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东西方差异

合集下载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风格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下面从一些典型的角度出发,简单说明一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一、造型表现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差异在于造型的表现方式。

西方的绘画注重的是物象的严谨细致,尤其是对形体、色彩、细节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中国画则更注重心灵的抒发,笔墨的变化、墨色的浓淡、线条的润泽、空白的留白都是画家所借助的技巧手法,以达到对画面情感境界的准确表达。

所以说,中国画气韵生动,意象独特;西方画注重写实,精细入微。

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心灵世界,追求的是一种含蓄、深厚、朴实、含义丰富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尤其擅长通过线条、墨色、笔墨的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视觉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西方画却更加追求视觉造型上的直观冲击力,强调视觉形式的协调、对比、配合,讲究装饰效果、状态表达,争取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构图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中国画常常采用“三扇画法”,即将画面分成三部分,上、中、下,以相对简单的横竖线条、墨色与色彩相互搭配。

西方绘画则更强调构图比例的合理,追求构图效果的严谨,这样才更能展现出作品的整体美感,更加符合西方审美标准。

四、艺术追求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对于艺术追求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画认为艺术的根源在于“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通过心灵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而西方画则注重艺术的现代化、前卫化,强调艺术发展的时代意义,更多的是将艺术的价值、意义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互相借鉴和融合,共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

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

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

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1:艺术思维有区别。

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

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

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

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

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

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

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

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

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

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

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

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表现主义绘画是近现代艺术史上一支重要的艺术流派,它在20世纪初期迅速兴起,并在各国盛行一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作为两个文化体系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和特点。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绘画风格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创作的异同点。

通过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主题表现形式、影响传播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西方艺术的异质性和共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当下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对于推动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促进世界艺术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深入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异同点将为我们拓展艺术视野,丰富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世界艺术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它在20世纪艺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可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表现主义绘画的特点和风格,为跨文化艺术研究提供参考。

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可以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丰富绘画语言。

对比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有助于探讨不同文化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和传播比较,可以探讨文化交流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通过探讨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可以预测这一艺术流派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取得的成就。

对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异同之处,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和艺术内涵。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分析其艺术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的差异,揭示其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和传播情况。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是一个涉及文化、历史、哲学和审美理念的复杂课题。

虽然绘画艺术是一种跨文化的表达方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认知、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表现方式的偏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历史渊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艺术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受到了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在中世纪形成了严肃而庄严的宗教绘画风格,如拜占庭艺术和哥特式绘画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自然主义和人文精神,创作了大量以人体和自然景物为主题的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运动中,西方绘画艺术逐渐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而中方绘画艺术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岩画和书法艺术,在汉代达到了较高水平,唐代时期达到了顶峰。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气韵和笔墨,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如顾恺之、文征明、李唐等,他们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审美观念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绘画艺术注重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和创新,追求真实、精确和写实的效果,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感官享受,追求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和表达。

在西方艺术中,强调观念、情绪和个体的表达,追求独特性和创造性。

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理念受到了希腊哲学、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审美体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则注重意境、气韵和内在的美感,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情感表达,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精神的表现,强调拟人化、象征化和抽象化的表达方式。

中国绘画艺术强调神韵、意象和情感的审美,注重对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表达,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技法,这些因素影响着作品的
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题材内容
中西方绘画的题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自然景物、人物、动物、花鸟
均是画家的经典表现对象。

而在西方绘画之中,历史事件、神话、宗教经典和肖像画都是
主要的题材。

二、表现手法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画倡导笔墨力量的表现,讲究“气
韵生动”、“寥寥数笔,气韵生动”的审美原则。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透
视关系和光影的表现。

三、构图布局
中西方绘画在构图和布局上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中国画追求“意境深远、意蕴丰富”
的审美,风景画的构图布局以大气魄和意境见长。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画面的对称和平衡感,追求对视觉的抓住和对人的感官刺激。

四、创作思想
中西方绘画之间的最大差异可能在于创作思想上。

中国画强调“笔墨章法”,追求笔
墨的自由,不过关注对自然的“情感理解”,注重个性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科学
技巧,讲究视觉效果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同时,西方绘画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美和自由,而“现代主义”则追求形
式的革新和突破。

