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

合集下载

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以生为本.激扬生命
学生资源.蕴藏无限
解放师生.功德无量
虽然不达, 心向往之! 让我们共同努力 解放自己,幸福学生 解放学生,幸福自己
欢迎批评斧正 谢谢您的参与!
小组讨论: 学生4至6人为一个 小组,交流讨论。借 鉴同伴的好方法解决 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 难问题。
班级汇报、交流: 让小组在班级中汇报学习 情况,其他同学作补充,就学 习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达成共 识或生成新知或产生新疑问。 教师鼓励更多同学发言, 让学生互教,完成学习任务。
师本与生本 教学与教学 好教与好学 好教与好学 牵者与牧者
课堂与学堂 教材与学材
上课与教课
老师与导师
听课与观课 评课与议课
假懂与真懂
火车与动车
师本与生本 假导与真导 假爱与真爱 真懒与假懒
假讨论与真讨论 假负责与真负责 假高效与真高效
短时高效与长时高效
喂了与为了一切学生 低度与高度重视学生 局部与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主张:
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 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 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 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 健康的发展。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重视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重视学生
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 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 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 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 飞扬的自主的相互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即教给学生的基础 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甚至简到 “零”。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我的、相互的,思 维的、体验的活动,即是大作功 夫。

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一、生本教育创始人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郭思乐开创。

二、何为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的教育。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三、生本的含义教育立场——以学生为本。

教育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对象——以生命为本。

教学内容——以生活为本。

教学设计——以学生好学为本。

四、生本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为主线的“低碳课堂”,即是“清淡、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堂,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堂。

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场所。

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和自在。

主要看:A 学生全身心(包括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B 学习中的发现、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主要来自学生内部,而不是由教师代替;C 学习态度以及个性是否发生变化;D 是否引发自我评价、是否达到学习要求、是否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是否弄明白了自己原先不太清楚的知识。

五、生本课堂特征三大:大学习、大交流、大提升。

两看:一看学生状态,二看学习效果。

一放:进度放活大学习,就是通过比较充分的先学,再进入交流。

大交流,是在比较充分的先学之后,再进入充分的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之后,再进入班级交流。

在班级交流中,通过对交流者的聆听和评论,有互动、有生成。

任何时候,都要面向全体学生。

大提升,是通过互动与交流,或者学生有了新的收获、或者学生的认识有所提升,或者有新的发现。

感觉到课后与课前相比,学生是有发展的,而且发展是全方位的。

即:个人做好;小组做透;班级做优。

两看,看学生状态。

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生动、热烈、快乐、高质、高能地学习。

看学习效果。

看学生得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既有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有学习品质的,应该是生命状态整体的提升。

从大局看,从整体收获看,不要急功近利。

一放:进度放活,是根据学生学情,灵活调控,不激进。

六、生本课堂教师追求的境界1.追求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课堂。

感悟生本,激扬生命

感悟生本,激扬生命

感悟生本,激扬生命好的课堂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而是注入了生本,是鲜活的生命发挥到了极限。

生本课堂是以激扬生命为根本的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

标签:生本;个性;激扬生命一、生本课堂尊重了学生个体,激扬了生命,体现了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个时代,高科技的发展,真是突飞猛进。

不论是军事、航空、医学等高科技术,还是教育,都发展到了惊人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人的才能是无限的,是不可想象的,生命是最活跃的。

离开了生命,一切就不存在了。

近几年,我们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全国上下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生本教育。

让个性得到了发展,让生命发挥到了极至。

那么,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经十年的实践和发展得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全面依靠学生。

每个人的性格、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先天条件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特殊的自我。

更主要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完全不相同的。

如果老师不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上一味地一刀切,给他们一古脑儿的说教,给他们灌输。

那么,长此以后,他们将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相反,生本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根据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愿望,重视个性化的发展,构建学习空间和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愿望,把自己的构想与全班同学分享。

每个学生都是表演者,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让学生快乐,有兴趣的学,通过主体内化获得知识能力,达成教育目的,促进了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

这表明没有什么比生命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

生本课堂还原了生命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意义。

二、生本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中国的教育是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

生本激扬生命

生本激扬生命

生本,激扬生命城北小学周洁慧近期阅读了《从问题到建议》、《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三本教育书籍,感触很多。

特别是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两本书中对教育理念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本课堂的深入实践,令人醍醐灌顶。

结合学校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我想粗浅地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

什么是生本教育体系?郭教授在书中阐述为: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

对于郭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的意义,我想借用四个“颠覆”来概括:一是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二是颠覆了以往教师研训主要研究教师怎么教的方式,生本教育则在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的问题;三是颠覆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的标准,转变到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好;四是颠覆了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德育课程教学,生本教育把德育融于到学生的生活中、课堂中。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我想生本教育实践并实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理想。

