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电子教案(下).doc
高等数学下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下电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等数学下的电子教案,主要面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涵盖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极限与连续2.1 极限的定义与性质2.1.1 极限的定义2.1.2 极限的性质2.1.3 极限的存在性定理2.2 无穷小与无穷大2.2.1 无穷小的概念2.2.2 无穷小的比较2.2.3 无穷大2.3 极限的运算法则2.3.1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2.3.2 复合函数的极限2.4 极限的求解方法2.4.1 直接代入法2.4.2 因式分解法2.4.3 洛必达法则2.5 连续函数的性质2.5.1 连续函数的定义2.5.2 连续函数的性质2.5.3 连续函数的例子三、导数与微分3.1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3.1.1 导数的定义3.1.2 导数的性质3.1.3 导数的计算法则3.2 高阶导数3.2.1 二阶导数3.2.2 三阶导数及更高阶导数3.3 隐函数求导3.3.1 隐函数求导的基本方法3.3.2 隐函数求导的例子3.4 微分3.4.1 微分的定义3.4.2 微分的性质3.4.3 微分的计算四、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4.1 微分中值定理4.1.1 罗尔定理4.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4.1.3 柯西中值定理4.2 导数的应用4.2.1 函数的单调性4.2.2 函数的极值4.2.3 函数的凹凸性五、不定积分与定积分5.1 不定积分5.1.1 不定积分的概念5.1.2 不定积分的性质5.1.3 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5.2 定积分5.2.1 定积分的概念5.2.2 定积分的性质5.2.3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5.3 定积分的应用5.3.1 面积的计算5.3.2 弧长的计算5.3.3 质心、转动惯量的计算六、定积分的进一步应用6.1 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6.1.1 计算平面区域的面积6.1.2 计算曲线围成的面积6.1.3 计算旋转体的体积6.2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6.2.1 计算物体的质量6.2.2 计算物体受到的力6.2.3 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6.3 定积分在概率论中的应用6.3.1 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6.3.2 计算概率6.3.3 计算期望和方差七、微分方程7.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7.1.1 微分方程的定义7.1.2 微分方程的阶数7.1.3 微分方程的解7.2 一阶微分方程7.2.1 分离变量法7.2.2 积分因子法7.2.3 变量替换法7.3 高阶微分方程7.3.1 线性高阶微分方程7.3.2 非线性高阶微分方程7.3.3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八、线性代数8.1 矩阵8.1.1 矩阵的定义8.1.2 矩阵的运算8.1.3 矩阵的性质8.2 线性方程组8.2.1 高斯消元法8.2.2 克莱姆法则8.2.3 矩阵的逆8.3 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8.3.1 向量空间的概念8.3.2 线性变换的概念8.3.3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九、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1 概率论基本概念9.1.1 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9.1.2 事件与概率9.1.3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9.2 离散型随机变量9.2.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9.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9.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9.3 连续型随机变量9.3.1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9.3.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9.3.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9.4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9.4.1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9.4.2 估计理论9.4.3 假设检验十、复变函数10.1 复数的基本概念10.1.1 复数的定义10.1.2 复数的运算10.1.3 复数的性质10.2 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10.2.1 复变函数的定义10.2.2 复变函数的运算10.2.3 复变函数的性质10.3 复变函数的积分10.3.1 复变函数的积分公式10.3.2 复变函数的积分计算10.3.3 复变函数的line integral10.4 复变函数的应用10.4.1 复变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10.4.2 复变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10.4.3 复变函数在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极限与连续1.1 极限的定义与性质:理解极限的概念,特别是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比较,以及极限的存在性定理。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规则,将一个非空数集(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非空数集(值域)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函数f(x)趋近于某个确定的值L,称f(x)当x趋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x→a)f(x)=L。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传递性、夹逼性等。
1.3 极限的计算极限的基本计算方法:代数法、几何法、泰勒公式等。
极限的运算法则:加减法、乘除法、复合函数的极限等。
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如果函数f(x)趋近于0,称f(x)为无穷小。
无穷大的概念: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如果函数f(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称f(x)为无穷大。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处的导数,记作f'(x)或df/dx,表示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
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图像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
2.2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导数。
导数的运算法则:和差法、乘法法、链式法则等。
2.3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微分的定义:函数f(x)在点x处的微小变化量,记作df(x)。
