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读完郭思乐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颇受启发。
在这本书中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
“教育为了明天。
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他推崇的是“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实施生本教育必须由“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些理念契合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追求的方向,让生本扎根学校,让教育激扬生命,促师生共同成长。
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
“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了郭思乐老师的著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念,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启迪,那就是他所倡导的阅读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
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
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数学老师学了十多年数学,教了十多年数 数学老师学了十多年数学, 一看题目当然知道大概怎么做, 学,一看题目当然知道大概怎么做,但学 生不具备这种条件,不具备这种资本, 生不具备这种条件,不具备这种资本,所 以他没办法跟你沟通,那就"生本" 以他没办法跟你沟通,那就"生本"不起 我们的数学课很简单,一张草稿, 来.我们的数学课很简单,一张草稿,一 支笔,一个练习本, 支笔,一个练习本,学生把每一道题都做 一做,练一练,然后要跟同学, 一做,练一练,然后要跟同学,跟老师进 行交流. 行交流.
我们数学也是这样的,你自己都不喜欢数 我们数学也是这样的, 你怎么去教,你自己没有激情, 学,你怎么去教,你自己没有激情,那么 学生怎么会有激情, 学生怎么会有激情,所以我说要用学科的 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去吸引学生, 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去吸引学生,其实 这一点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 这一点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感受和领 他自己碰到数学问题,自己去做, 悟,他自己碰到数学问题,自己去做,有 所感受,让他通过讨论,启发,有所感受, 所感受,让他通过讨论,启发,有所感受, 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话才能让他学好, 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话才能让他学好,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笔者听了这堂课,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想,就 笔者听了这堂课,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想, 这堂课而言, 这堂课而言,我们行政部门没有给学校老师更多 的资源,它却比别的课堂好像丰富了许多许多倍, 的资源,它却比别的课堂好像丰富了许多许多倍, 这种添加剂是什么呢?是孩子们的欢笑, 这种添加剂是什么呢?是孩子们的欢笑,是他们 彼此的优雅美好的气质感召,是他们对英语-----生 彼此的优雅美好的气质感召,是他们对英语---生 活的品味,是他们对自己劳动的赞美, 活的品味,是他们对自己劳动的赞美,是过去前 所未有的生命的歌唱. 这些, 所未有的生命的歌唱.而这些,在过去的课堂上 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但是在生本的课堂 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但是在生本的课堂 上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为什么?因为生本教 上却"得来全不费功夫".为什么?因为生本教 育是一种放飞生命的教育. 育是一种放飞生命的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
”“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
”等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
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
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
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激扬生命
生本,激扬生命城北小学周洁慧近期阅读了《从问题到建议》、《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三本教育书籍,感触很多。
特别是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两本书中对教育理念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本课堂的深入实践,令人醍醐灌顶。
结合学校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我想粗浅地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
什么是生本教育体系?郭教授在书中阐述为: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
对于郭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的意义,我想借用四个“颠覆”来概括:一是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二是颠覆了以往教师研训主要研究教师怎么教的方式,生本教育则在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的问题;三是颠覆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的标准,转变到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好;四是颠覆了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德育课程教学,生本教育把德育融于到学生的生活中、课堂中。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我想生本教育实践并实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理想。
一、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疲惫不堪,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每门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如牛毛,还要应付不计其数的附加知识,基础知识“长满了杂草”。
因此,郭教授认为,要进行生本教育体系的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
改革的方向,就是朱熹所说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
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在我们日常教学设计中,多是“师本”的设计,对教材做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把教育过程转化为可以灌输的条文或步骤,而忽视了整体把握。
我们还把人的知识学习误以为是一个拼装的过程:先学习部件,再把部件拼成整体。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学 习权 是 思 考 权 与 幸 福 权 的 基 础 , 在 某 种 意
