中要善于并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和影响力.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由政府、企业、学术界、民间组织共同组成的闽台旅游经济合作促进组织,去寻求国家的政策支持、协调双方旅游政策以及制定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等来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为闽台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3.2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福建省旅游局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创新的举措.例如,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奖励积极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开拓旅游线路的企业;银行可以给予积极创新的旅游企业以优惠利率政策,支持其研发投入等.首先,福建应加大开发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非观光性旅游产品的力度,改变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结构.其次,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二度开发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来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在宗教旅游产品方面,要深度挖掘各地民间宗教信仰的文化内涵,如闽东北的太姥山太姥祖庙代表母亲的文化;闽中古田陈靖姑祖庙和福州陈靖姑故居代表的生育文化;莆田妈祖故居,莆田和泉州妈祖祖庙代表的海洋文化;东山关帝祖庙代表的忠义文化;宗教旅游产品不仅要为宗教信仰者提供精神上的寄托和满足,也要为一般非信徒观光者提供文化上的解读和启示.在民俗旅游产品方面,福建的民俗和民居极富特色,以惠安的崇武古城和惠女风情、南安的蔡氏47--民居、客家文化及其载体土楼等为代表的福建民俗旅游产品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开发民俗旅游产品要加强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注重还原历史真实面貌,注重游客体验环境的塑造,提高民俗旅游项目的可参与性,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体现海峡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品位.再次,通过加强文化旅游产品与生态旅游资源、滨海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的组合互动,积极开发诸如“观光+度假”等复合型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高福建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3.3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提升海峡旅游区的竞争力现在是一个“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所以我们不仅要精心打造“海峡旅游”特色名牌旅游产品,还要做好旅游的推广和宣传工作.首先,为了增强福建对台的吸引力,闽台旅游合作要向纵深发展,加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福建省要继续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同时要加大对台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吸引台商投资或合资开发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项目,以提高福建旅游业的品位,吸引更多的台胞来闽旅游.另一方面,闽台旅游部门要共同开发区域旅游产品,积极推出闽台旅游合作产品.例如,闽台可以联手推出诸如闽台风光七日游、闽台民间宗教寻根游、金厦海峡旅游观光、湄洲岛海上直航旅游朝圣等旅游线路组合.同时,可以举办一些诸如“闽台旅游欢乐节”之类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通过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进一步吸引台胞来闽旅游、投资,促进闽台旅游合作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其次,闽台旅游合作要重视旅游宣传和营销工作,以此增加游客对旅游品牌和线路的了解,引起游客的兴趣和热情.对于闽台区域内部的营销,闽台两地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各类画册、光盘、网站、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同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加强闽台旅游业界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福建可以邀请台湾旅游业同行来闽及到周边省市考察旅游资源,参加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旅游项目投资洽谈;另一方面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赴台旅游促销互动,通过组织闽南歌仔戏、南音、木偶戏等对台影响较大的特色旅游文化表演,宣传福建的旅游业,强化妈祖文化等宗教民俗文化对台湾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并重点营销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产业结构错位竞合的闽台旅游产品体系,以促进两岸互为目的地的双向旅游流的形成.对国际旅游市场的营销,闽台两地要致力于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闽台两地旅游业界要加强与海外旅行商、旅游企业和海外媒体及航空公司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以扩大对“海峡旅游”品牌的宣传;同时加强与国外大型跨国旅游集团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主要是欧美、日、韩等国),提高“海峡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开拓国际市场客源,提高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3.4采取多种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台湾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相对于福建有着资金、管理、人才培养、产品开发等比较优势.一方面,福建省可以聘请一些台湾旅游业界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作为福建旅游发展和营销顾问,为福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出谋划策.同时,福建省可以组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区点的管理人员和市场促销人员赴台考察学习,互相交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行业管理的经验.另一方面,福建省各级政府要重点扶持一批有条件、有能力的重点旅游企业,支持他们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方针,逐渐向国际化的旅游企业靠拢,把自己培养成符合国际旅游市场标准的一流企业.在闽台旅游业合作过程中,双方还可以通过互派访问学者和研究人员、企业与一些高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合建闽台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等途径联合培养旅游从业人员,重点培养一批旅游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闽台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闽台旅游业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会促进两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共赢互利,而且还为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了重要渠道,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对海西建设的支持,ECFA的生效实施,为闽台旅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该要适时把握机会,充分利用闽台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双向对接,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并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繁荣富强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赖侦铿,周富广.基于闽台旅游合作的福建旅游业发展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7(2):35.〔2〕李丹,吴金林.加强闽台旅游合作打造海峡旅游品牌[J].发展研究,2006(6):104.〔3〕李非.论闽台旅游业的发展与合作[EB/OL].http://www./zt/jlzt/sjhxlblh/gdzf/200801/t20080102_527037.htm.〔4〕苏耿聪.台湾旅游业的发展与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23.48 --。

ecfa协议

ecfa协议

ecfa协议
ECFA协议。

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是指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于2010年6月29日在台北签署。

这一协议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自2005年“三通”政策以来签署的最重要的协议,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ECFA协议的签署对于两岸经济合作、台海和平稳定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ECFA协议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两岸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贸易和投资合作将更加便利。

这将为两岸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将为两岸民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同时,协议的签署也为两岸经济合作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为未来的合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其次,ECFA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推动台海和平稳定。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可以增进两岸之间的互信和理解,减少敌对因素的存在。

