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2)》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科学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点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宇宙整体膨胀的科学理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一、新课导入: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太空。
中国人登月计划的实现指日可待!讨论:人类飞天梦想的实现和对宇宙奥秘的继续探索充分说明了什么?归纳:科学的认识宇宙、和平利用宇宙。
过渡:今天,我们沿着人类宇宙探密的历程,感受人类认识宇宙的艰难、成果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二、新课程序:板书课题:三、宇宙探密示标:简要揭示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一:根据教材图7-17概貌了解和讨论我们的宇宙。
指导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宇宙,并简要介绍银河系、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探究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从“古人看天”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说明了什么?练习巩固一:1、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
为此,建立了托密勒的学说。
让学生带着爱国情感走进宇宙探密激发科学情感感知学习目标学习利用文献资料进行探究活动感受人类宇宙探密的艰难曲折和不懈追求强化巩固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2、创立“日心说”,对宇宙有一个正确、深刻认识的科学家是()A、托密勒B、哥白尼C、牛顿D、布鲁偌探究活动三:恒星也在运动。
探究活动四:太空中有无数的星系。
讨论归纳: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探究活动五:“量天尺”的单位有哪些?练习巩固二:牛郎织女两星相距12 l.y.,试计算牛郎织女两星相距多少AU?探究活动六:宇宙从何而来?组织学生充分讨论:1、什么是多普勒效应?2、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什么?这一发现又说明了什么?3、宇宙科学家认定的宇宙起源理论是什么?如何科学的、全面的理解?练习巩固三:1、科学家通过探索,发现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科学家的依据是()A、测量到星系到地球的距离在变大B、观察到星系正在离开地球运动C、根据测到的星系光谱的波长在逐渐变大D、科学家们自己的理解和设想2、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对宇宙的起源和形成原因普遍认同是由于()A、宇宙急剧膨胀B、板块的分裂移动C、混合气体的凝聚D、一开始就具有的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讨论: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我们有哪些感想?我们又能够为祖国的航天科学做些什么?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1、宇宙是一个的天体结构系统。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我设计这节《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感受分子的运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分子运动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观察。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分子的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原理。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下来。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分子运动的规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分子运动的观察实验,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的概念,认识到分子运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走进分子世界》这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原理是本节课的两个主要重点。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运动则是物质性质变化的基础。
分子运动的原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的复习学案,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以及掌握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以及掌握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模型原子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引入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微观粒子的性质。
2. 讲解:讲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粒子,模型原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物理知识。
4. 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微观粒子的性质3. 原子结构4. 元素周期律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请描述微观粒子的性质。
3.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 请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5.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教学难点和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初中 物理教案)
课
标
要
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4、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5、通过信息收集,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通过观察实验、推测,认识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认识扩散现象,能推测出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
●能运用分子模型对物质三态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解释。
●知道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了解纳米科技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简单的宏观热现象。
A
A
不需要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做过多的解释
三、
宇
宙
探
秘
●通过阅读,对宇宙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阅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学说。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7、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8、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9、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节次
教学要求
程度
说明
一、
走
进
分
子
世
界
●了解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由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体会科学家研究物质结构的思想方法。
从粒子到宇宙学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案【复习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了解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3、了解静电现象,知道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4、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5、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6、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7、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8、知道世界处于不停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识点梳理】(一)、走进分子世界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2、[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3、[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
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4、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__ 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___;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中;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5、下列例子说明什么物理道理:a b c d(1)图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2)图b将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中快,说明:;(3)走进饭店,我们能到美味佳肴的香味,说明:;(4)将两个表面切得很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能吊住台灯等物体,这个现象说明:。
(二)、静电现象1、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分别是、;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是、;同时电荷还能吸引轻小物体,如灰尘等。
2、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已知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电子而带电,毛皮因电子而带电。
3、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_ 电.(三)、探索更小微粒1、现象可以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如何设计一堂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有着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到宇宙的奥秘,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球、恒星、行星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行星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让孩子们对宇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宇宙模型,思考并回答什么是恒星、行星、星球等。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和剪刀制作属于自己的宇宙模型。
5. 分享与交流: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邀请他们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宇宙的奥秘。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孩子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解析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这个视频包含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如星空、行星、恒星等,能够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反应,通过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我可以判断他们对这些新奇事物的兴趣程度。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认识黑洞的概念。
3.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引出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讲解:讲解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并通过示例说明原子的稳定性。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介绍元素周期律。