一、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疲惫不堪,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每门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如牛毛,还要应付不计其数的附加知识,基础知识“长满了杂草”。

因此,郭教授认为,要进行生本教育体系的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

改革的方向,就是朱熹所说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

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在我们日常教学设计中,多是“师本”的设计,对教材做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把教育过程转化为可以灌输的条文或步骤,而忽视了整体把握。

我们还把人的知识学习误以为是一个拼装的过程:先学习部件,再把部件拼成整体。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钟志婷记录
邓小平是怎样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土地还给农民。

钟志婷记录 办法是生本教Fra bibliotek,它的办法就是:
把学习还给学生
钟志婷记录
把学习交还给学生,是一个难题

解决这个办法的难题就是: 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 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
钟志婷记录

仅仅为了取得高考的分数,不顾一切,也 可以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大。学 生厌学,教师厌教。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办 法,让学得快乐,素质全面提高?

钟志婷记录
把受教育者变成自己提高自己 的主体,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钟志婷记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一个 历史性难题。

我们所肯定的教师的主导,只是形式上的、 管理上的引导,而不是
钟志婷记录
重要话语:教者可以影响却不 能达到教育发生之处
钟志婷记录
第二部分 生本教育行吗?
这样的教育行吗?
学生自主学习行吗?
钟志婷记录
钟志婷记录
钟志婷记录
教育改革的三个阶段:
从“上施下效”
到“师生互动” 到“我悟,我学”
钟志婷记录
二、生命的依托性。生本教育依托人 的生命自然,因而拥有强大的生命活 力,得到生命的解释,享受生命的神 奇。它带来了生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的丰富性,活动生成性,和原理的深 邃性。
钟志婷记录
三、主体的区分性。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论生本教育 郭思乐
钟志婷记录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钟志婷记录
第一部分:教育的家在哪里?

以生本激扬生命 让教育充满阳光

以生本激扬生命  让教育充满阳光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一、生本教育简介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

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同时,生本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的内涵(1)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主动、持续发展。

(2)以生命为本: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

(3)以生长为本: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花草修剪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个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为长处。

二、什么是生本教育?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就整体来说,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简单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

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本教育是爱的教育要用一种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可爱之处,呵护滋润,使其茁壮成长。

要用爱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还要用爱的行动去引导他们,用爱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他们,去帮助解决他们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我们必须研究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如何?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否科学?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怎样?读懂了学生,才能尊重学生。

2、生本教育是艺术的教育我们的态度、眼神、语言等不能因为暂时的表现不佳伤害甚至抹杀他们。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自然发展,不断发掘学生能力,哪怕小如芥豆之微。

教育也是等待的艺术,学生的学习成长是遵循教育规律的,经历某个过程的,我们要学会“等待”,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和放大它。

生本教育,让生命绽放异彩

生本教育,让生命绽放异彩

生本教育,让生命绽放异彩我有幸读了当代教育家郭思乐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生动的语言,一个个深刻的启示,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掩卷深思,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带给我许多思考。

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1升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2 升本教育特点第一,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生本教育以学习为主旋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第三,生本教育以小组合作为载体,提升合作这一重要素质。

第四,生本教育以探究为最终目的,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

生本教育中的学生是自信快乐的。

生本教育中的学生是自主成长的。

生本教育中的学生是合作共进的。

生本教育中的教师是“不现自我”充满着师爱的。

生本教育能放飞生命,让生命绽放异彩。

二、几点思考1、对教师角色的思考教师应给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要想使教育走向生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如:讲古诗词时,教师只要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自己理解字、词的意思,再通过讨论,基本能做到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学习了其他同学的好方法,也学会了合作学习。

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的教育。

二、生本教育的宗旨: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三、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四、生本课堂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五、生本教育的教师观生本教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

教师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的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

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的态度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

郭教授认为,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认为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六、生本教育的起点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

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

七、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1.学生先学2.课堂上小组交流3.课堂上全班交流4.总结或者巩固“基本”即原型。

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起点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式和具体的方法。

方法永远靠自己去发明创造。

八、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九、前置性学习的定位1.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2.前置性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3.前置性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4.前置性学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了准备,而且可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5.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生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教育走向生本 让教育激扬生命

让教育走向生本    让教育激扬生命

让教育走向生本让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专题讲稿昭化区实验小学金瑜2015年3月23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广东举办的“四川省广元市生本教育管理骨干培训班”的培训活动。

