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沪教版数学一下3.16《连加、连减、混合加减》word练习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63页至65页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连加、连减运算方法,以及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连加、连减运算方法,以及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概念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的数的连加、连减运算,以及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小棒、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如桌子、椅子、书本等,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物品。
2. 例题讲解:利用教具和学具,给学生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用小棒代表数字,让学生直观地看到2个3相加的结果是6,3个2相加的结果是6。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完成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目。
例如,1+2+3=?,421=?4. 混合加减运算:让学生理解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例如,8+32的运算顺序是先加后减,结果是9。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混合加减的练习题目,例如,5+21=?,93+4=?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6421=15+21=693+4=1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目。
2.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连加、连减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或相减,并掌握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学生容易混淆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例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并通过PPT 课件展示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板书练习。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课堂练习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然后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内的,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题目。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例题讲解、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连加和连减运算。
3.能够在同一个问题中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在同一个问题中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2.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数学教材。
2.黑板和粉笔。
3.表示加法和减法的符号 (+) 和 (-)。
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通过小游戏、表演等方式。
2. 知识讲解2.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加法意味着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总数,减法意味着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一个差。
2.2 连加和连减连加指的是将多个数按顺序相加得到一个总和,连减指的是将多个数按顺序相减得到一个差。
给出一个例子:1 +2 +3 = 6在这个例子中,1, 2, 和 3 是被加的数。
在数学中,被加的数叫做被加数或加数。
6 是这三个数的和,也就是总和。
2.3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指的是在同一个问题中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给出一个例子:3 +4 - 2 = 5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将 3 和 4 相加得到 7,然后减去 2 得到 5。
注意,这个例子中的加号 (+) 和减号 (-) 是交替使用的。
3. 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练习题。
3.1 连加和连减的练习1.3 + 2 + 1 =2.10 + 7 + 3 =3.6 + 8 + 2 =4.12 + 14 + 6 =5.7 - 4 - 1 =6.20 - 5 - 6 =7.18 - 12 - 6 =8.99 - 33 - 44 =3.2 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1.5 + 3 - 2 =2.4 - 2 + 1 =3.7 - 3 + 6 =4.8 + 5 - 7 =4. 课堂总结回顾当天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连加”、“连减”的概念。
2.能够通过配对、拼图等游戏练习灵活应用“连加”、“连减”的方法。
3.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混合”进行计算。
4.能够依据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练习加减法。
二、教学内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2.连加和连减示例3.加减混合的计算4.加减实际应用情境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配对、拼图等游戏练习灵活应用。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加减混合”进行计算及在生活中创设情境练习加减法。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探究法3.情境法4.游戏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介绍“连加”与“连减”的概念2.通过问答、图片引入,了解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认识。
2. 学习环节连加和连减示例1.老师通过带有连加和连减的练习题目,进行例题演示。
2.学生跟着做题,老师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加减混合的计算1.老师通过图示、动画等教具,演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优先级问题。
2.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优先级问题。
3.再通过练习题目进行练习。
加减实际应用情境1.老师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加减法的场景,并通过实例练习进行加减运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生活场景实践加减法计算。
3. 巩固环节1.配对游戏:老师准备多组数字卡片,学生根据难度挑选并按照“连加”、“连减”进行配对。
2.拼图游戏:老师设计拼图游戏,学生按指导,选取数字卡片并按照计算顺序进行拼图。
3.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练习体会。
4.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的练习题目作业。
2.让学生自学下一节课内容。
3.鼓励学生进行加减法创意应用设计,跟家长分享并取得反馈。
六、教学资源1.教学图板2.多组数字卡片七、教学评估1.练习题目考核2.游戏、拼图等练习活动中教师实时跟踪学生表现,加以纠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 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2. 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连加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2. 讲解:讲解连加的概念,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连加的练习题。
二、连减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2. 讲解:讲解连减的概念,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连减的练习题。
三、加减混合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2. 讲解:讲解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混合的练习题。
四、应用题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应用题。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掌握程度。
2. 应用题解答: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连加的实际应用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情景,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 讲解: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加问题,并演示解题过程。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类似的真实情境中的连加问题。
