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稿

合集下载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教学目标1.本课教学设计理念:——把历史课堂变成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大课堂。

本课内容符合这一理念。

我大胆尝试“课型”的转化。

2.教学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行“推恩令”)3.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及实施、二、学情分析影视《东方朔》、《汉武大帝》播放,金屋藏娇、卫青、霍去病、司马迁与《史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丝绸之路等等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1.中心历史人物教学法(汉武帝)2.明暗两线突破法:明线: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思想、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暗线:小刘彻唯才是举破解治国难题,汉武帝运筹帷幄建树文治武功。

3.多媒休课件辅助教学。

(略)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说明: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导入方法,根据学生情况择其一。

)【导入法一】汉武帝的用人之道是一直为后人称道的。

在用人问题上不拘一格,独树一帜。

一个封建帝王能如此应当说是相当了不起。

他的成功可以两句话概括:“小刘彻唯才是举破解治国难题,汉武帝运筹帷幄建树文治武功”。

今天的我们可以从中好好地学习他的用人观与决策力。

提出问题:1.刘彻继位时面临的哪几件最困难的国家问题?他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了哪些措施去解决的?2.如何看待汉武帝的用人策略?如何评价他的文治武功?【导入法二】刘彻(汉武帝)朗署遇颜驷史书上说汉武帝有善于有用人、唯才是举的品质,其实,这是有件事对他的触动有关。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武帝到郎署见一老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很是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这须发皆白的老者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就问他:“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老者答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

”帝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答:“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期间的重要事迹。

2. 使学生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文治武功。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武帝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继位时间等。

2. 政治方面的文治武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等。

3. 经济方面的文治武功:开辟丝绸之路、改革币制、减轻赋税等。

4. 文化方面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创办太学、推崇文化发展等。

5. 军事方面的文治武功:反击匈奴、扩大疆域、加强边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文治武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文治武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政治方面的文治武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等。

3. 讲解经济方面的文治武功:开辟丝绸之路、改革币制、减轻赋税等。

4. 讲解文化方面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创办太学、推崇文化发展等。

5. 讲解军事方面的文治武功:反击匈奴、扩大疆域、加强边防等。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课程:强调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文治武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成就。

2. 探讨汉武帝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如丝绸之路的作用、推恩令的影响等。

3. 研究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3.能够评价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

三、教学难点1.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2.能够评价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PPT讲解(20分钟)(1)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3)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20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汉武帝的文治指的是什么?文治的作用是什么?(2)汉武帝的武功指的是什么?武功的作用是什么?(3)评价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学生发言(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回答其他组的问题。

4.教师点评和总结(10分钟)(1)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总结汉武帝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40分)课堂积极参与、发言质量、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等。

2.小组讨论报告(30分)小组发言内容、逻辑性、条理性和论据充分情况等。

3.总结文书(30分)综合考虑学生对汉武帝的评价和评估。

六、拓展阅读1.板块四第二讲《汉武帝与西域文化》2.板块六第一讲《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3.板块八第四讲《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七、作业及答案1.请描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

答: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即通过文化和武力,保持边疆稳定、统一国家、加强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2.请简述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汉武帝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纪律、普及了教育和文化、并扩大了汉朝的版图。

在文化上,他使国家文化成为中央主导的活动,普及教育和儒学,实行科举制度等。

在政治上,他加强了集权,同时对地方行政管理进行细致规划,重建皇族和国家的权力,使其在国家政治中处于主要地位。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word教案 (10)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word教案 (10)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教学目标: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收复边疆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因此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的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三、设情激趣:
秦朝并未像秦始皇想象的那样传千万世,仅仅持续了十几年就被一个新的朝代所取代---汉朝。

那么汉朝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谁统治时期国力最为强盛呢?他又是采取的什么措施呢?
四、自主探究:
探究1: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点拨1:各家学说同时存在,必然会扰乱人们的思想,妨碍“大一统”的实现。

探究2:汉武帝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王国问题的?
点拨2:经过推恩令,各王国逐步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汉武帝更是感恩戴德。

就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半寸土地,就这样轻而易举而又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探究3:汉武帝对边疆的开发有哪些成就。

点拨3:设置“河西四郡”加强对南岭以南地区的管理,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统治之下。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讲述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七、课后反思:。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编制:×××一、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二、课程目标:1. 识记与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影响。

2. 能力和方法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四、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五、教法设计:展示法、讲解法、提问法。

课型:授新课教具:地图册、多媒体、ppt.板书: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上:下诏求贤;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整理财政;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军事上:败匈奴,设河西四郡;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理;管理西南夷;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导入。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守业更比创业难》。

大汉天子又指的是?(汉武帝)听了这首歌,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注意一下红色部分(守业更比创业难)这首歌主要讲述的就是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并把它发扬光大的故事。

