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问与智慧》

合集下载

十一、《学问和智慧》

十一、《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 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 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 袖之一。1920年被派赴美。1926年 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 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 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 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 “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 顾问等。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 北,享年73岁。
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第一部分(1-2 ):论述学问与智慧 的区别; 第二部分(4-6 ):论述学问与智慧 的联系。
研读第一部分

依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 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是工具。 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研读第二部分:

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明确每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 内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找出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
的句子.
铢(zhū)
窾(kuǎn) 骊(lí ) 辟(pì ) 蚌(beng) 矻(ku) 犀 冶 竞 融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在文末: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 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 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1. 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 随风吹动 细小的 沙子 硕大的珍珠 ,可以 射出永不熄灭的、温暖的、熠熠的 光芒。
名人名言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 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 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 塞 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 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 日】池田大作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 柯珀

《学问和智慧》PPT

《学问和智慧》PPT
(pì)
(xī)
(yě )
(sè)
(sài )
(sāi )
(kū)
(lí )
(pì)
(hóng)
(zhū)
(chén )
(jìng)
(jī)
讲授新课
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读破五车:寸积铢累: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切中要害。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1.说说“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区别。
学问是系统的知识,是知识的积聚。智慧是能力,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为什么“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
①有学问缺智慧的例子: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②学问不多但有智慧的例子:曹冲智称大象、司马光砸缸救人。
讲授新课
3.为什么“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历史故事,刮目相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发愤努力,读了很多书,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讲授新课
细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讲授新课
2.炼字美
“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句中的“居然”在表达上有怎样的效果?
表示感到惊奇,出乎意料,也表达敬佩之情,强调智慧的灵魂常在学问之外。
讲授新课
3.句式美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把它改为陈述句,说说用疑问句式的好处。

苏教版九上《11、学问和智慧》课文全文

苏教版九上《11、学问和智慧》课文全文

苏教版九上《11、学问和智慧》课文全文学问(learning)与聪慧(wisadom),有明显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集合(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一辈子的原料,而聪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好比是铁,而聪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它可吸取人一辈子的爱好,然而它本身却是人一辈子的工具。

聪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一辈子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一辈子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能够烛照人一辈子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确实是聪慧,事实上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聪慧?世界上有许多学问渊博的人,但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穿,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聪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反过来说,有聪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专门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读书尽管不多,但他关于人情事理,都专门通达,凭借体会,运用心得,如此的人,你能说他没有聪慧吗?学问是不能离开聪慧的;没有聪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专门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聪慧。

而有聪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Mende l)研究豆子的交配,难道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确实是一个例子。

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往常,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觉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觉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那个道理,傻子都应该明白,什么缘故我往常不明白?”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然而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事实上专门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聪慧过人之处。

学问和智慧(精选5篇)

学问和智慧(精选5篇)

学问和智慧(精选5篇)学问和智慧篇1李翠萍这篇我只写了上课的大致流程,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意。

教学目标: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的观点。

2、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设想:本文以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讲。

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学生答)大家说的便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三、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划出每节的中心句。

2、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3、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4、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四、论证方法: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2、老师归纳:(1)内容: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方式:引证、比喻论证(3)角度: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侧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小组结合,找出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

并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五、讨论题:1、请结合上下文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这一节与“开卷有益”矛盾吗?2、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

”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了解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对要求记诵的内容产生了疑惑,认为那是死读书,读死书。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试作简要分析。

作者邮箱:[1]学问和智慧篇2教学目标:1.理解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

《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

第十一课学问与智慧(第二课时)订正、笔记栏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二、预习导学1.文章的标题是“学问和智慧”是个并列短语,这是全文的中心论题。

那么,文章是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在论述“智慧离不开学问”时,运用了肥皂泡和珍珠泉水的比喻;文章在论述“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时,运用了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的比喻,你认为这些比喻恰当吗?你还有更加精彩的比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

智慧是一种___________,一种___________,一种___________。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___________学问、___________学问、___________学问。

A (1)透视反想远瞻(2)笼罩透视运用B(1)反想透视远瞻(2)透视笼罩运用C(1)反想透视远瞻(2)运用透视笼罩D(1)透视反想远瞻(2)透视笼罩运用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但映射的范围却往往很大。

