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基础工程二、课程性质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涉及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等专业知识,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础工程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建筑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 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1. 土力学基础知识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质、力学模型、孔隙水和孔隙水压力、土体重量、土体内摩擦角、受拉和受压强度、土体流变性能等。
2. 岩石力学基础知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岩石的应力和应变、岩石的破坏模式、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等。
3. 地基工程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地基的类型和特性、地基的设计方法、地基的施工工艺、地基的检测和监控等。
4.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基础工程的具体操作流程。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开设基础工程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讲授和辅导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展示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2. 模拟实训在实验室中进行基础工程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实地教学安排实地考察和实地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和计算,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工程事业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和计算,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2.第二章: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讲解基础工程的受力分析、承载力和稳定性。
3.第三章: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4.第四章: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讲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和质量控制。
5.第五章:基础工程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
4.实验法:安排基础工程的实验课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总学时数:1周学分数:1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本科)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地基与基础》课程学习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设计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并具有独立分析及解决一般基础设计问题的能力,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联系工程实际。
其教学基本要求如下:(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按时完成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工作量。
(2)学生应完成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图件,其中施工图应布图合理、尺寸齐全、注文工整和线条清晰,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要求,并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3)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般不应少于1万字,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4)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工程设计、工程制图的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要求使学生对基础工程的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熟悉有关基础工程方面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6)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和创新的学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课程设计各教学环节要求(1)选题应符合《地基与基础》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同时也要面向经济建设,结合实际科研任务。
(2)课程任务书应包括设计题目、工程地点和规模、设计内容和要求以及工程技术条件等。
(3)课程指导书应包括拟定工程的方案、选型、布置、计算原则、绘图方法、进度安排及参考文献。
(4)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制。
四、课程设计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制图五、教学参考书1.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王成华主编.基础工程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基础工程课程的特点在于它以较多的力学课程为基础,以土层中的复杂的基础结构为研究对象,又涉及到建筑、交通、水电等多个领域,这就决定了课程具有内容杂、概念多和理论较深的特点。
课程设计其主要目标是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重点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概念和知识。
课程设计对理解和掌握工程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同学们由理论学习通往工程实践的一座桥梁。
