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
教育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 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 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 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 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以生本激扬生命 让教育充满阳光
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 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发生, 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知道孩子们的灵慧, 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郭思乐教授简介:
广东梅州人。现任华南师范 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科 学研究所所长。1989-1990年作 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前苏联教育科 学院。从1999年开始提出生本教 育理论并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他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基 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主要研究领 域为,基础教育理论,数学教育 理论,著有《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等多本专著。
知识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
1、小学(代、民师) 2、初中(八十年代下海风潮) 3、师范(教师无为,但学生收获较多:知识的确学得不够,但 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4、高中教学 5、同事的困惑、抱怨
A、调皮捣蛋的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并不一定就差。 B、工作兢兢业业、踏实勤奋,学生考试效果不一定就好。 C、往往是调皮的学生毕业后见到老师较热情,所谓的好成 绩见到老师爱理不理。
“生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主动、持续发展。 (2)以生命为本: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 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 境让学生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 (3)以生动为本:学习内容和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息 息相关,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展现出 生动活泼的学习颈头,才能够全情地投入学习。如果教 师上课时死抠课本或“考本”不放,将宝贵的上课时间 用来分析研究大量的知识点、知识片断,那学生所学到 的,就只能是缺乏生命力的知识,课堂的生动性也就只 能是一句空话。 (4)以生长为本: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 花草修剪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个学 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个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为 长处。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6篇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6篇心得体会一定要根据自己学到精神去分析,心得是抒发我们内心真实感受的文件,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以下是久久总结网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通用6篇)《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1教育是什么?我们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做了什么?当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身为人师的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会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领悟。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后的又一力作,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
读完全书,"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我不禁为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感到汗颜。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我走进课堂无数次,无数次面对我的学生,我又有多少次带着"生本"的理念进入课堂的?看看身边的同事们和同仁们,我们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这些,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扬生命》让我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提出:"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应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小学语文教师》上面乔能俊老师听的一堂课。
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教学从听写生字开始,然后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讲解重点词语。
乔老师问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奇怪的地方。
男生问:"当海鸟啄幼龟的时候,它们为什么不把脖子缩进壳里去?"女生说:"这个向导很奇怪,他是生物学家,非常懂海龟的生活习性,但他为什么还是把幼龟扔到海里呢?"乔老师最后发表感叹:这是篇可以给学生思维情感带来极大冲击的课文,却被老师上的僵化教条、寡淡无味,从两名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看,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乌苏市第五小学生本教育汇报-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追寻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之梦乌苏市第五小学尊敬的迟校长、尊敬的各位成员校领导、老师们:大家早上好!虽然时值隆冬,但我们在十三小学和美的校园中,一位位雅美之师,一个个甜美之子,一处处赏美之地让我们倍感温馨,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再次感谢十三小迟校长工作室为我们搭建了这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下面我就将我校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我校始建于1984年,有学生1670名,教职工110人,教学班35个。
2012年3月我校初识“生本教育”,就被生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它,它与我校“赏识、激励、成就、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激发生命的力量,让儿童快乐、自主、灵动、创造”的办学目标恰好吻合,也正是我校一直在追求的教育梦想!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开始了生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生本教育介绍生本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思维、学习、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育教学应借助学生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的作用是唤醒、激励和帮助。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学。
学大于教,教皈依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这个最后的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生本教育的课堂观: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是生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顺应孩子好奇的天性。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优秀7篇)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优秀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本页是爱岗的小编醉清风给大家收集的7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一读了《教育走向生本》,我收获颇多。
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体会较深的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当鞋合脚时。
”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较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
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
甚至,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
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
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环顾田野,鸟在鸣转,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