义上 来说 ,学 习权等 同于生命 权 。也 就 是说 ,
人 生 而 为 人 ,接 着 要 学 而 为 人 。 所 谓 玉 不 琢 ,
知 、 传 授 与 被 传 授 、 灌 输 与 被 灌 输 的 关 系
了 。 “ 本 ”则是 把 学 生视 为一 颗 种 子 , 生
权” ,是 指 每 个 人 天 生 就 有 的 “ 读 、 写 作 的 阅
权 利 ,提 问 深 思 的 权 利 ,想 象 , 创 造 的 权 利 , 读 懂 自身 世 界 和 书 写 自 己 历 史 的 权 利 ,分 享
《 方 的 智 慧 》 中 提 出 来 的 观 点 可 以 说 是 西
之 ,不 学 则 死 ,不 会 学 则 死 ,不 愿 学 则 死 。
倾 囊相授 就 是 了。这 就是 非 常典 型 的 “ 师 本 ”特 征 。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关 系 就 是 :
教 师 无 所 不 知 , 学 生 一 无 所 知 :教 师 无 所 不 能 ,学 生 一 无 所 能 :教 师 无 所 不 有 ,学 生 一 无 所 有 。 那 么 ,教 学 就 是 告 知 与 被 告
个 被 风 干 的 植 物 标 本 一 样 ,接 受 着 一 个 干
这 一 工 作 的 时 候 — — 不 管 是 商 业 、 写 作 抑 或 教 育 — — 在 不 认 识 个 中规 律 的 情 况 下 遵 循 着 规 律 。 根 植 于 学 生 与 生 俱 来 的 学 习 的 本 性 ,善 为 引 导 , 善 为 调 节 ,就 能 够 极 大
填 充 。 其 结 果 是 , 整 个 教 学 缺 乏 生 活 的 底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钟志婷记录
邓小平是怎样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土地还给农民。
钟志婷记录 办法是生本教Fra bibliotek,它的办法就是:
把学习还给学生
钟志婷记录
把学习交还给学生,是一个难题
解决这个办法的难题就是: 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 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
钟志婷记录
仅仅为了取得高考的分数,不顾一切,也 可以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大。学 生厌学,教师厌教。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办 法,让学得快乐,素质全面提高?
钟志婷记录
把受教育者变成自己提高自己 的主体,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钟志婷记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一个 历史性难题。
我们所肯定的教师的主导,只是形式上的、 管理上的引导,而不是
钟志婷记录
重要话语:教者可以影响却不 能达到教育发生之处
钟志婷记录
第二部分 生本教育行吗?
这样的教育行吗?
学生自主学习行吗?
钟志婷记录
钟志婷记录
钟志婷记录
教育改革的三个阶段:
从“上施下效”
到“师生互动” 到“我悟,我学”
钟志婷记录
二、生命的依托性。生本教育依托人 的生命自然,因而拥有强大的生命活 力,得到生命的解释,享受生命的神 奇。它带来了生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的丰富性,活动生成性,和原理的深 邃性。
钟志婷记录
三、主体的区分性。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论生本教育 郭思乐
钟志婷记录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钟志婷记录
第一部分:教育的家在哪里?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剑阁开展“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活动”【摘要】“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教师的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的本质即享受天纵。
10月18日上午,“第128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活动”在剑阁县影视文化中心会议室隆重开班。
剑阁县90所学校的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学科骨干教师代表,12个教育督导办、3个直属事业单位和教科局机关全体同志,以及从北京、哈尔滨、温州、成都、绵阳、江油、利州区、苍溪县慕名前来的共计800多人参加培训。
这次培训从10月18日至21日历时4天,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作生本教育学术报告、观摩生本教育研究课及评课、分组进行生本教育教学交流与培训、生本教育典型案例报告、生本教育管理与实践操作方法、向生本教育要质量策论研究等。
开班仪式上,剑阁县副县长何春蓉致欢迎辞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政国讲话时指出,举办这次活动,就是要利用、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有效推进实施“头脑风暴、理念革命”换脑行动,更好、更深入地推进剑阁有效课堂研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面积、深程度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县教科局要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意见;参加学习、培训的领导和教师,要带着任务学习,培训学习结束后,必须在全县或全校作专题报告或上观摩课,汇报学习培训成果,扩大受益面。
该县教科局局长伍翠蓉告诉我们,剑阁县教科局已经制定《关于“推进有效教学加强生本教育”工程的实施意见》。
举办这次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活动,既是洗脑、转变观念,又是“实施生本教育、深入推进有效教学”工程的总动员。
同时,她提出了三点培训要求,布臵了“四个一”培训任务。
一要珍惜机会;二要遵纪守章;三要突出实效。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一、生本教育得含义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得区别三、生本教育得基本理念;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四、生本教育得基本观点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评价观、五、生本教育得课堂“生本教育”就是郭思乐教授创立得一种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
它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得教育,也就是以生命为本得教育,它既就是一种方式,更就是一种理念。
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得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得教育。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得理论与实践成果。
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得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现代化得核心因素;生本教育就是实现教育均衡得有力杠杆;生本教育就是现代课程改革得根本理念。
所以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说生本教育就是中国转型时期得理论需要,或者说就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得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就是众多教育多样化发展得主流理论与实践模式,生本教育得实践特征就是本土化与特色化,或者说就是校本化与特色化。
生本教育就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得主流,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前进得方向。