基础工程的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反过来又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带给同学们的动手机会,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同学了解地基基础设计的全过程,掌握一种常用的基础结构和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能力。
基础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上部结构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在确定的场地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地基基础方案并确定其技术细节,使设计的地基基础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安全正常地工作,在此基础上满足降低造价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基础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
基础工程设计的任务通常包含:1.方案设计:目的是确定地基基础的技术方案,包括地基持力层的选取和基础结构形式的确定。
2.技术设计:包括地基检算和基础结构设计两者。
其任务是通过力学计算和结构措施两方面的手段来保证所设计的地基基础满足设计总体目标的要求。
同学们在做课程设计时应充分发挥主动性,按时完成所要求的设计任务,实现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为此要求:1.计算书必须字迹端正,书面整洁,条理清楚,便于查询校核。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8页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柱式墩配多排桩基础1 拟定桥墩及基础尺寸1.1 标高推算及铅垂方向尺寸拟定墩帽顶面标高:从水文角度出发,推算墩帽顶面标高。
计算水位=设计水位+波浪壅水等梁底标高=计算水位+安全净空裸梁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梁高墩帽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支座及垫石厚度墩帽厚度:根据桥的规模,满足《桥规》有关最小厚度的要求,自行拟定。
承台顶面标高:考虑冰冻、撞击及方便基础施工决定。
承台厚度:为谋求较大刚度,按照《桥规》,承台厚度应不小于1.5m。
承台底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承台厚度墩高=墩帽顶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墩柱长度=墩高—墩帽厚度。
桩长及桩底标高:由计算决定。
1.2 顺桥方向尺寸拟定墩帽宽度:根据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支座垫板宽度、《桥规》有关C1、C2的规定,进行设计:B≥(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支座垫板宽度+2 C1+2C2墩柱直径:墩帽宽度—2C1,且应满足《桥规》的有关规定。
承台宽度:根据墩柱直径、桩的排数、桩的直径(1~2m)、桩的中距要求(≥2.5倍成孔直径(摩)、≥2.0倍成孔直径(柱))、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见《桥规》或笔记),自行拟定。
1.3 横桥方向尺寸拟定墩帽长度:根据主梁间距、横桥向主梁片数、支座垫板宽度、《桥规》有关C1、C2的规定,满足安放主梁的要求。
同时考虑施工方法。
墩柱间距:对墩帽受力有利,参照标准图。
承台长度:根据墩柱间距与直径、桩的排数、直径、间中距要求、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自行拟定。
2 承台底面形心荷载计算2.1 荷载类型(本次时间有限,简化如下)(1)承台底面形心竖向荷载包括:恒载(栏杆、人行道、桥面铺装、主梁、盖梁、墩柱、承台等)、汽车(及冲击)人群布载方式:简支梁为该墩相连两跨满载,计算该墩分担的量;连续梁需按该墩的支反力影响线进行最不利布载(2)承台底面形心水平荷载包括:制动力布载方式:整联制动,边支座不分担,其余各墩分担,正常应按刚度分配 (3)选哪个墩计算高墩自重大,刚度小水平力分得少,但力臂长;矮墩则相反。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改探讨
程选题 。 做 到与 时俱进 ; 提 高 了老师的教 学效率、 学生的学 习效率和 交流 沟通效率 。体现 以学 生发展 为 中心 的教 学, 激 发和调动 了 自主 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 性 , 提 高了独 立分析 和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 基础工程 ; 课程 设计 ; 互联 网; 虚拟平 台; 模 块化
教学中所学 的主要基础理 论 和专业 知识 ; ② 提高学 生主 动查
建设 中 , 教研室 老师 通过 承 担参 与武 广 、 京 沪 高速 铁路 等 科 研、 生产 项 目, 积 累了大量 高速铁路 桥梁 基础 科研 、 设 计施 工
资料 。( 2 ) 教研室老师 已研制 编写 了一系列基 础工 程设计 计
定程 度上影 响 了 课程 设 计 过 程 中学 生 主 观 能 动性 的发 挥。
化, 课程设计全 过程 共 分 为 “ 设 计 任 务模 块 …‘ 预 习模 块 ” 、 “ 指导模块” 、 “ 计算 模块 ” 、 “ 范 例模块 ” 、 “自检模 块” 、 “ 虚 拟 设计模块 ” 和“ 网上 答 疑 模 块 ” 等 8个部 分 , 各模 块 的功 能
过 以下措施 : ( 1 ) 丰富课程选题 , 做到 与时俱进 ; ( 2 ) 授 予学生
善, 这为建设更完善 、 更高 水平 的课程 设计 奠定 了坚实 基础 。
( 2 ) 在 长期 的科 研 、 生产 实践 中 , 积 累了大量 真实可 靠 的基 础
工程设计和施工资料 。现有 的优 势有 : ( 1 ) 在近几年高速铁 路
时解答 。 二、 教 学 改 革 的 总 目标
、
现 状 分 析
通过调研 , 对《 基础 工程》 课程设 计建设 基本 现状综述 如 下: 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 1 ) 现 有《 基础工 程》 课程设 计从设 计 内容 和要求 、 课程设计组 织到 成绩评 定 与考核 标准都 比较 完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总学时:1周,学分:1)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任务: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熟悉和使用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学生CAD制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档编排能力等综合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学习和理解基础设计及施工的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规范;针对一般的工程问题,能够进行常规设计;对于复杂的基础工程问题,能创造性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与解决办法;使工程不仅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能考虑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二、设计要求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并熟悉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的使用。