七、连减的实际应用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情景,例如减去几个物品的数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 讲解: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减问题,并演示解题过程。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类似的真实情境中的连减问题。
八、加减混合的实际应用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情景,例如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精选】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word教案 数学
【精选】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word教案数学【精选】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word教案-数学数学、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题、试卷数学、数学考试、奥数、集合、有理数、函数、不等式、解三角形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景创建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晓得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控连加、连减的排序顺序,可以展开10以内连加、连减的排序。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育学生团结一致协作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控连加、连减的排序顺序,可以展开10以内连加、连减的排序。
难点:建构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晓得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准备工作:课件、口算练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今天我沈老师必须拎大家至数学乐园回去游玩,你们想要回去吗?2位动物朋友想请小朋友帮它们计算一些数学题,你们愿意帮忙吗?出具:2+3=4+0=5+4=4+3=9-3=8-1=6-2=7-0=2、期望你们能够在数学乐园里教给更多的数学知识。
沈老师拎大家回去乘坐大火车,想要回去吗?二、探究新知,动态分解成(一)连加。
1、课件演示,请仔细观察。
看,小火车开来了。
2、说一说你看见了什么?(车上原来存有2个人,上来了3个人,又上来了1个人。
)同桌说一说。
3、谁来编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车上原来有2个人,上来了3个人,又上来了1个人。
一共有几个人?)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自己说一说。
4、你能列出算式吗?2+3=52+3+1=65+1=65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读一读算式:2+3+1=65、观测:这个算式与以前所学的算式存有什么相同?(3个数提出来)这样的连着加的算式你能够给它挑个名字吗?(连加)像是这样三个或几个数连着加的算式叫作连加。
板书:连加数学、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题、试卷数学、数学考试、奥数、集合、有理数、函数、不等式、解三角形数学、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题、试卷数学、数学考试、奥数、集合、有理数、函数、不等式、解三角形6、得数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2+3=5再算5+1=6同桌轻声地说一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 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加减混合问题。
教学内容:一、连加1. 教学连加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计算连加问题。
3. 进行连加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连减1. 教学连减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计算连减问题。
3. 进行连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加减混合1. 教学加减混合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加减混合问题。
3. 进行加减混合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实际应用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进行实际应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评价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理解。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的进步。
3.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学PPT、黑板、粉笔。
2. 练习题、作业本。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引入连加、连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连加(10分钟)1. 教学连加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计算连加问题。
3. 进行连加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连减(10分钟)1. 教学连减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计算连减问题。
3. 进行连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一、知识导入1. 个位数的连加和连减连加:数列 1、2、3、4、5、6、……,将这些数相加,得到的和就是连加。
例如:1+2+3+4+5=15其中,1是这一连加数列的第一项,2是第二项,以此类推。
连减:数列 10、9、8、7、6、5、……,将这些数相减,得到的差就是连减。
例如:10−9−8−7−6=−10其中,10是这一连减数列的第一项,9是第二项,以此类推。
2. 混合加减混合加减,即有正数和负数混合的加减法。
例如:5+2−3=4其中,5为正数,2为正数,3为负数,其和为正数4。
二、基础训练1. 连加1.用连加法计算1+2+3+4+5+6+7。
2.用连加法计算6+7+8+9+10+11+12。
3.用连加法计算14+15+16+17+18+19+20+21+22。
2. 连减1.用连减法计算10−9−8。
2.用连减法计算20−19−18−17。
3.用连减法计算30−29−28−27−26。
3. 混合加减1.用混合加减法计算4+6−3。
2.用混合加减法计算5−2+8。
3.用混合加减法计算9+7−12+3−6。
三、拓展练习1.小丽有8本书,她又借了3本书,现在有几本书?2.小华有20元钱,他去买了一个7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橡皮,还剩下多少钱?3.小明在尝试跳高,第一次跳1米20,第二次跳比第一次高0.3米,第三次又比第二次低0.5米,第四次又比第三次高0.8米,这四次跳高的高度总共是多少米?四、思维拓展1.列出三个数,使它们相加等于10。
2.列出两个数,使它们相减等于5。
3.在不使用1和2的情况下,列出四个不同的小于10的数字,使它们的和为11。
五、总结反思本文笔者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导学案,重点介绍了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基础训练和拓展练习的方式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同时,思维拓展部分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辨识出相应的题型。
2. 能够掌握常用的加减算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能够善于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等题型的解法。
2. 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加减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否准确地辨识出相应的题型,掌握不同类型的加减算法。
2. 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成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谈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需要学习加减算法。
2. 出示学习目标并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讲解加减算法谈论不同类型的算法,如竖式、折中法等,并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算法。
三、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 让学生看几个示例,辨识出相应的题型。
2. 教师解释不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了解它们的解法。
四、练习加减算法1. 现场模拟例题,练习不同的加减算法,加强计算能力。
2. 全班举行比赛,调用加减算法解决各种常见算术问题。
五、解决问题1. 提出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它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谈论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并对其答案进行讲述。
六、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1. 总结复习,提醒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测试学生的巩固知识程度,为下一堂数学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案例、讲义、白板、彩色笔教学效果评估:1. 师生互动。