期间,首先聆听了生本教育的创始人、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专题报告和河北邯郸市新兴中学白延刚、广州增城市新塘中学乔成春、深圳华侨城中学荆志强主任等11位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老师、领导的经验介绍,其次分别考察了广州市香江中学、深圳华侨城中学和广州市育才二小等6堂生本课堂的教学展示,最后参加了专家、教师的分组讨论及答辩活动。

这次广东之行,我听到了专题报告之深刻,经验介绍之真实,看到了课堂教学之精彩,讨论答辩场面之激烈,真是感受颇深,思绪万千,既拓宽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受益匪浅。

一、生本教育的基本含义“生本教育”,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本教育不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吗?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生本教育虽然有此含义,但并非完全如此。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教育呢?我的理解是,这里的“生”指学生、生命,这里的“本”指以学生为本,以激扬生命、提升生命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本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那么生本教育就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激扬生命、提升生命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本能,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具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中心”的超越性。

生本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自然本质就是作为天性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可能性。

因此教育的社会本质含在于在自然本质之中。

这就确定了学生的地位,不仅仅是相对地作为师生体系中的中心而存在,他更是一个“七尺昂藏真独立”的学习体而客观存在着。

它是独立的,只不过在师生体系中接受了教者的帮助而已。

这就决定了生本教育对学生的地位的判断,超越了在某个统一体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儿童中心”的判断。

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摘要:教育是什么?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的宗旨是打造出一个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也就是说教育要能够激扬学生的生命,使学生充满着幸福感和成就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关键词:教育;健康;激扬在当前纵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存在着太多的弊端。

师生都在应试教育这种高压棒下沉重疲惫地运转。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育过时落伍,与时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从自身出发,寻找一种良好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生本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教育,下面我粗浅地谈谈生本教育在初中英语课上的运用。

一、彻底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

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

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等。

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地背诵和训练。

课堂成了老师展示自己口才和才能的舞台,而我们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观摩者。

这种现状需要彻底改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堂变为学堂。

让学生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展示学生信息储存的地方,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思考的地方。

只有把教堂变为学堂时,课堂才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

其关键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社会潮流,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桎梏学生思维行动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变革我们的教育理念。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让历史课堂充满阳光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让历史课堂充满阳光

2009年8月(上旬)总第158期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湖北十堰市郧县茶店中学李建娥让历史课堂充满阳光,。

作,并把控、,成,,使自当前新课标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相连接,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吻合,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情感特点和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历史情感和思维能力等,这就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最初起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生本教育体系研究,该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它指的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为手段,以精心设计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的统一性和求同性,改变刻板的面目,注重学生个体特征,强调学生个体基础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实现从展的历史革纲要(试主动参与的,培养,使每本文试图“以学生发学中贯彻主动的假,学生是天的教育观点,这个资源包括他们的喜爱、情感、性格等,从而提出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的基本理念。

以生为本的教育带来学生的主动、高效的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

“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基本准则。

其次,有别于师本教育,生本教育使182009年8月(上旬)总第158期学生摆脱原有教育体系的桎梏,在传统“师本”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