学生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全部规定内容,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设计内容。
设计计算正确无误,算式应注明引用资料的出处,并列出公式及其各符号意义、单位等;设计计算说明书一律手写,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表达清晰,文理通顺,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课程设计文字总数应超过10000字。
3. 课程设计必须附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图,设计图件要求布置合理、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制图规范。
图件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图,也可采用手工绘制。
4. 设计中需引用10个以上参考文献,且按规定格式标注。
5. 装订顺序:封面—评语栏—目录—前言(或摘要)—正文—附图。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的内容(1)设计方案是否充分与合理;(2)设计计算书是否符合要求,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施工图绘制是否正确、图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4)出勤情况(无故缺勤2天以上,设计成绩为不及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力学》、《基础工程》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三部分内容。
由于时间限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只需进行其中一项。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任务(1)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的任务包括:①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③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④确定基础高度;⑤确定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⑥编写设计计算书;⑦绘制基础平面图及施工图并给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2)桩基础设计的任务包括:①确定桩长及截面尺寸;②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③确定桩数并进行桩的布置;④桩身和承台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⑤编写设计计算书;⑥绘制桩基础平面布置图及施工图并给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2、要求(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要求:掌握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原则、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内力计算方法、配筋计算方法及绘制基础平面图、施工图的技巧。
(2)桩基础设计的要求:掌握桩基础设计过程中的桩长、截面尺寸确定原则、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桩数确定方法及承台设计方法,了解构造要求,掌握桩基础平面布置图及施工图绘制方法,并能给出必要的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地基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上部结构条件(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建筑布置以及上部结构类型等)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基岩土和气候条件等),结合考虑其他方面的要求(工期、施工条件、造价和节约资源等),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班级:土木工程指导老师:杨谊小组成员:王仕明李洋杨鋆霞陈丽琴杨光吉张云成陈浩杨忠顺刘辉虎小组成员学号:53 56 54 59 58 55 60 57 61时间:2015年12月22日目录1.1 设计资料........................................................................................................................ - 2 - 1.2 选择基础材料................................................................................................................ - 2 - 1.3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 2 - 1.4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3 - 1.5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 3 - 1.6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 4 - 1.7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 5 - 1.8 基础高度的确定............................................................................................................ - 5 - 1.9 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 7 - 1.10 配筋计算 ..................................................................................................................... - 7 - 1.11 基础配筋及立面图 ..................................................................................................... - 9 -1.12 基础平面布置图 ....................................................................................................... - 11 -2.1 桩身截面尺寸及材料选用......................................................................................... - 12 - 