总之,中西方绘画之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思想和艺术追求所决定的。


今天,中西方绘画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互相汲取有益的灵感也是一
种非常理性的做法。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强调表现情感和内心体验,重视形式和色彩的表现力,是对现实主义的拒绝和对内在世界的表达。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主题以及意义上都存在着一些不同和相似之处。

一、表现形式的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形式上的表现有一些差异。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形式多为现代派的形式,强调色彩和形状的抽象,突出个性化的表达,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德国表现主义的希尔德斯海姆和布劳尔等人的作品,色彩鲜艳,形状具有抽象和狂热的特点。

而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形式则更注重笔墨的表现,表现手法上更追求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如中国表现主义的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作品,都强调墨色的介入和传统意境的表现,具有很强的中国历史文化特色。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一些不同。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更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表现,他们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表现出色彩的狂热与情感的激昂,如莫迪利亚尼的《女士们》和凡·高的《星夜》等作品,在构图和色彩的运用上更注重奇幻、夸张的表现手法。

而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则更为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在题材和内容上则更注重人文主题的表现,如齐白石的《来福岭》和徐悲鸿的《赤壁怀古图》等作品,都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特征。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主题上也存在着不同。

西方表现主义更注重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抗,表现主题性更强,如德国表现主义的基尔希纳和贝克曼等人的作品反映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类内心的矛盾冲突,如《舞蹈》和《神秘》等作品都能够体现出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注。

而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则更为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继承,表现主题多为“精神意义”,如齐白石的《竹石图》和傅抱石的《多抒巴山图》等作品,都能够体现出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

四、意义的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意义上也有一些不同。

西方表现主义强调个性化的表达和艺术家的自我觉醒,反映出现代人的追求和观念的变革,具有很强的现代性特征,同时也成为抵抗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力量,如颜库、席勒等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对现代文明的倾向。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方式。

中方绘画看重的是神韵、气象、风体,注重写意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透视和色彩,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审美感受上,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绘画主题各异中方绘画艺术主题历来是人文主义,注重体现大自然的神韵,紧贴生活与情感,以传统文化的神秘与哲学思考为主要主题。

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中,则表达的是社会现实及个人的主观情感。

另外,西方绘画更多地运用抽象表现来表现主题,强调个性和独立性。

当然,这不代表中方绘画艺术就只有传统文化的表现,而西方绘画艺术就只有当代现实主义画。

艺术作品看重的是表现手法与表达能力。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这些细节与个人特色能与文化意识结合体现。

二、绘画技巧不同两种文化背景下,艺术家运用的绘画技巧各异。

中国绘画注重的是写意与意境,不在乎细节的准确性。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和透视,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中方绘画中,笔墨是起到效果的一种方法,艺术家的用笔常常是方便达到画面上的某些效果,如渲染“气势”,表现“神态”等组成转化。

而西方绘画的笔触更多的聚焦在细节上,例如《蒙娜丽莎》的细致饰纹等。

这些细节将构成整个画作,可以更好地传达技法的细节知识。

三、色彩表现不同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灰暗,色彩单一。

这种色调表现通常是表现出感性和意境的不同。

而西方绘画通常会运用各种色彩,特别是明亮的颜色来表达画家的感情和意境。

对色调及色彩的使用法,可以代表文化特色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清新淡雅”的特点,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将色彩作为表现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艺术创作的审美观、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达手法、色彩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不同所致。

当然,真正的艺术,应该具备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个人鲜明的表现风格。

无论是中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去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中西方绘画差异之我见

中西方绘画差异之我见

中西方绘画差异之我见中西方绘画,无论是绘画理论,还是艺术创作,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中国画讲究“空”、“无”,表现为“虚”,西洋画讲究“有”,表现为“实”;中国画重“表现”,西洋画重“再现”;中国画重“意”,西洋画重“形”;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色彩为辅助,无明暗,西洋画注重光线、明暗、透视、色彩、时空;中国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西洋画遵守透视规律;中国画讲究叙事,西洋画注重细节;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西洋画则没有此要求。

下面我将从中选取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1)虚与实虚实是对立而统一的一对美学范畴。