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考虑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较美的,人为什么不能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开,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
其实,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的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足够了。
他们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们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得到多少分,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分数,我处在何种位置等等。
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
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从一堂英语课说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西宁市一所薄弱学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西宁市一所薄弱学校— —西宁十三中学,七年级五班的英语课堂上,不 西宁十三中学,七年级五班的英语课堂上, 可思议地让人惊喜:面对那么多听课的老师, 可思议地让人惊喜:面对那么多听课的老师,一 组组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全部用英文对话和讲课. 组组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全部用英文对话和讲课. 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不是他们单词记得多熟练, 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不是他们单词记得多熟练, 而是那份从容和自信, 而是那份从容和自信,更是一个个学生对自主学 习成果展示的渴望.在这里,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习成果展示的渴望.在这里,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不见了,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阳光, 不见了,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阳光,看不出谁在 别的课堂被称为"差下生" 别的课堂被称为"差下生".而这不过是生本教 育理论指导下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幕. 育理论指导下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一堂数学课说起
周伟峰的讲话 但我教的这完整的四届, 但我教的这完整的四届,我们每一届都比所 有的重点中学平均分都要高,有时候高出很多分, 有的重点中学平均分都要高,有时候高出很多分, 比如说06届比所有A类学校的学生平均分高, 06届比所有 比如说06届比所有A类学校的学生平均分高,当然 是标准分,折算出原始分也高了很多分, 是标准分,折算出原始分也高了很多分,高了十 多分,十多分是什么概念呢,全市25所示范高中, 25所示范高中 多分,十多分是什么概念呢,全市25所示范高中, 每一所学校录取一千人, 每一所学校录取一千人,把广州两万五千人最好 里面录取完我们才来录取,但依然我们的成绩要 里面录取完我们才来录取, 高出许多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高出许多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生本教育让学校生机盎然
生本教育,让学校生机盎然——高新区汶阳联小生本教育介绍“泰山东麓,嬴牟圣地,于鲁国故里,倚凤凰,傍汶水,……汶阳福地,历苦渡艰,民纯学朴,教养善知,儒业成风,教业生辉……”古朴而铿锵的学校宣言,“汶水奇观,西流浩荡,汶阳圣地,学子众望……”舒缓而厚重的校歌,每天汶阳联小的孩子们进入校园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学校倡导的“继承与发扬汶阳历史底蕴”精神生活的洗礼。
继续行走校园,满目绿色,满耳书声,这是学校“生本教育”办学宗旨,带给孩子的又一愉悦精神的大餐。
为快速推动学校的发展,2010年,学校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愿景:“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教育的智慧与欢快的笑声;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
”在教育愿景的指引下,我们多方参考,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生本教育”的教学总体思路。
两年来,我们将“生本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环境建设、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有所成就。
一、生本教育,从守望生命开始。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
学校推行生本教育,首先全方位、多渠道的开展生本实践活动,通过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学生的生命潜能。
动手种植,守望生命。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快乐种植节”活动,学校专门为学生提供了绿化的土地,分给各班,每一块绿化土地都由各班专门管理,让学生自己种植管理,并为自己的绿地命名,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
学生在”种植“这一过程中,接触的不仅仅是绿色,更重要的是接触了生命,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懂得了守护生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体悟到要与其他生命共生共乐,共存共荣。
现在校园中石竹园、梧桐林、忘忧园、仙果园、杏林、蔬菜种植基地等错落分布,既是校园绿化区,也是生命教育基地。
提炼意义,内化精神。
在学生守望生命的教育中,我们以校内的特色竹林为主题,发起了命名班级名称、美化教室环境的活动。
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们从主题创意、设计方案、到购买、制作饰品,动手布置、美化,每个环节都自主创意,精心巧妙,一丝不苟。
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篇1:《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读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
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还要学会“容”纳一切。
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
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
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
有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内向,在家里却活泼外向,老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也走向活泼开朗。
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们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也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因此,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
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
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
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
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
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走向生本》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基石,其理念与实践也在不断革新。
教育走向生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旨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让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它要求教育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教育走向生本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教育者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和能力,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在教育走向生本的背景下,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教育者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教育走向生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要求教育者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面对教育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 教育现状与挑战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地位日益凸显。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我国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教育领域。
分数和升学率成为了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导致教育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明显,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教育的整体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Any friend is temporary, only interests are eternal.(页眉可删)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
