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三(1-4章)复习提纲(必修)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必修)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组织液)淋巴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4、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5、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6、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从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7、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覆盖内容比较全面
一、第一部分统一的唐朝
1.继承西魏文化和政治体系
(1)武则天继位,维持西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以确保统一;
(2)彻底废除北魏宦官政治,军队也由武则天实施统一管理;
(3)制定了七郡七十二县的行政体系,使政治管理更加一致;
(4)实行额外派官制,将中央官员分配到各州、县任职,从而保证
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理;
(5)积极发展商业,尤其是外贸,唐朝也继承了西魏的“开边邦”
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6)继承西魏文化,大力宣扬儒家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学
创作,促进的唐朝文化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的
(1)实行了九品官人制,大大简化了官制,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能力;
(2)取消山海经学试,代之以同级考试,以增加考试的水平和实效性;
(3)强调治国理政,重视经济建设,唐太宗实行了新的出纳、考核、租税制度,推行把官职从继承转变为任命,目的是提高官员素质;
(4)发展武装力量,促进军队的统一;
(5)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促进唐朝的鼎盛;。
必修三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有一定的边界,边界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②区内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间有显著的差异性;③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区域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
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七个)①位置(海陆、纬度)②地形(地形、地势)③气候(气温、降水)④河流(水文、水系)⑤土壤(发育、类型)⑥生物(动物、植物)⑦自然资源(矿、土、水、生)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七个)①人口(人种、民族)②聚落(城市化水平)③产业(农、工、商)④经济(支柱)⑤历史⑥文化⑦环境问题4.区域空间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①城市化水平;②交通运输状况;③信息网络形成;④对外开放程度。
5.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主要)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③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①预期寿命②教育程度③国内生产总值(GDP)。
2.区域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成渝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的主要表现: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②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③产业结构(东部较优,中西部层次低)和工业结构(东轻西重,中部过渡)的差异;④城市化的差异(东多西少,东高西低);⑤开放进程和开放程度的差异(东早西晚,东高西低)。
3.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差异:(1)产业结构:都呈“二三一”格局。
东部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中、西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专题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目标:1、记住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2、记住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能加以区分(儒家、法家最重)复习内容: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或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探究: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于同一时期的中国战国时期都是思想家人才辈出,思想活跃。
(1)两国古代思想活跃的原因各是什么?(3分)(2)两国古代思想内容有何不同?(6分)(3)根据两国古代思想内容的不同,分析两国思想关注问题的角度有和不同?(6分)答案:(1)古代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中国的战国:中国正处于从奴隶指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
(2)①古代希腊:首先是智者学派主张人的作用价值,倡导人是观察社会人生和世界的主体,苏格拉底等思想家更是强调人必须掌握知识,人必须认识自己。
总之,古希腊思想家提倡人文思想。
②中国的战国:既有儒家的仁政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尚力,道家的消极人生观,也有法家强调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社会变革,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强调修身、治国。
(3)古希腊的思想家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作用、价值,具有哲学理性。
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
(1)影响:①儒家思想——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②道家学说——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变法图治的理论武器。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启示: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复习检测:【实战高考】1、(01全国春季2)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2、(02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3.(02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02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5、(03江苏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6、(04上海3)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提纲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一)历史地位:(二)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1.思想核心:主要内容(1)孔子提出“仁”学①②③(2)孔子追求的“礼”的含义、内容、评价2.政治主张①②3.哲学主张:(三)教育思想1.2.3.(四)影响:二、老子(一)历史地位:思想著作(二)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2)辩证法思想:2.政治思想:(三)影响: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一、百家争鸣的原因:1、春秋战国文化辉煌,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2、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3、政治:分封制瓦解,周于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4、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5、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主要派别及主张(一)儒家:孟子1.历史地位:2.主要思想主张(1)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①②(2)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3)重义轻利思想:3.孟子思想的影响: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荀子1.基本主张(1)荀子的唯物思想思想:(2)主张“”(3)政治主张:2.思想特点及影响二、墨子与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时期鲁国的墨翟(历史上尊称为“墨子”)。
(一)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1、2、3、(二)墨家学派的地位变迁1. 2.三、庄子与道家(一)庄子的思想主张1.2.3四、韩非与法家(一)历史地位:(二)基本主张1.2.(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五、孙膑与兵家1.历史地位及思想来源:2.军事思想及影响:六、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最详细提纲