这里说的实,是指艺术作品中直接可感的方面,亦即直接形象;虚,是指艺术作品中由直接形象引发而由联想或想象所得的间接形象。

中国画追求虚实结合、有无相生,从而构成妙境,这是中国艺术的优良传统。

而西洋画的理念则大相径庭,它们更注重的是一种直观的效果,下面举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例如中国画的代表《寒江独钓图》,画家只画了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

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

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

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画面正是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寒江独钓”这一场景,并且给欣赏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而同样是表现场景的西洋画《拾穗者》,画面的主体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

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

整幅画面没有留白,却也没有拥挤之嫌,给人以真实可感的印象,不愧为写实派的代表作。

(2)意与形从绘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来说,“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意识”部分,也是画家的意识在其作品形态所构成其内涵的部分,它来自画家并受其意识的制约,通过作品的外在形态来表现自己。

浅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浅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美术视点The art viewpoint15不受形式的约束。

其次是“骨法用笔”,在用笔上,东方绘画更加偏向于运用线条和笔法来表现物体与对象。

在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在照相机没有问世之前,西方人追求、模仿的是物体与对象,所以我们看到的素描、色彩、透视等,都反映了西方追求、尊重自然,对自然的刻画出神入化。

欣赏中国古代画时,我们往往能够通过画家的生平或者历史信息得知为什么他的画风会出现变化,能够通过历史资料、时代背景、思想流派等更深层次地了解画家,但是当我们看西方的艺术,如欣赏立体主义时,我们会一头雾水,对于这幅画更深层次的内容一无所知。

为什么我们不了解立体主义?因为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方法不同东方是散点透视,西方是平行透视,这是因为东西方的自然观、哲学观、思维观、艺术观都不相同。

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所以对自然的态度也不一样,从而导致观点的不同。

中国画的创作多为山水,而这些山水画是画家用眼睛看,用身体感受过后绘画出来的。

西方的绘画艺术则是先将看到的景色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再回到画室进行油画创作。

印象派问世以后,这一传统才得以改变。

二、思想不同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由于制度的约束,好多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寄托在山水之间;而西方不同,山水画及风景画都是绘画艺术中的一小部分,不占主导地位。

“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已经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之中,人与自然合一、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我们的基因与特点。

中国画一般以主观情感为出发点,画笔下是情感化、带有主观意志的山水,中国文人时常寓情寓景,寄托自己的情感于山水之中。

中国古代画家注重神韵的表达而非形状的精准,用画面上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所以画面上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它还被寄予了一种情感、一种独特的精神、一种特别的只有东方绘画艺术独有的人文气息。

而西方绘画艺术更注重的是陈述客观事实,注重写实、绘画局部与静止的状态。

正如黄宾虹说:“西人之艺术专尚写实,吾国之艺术则取象征。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以抽象、夸张和形变等手法来表现画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绘画在中西方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使得中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各具特色。

本文将对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和特色。

一、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历史渊源表现主义绘画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和挪威等国家兴盛。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得社会政治动荡,文化精神空前丰富。

表现主义绘画正是对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

而在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兴起则晚于欧洲,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由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齐白石等人引入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战争和社会动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冲击,这为表现主义绘画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二、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中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都强调对形式的夸大和扭曲,以及对色彩的强烈对比。

在画面的构图上,表现主义绘画都喜欢采用片面横线、对角线、交叉破碎的线条来表现。

在画面的题材上,也都喜欢表现社会的边缘人物、孤独和痛苦。

这些共同的特点反映了表现主义绘画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

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夸张和激烈,笔触粗犷,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画面充满了强烈的动态感和紧张感。

而中国的表现主义绘画则更注重对形式和颜色的审美表达,笔触流畅,造型柔和,色彩温和,画面带有一种含蓄、内敛的氛围。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审美和表现风格上的不同。

1.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吼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作于1893年至1910年间创作,在20世纪初的欧洲中受到广泛关注。

《吼叫》以其激烈的线条和极端的色彩对比展现了蒙克内心的焦虑和痛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反叛。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欧洲艺术运动之一,其在绘画、雕塑、戏剧、文学和音乐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表现主义的出现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反叛,追求通过艺术表达内心情感、直接表现现实、突破传统审美观念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起源和发展有明显的区别。

西方表现主义最早源于法国,其后传入德国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

中文世界的表现主义则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由一批文化危机时期的先驱艺术家推动形成,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与西方不同。

