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 拿来主义 学案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3、学习本文的对比、类比、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互动过程:一、进入课文A、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谁写的诗?。
B、了解鲁迅(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他在《拿来主义》中横眉的风采。
(板书)《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二、文章研读:1、整体感知《拿来主义》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一「为什么——;怎么办,现在我们就围绕此结构看看: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样拿来?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并同桌交流。
明确: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那么拿来的原因是在什么,即为什么要拿来?b、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为乞丐;送来主义,受毒害。
所以,我们要一一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那么我们怎么拿呢?c、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
2、具体研读①现在我们就具体了解针对不同的事物应持什么态度, 朗读第9段,完成F 面表格。
(朗读)本处用来比喻论证,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使我们明白了如何挑选。
拿来主义究竟怎么拿,根据上面表格,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使用、存放、毁灭。
②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新人,是具有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新人。
那相反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旧人),他对待得到的东西(大宅子)又是什么样 的态度。
:物,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集体朗读第10节。
三、 小结:通过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外来文化、古 典文化、新新文化要加以区别,加以选择,保留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四、 练习1、 课后自由阅读文章,体悟文章中幽默讽刺、尖锐泼辣的语言风格。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是一篇讲述“拿来主义”思想的文章。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拿来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一:“拿来主义”的概念何为“拿来主义”?这就要从“懒汉”的故事说起。
故事讲述一个懒汉,他总是拖延工作,不想自己做事,而是天天跟随别人要饭。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干活儿,他回答:“既然有别人已经为我搞定了,我何必做重复的工作呢?”这便是“拿来主义”的典型表现。
二:“拿来主义”的对错这种价值观对于工作的影响是消极的。
我们做事不能依赖别人,更应该做到勤奋努力,自力更生。
那么,“拿来主义”有什么好处呢?“拿来主义”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吸收各种优秀的经验,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完成自己的目标。
三:“拿来主义”的时代背景“拿来主义”作为一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也是高中必修四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中的原因。
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时期,“拿来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特别是在中国的科技领域,人们开始关注世界上其他先进技术,希望通过吸收这些“西方经验”,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四:“拿来主义”的启示“拿来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应该学会吸收优秀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并不断地从其他国家、其他领域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拿来"必须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勤奋努力、创新求变、以及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竞争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五:引领趋势、勇攀高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成为僵硬的机器人,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精神、以及对人生的一份真切的感悟。
【学生版】人教版必修四第8课《拿来主义》学案及答案
第8课拿来主义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鉴赏和品味本文犀利、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
3.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作者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创作背景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
对外,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对内,蒋介石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第8课拿来主义
第8课拿来主义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一、文本名句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3.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4.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二、鲁迅名句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3.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5.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8.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脑髓.()②譬.如()③吝啬..() ④羡.慕()⑤玄.虚( ) ⑥残羹.冷炙.( ) ⑦鱼鳍.( ) (2)多音字①孱⎩⎪⎨⎪⎧ 孱.头( )孱.弱( )②挑⎩⎪⎨⎪⎧ 挑.选( )挑.战( )③钉⎩⎪⎨⎪⎧钉.子( )钉.扣子( )④与⎩⎪⎨⎪⎧ 赠与.( )与.会( )⑤冠⎩⎪⎨⎪⎧冠.冕( )冠.军( )⑥炮⎩⎪⎨⎪⎧枪炮.( )炮.烙( )2.辨形组词 (1)⎩⎪⎨⎪⎧翎( )诩( )栩( )(2)⎩⎪⎨⎪⎧憋( )鳖( )蹩( )弊( )(3)⎩⎪⎨⎪⎧辨( )辩( )辫( )瓣( )(4)⎩⎪⎨⎪⎧粹( )悴( )淬( )碎( )3.理解词义 (1)自诩:(2)残羹冷炙: (3)冠冕: (4)摩登: (5)孱头:(6)勃然大怒: (7)鱼翅: (8)徘徊:(9)礼尚往来:(10)不管三七二十一:4.选词填空 (1)吝啬·吝惜①我只想鼓吹我们再________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推荐文章高中双城记读书心得五篇热度:《活着》读后感800字高中15篇热度: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范文三篇热度: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范文三篇热度:高中必修一《师说》教案优秀范文3篇热度: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一、生疏字词: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二、研习新课:1. 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
《拿来主义》的教案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拿来主义》的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及各比喻的含义。
德育渗透:我们青少年怎样去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日流”“韩潮”的不断浸入,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面对。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比较疑问探讨讨论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调查;爱看韩剧的人有多少爱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有多少你们家使用的电器都是什么牌子二、面对这种“日流”“韩潮”的袭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之星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拿来。
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们来看《拿来主义》余下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三、掌握文章的思路〈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二〉⑤—⑨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三〉⑩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研读课文、1、第5段中那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摩登”:时髦,将一味“送去”说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其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5段结尾说到:“‘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请问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理解?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要有选择,自己拿。