那他在位期间面临着哪些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守护他祖辈留下的江山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同样本课属于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我们先来看看文治武功。

文治指的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进行的治理;武功在这里不是说武功盖世,在古代指的是军事行动和开疆拓土。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61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的统治,最后(刘邦)攻入咸阳,谁出城投降(子婴),标志着秦朝灭亡,时间是(公元前207年)。

经过4年楚汉战争,最后刘邦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汉朝。

史称“西汉”。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相关推荐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一、基础知识目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

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

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

“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

)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

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目标要求】1.识记和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培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预习导学】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年,西汉的建立者是,(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2.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从此确立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汉武帝在兴办太学,主持教学的是。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5.汉武帝规定全国通用的货币是,它与秦“半两”钱同为钱。

6.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 ”,管辖从今甘肃至一带辽阔地区。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名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西汉王朝采访汉武帝的记者,你可以向汉武帝提四个问题来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你会问哪四个问题?请你设计出四个问题,并试着分析出汉武帝可能做出的回答。

【例题精析】例1.(XX年安徽)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3)理解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3)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贡献与局限。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统治,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引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的成就。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分析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统治进行评价,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加深对汉武帝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思考汉武帝的统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绘制一幅相关的思维导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
一、说教材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选自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主要讲述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在他的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中国开始以高度的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㈠重点
⒈尊儒术兴太学
⒉开发边疆
㈡难点
⒈“大一统”的含义
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环节
⒈对楚汉战争及汉初的历史作简要介绍。

⒉抓住教材中对“大一统”的解释: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⒊引导学生认识太学、儒家经典、博士。

⒋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及经济措施。

⒌利用地图讲解“开发边疆”一目。

在讲述和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是以“巩固统一”为中心,围绕汉武帝的政绩这个关键,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的。

下坪民族中心学校张钰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难点:评价汉武帝【导入】(2——3分钟)同学们看过《汉武大帝》这不电视剧吗?他讲的的是汉武帝的故事。

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个著名的君主,自古以来,著名的君主都是具有伟大功绩的,汉武帝具有哪些功绩呢,他为什么会著名?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伟大的君主。

【新课讲授】(30分钟)师: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先看一下,本课有几个子目?分别是什么?生: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巩固国家统一;开发边疆师:我们的课题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三个子目与课题有何关系呢?其实这里的文治指的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治国措施,武功是指军事领域的治国措施。

前两个子目都是讲文治,最后一个子目讲的是武功。

首先我们来看汉武帝的文治。

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汉朝的建立。

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请同学们在61页找一下,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师:其实,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我们书上61页最下面的注释有简单的说明,同学们看一下。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武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处于西汉时期,也是这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对于汉武帝我们书上61页小字部分有一些简单的介绍,现在请同学们迅速阅读,看看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及其成就。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及其原因。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研究汉武帝在某一领域的具体成就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功过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2)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2)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课本《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汉武帝的生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激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述汉武帝的政治成就,如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改革官制等。

(2)介绍汉武帝的经济成就,如开辟丝绸之路、推广铁器、改革币制等。

(3)阐述汉武帝的文化成就,如尊儒术、兴太学、编纂《史记》等。

(4)讲述汉武帝的军事成就,如击败匈奴、扩张疆域、设置郡县等。

3. 课堂讨论:(1)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探讨其原因。

(2)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秦汉疆域对比图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拓展思维
• 1、讨论:“大一统”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 2、辩论会:评价汉武帝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结束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讨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探究:“独尊儒术”有什么作用? “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呢?
巩固国家的统一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组复述晁错削藩的故事 二组讨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原因
三组讨论“推恩令”的作用
经济上: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导入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
尊儒术兴太学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字季 沛(今江苏沛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汉并天下”瓦当
(西汉 直径17.5厘米)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都城长安 (今陕西西安西),在长安兴办太学等。
西汉铜币五铢钱 重量实为五铢 不易盗铸
• 讨论: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经济上的措施带来了什么作用?
西汉郡国齐国铁官使用的封泥 检验产品的证明
开发边疆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 讨论: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开发边疆的影响。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匈奴的资料
• 匈奴是聚居中国北方大漠南北的游牧民 族。“居于北边,随草木而转移”(《汉 书·匈奴传》)。其最高首领称单于,同时 是最高军事首领,以下至当户,均领兵 作战。匈奴实行民兵制,成年男子均为 甲骑,平时游牧狩猎,战时从事攻伐。 其骑兵快速、轻捷。其战法飘忽不定, 聚散无常,善于奇袭和突袭。 西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中原地区 经济残破,人口锐减,百姓贫困,国库 空虚,军力衰弱。又有异姓诸王的心腹 隐患,急需一个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富国强兵的时间。 刘邦白登之围后,接受刘敬建议与 匈奴缔结和亲之约。西汉以宗女名为公 主,嫁匈奴单于为妻;赠送金、絮、缯、 酒、米等物于匈奴;开放关市,准许两 族人民贸易;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以长 城为界。 历经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启、 景帝刘桓至武帝刘彻初60余年,西汉一 直对匈奴采取和亲和防御战略。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2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2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
西汉的建立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思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文治 文化: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2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员、儒经)
武 帝
政治:1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实力