“一言堂”“灌输式”等落后的教学形式也充斥着整个课堂。

由于课堂主体没有弄清楚,历史课也自然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带来的只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等后果,也严重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一、生本教育(de)含义二、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de)区别三、生本教育(de)基本理念;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四、生本教育(de)基本观点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评价观、五、生本教育(de)课堂“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de)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de)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de)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着,获得意义深远(de)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着、十分成功、深受欢迎(de)教育.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de)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de)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de)根本理念.所以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说生本教育是中国转型时期(de)理论需要,或者说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de)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是众多教育多样化发展(de)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de)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de)主流,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前进(de)方向.一、生本教育(de)含义: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de)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de)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de)教育,教育(de)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真正需要做(de),是依托小燕子飞翔(de)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de)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de)区别:我们原来(de)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de)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de)好教而设计(de),以教师为中心(de).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de)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de).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de)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de)目(de)和教学过程(de)终端,是学生(de)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现在(de)课改不也有活跃(de)课外活动不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吗不是在天天号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吗但是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de)学习主体.如靠着过度分析(de)教材,我们(de)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de)工具(de)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做主体,也充其量是个没有资本(de)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de)主人.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de)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de)或人类(de)规范(de)那样一些工具性(de)知识;我国(de)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de)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de)发挥.双方(de)改革,都是朝着自己(de)薄弱方面进行,这都取决于内部(de)需求,是内部(de)矛盾运动.从矛盾(de)普遍性来看,无论开放或规范,限制或者自由,都有着它(de)长处和短处.比如我们坐在房间里,开门可以使得房间空气流通,关门可以使得噪音减少.要开门还是关门,视乎当时(de)价值取向.当今由于时代转型、社会经济进步、对现代人(de)要求和教育内部问题(de)累积等因素,决定了我们(de)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de)积极性在自自在在在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de)最有效和最重要(de)策略.在课堂上学生(de)意志服从教师(de)意志.但他还有自身规律所反映(de)自然意志,人(de)自然意志不屈从于外部压力,只要你(de)做法违背了人(de)自然,人(de)自然就要加心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de)过程.譬如,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儿童彻底地对这门学科感到厌烦了,而且永远地成为差生了.这是儿童自然意志(de)宣示,不以我们(de)意志为转移,正像今天大自然(de)报复—环境污染、威胁生存,我们对此始料不及一样.曾有一则报导说,许多物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独人类发明电灯后深宵不寐,于是,20世纪后半夜叶,人类怪病丛生.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好是“关灯,睡觉”,回归自然. 给我们启示教育在给人以限制(de)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好让他们用自身(de)内存、自身(de)自然物,去获得外部(de)知识、外部(de)自然物.抛秧(de)启示——尊重人(de)内部自然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de)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de)产量依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de)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贯注了我们(de)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de)规律,抵触了秧苗(de)自然意志.反之,小块状抛秧符合秧苗(de)生长规律.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de)具有发展空间(de)学习环境中,尊重人(de)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今天我们是不是教得太多了,就像插秧插得太密了,油多煮坏菜了.)作为教育者,我们(de)工作是要改变生命体.而尤其是作为人(de)生命体,拥有自己(de)主观意志和他(de)发展(de)自然意志,我们(de)工作者必须适应他们合理(de)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de)天性,只有这个时候,我们(de)工作才是最有效率(de),否则我们(de)工作,很有可能起到相反(de)效果.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者(de)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de)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de)意志,更重要(de)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de)意志.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de)办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育者意志(de)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才能如此长时间地上好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者(de)设计.“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de)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de)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de)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从这一方面说,所谓适合儿童(de)教育,就是生本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de)学习.