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土流失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图中沿110°E自北往南地表表层物质颗粒越来越 细,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风力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分选性,110°E自北往南 随冬季风的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形成了地表物质越来越细的现象。 (2)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 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今后区域 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环 境
土地盐碱化
水土流失
本质: 土地退化
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
四、晋陕蒙接壤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进行合理生态移民 过度放牧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退牧还草,减少沙化 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和
(内蒙古高原)
可再生能源
1、原因: 快行冷锋 A、自然原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侵蚀力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景观图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B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B ) A.台风雨 B.快行冷锋的暴雨 C.地形雨 D.准静止锋的阴雨 3.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B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原因:离风源地越远,风能越小,携 带物质的能力会下降.重的沙 质颗粒物就会先沉积,轻的后 沉积。
黄土高原的位置 与成因、分布规律
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农牧交错带的区域定位
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 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为农牧交错带,是农 业生产边际地带和生态脆弱带。
108°E
112°E
400mm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 半湿润区 地形:黄土高原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new)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考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类型多样错误!二、产生原因1.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
2.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应用体验不可少———--——(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 B.dC.e D.f解析:1.D 2.C 第1题,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 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地表面的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沙石等物质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材料: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河床、水库等水利设施,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降雨量过多、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环境领域专业人员或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政策解读。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静爱主编)课后思考题答案(个人总结版)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中国地理(专业课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2015.08.07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思考下列问题。
(本题课本上无答案答案来源:网络+自己总结)(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位置区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中美地理位置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两国都位于北半球,中国的纬度范围为4°N~53°N,美国的本土纬度为20°N~47°N,两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b:两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海岸线漫长,沿海都有许多优良港湾。
c: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②不同点: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经度范围大致为73°E~135°E,美国经度范围为70°W~180°W。
b:从所属大洲来看,中国属于亚洲东部,美国属于北美洲,位于北美洲南部。
c:两国虽都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但分别从属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则位于太平洋东岸,同时位于大西洋西岸。
d:中国纬度范围更广,接近50度,美国本土纬度不到30度。
e: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一面沿海,大陆海岸线是一条完整的相连的,美国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分成三段不相邻的部分。
f:从邻国角度看,中国邻国众多,美国北部只有加拿大,南部只有墨西哥,邻国较少。
g:两国内陆山脉走向不同,中国山脉走向多种多样,而美国主要为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
h:山地格局及面积不同,中国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山地面积较大,距海较远,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山地主要在大西洋沿岸,高度不及中国,山地占有面积也比较少。
(1)美国东部受墨西哥暖流影响,水热条件好,且一路向北,故亚热带位置更偏北。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引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包含了大片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土壤湿度低,植被稀疏。
在这个地区,陆地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一、陆气相互作用的机制1. 蒸发和蒸腾作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水分供应不足,蒸发作用和蒸腾作用比较强烈。
在这些地区,高温和低湿度条件下,陆地上的水分很快蒸发进入大气中,形成水汽。
2. 湍流和辐射效应:陆地表面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产生湍流,导致热量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同时,陆地还通过辐射效应向大气释放热量,加剧了气象要素的变化。
3. 水汽输送:由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汽输送是一种重要的现象。
水汽通过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输送,造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二、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1. 气温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的地表温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辐射强烈和湍流作用引起的。
高温又进一步加剧了蒸发和蒸腾作用,使得水分散失更快。
这种高温的气候条件导致了干旱区的干旱化现象加剧。
2. 降水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非常有限,大都集中在夏季的短暂时段。
陆气相互作用导致水汽的输送,进一步影响了降水分布。