3、前四段内容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它们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区别(从特点、实质、利弊方面比较)?4、文章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5、第9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拿来主义》学案教师版
班级小组姓名【课题名称】《拿来主义》(教师版)【学习目标】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二、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要根据民族文化的需要为“我”所用;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重点】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学习方法建议】1、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借助教辅资料和任务清单学习课文内容。
2、认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清单”。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积累1、文体知识: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
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几乎成了笑谈。
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
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
这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二、知识点梳理1、为了旗帜鲜明地亮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先从反面-----“送去主义”做文章,把“送去主义”批得体无完肤。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唐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阅读全文,解决本课生字词;重点: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难点:4、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并初步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评价)二、学生诵读课文,师生正音,共同解决【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注音磕碰()残羹 ( ) 冷炙( ) 冠冕 ( )吝啬 ( ) 脑髓 ( ) 孱头 ( )蹩脚 ( ) 纯粹 ( ) 自诩 ( )暴殄天物()高屋建瓴()给与()2.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诩()栩()粹()萃()炙()灸()磕()嗑()3、改正别字辨解()自栩()残羹冷灸()礼上往来()陷井()嘻笑怒骂()针贬时弊()积重难反()暴唳恣睢()祖上荫功()三、重点突破:师生共议,分析文章思路。
(方法指导:题为《拿来主义》,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写“拿来主义”的,提示学生关注课题,合并意思相近段落。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难点突破:学生思考并组内讨论【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共议质疑,教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1、课文1-4段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
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
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拿来主义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重难突破1.阅读《拿来主义》一文,分别概括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的特点、实质和利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前半部分写的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提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做法,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
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的观点更加突出。
3.什么是送去主义?文章列举了哪些“学艺上”送去的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送去主义”是由从前的“闭关主义”发展而来的,表面上看是“发扬国光”,实质是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一种表现,是“卖国主义”。
②“学艺上”送去的事实有: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4.试分析《拿来主义》一文中,“送来”和“拿来”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送来”不等于“拿来”。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8《拿来主义》 导学案
《拿来主义》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
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人教版必修四《拿来主义》word学案2
《拿来主义》学案【学习目标】(读一读)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3.品味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文风格4.领悟文本深刻的思想意义,畅谈自己所受到的思想启迪【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反复诵读,理解文本各种比喻的含义,体会杂文的文气【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2.揣摩本文的语言,领会文章的辛辣讽刺、幽默诙谐、亦庄亦谐的犀利风格【学习课时】:2课时【知识链接】(课前准备,请同学们提前用红笔圈划、批注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背景探寻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8《拿来主义》学案4
《拿来主义》学案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辨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自诩.( ) ②磕.头( ) ③残羹.冷炙.( ) ④冠冕.( ) ⑤吝啬..( ) ⑥脑髓.( ) ⑦譬.如( ) ⑧徘.徊( ) ⑨蹩.进( ) (2)给多音字注音①⎩⎨⎧ 大度. 忖度. ②⎩⎨⎧ 给.与 抛给. ③⎩⎨⎧ 冠.冕 冠.军④⎩⎨⎧ 徘徊. 低徊. ⑤⎩⎨⎧ 孱.头 孱.弱⑥⎩⎨⎧倘.使 倘.佯2.辨形组词①⎩⎨⎧诩 栩②⎩⎨⎧磕溘③⎩⎨⎧炙灸④⎩⎨⎧掘 崛倔⑤⎩⎨⎧翅翘⑥⎩⎨⎧蹩蹙3.词语释义 ①自诩: ②蹩进: ③礼尚往来: ④玄虚: 4.近义词辨析 (1)误解·曲解两者都有错误地理解别人的话的意思,但“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曲解”却是故意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
例句:①你不要________了他的好意。
②文言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不要________文意。
(2)接受·接收二者都有收受、接纳的意思。
“接受”表示接纳、收受,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接收”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财物、机关、企业或信息等。
“接受”可以带动词宾语,“接收”则不行。
例句:①记者今天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民政部门________捐款21亿元,各类衣物5 350多万件,为帮助城乡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我们只有________这次的沉痛教训,以后才有可能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一、整体感知1.本文的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二、深层探究2.阅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引出“送去主义”的?“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一句有什么作用?“但终‘不知后事如何’”有何意味?怎样理解“几张”、“捧”、“挂”、“发扬国光”这几个词的意味?3.阅读2~6段,回答:“拿来”一词在第2、5、6段都出现了,试分析它们的异同。
人教版必修四 拿来主义 学案
第8课拿来主义生平经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希望用此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译著:《死魂灵》(俄·果戈理),《毁灭》(前苏联·法捷耶夫)等。
评价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一)理发乱付钱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有一天路过一家上等理发厅,就随意走了进去。
理发师见他身穿一件褪了色的长袍,脚穿一双布底鞋,头发乱蓬蓬的,心里看不起他,便很随便地剪了一下,不到十分钟就理好了。
但出乎理发师的意料,鲁迅随手抓了一把钱给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理发师仔细一数,这些钱竟比规定价格多了好几倍。