成人和儿童(de)认识规律(de)不同成人(de)演绎为主律与儿童(de)归纳为主律:从整体上讲,一般成人接受完了基础教育,他们通常是运用既有知识来解决面临(de)具体问题,因而,他们(de)认识(de)基本走向是由一般到抽象(de),是演绎(de).而儿童认识(de)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de),是归纳(de).儿童必须认识具体(de)事物,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他所认同(de)规范.(自然(de),同时又是最好(de).)这样(de)学习,具体而贴近生活,学习好像不经意地进行(他们经意(de)是自己活动中(de)乐趣),而不经意(de)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de)效果.然而我们往往按我们(de)认识规律去教学,认为所教给学生(de)东西应该是理论化(de),如果让学生去从基本事实以及基本经验中获取什么,乃是浪费时间,因而他们(de)教学一般是截流式而不是源流式.成人认识(de)理智律与儿童认识(de)情感律:成人具有较多(de)历炼,心理品质更为稳定,处在复杂(de)情形下,亦不为所动,即情感因素(de)影响较小.儿童与此不同,他们(de)认知更需要情感(de)支持.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de)权利;同时,幸福(de)感受是人(de)更好地学习(de)情感基础.幸福(de)日子使人聪明.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de)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de)兴奋和生理(de)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de)学习效率和最好(de)学习效果.以较为基础(de)“爱”来说,儿童会因产生对学习(de)“生产性(de)爱”.人们在一生之中,会有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在其中,我们可以抽象出爱特性:深切(de)爱总是具有生产性(de),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遵从生产性(de)爱(de)规律.(如父母对儿女爱得刻骨铭心,来源于生产和养育;作家把他(de)作品视同自己(de)孩子,其原因也在于此;)儿童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把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然而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de)生产(de)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de)爱.这时,他(de)知识,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de),是由他(de)心血浸养(de),是联系着他(de)神经和血脉(de).儿童产生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至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教学(de)不同:1、截流式教学与源流式教学:旧(de)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de)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de)知识却是难以接受(de).所以截流式还是源流式成为师本还是生本(de)重大分野.一般来说,截流式培养(de)人是难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de),有可能是书之奴隶.(例:西方故事:一个人问精神病医生,怎么知道是否换患精神病医生出(de)题是:克拉克船长环球航行三次,死于其中一次,问是哪一次那人想啊想,不好意思地对医生说:“我对历史不熟悉,你还是另给一道题好了.”这是一个离开书本不能思维(de)例子.还有一道题:船上有牛75头,羊34只,问船长几岁华东师大以为数学专家以此对普通小学、重点小学、初中、职业高中甚至一所重点高中(de)高二测试,居然都有不下半数(de)人慨然做答,有答43岁(de),有把34和75加起来除以2(de),原因是,答卷者习惯于所问必答(de)教学常规.)只有把握了事物本源(de)人才能彻底理解事物,才能有最大(de)幅度去开拓深奥.当然,作为间接知识(de)教学,我们在许多时候,不能回到事物(de)本源去,但我们却要有能提示本源就要提示本源(de)指导思想.2、师本教育(de)连动式机制与生本教育(de)激发式机制.师本教育是像皮带动(de)两个齿轮,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连动式).生本教育是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de)动力系统(激发式).汽车本身有动力,可以用激发它自身动力(de)办法去开动.师本连动法(de)特征:一、认为教师和学生活动可以是同步(de)一致性.二、认为学生(de)学是可以分解为线性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过程(de)非线性和有机性.三、认为学生学习(de)主要是间接知识,也就必须用间接方式来认识,因此作为学生主要(de)任务就是聆听间接知识.(须知凑十也罢,不是凑十也罢,对于未来(de)计算来说都会变成历史陈迹,一个计算器,就掩尽了当日(de)风光,然而这样(de)思考过程却还在,它所形成(de)学生(de)进取、探究(de)精神,会成为他们永远(de)财富.)通过激发式,把学生发动起来了,此时当然迫使老师要懂得更多,更好(de)带领学生前进.这时候(de)老师,不再是与学生成大小齿轮(de)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de)关系,而首先是激发者与被激发者(de)关系.这是教师(de)新(de)教学角色和新(de)知识地位.如同特级教师罗易在组织学生进行“百位名师是我师”(de)活动以后说(de):“我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像我(de)学生们,去研究张之洞(de)洋务运动,去思考人(de)进化,去考察”李后主应当在哪里哭——是到太庙哭,还是垂泪对宫娥”,但我可以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材料做整理,如何规范地完成文章等等.”生本(de)激发模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de)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者走向了引导者,从知识生产者(de)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de)管理(de)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de)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于是,学生学习(de)巨大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我们今天所说(de)以人为本,我们将教育儿童永远地对社会有益,去寻找个人(de)深层次(de)幸福和快乐,去养成崇高(de)(de)人格.更重要(de)是要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de)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de)本体.也就是说,生本教育(de)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de)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de)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de)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de)根本贡献所在.三、生本教育(de)基本理念;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de)终端,是教育(de)主体,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观.生本教育实验(de)结果说明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快乐成长和素质发展,而且获得了终端考试(de)优异成绩,不是把学生当作分数(de)奴隶,不是束缚生命,而是保护着、激扬着生命,使之达到极致,生本教育可以实现学生一切,成长、成绩、能力、素养,都会来到我们面前.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de)尊重,是生本教育(de)本质和基本原则.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de)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de)地位,认识学生必须被尊重(de)原理.儿童是天生(de)学习者.儿童是天生(de)计算者,是天生(de)艺术欣赏者,是天生(de)活动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对儿童来说,创新(de)意义重在过程,经历了种种(de)探索,学生有全方位(de)收获.儿童(de)创新是儿童学习(de)核心过程,儿童也是在创新中学习(de).儿童潜能无限.克莱恩说:“孩子们所拥有(de)潜力比目前(de)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de)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我们每位教师要科学判断学生潜能无限,日后他们会成龙成凤,大有作为,给儿童良好(de)暗示,给予更为广阔(de)发展心理空间.儿童具有独立性.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本身是大自然对他(de)赠礼,生命如此丰富,如此美好,因此,每个人,包括那些沉默寡言(de)、老实巴交(de)甚至被认为是差生(de)那些人,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独特(de)存在.尊重了儿童(de)独立性,就是保护了他们最大发展(de)可能性.