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史第一章
中西翻译简史第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第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1.“翻译”的词源学含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P6)答:从翻译的词源可以看出,(1)印欧语言比其他语言更强调相似性,特别是在早期的宗教典籍翻译中甚至要求一致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的翻译理论中“对等”观念会起到核心作用,而要表示自有翻译时,则会使用其他术语如“改编”的原因。
(2)很多语言中,“翻译”与“口译”使用不同的术语,意味着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
“口译”比“翻译”更强调“调停”。
(3)不同的语言对翻译观念的阐释方式也不同,并非所有的阐释都像印欧语言中那样强调保存同一性。
斯特科尼提出翻译的符号学特征具有三个方面共性:相似性,差异性与调停。
这些共性可以看作是所有翻译都具有的特征,但“翻译”一词的确切含义不是预先给定,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不证自明的,它需要在对历史上翻译过程与翻译结果的研究中去发现。
3、三大宗教典籍的翻译存在哪些差异?答:(1)《圣经》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也是被联合国工人为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一本书。
对西方社会的精神信仰和行为方式影响尤其巨大,与希腊神话同为打开西方精神世界的钥匙。
《圣经》除了是一本宗教典籍之外,它本身还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的一本几乎是欧洲大多数民族语言的第一范本。
阅读《圣经》各种一本的人如此之多,甚至连研究它的着作也是汗牛充栋,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圣经解释学”。
(2)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初期翻译主要靠外来僧人凭记忆口授。
译者受中国传统宗教尤其是道家“得道成仙”观念的影响,往往是以道家的哲学名词,概念来比附佛学。
(3)与《圣经》、佛经典籍不同,《古兰经》则要求对它的解释和理解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框架,翻译《古兰经》必须要对经文有深入的理解,并把《古兰经》的深刻含义传达出来。
中西翻译史
第一章当代研究视角下的翻译史1. 翻译产生是出于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交际需求2. 宗教典籍的翻译持续了上千年,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译者们确立了对翻译的基本认识,这包括翻译的性质,基本的方法,质量标准等等。
3. 文学翻译在传播文化、丰富本国文化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探讨翻译的作用、方法。
4. 非文学翻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增多,使翻译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
第二章中国翻译史的分期1.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转向与三个根本性的突破指的是什么?两大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三个根本性突破:从一般层面上的语言间的对等研究深入到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关注译作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不再把翻译看成是语言转换时的孤立片段,而是将它放在文化语境中去研究;(Page 32)2. 为什么说1898年正式拉开了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的帷幕?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催热政治小说翻译;严复提出”信、达、雅“;林纾版《巴黎茶花女遗事》(Page 36)第三章中国的佛经翻译1. 东汉末年的佛经翻译特与著名译者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无原本,凭外来僧人的口授;译者多是外来僧人,因此译经往往合作完成,即”集体翻译“,总体的翻译水平不高。
由于没有政府的支持,译作零星。
译本中有详细的注释。
由于缺乏经验,一般采用直译。
(Page 47-48)译经的始创者安世高2.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特点与著名译者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脱离了私人小规模翻译,变为大规模的译场;译场有了较细的分工;传译与讲习相结合,因此使翻译带有研究性质;原本往往不止一种;理论与技巧加强:五失本、三不易、八备说、依实出华等。
第一个中国译者道安,鳩摩罗什3. 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特点与著名译者译者不再进行讲习研究,单独进行翻译,译场规模较前一阶段小了;译场分工完善,对于译者能力极为挑剔。
佛经翻译之巨星玄奘4.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翻译方法对佛教的中国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借用道家概念来类比佛经概念,很容易为中土人所接受,这使印度佛教找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结合点,也进一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第一章远古时代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在发现了生活距今万年前的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原始人类。
2、蓝田人在发现了生活距今万年前的蓝田人,他们会用粗糙的方法打制石器,包括、、、等。
属于。
3、北京人在发现了生活距今万年前的北京人,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的遗址,能够劳动工具,会使用。
4、山顶洞人在发现了生活距今年前的山顶洞人,他们会和,还掌握了、,还能。
二、远古文化1、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距今年,属于流域,半坡文化属于流域,他们都属于氏族社会。
河姆渡文化制作的陶器称为,会种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半坡文化制作的陶器称为,会种,掌握世界最早的技术,还会种植和。
2、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距今年,属于氏族社会。
会制作和陶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和的国家。
3、炎帝、皇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皇帝是距今的部落联盟首领,皇帝和蚩尤之间发生的大战是。
部落联盟实行的制度是推选首领的。
三、选择题1.现知我国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地区的人。