2.2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 12 - 2.3 确定桩数及布桩......................................................................................................... - 12 - 2.4 确定承台尺寸.............................................................................................................. - 13 - 2.5 计算桩顶荷载............................................................................................................. - 13 - 2.6 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 14 - 2.7 承台受剪切承载力计算............................................................................................. - 15 - 2.8 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 15 - 2.9 桩身设计及承台立面图.............................................................................................. - 16 - 2.10 桩基平面布置图 ....................................................................................................... - 18 - 2.11 独立基础和桩基施工图 ........................................................................................... - 19 -1.1 设计资料本组分组情况为第七组,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7题号C 轴柱底荷载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83,325,1496=⋅==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Vm KN M KN F112,439,2020=⋅==持力层选用4号细砂土层,层厚2.0米,承载力标准值Kpa f ak 240=,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mm500500⨯,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35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2013.4.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 (土木工程专业姓名:学号:班级:二 O 一四年四月任务书题目 1. 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见图 1和表10.000-18.500-7.800-1.300杂填土灰色淤泥质土灰黄色粘性土图 1. 场地土层分布灰黑色淤泥质土-2.600表 1 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标2. 柱端传至承台顶面处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 F =5000+300(n -10 (kN ,弯矩 M =400+50(n -10 (kN-m ,剪力 V =100+20(n -10 (kN (其中, M 、 V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 n 为学生顺序号,按名册顺序,各班 11号以后学生作此题目 ;3. 柱底面标高:-0.5 m4. 柱截面:F <9000KN时取 600×450 mm2, F >9000KN时取 600×540 mm25. 桩基安全等级:二级二、设计任务 (时间:1周1. 桩基础类型的选择:预制桩 (单号 ,灌注桩(双号2. 基桩的设计和计算3. 承台的设计和计算4. 桩基础的验算5. 桩基础的施工图绘制题目 2. 框架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如图 2和表 2所示。
0.000-1.600-0.600杂填土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图 2. 场地土层分布黄红色粘性土2. 柱距布置及各柱端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设计值如图 3所示。
其中,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 n 为学生顺序号(按名册顺序,各班 1~10号学生作此题目。
柱 1柱 3柱 23. 各柱截面尺寸均为: 400×600 mm2。
4. 柱底面标高:-0.5 m。
二、设计任务 (时间:1周1.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剖面及构造设计2.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3.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配筋设计4. 基础的施工图绘制指导书一、基本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基础工程的设计与计算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图纸、文字表达能力等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熟悉和运用有关设计规范,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桩基础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已知其柱底荷载、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筑物的环境等进行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对桩基础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基础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二、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步骤1、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验算和稳定性验算:(1)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应对桩身和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的吊装、运输、堆放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础应验算整体稳定性;(5)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6)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形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