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最详细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框标题体味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具体形式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框标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国内政治)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政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渗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①地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仁内环境:细胞内液体液「 [ 』浆细胞外液(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还包括免疫调节)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 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 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 淋巴组织液组织液外界坏境(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4、体温调节过程:二、寒冷环境T冷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三、炎热环境T温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产热器官产热减少: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 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 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内容复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核心考点背记1.人的体液及各成分间的关系成份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来源(1)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化学成分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不同点:血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4)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分析存在于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①营养物质: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调节成分:淋巴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②胞内酶如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③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概念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溶质微粒的关系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有关大小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11必修三1到2章复习提纲.docx
必修三备考(卷一)班级:姓名:学号:评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默写)地理环境(地理条件)的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7大要素地理位置:(半球、经纬、海陆、相对、板块等)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气候:类型,特征(降水和气温的状况)河流:多或少,水源充足或不足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高低,茂密或稀疏土壤:肥沃或贫瘠或•••••自然资源:丰富或匮乏人文社会地理环境的要素:人口、城市、工业、商业、交通、宗教等重要解题思维:地理整体性思想:某区域内任何地理影响类和原因类问题,都和该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状况有关知识的应用: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描述和评价当地的地理环境)(5分)2、分析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5分)3、分析东北大米品质好的原因?(5分)2.重要知识点:(参考教材)(略,课后完成)2.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_ 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___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 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_________ 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______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_____________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____________ O2、3区域差异: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 条件,并对____________产生深刻的影响。
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1不同区域由于____________ 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________ 等也存在差异。
3、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试分析两图中内河航运的特点及原因。
高一英语必修3unit1复习提纲_10
高一英语必修3 unit 1 复习提纲Ⅰ.根据中文意思写出单词.灯,光源使饿死充足,大量满足,使满足祖先,祖宗领导,引导节日,盛宴骨头起源,由来诡计,窍门到来,到达国家的,民族的获得,得到独立集合,聚集农业的欧洲的习惯,风俗奖品,授予赞美,钦佩精力充沛的,积极的向前的,向将来社会的,社交的每日的许可,允许可能性愚人,白痴道歉,辨白淹死,淹没悲伤,悲哀明显的,显而易见的擦去,擦可爱的,有趣的一对,一双,夫妇哭,哭泣广播员,告知者原谅,饶恕Ⅱ.根据中文意思写出词组.发生纪念,追念盛装,打扮诈骗,开玩笑期望,期待日夜,昼夜好像玩得开心出现,到场守信用,履行诺言屏息,屏气心碎的嘲笑像个傻瓜与…结婚提醒某人某事Ⅲ.根据中文意思补全句子1.他们点燃篝火,奏起音乐,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节日活动会带来丰收的一年.They ______ fires and _______ music because they _______ these ________ would ______ a year of _______.2.万圣节前夕的盛会也是源自纪念亡者的祭事.The festival of Halloween had its ________ as an event _____________ the dead.3.他不想屏息等她来道歉.Well, he was not going to ______________ for her to __________.4.很明显,咖啡馆里的经理在等李方离开.It was _______ that the manager of the coffee shop was waiting for Li Fang to leave.高一英语必修3 unit 2 复习提纲Ⅰ.根据中文意思写出单词.日常饮食精力,活力纤维,纤维制品消化力,领悟天平,平衡应当,应该苗条的,纤细的好奇心生的,未加工的说谎,谎话研究,调查顾客,消费者虚弱,弱点力量,强项使摆脱,使去掉数量债务,欠款怒目而视轻轻地,轻柔地界限,限定有限的利益,好处叹息,叹气使联合,使结合项目,条款小包裹,袋罐头Ⅱ.根据中文意思写出词组.平衡膳食应该,应当对…厌倦,厌烦扔掉,丢弃被放过;(做坏事)不受惩罚说谎摆脱,除去谋生欠债怒目而视提供…..给….. 节食把…和…结合起来强健体质做研究最好……对…..感到惊讶拿掉,减弱Ⅲ.根据中文意思补全句子1.他的餐厅本来应该是宾客盈门的.His restaurant ______ to be full of people.2.王鹏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________ drove Wang Pengwei inside.3.王鹏伟对此感到惊讶,特别是对它们的价格.Wang Pengwei was _______ at this and ________ at the prices.4.他可不能让咏慧哄骗人们!他最好做一番调查.He couldn’t have Yong Hu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had ______ do some _________.5.也许我们两家餐馆的食谱应该综合起来,做出一份富有营养,热量和纤维的平衡食谱。