在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西方表现主义艺术家倾向于使用夸张的形象、强烈的色彩和线条,展现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以凸显作品的视觉效果。

荷兰画家凡·高的《海滩上的抢劫》,以明显的扭曲肢体、荒诞场景和极度对比色彩获得了巨大的关注。

而德国表现主义,则使用强烈的黑白对比、尖锐的线条和类似动物般的形象,在暴力和孤独等主题方面表现出来。

此外,西方表现主义在表现主观内心时,也善于通过形象和色彩的变化,表达对社会矛盾和不公的朝气蓬勃的反抗态度。

中文世界的表现主义绘画则强调传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追求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尤其是对文化危机背景下年轻人的内心状态和挣扎。

中国表现主义主要表现为“粗线条”风格,以粗犷的线条和色彩绘制出粗狂、怒放、奔腾的场面,表达出作者对世界的不满和挣扎。

例如,袁飞的《底层社会》描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改革开放后底层社会人物的艰难处境,使用粗犷的线条和暗淡的色彩,露骨地表现出了社会生活的贫困和困顿。

此外,中西方表现主义在表现世界观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表现主义比较注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批判,表现深刻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的破坏力。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基里尔·曼表示:“艺术家绝不是社会稳定力量的一员,他要破坏现存秩序和崇高的伦理道德。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1. 引言1.1 绘画艺术的起源绘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

早期人类为了记录生活经验和表达内心情感,开始在墙壁、岩石或其他介质上进行绘画。

这些早期的绘画作品往往是简单的线条描绘和色彩填充,但却承载着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绘画艺术逐渐演变出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传统。

在东方,绘画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和日本。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而日本的绘画作品则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倾向于抽象和象征的表现形式。

东方绘画强调“道法自然”,注重画家对内心世界的诠释和表达。

而在西方,绘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西方绘画作品注重人体结构和透视原理,致力于创造出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

西方绘画强调对物质世界的再现和表现,追求形式和色彩的完美结合。

绘画艺术的起源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从古至今,绘画艺术在东西方的发展轨迹中展现出各自不同而又相辅相成的魅力。

1.2 东西方绘画发展的差异东西方绘画发展的差异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的兴起。

在古代,东方绘画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渴望融入自然的心态,绘画作品往往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细腻和神秘。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更注重对人类形态和情感的表现,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和个性的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方绘画发展的差异逐渐体现在意识形态与审美观念上。

东方绘画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内省,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宇宙的统一;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个体的独立与自由,追求个性的表达与情感的冲突。

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东西方绘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方绘画更注重表现自然的神秘与超脱,倾向于抽象和写意;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现实的再现与情感的表达,追求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尝试与创新。

色彩运用、线条与构图、技术与材料等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东方绘画偏重于色彩的深远和内涵,线条的简洁和含蓄,技术的细腻和精湛;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色彩的对比和鲜明,线条的细致和精确,技术的实验和突破。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以夸张、扭曲和变形的形式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看法。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下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和风格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之间的异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和影响,拓展对表现主义绘画的认识。

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异同,从而推动跨文化艺术研究的发展。

通过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题材差异和艺术手法比较,可以深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点以及对艺术形式的探索。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表现主义绘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为跨文化艺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1.2 研究意义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对表现主义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有助于拓宽我们对表现主义艺术的认识。

这种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主义绘画,还可以激发我们对艺术创作的启发和灵感,为我们的艺术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拓宽我们对艺术的认识,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异同,探讨两者在艺术理念、风格表现、题材选择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深入分析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相关资料和案例,探索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诠释方式。

最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增进对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新的发展。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绘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绘画风格也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是世界绘画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内容、技法和审美观念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出发,对未来绘画发展进行一些思考。

一、中西方绘画差异1. 内容和题材中西方绘画在内容和题材上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偏重于对客观世界的表现,尤其是风景、肖像和历史题材。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山水、花鸟和人物题材。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2. 技法和表现手段中西方绘画在技法和表现手段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光影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写实和立体感。

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追求意境和神韵。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和审美追求上的不同。

3. 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方绘画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日益频繁,这为未来绘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西方绘画的交流和融合将为绘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通过吸收和融合不同文化的艺术元素,绘画将会呈现出更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力和魅力。

