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冠心病人心理障碍的关系

合集下载

冠心病整体防治中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冠心病整体防治中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2 结 果
1 . 1 一 般 资 料 收 集 2 0 1 4 -2 0 1 5年 我 院 收 治 的 1 4 8例 长期服 用他 汀类药 物 治 疗 冠 心病 患 者 的基 本
临床资料 , 本组患者中包括男 8 4例 , 女6 4例 , 年龄 4 8— 6 9岁 , 平 均年 龄 ( 6 4 . 7±2 . 6 ) 岁, 参 照 WH O与 第 7版《 内科 学 》 中冠 心 病 相关 诊 断 标 准进 行 诊 断 , 无 一例患 者不 符合 该 标 准 , 本 组所 纳 入 的患 者 中不 包 括有 意识 障 碍或其 他 系统严 重疾 病者 。
1 资料 与方法
1 . 2 方法 予以所有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制剂 、 抗凝剂 、 硝酸脂类 、 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同时 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每 日 睡前顿服 2 0 m g 他汀类药 物治疗 。加强高脂血症患者饮食管理 , 使用脂必妥 与烟酸等非他汀类药物降脂。 1 . 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 与治疗后 3 个月 、 7 个月、 1 2 个月 、 2 4个月血脂水平并与治疗前 血脂水平作 以比较分析 , 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心血管 事 件发 生情 况 。 1 。 4 统计 学 处理 采 用 S P S S 1 7 . 0软件处 理实 验数 据, 计量资料使用( 面士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 计 数资 料 使用 检验 。P≤o . 0 5为差 异具 有统计 学意 义 。
摘要 : 目的 对他 汀药物在冠心病 整体 防治 中的重要应用价 值进行 分析 。方法 观察 我 院 2 0 1 4 -2 0 1 5年 收 治的长期服用他汀类 药物治疗冠 心病的 1 4 8例 患者用 药前后 3个月、 7个月、 1 2个月、 2 4个 月血脂水 平与心血管事 件发 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患者血 清 中总胆 固醇( T G ) 、 低 密度脂 蛋 白( L D L — C) 、 三 酰甘油( T C ) 等指 标与治疗前 比 较发生不 同程度下 降, 而高 密度脂蛋 白( HD L - C ) 与治疗前 比较 呈上 升趋 势 , 治疗前 后患者 血脂 水平 差异有统计 学 意义( P< 0 . 0 5 ) 。治疗后 7例 患者有反复心 绞痛 症状 , 1例 死亡。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也常常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治疗的复杂性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冠心病患者往往会感到焦虑不安。

他们可能会过度担心自己的病情,害怕疾病突然恶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

2、抑郁长期的疾病折磨、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对家庭和工作的影响,容易使冠心病患者产生抑郁情绪。

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3、恐惧冠心病发作时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对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恐惧,会让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4、愤怒有些患者可能会对自己患上冠心病感到愤怒,认为命运不公,或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产生愤怒情绪。

二、心理问题对冠心病的影响1、加重病情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导致病情恶化。

2、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不按时服药、不遵守医嘱,影响治疗效果。

3、降低生活质量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和社交活动,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减轻因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手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2、心理支持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心和鼓励。