A.陕西元谋B.北京山顶洞C.云南元谋D.云南蓝田2.能够制造工具,实现人与动物区别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最早种植粟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下列古人类中,已进人母系氏族社会的有。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用火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制造工具6.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B.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麻的国家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7.能够制作黑陶和白陶,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所掌握的制陶技术.()A.河姆渡文化居民B.半坡文化居民C.山顶洞人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居民8.以下属于最后一位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中西文化比较 第一章
虽然宗教产生的历史原因都是一样的, 但中国农业文明群体生活方式与西方工商 业文明个体生活方式对宗教文化的不同选 择,使得中西方宗教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 路,在对待宗教的态度,宗教信仰、体验 和追求,以及宗教的政治地位等方面,二 者有很大差异。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 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基督教轻视现世世俗生活,以来世的永生为最高目标。基 督教把人看成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物,其中,灵魂是归属于上 帝的,归属于自己的只有肉体。由于人的存在是有限,人类的 自救和自我解脱不可能实现,只能把得救的希望寄托于上帝, 倾听来自冥冥天国的福音。
第四节 宗教追求——今世快乐与来世幸福
二、西方宗教追求来世幸福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二、神本主义的西方宗教
启蒙运动致力于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提倡自 由、理性和科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和人的思想, 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看起来西方宗教是从神本主义转 到了人本主义,西方文化走向改变了,但实际上,神 本主义在社会道德生活领域仍然有雄厚根基。
第二节
宗教信仰——多 元信仰与一元崇拜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二、神本主义的西方宗教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及其他 一些小的教派,各教派的信仰内容不尽相同,但核心 信仰是一致的。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二、神本主义的西方宗教
(二)基督教的神本主义 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基督教神本主义强调, 神是全宇宙的创始成终者,万物都源于上帝、依 靠上帝并最终归于上帝。 基督教的神本主义还体现在对人的看法上。 其基本信条中的“原罪说”是对人本性的否定, 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是要受苦的。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文学
《伊索寓言》
关于《伊索寓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伊索实有其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是个获释奴隶, 也是个演说家。有亚里斯多德及希罗多德的文献为据。 第二,《伊索寓言》是以古希腊人为主的多民族文化产物。 由于伊索被公认为是“动物寓言之父”,古希腊文化传到非 洲和亚洲,非洲人和亚洲人又把自己的寓言归到他的名下, 于是《伊索寓言》就成了一部世界寓言名著。
希腊神话的分类
神话
神的故事
弥诺斯迷宫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潘多拉的盒子 酒神狄奥尼索斯 坦塔罗斯的故事
英雄传说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伊阿宋的故事 西绪福斯故事 俄狄浦斯的故事 特洛亚战争的故事
诸神谱系表
混沌 夜神 光明:以太 白昼:赫默拉
黑暗之神
地母该亚
第一代天神 乌剌诺斯 (子)
《伊索寓言》
相传由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 作,实际上是希腊人民民间口头创 作的结晶。 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 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德斯搜集的寓 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抄 本编订的,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亚 洲、非洲,所收篇目约300余篇。
寓言哲理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的是下 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 学观点。 早在明代,伊索寓言就传入中 国。中国读者常常引用《伊索 寓言》来说明问题。如《狼和 小羊》、《农夫和蛇》、《龟 兔赛跑》、《狼来了》等。
赫西俄得诗选
冬
能让所有的牛全都脱去一层皮。 北风刮过以后,严寒就笼罩了大地, 北风自产马的色雷斯袭来,辽阔的海 卷起波浪,大地和森林一起号叫。 深山峡谷之中,许多高大的橡树, 粗壮的松柏,倒在养育人类的大地上, 无边无际的森林,同时发出呼啸。 《工作与时日》(505-517行)
简明中外教育史外国部分第一章
种姓制度
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 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 罗四个等级。其中婆罗门是僧侣祭司, 刹帝利是军事贵族,以上两个属于高级 种姓,是特权阶级。吠舍是是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不属 于再生种姓,是没有权利的奴隶,为非 “再生”人。
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 “梵天”,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 者,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婆罗门教赞成 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果说”和 “转世轮回说”。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 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 种姓间的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
关于教育的起源
学校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
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教育
苏美尔和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埃及 古代希伯来
一、教育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理论流派
•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2.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让人弃绝人间享 乐,追求涅槃和虚幻的 来世。 主要场所在寺院,学习内 容为佛教经典,将讲道 和个人钻研结合起来, 一般学习12年。 学生为“比丘”与“比 丘尼”。 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 , 也是学术机构。
