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AABB临床实践指南:输血 —国内解读

合集下载

AABB+2012年输血指南的解读

AABB+2012年输血指南的解读

AABB 2012年输血指南的解读作者: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黄青青张悦红细胞输注时血红蛋白目标值的设定和凝血系统的监测调控,是ICU患者在输血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输血指南推荐,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应遵循限制性输血策略;对于有创伤性凝血病的患者,应采用相应指标动态监测凝血和纤溶平衡状态。

2010年欧洲创伤出血管理指南进行了修订,2012年美国血库协会(AABB)临床输血专家组发布红细胞输注临床实践指南。

结合临床实践,针对ICU经常遇到的红细胞输注和凝血机制调控问题,对输血指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确定Hb目标值在输注红细胞时,对病情稳定住院患者,AABB推荐遵循限制输血策略(Hb 7 g/dl~8 g/dl)(推荐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或Hb≤8 g/dl 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CS患者,由于相关证据等级非常低,指南对这部分患者无推荐意见。

二、不推荐单一HCT指标评估出血状况指南不推荐HCT作为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估机体的出血状况(1B)。

由于自身和容量复苏后的血压稀释,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等原因,研究显示,HCT对判断出血的敏感性仅为50%,但HCT进行性下降则反映有继续出血。

三、动态监测凝血和纤溶系统研究显示,创伤出血患者中有1/3伴创伤性凝血病。

与同类无创伤性凝血病组相比,凝血病组患者多器官衰竭(MODF)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

分析原因,与休克所致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因子丢失,低温和酸中毒等相关。

因此,临床中在积极纠正低温和酸中毒外,还应动态监测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

指南推荐对创伤后的凝血系统进行常规监测,采用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参数动态监测,其中INR和APTT参数不单独用于指导止血治疗(1C)。

临床上应注意,当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5倍或APTT>正常值2倍时,提示机体可能出现了凝血障碍。

彭涛-AABB抗体鉴定指南

彭涛-AABB抗体鉴定指南

补充检测
排除其他抗体 其他检测方法
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有助于检测下列情况的存在: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针对近期输入的红细胞) 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并存 体外干扰


药物相关抗体
被动获得抗体
请记住:自身对照阳性可能与抗体鉴定实验中同种
异体红细胞的反应活性没有关系
反应格局、反应相、反应强度
D
+ 0 0
C
0 + +
c
0 + 0
E
+ 0 +
e
+ + +
k
+ + +
0 + 0
+ + +
0 + +
0 + 0
+ + +
0 + +
M
+ + +
N
+ + 0
S
+ + +
s
0 + +
Dia
Fya Fyb Jka Jkb Lea Leb
1 2 3
+ + 0
D
+ 0 0
C
0 + +
c
0 + 0
E
+ 0 +
0
+ 0 0 + 0 + +
0
+ 0 0 0 0 0 0
+
0 + + + + + +
+
0 + 0 + + 0 +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PPT专业文档
24
冷沉淀输注的适应症:
1、外伤病人有VIII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XIII 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 淀;
2、用于儿科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VIII因子缺乏症患者;
3、用于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VIII因子浓缩剂; 4、用于大量失血输入库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功能则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 引起的急、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输注计量:
通常输入2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 病人的红细胞比积3%,血红蛋白约 10g/L。
PPT专业文档
21
洗涤红细胞输注原则
洗涤红细胞即浓缩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 三次,去除其中大部分(98%)血浆, 去除(≥80%)白细胞,保留≥70%的原 红细胞。
临床输血 指南
贺州广济医院检验科 潘秀林
PPT专业文档
1
临床输血规程
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文件、地方 法规及规范文件
国家及卫生部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侵权责任法 3、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血液领域犯罪的规定 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PPT专业文档
2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章制度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 4、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5、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PPT专业文档
3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释义 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管理规范 3、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 4、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

《规范临床用血》

《规范临床用血》
❖ 医疗机构应当在临时采集血液后10日内将情况报告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二十八条
❖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 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 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 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 184号
第三十一条
❖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 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三十二条
❖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 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二十二条
❖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开展自体
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 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 医疗机构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 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四十条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临床
第四十一条
❖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卫生部于1999年1月5日 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二十七条
❖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应急用血工作预案。为保证应急用血, 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临床输血的名词解释