一、生本教育得含义: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得教育,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得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得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与感染力。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得教育,也就是以生命为本得教育,教育得宗旨不应该就是控制生命,而就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真正需要做得,就是依托小燕子飞翔得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
生本教育既就是一种方式,更就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同时就是一片肥沃得思想土地与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得区别:我们原来得教育体系基本上就是一种师本得教育体系,也就就是一切都就是为教师得好教而设计得,以教师为中心得、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得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就是对立得、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得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得目得与教学过程得终端,就是学生得主动发展,而不就是教师善于教、现在得课改不也有活跃得课外活动?不就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吗?不就是在天天号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吗?但就是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得学习主体。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作者:孙书秀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11期【摘要】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本学生主体能力【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35-02历史是一条奔驰前涌的长流,我在其中只占了一个很小的点,真是前途渺渺,后顾茫茫。
倘不明察历史的趋向,那人生将无所适从,无所归依,有如荒海穷洋,孤舟飘泛。
[1]初闻“生本教育”这个词,感觉茫然,可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却是非常热情,把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发给教师们,让教师们在读书中逐步改变原先的“师本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生本教育”,然而在进一步的教学中我却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设计教学的模式,总希望能找到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加以模仿,同时心里还是有些顾虑,就在这种种顾虑中我开始了摸索前行,一开始,觉得很不顺手,学生不习惯,我感觉更忙乱,可以说是在磕磕绊绊中摸索。
那天去实验中学听郭思乐教授的讲课,我忽然醍醐灌顶,对“生本教育”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并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中看到了希望,心中似乎有种冲动,想立马走上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孩子们也充分享受到这种美好的教育。
我在听完郭教授的讲课后,回到自己的学校,在自己的课堂上,进一步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并获得了一些感悟。
毛泽东主席曾说:“有了学问,懂得历史,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不晓得历史,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2],由此可知历史的重要。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贯彻“生本教育”才能使学生学好历史呢?学以致用,光懂不行,还要善于分析总结,将历史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历,这样你才能理解得更深,也才能看得更远,站在历史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你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能看得更深、更远,变成真正的智者。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
”《教育激扬生命》是对千万教育同仁更新教育理念的期待,是对美好教育的愿景。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
郭思乐教授的观点瞬间点醒了我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中自己的不放心,不愿意放手,怕学生做不好的思想,致使课堂成了老师的课堂,可以称之为“赶鸭子”教学模式。
可是生本教育推翻了老师心中的这一安全模式。
需要我们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于是生本教育模式出现了,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强调“怎样学”的教育模式,在学本教育理念中,教师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模式起到关键作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以学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
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学本教育,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和能力,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使学生热爱美术,懂得欣赏美,从而全面提升艺术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不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我的美术课堂必须转型。
“生本教育”,就是要教师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曾试着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式上两堂课作过比较,这两堂美术课的内容一致均为认识色彩,其中一个班我将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学习的内容上不给给任何限制,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从各个方面去了解色彩,搜集色彩的相关知识,学到的内容远比书本上的要多。
让教育走向生本 让教育激扬生命
让教育走向生本让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专题讲稿昭化区实验小学金瑜2015年3月23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广东举办的“四川省广元市生本教育管理骨干培训班”的培训活动。
期间,首先聆听了生本教育的创始人、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专题报告和河北邯郸市新兴中学白延刚、广州增城市新塘中学乔成春、深圳华侨城中学荆志强主任等11位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老师、领导的经验介绍,其次分别考察了广州市香江中学、深圳华侨城中学和广州市育才二小等6堂生本课堂的教学展示,最后参加了专家、教师的分组讨论及答辩活动。