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不是独自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3、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例如,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和灾难化思维,引导他们以更积极、理性的方式看待病情。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炎性状态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炎性状态的影响
高 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阿托伐 他 汀 ; 冠 心病 ; 血
文 献标 识码 : B
脂; 炎性状 态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2 3 3 . 2 0 1 4 。 0 1 。 0 7 1
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心脏病, 是动脉 粥样硬化 导
[ 4 ] 徐 菊龙 , 李 惠锋. 重症 急 性胰 腺 炎 3 6倒 临床 护理 体会 [ J ] . 中国民康 医学, 2 0 1 0 , 0 7 ( o 6 ) : 2 0 4 - 2 0 5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2 3 3 ( 2 0 1 4 ) 0 2 - 0 3 4 4 — 0 3
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1 2 , 2 1 ( 0 2 ) : 2 0 0 - 2 0 1 .
心肌损 害是 急性 胰腺 炎 的常 见并 发 症 之 一 , 属 于
疾病状 态下的心肌 受损, 机体感染是导致心肌损害发 生 的重要 原 因。临床 上 , 如果 患者心 肌酶 谱 4项 指标 出现 不 同程 度升 高并 伴 有 心 电 图异常 , 则 提 示 心 肌损 害。并发心肌 损害会直接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 的预
参考文献 :
[ 1 ] 蔡冬妓 , 赵梅香 , 胡虞乾 , 等. 1 3 例血浆置换治疗老年 高脂 血症性急性胰腺 炎患者 的护理 [ J 】 . 中华护理杂 志, 2 0 1 0 ,
4 5 ( 1 I ) : 1 0 3 2 - 1 0 3 3 பைடு நூலகம்
[ 2 ] 中华 医学会 外科 学会 胰腺 外科 学组. 重症急性胰 腺 炎诊 治指南[ J ] . 中华外科 杂志, 2 0 0 7 , 4 5 ( 1 1 ) : 7 2 7 - 7 2 9 . [ 3 ] 梁敏 , 刘玉 兰. 重症急性胰腺 炎 患者 的舒适 护理 [ J ] . 现代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它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猝死。

除了遗传和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冠心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孤独和敌对等。

这些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如冠心病。

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可以被压力和焦虑激活。

这些生物学反应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使冠状动脉痉挛和斑块破裂风险增加。

此外,长期的抑郁和孤独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发现,抑郁症状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强,从而加速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硬化。

另外,孤独和社交隔离也可能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敌对是另一个可能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社会心理因素。

敌对的个体可能会采用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以及减少运动和采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导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风险因素的增加。

研究指出,敌对的个体患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研究表明,在同样的风险因素下,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冠心病的发病率不同。

例如,低收入、低教育和住在贫困社区的人们易感冒病的风险增加,更可能暴露在不健康的环境中。

同时,缺乏社交支持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也可能会导致心理不稳定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例如吸烟和缺乏运动等,这些行为习惯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因此,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

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措施有很多,例如情感治疗、心理咨询、锻炼、恢复社交网络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除了引起身体功能障碍外,脑卒中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成为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他汀类药物近年来备受瞩目。

他汀类药物是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一类药物,最常见的代表药物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除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他汀类药物可能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等多种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还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汀类药物对抑郁症的影响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他汀类药物对抑郁症的影响机制1. 抗炎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药物还能够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可能为其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降低自由基的产生和毒性。

氧化应激反应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而他汀类药物的抗氧化作用可能能够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3. 血管保护作用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血管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些损伤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纤溶酶系统、减少血小板聚集等多种途径保护血管,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血管损伤,从而减轻抑郁症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可能的作用机制,这些作用可能为其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影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临床研究结果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影响。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存在着许多依从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的减弱,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了解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因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水平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水平对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有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认知水平低、医学知识水平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依从性问题。

这些患者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方面了解不足,容易产生误解和不信任,从而影响用药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用药依从性。

2. 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便利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便利性也是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如果治疗方案过于复杂、服药时间过多、药物剂量过大等,会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如果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也容易影响用药依从性。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

3. 医患沟通和医生指导医患沟通和医生指导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医生的指导和鼓励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医生的指导不足或者沟通不畅则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疑虑和不信任,从而影响用药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供及时、规范的医生指导对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非常重要。

4. 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性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性也是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由于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肌痛、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可能会由于担心不良反应而产生依从性问题。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伴随着心理和情绪问题,其中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恢复难度。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

除了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可能在预防神经系统疾病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者开始关注他汀类药物对抑郁症的影响。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项发表在《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

这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有助于预防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

尽管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了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一定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还很有限,尚无足够证据来证明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有必要展开更多的研究,以验证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除了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虽然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使用情况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一些研究发现,在脑卒中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这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除了他汀类药物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方法。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往往与其身体状况、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单一的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_1

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_1

---------------------------------------------------------------最新资料推荐------------------------------------------------------ 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作者:丁超傅向华 2010-8-3 20:38: 44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39532 他汀类药物, 3-羟基-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Co A)抑制剂,通过其调脂作用,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专家认为他汀类药物的出现是医学界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 甚至可以和 4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相媲美。