同时,经济合作也可以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使得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为和平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后,ECFA协议的签署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同时,两岸经济合作也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之,ECFA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一大步,为两岸经济合作、台海和平稳定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ECFA协议将会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签署ECFA是有两岸特色的“早收计划”60多年来两岸首次正式签署全面经济协议

签署ECFA是有两岸特色的“早收计划”60多年来两岸首次正式签署全面经济协议
实, 具有 鲜 明 的 两岸 特 色 。 ”
戏帷幕 , 他介绍说, 近年来, 福建省在双 向投 资、 扩大 贸 易、 产业对接、 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 , 努力形成两岸
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主要是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

是产业对接。 通过完善台商投资产业目录, 拓展园
区载体, 支持台资企业发展, 促进闽台行业、 园区、 企业间 的合作 。 抓好 保税港区、 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 没 用好自贸区协定, 支持台资企业发展转口加工贸易, 拓 展海外市场;落实两岸签订的 E F 密切闽台经济 建省 长黄 小晶 : 从 五方面建设 两岸经贸合作 区域
福建省省长黄小 晶率团在台揭开新一轮 闽台合作大
E A具 有鲜 明的两 岸特色 CF
EF C A包 含 了货 物 贸 易、 务 贸易和 投 资合 作 三大 部 服
分, 目前 只是原则性框架协议。 但 相比之 下, 附件里 的早期收 获清单是最“ ” 实 的部分, 因此也最受关注 。 据悉, 陆对 台湾降税的产品有一半 属于传统 产业 、 大 中 小企业和农产 品等 , 而台湾顾 虑的近 2 项大陆强势产业 , O 如 成衣 、 鞋类 、 瓷砖和寝 具等 , 都没有列入此 次早收计划。 中国社科院 台湾研 究所 研究员王建 民指 出:“ 早收计划 充分考虑了两岸经 济社会现状 , 大陆也充分照顾 了台湾 中小 企业、 弱势产业 和农民的利益 。 这是基于两岸关 系特殊 的现
湾传统 工业、 T产业 、 I 文创产业 等与大 陆合 作时 , 顾虑 自身 的知识产权权益是很 自然的。 陆有关方面尽管做 出许多努 大 力, 具体到民间、 企业层面 , 还是有不少问题 。
无论 E F C A还是 知识产权合作保护 协议, 其后 续的落实 才是重头,两岸势必要继续磨合并付 出艰苦 努力 , 摆在 人们 面前的这两份协议只是一个开始。

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研究

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研究

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研究随着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交流逐渐开放,闽台经贸合作也日益紧密。

这种合作不仅对两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闽台经贸合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找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

一、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1. 交流频繁,合作成果丰硕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闽台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也日益频繁。

闽台之间的投资合作项目增多,双向贸易额也不断攀升。

据统计,2019年,福建省对台贸易额达到了1757.4亿美元,同比增长9.2%。

台湾方面也是福建省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且在投资方面,闽台之间的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 合作领域广泛,涵盖多个行业闽台之间的经贸合作领域相当广泛,涵盖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农业、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在交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环保等领域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厦门市和台北市之间形成了“双城兄弟”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圈。

3. 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促进合作发展为了促进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两岸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便利化政策。

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包括对台投资贷款、台商引进政策、引智引才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1. 政治因素影响合作关系两岸政治关系的紧张程度直接影响到了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

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波动,闽台经贸合作也时常受到一定的影响。

台湾地区行政当局的政治立场会对两岸经贸合作产生一定的阻碍。

2. 竞争加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闽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台湾拥有着全球领先的科技和制造业,而福建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由于产业结构相似,双方之间竞争加剧,势必给双方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3. 文化差异导致合作障碍由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闽台两地在文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摘要:一、两岸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二、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1.促进两岸经济发展2.提升两岸产业竞争力3.推动两岸贸易往来4.增进两岸人民福祉三、两岸经济合作的作用1.优势互补,加速科技与产业发展2.构建两岸共同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3.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4.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正文: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提升两岸产业的竞争力,还能推动两岸贸易往来,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

首先,两岸经济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近年来,两岸在各自具有优势的领域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同提升经济效益。

例如,两岸在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大陆承诺减免关税,有利于台湾产品更快地进入大陆市场,从而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其次,两岸经济合作有助于提升两岸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合作,两岸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例如,台湾在高科技产业具有领先地位,而大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两岸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两岸产业的竞争力。

再次,两岸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两岸贸易往来。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降低了两岸贸易的关税壁垒,有利于两岸商品更便捷地进入彼此市场。

此外,两岸经济合作还有助于扩大两岸服务贸易领域,提升两岸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两岸经济合作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实惠。