过了一个多月,鲁迅又去这家理发厅理发,正巧又碰到那位理发师。
鲁迅还是那身打扮,却受到了非同寻常的招待。
理发师又递烟又敬茶,足足干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发理完。
可令他惊讶的是,鲁迅这次并没有像上次那样抓一大把钱给他,而是认真地按照价格数好铜钱付了账。
理发师不解,问其缘由。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拿来主义)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拿来主义》学习要点一、关于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它有四个特征: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4.短小精悍。
二、鲁迅的杂文特征首先,鲁迅的杂文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
其次,鲁迅的杂文铭刻着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愿望和理想。
再次,鲁迅的杂文有丰富的理论含量。
鲁迅曾经解释自己杂文的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杂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说来,这种文体大都结合着评论和文艺两种因素,在表达某一思想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绵密的逻辑又要有生动的形象。
“不留面子”和“常取类型”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
从杂文的直抒己见而言,和论文较为接近,需要有论文的条理和层次。
但杂文展开逻辑的方式又不完全和普通的论文相同,因为它是艺术品。
鲁迅说过:“通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如‘杂文’之类,而造语还须曲折。
”(注:《两地书》三二)“曲折”在这里并不意味隐晦,而是表现的一种特殊方式。
鲁迅不常在杂文里作出直接的结论式的答案,他往往采用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等手段,通过客观的叙述揭发内在的矛盾,使人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启发。
杂文的作用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重要的是运用生活现象来说明问题,正如演绎数学的时候需要列出正确的方程式,使读者能够根据方程式去寻求答案,水到而后渠成。
这样才能耐人咀嚼,令人信服。
展开理论逻辑的时候,形象在鲁迅的杂文里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作家作用的语言有关。
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
他经常向口头语言学习,经过加工而写入文章。
还主张适当地采用外来语法。
鲁迅杂文包含着多方面知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古今中外,无不网罗。
因而在文章里也出现了和这种知识相适应的博采众长的语言。
不过就大体而论,作为骨干的仍然是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炼,有力。
这种精密活泼的语言不但有助于理论逻辑的准确展开,而且使抽象的概念血肉丰满,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学案
【学习目标】⒈知识与能力:领悟“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理清写作思路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鉴赏关键词语来体会鲁
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属现代散文中的一类。
特点:短小精悍,尖锐泼辣。
常用譬喻、反语、讽刺等手法,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形象阐述中蕴含道理,有寓庄于谐的情趣。
2、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学过他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孔乙己》《祝福》等。
3、“且介亭”的由来:
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闸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即“半租界”。
鲁迅先生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一半,也暗讽国民党统治下半殖半封的黑暗现实。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收集了先生于1934年所作的杂文,于1937年出版,是先生后期杂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学习】
㈠背景介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将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执行卖国投降路线,讨好帝国主义,真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媚外,一个“送来”,一个“送去”,中国社会面临“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也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同时革命阵营内部,一些人对外来的东西产生了恐惧甚至盲目排外的情绪,只要是外国文化便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甚至一概排斥。
另外古代文化也遭遇同样的危机。
左翼文化界1934年前后展开民族形式文艺大众问题的讨论,有人指责采用和改造旧形式是“机会主义”,是“类乎投降”。
总之,对待外国文化和古代文化的态度,当时流行全盘接受论和全盘否定论,这些都不利于文化发展。
鲁迅就此写下两篇文章,1934年5月作《论“旧形式的采用”》着重阐明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1934年6月作《拿来主义》着重阐述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可谓姊妹篇。
㈡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自诩.(xǔ)脑髓.(suǐ)给.(jǐ)与糟.(zāo)粕.(pò)国粹.(cuì)
磕.(kē)头孱.(càn)头犀.(xī)利吝.(lìn)啬.(sâ)徘.(pái)徊.(huái)譬.(pì)如蹩.(biã)进残羹.(gēng)冷炙.(zhì)冠.(guān)冕.(miǎn)堂皇2、解释下面的词语:
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也指用对等的方式回报对方。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光明正大的样子(多含讥讽意)。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㈢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2、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可用原文,也可以自己概括。
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对旧文化抱残守缺,对外来文化盲目排斥。
送去主义:实质是‚媚外‛,对西方帝国主义的讨好。
送来主义:本质是外国列强对我国进行商品倾销和文化侵略。
(补充:‚抛给‛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那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而‚抛来‛是中性词,无轻蔑、侮辱意味。
)
拿来主义: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我们要自己来拿,根据自己的需要,占有,挑选并创新,完全独立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而这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合作探究】
1、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阅读8-10段,填写下面两个表格,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①为了阐述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以“大宅子”喻中外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
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刻画出恭敬的媚态,奴性十足。
‚挂‛表现出物品虽少却要打肿脸充胖子的窘迫,可见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⑵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
........了。
‚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进步‛一词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
‚算得‛表现出作者不屑的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
⑶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
..,二者见得大度
..。
‚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
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语带讽刺。
⑷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
..”了。
‚摩登‛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讽刺意味浓烈,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巩固提升】
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应该怎么“拿来”?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几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有所甄别,存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大胆地吸收与继承其中的精华,同时得抵制腐朽的糟粕。
现在大量‚日剧韩剧‛涌入中国,其中确实有精品,但是很多年轻人毫无选择可言,整天打扮跟风。
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