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实验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分析,具备基础工程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基础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基础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影响,培养对基础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2.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包括基础工程的受力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基础工程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
3.基础工程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和基础防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各种基础工程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比较。
4.基础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基础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基础工程领域的创新和研究成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实际工作原理和性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基础工程知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
➢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范(GB50021—20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 10621-20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10093-20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
规范》
• 掌握桩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熟悉基础工程的设 计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使用。
• 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 • 图纸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规范和施工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 评分依据:提交的课程设计计算书和桩基础
设计图的内容和质量(纸质和电子文档)。 • 成绩组成:设计计算书占60℅,设计图纸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定位与目的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 课,具有与理论课同等的地位。
•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土力学》、《钢筋混凝 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培养完成 常用基础施工图设计的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本要求
• 完成设计任务书的全部内容,提交设计计算书和专业 设计图纸(含说明和必要的设备、材料表,满足材料 采购,非标准制作和施工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角色和要求。
2. 课程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加深对基础工程理论的理解。
•掌握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3.1. 选题和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或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
然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资源管理等。
3.2. 设计和分析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并应用相应的工程设计软件和工具。
3.3. 实施和测试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学生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并记录实施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
3.4. 结果评估和总结学生需要根据实施和测试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学生需要分析项目的成功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课程设计实施方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方法如下:4.1. 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选题、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实施和测试指导。
4.2. 独立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也可以组成团队进行合作。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学习资源教师将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学习指南、示例设计和工程软件等。
学生需要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和应用这些资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问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问题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流程;2. 掌握基础工程各类结构的特点、适用条件及施工技术;3. 了解基础工程与上部结构、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基础工程的受力情况,进行基础的初步设计;2. 学会运用基础工程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基础工程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其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对基础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述:包括基础工程定义、分类、作用及发展历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基础工程基本概念及分类;- 基础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 地基与基础:讲解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处理方法及基础设计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参数;- 地基处理技术及施工方法;- 基础设计原理及构造要求。
3.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学习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及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安全生产措施及应急预案。
4.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基础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06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06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础工程如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等,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和设计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分析,包括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尺寸和承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基础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工程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理解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地基基础理论:学习地基的分类、性质和承载力计算,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浅基础设计:学习浅基础的类型、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包括扩展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
4.深基础设计:学习深基础的类型、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包括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等。
5.地基处理技术:学习地基处理的目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压实、加固、排水等。