近年来随着 4S、 CARE、 LIP ID、 WOSCOPS 等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 这些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有益作用,称之为他汀的多效性。

其中抗心律失常作用更是其中的热点之一。

4S 研究中, 他汀类药物治疗使心性猝死的相对危险减少 20% , 这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防治恶性心律失常, 因而减少心脏猝死。

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1 抗房性心律失常(房颤) 的作用及其机制 1. 1 抗房性心律失常(房颤) 的实验依据 Kumagai 等[ 1 ]将 20 只狗随机分1 / 12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建立无菌性心包炎致房颤动物模型,阿托伐他汀组术前一周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 mg/kg/d) 至研究结束,术前及术后 2 天分别测两组血 C 反应蛋白(CRP) 水平、房颤持续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 及房内传导时间, 结果发现术前两组各项参数无显著差别,术后 2 天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 CRP 水平显著降低[ (7. 6 0. 5) g/L 对(11. 7 1. 3) g/L, P 0. 0001] ] , 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177 57) s 对(534 189) s, P 0. 0001 ] , AERP 延长[ (138 6) ms 对(130 6) ms, P 0.01 ] , 房内传导时间缩短[ (46 30) ms 对( 51 5) ms, P 0.01 ] 。

他汀类药物的多向性效应

他汀类药物的多向性效应

他汀类药物的多向性效应他汀类药物的出现是医学界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有人把它和4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相媲美。

一些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还对其他疾病产生有益的作用,如室性心律失常、外周血管疾病、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癌症、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等。

1 他汀类药物对心律失常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对心肌电生理产生有益作用。

在4S和LIPID研究中,他汀治疗后心脏猝死的相对危险性显著下降,而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因而提示他汀治疗可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他汀治疗对于心律失常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灵癌症中心David Amar及其同事的研究显示,肺部或食管切除术等胸部手术患者术前服用他汀可以降低手术后房颤的危险达1/3,令人感兴趣的是,他汀的这种保护作用独立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的水平。

AVID试验(the Antiarrhythmic Versus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s,AVID)数据分析显示,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s)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降脂药物(如纤维酸衍生物)可显著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复发。

另外,多变量分析显示,ICDs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可使心脏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39%,全因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36%。

另有研究入选了62例成功进行体外心脏复律的持续心房颤动患者,随访2年后发现,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

目前的研究并未证实他汀类药物的直接抗心律失常效应。

AVID试验的研究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降低斑块破裂的风险,从而预防缺血触发的心律失常。

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效应也可能是调节脂质成分的结果,这可导致跨膜离子通道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抑制心室传导和兴奋性。

2 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获益于他汀类药物一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神经激素失衡,并改善心功能,从而有可能使有症状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获益。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2 6 研 究 对 象 不 良事 件 随 访 统 计 结 果 。 他 汀 类治 疗 组 心 肌 梗 死 l . 0例 例、 再次复发住院者 3例 、 因冠心病死亡者 0例 , 合计 4例、 1 .3 ; 占 3 3 % 常规 治疗组心肌梗死 3例 、 再次复发住 院者 7例 、 因冠 心病 死亡者 1例 , 合计 l l 例 、 66% ; 占3 .7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 比 P<00 说 明他 汀类药 物能 .5, 够明显降低冠心病所 引起的不 良事件 发生率 。 3 分 析 .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显示冠心病 的发生 多与血 脂异常存 在密切 关系 , 即 血脂代谢异常往往导致患者血管内皮 细胞功能损伤 、 降, 下 同时还能激活血 小 板 功 能 等 , 上 因 素 的 出现 常 常造 成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生 ,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以 而 即是 冠 心 病 的 重 要病 理 基 础 之 一 , 此 加 强 对 冠 心 病 血 脂 的 预 防 与 调 节 对 因 降 低 该 病 的 发 生 率及 不 良事 件 的发 生 率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 临 床 价 值 。 鉴于此种情况, 们本次利用他 汀类药 物对冠 心病患者 进行 临床干预 我 治疗 , 从以上结果中可知此类药物能够 明显降低冠心病 的高危因素 , 同时还 能极大降低不 良事件 的发生 , 所以对 明显改善患者预 后。出现此种结果 , 我
同时按 照《 实用 内科学》 2及《 _ 血脂异 常防治建议》 和临床试验方 案 据大 量I 临床研究 资料显示 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及生活压力等因素改变影 响, 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 现出逐年升 高的态 势且该 病的发生 已居 内科疾 设 计 要求 , 人 对 患 者 姓 名 、 龄 、 病 时 间 、 础 疾 病 、 心 病 和 血 脂 情 我 由专 年 发 基 冠 病发病率首位… , 而导致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高脂血症 , 以我们本次 况 及 治疗 措 施 和不 良事 件 等 进 行 观 察 与 记 录 , 外 对 所 得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学 所 另 对 他 汀类 药 物 在 冠 心 病 患者 中 的应 用 效 果 进 行 了 观 察 以 期 有 效 控 制 该 病 的 处 理 与分 析 。 13 治 疗 方 法 : 组 患 者 均 给 予 常 规 治 疗 , . 两 主要 包 括 给 予 低 分 子 肝 素 发 生及 提 高I 床 治 疗 效 果 和改 善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 分 析 如 下 : l 缶 现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是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冠心病是一种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其中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之一,而降脂药物则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药物之一。