这次广东之行,我听到了专题报告之深刻,经验介绍之真实,看到了课堂教学之精彩,讨论答辩场面之激烈,真是感受颇深,思绪万千,既拓宽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受益匪浅。
一、生本教育的基本含义“生本教育”,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本教育不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吗?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生本教育虽然有此含义,但并非完全如此。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教育呢?我的理解是,这里的“生”指学生、生命,这里的“本”指以学生为本,以激扬生命、提升生命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本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那么生本教育就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激扬生命、提升生命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本能,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具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中心”的超越性。
生本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自然本质就是作为天性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可能性。
因此教育的社会本质含在于在自然本质之中。
这就确定了学生的地位,不仅仅是相对地作为师生体系中的中心而存在,他更是一个“七尺昂藏真独立”的学习体而客观存在着。
它是独立的,只不过在师生体系中接受了教者的帮助而已。
这就决定了生本教育对学生的地位的判断,超越了在某个统一体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儿童中心”的判断。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罢《教育激昂生命》,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深知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我的课堂是一间故事屋曾经读过常丽华老师的文章,一直记忆犹新,大体内容是:不管多忙,每天都要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
是啊,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是何等幸福。
我一定会把故事巧妙的引进课堂,把一个个故事妈妈请进课堂,借助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伴随孩子成长。
我的课堂是一个阅览室一堂好课应做到:书生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课堂即学堂,书房,是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的地方。
提到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要给足时间培养孩子的'语感。
没有语感,语文成什么了?枯燥的知识的琐碎,无聊的陶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
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放松状态中读出收获;可以在充满激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趣;可以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
书读好了,什么都会迎刃而解。
我的课堂是一个游戏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啊!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这么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动力,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本身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游戏。
因此,我要把游戏引进课堂,把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
通过游戏的开展,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乐园里,自觉地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到达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我的课堂是一个聊天室语文学习是师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追求的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我会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我的言辞怎样精彩,都只是起引导作用。
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尽服务者的职责。
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从生命的原点开始: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开篇:谈到教育,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便成为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籍。
从生命的本质出发,郭思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以生活为本来提升教育质量的潜能。
在本书中,郭思乐提出“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找寻真实的自我,加强生存意识,形成良性的社会风气”的理念,深入剖析了教育的无穷力量,以及它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真实、完整的未来观。
第一节:郭思乐如何描述生命的本质郭思乐在本书中指出,“生命的本质是社会的新的开端,也是社会的未来。
”通过生命的原点,来探求教育的本质,为人们提供一条绝对正确的路径,以此来实现真正的价值观和未来观。
郭思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穿越了自然界和文明界,它为人们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正是生命本质的审美、思想与交流才使传统的教育得以完善,从而塑造出我们的未来。
第二节: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种力量,它有助于指导人和社会,使其处于有利位置。
郭思乐提醒我们,“教育是一种激扬生命的原动力,它有助于人们建立新型社会生活价值观,塑造价值要求,促进文明文帝国建设,形成具有新气象的文明模式”。
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激励学习者做出实质性的变化,以服务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共同实现共生的发展。
同时,郭思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未来,也会对一个国家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节:以“生活为本”的提升郭思乐提出“以生活为本”,并指出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以生活为本”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协调灵活,更充实,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潜力;另外,“以生活为本”还可以推动一种更完整的、更真实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实际生活经验。