6.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案例,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工程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基础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_9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②~⑥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①和⑦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 只需对①和②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①和⑦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由已知的地基条件, 地下水位埋深0.9m, 假设基础埋深2.5m (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 持力层为粉砂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持力层为粉砂层, 查得, ,3/78.115.24.86.12.04.187.06.17m kN m =⨯+⨯+⨯=γkPa d f f m d ak a 68.230)5.05.2(78.110.3160)5.0(=-⨯⨯+=-+=γη(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条形基础轴线方向不产生整体偏心距, 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 基础总长m l 0.21225.00.60.63=⨯⨯+⨯= 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2/45.05.2=+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76.264212157521205=⨯+⨯=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2/45.05.2=+ m h d f F b w w G a k 38..16.110725.22068.23076.264=⨯+⨯-=+-≥γγ取b=2.0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76.3416.10.210125.10.22033.381=⨯⨯+⨯⨯+=+基底平均压力为: 满足条件。
二、②~⑥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1)初步确定基础宽度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33.313212178521505=⨯+⨯=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 m h d f F b w w G a k 63.16.110725.22068.23033.313=⨯+⨯-=+-≥γγ取b=2.0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53.3930.26.110125.10.22033.421=⨯⨯+⨯⨯+=+基底平均压力为: 满足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某多层住宅小区基础工程设计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班级:2013级土木工程1班学生姓名:****学号:13031****指导教师:任杰2016年5月3日至2016年6月7日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某建筑工地桩基础工程设计一、基本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建筑工地,拟建高层建筑小区,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拟建小区面积长400m,宽300m。
建筑物结构传至柱下端的荷载组合为:荷载标准组合,竖向荷载F k=3000KN,弯矩M k=200KN*m,荷载准永久组合,竖向荷载F Q=2000KN,弯矩M k=150KN*m,荷载基本组合,竖向荷载F=4000KN,弯矩M=300KN*m。
桩径选择在0.5~1.2m之间取值,承台埋深2m。
2.地勘资料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及上述试验统计成果,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评价见下表,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5m处。
3.主要材料混凝土:材料自选。
钢筋:主筋用HRB335,其它的自选。
4.计算方法极限状态设计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5.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基础工程》教材;4)提供的技术资料;二、选择桩型、桩长采用直径为800mm、长为1+1+4+1-2+0.2+0.1=5.3m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用C30,钢筋主筋采用HRB345,其他HPB300,经查表得fc=14.3N/mm2, ft=1.43N/mm2;fy=fy’=300N/mm2。
初选第五层(强风化泥岩)作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得小于0.2d=0.16m,同时不小于0.2m,所以实际取0.2米;初选承台底面埋深2m,桩顶嵌入承台不宜小于50mm,取0.1m。
三、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1.根据桩身材料确定,初选配筋率ρ=0.4%,ψc=0.8,计算得KNA A R S y c c 62934800004.03009.048003.148.0f 9.0f 22'ps a '=⨯⨯⨯⨯+⨯⨯⨯=+=ππψ2.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kpa s 4.86q k 2=,kpa s 15q k 3=,kpa s 4.86q k 4= ,kpa s 150q k 5=,kpa p 2000q k =则KNA q l Q pk i 14484/8.02000)2.015014.86415(8.0q u Q 2psik pk uk =⨯⨯+⨯+⨯+⨯⨯⨯=+=+∑ππRa=0.5Quk=1448/2=724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上述两种中的最小值,即Ra=724KN 。
四、确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1. 桩的数量不计承台和承台上覆土重估算桩的数量。
因偏心荷载,桩数初定为根56.472430001.1n =⨯==a K R F μ取桩数n=5根。
2. 桩的中心距通常桩的中心距为m S 4.2d 3a ==,这里实际取3.2米。
3. 桩的布置 如图所示:五、桩承台设计1. 承台尺寸根据桩的布置,桩的外缘每边外伸净距为0.5d=400mm 。
则桩承台长度为4800mm;承台宽度b=4000mm 。
承台埋深设计为2m ,承台高为1.0m 。
2. 承台及上覆土重取承台及上覆土的平均重度320m KN G =γ,则承台及上覆土重为:KN A G G K 768244.820d =⨯⨯⨯==γ验算考虑承台效应的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c ak c A f R R η+=a查表得1.0=c η,基桩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n nA A A PS C /)-(=22337.35/)48.0548.4(m A C =⨯⨯-⨯=π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米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加权平均值为100KPa 。
KN A f R R c ak c 7.75737.31001.0724a =⨯⨯+=+=η六、桩基承载力验算1. 中心荷载作用下KNKN R nG F N KK 7.7576.75357683000k ≤=+=≤+=2. 偏心荷载作用下RN x x M y y M n G F N k i iYK i i YK K K 2.1max 22ik ≤±±+=∑∑计算承台四角边缘最不利的桩的受力情况:KNKN x x M n G F N iYK k K 225.769,975.737625.156.7532.342.32005768300022max max min k =±=⨯⨯±+=±+=∑>73724.9097.7572.12.1769in max ==⨯=≤=km k N KN R KN N因此不受上拔力,偏心作用下,最边缘桩承载力满足要求,受力安全。
七、承台设计承台混凝土强度C30,采用等厚度承台,高度为1m ,底面钢筋保护层厚0.1m (承台有效高度0.9m ),圆桩直径换算成方桩的边长为0.7m 。
1. 受弯计算单桩净反力(不计承台和承台土重)的平均值为:N=F/n=4000/5=800KN边角桩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为:KN KN x x M FN iY 125.753,875.846875.468002.342.330054000n22max k maxmin =±=⨯⨯±=±=∑轴向柱间的中间净反力为:(800+846.875)/2=823.44KNm.2032)2/8.06.1(875.8462X m .1440)2/6.02.1(8002y KN N M KN N M iI y iI x =-⨯⨯===-⨯⨯==∑∑承台X 向配筋为:26sy mm 83629003009.0102032f =⨯⨯⨯==h M A y S Y γ 可选配18根直径25@200钢筋,则As=8836mm 2 承台Y 向配筋为:26sx mm 59269003009.0101440f =⨯⨯⨯==h M A x S x γ可选配16根直径 22@200钢筋,则As=6082mm2 2. 受冲切计算00000)]a ()a ([2h f h b F t hp x c y y c x L βββ+++⨯≤作用在冲切破坏椎体上相应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冲切设计值为:∑=-=-=KN Q F F L 56.317644.8234000i678.09.0/6.00===h a x x λ 444.09.0/4.00y ===h a x λ95.02.0678.084.00=+=x β 3.12.0444.084.00=+=y β柱下矩形承台受冲切承载力为:KNF KN h f h b l t hp x c y y c x 55.317677209.01043.19.0)]85.08.0(3.1)45.08.0(95.0[2)]a ()a ([2300000=>=⨯⨯⨯⨯+⨯++⨯⨯=+++βββ故柱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
角柱对承台的冲切验算:8.085.045.08.02.05.056.049.02.094.056.05.094.080054000)]2()2a ([21x 111121l 011121l =====+==+======+++=≤C C n F N h f a C C N yy x y yt hp xy iy x ααββλλβββ公式右边即为:KNN KN 8.17168008.17169.01043.19.0)]285.08.0(8.0)245.08.0(49.0[l3<==⨯⨯⨯⨯+⨯++⨯故角柱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
3. 受剪切计算00h b f V t hs αβ≤17.115.075.1175.19.0194.075.1175.1=+=+==+=+=y y x x λαλα97.0)900800()800(4/14/10===h hs β 斜截面最大剪力设计值:KNV KN V y x 1600280016922846=⨯==⨯=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KNh b f KN V KN h b f x t hs x x t hs 4494169244949.041043.19.097.000x 300x =<==⨯⨯⨯⨯⨯=αβαβKNh b f KN V KN h b f Y t hs Y t hs 7010160070109.08.41043.117.197.000Y y 300Y =<==⨯⨯⨯⨯⨯=αβαβ本设计采用等厚度承台,冲切验算和剪切验算均满足要求,且有较大余地,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