微分的计算:微分的基本公式df(x)=f'(x)dx,以及微分的运算法则。
2.4 微分方程的概念与解法微分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方程。
微分方程的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等。
第三章:积分与面积3.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不定积分的定义:函数f(x)的不定积分,记作∫f(x)dx,表示f(x)与x轴之间区域的面积。
基本积分公式: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不定积分。
3.2 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定积分的定义: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记作∫[a,b]f(x)dx,表示f(x)在[a,b]区间上的累积面积。
高等数学(下)教案曲面及其方程

高等数学(下)教案曲面及其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曲面的概念,掌握曲面的基本性质。
2. 学习曲面的方程表示方法,掌握常见曲面的方程。
3. 能够利用曲面方程进行曲面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内容:一、曲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 曲面的定义2. 曲面的基本性质2.1 曲面的导数2.2 曲面的切线和法线2.3 曲面的曲率2.4 曲面的切平面和法平面二、曲面的方程表示方法1. 参数方程表示法2.1 参数方程的定义2.2 参数方程的求导和积分2. 普通方程表示法2.1 普通方程的定义2.2 普通方程的求导和积分3. 柱面和二次曲面的方程3.1 柱面的方程3.2 二次曲面的方程三、常见曲面的方程1. 圆锥面的方程2. 椭圆面的方程3. 双曲面的方程4. 抛物面的方程5. 直纹面的方程四、曲面的绘制和分析1. 利用参数方程绘制曲面2. 利用普通方程绘制曲面3. 曲面的切线和法线分析4. 曲面的曲率分析5. 曲面的切平面和法平面分析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形和动画展示曲面的形状和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曲面方程的求解和分析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曲面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和练习的参与度。
2. 学生对曲面方程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能够运用曲面方程进行曲面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动画演示。
2. 曲面方程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3. 计算机软件进行曲面的绘制和分析。
六、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1. 切平面的定义与性质6.1 切平面的定义6.2 切平面的性质2. 法线的定义与性质6.3 法线的定义6.4 法线的性质3. 切平面和法线的求法6.5 切平面和法线的求法七、曲面的曲率1. 曲率的定义与性质7.1 曲率的定义7.2 曲率的性质2. 曲率的计算7.3 曲率的计算方法3. 曲面的弯曲程度分析7.4 曲面的弯曲程度分析八、曲面的绘制与分析实例1. 实例一:圆锥面的绘制与分析8.1 圆锥面的参数方程8.2 圆锥面的普通方程8.3 圆锥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分析2. 实例二:椭圆面的绘制与分析8.4 椭圆面的参数方程8.5 椭圆面的普通方程8.6 椭圆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分析3. 实例三:双曲面的绘制与分析8.7 双曲面的参数方程8.8 双曲面的普通方程8.9 双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分析九、曲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曲面在工程中的应用9.1 曲面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9.2 曲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 曲面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9.3 曲面在光学中的应用9.4 曲面在声学中的应用十、复习与练习1. 复习本章内容10.1 复习曲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0.2 复习曲面的方程表示方法10.3 复习常见曲面的方程2. 课堂练习10.4 完成课堂练习题3. 课后作业10.5 布置课后作业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曲面的绘制与分析方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函数f(x)趋近于某个值L,称f(x)当x趋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x→a)f(x)=L。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夹逼定理等。
1.3 极限的计算极限的基本计算方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有理化法等。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无穷小是指绝对值趋近于0的量,无穷大是指绝对值趋近于无穷的量。
1.4 极限的应用函数的连续性:如果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值等于该点的函数值,称该函数在这一点连续。
导数的概念: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第二章:微积分基本定理2.1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记作f'(x)。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等。
2.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微分的定义:微分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的差值,记作df(x)。
微分的计算:微分的基本公式、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等。
2.3 积分的概念与计算积分的定义:积分表示函数图像与x轴之间区域的面积,记作∫f(x)dx。
积分的计算:基本积分公式、积分的换元法、分部积分法等。
2.4 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定义:微积分基本定理是微分与积分之间的关系,即导数的不定积分是原函数,积分的反函数是原函数的导数。
第三章:微分方程3.1 微分方程的定义与分类微分方程的定义:微分方程是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等式。
微分方程的分类: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
3.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变量替换法等。
3.3 微分方程的应用微分方程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例如描述物体运动、电路方程等。
第四章:级数4.1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级数的定义:级数是由无穷多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相加的序列,记作∑an。
《高等数学(下册)》教案---第15课--多元复合函数及其求导法则

z z u z v z w x u x v x w x z z u z v z w . y u y v y w y
, (10-4)
链式法则式(10-3)、式(10-4)与前面的式(10-1)、式(10-2) 相比,因为现在有两个自变量,所以前面的全导数 dz 就变成
dt 了现在的偏导数 z ,z .