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de)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当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de)内化,因而,这个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de).也就是说人(de)获得最终不是依托教,而是依靠学.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de)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 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教学(de)活动(de)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克莱恩认为环境是重要(de)因素,把课堂进行根本(de)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de)课堂,使儿童(de)生命活动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从而产生最活跃、共生或共振式(de)学习和教育生态.(3)“现状论”,如今(de)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de)变化,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de)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儿童(de)发展现状呼唤生本.四、生本教育(de)基本观点1、儿童观儿童(de)起点是人类亿万年发展(de)传承,他们拥有丰富(de)、强大(de)、先天(de)本能.人拥有其自身发展(de)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de)语言(de)、思维(de)、学习(de)、创造(de)本能,儿童是天生(de)学习者,起点非零、悟感非零、情感非零,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de)学习资源.几乎所有(de)儿童,在受到鼓舞(de)时候,都能创作一首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一种游戏或比赛.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人(de)高级本能呢原因就像奥修(de)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人(de)思维和学习(de)本能太自然了,来去无痕,所以一直不被关注.我们有一种也许是不好(de)惯性,凡是自然(de)事物,我们就不怎么关注它,我们只注意造成麻烦(de)事物.人(de)高级本能不能难以直接检验,只有在交流、沟通、创造和学习中其作用时,才显示它(de)存在.生本教育就是因势利导,充分(de)利用本能,让学生自主地学,自由思考,自觉地学习,自由发挥,解放了学生(de)思想,释放本能,激扬生命.2、教师观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日清月结,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de)逆水之舟,我们成了“纤夫”,不同(de)是过去长江边上(de)纤夫拉(de)是自身没有动力(de)船,而今天我们牵动(de)是一艘自身有巨大动力(de)“船”,这艘“船”完全可以自己开动,扬波而去,更重要(de)是长期以赖“纤夫”拉动,这艘“船”(de)动力机械因为得不到使用而日渐锈蚀.这是教育(de)悲哀.当我们清醒认识到人是天生(de)学习者时,天生(de)阅读者,天生(de)计算者和思考者,天生(de)感悟着,进取是人(de)本性.我们教师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我们就像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灌满一壶水,我们可以成为生命(de)“牧者”.我们像“牧者”一样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美之处,让他们吃好吃饱.风暴来了,我们带他们找地方躲避,狼群出没之处,我们要事先有所警惕,他们过不去(de)小河,我们要为之搭桥……总之,我们是学生(de)服务者、帮助者、保护着,唯独不是他们任何动作(de)代替者.我们不在是过去(de)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教师(de)作用时提出学习(de)主题与需要解决(de)问题,维持必要(de)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恰到好处(de)引导.知识靠学生去寻找、发现(de),与学生(de)经验、感悟相连,这样获得(de)知识才是有意义、根深蒂固(de),同时又具有极强(de)迁移能力.我们教师应具有(de)核心能力是组织教师自主有效(de)学习生活.而要形成这种核心能力,应当具备爱心和激情,具备以儿童发展为核心(de)教育专业思维以及对自身教学领域(de)融会贯通.因此生本教育(de)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de)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de)“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de)“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de)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de)学习.我们只有站在太阳(de)下面,才能托起明天(de)太阳,一定充分相信学生.生本教育下(de)教师在学生(de)解放中得到解放,和学生一起成长,我们可以感悟到教育依靠学生(de)真谛,感受到学生生命(de)灿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必将能实现荆志强老师说(de)幸福地做老师.3、教学观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实验研究过程中,明确表示教育以学为本,而且我们所谓教(de)行动,不过是为学而设置而已.教(de)目(de),教(de)过程(de)核心,教(de)实际价值(de)体现,全在于学.教学(de)本质是学,教要转化为学.这就是生本教育全部方法论(de)根本.生本教育主张“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de)教学观.改变师本(de)“先教后学、”“教多学少”、“教师讲、学生听”(de)模式,实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就是教师布置前置研究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班级研讨.这是由学生(de)认知规律决定(de).儿童(de)认知规律是先行后知,他们对人类(de)知识,更重要(de)是通过自己(de)活动去获得.墨西哥籍副教授在学术发言前,把一双球鞋放在桌子上,讲了一个故事:他为刚从乡下来(de)女儿买了球鞋,女儿没穿过,他就给他一二三四地讲要领,听着听着,女儿说,你还是把鞋给我吧,我穿一穿,不就会了吗他(de)学术发言就由此而始,强调学生应当做中学.克莱恩认为:“最佳(de)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de)和没有实际演练(de)对象,是无济于事(de),也是不合理(de)”.因此,教师(de)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de)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操作(de)重要环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是人第一,状态第一,由少而多,由慢而快.先学后教是从时间上来说(de).我们把儿童看做是教育(de)重要资源,有一个如何激发调动这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资源(de)问题.先学后教就是调动资源(de)简单易行(de)办法.我们会提出一个必然产生(de)问题:既然可以先学,那还要“教”做什么先学后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这里实际上涉及了我们所说(de)“学”,不是那种漫无目(de)(de)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de)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de)框架下进行(de),具有着鲜明(de)学校教育认识目(de)(de).在这里,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对学(de)而不过分(de)指导;三是教师要贯彻“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de)原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比如,小学一年级(de)识字,从知识属性来说,是规定性(de)、纯知识(de),而不是推理性,对此,按说“教”(de)比重要更大,或者说,即使对之先教后学,也是必要(de)或说得过去(de).但生本教育(de)试验说明,即使是这样(de)内容,仍然可以通过查字典、家长指导、听录音带等方法让学生先行预习,这是因为识字本身(de)以个人学习为主(de)特点,以及我们仅仅对识字提出“识别”(de)有限要求,使得学生有可能很好地预习.)先学后教带来(de)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之最重要(de)一个长处,就是始终保持学生(de)强烈情感和兴趣.以学定教有利于结合儿童(de)既有经验和调配其内部(de)资源.以学定教同样可以保持学习(de)系统性.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注意学生学习(de)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de)闪光点,突出学习(de)重点,也将使学生(de)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de)是发展人(de)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de)精神生命拓展(de)重要标志,学生学习(de)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de)意义也在于感悟(de)形成.4、课程观生本教育课程改革(de)方向,就是朱熹所说(de)“小立课程,大作功。