中西方绘画的交流和融合将为绘画带来更加开放包容的艺术氛围。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跨越国界进行交流和合作,这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推动艺术的多元发展。

中西方绘画的交流和融合将为绘画带来更加繁荣的艺术市场。

不同文化的融合将扩大绘画的受众群体,促进绘画市场的扩大和国际化,为艺术家和收藏家创造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中西方绘画的交流和融合也将为未来绘画带来更多的思想碰撞和创新创意。

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绘画将迎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绘画艺术更加生机勃勃和有活力。

中西方绘画在差异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潜力,中西方绘画的交流与融合将为未来绘画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更美好的未来。

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其成因

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其成因

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其成因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其成因摘要:很久以来,东西方两种不同特质的文化艺术进行着剧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体现在建筑、雕塑、音乐、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上,尤其表现在绘画上。

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的绘画种类,有着很大差异,然而,中西方绘画之所以各有千秋,究其根源,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形态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绘画;差异;原因;一、中西方绘画差异1、在绘画材料形式上:西方采用厚重鲜艳的油画颜料为媒介,中国画则以水墨为作画原料。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注重水墨的渲染隐逸。

西方画注重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两者在材料上形成南辕北辙的艺术审美体验。

2、在艺术语言的侧重上:西方绘画侧重于对面的刻画,而中国画侧重于对线的表达。

而中国画则侧重于用毛笔的大小,干湿度去刻画潇洒各异,酣畅不同的线条。

而西方绘画艺术,颜料和色彩易于用色块的浓度、纯度等构建面的整体感受,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面的理性思考。

3、透视运用上:中国画主要运用“散点透视”为主,树是成片来表现的,山是成群来表现的,这种散点分布形成了一种气氛,不注重对某个个体的强调,注重整个群体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莫高窟中的61窟“五台山图”。

以“焦点透视”为主的西画中,用集中的眼光看事物,有合理的光线安排,西方画家注重对形的把握,如写实派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

两者在透视运用的方式和要求上是不可相提并论。

4、写意与写实的分流:西洋画强调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西方画家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西方的画通过素描、解剖、透视和从方到圆那种把握对象的方法,明暗的调子、统一光源的明暗关系来进行制作。

东西方绘画差异

东西方绘画差异

东西方绘画差异第一篇:东西方绘画差异东西方绘画在艺术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面貌,在艺术语言的侧重上,西方绘画重于对面的刻画,而东方绘画侧重于对线的表达;在绘画材料形式上,西方采用厚重鲜艳的油画颜料为媒介,东方绘画以中国水墨为代表;在绘画的客观科学性上,东方绘画强调主观描述,西方绘画强调客观描述;在表现题材和对象上也具有较大差异性第二篇: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总字数:摘要:本文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通过对几部中美教育类电影的赏析,对东西方教育文化中存在的各种差异进行了描述与比较(尤其对中美教育文化中的家庭及学校教育问题给出比较详细说明),对其产生原因以及其优缺点也给出作者理解性的解释。

旨在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比较与分析,更好的促进双方教育的发展与提高,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并非想要抬高宣传或批评贬低某种教育方式,或是某个文化。

衷心地祝愿在全球大发展的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东西方在教育问题上都能有所改进,有所突破;东西方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交流与融合。

教育实验学院JS06004060078鲁婷浅谈中西方教育差异前几天在网上见一高中时候的学长,一打听,原来人家现在已经在美国了,那叫个羡慕啊。

想当年,他还没我牛呢,考试就没考过过我,私下里,据说对我还是相当崇拜的,没想到,就两年不见,人家就……发达了,哎!哪像我,还沉浸在等待出国的酸苦当中,其中滋味,那叫个难啊!出国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尤其是美国,很多学生把它作为留学的首选。

美国的大学,美国的学术氛围,美国优越的奖学金体制,美国的一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东方学子为之奋斗,为之努力。

那里就像是学生们的天堂,学术的天堂,那里的一切都是美丽的,都令人向往。

可是美国高校真比中国高校优越吗?美国教育真比中国教育优越吗?东方教育文化比西方教育文化到底欠缺了什么呢?1979年6月,中国派出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这样的记录: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表现主义是20世纪现代绘画流派之一,它致力于表现内心情感和个人体验,通过夸张、扭曲和变形的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情绪。