例如,青藏高原的蒸发蒸腾作用导致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降水,而没有达到内陆地区。
3. 风的变化:干旱半干旱区的陆气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在这些地区,强烈的湍流和辐射效应造成了较强的大气运动,增大了风速,加剧了风沙灾害的风险。
三、对策和措施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问题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这些地区,合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减轻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2.分析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学习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水土流失的解决方案。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土流失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黄土高原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3.准备课堂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土流失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呈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土流失的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治理措施,进行讨论和展示。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
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中国黄土是指中华大地的一个地貌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
黄土是中国土壤的一种,因为其颜色呈黄褐色而得名。
黄土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特征,对于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黄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风蚀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地细软,极易被风吹蚀。
而长期的风蚀和侵蚀作用,使得地表的薄壤被侵蚀掉,使得地表土壤变得肥沃的上层土壤被磨光,变成一片褐黄色的岩石表层,这就是黄土的形成。
黄土又称长风黄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黄土地貌。
黄土的分布面积约245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中国总土地面积的26%,是全国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在地质年代上,黄土约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1500万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土不断地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留下了丰富的自然地质史料,反映了中国西北干旱区地质、气候和环境的演变历史。
黄土的形成与古气候密切相关,黄土堆积的层次较为清晰,层与层之间往往夹有厚度不等的一些灰黄色(meaning:包括颗石灰等)夹土或斜坡等地层,有的地层中夹有、有水珠状,有的地层中呈均匀的纹层状土结构。
这些地层多数均为古土壤层或古河流冲积层。
通过黄土地层的研究,可以获得中国古气候的一些重要信息。
黄土地层记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迁情况,对于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黄土的气候记录一直是人们头痛的难题,如何通过黄土的地层进行气候重建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根据黄土地层的分布特点和堆积规律,科学家可以根据黄土中所含的古气候信息进行古气候重建。
黄土地层中包含的粒度和矿物成分、有机质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微体化石等都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古气候信息。
通过对黄土地层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气候的干湿变迁、温度变化等情况,为我们探究古气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研究表明,黄土地层中不同层次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能够准确地反映古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征。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土壤
除若干石质山地 外,地表大部分 为厚层黄土覆盖
黄土的特性: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
育 土质疏松,遇水崩解
黄土柱
黄土林
位置 范围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 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主要跨越省区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
人均耕地减 少,燃料需 求增加
扩大荒 地开垦 面积
农作物 产量下 降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平原向高原过渡
特殊的地理位置: 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各种地理要 素相互交错 生态环境
• 原因
自然原因
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比较脆弱 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 黄土的特殊质地: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侵蚀 气 候: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易以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 答“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放羊娃 的故事 “生娃干什么?” “放羊。”
1
人 为 原 因
、 黄 土 高 原 人 口 增 长 迅 速 ,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1)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开垦陡坡 实行轮荒耕作、 陡坡开荒
草
修筑水平梯田 护 缓坡: 坡 陡坡: 退耕还林,造林种草
坡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 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工程措施--- 修基本农田
沟谷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提高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原本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处在了更大的压力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中国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水资源的匾乏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随着我国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水土流失问题及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关注,有必要对我国近几十年来在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评述。
一、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演变特征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1、演变特征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关注非点源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体污染有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之分,掌握水土保持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整治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
从世界范Χ来看,非点源已成为水环境的一大污染源或首要污染源。
由于中国大江大河污染严重,非点源污染所占的比例已远远超过点源污染,点源污染的治理任务还相当繁重,主要污染来源导致污染的河长与评价总河长的比值,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控制。