同时,“以生活为本”的提升也可以使教育的重点转向社会责任,尊重和尊重他人,保护环境,关心他人,鼓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尊重他人,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性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融入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我的生本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我的生本教育《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我的生本教育首先,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来开启我的读书报告: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
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好书能使人审视自己,好书能使人反思自己,好书能使人改进自己。
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无疑引起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有关生本教育,我有几点想法。
学习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后,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让生命扬起风帆。
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经满足不了科技、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好奇心,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了,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
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
而生本教育以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郭思乐教授的书中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实例,二年级的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竟然比初中生的文章词汇量还多,看起来很成熟。
看完后我想,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又是完成的呢?在郭教授的这本书中,关于儿童观是这样说的:我们老师许多时候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在教本能!比如,作文的能力,犹如叙述说话的能力,其实是最贴近于本能的,然而,我们满怀热情的教,年复一年,花费了许多精力,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整体目录结构来看,《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采用了 清晰的章节划分,各章节主题明确,逻辑连贯,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导向。 整本书的目录以“教育”和“生命”为主线,贯穿始终,凸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 核心观点和理念。
从内容上看,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即以 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包括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其对于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等。
这句话强调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更是 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生的情感需求,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
这句话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变成千篇一律 的产品,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 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感谢观看
再次,该书的目录反映出作者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在 信息化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方式、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 化。作者通过目录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 前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的目录还体现出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展望。通过各章节的标题,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积极态度和期许,包括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以及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等。这些展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有助于我们 理解和探索未来的教育发展。
精彩摘录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著 作,作者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真 正实现这一理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观点,它们对 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原来生命是这样被激扬的——生本教育的再思考
原来的生活是如此兴奋重庆胜本教育极端的课外知识,高举手,激情的合作,沟通,自信和乐观的面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不禁想到,如果这是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孩子多好,这是学生的魅力,每一个教育家都想看到现场,用我的生活做好的愿望,我有幸能够进入广州健康学校与学生密切联系。
五月广州作为同学语言的花,花开花。
我们已经抵达华都玉才小学,外面很小。
虽然一个是农村学校,另一个是城市学校,但他们在学生的指导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 每一个生命都受到了尊重,每一个生命都被激起,下面将广州旅行的感觉归纳为如下:第一,三分钟前学生突出风格听了几堂课后,我发现无论什么课,课前都有三分钟的讲座,这个活动是由学生组织的。
组织者的自信,组织活动的有序运动,学生或讲一个小故事,或谈论前期的知识,或阅读自己的优秀美国等等,讲学生自信和慷ous,听到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只是一个忠实的观众,看着这种现象,我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是在秀,这是真正的教室的学生。
是学生们让老师这么信任学生,是学生,让学生这么自信。