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效应、风载效应标准组合;(3)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精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
【精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范例)一、定位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关于基础工程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背景。
因此,该课程将旨在掌握基础工程方法、技术和实践,同时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学习理念,为学生融入未来工程实践社会做准备。
二、学习目标1.认识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基础工程的整体发展趋势和重大发展里程碑;2.了解基础工程的相关方法、技术、工具及其应用的原理;3.掌握基础工程的知识和实践,掌握利用相关工具进行基础工程的实现;4.掌握基础工程的科学实践,熟悉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5.克服工程技术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形成科学驾驭法。
三、课程内容1.基础工程理论和方法(约5学时)(1)基础工程介绍和定义;(2)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3)基础工程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系统、过程和产品模型,实现基础工程的应用。
(1)基础工程实践设计;(2)基础工程实验;(3)基础工程实践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和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历史、发展和趋势;2.实践:借助基础工程的设计实践,及结合基础工程软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基础工程的方法;3.讨论:以大组、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基础工程的具体应用及学习心得;4.报告:学生应作出有关基础工程的报告,来阐明自己对基础工程方法、技术及实践的认知;5.实践:针对基础工程的具体实际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及结合项目的分析。
五、课程考核1.理论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工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考核:考核学生在基础工程实验中对方法、技术及实践思想的掌握情况; 3.软件考核:考核学生运用基础工程软件实现相关设计和分析;4.项目考核:考核学生完成基础工程项目的研究及实践分析。
六、认识反思在学习基础工程的过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了解实践的意义及对应的学习价值,从而指导学生在未来的领域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资料1、地质及水文(1)河床土质:从地面(河床)至标高32.5m为软塑粘土,以下为密实粗砂,深度达30米。
(2)水文:地面(河床)标高为40.5m,一般冲刷线标高为38.5m,最大冲刷线为35.2m,常水位42.5m。
2、土质指标表1 土质指标规范规定:钻(挖)孔灌注的摩擦桩中心距不得小于2.5倍成孔直径,所以取:承台尺寸:7.0m×5.0m×2.0m。
(1)拟定采用四根桩,设计直径为1.0m。
(2)桩身及承台混凝土用20号,其受压弹性模量E h =2.6×104Mpa。
(3)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所示:图1 平面布置图4、荷载情况(1)上部为等跨25m的预应力梁桥,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上纵桥向荷载为:恒载及一孔活载时:∑N=6103.4KN∑H=310.25KN(制动力及风力)∑M=4123.6KN(竖直力偏心、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矩)恒载及二孔活载时∑N=6503.24KN(2)桩(直径 1.0m )自重每延米为 78.11154)0.1(2=⨯⨯=πq KN/m (已扣除浮力)(3) 故,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力为:∑N=6103.4+(7.0×5.0×2.0×25)=7853.4 KN∑H=310.25KN∑M=4123.6+310.25×2.0=4744.1KN •M恒载及二孔活载时:∑N=6503.24+(7.0×5.0×2.0×25)=8253.24KN (4)则拟定桩基础采用冲抓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二、 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的长度,设该桩埋入最大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3,则:N h =[P]=21U ∑i i l τ +λm 0 A{[σ0]+K 2γ2(h 3-3)}当两跨活载时:N h =424.8253 + (38.5-35.2) ×11.78 +21×11.78h (kN) =2102.18 + 5.89h (kN)计算[P]时取以下数据:桩的设计桩径为1.0m ,冲抓锥成孔直径为1.15m ,U=π×1.15=3.61m ,A=π×1.02/4=0.785㎡ , λ=0.70 , m 0=0.8 , K 2=6.0 ,[σ0]=550kpaΥ2=7.2812)]5.322.35([12)5.325.40(-+⨯--+⨯-h h=hh++3.5126.63 (kN/㎡) (已扣除浮力)τ1=30kpa , τ2=110kpa[P]=21×3.61×[2.7×30 + (h-2.7)×110] + 0.7×0.8×0.785×{550 + 6.0×hh++3.5126.63(h+3.3-3)} = N h = 2102.18 + 5.89h所以,则解一元二次方程得:h=9.99m现取 h=10m ,桩底标高为25.20m ,桩的轴向承载力符合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新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在讲完有关课程内容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知识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进一步的设计训练,使学生熟悉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普通桥梁桩基础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桩型、桩长,熟练的进行桩基础的设计计算,并学会利用各种设计资料。
2.教学要求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桥梁,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计算,要求同学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