宣讲
传法、办识字班
向 首 陀 罗 布 道
收女弟子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1)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设立在国王 所在地的宫廷里,专供王 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 以培养奴隶主国家高级文 武官吏为主要任务。宫廷 学校是在古埃及最早出现 的学校,也是最高一级的 学校。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三节3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
3、罗马的艺术
罗马的艺术风格深受希腊文化 的影响,其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建 筑方面。罗马建筑艺术表现出罗马 文化功利务实和凝重宏伟的特点。
4、罗马的科学
罗马人在科学方面的建树甚少,与希腊人 热衷于探究事物的本原不同,罗马人只是出于 实用目的才对科学感兴趣。罗马人在科学史上 最重要的贡献是恺撒修订的儒略历法。
(五)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
1、罗马的哲学
罗马人务实功利的性格使得他们对追 求形而上学真理的、抽象的哲学思辩不感 兴趣。因此罗马的哲学没有自己独创的体 系,它在思想上只是希腊哲学的延续。对 罗马哲学家影响最大的希腊哲学流派分别 是斯多葛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此外还有 柏拉图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人欲横流的罗马帝国时期,一方面人 们在行为上实践着伊壁鸠鲁主义的教诲,另 一方面斯多葛主义的宿命论思想则成为他们 摆脱精神苦闷的最佳药方。
修辞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约前104—前 43)的演讲稿和散文集体现了优美华丽、抑扬 顿挫的文风,注重突出作品的文采。
②黄金时期(公元前100—公元17年)
“黄金时期”是指奥古斯都时代所开创的 拉丁文学发展史上的古典或辉煌时期,在此期 间出现了罗马历史上三位最杰出的文学巨匠— —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
2、罗马的文学
①共和时期(公元前240—前30年)
利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约前280—204) 是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他翻译了荷马的《奥 德修纪》等古希腊文学作品,其功绩主要在于 把一些古希腊文学经典介绍给了缺少书面文学 传统的罗马人。
恺撒的《高卢战记》开创了表现罗马文化 特征的、简洁明快的散文风格。
《埃涅阿斯纪》在摹仿荷马史诗的同时,也表 现出罗马文学的特色,如主人公的集体意识、责任 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 史诗。
中西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讲稿
第一章翻译简史(中外翻译理论沿革)翻译是语际交流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
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在谱系、文字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它们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不同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被具有不同心理文化的人长期使用而形成的。
由于这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不同的文化,英汉语相互转换的机制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翻译活动应该是这样一种活动,即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1 、翻译的概念2 、翻译的性质3 、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4 、翻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翻译的分类6 、译者的素养7 、翻译市场的现状8 、翻译工具箱1、翻译的概念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1980)Catford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Peter Newmark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Malcolm Cowley:Translation is an art that involves the re-creation of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for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background.Eugene Nida:奈达定义的三个优点明确地说明了要译的是什么(信息message)暗示了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closest)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Some Definitions by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Gideon Toury:―A translation is taken to be any target-language utterance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on whatever grounds.‖Christiane Nord―Translation is the production of a functional target text maintaining a relationship with a given source text that is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ded or demanded function of the target text.‖Jean Sager:―Translation is an externally motivated industrial activity,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diversified in response to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is fo rm of communication.‖吕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一节2希腊神话与传说
(三)神谱的文化学意义
1、它反映了蒙昧时代人们对于宇宙 的起源、自然的演化,以及客观自然现象 的稚拙的认识(比如关于混沌之神卡俄斯、 大地女神该亚、天宇之神乌兰诺斯以及谷 物女神得墨特尔的神话)。
2、它蕴涵着以自我否定为动力、以变革 为本质的社会进化思想,体现了蒙昧时代的人 们对于自身社会历史变迁的规律的朴素认识。
“系统叙事诗”把某些英雄的家族历史 和不幸遭遇作为叙述的主题,突出命运和神 谕的重要性,从而具有了最初的悲剧色彩。
(二)希腊神谱
1、希腊神谱的形成
赫西俄德在长诗《神谱》中把民间流 传的纷繁凌乱的原始神话整理为具有内在 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体系神话,归纳出脉络 清晰的神祗谱系和英雄谱系。
2、《神谱》的历史意义
①确定了希腊神系发展演化的基本脉络, 使希腊神话形成谱系分明的特点。