2. 提出问题。
3. 查收作业。
4.小测验。
5. 课程反馈。
教学策略:1. 向学生提供多种问题类型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 具体演示加减算法的不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能。
3.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
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
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
(出示游泳池情境图)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1-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增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掌握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连加(1)教学内容:1.认识“加法”符号“+”;2.学习1-10以内的连加运算;3.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教学过程:1.通过视频和图片呈现连加计算方法;2.与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和课堂练习;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连加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 连减(1)教学内容:1.认识“减法”符号“-”;2.学习1-10以内的连减运算;3.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教学过程:1.通过视频和图片呈现连减计算方法;2.与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和课堂练习;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连减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3. 混合加减(1)教学内容:1.学习混合加减运算;2.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教学过程:1.通过视频和图片呈现混合加减计算方法;2.与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和课堂练习;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混合加减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来进行教学评价;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3.对于巩固不好的学生进行额外跟进,让学生有机会弥补所学知识的差距。
五、教学工具1.课件、视频、图片;2.讲义、练习册。
六、总结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视频、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同时,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来进行教学评价,对于巩固不好的学生进行额外跟进,让学生有机会弥补所学知识的差距,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 学生在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和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运算,并引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和规律。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用教具学具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践操作,并记录下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4.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5. 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进行解决,并检查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2. 板书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规律和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
《连加,连减》数学教案设计
《连加,连减》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连加,连减》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和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连加、连减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连加、连减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 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连加、连减的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以故事或生活实例的方式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如:“小明今天先买了5个苹果,后来又买了3个苹果,那么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连加的概念。
(二)新知学习1. 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连加就是把两个或以上的数连续相加;连减则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或以上的数。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连加、连减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以此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四)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更复杂的连加、连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连加、连减的习题,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说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数学口算题目。
2.能够准确地书写和计算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目,掌握将数学口算题目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培养小学生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4.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目。
三、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口算题目的听懂和书写。
2.将口算题目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展示一些简单的例题和题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互动式讲解——通过问题解决的交互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其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实践教学——通过课堂上练习题目和课后的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1.总体上,教学过程分为三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掌握和练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方法,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练习计算题型。
•针对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和巩固所学知识。
2.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了解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第二步:练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方法,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练习计算题型。
•第三步:针对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和深化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次课程的三个教学步骤和练习,学生应掌握了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并理解了口算题目和算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2.通过巩固练习和练习题目,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对本次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 一等奖创新教案 (表格式)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课题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1)课的类型新授预设目标1. 掌握信息的收集与汇总。
2. 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与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内容用红色)环节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体现一、引入二、新授______ ______三、练习___ 四、总结师:小朋友,春天的景色很漂亮,我们要去春游了。