《学问和智慧》PPT

《学问和智慧》PPT

议论文的分类
来自《点拨》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
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
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来自《点拨》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
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点拨》
本部分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 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 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 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部分来自《点拨》
1.【难点探究】本文内涵丰富,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 【答案】文章首先用生动的比喻对“学问”和“智慧”这 两个概念作了比较,第2段批驳了“学问就是智慧”这种 错误的看法。接着第3、4段,作者从“学问是不能离开智 慧的”的角度论证“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5段从“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的角度来论述“智慧却 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 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部分来自《点拨》
6.鞭辟入里: 眼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深中要害。例句: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 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7.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 样,一晃就消逝。例句: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 所获得的思想只是浮光掠影。
论述对象
导思1.联系文章内容, 用自己的话回答:什 么叫“学问”与“智 慧”?
力,只有有发现能力的人才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 这就防止读者产生误解,以为智慧者在生活中只是极少数, 从而使论证更加严密。另外文中先说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再 说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最后归结到中心论点上来,这样处 理,文章的层次更清晰。 3.说理生动形象,语言充满了智慧 。说理最忌枯燥,但是说理 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了拥有正确的观 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的语言。作者是饱学之士,也是有大 智慧的人,行文之际,旁征博引,意趣盎然,不失幽默。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100%
推动社会进步
学问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研究和创新,人们不断探索 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为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80%
传承人类文明
学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 智慧。通过学问的传承,人类文 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学问的获取途径
学校教育
通过接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等学校教育,系统地学习和掌 握各类学科知识,是获取学问 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智慧通常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所形成的深 刻认知和综合素质,它不仅包括了个体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还 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智慧的特点主要 体现在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它能够帮助个 体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深入思考、灵活应对、创新思维和实际 操作。
在掌握一定学问的基础上,人们能够 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深入思考、判断和 应对各种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学问 水平。
学问与智慧的相互影响
学问对智慧的影响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人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 智慧水平。
智慧对学问的影响
在具备一定智慧的基础上,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知识,更加有效地 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学问水平。
智慧的重要性
总结词
智慧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 素。
详细描述
智慧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个人层面,智慧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 我价值和提升人生品质,使个体在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更具优势。在 社会层面,智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拥有智慧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

11、《学问和智慧》课件(2012.11)

11、《学问和智慧》课件(2012.11)


运用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喻证法) 学问: 原料 铁 工具 智慧: 熔炉 电火 透视、反想、远瞻 这些比喻贴切形象,从而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 关系认识更准确。
返回
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 橱”“冬烘先生”; 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 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 运用心得。 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 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 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 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 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3、作者强调了什么是大智慧者的重要的思想特征? 作者强调“见人所未见” 是大智慧者的重要的思想特征。
互动交流
研读课文第4段:
1、作者把书籍分为哪两大类?它们有何区别?其目的何在?
分为“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两大类。 有智慧的书: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 无智慧的书: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不能,因为这三个词是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排列的。

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 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 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 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 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 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 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 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而从学问中产 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 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 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 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 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

第十一课学问与智慧订正、笔记栏(第一课时)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重点:1.理解本文的论点。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难点:品评优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矻.矻()探骊.()得珠犀.()利晦塞.()浮光掠.()影(2)解释词语。

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寸积铢累:物竞天择: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很多词语形象、有趣,使高深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试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食古不化:②笨伯:③两脚书橱:④冬烘先生:(2)常识填空。

《学问和智慧》的作者是,字,家和家。

3.三读课文,.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1)课文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你能依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吗?(2)第四段提到“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论述并简要归纳其区别。

有智慧的书:无智慧的书:区别:订正、笔记栏(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4)尝试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互动探究1.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2.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主要观点是什么?(2)《学问和智慧》的文体有什么特点?(3)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示?3. 分析本文的结构(1)从文中摘录出每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2)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解说“学问”与“智慧”的概念不同。