②神谱中的奥林匹斯诸神以及英雄们成为 希腊城邦时期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荷马决不是原著者,而是一个删定者,他是一个 十八世纪式的古代神话的诠释家,怀抱着一种上层阶级文 质彬彬的启蒙理想。”
——罗素《西方哲学史》
2、荷马史诗中英雄与神祗的性格特征
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他们都是些嗜好征服的首领,是些海盗 之王。他们既打仗,又宴饮,又游玩,又作乐; 他们开怀痛饮,并大声嘲笑那些侍侯他们的瘸铁 匠。他们只知怕自不说谎。”
(四)希腊神祗的特征
1、超越抽象的道德概念的束缚,具有人类的 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体现了希腊人热爱世俗生 命的入世精神。
2、在超越道德和死亡的束缚的同时,却摆 脱不了命运力量的操纵,体现出希腊人的宿命论 思想的萌芽。
(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
1、荷马史诗的内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 修纪》)将克里特、迈锡尼时期的英雄 传说和神祗传说糅合在一起,是往昔历 史的神话化渲染和浪漫化写照。
西方文化史 第一章
林新制作
22
阿摩利人
汉谟拉比王因此不无 自豪地自称是“强大之王 ,巴比伦之王,阿穆鲁全 国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 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 汉谟拉比本人由于其制定 的《汉谟拉比法典》更是 永垂青史。
林新制作
23
亚述帝国
公元前10世纪末,在两河流域存在 了近千年的亚述王国开始崛起,经 过数百年的连续征战、掠夺、扩张 ,确立了其霸主地位,其领土范围 不仅包括整个两河流域,还北达乌 拉尔图,西达地中海沿岸诸国,西 南达埃及。
林新制作
5
在探索人类文明起因的诸理论中,地理 气候决定论”似乎在解释两河流域文明 的兴起方面颇具说服力。
各种研究表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是由人 工灌溉工程培育出来的 。
林新制作
6
城邦在两河流域的出现为一种以城市为中 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贸易作为经济的原动力,它的发展也成为 该地区城市生活和文明发展中一个至关重 要的因素。
林新制作
14
• 苏美尔人创造出的社会具有 (在当时条件下的)公正、 稳定、繁荣和多彩的文明特 征。其社会生活样式成为后 人憧憬的目标。她所留下的 丰富文明遗产为该地区的所 有民族,无论是友邦还是仇 敌,吸纳和继承。
苏美尔人
林新制作
15
苏美尔最有创见的 国王是在乌尔第一王朝 (约公元前2700年) 当政的吉尔伽美什。他 因其不凡的生平和业绩 成为著名的《吉尔伽美 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和 不朽的英雄。
林新制作
44
文学
《吉尔迦美什》起源于苏美尔时代, 经历代传诵,最终成文于公元前2000 多年前,是世界上迄今已发现史诗中 最古老的一部 ,描写的是一位人类英 雄在一个受到不可避免自然法则支配 的世界上的冒险经历和追求的故事 , 《吉尔伽美什》一经发现就被视为两 河流域文学的最高成就 ,从时间上看 ,《吉尔伽美什》比欧洲著名的《荷 马史诗》要早1000多年 。
西方文化史重点知识(考点 名词解释)
第三部分《西方文化史》1-4章考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爱琴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西方文化的精神祖先:古代希伯来人、古代希腊人一.一.欧洲史前文化(一)(一)旧石器文化1. 1.早期文化有三个: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克拉克文化2. 2.阿布维利—阿舍利文化代表工具:手斧3. 3.克拉克文化代表工具:石片4. 4.欧洲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尼安德特人化石5. 5.尼安德特人创造的文化:莫斯特文化6. 6.欧洲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现代欧洲白种人的祖先)7.7.晚期智人阶段主要文化: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德林文化8.8.克罗马农人最突出的文化成就:岩画艺术(多以动物为题材)代表作: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西班牙)拉斯科洞穴岩画(法)最早的雕刻:“持角杯的少女”(也称“洛塞尔的维纳斯”)(二)(二)新石器文化1. 1.欧洲中石器文化的代表:阿齐尔文化(法)、马格尔莫斯文化(北欧)2. 2.阿齐尔文化主要工具:石镞、骨镞、骨质鱼叉3. 3.马格尔莫斯文化:鱼叉、鱼钩------渔猎生活4. 4.新石器文化主要特征: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家畜驯养和定居农业的出现5. 5.欧洲最早的农业居民遗址在:南欧6. 6.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二.二.爱琴文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一)(一)爱琴文化的发现◆发现者:亨利•谢里曼(德)阿瑟•伊文斯(英):发现米诺斯王宫(二)(二)克里特文化(前2600---前1250)1. 1.早期爱琴海非希腊语居民(创造早期爱琴文化):皮拉斯吉人、卡里亚人或勒列吉人2. 2.克里特岛最为强大的奴隶制小国:米诺斯王朝3. 3.克里特重要雕刻品:石雕(“斗士杯”和“军官杯”);克里特人有斗牛的习俗4. 4.米诺斯王朝书写形式:从图形符号发展为线形音节文字(线形文字A)5. 5.克里特人是海上民族,航海业发达;克里特文化兼具海洋性和开放性(三)(三)迈锡尼文化1. 1.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阿该亚人2. 2.阿该亚人创造了另一种泥板文书:线形文字B3. 3.表明迈锡尼社会进入奴隶制阶段的是:线形文字B里有关奴隶的字样4. 4.特洛伊战争时间:前12世纪初5. 5.以爱琴社会为题材的著作:《荷马史诗》,对于希腊精神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三.古代近东文化古代近东居民:美索不达米亚各族、埃及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一)(一)自然环境与古代近东文化1. 1.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造就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孕育埃及2. 2.“尼罗河的赠礼”:埃及“肥沃的新月地带”:两河流域包括巴勒斯坦3. 3.古代埃及与美索布达米亚地区都经历了由城邦走向统一的过程,形成了奴隶制神权统治,王权与法律均来自神授4. 4.埃及文化:单一发展进程5. 5.两河流域最早奴隶制文明创造者:苏美尔人6. 6.古代埃及人发明了:太阳历(二)(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由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发展而来)1. 1.阿摩利人的古巴比伦王国,亚述人的亚述帝国以及迦勒底人的新巴比伦王国先后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地区2. 2.前3000年: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3. 3.最初的学校出现在:苏美尔4. 4.亚述学:通过楔形文字来研究两河流域历史文化5. 5.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6. 6.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多神信仰、神的人格化、灵魂不死观7.7.古巴比伦珍贵遗产:《汉谟拉比法典》(共282条),保留了原始的“同态复仇”习惯法8.8.《汉谟拉比法典》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其进步意义:1)以成文法的形式使古巴比伦社会人人有法可依2)规定了明确的诉讼程序9.9.