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属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三酰甘油(TG)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

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更为显著,且剂量更低。

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瑞舒伐他汀对降低总胆固醇、LDL-C和TG的效果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可将LDL-C水平降低30-53%,TG水平降低17-31%,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6-30%。

而阿托伐他汀的LDL-C降低率平均为34-46%,TG降低率为11-32%。

瑞舒伐他汀对降低冠心病发作风险的效果也较阿托伐他汀更为明显。

根据JUPITER试验,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心脏事件(心脏死亡、心肌梗死、中风、胸痛等)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高风险群体中。

而阿托伐他汀在防止冠心病发作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但相较瑞舒伐他汀来说稍逊一筹。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安全性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

两种药物均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肌肉痛、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不适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在临床实践中较为罕见且可控。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患者患肌病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个体化的用药。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但瑞舒伐他汀在降脂效果和减少冠心病发作风险方面更为明显。

选择何种药物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治疗目标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文将对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专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阻止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降低血脂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血管的弹性,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2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的治疗效果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LDL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还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改善动脉内皮功能,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与此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提高HDL胆固醇的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长期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中发现,长期使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2.1 肝功能损害他汀类药物会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酶升高,甚至出现肝损伤。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测肝功能,并避免与其他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一同使用。

2.2 肌肉损伤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对肌肉产生损伤,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

在极少数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肌肉损伤,如横纹肌溶解。

对于有肌肉症状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警惕肌肉损伤的发生。

2.3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肝功能损伤和肌肉损伤外,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还可能产生其他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头痛、失眠等。

长期吃他汀注意些什么

长期吃他汀注意些什么

长期吃他汀注意些什么长期吃他汀类药物是针对治疗高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类药物。

在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遵医嘱服用长期使用他汀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脂水平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因此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他汀药物。

2. 定期复查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脂水平和肝功能。

这是因为他汀药物可能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并且需要监测血脂水平是否稳定。

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3. 饮食调理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注意调理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这样可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4. 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脂肪,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5. 避免酗酒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避免酗酒,因为酗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对药物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6. 注意药物配伍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配伍问题,不可随意搭配其他药物使用。

因为有些药物会影响他汀药物的代谢和作用,甚至会产生不良反应。

7. 小心副作用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小心药物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消化不良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处理。

8. 生活规律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9. 心理调适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因为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情况。

总的来说,长期使用他汀药物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遵守用药规定,注意生活方式的调理,定期复查身体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脑血管破裂而引起的脑功能受损。

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各种精神障碍,其中包括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及时有效地处理抑郁症十分重要。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如他汀和非他汀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

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是导致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炎症反应促进脑组织中炎性细胞的释放,增加细胞凋亡并抑制神经细胞修复。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和凋亡,可以减轻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并对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脑卒中后,脑组织往往会受到氧化应激的伤害。

氧化应激导致令人不安的物质产生,如自由基和氧化物,这些物质可以破坏正常脑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增加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的伤害,从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