小亚他们学校也组织郊游。
请看:(出示电脑课件)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画面上你们知道些什么?可以和同桌说说。
算一算5+3+8= 5+12+3= 10+7+6= 20+5+6= 6+23+20= 45+1+3= 生核对答案。
师:谁来说说45+1+3你是怎么算的?先算45+1=46,再算46+3=49 师:小胖说得对,连加的算式我们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连加。
1、出示情境师:春天到了,小朋友要去公园找春天,不过出发前有一个问题要请你们帮忙解决,谁看懂了是什么问题?1、学生信息汇总:一年级1、2、3班一起坐车去郊游,1班29人2班29人3班28人问题“每人发一只面包要多少只面包?”师:小朋友收集信息很仔细。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会吗?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回答后师板书:29+29+28 生:但这个算式中每个加数都是两位数,口算出结果有点困难。
师;口算如果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列竖式帮助我们计算连加题,那连加的竖式应该怎么写呢?小朋友可以在练习本上自己先试一试。
师: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以往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像这样算式是连加。
计算时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加减混合计算的策略:先用两个竖式算2次,再用一个竖式算2次。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练习情况,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
2 9 5 8 +2 9 + 2 85 8 86 师:小亚分别列了两个竖式进行连加计算,还有谁的想法和小亚不一样?小丁丁展示 2 9 + 2 9 5 8 + 2 8 8 6 师:小丁丁写法谁能看懂?生:把刚才两个竖式并在一起了,因为第一个竖式的结果正好是第二个竖式的一个加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连加、连减的结果。
(3)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的过程。
(2)运用同数连加、同数连减的方法,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例如:2 + 3 + 4 = 9例如:8 2 1 = 53. 加减混合:加减法混合在一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6 + 2 1 = 7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 操作活动:利用小棒、图形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的过程。
3.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3.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
5. 应用拓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6.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观察学生能否将连加、连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上海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_教学设计_知识点总结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⑴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⑵能准确地笔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⑶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和汇总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⑴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⑵会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春游好吗?两个班级的同学已经乘上大巴士出发了,大家可高兴啦!二、新课探索探究一师: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2班29人 3班28人师:熊猫欢欢告诉我们共有女生32人,它想知道男生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生1:要知道男生有多少人,首先要知道共有多少人,即29+28=57(人)然后用总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就是男生人数57-32=25(人)(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教师需适当的提醒,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从分步逐步转化为综合式。
)师:非常好,那能否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生:29+28-32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算两个班级总人数,再算减去女生人数得到的就是男生人数。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非常好,这是一道加减混合题,要先算出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师:你能否用竖式来计算呢?生1:29+28-32=25(人)师:很好,你是分成两个竖式来进行计算的。
生2:29+28-32=25(人)师:非常好,你是把两个单独的竖式合并成了一个竖式。
师小结: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好,但同样要注意:列竖式时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注意运算符号不能搞错了。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师:你想提醒好朋友们在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练习二书本P4349-28+18 34+9-21 37+15-2738+24-18 52-29+8 43-7+16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本P44
教学目标:
1.熟练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3.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反馈结果,核计答对人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注意点
【练习4】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混合
师: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它们的计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教师手势:从左到右)
师:连加可以三个数写在一个竖式里,二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要分两步算。
5.70相邻的两个整十数是(60)和(80)。
【练习2】口算:(口算纸⑨)
2分钟
核对:(一人报,一人对)
【练习3】竖式计算:正确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0号本)
书P44/1竖式计算:
1. 37+20=572. 43+54=973. 28+46=744. 52-30=22
5. 98-45=536. 73-46=27
37-18=19(人)
小巧昨天看了28页书,今天又看了17页,小巧两天看了多少页?
28+17=45(页)
小亚有70张彩色纸,用掉23张后,还剩下多少张?
70-23=47(张)
独立计算、核对、纠正
今天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与笔算,还练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笔算,将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再度设计
一、口算练习
2、笔算练习
三、问题解决
四、总结
【练习1】填一填:(口答)
1.59是(两)位数,它的十位是(5),表示(5)个(十),它的个位是(9),表示(9)个(一)。
2.十位上是3,个位比十位多4,这个数是(37)。
3.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两位数是(99),它们相差(99)。
4.70相邻的两个数是(69)和(71)。
书P44/1用竖式计算:
34+25+18=7778-16-35=27
27+28-39=1639+6+48=93
65-38-9=1852-29+17=40【练习5】列式计算(0号本)书P44/2-5
一年级(1)班有39人,一年级(2)班有35人,两个班总共有多少人?
39+35=74(人)
一年级(3)班有学生37人,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下去巡视批改
师:28+46你是怎么算的?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8+6=14,个位上写4,向十位进1,十位上2+4+1=7,十位上写7,所以28+46=74。
师:73-46你是怎么算的?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3-6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13-6=7,个位上写7,十位上7退1还有6,6-4=2,十位上写2,所以73-46=27。
课后练习:练习册P37
回家作业:课内外练习P62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减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用小“1”表示)
(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用退位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