生本德育激扬生命

生本德育激扬生命

生本德育激扬生命德育目标把学生行为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理论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的生本教育理念,围绕“站有样、行有规、言有礼”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品质与相应素质。

生本德育的理念1、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3、学生是教育的资源与力量,学生是有无限的潜能与可能性4、德育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具有教育力,德育的根本出路在学生中间5、肯定比否定更有力,成长就是犯错与改错的过程生本德育“三五一”方案三个目标1、重创新——建构“生本德育”规范化为主的“低起点、高目标、零距离、长效应”的管理体系。

2、求和谐——营造优美的养成教育育人环境3、谋发展——打造养成教育活动平台五项措施1、构建四线四主体的德育管理体系。

(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德育体系;教学副校长——教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的学科德育体系;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班内小组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德育体系;家长委员会——社区——家庭为主体的大众德育体系。

)2、围绕传统纪念日节假日进行活动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相融的“三结合”教育网络。

3、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珍爱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及学生防灾减灾安全演练等活动形成样本化。

4、规模化以兴趣小组为存在形式的校园大课间和“精品”社团活动及“一班一世界,一廊一风采”的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让人文环境影响拓宽学校生本德育的文化渠道。

5、推动生本活动的八好教育精细化。

(说好话、走好路、行好礼、做好操、扫好地、写好字、上好课、考好试)一评比根据班级考核细则,根据学生组织检查(学生会、值周生)结果进行年级、班级组/班级、小组、个人评比,要求每天评、每周评、每月评、每学期评、每学年评。

备注;配图有班主任交流家长学校讲座学生会检查值周生站岗值周生检查部分活动照片。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整体目录结构来看,《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采用了 清晰的章节划分,各章节主题明确,逻辑连贯,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导向。 整本书的目录以“教育”和“生命”为主线,贯穿始终,凸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 核心观点和理念。
从内容上看,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即以 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包括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其对于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等。
这句话强调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更是 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生的情感需求,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
这句话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变成千篇一律 的产品,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 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感谢观看
再次,该书的目录反映出作者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在 信息化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方式、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 化。作者通过目录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 前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的目录还体现出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展望。通过各章节的标题,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积极态度和期许,包括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以及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等。这些展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有助于我们 理解和探索未来的教育发展。
精彩摘录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著 作,作者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真 正实现这一理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观点,它们对 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郭思乐教授在书里说到“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我想说的是,生本教育也激扬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让我的生命扬起了风帆。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

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

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常常使课堂死气沉沉。

生本教育的理念却是“解放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教育是激扬生命的,不是控制生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主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但这样的作业很多时候是在课后,是在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做适当的实践和拓展,这样后置性的作业往往成为了学生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模仿,很容易限制学生们的思维,无法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本学期,我们对前置性作业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首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们对于重难点把握的会更准确,而以前我们往往会跟学生一起学习我们认为的重难点,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实践证明,很多知识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学已经提前吸收了,甚至有的时候很会有比老师更特别更透彻的理解。

而且,小组内在讨论重难点和疑问的时候也是互相学习和升华的时候,在向同学们汇报时,就会有更好的生成展示给大家,激发另一些同学的思考。

其次,在相关资料的搜集上,学生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搜集、整理资料,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刀切的内容,而是百花齐放。