例如,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提高了台湾农民的收入;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带动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为台湾民众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总之,两岸经济合作对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实现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还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ECFA时期闽台金融合作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后ECFA时期闽台金融合作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年 的 13 8 0 . 8亿 美 元 , 平 均 增 长 1 . % ¨ 。 台 湾 年 63 地 区 已成 为福 建 第 一 大进 口市 场 、 七 大 出 口市场 第 和第 四大 贸易伙 伴 。在 贸 易 结 构 上 , 建 对 台 出 口 福
自 20 09年 4月 以来 , 岸 共 同签 署 了 《 峡 两 两 海 岸金 融 合 作 协 议 》、 金 融 监 管 合 作 谅 解 备 忘 录 》 《 ( U)、 经济合 作框 架协 议 》 E F 等 一 系列 金 MO 《 ( C A) 融 合作 相关 协议 , 及 两 岸 金 融 合作 机 制 的指 导 原 涉 则、 金融 监管 合作 、 务贸 易早期 收 获和 争端解 决机 服 制 等 。这些协 议 确立 了两 岸金 融合 作机 制 的基本 共
和示 范效应 。而 2 1 0 0年 E F C A签署 和 2 1 0 2年 国民
18 9 8年 , 国银 行 厦 门 分 行 、 州 分 行 及 马 江 支 行 中 福
率 先开 办 了新 台币兑 换 人 民币业 务 。20 02年 以来 ,
福 州 、 门两地 的 商业 银 行 已与 台湾地 区多 家 银 行 厦 建 立起 了直 接通 汇 或 代 理关 系 , 务基 本 覆 盖 了 台 业 湾 全 岛 , 为 台资企 业 提 供 国际 贸 易融 资 便 利 和 现 并 金 管 理 服 务 。在 机 构 互 设 方 面 ,0 7年 以来 , 后 20 先 有 台湾 富邦 金控 、 台湾 统 一 证 券 等金 融 机 构 在 闽 投 资入股 福建 保 险和银 行金 融机 构或 开设 办事 处 。福 建 在全 国开 创 了 台 、 、 资企 业投 资入 股农 村合 作 港 澳 金 融机 构 的先 河 。早 在 2 0 0 6年 就 有 19家 台 、 、 1 港 澳 企业 投 资 入 股 福 建 省 内 2 3家 农 村 合 作 金 融 机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构成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有关经济事务的重要基础,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文件,其影响深远。

依据ECFA,台湾和大陆实现了双边经济开放、工业技术合作、投资环境改善、服务业发展、劳动力活动和机制管理等多项内容的明确和一致,这些内容都是落实ECFA的重要契约,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基础和依据。

首先,ECFA推动了双边经济和贸易合作。

根据ECFA,台湾和中国大陆订立分别名为《经贸协议升级协议》(ESAC)和《服务贸易协议》(STA)。

ESAC和STA互相补充,贯彻政策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其中ESAC规定两地企业通过签订协商协议而有权多边资本、商品、有效和设施等发生贸易,使双边贸易得以畅通,而STA则涵盖了贸易和服务,在实质性、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等三个层面上,探讨了台湾和大陆两岸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各种规定。

其次,ECFA 促进了双边工业技术合作。

ECFA比之当时贸易协定更强调产业合作,推进双边经济和文化融合,拓展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深度。

ECFA亦明确支持台湾与大陆进行科学技术研发、工业发展合作,推动双方有效开展投资及本地研发,并将于台湾进行研发的投资者视为“台湾投资者”,予以全面及优惠的经济政策支持,以促进台湾对投资购买在大陆产业资源、研发知识人力,以及产业园区等合作方式实施投资时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ECFA还推动了两岸投资环境的改善。

根据ECFA,台湾已同意中国大陆为台湾企业在大陆设立独资公司、无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以及证券公司等行业提供同等的对待,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台商在中国大陆的合规投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使投资者更有把握地投资于中国大陆,并受到有效的保护和服务保障,为两岸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

最后,ECFA促进了双边服务业的发展。

ECFA除规定了双边贸易的自由化原则外,还规定了台湾特色服务业加入大陆市场。

ECFA中,台湾已同意中国大陆实行一致化服务标准,允许台湾服务业企业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而大陆也将放宽相关许可条件,比如放宽师资能力要求、服务化程度要求等,以促进双边在教育、文化、媒体、卫生、法律、旅游和金融等服务业的开放, \ 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ECFA框架下闽台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安全体系研究

ECFA框架下闽台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安全体系研究
入 新 阶段 。
关 键 词 :E C F A; 闽 台经 济 发 展 ; 台湾 海 峡 经 济 区安 全 体 系 ; 实施 建 议
中 图分 类 号 :C 9 3 9 ;C 9 6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l 1 — 0 2 1 4— 0 4
r e s u l t s t o b o t h s i d e s a n d a l s o s e c u i r t y i r s k s t o t h e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y ,ma i n l y i n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s e c u r i t y,p e r s o n n e l s e c u r i t y,
S t u d y o n F u j i a n a n d T a i w a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a i wa n S t r a i t E c o n o mi c
Zo ne S e c ur i t y S y s t e m i n t he Fr a me wo r k of ECFA
XI AO Wu me i ,ZHANG Xi a ng q i a n
(H u a q i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Q u a n z h o u 3 6 2 0 2 1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Ec o no mi c s e c ur i t y i s a n i mpo r t a n t g ua r a n t e e o f a c o u nt r y o r a r e g i o n’ s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me n t . Th e s i g ni ng o f ECFA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t mi l e s t o ne i n t he e c o n o mi c a n d t r a de c o o p e r a t i o n be t we e n ma i n l a nd a nd Ta i wa n, b r i ng i ng f r ui t f u l