在中西方文化中,表现主义绘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本文将从这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主义绘画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的历史背景表现主义在欧洲兴起于20世纪初,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的影响。

在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反对传统艺术的限制,试图通过艺术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精神压力。

而在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则是受到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沧桑的影响。

中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艺术表现中国人民的疾苦和内心的焦虑。

在艺术风格上,中西方表现主义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中,艺术家们常常采用激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来表现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存在的关注。

著名的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呐喊》就通过色彩的碰撞和形式的扭曲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绝望和痛苦。

而在中国的表现主义绘画中,则更多体现出一种寓言和象征主义的特点。

中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具象的形式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

近年来中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为基础,通过夸张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艺术风格、题材和内容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艺术风格上,西方表现主义更注重形式的夸张和色彩的碰撞,而中国的表现主义更注重寓言和象征的表达。

在题材和内容上,西方表现主义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中国的表现主义更注重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交融。

尽管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致力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思考,都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张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交流和相互影响中,也将逐渐融合产生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追求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通过夸张、变形和鲜明的色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注重形
式的变形和夸张,艺术家通过大胆的造型和颜色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表达。

德国画家埃米尔·诺尔德在其作品《射击自画像》中,通过夸张丑陋的面容和扭曲的造型表现出自己内
心的痛苦和不安。

而在中国,表现主义绘画更加注重情感和内心表达。

中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如吴冠中和
龚美伦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他们通过粗糙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出内
心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吴冠中的作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通过扭曲的形象和
强烈的色彩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希望的追求。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表现
主义绘画注重形式的变形和夸张,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痛苦,追求情绪的激烈和冲突;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内心的变化,关注个人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善美的追求。

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各有特色,都对艺术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东西方差异
作者:刘丹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3期
摘要: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里,作为再现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绘画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表现主义绘画是在众多绘画流派中不可忽略的绘画表现形式。

表现主义绘画直指人物内心深处,拚弃客观现实和艺术再现性,用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绪,是一种表达自我意识,揭露社会现实,实现自我救赎的艺术表现手法。

本文通过中西方的认知方式和审美追求的不同具体阐释表现主义绘画的不同体现。

关键词:表现主义;主观意识;精神表达;客观再现;夸张;审美;符号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9-0027-02
表现主义绘画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其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的一种绘画方式,是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过程,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抒发内心情感,它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把主观意识作为创作的真实来源,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东西方绘画由于绘画材料的不同所发展的路线有着巨大差异,直接影响着艺术家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表现手法的不一样,这里我们所说的东方表现主义绘画泛指中国。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中国的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

油画是舶来品进入中国时期很晚,我们对于各个绘画流派理解和认识的都比较迟,表现主义绘画对于我们更是陌生,以前我们深受苏联绘画的影响,再加上我们受传统绘画的理念和思想,以至于很多西方的绘画流派都没有很好的借鉴和发展。

近年来虽然有一批艺术家也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着表现主义绘画,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现阶段基本没有成功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这里所说的成功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是指能够强调描写永恒品质,笔下往往是某种共性的抽象与象征,能叫大众或是一定范围内的人们产生共鸣的画作。

其实,我们有很好的可以挖掘创作出高水准的表现主义题材内容,例如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还有最具典型的文革题材等等,都可以挖掘出更为突出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

表现主义绘画主张艺术应该反对对现实的客观描绘,反对绘画的真实再现性,去除了艺术创作叙述描摹故事的功能,它主张艺术的品质和力量都来自于对事或情感的内在的实质的揭露。

因此艺术家们的创作要穿越日常经验的表层和外在客观的环境,直接抵达灵魂深处,在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艺术创作中的另一个新高度。

虽然我们开始研究表现主义绘画也有一段时间,但是,不得不承认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究其原因跟我们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社会正统思想的约束;(2)长期的集体无意识;(3)类型化的区分不成熟;(4)批判的人多,实践的人少;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理解认识的角度和深度都在加强,很多艺术家正在这个领域做着尝试性的学习和探索。

我们现阶段比较成功的表现主义画家,例如岳敏君、周春芽、尹朝阳等,他们属于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实验性人物。