最后,拓展、实践,都让学生先做吧,“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正是生本教育区别于师本教育的不同之处。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选自薛建华局长文章:放飞生命的生本教育)
精选课件
6
从一堂数学课说起
周伟峰的讲话
但我教的这完整的四届,我们每一届都比所有
的重点中学平均分都要高,有时候高出很多分, 比如说06届比所有A类学校的学生平均分高,当 然是标准分,折算出原始分也高了很多分,高了 十多分,十多分是什么概念呢,全市25所示范高 中,每一所学校录取一千人,把广州两万五千人 最好里面录取完我们才来录取,但依然我们的成 绩要高出许多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精选课件
8
数学老师学了十多年数学,教了十多年数 学,一看题目当然知道大概怎么做,但学 生不具备这种条件,不具备这种资本,所 以他没办法跟你沟通,那就“生本”不起 来。我们的数学课很简单,一张草稿,一 支笔,一个练习本,学生把每一道题都做 一做,练一练,然后要跟同学,跟老师进 行交流。
精选课件
9
我写过一篇文章,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把 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那他们做什么呢?一个是 他们自己来练习,一个是他们来交流,我认为很 关键的一点。不用讲很多东西,郭思乐教授常说 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备课的时候,我们把 大量的资料都拿过来,拼命地补充,所以我们说 我们的学生在高二上学期中段考以后,也就是12 周,我们把整个高中阶段的内容都学完了,不是 教完。教是不可能教完的,我们用学的办法,用 先练,后讲,讲的关键的地方,老师少讲一点, 学生多学多交流一点,我每届大概都一样,控制 在一年半的时间把整个高中内容学完,
精选课件
5
那么,如何实现生命的放飞呢?这堂课有一个显著的特征 就是,教师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把整个要教的东西凝缩 为“表达对食物的需要”,其原因是她拥有这样的自主空 间,也具有这样的思想观念。那么,他们的自主空间和思 想观念又是哪里来的?这是我们行政可以提供的,用一句 时髦的话是“可-以-有”。我们可以让他们在教学上有自 主权,有相当宽广的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让他 们有学习生本教育的机会。我们为了放飞孩子,就要放飞 校长和教师。而当孩子们的天性张扬的时候,生命的能量 就激荡在全部教育中,这是一种最优质的能量,是我们达 到最优质的教育所梦寐以求的能量。教育管理者应当提供 给教育实践者以这些条件。这引起了我们对管理工作的思 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
作者:张翠兰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6期
摘要:教育是什么?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的宗旨是打造出一个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也就是说教育要能够激扬学生的生命,使学生充满着幸福感和成就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关键词:教育;健康;激扬
在当前纵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存在着太多的弊端。

师生都在应试教育这种高压棒下沉重疲惫地运转。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育过时落伍,与时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从自身出发,寻找一种良好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生本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教育,下面我粗浅地谈谈生本教育在初中英语课上的运用。

一、彻底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

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

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等。

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地背诵和训练。

课堂成了老师展示自己口才和才能的舞台,而我们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观摩者。

这种现状需要彻底改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堂变为学堂。

让学生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展示学生信息储存的地方,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思考的地方。

只有把教堂变为学堂时,课堂才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

其关键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社会潮流,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桎梏学生思维行动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变革我们的教育理念。

我们所做的一切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学生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他们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就能发现自己潜在的学好这门学科的能力和信心。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在英语教学中,实物教学、简笔画教学、电教手段以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等都是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例如,在教授词汇时,我总是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相关的实物,如,苹果、香蕉、橘子、尺子、手表等。

通过这些实物,让学生产生想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然后,教师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由此学到的知识就能记得牢固。

实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电教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当学生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图像或投影上的彩色图片,听到录音机里准确无误的朗读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会被吸引到这些图片和声音上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实物、简笔画、电教片而言,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

多媒体教学融图、文、声为一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充满着乐趣。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语言特点,多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材料,让学生在语言理解中体会乐趣,消除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恐惧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既紧张又有趣,既轻松又愉快,既学到应学的知识,又创造了一种文化氛围。

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以生命为载体,激扬生命,激活潜能
作为生命,人总是经历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生长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去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

一旦把动力激发出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潜能就会无穷无尽,学习者就会乐在其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对某个问题感兴趣,再苦再累都会深入其中,乐此不疲。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总是在重复着高耗低效的劳动。

学生被看成白纸,老师画什么,他就是什么;学生被当成水桶,老师灌什么,他就装什么;学生有时还被比喻成橡皮泥,老师怎么捏,他就成什么样儿——在这些学生观中,学生都没有被看成是真正的生命体来对待,当学生的生命被漠视进而被压制时,学生就表现出种种不满或厌学。

真正的教育是把“人”当做“激扬人”的教育。

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挖掘,其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

生命的神奇也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

总之,我们要改变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

将学习真正地、彻底地交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使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信心高涨,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进程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空前的发掘和运用,从而形成高质、高效、生动、快乐、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实现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

参考文献:
张晓晴.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J].中国校外教育,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