依托ECFA探索闽台服务业合作的新模式

依托ECFA探索闽台服务业合作的新模式

2 0 年 5月 1 09 4日, 国务 院发 布《 于支 持福 关 建省 加快 建设海 峡西 岸经济 区 的若 干 意见 》 赋予 , 海 西 全新 的战 略定位—— 两 岸人 民交 流合作 先行 先 试 区域 、 服务 周 边地 区发 展新 的对 外 开 放综 合
通道 、 部沿海 地 区先进制 造业 的重要 基地 、 国 东 我
依 托 E F 探索 闽台服务业合作 的新模式 CA
欧 阳 芳
( 福建 师范 大学 人 民武装 学 院 , 福建 福州 3 0 0 ) 5 6 7
【 摘 要】伴 随 E F 的生效 、 CA 签署 及海西建设《 意见》 的出台, 闽台经济合作迎来 了新的发展契机 。本文
在 分 析 闽 台服 务 业 发 展 特 征 的 基 础 上 , 入 探 讨 了 闽 台 服 务 业 交 流 合 作 的 现 有 基 础 及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制 约 因 深
c a t f h aw n S ri o n t e g h o p rt n o ui n aw n eo o y i fc g a n w t r ig o s o eT i a ta s c mig i o b i ,t e c o eai f j n a d T i a c n m a i e u nn t t n n o F a s n
p it on .On teb sso n lzn h e eo me tc a atrsiso evc d sr ewen F j na dTawa h a i f ay igt ed v lp n h r ceit f r iei u ty b t e ui n i n,tep p r a c s n a h a e
要 出路 之一 。作 为 国 民经 济 的重 要 构 成部 分 , 服 务 业 的发 展水 平是衡 量一个 国家 或地 区经济发 展 水 平 和社 会 现代 程 度 的 重要 标 志 。 因此 , 想 获 要 得 双赢 的局 面 , 台 加强 服 务 业 合作 是 经 济社 会 闽

后ECFA时期深化闽台金融合作的新路径

后ECFA时期深化闽台金融合作的新路径

c e n t e r .No w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b e t we e n F u j i a n a n d Ta i wa n h a s o b t a i n e d t h e p l e n t e o u s r e s u l t s .Bu t t h e c h a l — l e n g e s c o me a f t e r t h e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f t e r e n t e r i n g t h e ECF A e r a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b e t we e n F u j i a n a n d Ta i
wa n al s o f a c e s c ha l l e ng e s s u c h a s t h e e nh a nc e me nt o f r e g i on al c o m pe t i t i on, t he i nc r e a s e of di f f i c u l t y o f f i n a nc i a l S U—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台 湾 农 业 探 索
Ta i wa n Agr i cu l t u r a l Re s e a r c h
No .5
Oc t ob e r 2 01 3
后 E C F A 时期深 化 闽台金 融 合作 的 新路 径
张 萍 香 ,邓 关珍
p e r v i s i o n,t h e f a u l t i n e s s o f c o mp l e t e c u r r e n c y s e t t l e me n t me c h a n i s m.Th e r e f o r e ,Fu j i a n mu s t t a k e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中国台湾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中国台湾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中国台湾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分析自两岸关系改善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而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合作也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台湾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一、机遇1.市场机遇自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以来,两岸企业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在全球贸易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依托华侨资源和台湾的产业储备,两岸经济合作有望成为中国大陆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这其中台湾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光电等产业,以及载人工具制造、制药等产业尤为突出。

2.人才机遇台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服务业经济体,拥有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继续扩大两岸人才交流可促进两岸发展,加速互利共赢。

此外,台湾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两岸人才合作还可以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3.科技机遇台湾的科技发展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拥有着全球领先水平的半导体、光电器件等产业。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科技的崛起,台湾的科技储备将成为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引擎。

二、挑战1.政治挑战当前两岸关系仍然面临着复杂敏感的形势,其中涉及台湾的政治问题成为制约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的主要障碍。

尤其是民进党上台以来,针对两岸关系的一系列行动不仅给两岸民间交流造成了阻碍,也对两岸经济合作构成了严重影响。

而台湾方面对将来两岸关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为两岸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变数。

2.市场挑战虽然两岸经济合作在产业分工方面已经巩固和发展,但是两岸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制约。

比如,受台湾与欧美等地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限制,台湾的农业、食品、渔业等领域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及中国大陆的文化、创意、服务业等领域在台湾市场仍面临着一定的限制。

3.新技术挑战在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下,两岸竞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加剧,如5G、AI领域等,台湾的技术储备是否能够跟上潮流,是影响两岸科技合作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后ECFA时代闽台制造业整合

后ECFA时代闽台制造业整合

2012年第7期总第217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区域经济】后ECFA 时代闽台制造业整合研究曾维翰(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摘要]闽台制造业整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作为承接台湾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然而受政治等因素影响,闽台尚未实现制造业资源要素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随着ECFA 的签署与正式实施,两岸经贸合作由功能性阶段进入制度化阶段,为闽台制造业进一步整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后ECFA 时代闽台若能抓住“海西”建设及ECFA 实施的机遇,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合作,实现进一步整合,必将对闽台制造业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关键词]ECFA ;制造业;整合[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087-03作者简介:曾维翰(1981-),男,福建长汀人,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两岸经贸、投资经济、国际金融。

闽台制造业整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作为承接台湾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

然而,受政治等因素影响,至今闽台尚未实现制造业资源要素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福建省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正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期间为建设“绿色”海西,实现福建跨越发展,大打“闽台牌”,有效整合闽台制造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福建省与台湾一峡之隔,在对台经贸交流过程中具有“五源”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自然成为台湾制造业外移的重要目的地。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的签署与实施,两岸经贸合作由功能性阶段进入制度化阶段,这为闽台制造业进一步整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一、闽台制造业整合的现状(一)两岸制造业分工模式由垂直分工向垂直和水平混合型分工转变当前两岸制造业整合主要表现为两岸产业的垂直产业分工与水平产业分工。