脑卒中后,大脑神经递质系统往往会受到破坏,导致神经递质的失衡。

而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减轻抑郁症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直接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血脑屏障功能,减轻脑梗死区的损伤,并促进濒死区的再生,减少脑卒中后的神经突触连接损伤,提高脑功能恢复的效果。

这些间接的作用也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他汀类药物。

有些患者可能会对他汀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以免出现药物滥用和依赖等问题。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冠心病的心理影响

冠心病的心理影响

冠心病的心理影响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除了身体上的影响外,冠心病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1. 亚健康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首先,他们对于疾病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其次,症状的持续出现可能会使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产生动摇,使得抑郁情绪进一步加重。

此外,冠心病的发作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度的恐惧,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甚至会产生死亡的念头。

2. 自我认同和自尊感的降低冠心病的患者往往需要经历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例如体力减退、强烈的疼痛感、不适应药物等。

这些变化会对患者的自我认同和自尊感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变得脆弱和无能,失去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能力,进而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3. 生活质量下降冠心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诱发症状的发作,这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范围和活动能力。

长期以往,患者可能感到生活乏味和无聊,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进一步加重了心理负担。

4. 家庭和社交关系的受损冠心病的患者面临着家庭和社交关系的变化和压力。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而对方可能无法充分理解或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纠纷和不和谐,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

此外,为了避免诱发症状的发作,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外出和参与社交活动,限制了与他人的交流,导致社交关系的疏远。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1. 心理咨询和支持冠心病患者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困惑,寻求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应对策略。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增强对疾病的适应能力。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因素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依从性一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问题。

本文就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药物知识掌握程度影响医患沟通相信大家都知道,医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患者需要长期复诊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知道自己在使用何种药物、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服用方式等等。

而患者也需要遵守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案,遵循药物使用规定。

因此,患者对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及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对医患之间的沟通和药物的使用依从性产生一定影响。

二、药物副作用对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一些不良反应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头痛、肌肉疼痛等。

特别是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早期,由于身体还未适应,药物的初次使用或调整剂量时,患者会感到这些不良反应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不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反应及副作用,就会影响到他们对药物的使用依从性,降低他们的药物治疗意愿。

因此,医院及医生应该尽量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各种副作用和相应应对措施,以减轻患者对不适反应的恐惧感。

一些患者带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等,这些障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行为和心理,减弱他们对药物的使用依从性。

另外,长期的药物治疗,疗效会比较缓慢,而这种等待期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挫折和失望。

因此,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对药物使用的依从性。

四、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方便性在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他们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如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用药遵从性、药具使用等等。

如果患者无法遵循这些治疗方案,可能会降低他们的用药依从性。

因此,医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

总之,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但患者的药物使用依从性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你会常备他汀类药物用作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吗?

你会常备他汀类药物用作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吗?

你会常备他汀类药物用作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吗?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退行性变等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减少患病的风险和降低死亡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以下是具体内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害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它们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

这些疾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死率高: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占据全球死亡原因的首位。

(2)致残率高: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身体的某些器官或组织失去正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

(3)经济负担重: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而这些费用通常是极高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重要性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降低患病的风险和死亡率。

以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具体方法:(1)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2)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药物干预: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医生可以通过开具药物来控制这些疾病,减少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旦发生,其治疗和康复费用巨大,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同时,预防心血管疾病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危险因素控制来实现。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预防心血管疾病,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变,使自己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长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冠心病人心理障碍的关系

长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冠心病人心理障碍的关系

长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冠心病人心理障碍的关系作者:马洪胜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3期【摘要】目的观察长期服用他汀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及老年医学科,在入组时及随访中评价心理状况,干预因素为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观察指标为抑郁、焦虑、敌对状态。

计算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代表他汀使用与异常心理评分的关联性。

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4年,最多随访7年,比较140例长期连续服用他汀药物患者的异常心理评分,在对基础状态进行校正后,优势比分别为抑郁(OR 0.63,95% CI 0.43~0.93)、焦虑(OR 0.69,95%CI 0.47~0.99)及敌对(OR0.77,95%CI 0.58 ~0.93)。

他汀药物的心理获益与胆固醇水平关系不大。

结论冠心病患者长期他汀药物服用与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状态好转有关。

【关键词】他汀,冠心病,焦虑,抑郁他汀类药物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处方药物之一,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