美索不达米亚建筑杰出代表:“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七级大庙塔”10.10.几何学:巴比伦人运用勾股定理11.11.代数学:巴比伦人使用十进位与六十进位制12.12.古巴比伦人制定太阴历13.13.今天历法中星期制度的来历:每周七天,即日、月、水、火、木、金、土(三)(三)古代埃及文化1. 1.象形文字的发明者:古代埃及人2. 2.使文字开始具有抽象含义的是:表意符号的出现3. 3.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三个部分构成:表形、表意、表音4. 4.字母文字的创造者:腓尼基人5. 5.埃及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商博良(法)释读象形文字6. 6.古代埃及人最初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7.7.埃及法老被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又被称为太阳神之子,其权力来自神授8.8.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创作:《阿顿颂诗》9.9.古代埃及著名诗歌:《打谷歌》《阿顿颂诗》10.10.古代埃及最著名的箴言《伊浦味箴言》11.11.古代埃及著名建筑:金字塔、“迷宫”、底比斯的阿蒙神庙12.12.古代埃及雕塑代表:狮身人面像、涅菲尔提提王后像(阿玛尔纳艺术)13.13.数学成就:埃及人应用十进位法、求出圆周率3.1614.14.天文成就: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四)(四)古代近东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1. 1.古代近东文化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埃及文化2. 2.西方文化的两大精神祖先:希腊人、希伯来人3. 3.《旧约圣经》中“通天塔”的原型:巴比伦城的七级大庙塔4. 4.古代希腊字母:由腓尼基字母发展而来,腓尼基字母(22个)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腊字母后来发展成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5. 5.希腊雕像考罗斯:具有埃及人的气质6. 6.埃及的《阿顿颂诗》影响了《旧约圣经》的《诗篇》7.7.前45年,朱里亚.凯撒在埃及立法的基础上制定“朱里亚历”(“儒略历”),在罗马推行8.8.16C末,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制定“格里高利历”(今天通行世界的“公历”)9.9.数学方面,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继承古代埃及几何学四.四.希伯来文化希伯来宗教伦理思想成为现代西方宗教和伦理思想的主要源泉,希伯来人是西方文化的精神始祖之一(一)(一)希伯来人与犹太教1. 1.希伯来人宗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摩西十诫”2. 2.所罗门死后,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以撒玛利亚为都城的以色列(北部)以耶路撒冷为都城的犹太(南部)3.著名先知以西结极大发展了犹太教,增加了救世主(弥赛亚)4.犹太人宗教与社会生活的中心:犹太会堂5.犹太教分裂出的教派:法利赛派、撒都该派、艾塞尼派6.研究古代希伯来人宗教与历史的珍贵资料:《死海古卷》7.犹太教思想成为基督教主体思想,其经典构成了基督教的《旧约圣经》8.以色列及散居各地的犹太人的名族语言:希伯来语(二)(二)《旧约圣经》(犹太教的经典)1. 1.《旧约圣经》共39卷,由法律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组成2. 2.旧约的主题和核心:“法律书”,在旧约中地位最高,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名数记》《申命记》(为摩西所传,又称《摩西五经》)3. 3.“先知书”地位次于“法律书”,从希伯来人建国至新巴比伦征服犹太王国这段时间的历史记载和先知言行录4. 4.“圣录”的地位次于“先知书”,内容包括“巴比伦囚徒”至波斯统治时期的犹太历史和诗篇5. 5.《七十子希腊译本》:被翻译成希腊文的旧约,比希伯来文经典多出一部分经卷,人们把没有争议的经卷称为“正典”,有争议的称为“后典”(三)(三)希伯来人的宗教---伦理思想1. 1.犹太教宗教思想的特点:1)坚持一神论,只有雅赫维才是唯一真神2)契约观念3)注重戒律,如摩西十戒4)弥赛亚和天国观念第二章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希腊古典文化的精髓,造就了西方文化中的古典传统。
西方文化史课程提纲
西方文化史课程提纲第一章——第三章古希腊文化一、爱琴文明的发现二、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文字三、克里特迷宫四、希腊字母、荷马史诗、《伊索寓言》五、希腊神话六、希腊剧场、奥林匹克运动会七、《掷铁饼者》、《美神阿芙洛狄特》、《垂死的高卢人》、《拉奥孔群雕》、《米洛斯的维纳斯》八、勾股定理、希波克拉底、希腊三大悲剧家、阿里斯托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古希腊三种柱式、牧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第四章古罗马文化一、罗马建城的传说二、罗马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关系三、卢克来修、西塞罗、凯撒(文化方面)、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波里比阿、李维、塔西陀、普鲁塔克、托勒密、《金驴记》四、拉丁字母、万神殿、凯旋门、科罗西姆大剧场、图拉真纪念柱第五章中世纪文化一、基督教的起源、基本教义二、东西方教会的分裂三、教父学与经院哲学四、托马斯·阿奎那(略)五、中世纪的教育及大学学位制度六、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七、中世纪艺术的特征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莫、拉伯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培根、日心说第七章欧洲宗教改革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二、新教的教义、加尔文的预定论第八章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一、启蒙运动的社会背景二、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三、社会契约论(略)、分权理论(略)、百科全书派四、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五、鲁本斯与《劫夺吕西普的女儿》、华多与《舟发西苔岛》六、笛福、莱辛、歌德、伦勃朗、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u 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爱琴文化u 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希腊—罗马古典文化u 西方文化的精神祖先:古代希伯来人、古代希腊人一.欧洲史前文化(一)旧石器文化1. 早期文化有三个: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克拉克文化2. 阿布维利—阿舍利文化代表工具:手斧3. 克拉克文化代表工具:石片4. 欧洲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尼安德特人化石5. 尼安德特人创造的文化:莫斯特文化6. 欧洲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现代欧洲白种人的祖先)7. 晚期智人阶段主要文化: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德林文化8. 