以黄土高原水资源与水环境为例,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至今天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严重,降雨量偏小,年内分配不均,水土流失严重,泥沙问题突出,水资源的污染包括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影响黄土高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的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2、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吸收、过滤、迁移和转化土壤与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防治流域或区域非点源污染,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作用。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产生原因,非点源污染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型:①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业型非点源污染;②由于有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③由于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农村生活型非点源污染;④随着径流进入水体而产生的城市径流型非点源污染;⑤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随着降水下落而造成的降水降尘型非点源污染。
地理(鲁教版)课件: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能力突破·升华 ►能力题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 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 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 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 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 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
(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 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 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含 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 加重。
(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 地貌、植被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照搬模板。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 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 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 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 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一、背景介绍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塔。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种种威胁和挑战。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水资源匮乏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和降水,随着气候变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形陡峭,植被覆盖率低,加上人类过度开发和放牧,导致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系统恶化。
3. 物种多样性丧失三江源地区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4.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的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5. 污染问题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人类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采取措施保护冰川和湖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
2.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加大植被恢复力度,修复水土流失区域,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3. 严禁非法捕猎乱捕乱杀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加大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力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
4. 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当地的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5. 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四、结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希望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共同为保护中国珍贵的生态资源而努力奋斗。
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1.1.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1]。
1.2.3人民对水资源认识不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往往把二者区别看待。在水资源的需求方面,人们一般都会考虑到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但往往忽视了生态用水。在进行水资源开发时,人们只重视地下水的储藏量,比较关心可以开发到多少水,而忽视了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往往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退化[5]。1.3源自壤环境问题1.3.1工业污染源
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其浓度一般都比较高,一旦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在短期内即可引起对作物的危害。一般直接由工业“三废”引起的大面积土壤污染仅局限于工业区中数千米,数十米范围内。工业“三废”引起的土壤污染往往是间接的,是由于以废渣等作为肥料施入农田,或以污水灌溉等长期作用使污染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引起的。
1.当今中国的几大环境问题
1.1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现象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所没有的微量物质,而这些微量物质的持续以及数量的增加,对人、动植物、材料、物品产生不利影响及危害,且这种状态最终破坏了生态系统及人类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时,便被称作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城市化诱发水土流失及其对大气环境和降雨径流影响论文
浅议城市化诱发水土流失及其对大气环境和降雨径流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水土流失问题, 诱发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土层变薄、物种多样性减少以及城市外貌, 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城市水土保持已列入全国重点实施行列。
关键词:城市建设;水土保持对策;大气环境;降雨径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全国大小城市(末字带“市”的)共有662个。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普遍且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