基本要求如下:1、时间要求:一般为两周;2、任务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计算)书,并绘制必要的施工图。
3、知识和能力要求: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理论深化,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能正确运用工具书,掌握桩基础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
二、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公路桥梁设计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图1所示。
该桥梁上部结构为n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梁桥,桥面宽7米,两边各0.5米人行道。
该桥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桩的设计直径d及桩身材料如表1所示,桩底沉渣厚度控制为t =(0.2~0.6)d 。
表1直径(m )材料跨径L (m ) 基桩根数墩柱 桩身 混凝土钢筋①22① 1.30 1.40aC30AHRB335 ②282② 1.40 1.50 ③ 1.50 1.60bC25BHRB400③323④1.601.702地质与水文资料:河面常水位标高为44.50m ,地面(河床)标高40.30m ,一般冲刷线标高39.50m ,最大冲刷线标高为35.50m ,承台顶面标高也为40.30m ,墩顶标高:49.90m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综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工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论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工程设计和生产操作。
3、设计能力:具有独立、创新地完成专业工程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地与其他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5、综合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注重工程质量与安全。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验操作、综合设计三个方面,具体包括:1、理论学习:这部分主要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土力学等,旨在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的认知能力。
2、实验操作: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逐步掌握实践技能,包括土工试验、混凝土试验、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等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综合设计: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设计、水利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四、课程设计流程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阅读相关课程材料,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2、参加实践操作,掌握实践技能。
3、参与综合设计,完成设计任务。
五、课程设计评价本课程设计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
主要方式包括:1、理论知识考试:通过考试,测试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
2、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测试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综合设计考评:通过综合设计的考评,测试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论文:学生需要撰写课程设计论文,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学生作业要求1、学生需要认真阅读相关课程材料,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工程2013第1章2.0
应满足以下各项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的要求: (1)基础埋深应足以防止基础底面下的土向侧面挤出; (2)埋深应在冻融及植物生长引起的季节性体积变化区 以下; (3)基础结构体系在抗倾覆、转动、滑动或防止地基发 生抗剪强度破坏方面必须是安全的; (4)基础结构体系对土中的有害物质所引起的锈蚀或腐 蚀方面必须是安全的,在利用杂填土地基及对有些海洋基 础,这点尤其重要; (5)基础结构体系应足以对付以后在场地或施工几何尺 寸方面出现的某些变化,并在万一出现重大变化时能便于 变更; (6)从设臵方法的角度看,基础应选择最经济的; (7)地基总沉降量及沉降差,应不超过上部结构允许值; (8)基础及其施工应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四)灰土
灰土基础一般多用于5层和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小型砖墙 承重的单层工业厂房。灰土用石灰和黄土(或粘性土)混 合而成。石灰以块状生石灰为宜,经消化1—2 d,用5-10 mm的筛子筛后使用。土料一般以粉质粘土为宜,若用粘土 则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达到松散程度。土在使用前也应 过筛(10--20 mm的筛孔)。石灰和土的体积比一般为3:7 或2:8。拌合均匀,并加适量的水分层夯实,每层虚铺22 25 cm,夯至15 cm为一步。施工时注意基坑保持干燥,防止 灰土早期浸水。灰土早期强度虽不高,但用于普通民用房 屋基础,完全能满足要求,并且年代愈久,强度不断增长。 在干燥或稍湿环境下,灰土具有抗冻性;但在有补给水源 及灰土早期强度不高的情况下,灰土会产生冻胀现象,对 于有一定龄期的灰土(如超过一个月),受冰冻作用后, 灰土的结构可遭冰冻破坏,但仍有一定强度。
第一节 概述
1. 浅基础的定义