克罗马农人最突出的文化成就:岩画艺术(多以动物为题材)代表作: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西班牙)拉斯科洞穴岩画(法)最早的雕刻:“持角杯的少女”(也称“洛塞尔的维纳斯”)(二)新石器文化1. 欧洲中石器文化的代表:阿齐尔文化(法)、马格尔莫斯文化(北欧)2. 阿齐尔文化主要工具:石镞、骨镞、骨质鱼叉3. 马格尔莫斯文化:鱼叉、鱼钩------渔猎生活4. 新石器文化主要特征: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家畜驯养和定居农业的出现5. 欧洲最早的农业居民遗址在:南欧6. 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二.爱琴文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一)爱琴文化的发现u 发现者:亨利•谢里曼(德)阿瑟•伊文斯(英):发现米诺斯王宫(二)克里特文化(前2600---前1250)1. 早期爱琴海非希腊语居民(创造早期爱琴文化):皮拉斯吉人、卡里亚人或勒列吉人2. 克里特岛最为强大的奴隶制小国:米诺斯王朝3. 克里特重要雕刻品:石雕(“斗士杯”和“军官杯”);克里特人有斗牛的习俗4. 米诺斯王朝书写形式:从图形符号发展为线形音节文字(线形文字A)5. 克里特人是海上民族,航海业发达;克里特文化兼具海洋性和开放性(三)迈锡尼文化1. 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阿该亚人2. 阿该亚人创造了另一种泥板文书:线形文字B3. 表明迈锡尼社会进入奴隶制阶段的是:线形文字B里有关奴隶的字样4. 特洛伊战争时间:前12世纪初5. 以爱琴社会为题材的著作:《荷马史诗》,对于希腊精神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古代近东文化u 古代近东居民:美索不达米亚各族、埃及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一)自然环境与古代近东文化1.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造就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孕育埃及2.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肥沃的新月地带”:两河流域包括巴勒斯坦3. 古代埃及与美索布达米亚地区都经历了由城邦走向统一的过程,形成了奴隶制神权统治,王权与法律均来自神授4. 埃及文化:单一发展进程5. 两河流域最早奴隶制文明创造者:苏美尔人6. 古代埃及人发明了:太阳历(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由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发展而来)。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标准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4060042 )制定()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承担单位(师范学院)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本门课程是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开设的一门的专业限选基础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小学教师开设,通过本课程学习,既可掌握中外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又可加深从文化学层面上对各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中历史。
2.学习目标本课程上编《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任务主要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机制、表现形式和基本精神,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理论,较为深入地掌握各种主要文化现象的特点,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文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准确地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状况和当前的国情,并使这种能力和认识渗透于各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之中。
下编《西方文化史》的教学任务主要讲授西方文化2000多年来西方人文精神和制度方面的演变,以文化艺术和政治哲学、科技伦理为主,目的是通过讲述这些重要文化现象,使学生对西方文化史有较好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外阅读和作业练习,重点在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历史感、相应的思辨能力以及对当前文化现象的实际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学习中外文化,培养独立的对文化现象的分析与思辩能力和综合判断力。
4.教学设计上编:中国文化史绪论文化与中国文化教学内容:1.“文化”界说2.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3.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确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文化”界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教学内容:1.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地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生成因素,并对历史地理环境的诸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 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生活之中, 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你能列举一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 色的行为文化吗?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是一个 有机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表 里,不能割裂。 只是为了考察文化提供不同的切入点, 才分层论析。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 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 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 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 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
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 种观点: (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 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 正义;真、善、美。
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 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 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 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 善与恶,美与丑。