这个假期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
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从前,“生本”这个词我听起来就觉得陌生,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是存在的。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都清楚明白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有个性、有需求的活动的个体,是不会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他们的需要,而且要体谅学生的感受,考虑他们的.想法。
也就是说教与学之间,学才是主导,占有主体性的地位,教只是辅助性的,从旁帮助、指导学生去学,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经有生本教育理论的体现,但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我们的认识是模糊的;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后,在有理论依据的情况下,我们清晰的概念,把握了方法,更是找到了自己教学道路的方向了。
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一切从学生出发;高度尊重学生。
一、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
他首先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的。
例如对同一个问题,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思考方法,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有多少种,如果每人各献一策,交流出来,资源共享,那将是多么大的财富。
而师本教育把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寄托于老师一人,且不说老师的思路能否为学生所接受,仅就思维的空间来说,优劣已见分晓。
其次,他认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这就是他的“生态论”。
也就是说老师提供的教育适合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时,学生会表现为忘我地学习,他的潜能就能够发挥出来。
师本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也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语)。
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
在教学中,我通过个别谈话、阶段目标达成检测、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了所教学生已有生物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等级,同时对学生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推断,分别把学生“私下”分为目标组、边缘组、特困组三个单元,在实施教学时,我把课时学习目标分成了“高、中、低”三个能力等级,潜移默化地把目标问题分别下放给三个单元,让他们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理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把问题扩大化,往他们想知道的地方去探究、去总结,最后,把三个单元研究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质,也促进了学生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充分体现自我能力(张扬天性)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释放、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学会欢乐、学会尝试、学会成功,我也看到了学生久违的笑脸与开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许多。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2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
这学期,我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本书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成绩的优异,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句话:“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
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
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所谓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我们只要给了学生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郭教授曾说:“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有时候我经常埋怨:“学生真笨,教了好几遍,他们还是不会!”也常常感叹:“你看人家__X,老师一教就学会了!学生真是天壤之别!但是,仔细想想,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齐,何况孩子呢?如果都个个赛诸葛亮,还要我们学校和教师干什么。
其实我们应该始终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个个的闪光点,真诚的赞扬每一个学生的细微进步。
我们应该认为,那些“后进生”都是暂时的,相信他们会像“丑小鸭”一样,春天一到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了。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
”翻开郭思乐教授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开篇就读到了这令我心动的句子。
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
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
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
书中倡导的“起点非零”、“回归本体”、“发展悟感和情感”、“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等等观点都是真知灼见,且郭教授妙笔生花,既热情洋溢激情满怀,又不乏细腻灵动收放自如。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从生命的原点开始: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开篇:谈到教育,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便成为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籍。
从生命的本质出发,郭思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以生活为本来提升教育质量的潜能。
在本书中,郭思乐提出“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找寻真实的自我,加强生存意识,形成良性的社会风气”的理念,深入剖析了教育的无穷力量,以及它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真实、完整的未来观。
第一节:郭思乐如何描述生命的本质郭思乐在本书中指出,“生命的本质是社会的新的开端,也是社会的未来。
”通过生命的原点,来探求教育的本质,为人们提供一条绝对正确的路径,以此来实现真正的价值观和未来观。
郭思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穿越了自然界和文明界,它为人们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正是生命本质的审美、思想与交流才使传统的教育得以完善,从而塑造出我们的未来。
第二节: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种力量,它有助于指导人和社会,使其处于有利位置。
郭思乐提醒我们,“教育是一种激扬生命的原动力,它有助于人们建立新型社会生活价值观,塑造价值要求,促进文明文帝国建设,形成具有新气象的文明模式”。
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激励学习者做出实质性的变化,以服务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共同实现共生的发展。
同时,郭思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未来,也会对一个国家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节:以“生活为本”的提升郭思乐提出“以生活为本”,并指出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以生活为本”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协调灵活,更充实,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潜力;另外,“以生活为本”还可以推动一种更完整的、更真实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实际生活经验。
同时,“以生活为本”的提升也可以使教育的重点转向社会责任,尊重和尊重他人,保护环境,关心他人,鼓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尊重他人,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性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融入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走向生本
仅仅为了取得高考的分数,不顾一切, 仅仅为了取得高考的分数,不顾一切,也 可以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大。 可以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大。学 生厌学,教师厌教。大家说, 生厌学,教师厌教。大家说,这不是一个 好办法。 好办法。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想,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办 让学生学得快乐,素质全面提高, 法,让学生学得快乐,素质全面提高,又 取得良好的成绩呢? 取得良好的成绩呢?