临床输血的名词解释

临床输血的名词解释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中,临床输血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临床输血其实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概念,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一解释这些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临床输血。

1. 输血输血是指将供者的血液成分通过采集、处理和输送的方式,应用于受者体内以补充血液成分或者调节血液循环功能。

这种治疗手段常常用于输血失血过多、贫血、血液疾病以及手术中的血液需求。

2. 血型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的凝集素和凝集原的存在形式。

根据这些凝集素和凝集原的不同组合,将血型分为A、B、AB和O型。

此外,还有Rh血型的分别为Rh阳性和Rh阴性。

3. 血浆血浆是指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剩余的液体部分。

它包含了水、蛋白质、糖类、脂质和各种电解质。

血浆在输血中起到稀释红细胞、增加血容量、输送营养和药物等作用。

4.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从捐献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红细胞成分。

在临床输血中,红细胞悬液常用于治疗贫血、慢性大量失血和术后输血等情况。

5.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从血浆中分离出来的血小板成分。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血小板悬液通常被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不良止血等疾病。

6. 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捐献者的血浆中提取的,经过特殊处理后冷冻保存的血液制品。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输血制品,在手术中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从而保证血液凝结的正常进行。

7. 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丰富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

它在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调节血浆渗透压、输送营养物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

临床上,白蛋白也可作为营养支持的一种制剂进行输注。

8. 深冷保存红细胞深冷保存红细胞是一种从供者采集的红细胞经过低温处理保存的血液制品。

这种血液制品能够在长时间内保存,并可在需要时解冻输注,通常用于血型不匹配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9. 检验阴性血型血检验阴性血型血是指对Rh阴性个体进行输血时所需的血液。

由于Rh阴性人群中的抗Rh抗体较少,因此在输血时需要使用与该血型相匹配的血液。

11循证医学方法分析国内输血不良反应-滕方 10.29

11循证医学方法分析国内输血不良反应-滕方 10.29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 战 外 科 研究 所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输血科 滕方⏹1992年,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Sackett提出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

☐“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

Dr. David Sackett临床医生最佳证据(求师寻证)病 人(科学决策)(疑难问题)最佳结果⏹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使用和评价⏹循证卫生管理与决策⏹循证药物评价与决策⏹循证护理⏹循证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循证教育探索与实践⏹英国循证输血数据库:☐Systematic Review Initiative (SRI) :2001年NHSBT建立,包含输血领域的系统评价和其他基于证据的输血研究☐Transfusion Evidence Library:为全世界的医生、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输血领域高质量、证据依赖的研究信息,数据库包括系统评价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每月更新。

⏹美国血库协会(AABB):☐《Evidence-Based Practice of Transfusion Medicine》:2001年出版,介绍在输血医学领域引入循证医学方法Kaufman, R. M., et al. Ann Intern Med 2015Roback, J. D. 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 2012输血指南以证据为基础EBM在临床输血上的应用也毫无例外,是输血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临床输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国外—血液预警系统(Haemovigilance System)目前全球已有57个国家建立了全国性血液预警系统。

通过监控整个血液过程,监测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制定预防性纠正措施,以防止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使用血液制品和患者输血的安全性。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一、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一)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

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

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

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2.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1. 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临床输血的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评估和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输血适应症2.1 红细胞输血- 重度贫血并伴有症状的患者- 急性出血或休克状态下的患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贫血的情况2.2 血小板输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重度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手术前或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血小板计数的患者2.3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的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纠正凝血功能的患者3. 输血前评估和准备- 患者输血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成分的选择。

- 针对输血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4.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核对和确认,确保输血成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输血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速度等。

- 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输血后监测- 输血后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等。

- 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输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

以上为简要的临床输血指南,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和细节问题请参考相关模块的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本指南仅提供普遍指导,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

医学课件临床输血指南课件PPT

医学课件临床输血指南课件PPT
种类
输血的途径通常是通过静脉输注,包括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途径
02
CHAPTER
临床输血前的评估与准备
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提高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缺乏等。
如严重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肾功能不全等。
输血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01ຫໍສະໝຸດ 020403
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
目的
历史
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尝试将动物血液输给人类以治疗疾病。然而,早期的输血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有科学的输血方法。
发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输血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辐照输血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输血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手段。
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注。全血输注是指将整个血液输给病人,而成分输注是指将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输给病人。
防止感染
确保输血管道通畅,避免血液凝固或空气进入血管导致危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
03
02
01
VS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血型、配型结果、输血量、输注速度等。
回访患者情况
在输血后,及时回访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处理并记录。
记录输血过程
04
CHAPTER
儿童输血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应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