并说明求导过程中出现的 z 与 f ,z 与 f 有何区别? x x y y
深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6
15 多元复合函数及其求导法则 第
课
课堂测验 (15 min)
【教师】出几道测试题目,测试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 【学生】做测试题目 【教师】公布题目正确答案,并演示解题过程 【学生】核对自己的答题情况,对比答题思路,巩固答题技巧
通过测试,了解 学生对知识点的 掌握情况,加深学 生对本节课知识 的印象
课堂小结 (5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介绍了多元复合函数的概念,中间变量为各种情形时偏 导数的求导法则(链式法则)。课后要多加练习,巩固认知。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 固印象
教学反思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习题 10.5
x y
例 2 设 z eu sin v ,而 u xy ,v x y ,求 z 和 z . x y
解 本例中的变量有函数 z ,中间变量 u ,v ,自变量 x ,y ,根 据链式法则式(10-3),有
z z u z v eu sin v y eu cosv 1 x u x v x eu ( y sin v cos v) exy[ y sin(x y) cos(x y)], z z u z v eu sin v x eu cos v 1 y u y v y
高等数学下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下电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数学下的电子教案,主要面向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极限与连续2.1 极限的概念(1)极限的定义;(2)极限的性质;(3)极限的存在条件。
2.2 极限的计算(1)基础极限公式;(2)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比较;(3)极限的运算法则。
2.3 连续性(1)连续性的定义;(2)连续函数的性质;(3)连续函数的判定定理。
三、导数与微分3.1 导数的概念(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几何意义;(3)导数的物理意义。
3.2 导数的计算(1)基本导数公式;(2)导数的运算法则;(3)高阶导数。
3.3 微分(1)微分的定义;(2)微分的运算法则;(3)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四、积分与面积4.1 不定积分(1)不定积分的概念;(2)基本积分公式;(3)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法。
4.2 定积分(1)定积分的概念;(2)定积分的性质;4.3 面积计算(1)平面区域的面积计算;(2)曲线的面积计算;(3)旋转体的体积计算。
五、微分方程5.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1)微分方程的定义;(2)微分方程的解法;(3)微分方程的应用。
5.2 线性微分方程(1)线性微分方程的定义;(2)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3)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定理。
5.3 非线性微分方程(1)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定义;(2)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3)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应用。
六、级数6.1 级数的基本概念(1)级数的定义;(2)级数的收敛性;6.2 幂级数(1)幂级数的概念;(2)幂级数的收敛半径;(3)幂级数的运算。
6.3 泰勒级数和麦克劳林级数(1)泰勒级数的概念;(2)泰勒级数的展开;(3)麦克劳林级数。
《高等数学》课程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课程电子教案本课程为我校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项目,学院为此专门抽调各教研室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组,充分发挥和强化其建设与改革职能,前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要紧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组共12名成员,其中正副教授5人,讲师3人,助教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已初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养优良、充满生气与活力的专任教师队伍。
二、教材建设考虑到师范院校属性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特点,构建融会贯穿的课程体系,我们差不多编写出下述《高等数学》系列教材:1. 孙国正主编,高等数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2. 刘树德编,高等数学,校科类基础课,教材,已申请出版3. 刘树德编,高等数学续论,选修课教材,校内胶印使用三、教学改革1.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力度,以社会进展的新科技、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
2. 深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之入手,达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之目的。
3.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为教师制作CAI课件,使用多媒体授课,加快运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积极制造条件。
四、教学研究项目1. 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 高等数学课程的优化设计,1999-2002;2. 校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出版校科类基础课教材《高等数学》, 20063. 校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项目, 《高等数学》,2005-2008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困难的工作,今后我们要连续努力,加快建设的步伐。
2005.12《高等数学》课程电子教案(节选)授课人:刘树德教学内容:1、微积分学的差不多定理与差不多公式;2、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教学目的:1、明白得微积分学的差不多定理与差不多公式的涵义和重要性;2、熟练把握和运用定积分的换元积分公式与分部积分公式。
教学重点: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教学难点:微积分学的差不多定理与差不多公式教学手段:讲授§6.2 微积分学的差不多定理与差不多公式若已知f(x)在[a,b]上的定积分存在,如何样运算那个积分值呢?假如利用定积分的定义,由于需要运算一个和式的极限,能够想象,即使是专门简单的被积函数,那也是十分困难的。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案

本次课的基本内容:
(1)方向导数的定义及与其相关的概念;
(2)方向导数的计算方法;
(3)梯度的定义及与其相关的概念;
(4)梯度的计算方法;
(5)方向导数与梯度的关系。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得同学们理解方向导数和梯度的定义;熟练掌握方向导数和梯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方向导数和梯度的计算方法。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8.1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续)
8.2偏导数
授课类型
讲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或要求:
掌握多元函数的连续性的定义和连续的有关性质;理解偏导数的定义。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本次课的基本内容:
(1) 多元函数连续性的定义;
(2)多元连续函数在有界闭区域的重要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 偏导数的定义。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得同学们熟练掌握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性等有关计算;理解偏导数的定义。
重点:多元函数的连续性、偏导数概念的理解及有关计算。
难点: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偏导数等的计算。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练习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讨论和思考:多元函数的连续性、偏导数等概念与一元函数相应概念的比较
(2) 多元函数的极限的定义;
(3)多元函数的极限的计算方法;
(4) 预备知识: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及有关性质;一元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等的定义及计算,连续与可导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得同学们了解多元函数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多元函数的极限计算。
重点:多元函数的极限概念的理解及有关计算。
难点:多元函数的极限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
授课教案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姓名:李石涛
授课对象:1.化学工程与工艺0801-0803,应用化学0801,0802
2.高分子材料工程0801,0802;环境工程0801,0802 授课学时: 128/64
选用教材《高等数学》史俊贤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基础部数学教研室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 6 周授课日期 09.3.27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 9 周授课日期 09.4.17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 11 周授课日期 09.5.1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 13 周授课日期 09.5.13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 14 周授课日期 09.5.22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第 18 周授课日期 0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