二,繁荣的课堂教学进入课堂教学,我的第一感觉是:老师在??哪里?因为全班老师的休闲非常,都是学生在主持(生活中谈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会主动要求其他学生自己交流,别人可以做出令人鼓舞的评价),学生在交流,老师只是几句话的关键地方,刚刚开始讲课我想在这个课上有一个很好的教训,但越来越多的学习,这个类的学生要求比我们的类更高,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特别活跃,阅读范围很广。
如果前班老师不是很多阅读,不要深入教材,你就很难站在教室的脚下。
在这个时候,我不禁想起我的课堂教学,虽然教室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交流,故意给学生机会展示,但学生总是非常专注,非常单一,有学生的教室开花非常不同,这一次我只有明白为什么老师说老师为牧羊人深意。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进入教室后,我发现无论什么课,学生都在合作和交流,小组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团队合作不仅有序而高效。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为了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趁着寒假,我有幸读了郭思乐先生《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有十一个大板块,从教育的生命起源,谈到儿童观,再到教学观、基础观、课程观、教师观、生态观、德育观、评价观以及根源观。
本书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考试的优异成绩,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提出了儿童起点非零并拥有人的发展的全部凭借,基础教育之本应是保护和依托人之生命自然,德育的真正基础应是儿童的美好生活,教学本质是学,教应转化为学等观点,揭示了在教育中显现的生命力量的神奇。
读了此书,我渐渐有了感悟。
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那么构建生本高效课堂便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
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
那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我总结了生本课堂应该具备的几点:一、老师应该将“教”转化为学生“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小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
学习小组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
教师应该既是“纤夫”又是“牧者”,不仅是工作方式或工作强度的问题,更是对学生是否是学习生活主体的认定。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适当引领,才能让学生学习更深刻的知识,而不是老师硬塞的东西。
二、教材的可动态。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读《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有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专著《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真有点儿手不释卷。
这是一本极有意义的书,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
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
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
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现就印象较深的几处谈点体会:第一,“生本教育”将鼓励学生先自学,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能在课前自己总结整理和归纳知识点. 有许多知识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
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
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克服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悟方法,获取真知和技能。
往往儿童的错误中常常包含着正确和灵气。
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
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拍拍胸脯信心十足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我们的学生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不正常的。
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如果,我们也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细声细语,一定会信心十足,回答问题何愁声音不响亮?第二,“生本教育”应该是关注于每一个学生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成为他们心中的那束阳光,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角落.我们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书中提出:学习者拥有强大的享受成长的机制,在他们面前,教师应是“伺服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龙口校区赖粤江
偶然机会,从网上拜读过郭思乐教授的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即心存敬仰。
看到这本《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方知其已出版过《教育激扬生命》的第一本,自己真有些见少识寡。
可惜至今也未曾拜读第一本,肯定对于自己学习《再论》的理解感悟会带来困难和遗憾。
当笔者学习了开头及前面一部分时,曾感觉郭教授对学生的教育与对学生的生命相关联是否有些牵强、有点夸大也过于沉重,怎么也悟不清楚。
然而,随着继续向前学习、理解和思考,特别是郭教授通过从哲学的大小范畴,理论加实例,叙述“人的先天机能在后天环境中的作用方式,也就是人的某种本能”等内容,如讲到“正因为人有这样顾及后果的机制,有天然的为群体的繁衍和发展的趋向,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儿童的学校‘小社会’中在教师指导下的充分的自主活动,会自动地保证其天天向上的性质或性态。
儿童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集体,在正常、健康的环境中,人总是向往着集体的,个人和集体有内在的和谐性。
在这里,我们不是说不要干预和指导,而是说,我们认识了儿童的本能中含有的安全机制,可以更自如、更有效地因势利导。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的干预不是给予方便和推动他们自己的思想,而是想要代替他们的思想,反而会破坏他们的思想机制,这样干预的结果,不仅可能造成逆反心理,而且即使儿童接受了我们的说教,也很难进入本性的层次。
”“价值机制保证了人的源源不断的创造提升:
一是人的高级本能参与到所有的活动之中,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举一反三式的学习和思考。
二是价值机制表现为高级本能中含有肯定性的成功因素,从而保证儿童有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可能性。
成人世界只能给他提供条件,而无法代替他的生命,好比一一颗小苗,你可以施肥,但不能拔苗助长,是它在生长,你无法代替。
三是价值机制还表现为,只要潜能转化为价值,生命就会产生巨大的愉悦。
我们有一种也许是不太好的惯性,凡是自然的事物,我们就不怎么关注它。
我们只注意造成麻烦的事物”。
等等。
至此,笔者才有些感悟到了郭教授他所阐述的“教育激扬生命,”“教育走向生本”之深刻含义,也使自己有点茅舍顿开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