异基因骨髓的采集
材料、人员、器械台的准备。 抽取骨髓。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为3108/Kg。 骨髓的传送。由专人送骨髓移植室,交护士及时给受 者静脉输注。 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骨髓处理 (1)ABO主要不合:去除骨髓中红细胞。 (2)ABO次要不合:去除骨髓中血浆。 (3)ABO主、次要均不合:指ABO主要不合与次要不合 同时存在。供髓要除去红细胞,受者要作血浆置换。 骨髓输注。静脉滴注。根据所用肝素总量,准确计算 中和肝素的鱼精蛋白的用量,肝素与鱼精蛋白的比例 为1:1.5。
病例介绍


ABO血型不合时HSCT的输血 红细胞、血小板

洪××,男、18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 血,A型,Rh(D)阳性。
正常人
患者



供者为B型、Rh(D)阳性 预处理后移植前成分输血为A型 移植后未出仓,输O型洗涤红细胞、AB 型血小板 出仓后无输血记录

吴××,女、 15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2),A型,Rh(D)阳性。
Xi Zhang 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Factors in the Efficacy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follow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LoS ONE,2012,7(5):1-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的输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振海
内 容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分输血 ABO血型不合移植的输血 病例介绍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指 对受者进行化疗或放疗和免疫抑制剂等 处理后,将正常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血管输注给受者,使之在受者体内进 行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重建。

临床输血学 教学大纲

临床输血学  教学大纲

临床输血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440501Z10课程名称:临床输血学/ Clinical Transfusion Medicin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1.5先修课程:免疫学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胡丽华主编.临床输血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2.胡丽华主编.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临床输血学是一门与临床医学结合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不仅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关系密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且在外科手术和手术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其必不可少的基石;在内科疾患中也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因此培养新型的从事临床输血及输血技术工作的人才,确保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血液免疫学及人类血型的基础理论,适当介绍重要的输血学新进展;要求掌握临床输血及输血相关传染病、输血不良反应及临床输血指征等基础知识,能够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输血专业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输血专业(或临床相关专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科研、开展新技术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血液免疫学及人类血型的基础理论、临床输血及输血相关传染病、输血不良反应及临床输血指征等基础知识,能够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输血专业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临床输血学实验室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

素质:通过临床输血学课程的开展,促进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性的价值判断等;培养“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科学态度;培养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等。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示教、实验操作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引言:输血是一项常见但关键的医疗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也存在风险和限制。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详尽的输血指南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供有关输血的全面指南,包括适应症、供血标准、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1. 失血性休克:当患者因为巨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的关键。

2. 严重贫血: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获得储备的红细胞,以提高氧气运输能力。

3.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以改善凝血功能。

4. 免疫缺陷:输血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功能。

二、供血标准:1. 血型和配型:供血前需要进行ABO血型和Rh配型,以确保患者接受与其血型相适应的血液。

2. 传染病筛查:供血者需要接受严格的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等。

3. 体格检查:供血者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排除任何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

三、输血前的准备: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过敏史以及输血史等重要信息。

2. 检查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保证适当的静脉通路:准备好适当的静脉通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输血过程: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血的速度需要逐渐提高,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监测患者状况: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3. 注意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输血后的注意事项:1. 观察期:输血后,需要将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3. 传染病筛查: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筛查,以确保没有获得新的感染。