而在胆固醇处于平均水平的冠心病患者中,服用他汀类药物仍有获益,提示我们他汀类药物可能除了降低胆固醇外有其他的有益作用。

另外,他汀类药物除了在冠心病患者中获益外,在痴呆、中风、黄斑变性等疾病中也发现了其有益作用[1]。

他汀类药物在多个器官系统的作用提示我们其可能对心理障碍有益,为了评价他汀类药物与心理障碍的关系,作者对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二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2005年至2012年潍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及老年病科门诊与病房就诊的冠心病患者。

入选标准: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70%者诊断冠心病,既往明确心梗病史或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与非侵入性心肌缺血诊断依据同时存在;排除标准:入组前接受过血管重建术(介入或外科手术);中至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评级Ⅲ至Ⅳ级);重度心脏瓣膜病;重度非心脏性疾病。

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治疗不可少的药物

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治疗不可少的药物

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治疗不可少的药物冠心病又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慢性的疾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堵塞或者是血管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最后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通过调查发现: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都是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饮食和运动分不开的,冠心病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的生命安全。

冠心病的特点就是有极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和死亡率。

冠心病会让人体的心脏功能受到严重的伤害,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和猝死的症状。

导致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有很多:(1)冠心病一般在40岁以上的比较容易得,男性要比女性得病率要高,对于女性在绝经期之后会比较容易发病。

(2)冠心病最危险的因素就是血脂代谢出现异常现象,包括: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等。

(3)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要比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概率要多4倍之多。

(4)吸烟和被动吸烟的人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冠心病。

(5)有糖尿病的人也容易出现冠心病现象。

(6)低运动的人也会比正常人要容易发生冠心病。

现在我国在冠心病方面开始向低龄化发展。

冠心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隐匿型:也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指心电图提示缺血性改变,但患者无症状;(2)心绞痛型:包括劳力性心绞痛和急性心绞痛等,以阵发性胸痛为突出表现。

(3)心肌梗死型:分ST段上抬和非ST段上抬两类。

非ST段上抬为心脏供血的血管部分阻塞,造成血供不足,引起的心脏坏死;ST段上抬型,为整个血管完全阻塞造成的全程坏死。

(4)缺血性心肌病:由于长期反复缺血,对心脏造成多次损伤,影响整个心脏功能,使心脏功能失代偿;(5)猝死型:因冠状动脉缺血,影响到心脏的功能而引起猝死。

其中经常会发生的就是心绞痛型,冠心病最严重的就是心肌梗死和猝死这两种。

心绞痛在发作的时候会出现胸部闷胀感和烧灼感,一般疼痛的时间会有1-5分钟,有的时候会长达15分钟,一般能够自行进行缓解,疼痛的时候还会出现出汗、恶心、头晕等现象,一旦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即刻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冠心病人心理障碍的关系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服用他汀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及老年医学科,在入组时及随访中评价心理状况,干预因素为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观察指标为抑郁、焦虑、敌对状态。

计算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代表他汀使用与异常心理评分的关联性。

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4年,最多随访7年,比较140例长期连续服用他汀药物患者的异常心理评分,在对基础状态进行校正后,优势比分别为抑郁(OR 0.63,95% CI 0.43~0.93)、焦虑(OR 0.69,95%CI 0.47~0.99)及敌对(OR0.77,95%CI 0.58 ~0.93)。

他汀药物的心理获益与胆固醇水平关系不大。

结论冠心病患者长期他汀药物服用与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状态好转有关。

【关键词】他汀,冠心病,焦虑,抑郁
他汀类药物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处方药物之一,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

而在胆固醇处于平均水平的冠心病患者中,服用他汀类药物仍有获益,提示我们他汀类药物可能除了降低胆固醇外有其他的有益作用。

另外,他汀类药物除了在冠心病患者中获益外,在痴呆、中风、黄斑变性等疾病中也发现了其有益作用[1]。

他汀类药物在多个器官系统的作用提示我们其可能对心理障碍有益,为了评价他汀类药物与心理障碍的关系,作者对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二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05年至2012年潍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及老年病科门诊与病房就诊的冠心病患者。