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1、时间:春秋战国2、背景:中国社会正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大变革时期3、概念:指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内,一批学者或思想家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代表:⑴儒家:孔子、孟子、荀子⑵墨家:墨子⑶法家:韩非子⑷道家:老子和庄子5、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儒学的创立和发展1、孔子:春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⑴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⑵政治上:主张统治者以德治民;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己复礼”⑶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2、孟子:“亚圣”,战国儒家代表主要思想:⑴“仁政”⑵“民贵君轻”⑶性善论3、荀子:战国儒家代表主要思想:⑴“仁义”⑵“君舟民水”⑶性恶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⑴都有“仁”的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荀子——“仁义”⑵都有“民本思想”: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三、道家1、老子:春秋末,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⑴世界本原“道”;⑵简单辨证法;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庄子:战国道家代表四、法家——战国韩非子主要思想:法治(法、术、势)——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需要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社会背景:1、儒学的发展历程:创立(春秋孔子)——发展(战国孟子、荀子)——遭到打击(秦朝“焚书坑儒”)——逐渐复苏(汉初)2、西汉国力强盛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需要二、董仲舒的新儒学1、新儒学的特点:糅合道、法、阴阳五行思想继承先秦儒学“仁”、民本思想,新增“君权神授”、“天人感应”2、主要内容:⑴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⑵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新儒学基础)⑶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出“三纲五常”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1、汉武帝尊儒措施:(1)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教育上: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结果:儒学独尊;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一、春秋战国形成:1、春秋孔子:(1)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
(3)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4)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2、战国孟子:(1)思想核心是“仁政”。
(2)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3)人性本善。
(4)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战国荀子:(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人可以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3)主张“性本恶”。
(4)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从而成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西汉发展成为正统:1、董仲舒与新儒学:(1)思想:“大一统”。
(2)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3)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主张:A、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B、提出“三纲五常”的人伦道德标准。
(5)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道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宋明时期形成理学: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
元朝将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2)主张:A、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
B、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1)陆九渊:A、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B、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2)王守仁: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四、明清反思、批判理学,儒学发展:1、“异端”思想家李贽:(1)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
(2)主张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的存在。
2、王夫之:《船山遗书》(1)批判宋明理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复习必备: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复习必备: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名师陪你轻松过暑假必修三知识复习提纲,不管是期末考试还是一轮复习,都非常有用,非常详细的知识总结,收藏备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儒家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仁政、重民;性善说;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墨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道家老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必修3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建筑、文化等)、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判断题)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农业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
(原因: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应用:环境监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自然灾害防御监测(洪涝灾害、地震等灾害的影响范围)、农业估产、天气预报的云层运动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系统。
(2)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提纲2013、10、25第1课一、孔子的学说(一)1、政治思想(核心):1)仁:仁者爱人对上: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对下:理解他人,调整关系爱人:“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礼:克已复礼西周等级名分制度,提出:正名主张,恢复周礼。
达到名正言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德:为政以德A、爱惜民力,B、逐步改良。
2、哲学观:对鬼神持怀疑态度3、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方法:因材施教学法:态度方法成就:整理典籍(六经):康熙:万世师表(二)地位当时:冷遇,后世:主流,对外:推崇二、老聃与《道德经》(一)思想:1、哲学思想1)核心是“道”:万物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2)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政治思想1)对上:无为而治2)对民:无知无欲(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二)地位①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②博大精深,思维方式、道德人格:深远的影响。
第2课百家争鸣一、孟子、荀子与儒家(一)孟子1、地位:战国思想家儒家奠基人2、思想:1)仁政:统治者以德服人王道和霸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行仁者王”。
霸道——以力服人重民:民贵君轻出发点:维护统治者2)人性:性善论(人性有“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3、影响:《孟子》,“亚圣”(二)荀子1、思想1)自然观: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观:主张“性恶论”3)政治观:继承儒家,礼法并施2、影响: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对哲学有深远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一)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2、提出“尚贤”“尚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尚同: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
)3、提倡:“尚力”,(重视劳动)主张:“节用”“节葬”(三)地位变迁战国时期,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人们重视三、庄子与道家(一)简介:道家学派代表(二)思想:1.齐物观:齐一万物2.逍遥观:事物变化:旁观、超然的态度3.自然观:天与人“不相胜”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三)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的成就庄子的寓言、散文:哲理、浪漫主义风格。
其文风:深远的影响。
四、韩非与法家(一)简介: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思想:主张:1、法、势、术法: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君臣、民共同遵守的东西。