在此过程中成人为婴幼儿的服务, 3、在此过程中成人为婴幼儿的服务, 只是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以婴幼儿学 动来动去、 呀呀学语) 习 ( 动来动去 、 呀呀学语 ) 为核心的 生活条件, 而很少刻意的教, 生活条件 , 而很少刻意的教 , 却出现 积极、 自在、 高质、 高效的学习。 积极 、 自在 、 高质 、 高效的学习 。 它 提示了一种最彻底地发展人的模型。 提示了一种最彻底地发展人的模型。
为什么要转向主要依靠学:在进 入正规教育之前人的自然的启示
儿童的0 ~ 3 岁的时期 , 相对于 岁的时期, 儿童的 0 学校教育, 是自然成长的时期。 学校教育 , 是自然成长的时期 。 在这 个时期中, 除了“ 宝宝乖” 个时期中 , 除了 “ 宝宝乖 ” 之外没有 外来的干预性评价, 外来的干预性评价 , 没有系统的实质 性的压制, 允许在错误中成长, 性的压制 , 允许在错误中成长 , 在这 种自然状态下他们表现出巨大的学习 积极性。反映出: 积极性。反映出:
对于学的潜在主导作用的解释
原来我们肯定的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在:就 管理宏观而言,教者是教育使命承担者、 知识和经验拥有者、传统权威的具备者, 以及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者和课堂的组织 引导者。
重要话语:教者可以影响却不能达 到教育发生之处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精选6篇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精选六篇读书心得(一)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让教育激扬生命——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这一切都强调,人的生命具有无限潜能,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我们的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而这也正是郭思乐教授所倡导的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适合学生的教育。
在教研室郎主任的推荐下,最近一个多月,断断续续地选读了郭思乐教授著作《教育走向生本》的部分章节,虽然没有细读,也没有读完,但受益匪浅,现将自己读这本书的零星心得体会整理下来,以便更深入地领悟“生本教育”的真谛。
一、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交付,给儿童适合的教育。
郭教授认为,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交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只有当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天性才能得到张扬,他们的获得才会像鲜花一样怒放。
教师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二、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论。
“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师本转变为生本。
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以服务者、促进者的姿态行事,以学生学的方式决定我们教的方式,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一:教育走向生本心得体会假期中读了郭思乐编写的《教育走向生本》,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
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
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
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原因其实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现在我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那种喜悦是在教师的教的情况下无法比拟的。
他们能有那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幸福,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强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他们乐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整体目录结构来看,《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采用了 清晰的章节划分,各章节主题明确,逻辑连贯,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导向。 整本书的目录以“教育”和“生命”为主线,贯穿始终,凸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 核心观点和理念。
从内容上看,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即以 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包括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其对于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等。
这句话强调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更是 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生的情感需求,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
这句话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变成千篇一律 的产品,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 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感谢观看
再次,该书的目录反映出作者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在 信息化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方式、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 化。作者通过目录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 前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的目录还体现出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展望。通过各章节的标题,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积极态度和期许,包括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以及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等。这些展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有助于我们 理解和探索未来的教育发展。
精彩摘录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著 作,作者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真 正实现这一理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观点,它们对 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我的生本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我的生本教育]》摘要:比如,作文的能力,犹如叙述说话的能力,其实是最贴近于本能的,然而,我们满怀热情的教,年复一年,花费了许多精力,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蕴育的美好的教育,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我的生本教育首先,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来开启我的读书报告: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
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好书能使人审视自己,好书能使人反思自己,好书能使人改进自己。
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无疑引起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有关生本教育,我有几点想法。
学习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后,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让生命扬起风帆。
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经满足不了科技、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好奇心,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了,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
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
而生本教育以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一、生本教育的含义二、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的区别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四、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评价观、五、生本教育的课堂“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着,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着、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所以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说生本教育是中国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或者说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是众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的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
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主流,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