2. 浅基础的荷载传递 3. 地基基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4、设计资料 5、设计原则 6、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内容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工程材料和结构设计原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的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方法,理解工程实施的流程和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图纸和施工图纸,进行基础的工程测量和施工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述- 工程基本概念-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基础工程的分类及应用2. 工程材料- 常见工程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材料的选择与合理应用3.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见结构类型及受力分析- 结构稳定性与强度计算4. 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工程质量、安全与环保管理5. 实践案例分析- 常见基础工程案例解析-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 案例讨论与经验总结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基础工程概述第二周:工程材料第三周:结构设计原理(一)第四周:结构设计原理(二)第五周: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第六周:实践案例分析(一)第七周:实践案例分析(二)第八周:复习与总结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基础工程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住宅楼桩基础设计 二、荷载情况该建筑物为丙级建筑物,桩基设计等级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已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条件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条件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见表1,柱截面尺寸见表1。
桩和承台军采用C30DE 混泥土,取抗拉强度取a t kP f 1430=,受力钢筋采用HPR325钢筋,取抗拉强度取a y MP f 645=,非受力钢筋HPB235。
试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承台桩基础。
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层分布均匀简单,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2,场地的地震烈度为6度,不需考虑地震作用。
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2.5m,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作用。
四、设计要求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熟悉并应用相关规范、标准和图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1.提交完整的设计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2.桩基础设计要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3.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依据充分(所有参数选择要有规范或标准条文的支持,计算公式要注明来自何种规范的那个公式(注明公式编号)),文理通顺,计算结果正确,数字准确,图文并茂(要有必要的计算示意图),排版工整美观。
4.施工图要求:布置合理美观、线条粗细合理、标注清楚完整,达到单独看一幅图能很容易看懂。
强调:计算过程清楚,计算过程中,要先写出计算公式,然后必须代入数据,每个数据要有明确的交代。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方面,对计算结果(基础截面尺寸、钢筋规格、数量、间距等)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规范对桩基础的构造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选择桩基础的类型《规范》3.3.2条规定,桩型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制桩材料供应等。
具体选择可参考《规范》附录A选择的原则是:合适、经济合理.二、选定桩长、截面形状和尺寸桩长的选择可参考《规范》3.3.3条的第5款的规定,“应选择较硬的土层作为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和粉土不宜小于2d ,砂土不宜小于1.5d ,碎石土不宜小于1.0d 。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d (d 为桩的直径或变长),”桩的截面形状多为圆形,预制桩有方形和三角形的。
桩的截面尺寸要复合施工工艺要求。
按《规范》4.1条规定选择合理的桩截面尺寸。
三、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1.确定竖向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在确定桩的界面形状和桩长的基础上,(1)由表1中各土层的物理性质指标,依据规范表5.3.5-1和表5.3.6-1查出桩的极限侧膜阻力和端阻力值。
(2)依据《规范》5.3.5条规定,按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经验法),计算公式为p c i sik pk sk A q l q u Q Q Q ⋅⋅∑+∑=+=αuk公式各字符含义及所需要的相关表格见《规范》公式(5.3.5)(电子规范第19页)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a 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第5.2.2条确定,计算公式为公式具体见(5.2.2)(电子规范16页)四、确定基桩数量、间距和平面布置基本步骤:(1)依据土层性质确定承台埋置深度;(2)依据桩的承载力和桩顶荷载初步确定桩的数量;(3)依据桩的布置原则初步确定承台的长度和宽度,1.初步确定基桩数量按轴心受荷情况确定基桩数量0n ,计算公式见《规范》第5.1.1条的公式(5.1.1-1) 即uk aQ K1R a =RG F +=0n因为偏心荷载作用,将基桩数量放大1.1~1.4倍,取整数作为所需基桩数量 n 。
n =(1.1~1.4)0n根据基桩布置的要求,重新确定承台的长度和宽度。
《规范》对基桩布置的要求见3.3.3条第1款基桩布置(表3.3.3.1,桩的最小中心距),同时要符合4.2.1条规定2.初步确定承台的长度和宽度3.考虑承台效应情况,重新确定单桩承载力不考虑地震作用,考虑承台效应的符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为c ak c a A f R η+=Rn nA A A ps c /)(-=具体公式及各字符含义见《电子规范》第16页的公式(5.2.5-1)和(5.2.5-3.)五、桩基验算1.承载力验算由于是偏心受荷情况,基桩桩顶平均竖向力应满足《规范》5.2.1条的公式(5.2.1-1)和(5.2.1-2)的规定,具体计算公式为R N ≤k R N 2.1kmzx ≤具体公式和各字符含义见电子规范第16页。
各基桩桩顶竖向力计算应符合《规范》5.1.1条的规定。