解读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解读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2推荐意见
2.1.2推荐以碱缺失值和血清乳酸浓度评估和监测失 血及休克程度,并指导液体复苏。
2.1.3 不推荐以单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或红细胞压积(haematocrit,Hct)检查作为独立 的实验室指标来决定是否输血,应结合每个患者的 失血速度、血容量、临床表现、贫血持续时间和程 度以及心、肺功能而综合考虑。
和国际统一证据分级,本指南分为强、弱两级 (Grade l和2),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 (GradeA、B和C)。
1定义
1.1 大量失血(massive blood loss)指24 h内丢失一 个自身血容量;或3 h内丢失50%自身血容量;或 成年人出血速度达到150 ml/min;或出血速度达 到1.5 ml·Kg-1·min-1超过20min。
2推荐意见
2.2.4 Fib和冷沉淀:
(1)当出血明显且TEG表现为功能性Fib缺乏或血 浆Fib低于1.5-2.0 g/L时,推荐输注Fib或冷沉淀 (1C)。
(2)推荐输注的首剂量为Fib 3~4 g或冷沉淀2~3 U/10 kg(100 mlFFP制备的冷沉淀为1 U,对于70 kg左右的成年人而言,大概为15~20 u)(2C)。
2.1.4不推荐单独以某个常规凝血指标来指导输血治 疗。
2推荐意见
2.2输血治疗
2.2.1 红细胞:红细胞主要用于纠正贫血,提高携氧能力, 保证组织氧供。(1)对于急性大量失血和血流动力学不稳 定和(或)组织氧供不足的创伤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 (1A)。(2)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70 g/L和(或) Hct<0.21时,推荐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70~90g/L,或 Hct维持在0.21~0.27(1C)。(3)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 Hb在70~100 g/L和(或)Hct在0.21~0.30时,应根据患者 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 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1B)。若无组织缺氧症状,暂不推荐 输注红细胞(1c)。若合并组织缺氧症状:混合静脉血氧分 压(pan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mixed venous blood,Pmv02) <

AABB发布红细胞输注标准指南

AABB发布红细胞输注标准指南

何时输血最适宜?AABB发布红细胞输注标准指南来源:网络转载每年,全球约有8500万单位红细胞(RBC)被用于输注,而各国输注操作标准差异较大。

因此,美国血库协会(AABB)临床输血专家组对1950~2011年间输血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回顾,评估限制输血措施对总体死亡率、非致命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肺水肿、卒中、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感染、出血、精神异常、功能康复及住院时间的影响,并据此制定指南,就RBC输注标准做出推荐意见。

论文于3月26日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Q1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当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考虑输注RBC?推荐意见·AABB推荐遵循限制输血策略;·对于成人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当血红蛋白≤7 g/dl时应考虑进行RBC输注;·对于术后患者,当血红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时,或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时,应考虑进行RBC输注。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Q2 对于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当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考虑输注RBC?推荐意见·AABB建议遵循限制输血策略;·当血红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或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时,应考虑输注RBC。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Q3 对于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进行RBC输注?推荐意见·AABB无法就限制输血或开放输血做出推荐意见,须进行更多研究以得出适宜的阈值。

·证据等级:非常低;推荐强度:不确定。

Q4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是否应根据症状而非血红蛋白水平决定是否输注RBC?推荐意见·AABB建议应根据症状和血红蛋白水平共同决定是否输注RBC。