一、生本教育的含义: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真正需要做的,是依托小燕子飞翔的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现在的课改不也有活跃的课外活动不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吗不是在天天号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吗但是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如靠着过度分析的教材,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
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工具的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做主体,也充其量是个没有资本的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的主人。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人类的规范的那样一些工具性的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双方的改革,都是朝着自己的薄弱方面进行,这都取决于内部的需求,是内部的矛盾运动。
从矛盾的普遍性来看,无论开放或规范,限制或者自由,都有着它的长处和短处。
比如我们坐在房间里,开门可以使得房间空气流通,关门可以使得噪音减少。
要开门还是关门,视乎当时的价值取向。
当今由于时代转型、社会经济进步、对现代人的要求和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等因素,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自自在在在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
在课堂上学生的意志服从教师的意志。
但他还有自身规律所反映的自然意志,人的自然意志不屈从于外部压力,只要你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自然,人的自然就要加心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的过程。
譬如,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儿童彻底地对这门学科感到厌烦了,而且永远地成为差生了。
这是儿童自然意志的宣示,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正像今天大自然的报复—环境污染、威胁生存,我们对此始料不及一样。
曾有一则报导说,许多物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独人类发明电灯后深宵不寐,于是,20世纪后半夜叶,人类怪病丛生。
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好是“关灯,睡觉”,回归自然。
给我们启示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好让他们用自身的内存、自身的自然物,去获得外部的知识、外部的自然物。
抛秧的启示——尊重人的内部自然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
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的产量依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的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
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
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贯注了我们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抵触了秧苗的自然意志。
反之,小块状抛秧符合秧苗的生长规律。
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
(今天我们是不是教得太多了,就像插秧插得太密了,油多煮坏菜了。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是要改变生命体。
而尤其是作为人的生命体,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他的发展的自然意志,我们的工作者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否则我们的工作,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
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的办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育者意志的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才能如此长时间地上好课。
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者的设计。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
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从这一方面说,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
成人和儿童的认识规律的不同成人的演绎为主律与儿童的归纳为主律:从整体上讲,一般成人接受完了基础教育,他们通常是运用既有知识来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因而,他们的认识的基本走向是由一般到抽象的,是演绎的。
而儿童认识的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是归纳的。
儿童必须认识具体的事物,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他所认同的规范。
(自然的,同时又是最好的。
)这样的学习,具体而贴近生活,学习好像不经意地进行(他们经意的是自己活动中的乐趣),而不经意的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的效果。
然而我们往往按我们的认识规律去教学,认为所教给学生的东西应该是理论化的,如果让学生去从基本事实以及基本经验中获取什么,乃是浪费时间,因而他们的教学一般是截流式而不是源流式。
成人认识的理智律与儿童认识的情感律:成人具有较多的历炼,心理品质更为稳定,处在复杂的情形下,亦不为所动,即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小。
儿童与此不同,他们的认知更需要情感的支持。
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的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幸福的日子使人聪明。
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的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
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以较为基础的“爱”来说,儿童会因产生对学习的“生产性的爱”。
人们在一生之中,会有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亲情之爱。
在其中,我们可以抽象出爱特性:深切的爱总是具有生产性的,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遵从生产性的爱的规律。
(如父母对儿女爱得刻骨铭心,来源于生产和养育;作家把他的作品视同自己的孩子,其原因也在于此;)儿童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把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然而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
这时,他的知识,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是由他的心血浸养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
儿童产生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
至情至性而至行。
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教学的不同:1、截流式教学与源流式教学:旧的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的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的知识却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截流式还是源流式成为师本还是生本的重大分野。
一般来说,截流式培养的人是难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的,有可能是书之奴隶。
(例:西方故事:一个人问精神病医生,怎么知道是否换患精神病医生出的题是:克拉克船长环球航行三次,死于其中一次,问是哪一次那人想啊想,不好意思地对医生说:“我对历史不熟悉,你还是另给一道题好了。
”这是一个离开书本不能思维的例子。
还有一道题:船上有牛75头,羊34只,问船长几岁华东师大以为数学专家以此对普通小学、重点小学、初中、职业高中甚至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二测试,居然都有不下半数的人慨然做答,有答43岁的,有把34和75加起来除以2的,原因是,答卷者习惯于所问必答的教学常规。
)只有把握了事物本源的人才能彻底理解事物,才能有最大的幅度去开拓深奥。
当然,作为间接知识的教学,我们在许多时候,不能回到事物的本源去,但我们却要有能提示本源就要提示本源的指导思想。
2、师本教育的连动式机制与生本教育的激发式机制。
师本教育是像皮带动的两个齿轮,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连动式)。
生本教育是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激发式)。
汽车本身有动力,可以用激发它自身动力的办法去开动。
师本连动法的特征:一、认为教师和学生活动可以是同步的一致性。
二、认为学生的学是可以分解为线性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非线性和有机性。
三、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知识,也就必须用间接方式来认识,因此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聆听间接知识。
(须知凑十也罢,不是凑十也罢,对于未来的计算来说都会变成历史陈迹,一个计算器,就掩尽了当日的风光,然而这样的思考过程却还在,它所形成的学生的进取、探究的精神,会成为他们永远的财富。
)通过激发式,把学生发动起来了,此时当然迫使老师要懂得更多,更好的带领学生前进。
这时候的老师,不再是与学生成大小齿轮的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首先是激发者与被激发者的关系。
这是教师的新的教学角色和新的知识地位。
如同特级教师罗易在组织学生进行“百位名师是我师”的活动以后说的:“我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像我的学生们,去研究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去思考人的进化,去考察”李后主应当在哪里哭——是到太庙哭,还是垂泪对宫娥”,但我可以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材料做整理,如何规范地完成文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