——中国文化:情感,虚文本位:中国文 化重情感,虚文,人与人关系以情感为 基础。 e.g.“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 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 件.……社会经济,因以大乱。”
e.g.“亲养其子,复育其孙;以五递进,又各纳 妇,一门之内,人口近百矣;况夫累代同居,传 为佳话。虚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妇群君,内多 诟谇;依赖成性,生产日微;貌为家庭和乐,实 则黑幕潜张,而生机日促耳。昆季之间,率为共 产,倘不相养,必为世讥。事畜之外,兼及昆季。 至简之家,恒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兹因此 被养之昆季习为游惰,遗害於家庭及社会者亦不 少。” 中国表面上风俗淳厚,但实际上却造成人的依 赖性,减低生产力。
西方文化史第一章古希腊时代的文化.ppt
•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最重要、也最直接 的源头。古希腊人留下的众多文献、文物, 都说明了西方现代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 度、科学精神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古希文 腊的学和艺术也同样是后来西方文学、艺 术的灵感源泉之一。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 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古 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曾经说:一提到希腊这 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 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 家园之感。”
“One mentioned the name in Greek, in the educated European hearts, naturally give rise to a sense of home. ”
一、克里特文化
The Cretan Culture
(公元前3000~公元前1200年)
• 爱琴文明 (Aegean Culture):它是指爱情海 地区的青铜文化,它先后 形成了两大中心:克里特 岛和迈锡尼,因此又通称 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 克里特岛是爱琴海第一大 岛,约于公元前3000年前 后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公 元前1700-前1400年期间 ,是克里特文化最为繁盛 的时代,其文化中心是克 诺索斯城(Knossoss)
• 2、后期: 特点:彩陶底色变浅,以 重色描绘自然舒展的花草 和海洋生物的形象。
(三)文字 Writing
克里特的文字经历了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象形
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有些符号也可能袭用了埃及的象形
Hale Waihona Puke 文字。克里特文化盛期,线形文字在全岛通用,刻写文字的泥版文
最新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18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11【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B、古体诗C、现代诗D、格律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B、接触的频率C、他人的喜好D、事物的外表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3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B、象C、规D、气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15外国文学史-张世君-外国文学史第1章第5节电子教案
第5页,共36页。
悲剧
悲剧: 戏剧的一种类型。在西方戏剧史上,一般认为,悲 剧主要表现主人公在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和社会正义进行 斗争时,由于恶势力的阻挠、迫害,或者自身的过失和弱点,遭 到失败,甚至个人毁灭。
悲剧精神:崇高严肃,具有悲壮之美。 悲剧主角:令人尊敬或同情的人物,具有英雄性,其高 贵品质和斗争精神给人鼓舞力量。
情境说。提出者狄德罗。情境指形成人物性格的环境。“人们 一般要找出显出人物性格的周围情况,把这些情境互相紧密联系 起来。应该成为作品基础的就是情境。”(见《西方美学史》上 卷279页)
第3页,共36页。
冲突说
冲突说。提出者黑格尔、法国戏剧批评家布伦退尔 (1849-1906)、美国现代戏剧和电影理论家劳逊。
5.退场。退场也就是尾声。全剧完。
第13页,共36页。
希腊喜剧结构
1. 开场
2. 进场
3. 对驳场,表现矛盾高潮
4. 评议场
5. 插曲,歌队发表意见。
6. 退场。大团圆,歌队最后一次歌舞
第14页,共36页。
舞台面具
希腊悲剧、喜剧的道 具都有面具。用以烘托饰 演角色的效果。也由于演 员有限,一个演员要串演 几个角色。
作品内容反对暴政、反对假民主,反对男女不平等。关 注妇女问题。他是第一个对妇女表同情的作家。
对戏剧的贡献表现在创作手法,一是写实性,二是心理 分析。
第30页,共36页。
《美狄亚》(- 431)
欧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 亚帮助丈夫伊阿宋获得金羊毛。 伊阿宋停妻再娶科任托斯公主, 激怒了美狄亚。遂用献毒衣焚 杀了公主,并杀死自己和伊阿 宋所生的两个孩子,报复丈夫。 乘飞龙逃走。
中西文化融合教程参考书
中西文化融合教程参考书前言:本教程参考书力求系统地介绍中西文化融合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文化融合的意义、特点和方法。
本书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帮助读者在融合中发现共同点,促进跨文化的理解与合作。
第一章: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1.1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起源1.2 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与影响1.3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兴起1.4 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现状与趋势第二章:中西文化融合的价值与意义2.1 促进文化多元性的认同与尊重2.2 扩大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2.3 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2.4 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方式第三章:语言与文字的融合3.1 中西文字体的异同与转换3.2 语言特点的互补与创新3.3 汉英翻译的技巧与要点3.4 多语种学习的实际方法与策略第四章:文学与艺术的对话4.1 中西文学的主题与风格对比4.2 舞台艺术的跨文化融合演绎4.3 绘画与雕塑的形式与内涵交融 4.4 电影与音乐的美学碰撞与创新第五章:宗教与哲学的对接5.1 中西宗教的异同与交流5.2 哲学思想的中西对话与互补5.3 宗教与哲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5.4 经典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第六章:饮食与习俗的交融6.1 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与融合6.2 中西宴会礼仪的差异与共通6.3 节日庆典的文化习俗与传统6.4 美食旅游与文化交流的结合结语:中西文化融合是当代世界的趋势,也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教程参考书的学习,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意义与方法,以及不同领域的融合实践和创新成果。