11学问与智慧

11学问与智慧
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二段 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两者的区别
第三段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 学问离不开智慧 的学问,便是死学问. 第四段 著书,读书都要有智慧. 第五段 智慧也不能离开智慧. 第六段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相辅 相成
智慧离不开学问
我也试一试
总结
• • • • • • • • • • • 1、梳理文章论证过程的方法: 借助各段中心句或过渡句。 2、中心论点的筛选与概括: 是一个完整判断句子,如:我们应当…… 3、事实论据的概括: 某人做某事 4、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3)对比论证:突出而鲜明地论证了…… (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返回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浮光掠影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自 学 探 究
1、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围绕论题,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2、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 中心论点是什么? 3、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文章采用了哪些论 证方法?
归纳
学问和智慧 • 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___ 知识的聚集,是人生的工具 学问是____________ 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瞩 智慧是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不开学问,两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_______ ________ _ • 作者对此持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 我门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 _____________ 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例句:如把学问比作建筑材料,那么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__ 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___

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共30张PPT)

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共30张PPT)
◆学习指导:
1、中心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 点: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 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三种:开头、结尾、中间,还 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 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速读课文——找每一节的中心句
◆学习指导: 1、阅读议论文要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表达 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 2、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 的内在联系。 3、中心句可能在文段中的位置有三种:段首、段 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各小节中心句: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 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 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著书、读书都要智慧。 第5段: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咀嚼内容 ——找中心论点。
3.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 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 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 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 区别; 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 联系。
速读课文——咀嚼内容 ——找每一节的中心句。
◆学习指导: 1、阅读议论文要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表达 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 2、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 的内在联系。 3、中心句可能在文段中的位置有三种:段首、段 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11学问和智慧

11学问和智慧

4、画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想想 为什么不在开头提出?
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 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 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在结尾概括出论点,采用的是归纳法,这 样的结构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从对 事物的个体了解到对事物间关系的把握。
5、第六段是全文的总结段,具体说说 它与前文的关系。 此段是第二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 总结。它的最后一句话,“不但”句是对 文章1、2段的总结,“而且”句是对文章 3、4、5段的总结。


第3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 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和有智慧的人研究 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 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 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 服力量。 第5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 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而 把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 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 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 精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
1、概括第二部分各段主要内容,划分层次。
第3段: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4段: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 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 第5段: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6段: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 不可的关系。 第一层(3—4):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2、阅读第三段与第五段,比较这两段 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二(3-5):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三(6):总结全文,提出论点。
4、(1)、课文开头部分运用什么修辞说明学问 和智慧的区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语文 -十一 学问和智慧

语文 -十一 学问和智慧

语文-十一学问和智慧
十一学问和智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讨论并归纳:
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问与智慧
常州武进寨桥初级中学陆晓梅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名言积累:
智慧胜于知识。

——【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

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塞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陶冶.寸积铢累
..穷年探骊.得珠犀.锐
..大窾.矻矻
词语解释:
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读破五车:寸积铢累:
对于积累的这些成语,你了解了他们的意思了吗?
这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就是积累,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成语,那叫?寸积铢累
二、接下来我们要速读课文,咀嚼内容,找每一节的中心句。

请你用文章的哪一个成语来形容一
下?(鞭辟入里、探骊得珠)
教师投影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学生快读。

学习指导:
1、阅读议论文要抓住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能表达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

2、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中心句可能在文段中的位置有三种:段首、段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注意2、4、5小节的归纳。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探骊得珠)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投影:(1、中心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不同于论题。

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三种:开头、结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3.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
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四、细读课文——咀嚼内容——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

最会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事例论证。


先找出来,读读?看看这些事例论据证明了什么观点?有什么作用?在这些事例中,最能体现这些伟人的智慧的字词句是什么?(学生齐读,思考。


板书:
孟德尔“悟”出遗传“定律”。

达尔文:“发现”了大家都没发现的天演“公例”。

爱因斯坦:看见了人家看不见的。

6。

归纳什么叫智慧:发现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那到底什么叫智慧呢?什么叫学问呢?也许同学们还不能归纳。

请你细读文章再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引到比喻论证。

第1小节中,对于学问和智慧的解读。

第5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

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五、再次回归中心论点。

什么叫学问?什么叫智慧?
学问:积累知识,智慧: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是创新的能力。

中心意思: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更确切地说,我们不但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用我们的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八、读一读,议一议。

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对于写作文甚是头疼,觉得无话可写,甚至不知道怎么写。

读了课文,请你用本课的一些道理来解说原因,并对这些同学提出建议。

(最好用比喻来说理哦)
九、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

十、与大家其共勉。

智慧胜于知识。

——【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

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塞
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

——赵金珊
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日】池田大作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美】柯珀
三、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