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神秘、决策、御臣)势:“权重位尊”的权势、权威。
法、术、势三者结合。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历史向前发展观(三)影响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古代统治的思想基础,儒法结合,外儒内法五、孙膑与兵家(一)简介:战国兵家代表(二)思想:《孙膑兵法》A强调以“道”(“道”,是指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即用兵根本之道。
)制全胜的原则;B“人”为主的制胜观。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附: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原因:客观:社会凋弊主观:秦亡教训2、内容:“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目的:“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影响:汉初——武帝:70余年积极:恢复:发展经济基础:武帝强盛消极:地方:势力发展衰因:强化:中央集权儒学:自我调整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新儒学体系1)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2)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论大一统:提出:“罢~”思想施政:以德为主,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影响政治:儒学: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统治限制君权:过分膨胀消极: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应批判。
附: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显学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第4课宋明理学一、儒学危机1、背景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宗教渴求,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唐宋以来,三教合一2、理学:贯通’;宇宙自然——道关注:人生命运——佛继承:孔孟——根本维护:统治——目的二、代表:(一)程朱理学1、代表:“二程”、朱熹2、思想:1)理的含义:“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观:宇宙:天下万物:遵循原则社会:儒家伦理,人身:人性2)求理方法:“格物致知”3)理欲矛盾:存天理,灭人欲3、影响:实质: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影响:南宋以后:官方哲学,元:《四》考试内容,明:统治地位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2、王守仁“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3、评价:实质: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政治:专制腐败,社会动荡经济:商经发展,拜金逐利思想: 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二、代表(一)“异端”李贽1、简介:明:思想家2、思想:1)否认孔孟学说:万世至论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3)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3、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思想:唯物论:理在气中——物质第一认识论:形神物相遇——知觉形:感官,神:思维;物:外物修养论:情欲私利——合理性2)影响:唯物主义思想,对哲学影响较大2、黄宗羲思想:1)反对专制暴君: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君臣关系:平等、友好关系,君民关系:天下为主,君为客2)限制君权理论:天下之法:一家之法,法治,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监察咨询3)工商皆本思想影响:对民主政治影响较大3、顾炎武思想:经世致用:求学务实;爱国思想:天下兴亡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概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影响:对学者影响较大三、评价:实质: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1)对君主专制:强烈冲击;(2)后世民众:深刻启迪;(3)构成早启:思想解放第6课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一)造纸术①西汉: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蔡侯纸” .(二)印刷术1、雕版:唐《金刚经》。
2、北宋时,毕昇:活字印刷术3、外传:13C中期,朝鲜—西域—欧洲. (三)火药1、发明:唐代记载:孙~《丹经》,应用:唐末。
广用:五代和宋。
2、外传:14C初,阿拉伯—欧洲。
(四)指南针1、战国:司南.指南车、指南鱼等2、北宋: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外传:13C :西欧,地理大发现。
二、天文学1、战国:《甘石星经》最早天文学专著,《石氏星表》世界最早的星表。
2、东汉:张衡①浑象仪; ②地圆:早1000多年。
③地动仪.3、唐代僧一行①黄道游仪:恒星变动②测子午线的长度。
4、元郭守敬: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授时历》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三、数学1、春秋: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元:珠算法.2、东汉:《九章算术》世界: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南朝的祖冲之:∏:领先世界1000年。
四、农书1、南北朝:《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思想: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影响:最早、最完整~2、元:王祯《农书》重点:工具改革,介绍北方农业经验3、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内容: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地位:“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天工开物》:知识链接)五、医学1、《黄帝内经》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
现存最早~2、东汉张仲景《_伤寒杂病论》论述了“四诊法”。
“医圣”。
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
3、唐:孙思邈:《千金方》,药王3、《本草纲木》明:李时珍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先进性,长期领先于世界广泛性:诸多领域的领先实用性:科技直接服务于生产经验性:经验的总结、自然观察记录封闭性:科技技术化倾向严重,不具开放性。
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研究多于自然科学。
明清中国落后予西方的原因统治者对科技不重视物质基础和动力缺乏,自然经济的制约。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的阻碍科举制度的日益落后。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一、自然哲学产生:自然哲学时间:BC7C含义:探讨:自然本身代表: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意义:开始:希腊人具有自主意识标志:古代西方人精神觉醒二、智才学派与苏格拉底时间:BC5C 原因:民主政治、生活丰富、思想活跃代表: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积极:人:客观主体消极:随意性、个人主义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知德合一,“美德由教育而来”影响:(1)开创:新方向,哲学:“人”的学问;(2)哲学:深远影响;(3)教育:积极影响。
附:二、亚里士多德1、主要观点: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2、哲学贡献:创立了逻辑学,方法:收集资料,经过分析得出结论3、影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哲学:独立的学科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4——16C1、背景和实质⑴背景:经济:意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475——1453)文化:保留罗马文化现实:黑死病。
促使人们反省(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3.早期代表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杨诺劝教,绿鹅故事)2)但丁:《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先驱3)彼特拉克:《歌集》最早:“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
”二、“艺坛三杰”1、达·芬奇1)背景:15C全盛时期。
2)主张:表现人的美及人的思想感情3)代表:《最~》和《蒙~》2、米开朗琪罗1)简介: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2)特点:体现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追求。
3)代表:雕塑《大卫》《摩西》等。
3、拉斐尔1)特点:擅长画圣母,被称为:画圣。
2)代表:《西斯廷圣母》三、莎士比亚的戏剧1、背景:16C:英国。
2、代表:《哈姆雷特》3、影响:代表~最高成就,现实主义:深远影响。
意义: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