ECFA视角下闽台金融合作探讨

ECFA视角下闽台金融合作探讨

ECFA视角下闽台金融合作探讨摘要: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正式签订为闽台区域金融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

作为与台湾一衣带水且经济正迅速发展的福建省,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地域和经济发展优势,与台湾进一步进行金融合作呢?本文主要对闽台金融合作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分析ECFA 为闽台金融合作带来的影响,并就ECFA下闽台金融合作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ECFA;闽台合作;金融合作一、闽台金融合作现状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省份,不仅具有对台湾“五缘”优势(地缘、文缘、血缘、商缘、法缘),而且与台湾金融合作开展较早,积累了相对丰富经验,取得了相对丰硕成果,具备与台湾金融业深入开展合作独特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基础。

自闽台进行经贸往来以来,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福建实现对台贸易额达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48.58%;共吸引台资项目458项,同比增长31.6%。

而与两地经贸合作飞速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在通汇、货币兑换、金融机构互设和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通汇方面,2001年11月16日,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地区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与大陆地区金融机构及其海外分支机构、大陆法人、团体或其它机构等进行直接金融业务往来;2002年2月15日,台湾当局又开放受理台湾地区银行申请与大陆银行办理局部性业务的直接通汇。

在货币兑换方面,中国银行在福建的部分分行早在1988年就开始办理新台币兑换人民币外汇券业务;2008年6月台湾“立法院”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核准14家金融单位办理人民币在台湾的个人间双向兑换,每次兑换上限为2万元;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新台币现钞与人民币兑换业务试点范围扩大至中国银行在福建省内的所有分支行。

在金融机构互设方面,闽台两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后ECFA时期闽台协作的思考

后ECFA时期闽台协作的思考
后EF C A时期 闽 台协 作 的 思 考
刘传标 (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 300 ) 50 1
平等竞 争 ” 从 比较优势 和 。 EF C A谈 判是 台湾方 面率 先提 出 ,主要背 景 是 相 当成 熟 的台湾 企业 的 “ 对 机 汽 电 中 国 大 陆 先 后 与 香 港 、澳 门 实 施 C P E A制 度 , 相 对 优 势来 看 , 福 建 的化 工 、 械 制 从 长 远 看 , 岸 签 署 两 21 0 0年 1 月起 又 开始 实施 东盟 自由贸易 协议 ( 称 子 、 简 “ 东盟 l 0加 l )意味着 中国大 陆 与东盟 1 的九 E F ”, 0国 C A给福建 带来 的机 遇有 如 下几点 : 成进 出 口产 品都 是免 关税 或低 关 税 。 1 有利 于 重构 闽台之 间产业分 布 、 大 陆 为 台湾 最大 贸易 伙 伴 , 同时也 是 台湾 最 大 在 “ 国一 东盟 自贸 区 ” 式生 效 之前 , 中 正 台湾 岛 的对 外 投 资地 区 、 口市 场 、 差 来 源 地 区与第 二 内一批 机 械 、 出 顺 电子 、 化 、 石 纺织 面料 等 企业 已在东 盟 市 场 形 成 拥 有 自 己 的 品 牌 产 品 及 其 营 销 网络 。 大进 口地 区 。“ 东盟 l 加 l 自由贸易 区成立 后 , 0 ” 没 C A签署后 , 岸 实现 了零关 税 , 由于 台湾未 与 两 但 有 参 与 其 中 的 台湾仍 要 为产 品 出 口到 内地 支 付 高 E F 东盟 签订 自贸协 定 ,从 2 1 0 0年开 始 相较 于 大陆 大 关 税 , 出 口产 业 的竞 争 力 优 势将 流 失 , 得 台 湾 其 使 部 分 产 品 进 入 东 盟 市 场 享 受 “ 关 税 ” 遇 , 照 零 待 按 加 入 区域合 作 的需 求来 得更 加迫 切 。 “ 中国一 东盟 自贸 区” 原产 地证 书要 求 , 自台湾 岛 产 21 0 0年 6月 2 9日在重 庆举 行 “ 五次 陈江会 ” 第 电子 、 化 、 石 纺织 等 产 品则 要 负担 5 %一 上正式 签署 《 岸经 济合 作框 架协 议 》E F ) C 内的机 械 、 两 (C A 。E — 1%的平 均关 税 。以机 械产 品为 例 , 5 由于 “ C A 早 EF” F A是 一份 针对 两 岸经 济关 系正 常化 、 制度 化 、 自由 化 所作 的特殊 安 排 , 自由贸易 协议 的第一 步 。 有 期 收获 清 单 未将 台湾 生 产 轻 工 产 品 的先 进 工 具 机 是 从 中 出 了第一 步跨 出去 , 步 一 步 两岸 的 经 贸合 作 、 流 列入其 中 , 台湾 岛 内 向“ 国一东 盟 自贸 区” 口 一 交 %一8 %的关 税 。为 了保持 会 更密 切 , 于两 岸都 是 有利 的 , 论是 人 才交 流 、 这类机 械产 品仍 要征 收 6 对 不 台湾 岛 内先进 工具 机 的竞 争力 , 内台资 将把 先进 岛 技 术交 流 或项 目合作 都 大大 跃进 , 将 带来 新 的增 必 以绕 开 关 税 壁 垒 , 享受 长 动力 。 意 义显然 超 越 了经 济 , 为 “ 陆与 台湾 工具 机 生 产线 转 移 入 大 陆 , 其 成 大 14 9 9年 以来达 成 的最 重要 的协 议 ” 台湾 媒体 预言 , “ 。 自贸 区” 内货 物 贸 易 “ 零关 税 ” 的优 惠 , 而 降低 成 从 EF C A的签署 必将 使 两岸 间各 层 面合 作关 系愈 加 密 本 、 商 洼价 比。 就 是说 , 了保持这 些 产品在 东 提 也 为 台湾 岛 内将 有一 批 岛 内企业 需 要 不 可分 , 两 岸 经 济 、 会 和 政 治 的影 响 “ 对 社 既深 且 盟市 场 的竞争 力 , 巨 ” 。 向大 陆转 移生 产 基地 或 产 品生产 线 , 台商 对 大陆 的 对 福 建来 讲 ,既 迎 来 加 快 发 展 的重 大 历史 机 经 贸将转 向以“ 贸易 代替 投 资生产 ” 主 , 为 以避 免 被 遇, 同时也 带来 新 的挑 战。两 岸 签署 E F 意味 着 边缘化 。 C A, 两 岸签 定 E F C A,消 除 了两岸之 间很 多残余 的 闽 台产 业 经济 的合作 与 整合 时代 的到 来 , 推 动 闽 对 台之 间进 行跨 区布 局 , 进 闽 台产 业链 对 接与 深 度 贸易 和投 资壁 垒 , 利 于降低 产业 链 中 的加 工制 造 促 有 合 作 , 现 闽 台资源 优化 配 置 和双赢 具 有 现实 的可 成本 , 湾 岛 内 向东 盟 市场 出 口机 械 、 化 、 织 、 实 台 石 纺 能性 。 电子 产 品生产基 地 转移 到大 陆能实 现利 益最 大化 。 本 文 就后 E F C A时 代 闽 台协 作 , 育 新优 势 方 培 福建 与 台湾 地缘 近 , 湾 的零 配 件转 移 到福 建 台 面 , 出一 些粗 浅 的建议 。 提 组装 , 福建 组 装 好 成 品之 后进 入 台湾 , 经 过 简 在 再 EF C A对 福建 的 影响 单工 序 , 可 打 上 “ 便 台湾 制 造 ” 口 , 而实 现 利 益 出 从 两岸签署 E F 关税降低直至为零 , C A, 对两岸都 最 大化 。 从某 种程 度上 讲 ,C A给 闽台带来 更大 范 EF 是 利好 。但 是 , 并不 意 味着 对 两岸 所 有产 业 和所 围及 更 深 广 度合 作 与 对 接 时 代 。 台 湾 岛 内一批 受 这 自贸区 ” 冲击 的 机械 、 化 、 石 纺织 、 电子等 企业 向福 有人 群 都是 利 好 , 必定 会有 一 部 分行 业 和 一部 分人 “ 这些 产业 如果 能 利 益受 损 。 对福 建 的传统 农业 和 尚处 于 幼稚 阶段 的 建转移 生产基 地 的意 向越 来越 强 。 向福建 转移 ,将 有 利 于从 整体 上优 化 福建 企业 、 行 高科 技 产业 , 受 到不 同程 度 的冲击 。尤其 是 减 免 将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前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指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就经济合作而签署的一项协议。