不仅大城市有水土流失,中小城市也存在,其中部分沿海城市、山地城市和丘陵城市尤为突出,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建筑设施集中,生产集中和财富集中,忽视水土保持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远比农村严重得多,危害也大得多。
城市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城市环境、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0个民族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7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中,5个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宁夏南部山区8个回族为主的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
目前中国还有不少水土流失区已光山秃岭,不宜居住和生活。
水土流失导致河道和河口淤积而造成的洪水灾害损失,每年高达几亿至十几亿人民币,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各地政府、水利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城市更需要水土保持。
城市建设与水土流失一个城市由建成区和城市边缘区两大地域系统组成。
这两个地域单元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覆盖类型、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与过程、人类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们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是不同的。
城市边缘区的水土流失城市边缘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A.对流雨B.地形雨C.台风雨D.锋面雨【答案】 D2、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20~21题。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答案】 C3、根据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A.①②B.②③C.①④【答案】 D4、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的房屋房顶坡度很大,反映当地()。
A.风力大B.光照强烈C.气候多变D.降水多【答案】 D5、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 A6、我国某品牌智能手机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所有零配件,首创了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该手机的最新产品无论是外观款式还是硬件配置均改变了传统设计思路。
A.①②B.①④D.②④【答案】 A7、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中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中国水资源污染现状篇一: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摘要: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一、水污染的定义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
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
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
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
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
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
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
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
水土流失及其对农田质量的影响
水土流失及其对农田质量的影响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被大量流失的现象,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也被带走。
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放牧、农业耕地不合理利用和建设工程等。
过度放牧使得草地被动物大量啃食,破坏了植被的恢复能力,造成水土流失。
农业耕地不合理利用包括耕地过度开垦、不合理施肥和使用化学农药等。
大面积的农田耕地开垦导致农田裸露,易于被风雨冲刷;不合理施肥和使用化学农药使土壤失去自身的肥力,难以保持水分和养分。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和地表径流等。
降雨过程中,雨水和泥沙会随着坡面的倾斜而流动,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土壤流失。
其次,水土流失对农田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土壤是农田的基础,它提供了营养和水分供给作物生长。
然而,水土流失会带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导致农田质量下降。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土壤的结构和持水能力。
当水土流失发生时,有机质会被带走,土壤质地变得疏松、脆弱,容易产生龟裂和表土流失。
同时,水土流失也会带走土壤中的养分,使得土壤贫瘠,无法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农田的土壤质量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耕作技术。
农民应该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合理利用农田资源,采取适合的农业措施,如轮作、深翻耕和合理施肥等,从而减少土壤侵蚀。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建设梯田、植树造林、修建沟渠等,可以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限制农田的开垦和改造,保留农田的植被覆盖,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影响农田质量的环境问题。
它主要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对农田的有机质和养分造成了损失,降低了农田质量。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随着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和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
本文根据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论述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
标签: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属于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对确保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水土流失問题也正日益凸显出来。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对防治工程建设水土流失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了解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化,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及时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
1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的特点,水利工程不仅会对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直接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水利工程属建设类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集中在建设期,建成后水土流失趋于缓和。