其中岳敏君的《自我形象》系列作品很具有形式感,他是最早具有表现主义画风意识的人物;周春芽的《绿狗》《石头》系列作品不失绘画性和形式感,是更具表现主义风格的画作。

表现主义相对于其他绘画其实更为纯粹,他的视觉传达效果是惊人的突出。

我们的艺术家们在选取创作的过程中有时候会着重了表现性却丢失了绘画性,这是致命的危险信号,创作不是有意而为之,所以绘画性不能丢失。

艺术的目的性更不是创作的目的性,真正的创作从来都是有目标和方向的,所以我们的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创作也要有其创作的目的性,随意性的涂抹会带来偶然的效果,创作不能把偶然的印记给予定义,偶然性只是创作目的过程中的一部分,不能把偶然当成创作的目的性产物。

东方美学里注重简约之美,我们走的是简洁,意境美路线,就如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绘画有着简单的线条,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的艺术美感,我们直接追求的是艺术层面上的最高层,诸不知在追求这个最高层的同时,我们所缺乏的是通往这条道路上的实实在在的绘画的演变(从写实到抽象)。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学习西方绘画中我们没有走的路,一条从简入繁的过程,但是在这个学习之路上,我们很容易丢失自我,丢失我们的东方美学,我们可以在东方美学的基础上学习演变西方绘画画派,以前我们的写实绘画没有受到很好发展,然而现在我们把油画还有其他绘画材料拿过来运用,不能光顾着学习别人的绘画感觉,而是要从根本上学习表现主义绘画理念,我们也可以运用水墨来体现表现主义绘画,用水墨去达到另外一种尝试。

运用东方美学的观点和我们的主观感受表达我们自己的表现主义绘画,也许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东西出来。

艺术创作要经历怀疑与自我怀疑的阶段,绘画亦是如此,我们的表现主义绘画属于不成熟阶段,有着巨大空间,有待我们的艺术家们去挖掘学习和探索。

西方绘画从写实手法演变出各种表现手法,是一个从繁入简的过程。

由于教育和理念的差异,东方和西方人的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表达个人情感都会存在巨大差异,这个差异在今天来看是在逐渐缩小并彼此相互影响,原因在于现在信息发达,东西方文化交融频繁。

诚然,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更自由,原因在于西方人的教育理念和材料特性,所创作出的作品也相对于自由,并且他们注重个人感受和主观潜意识,所以作品会从根本上带有自我的价值观。

而我们的表现主义绘画有时候会叫人感觉更像是一种强加上的一种表现主义符号。

在东方文化里,按规矩办事最终才能走长远的思想一致禁锢着我们,所以这个‘规矩’也会不自觉的带到作品里,使得作品缺乏创新或者是缺少多元化意识。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发展比我们要早很多,代表人物有夏加尔、蒙克、贝克曼、科柯施卡。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也是逐渐发展演变,在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勃鲁盖尔等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上也越来
越激进,乃至产生出一大批荒诞、狂乱又阴暗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都从内心深处流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表现主义绘画后来深受印象派,抽象派等等的影响并发展开来。

运用虚拟与主观传达着自我主观意识,去摄取事物实质,使得绘画楔入其内在灵魂。

其中,夏加尔的作品多给人呈现出梦境的感觉,是综合在一起的思维跳跃,另外不得不提的画家蒙克,其《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更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典范,作品突破事物表象而凸显其内在本质。

他们的表现主义绘画并不追求艺术的外在真实,而是强调内心、直觉和下意识。

即使这样,现在西方一部分画家也在学习借鉴东方的意境美学和简约之美,用油画和其他综合材料力求达到更高的艺术高度。

综上所述,东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我们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绘画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来,使得我们的表现主义绘画不受思想和材料的限制,大胆突破,突破对暂时性的现象的描绘而展示永恒的品质或真理,创作出更具东方特点的表现主义绘画杰作。

参考文献:
[1]吕胜中.造型原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谭伟.生命的呐喊———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J].艺术探索,2009(04).
[3]李跃芹.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意象性油画精神表达的异同[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4]崔云伟.鲁迅对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美术的理解和接受[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03).
[5]伯杰.观看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陈琳.表现主义画家恩索尔作品分析[J].西江月,2013(12).
[8]巫鸿.重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9]斯坦伯格.另类准则[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