该协议于2010年6月29日正式生效,旨在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目的、内容等。

背景台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紧张状态。

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逐渐意识到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合作对于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两岸开始探讨签署一项经济合作协议,以促进两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目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加强双方的经济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协议的签署,双方可以建立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经济关系,为各自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

内容1. 贸易自由化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贸易自由化。

协议中规定了双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限制,双方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贸易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2. 互惠互利协议强调互惠互利的原则,确保两岸经济合作的平衡和公平。

协议中规定了双方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避免单方面的利益损失。

3. 保护知识产权协议还涵盖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双方承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防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促进创新和科技的发展。

4. 促进金融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还鼓励双方在金融领域进行合作。

双方可以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5. 促进农业合作协议鼓励两岸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

双方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推动农业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农业领域的互利共赢。

影响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两岸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协议的签署扩大了两岸之间的市场规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其次,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加快了两岸之间的商品流通速度,降低了贸易成本。

此外,协议还促进了两岸之间的投资合作,加强了双方企业之间的联系。

ECFA背景下闽台集装箱港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ECFA背景下闽台集装箱港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性 发 展 的互 动 机 制 ; 凌 芬 、 韩 陈延 义 运 用 A HP层
[ 收稿 日期 ] 02 0 — 9 2 1— 6 1 [ 基金 项 目] 文为 福 建 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0 1 1 本 2 1B1 8闽 台 港 口物 流对 接 模 式 的 构 建 ’ 项 目编 号 6 0 7 )福 州 大 学社 科 ’ ( 044 、
问题 。有鉴 于 此 , 文在 收集 大量 的第 一手 资料 的基 础上 , 本 运用 S S P S软件 的分 析计 算 , 物 流总量及 硬 件设 从 施 因子 、 物流 集散 条 件 因子 、 物流 软 环境 因子 三个 方面 , 证 了福建 诸 港 与我 国 沿海其 他 大 港及 台湾 港 口存 论
立 足 于两 岸 直航 、 港航 联 盟 , 重 于 政策 规 划 。 意 偏 有 无 意忽 视 了“ 不 见 的手 ” 看 的市 场 调 节 . 强行 规 定 了 哪种运 输 手段 、 哪条 道路 运 到江 西等 内地 , 观上 打 客 击 了各港 的主 观能 动性 .扼 杀 了港 口积 极 发展 的 活
No .3. 01 2 2 T t lNo 9 o a .7
E F C A背景下闽台集装箱港协 同发展 的实证 分析
高 玲 吴春春
( 州大 学八 方 物流 学 院 , 建 福 州 3 0 1) 福 福 5 16
[ 摘 要 ] C A 的签订 。 福建 诸港 面 临着如何 加 强和 台湾 港 口的合 作 、 E F 是 创造 良性互 动发 展机 制 的重 要
的 。 过数 年 研 究 , 术界 也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果 , 经 学 例 运 中心 ” “ 台湾海 峡 临港工 业 走廊 ” “ 台湾海 峡 、环 、环