本书的编写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希望能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增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西文化融合,共创美好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参考书目
1. 柳治徽:《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2.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3.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2年。 4.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6.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三、文化的结构
二分说: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三分说: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四分说: 风俗习惯 思想与价值
理想文化 精神文化 “金字塔”: 制度文 化 物质文化
三、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
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 其所表现的文化。如:建筑、饮食、服饰、交通、 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① 制度文化: 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 婚姻等制度及其组织机构
1.“文化”一词的来源 西方:源于拉丁文cultura,本意是耕种,后
引申为“栽培、培养、修养”。 中国:“文”多指纹理、花纹,引申为自然 社会的规律和道德行为准则,“化”是“教 化、造化”之意。(文、化合用最早见于春 秋之前) ——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 精神、物质的创造。
二产物; (2)文化是具有结构的有机整体; (3)文化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特性。
2.文化的外延 (1)自然科学技术; (2)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 (3)政治法律思想和理论; (4)语言文字; (5)道德伦理观念; 还包括教育思想、新闻出版业、公共文 化设施、宗教现象、民间文学、哲学、社会 学和文学艺术等。
何为文化史?
文化史:史学和文化 学的结合 研究对象:人类文化 分发生发展
第一章 人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文化”的概念
人类文化的多源兴起
第三节
文化的发展及其研究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一、对“文化”的诸多解读
二、“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三、“文化”的结构
一、对“文化”的诸多解读
中西文化史
授课教师 李德芳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lidefang@
本课程介绍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应用型的课程,
目的在于:
1.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 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学生对 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自觉性; 2.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增强其文化底蕴,增强学生 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求学生把握与运用 中西文化的比较方法。
2.非物质文化
② 精神文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道德伦理、 民族性格、科学理论、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
四、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五、考试方式与方法
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中西文化发展演变历史 及其文化成就的掌握情况。 题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到课情况 和课堂讨论发言情况;期中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 20%,以作业、读书笔记等形式考核;期末考试成 绩占总成绩的60%。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人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西方文化的传承与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流变 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 走向现代文明的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1.文字教材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辅以必要 的辅导。 2.注重学生参与式的学习以及课堂互动环节。采用 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课堂辩论、 课堂演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2.“文化”定义
罗伯和克鲁克洪:列举了161种 文化定义 日本学者统计:260种文化定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 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 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相关文化概念
文化产品:广义的概念包括一切物质、精神的产品,狭 义的仅指精神产品。 文化内涵: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个别、具体,直观。 (甄嬛体、屌丝文化、选秀热)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 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 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如 行业禁忌、建安风骨、原始巫术等。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 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 潮。(大众思潮、网络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