具体公式为规范的(5.1.1-1))和(5.1.1-2)基桩桩顶平均竖向力计算公式(适合轴心受荷和偏心受荷)nGF N +=k 偏心受荷情况,基桩桩顶竖向用用力计算公式22ik jiy j i x k k x x M y y M n G F N ∑⋅±∑⋅±+= 具体公式和各字符含义见《规范》15页。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对于桩距不超过6倍桩径时,桩端持力层下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1/3的弱弱下卧层时,需要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具体计算公式见《规范》5.4.1条(电子规范24页)由于本设计场地的饱和软土的承载力为90kPa ,桩端持力层承载力200 kPa ,两者相比超过1/3.可以不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3桩基沉降计算本次课程设计的桩基沉降计算不考虑相邻基础影响,认为桩基中心点的总沉降量不应大于0.003倍的承台长度。
计算方法按《规范》5.5.6条进行,即采用等效分层总和法,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等效总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压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
等效作用面以下的应力分布采用各相同性均值直线变形体理论。
计算示意图见《规范》29页图5.5.6所示,计算公式见(5.5.6)六、承台设计1. 承台埋深和及面积确定2.承台的埋深和面积在基桩桩数的确定过程中已经确定。
2.承台厚度确定《规范》5.9.6条规定,桩基承台厚度应满足柱对承台的冲切要求和基桩对承台的冲切要求。
设计时,首先初步假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承台厚度0h 值。
然后分别验算是否满足柱对承台的承载力要求、角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和承台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要求。
(1)假定承台厚度、计算桩的净反力假定承台厚度值,承台高度可初步假定为柱边到桩中心的距离。
然后减去桩嵌入承台的深度和保护层厚度,得到承台的有效厚度0h 。
不计承台重量和上覆土重情况下,计算没一根桩的桩顶荷载))(、22ik jiy j i x k x x M y y M n F N ∑⋅±∑⋅±= (2)柱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依据《规范》5.9.7条的第3款,柱下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即0l )]()([2 h f a h a b F t hp ox c oy oy c ox βββ+++≤I Q F F ∑-=L2.05684.000x +=x λβ 2.084.000y +=y λβ具体公式和字符含义见电子规范第42页公式(5.9.7-2)、(5.9.7-3),(3)角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依据《规范》5.9.8条第1款规定,四桩以上(含四桩)承台受角桩的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即011121l )]2/()2/([ h f a h a C N t hp x c y y x βββ+++≤2.056.011x +=x λβ 2.056.011y +=y λβ具体公式和字符含义见电子规范第42页公式(5.9.8-1)、(5.9.8-2)、(5.9.8-3),依据上述公(4)承台的受剪计算《规范》5.9.9条规定,柱下桩基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变阶面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贯通承台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
当承台悬挑边有多排基桩形成多个斜截面时,应对每个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
《规范》2.9.10条规定,柱下独立桩基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下列要求计算 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5.9.10-1)(5.9.10-2)00hs h b f V t αβ≤175.1+=λα 4/10hs )800(h =β 具体公式和字符含义见电子规范44页和45页的5.9.10条的第1款。
,3承台弯矩计算公式《规范》5.9.1条规定,桩基承台应进行正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弯承载力和配筋计算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进行《规范》5.9.2条规定,柱下对立桩基承台正截面弯矩按下式计算。
i y N M ⋅∑=i xi x N M ⋅∑=i y具体公式和字符含义见电子规范40页公式(5.9.2-1)、(5.9.2-2),。
(2)承台钢筋面积计算公式 承台配筋面积按下式计算0s 9.0h f MA y =y f ——钢筋的抗拉强度值; 0h ——承台的有效厚度承台的配筋要符合《规范》4.2.3条规定(电子规范第13页)。
八、绘制桩基础施工图冲切计算,即桩基设计例题某大城市中心城区旧城区改造工程中,拟建一栋16层高、内筒外框楼房。
建筑物对差异沉降没有特殊要求。
舱底位于拆迁区的居中部位。
场地底层层位稳定,底层剖面和桩基设计参数指标如下表。
已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条件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F=5800kN,Mx=180kN•m,M=680 kN•m。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条件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F=7830kN,Mx=2430kN•m,M=918 kN设计:按规定确定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第一步:桩型选择与桩长确定(一)选择桩型1.对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粘土层厚度3.5m,不足以作为16层建筑物的持力层,以卵石维持理想鞥,深度大26m以上,又因为卵石层透水性强,地下水位高,,故不予采用。
2.对沉管灌注桩:承载力较高的卵石层的埋深超过26m,当地施工机械步伐施打。
若以埋深较浅粉质粘土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在240-40kPa,对16层的建筑,需要基桩数量较多,布桩密度会很大,不予采用。
3.对冲孔灌注桩:当地缺乏反循环清渣设备,桩底沉渣得不到保证,极大影响成桩质量,不予采用。
4. 对底层分布和当地施工经验,决定采用光景混泥土预制桩。
预制桩为边长为400mm 的方桩,桩端进入卵石层0.5m 。
(二)确定桩长初选承台埋深d=2m ,桩顶入承台0.05m (规范4.2.4条第1款:桩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 ,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 。
),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0.5m (依据规范)3.3.3第5款(第8页)对于碎石土桩基全断面进入层不宜小于1d (边长或直径),锥形桩尖长0.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