入选标准: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70%者诊断冠心病,既往明确心梗病史或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与非侵入性心肌缺血诊断依据同时存在;排除标准:入组前接受过血管重建术(介入或外科手术);中至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评级Ⅲ至Ⅳ级);重度心脏瓣膜病;重度非心脏性疾病。

1.2 方法在患者入组时,除了完成问卷外,他们的心理和临床资料也一并收集。

此后,患者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完成每年的问卷。

另外,随访医师提供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服用药物种类和数量。

平均随访时间是4年,最长随访时间7年。

患者的用药情况来自病人的就诊记录和调查问卷。

降脂类药物分为他汀类和非他汀类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为干预因素。

病人根据观察阶段服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三组:连续性服用他汀组,间断性服用他汀组以及未使用降脂药物组。

第四组为使用非他汀药物组,该组患者作为对照,并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主要观察结果为Kellner症状问卷评价结果,包括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

Kellner问卷包括92项内容。

可对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及心理问题躯体化进行评分。

为了使这些评分形成连续性变量,作者将患者的焦虑、抑郁、敌对评分划分为“正常”和“异常”。

抑郁评分≥7分,焦虑评分≥8分,敌对评分≥8分被标记为“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对三组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经常使用组,间断使用组及未使用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较,计算OR值(Ors)和伴随的95%置信区间代表他汀类药物使用与异常SQ心理状态分值的关联性强弱。

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SQ评分的关系。

使用Logistic分析GEE模型计算相应的优势比(OR值)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

患者的基础资料,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服用抗抑郁药物与否,高血压、糖尿病、心梗病史,吸烟、饮酒史、是否经常运动、社会支持及入组时的胆固醇水平在logistic回归GEE 模型中加以控制。

使用logistic GEE模型评价他汀类使用与心理评分的关系。

所有分析在SPSS20.0统计软件中执行。

2 结果
在2001年3月年至2012年12月间,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的25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病例采集,761例患者符合该研究的入组标准并同意参与该研究。

606例患者进行了至少1年的随访,平均91%的病例完成了作者的随访研究,仅有25例(4%)患者从该研究中退出,36例(6%)死亡。

三组患者(连续服用他汀组、间断服用他汀组及未使用降脂药物组)基础数据,包括入组时心理评分均类似。

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心理评分(包括抑郁、焦虑、敌对状态)呈现出向较好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在未服用降脂药物组患者其心理评分则无明显变化(图1)。

Logistic GEE模型评价他汀药物的使用与心理评分的关系。

作者发现连续服用他汀药物组患者明显不易发生异常抑郁评分(OR值0.63,95%置信区间0.43~0.93),异常焦虑评分(OR值0.69,95%置信区间0.47~0.99),异常敌对评分(OR 值0.77,95%置信区间0.58~0.93)(表1)。

他汀药物的获益表现在进行基础状态及随访发生事件的校正后仍然存在。

3 讨论
这是一项时间序列、多因素分析研究,是在分析了患者各种基础状态及后期随访社会事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该研究的结果提示长期连续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评分,表现在抑郁、焦虑、敌对水平呈现持续性下降,并且心理评分的变化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高低无明显关系。

国外曾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心理状态无明显关联[2],尽管作者
支持该研究中的他汀类药物不会对心理状态造成伤害的结论,作者的研究与该研究有多项不同之处:他们研究中所采集的患者人群与本文不同;他们服用的药物有所不同,如仅服用亲水性他汀药物;所有的随访时间均较短。

作者对服用一整年他汀药物的人群进行长期心理随访后,可发现更长时间的他汀药物服用后会发在心理状态的变化。

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障碍的发病可能与脑内免疫炎症及氧化应激有关[3],而他汀类药物对免疫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均有不同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生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脑细胞血液循环,可能为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VanderBeek BL,Zacks DN,Talwar N,et al. Role of stati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Retina,2013,33(2):414-422.
[2] While A,Keen L.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2,11(1):85-96.
[3] Van der Most PJ,Dolga AM,Nijholt IM,et al.Statins:mechanisms of neuroprotection.Prog Neurobiol,2009,88:6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