建设期水土流失主要特点:一项目建设周期长,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二施工准备期(三通一平)是水土流失发生的重要环节;三工程土石方量大,由于就地取采,取料量大,占地范围广,产生的水土流失严重;四弃土弃渣量大,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严重;五工程影响范围大,扰动破坏地表植被多。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重点2.1监测范围水土保持监测范围是指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而产生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区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范围,以及由于这些扰动、损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范围。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包括主体工程区、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弃渣场区、料场区、交通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改)建区、其它区域等。
陕北农村土地利用变迁对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类活动对区域环境和⼟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始终是黄⼟⾼原⽔⼟流失和黄河泥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
本⽂从新中国成⽴以来的58年间,陕北农村⼟地制度的变迁,研究⼟地利⽤变化对⼟壤侵蚀和黄河泥沙的影响过程与机制,更好地指导⽬前以退耕还林(草)等措施恢复黄⼟⾼原植被的⽣态环境建设实践;客观评价⼈类活动对⽔⼟流失和⽣态环境的的作⽤⽅式与程度,对科学认识黄⼟⾼原演化与黄河泥沙演变、制定合理可⾏的治理⽬标和措施选择,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区域基本情况 榆林市是黄河中游地区⽔⼟流失、风蚀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
全市总⾯积43578平⽅千⽶,⽔⼟流失⾯积达3.69万平⽅千⽶,占总⾯积的84.7﹪,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22万t⁄平⽅千⽶,局部地区达4.48万t⁄平⽅千⽶。
长期以来,严重的⽔⼟流失和荒漠化,成为制约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乌素沙漠南缘。
地貌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积占42﹪;南部为黄⼟丘陵区,⾯积占58﹪。
⼲旱、风沙、⽔⼟流失是陕北三⼤灾害。
是陕西省⽣态失调最为严重的脆弱区。
2. 研究的⽬的和采⽤的⽅法 2.1 研究的⽬的意义 榆林市90%以上是坡耕地,它每年输⼊黄河泥沙约4.3亿吨,其中⼀半以上来⾃坡耕地,且多为粗沙,淤积黄河下游的4亿t粗泥沙中,有1.4亿t来⾃榆林市,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北⽅沙尘暴的策源地,⼈类不合理的⼟地利⽤⽅式和程度是导致⽔⼟流失的主导因素,这不仅使环境恶化并造成⼤⾯积的⼟地退化,也造成了巨⼤的经济损失。
本⽂以榆林市⼟地利⽤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这⼀地区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条件对于⼟地利⽤即耕地⼏经变化消长的驱动作⽤;研究⼟地利⽤变⾰发展过程及其对⽣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于建⽴既可防⽌⽔⼟流失,⼜可促进⽣产发展的资源节约型、适度开发型和环境保护型的⽣态经济建设⽅针,有⼀定的借鉴作⽤和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宋维峰 (97一) 男, 16 , 甘肃省会宁县人 , 副教授, 主要研究生态环境工程及森林水文。
・
29 ・
维普资讯
亚热带水土保持 严重 ; 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 风蚀水蚀共同作用 区。12 3 土壤流失严重 。抛统计 , .. 中国每年流 失 的土壤 总量达 5 O亿 t 长江 流 域 年 土壤 流 失 总 量 。 2 亿 t 中上游地区达 1. பைடு நூலகம் t 4 , 其 56 ;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区每年 进入 黄河 的泥沙 多达 1 6亿 t 。
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 2 万 k 6 m。 11 1 水蚀现状。全 国水蚀总面积 15万 k 其 .. 6 m,
中: 轻度 7 万 kl 中度 2 万 k 强度 2 万 kl 极 9 I; I 2 5 m; 5 I; I 2
强度 2 7万 kl 剧烈 3 I; I 2 5万 k m。 12 水 土流失 特点 . 12 1 分布范围广、 .. 面积大。根据 20 03全国水土保 持监测公报¨2, . 西部 1 省 ( 市)( 蒙 、 甘、 】 2 区、 桂、 陕、 宁、 、 川、 、 藏 、 青 新、 贵 滇、 渝)占国土面积 7 .8 , 0 7 % 土 壤侵蚀( 均指微度 以上侵蚀 , 同) 下 面积 17 k 0万 m, 占全国土壤侵蚀面积的 8 .1 , 26 % 水土流失最严重 , 分 布面积最大 ; 中部 1 省 ( 晋、 吉、 皖、 豫 、 O 冀、 辽、 黑、 赣、 鄂、 ) 湘 占国土面 积 2 . 8 土 壤侵蚀 面 积 4 4 2 %, 9万 k 占全 国土壤侵蚀面积 的 1.4 , m, 4 6% 水土流失较严 重; 东部 1 、 ( 津 、 苏、 闽、 粤、 O省 市 京、 沪、 鲁、 台、 琼) 占国土面积 8 1% , .3 土壤侵蚀面积 9 k 占全国 万 m, 土壤侵蚀面积的 27 % , .4 流失相对较轻( 见表 1 。 ) 122 侵蚀形式多样, .. 类型复杂。水力侵蚀 、 风力侵 蚀、 冻融侵蚀及滑坡、 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 相 互交错 , 成因复杂。西北黄土高原、 东北黑土漫岗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 北方土石 山区、 南方石质 山区以水 力侵蚀为主 , 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 ; 藏高原 以冻 伴 青 融侵蚀为主 ; 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
( 0 — 5O0/m ・ )6 万 k l 8 0 1 t 2 a 0 0. k I ;剧 烈 侵 蚀 I 2 ( 1 0 t m ・ ) 万 k > 500/ 2 a 3 . k m 。详见表 1 。 112 风蚀 现状。全国风蚀总面积 11 kl 其 .. 9 万 I, I 2
丘陵和高原约 占全 国面积的 2 3 / 。在总土地面积 中, 耕地 占 1% , 4 林地 占 1. %, 6 5 天然草地 占2 % , 9 沙漠、 戈壁、 冰川、 石山和高寒荒漠等 占 3 %。中国大部分 5 地区属东亚季风气 候 , 南北温差大 , 冬季因西伯利亚 寒流南下而寒冷干燥 ; 夏季受东南太平洋暖流湿季风 影响炎热多雨 , 8月为明显 降雨季节。各地年平 7— 均降雨量差异很大 , 降雨量从东南沿海的 1 0 r 0 m以 5 a 上逐 渐 向西北 内陆递 减到 5 r 以下 。 0m a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 由 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 , 使水土流失成为 主要的环境问题 。 1 中国水土流失情况 1 1 水 土流 失现 状 . 根据 2 0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n , 03 】2 O世纪 9 O 年代末全 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36万 k 其 中: 5 m, 水蚀 15万 kl 风蚀 11 k 在水蚀和风蚀 面积中, 6 I; I 2 9 万 m;
中国的水土流失及其对 区域环境 的影响
宋 维 峰
(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云南 昆明 60 2 ) 5 24
摘 要 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 根据最新的普查资料 ,O 纪 9 年代末全 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2世 O 36万 k 其中水蚀 15万 k 风蚀 11 k 2 5 m, 6 m, 9 万 m 。在水蚀和风蚀 面积 中, 水蚀风蚀交错 区水土流失面积为 2 5 万 k m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 土地退化 ; 泥沙淤积 , 加剧 了洪涝灾害; 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和有效利用, 加剧 了干旱的发展 ; 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调洪能力下降; 污染水资源环境; 高 了大气 中 C 2 提 O 浓度, 对周边环境
造 成 巨大的影 响 。
关键词 中国; 水土流失 ; 区域环境 ; 影响 [ 中图分类号] 17 [ S5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0 2 25 (07 0 02 0 10 - 6 1 20 )4— 09- 3
、
中国国土面积 90万 kl 地势西高东低 , 6 I, I 2 山地、
中:轻 度 侵 蚀 ( 均 侵 蚀 模 数 20 0 , 平 0 ,50 1 0 — 0 t m ・ , 0 2 0/ a下限因地 区而异 ) 3万 k 0 5 k 8 m;
中度侵蚀( 0 500t m ・ )5万 k 强度侵 2 0- 0 k a5 5 / m; 蚀 ( 0 8O0 k 2 a 1 5 0— 0 t m ・ ) 8万 k 极 强度 侵蚀 0 / m;
维普资讯
第 1 第 4期 9卷 20 0 7年 1 2月
亚热带水土保持
S brpc lS i a dW ae o srain u t ia ol n trC n ev t o o
V0 . 9 № 4 11 De . 0 r c 2 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