5. 练习:给出一些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6. 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出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7. 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大爆炸理论和宇宙的膨胀。
8. 讲解:讲解黑洞的概念,介绍黑洞的形成和特点。
9.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宇宙和黑洞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 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3. 黑洞黑洞的形成黑洞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请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并简要描述黑洞的概念。
作业答案: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从那时起开始膨胀和演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教学内容: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章节内容:1.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2. 第二节:原子和原子核3. 第三节:元素和物质4. 第四节:宇宙的组成5. 第五节:恒星的一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组成,了解原子、原子核、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理解宇宙的组成,掌握恒星的一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恒星的一生。
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恒星的一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原子、原子核、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恒星的一生。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3. 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4. 恒星的一生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
答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2. 请画出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请简述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答案: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4. 请描述恒星的一生。
答案:恒星的形成、成长、衰老和死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讲清楚了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恒星的一生?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探讨宇宙的奥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4宇宙探秘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探索
③重点句: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这是一个持续膨胀的过程。
-恒星经历了诞生、演变、死亡的过程,是宇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宇宙尺度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广阔无垠。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板书设计:
```
宇宙探秘
1.宇宙起源
-大爆炸理论
2.恒星演变
-诞生→演变→死亡
3.宇宙尺度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宇宙的起源、发展及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
-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演变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学会使用望远镜等观察工具,观察天体运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会在项目导向学习中,运用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深入探索宇宙奥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4宇宙探秘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4宇宙探秘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第4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宇宙的奥秘展开,引导学生从课本基础知识出发,探索宇宙的起源、结构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通过讲解、讨论与互动,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宽对宇宙的认知视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苏科版教材,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理性思维与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宇宙探秘,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这与新教程要求紧密关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3.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原子的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
(3)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和族的含义。
(4) 化学反应:讲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结构层次。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原子的结构3. 元素周期表4. 化学反应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并说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 请解释铁生锈的化学反应过程。
5.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答案: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学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1.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据_____的现象提出一种______ _____的猜想,再__________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
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再将玻璃管直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_________,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建立的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___________来解释。
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________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________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分子组成的,______间有________。
4.虽然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但物体却很难被压缩,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________量级,并且具有___________的材料。
6.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_________,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_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_____模型。
最新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教案资料
从粒子到宇宙分子1、分子的模型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分子很小(数量级为10-10m)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①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固、液、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固体、液体、气体所表现出来不同性质,是由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关系更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高能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电子伏(eV)发现各种微粒的科学家:道尔顿——原子,汤姆逊——电子,卢瑟福——质子,查德威克——中子,盖尔曼——夸克摩擦起电1、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2、电荷及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验电器(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宇宙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宇宙是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光年 1 l.y.=9.461×1015m (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天文单位1AU=1.496×1011m (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宇宙诞生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证明宇宙在膨胀的证据是:谱线红移认识花生活动目标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外向内有序的观察。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物质构成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2. 粒子的结构:电子、质子、中子。
3.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星系。
4. 宇宙的演化:大爆炸理论、黑洞。
5. 复习相关的实验和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并理解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及其结构。
2. 学生能够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3. 学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黑洞的概念和宇宙的演化过程。
2. 教学重点:物质构成的粒子及其结构,宇宙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复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回顾与复习(10分钟):教师简要回顾第七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构成的粒子、粒子的结构、宇宙的组成和演化。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复习,记录重点内容。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复习资料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的问题。
4. 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使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或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学生进行自我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构成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2. 粒子的结构:电子、质子、中子。
3.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星系。