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

国内外输血指南解读
血器,这种输血器死腔较小,可减少血小 板浪费 ▪ 输注血小板过敏反响多见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
血小板输注无效
▪ 要有2次以上的血小板输血疗效均差时, 才能诊断血小板输注无效
▪ 主要原因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 免疫性:妊娠史、HLA或HPA同种免疫、
ABO血型不相容、药物相关血小板抗体 ▪ 非免疫因素:感染、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一些凝血因子的特性
凝血因子
Ⅰ Ⅱ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血浆水平(mg/ml)
2~4×109 120 10
1 0.05 4 Leabharlann 6 40 20半衰期 (h)
90~120 65~100 15~25
5 10 20~25 40~65 45~65 50~60 150~200
第四页,共五十七页。
细那么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b <80g/L ▪ 病情稳定的患儿Hb <70g/L ▪ 严重烧伤患者维持Hb100g/L ▪ 重度海洋性贫血维持Hb(95~105)g/L ▪ 原来健康的年轻患者,即使失血量达40%,
只用晶体液复苏也能成功
第五页,共五十七页。
何时使用非限制性输血?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七页。
大失血DIC处理指南
▪ PT、APTT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小于 1.0g/L,血小板显著减少,高度提示DIC
▪ D-二聚体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应经常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
的损伤,血小板>100×109/L ▪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心肺旁路、肾功能不
全、抗血小板治疗,需要根据经验输Plt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七页。
大失血处理指南
▪ 应经常进行凝血功能的实验室监测 ▪ 纤维蛋白原水平首先降低,当失血量到达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AABB技术手册第19版: 血液和输血技术的综合指南第1章: 引言1.1 AABB技术手册的历史和背景1.2 AABB技术手册第19版的目的和用途1.3 AABB技术手册的结构和组织第2章: 血液成分和制备技术2.1 全血和血液成分的定义和组成2.2 血浆和血浆制品的制备和贮存2.3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2.4 白细胞的制备和质量控制2.5 血液成分的特殊制备技术(冷冻、冻干、过滤等)2.6 血液成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标签、追溯、存储条件等) 第3章: 输血适应症和血型学3.1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分类和定义3.2 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3.3 供受血型不符合时的处理和相关检验3.4 输血反应和监测第4章: 输血安全和感染控制4.1 输血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概念4.2 输血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4.3 输血安全的经验和质量改进4.4 输血事故的管理和报告第5章: 输血配血技术5.1 供血者的选择和筛查5.2 受血者对供血者血液的反应5.3 供受血配型的原则和方法5.4 输血前的配对和交叉试验5.5 输血排斥反应和相关处理第6章: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储存和输注技术6.1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6.2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技术和注意事项6.3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储存损伤和相关研究进展6.4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第7章: 血小板制备技术和应用7.1 人体血小板的生理和功能7.2 血小板制备技术和方法7.3 血小板制备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7.4 血小板应用的临床指南和最佳实践第8章: 自体输血技术和应用8.1 自体输血的定义和分类8.2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8.3 自体输血的预处理和保存技术8.4 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8.5 自体输血的经济效益和相关研究进展第9章: 输血反应的管理和处理9.1 输血反应的分类和定义9.2 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因素9.3 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措施9.4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管理策略第10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治疗10.1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和概念10.2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0.3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配型和配对技术10.4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管理和后续护理10.5 造血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第11章: 罕见血型和免疫变异的处理技术11.1 罕见血型的定义和分类11.2 罕见血型的鉴定和处理技术11.3 罕见血型的输血原则和处理策略11.4 免疫变异的处理技术和研究进展第12章: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2.1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分类和功能12.2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12.3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2.4 输血仪器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第13章: 输血管理和质量控制13.1 输血的规范和流程管理13.2 输血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13.3 输血相关的安全事件和管理13.4 输血管理和技术的教育与培训第14章: 输血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14.1 输血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制定原则14.2 输血制度和政策的执行和落地14.3 输血制度和政策的评估和改进第15章: 输血的法律和伦理问题15.1 输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15.2 输血的伦理原则和道德准则15.3 输血相关纠纷的处理和调解第16章: 输血技术的进展和展望16.1 输血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动态16.2 输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16.3 输血技术对临床医学的意义和贡献第17章: 附录17.1 词汇表17.2 表格和图表17.3 参考文献17.4 相关网站和资源本手册旨在为医院、血液中心、研究机构、医疗保健从业者、血液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生提供全面的血液和输血技术指南。

亚洲国家临床输血指南

亚洲国家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各国在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差异,需进一步完 善和统一。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管理机构和政策
政府管理机构
多数亚洲国家设有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临床输血工作,如血液中心、血液 学研究所等。
政策制定与执行
各国政府针对临床输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范,但在执行层面仍需加强监管 和评估。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技术和标准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临床输血的各个环 节,包括血液的采集、检测、储存、 运输、使用等,以及相关的人员培训 和管理。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涉及临床输血的相 关科室和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血 液科、重症医学科、手术科、妇产科 等。
CHAPTER 02
临床输血概述
临床输血的定义和重要性
临床输血定义
临床输血是指通过输注全血或血液成 分来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的医疗行为 。
监测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医生需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并记录。
临床输血后的监测和处理
监测输血效果
01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目的,监测输血效果,评估输血
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处理输血并发症
02
对于出现的输血并发症,医生需及时诊断并处理,如出现溶血
反应需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治疗。
保护隐私
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责任与义务
医护人员有义务确保输血过程 的安全和有效,并对患者负责

CHAPTER 03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现状
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概况
临床输血需求大
由于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亚洲国家的临床输血 需求普遍较大。
血液安全问题
部分亚洲国家在血液安全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如献血 者招募困难、血液检测技术落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AABB临床实践指南:输血 —国内解读
每年,全球约有8500万单位红细胞(RBC)被用于输注,而各国输注操作标准差异较大。