ECFA:闽台纺织的新活力

ECFA:闽台纺织的新活力

际 同 质 产 品 里 ,台 湾 的 纺 织 品 也 就 拥 有 了 更 多 的 话 语权 。 其 三 , E A 有 助 于 扩 大 纺 织 产 业 的 就 业 水 CF
平 ,增 加 纺 织 工 人 的 收 入 。 整 体 上 看 , 台 湾 的 纺
织 产 业 是 属 于 代 工 经 济 。 金 融 危 机 对 台 湾 的 纺 织 带 来 巨 大 的 冲 击 , 其 结 果 是 纺 织 需 求 的 萎 缩 ,纺 织 工 人 的 失 业 。 C A将 有 助 于 扩 大 台 湾 纺 织 品 的 E F 需 求 。 短 期 来 看 , 纺 织 产 商 很 难 直 接 追 加 固 定 资 本 投 资。 为 了扩大 生产 ,纺织产 商 将采 用扩 大可
源 , 从 而 给 闽 台 纺 织 产 业 注 入 新 的 活 力 。 闽 台 纺
出 口量 。 出 口量 的增 加 意 味 着 岛外 需 求 的 扩 大。
对 于 岛 内 纺织 产 商 而言 ,为 了获取 更 多 的利 润 ,
产 商 将 扩 大 生 产 规 模 ,从 而 使 得 上 期 的 固 定 投 资
1 .4亿 美 元 ,被 课 以 17 87 .5亿 美 元 的 进 口税 。 随 着 E A 的 实 施 ,2 1 CF 0 元 旦 起 这 些 产 品 的 出 口 1年 将 被 降 税 ,以 2 0 0 9年 出 口 金 额 估 计 ,可 节 省 关 税 约 96 5 2万 美 元 。降 低 关 税 意 味 着 台 湾 纺 织 品 在 大
I NDU T Yபைடு நூலகம்产 业 SR
热点
福 建 和 台湾 有 些 “ 缘近 、血缘 亲 、文缘 深 、商缘 广 、法缘 久 ” 的 “ 地 五缘 ”关 系 ,这就 决 定 了福 建在 两 岸 关系 中扮 演 着非 常重 要 的 角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台经济合作研究张向前摘要: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分析福建与台湾区域交流与合作历史、经济现状、积极作用,提出加强闽台经济合作可以通过加强高科技产业、港口体系、贸易等领域合作,共促两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关键词:福建台湾经济合作1、引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伴相随,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联盟三大区域合作发展趋势明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二十一世纪,无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演化为区域经济合作能力的竞争,尤其是地缘等较接近地区合作密切性的竞争。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已成为区域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面对国内外经济合作竞争情势,福建根据自身优势,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避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区域经济板块的“夹击”下被边缘化。

当前,福建经济具有不少优势,但经济发展方法、手段、途径等与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等及国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福建要想后来居上必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闽台经济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软硬条件。

台湾产业转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岛内目前经济发展困难,闽台之间人缘、地缘、商缘等关系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与福建加强合作是其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之一,因此,闽台加强合作是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最终有利于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

近年来,两岸经济出现新情势,有必要根据福建自身优势,对闽台经济合作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动因、基本条件、基本途径等问题进行研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效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持。

2、福建台湾经济现状分析2.1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发展,到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0863亿元,增长13%;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0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848亿美元,增长13.9%,其中,出口569亿美元、增长14%。

进口279亿美元、增长13.7%;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

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5430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增加值4770亿元,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 ;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增加358家;电子、机械和石化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2.6%;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1674.44亿元,增长26.4%。

第三产业增加值4258亿元。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7亿吨,增长14.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0万标箱,增长7.9% 。

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旅游接待总人数达7008.28万人次,总收入810.74亿元,增长18.3%。

建立各具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7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福州、厦门、泉州软件园和一批高新技术园区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发挥。

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和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

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投洽会和多届海西论坛,海交会、商交会、旅博会、林博会、台交会、艺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效明显。

但是,福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外贸出口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发展还不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等[1]。

2.2 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二战后中国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从一个农、工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进入农业、工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跻身于“新兴工业地区”的前列,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2006年台湾地区生产总值3539.17亿美元,居全球第20位,人口2304万,人均15361美元[3]。

1980年代后台湾经济从1970年代调整期开始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过去得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即廉价的能源、迅速扩大的国际市场和充沛的人力资源状况发生了变化,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改变这种状况,加快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经济的均衡发展,台湾制定了“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基本方针和路线。