4. 宇宙的演化:大爆炸理论、黑洞。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及其结构。
答案: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doc
§7.3探索更小的微粒K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 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K重点难点21、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K教学过程』.前提测评1.物体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2.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3.描述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回顾摩擦起电的本质.4.分了是不是最小的微粒?有什么事实能证实你的观点呢?.以学定教(引入:观看PPT一显微镜下看人体)I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观察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水分子图片,从颜色、结构、形状、体积大小等角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学生答案得到初步结论:水分了中有更小的微粒,科学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观察生物分子,你又会有什么发现?观察富勒稀分子,对比前面的观察结果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总结得:r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I化合物分了:由不同原了构成的分了再来观察酒精分了,你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酒精分了中有构成水分了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有构成富勒稀分子的碳原子。
)进一步谈谈为什么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请同学们思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是否完全相同呢?分析书本图7-11中的三种物质结构,结合二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能得到什么结论?得结论:微观上原子排列的顺序不一样,导致宏观上物质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差异。
II.原了的内部结构(按照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1)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回顾上节内容,你有何感想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微粒和带负电的微粒组成,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索更小的微粒”。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的发现、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核的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掌握原子的结构,以及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掌握原子的结构,以及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核的组成。
2.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教师继续提问:“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索更小的微粒。
2. 课堂讲解:(1)电子的发现: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实验过程,讲解实验现象和结论,使学生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
(2)原子的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的结构模型,讲解原子的组成,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结构。
(3)原子核的组成: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核的组成模型,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探索更小的微粒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结构3. 原子核的组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子的发现过程。
2.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请简要介绍原子核的组成。
作业答案:1. 电子的发现过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他通过实验观察到,当电流通过含有稀薄气体的放电管时,管内会产生一种能够被磁场偏转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
从粒子到宇宙分子1、分子的模型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分子很小(数量级为10-10m)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①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固、液、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固体、液体、气体所表现出来不同性质,是由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关系更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高能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电子伏(eV)发现各种微粒的科学家:道尔顿——原子,汤姆逊——电子,卢瑟福——质子,查德威克——中子,盖尔曼——夸克摩擦起电1、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2、电荷及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验电器(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宇宙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宇宙是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光年 1 .=×1015m (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天文单位1AU=×1011m (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宇宙诞生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证明宇宙在膨胀的证据是:谱线红移。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课时走进分子世界课前:【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知识脉络】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和引力。
【自主学习】1、讨论、交流平时在网上及生活中收集的有关分子运动的资料。
2、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运动及能体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现象。
3、用放大镜看电视机的屏幕,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课中:【课程导入】这个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教室里的课桌、讲台、黑板、门窗,我们用的课本、文具等等无一不是这样,那么物质世界的两极是指什么呢?交流预习题【精讲释疑】1、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要求:烧杯就放在桌子上既不要拿起,也不要晃动。
高锰酸钾颗粒倒入水中的瞬间,立即开始观察,请注意变化的过程。
构成水的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构成高锰酸钾的颗粒进入水的空隙,使水慢慢变成紫色。
2、实验: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
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构成水的颗粒和构成酒精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两种颗粒在混合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果液体是连成一片的话,混合后这两种液体的总体积不会改变。
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如果让2500万个人手拉手站成一行,那么这个长度将绕地球赤道一圈,而如果让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那么这个长度就只有1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江心洲中学物理组复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
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
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5.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6.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微小的
粒子所组成。
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点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7.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8.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9.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10.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复习重、难点:
分子动理论
板书设计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通过视频播放实验说明这些结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
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
2.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 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 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
D. 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
3.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知识点二:摩擦起电
1.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
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
1.三个带电的小球A、B、C,其中A排斥B,C吸引B,说明A和C带___________电荷.若B带正电荷,则A带__________电荷,C带_________电荷.
2.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然后再分开,则().
A.由于正负电荷的消失,两物体不带电
B.正负电荷中和,两物体带电量有所减少
C.正负电荷中和,两物体不带电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看物体().
A.是否发光
B.是否吸引起铁物质质子
C.是否吸引轻小物体或使验电器张开(+)
D.是否发热原子核夸克
知识点三:物质的两极(+)中子
物体分子(组成)原子(构成)
电子
(—)
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例: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球、太阳、银河系;
B.银河系、太阳、地球;
C.银河系、地球、太阳;
D.太阳、银河系、地球。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夸克组成的
B.夸克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C.原子核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D.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2.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构成的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C.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3.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始终不变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