因此,美国血库协会(AABB)临床输血专家组对1950~2011年间输血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回顾,评估限制输血措施对总体死亡率、非致命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肺水肿、卒中、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感染、出血、精神异常、功能康复及住院时间的影响,并据此制定指南,就RBC输注标准做出推荐意见。

Q1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当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考虑输注RBC?
推荐意见
·AABB推荐遵循限制输血策略;
·对于成人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当血红蛋白≤7g/dl时应考虑进行RBC输注;
·对于术后患者,当血红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时,或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时,应考虑进行RBC输注。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Q2 对于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当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考虑输注RBC?
推荐意见
·AABB建议遵循限制输血策略;
·当血红蛋白降至8 g/dl或以下,或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时,应考虑输注RBC。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Q3 对于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血红蛋白达到多少时须进行RBC输注?
推荐意见
·AABB无法就限制输血或开放输血做出推荐意见,须进行更多研究以得出适宜的阈值。

·证据等级:非常低;推荐强度:不确定。

Q4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是否应根据症状而非血红蛋白水平决定是否输注RBC?
推荐意见
·AABB建议应根据症状和血红蛋白水平共同决定是否输注RBC。

·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弱。

本指南与既往指南的差异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输血协会提出的输注RBC指征均为,当血红蛋白>10 g/dl时不建议输注,当血红蛋白<6或7 g/dl时建议输注。

2009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和东部创伤外科学会针对不伴急性心肌缺血的创伤和重症成年患者制定限制输血指南,以血红蛋白<7 g/dl作为输血标准。

欧洲心脏病学会建议,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暂缓输血,直至血红蛋白降至8 g/dl 以下。

与上述指南比较,此次AABB发布的指南是基于现有证据制定的,并采用了GRADE方法(将证据等级分为高、中、低和非常低4级),有助于输血过程的标准化。

同期述评
输血指征:能否仅以一个数字作为标准?
作者: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Vincent
应该指出的是,首先,本指南的制定者们更关注输血及其相关问题,但对贫血相关问题关注较少。

而在决定是否输血时,应权衡输血与贫血的风险与获益。

其次,近年来,血液质量显著提高,尤其去白细胞技术的应用,使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大大减少。

再次,比较开放和限制输血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输血数量,而不考虑患者自身的情况,尤其是伴冠心病情况及患者年龄。

制定本指南所依据的研究,以赫伯特(Hebert)等的研究最为重要,正是基于此制定了血红蛋白7 g/dl的标准。

但必须考虑的是,该研究进行于10年前,当时的血液保存技术远不及现在,且其因患者入组缓慢而提前终止试验,仅纳入计划患者的13%。

当然,本指南有助于促进临床输血过程的规范化。

但仅以血红蛋白作为输注指征并不全面。

我不认为据现有证据可制定固定的输血标准,是否输血应据患者状况综合判断。

中国专家声音
新指南可操作性强,但未设定输血上限,在临床操作中易造成困惑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刘进
AABB指南与既往指南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⑴既往指南标准为血红蛋白≥10 g/dl时一般不须输注RBC;低于6 g/dl 或7 g/dl时一般须输注;在6 g/dl或7 g/dl至10 g/dl之间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而本指南为,“AABB坚持提倡严格的限制性输血。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血红蛋白≤7 g/dl时进行RBC输注;对于术后或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在血红蛋白≤8 g/dl,或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时,进行RBC输注”。

这与我国现行标准也不相同。

目前我国外科患者输注RBC标准为,血红蛋白<7 g/dl 应输注RBC,>10 g/dl不必输注RBC,7~10 g/dl之间根据患者呼吸循环情况而定。

⑵ 此指南较既往指南更简单,只有一个主要输血指征,即血红蛋白一般低于8 g/dl才考虑输注RBC。

这是以已有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结果作为强有力临床证据而制定的。

而既往指南提出的6 g/dl或7 g/dl的低限和
10 g/dl的高限实际上是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的。

⑶既往指南以血红蛋白10 g/dl为上限,超过10 g/dl无须输注。

而本指南并未提出停止输注的上限,在临床操作中可能会造成困惑和不必要的输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