1980年后代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转型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台湾第三产业从1980年代初开始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1980年代-1990年代初台湾地区先后发生了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石化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大举外移,由此引发了岛内学者对台湾地区产业空洞化的担忧,后来由于台湾地区快速推进向以资讯电子、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产业外移造成的转型压力。

台湾经济在2001 年出现50 年来首次负增长后,2002 年、2003 年维持着低增长,2004 年在国际经济景气带动下呈反弹复苏,经济增长率达6.07%,是1998 年以来最高水平,但2005 年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2]。

2.3 闽台经济合作现状分析闽台经济合作起步早,发展快,是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台经济合作从小额贸易开始,逐渐形成闽台间接贸易、劳务合作、台商投资与通航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整体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中扮演着先行者或试验田的重要角色[3]。

福建与台湾有较强的文化与地缘优势,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地区,也曾是投资最多的地区,在1990年代前,福建省居台商对大陆各省市投资首位,约占投资总额的30%以上。

此后,由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的迅速兴起吸引大批台商,对福建省投资有所减缓。

依台湾方面统计,1991年,台商对福建省投资金额所占比例为32.13%,1992-1998年在7%与15%之间,2000年台商对福建省投资出现低增长。

2001年,福建省采取应对措施,台商对福建投资回升,依台湾方面统计,到2006年底,台湾当局核准台商对福建投资项目累计达5097项,核准金额为44亿美元,分别占对大陆投资的14.3%与8%。

制造业投资中,对福建省的投资项目为109个,仅次于江苏省的234个与广东省的205个,投资金额为4.6亿美元,仅次于江苏省的26.9亿美元与广东省的13.2亿美元[3]。

2008年,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对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 。

3、福建台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3.1福建台湾经济合作的积极作用加强福建与台湾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双方都有积极作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双方市场扩大。

加强两地区域合作组织以后,可以使两地企业市场扩大,台商通过福建这个平台扩大祖国大陆市场,福建企业通过台湾进一步扩大其他国际市场链接。

加强闽台经济合作,可为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合作搭好桥梁。

第二,贸易创造良好效益。

通过加强两地贸易合作,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相关的税收优惠,成本高的产品被伙伴城市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原来由本地生产的,现在从伙伴地进口,新的贸易得到创造。

从生产角度讲,本地成本高的产品被伙伴地成本低的产品所替代,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从消费角度讲,使本地在该项产品中的消费开支减少,这两项所得使两地老百姓福利提高。

第三,促进未来台湾海峡经济区、中华自由贸易区或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

第四,福建与台湾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福建人民对台湾同胞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有着特殊的责任,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着特殊的期待,加强闽台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欧元教父”的蒙代尔说,中国大陆是目前新起的亚洲经济体,各地都应该要提出更新的对应策略,而台湾地区则应该从通航方面着手。

“如果能够和中国大陆取得共识,达成直航,台湾经济会有很大的进步。

”2007年5月22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杨苏棣认为两岸关系更密切,对台湾利益也会有更广泛的贡献,台湾应进一步开放和大陆的经济关系,台湾企业对于大陆突飞猛进的经济成长有不少贡献,也享受到好处,两岸经济进一步开放,可以增强台湾的竞争力。

两岸关系更密切,对台湾的利益也会有更广泛的贡献。

3.2 福建与台湾悠久的历史关系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早在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就开始到澎湖屯垦。

元朝中央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泉州晋江县。

明朝,政府对泉州港的对外贸易,限定于“仅通琉球”。

不满贸易范围的泉州人,通过台湾沟通南洋群岛,到台人员也日益增多。

明代(公元1621-1628年),漳州人颜思齐和泉州人郑芝龙在台湾北港,开始了初期的开发。

1628年郑芝龙经朝庭允许招集福建沿海饥民数万人定居台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把福建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台湾去,帮助原住民发展生产,对台湾的早期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了台湾,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建文庙、办学院、设社学。

公元1683年,祖国大陆和台湾统一,台湾划归福建省管理,进入了长达200年的“闽台合治”时期,福建沿海移民到台湾的浪潮乾嘉年间达到高峰,两岸人民密切交流,台湾的原住民闽南化、汉化。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将福建与台湾这种特殊关系概括为“五缘”,即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

“地缘近”,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澎金马最近的省份,厦门角屿距小金门仅1000多米,福建平潭与新竹的距离只有68海里,全省100多个岛屿与台、澎、金、马邻近或交错。

“血缘亲”,台湾总人口中有80%以上的祖籍在福建,在台湾有147个福建同乡会和126个宗亲会,在福建定居的台湾省籍同胞有1.5万人,去台人员家属80多万人。

“文缘深”,台湾的民间习俗、信仰、戏曲、艺术等大都是从福建传承过去的,方言就是福建的闽南话,可谓语同音、文同源、人同根。

“商缘广”,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的商贸往来都十分密切,即使是在两岸军事对峙时期,这种海上交往也从未间断过。

“法缘久”,福建与台湾有着悠久的行政关系,台湾从宋朝建立行政机构开始就一直归属福建管辖。

即便到了清朝台湾单独建省后,还称作“福建台湾省”,仍然同福建保持着教育、行政、财政等方面的联系[5]。

4、福建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4.1 福建省积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促使科技进步及产业转移加快,福建省为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新的变化,国家更加重视和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福建对台地位作用更为凸显,如何充分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福建至关重要,因此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承北接南、东拓西联,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接,加强与台湾经济合作,促进东南经济板块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中国东南沿海整体经济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