2采取措施取消王侯资格,解决王国问题

经济:1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
治 武 功
三、经济上:整理财政
1、汉武帝是怎样整理财政的?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圆形方孔五铢钱)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2、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文治武功 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军事上:开发边疆
结合此图与课本谈谈汉武帝是怎样开发边疆的。
西北: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南方:打败南越,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海南岛) 西南:征服 “西南夷”,设郡县管理开发(夜郎自大、滇王之印)
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 中的独尊地位
3、在这条建议下,采取的具体行动是在哪里创办了什 么,有哪些人,学哪家的经典?
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 弟子员
儒家
1、图片描述了哪里的情形? 长安太学 2、你知道他们分别叫什么? 博士 弟子员
3、体现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经
二、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
1、西汉初,刘邦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 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2、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王国实力强大,与中央对抗,威胁西汉的统一
3、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
颁布“推恩令”,要求诸侯王把土地再 分封给子弟,建侯国,使王国实力分散 削弱;后采取措施,取消王侯的资格, 彻底解决了同姓王的问题。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时代背景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掌握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如开拓边疆、加强中央集权等。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2)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2)汉武帝的武功成就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时代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2)组织讨论,分析汉武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汉武帝的政治体制改革。

(2)讲解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措施。

(3)讲解汉武帝的文化改革措施。

4. 案例分析:(1)分析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2)讨论汉武帝的武功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资料,了解汉武帝的其他方面成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改革。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基本生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多角度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汉武帝的生平及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汉武帝时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汉武帝政策的影响。

2. 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引起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家思想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5. 深入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6.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

8. 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和成就。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汉武帝文治武功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汉武帝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政治、军事、文化成就,探讨其异同。

2. 研究汉武帝文治武功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其历史意义。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材料淮滨县新集中学何法敏一、说教材这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主要介绍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史记》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

今天我们看他的历史,不能否定他是一个杰出而特殊的人物。

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

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

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

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二、说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3.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七年级 历史课件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七年级 历史课件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西汉五铢钱纹铜鼓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西汉疆域图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广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议一议:
如何评价汉武帝?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 封建皇帝。在他的“大一统”之 下,专制主义集权空前加强, 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第 11 课
学习目标(P61-65):
• 1、知道汉武帝文治与武功的措施
• 2、评价汉武帝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文治 1、思想文化上: “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3、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尊儒术兴太学”
(董仲舒)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在长安兴办太学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讲经图》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ຫໍສະໝຸດ 推恩令中 央 统 辖 的 郡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
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
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 五铢钱
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
力支持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河西四郡”之一,甘肃武威城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 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 区直接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滇王之印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和 西南少数民族象征财富和权 力的器物。该铜鼓鼓面和周 身均有五铢钱纹饰。这表明 西汉时西南各族和汉族关系 的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稿
姓名:赵帮华
指导老师:李仁君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2、本课地位
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大一统思想
②能力目标
a.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b. 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a. 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b. 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C.学习董仲舒“三年目不窥园”的故事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及意义
难点是:“大一统”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
面的限制,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太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有限,为此,我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2、通过探究,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
A、教学设计:
①、播放影视,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视局《汉武大帝》片头,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

汉武帝,毛泽东称他为英雄,他有哪些雄才大略呢?这样,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探究问题,提高能力
讲述本课时,我对每个知识点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设计了两个探究题,即: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信力、创造力。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

③、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利用初一学生喜欢图片的特点,将主要人物、史实制成直观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汉武帝画像,董仲舒图、古代太学图,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④、表演短剧,增强效果
在教学中,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史实设计为短剧,由学生表演,分别担任汉武帝及道家、儒家、法家代表,劝说汉武帝用自己的思想治国。

最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⑤、课堂检测,评价人物
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本科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学生更多地了解汉武帝,以便评价汉武帝。

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用辩证的观点。

B、教学提纲
汉武帝大一统:
一.独尊儒术
1、汉初的“无为”而治
2、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二.回顾秦汉的统治政策
朝代统治思想具体措施
秦朝法家严刑峻法
汉初道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武帝时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知识巩固
1、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概括本课内容,这也是对本课的小结。


六、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这堂课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教学目标。

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容较多,探究的问题难度偏大。

应深入浅出设计探究的问题。

我的说课稿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