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合集下载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提示知识梳理1.明朝建立时间_建立人_都城_朱元璋就是_2.明太祖加强君主权力的表现3.靖难之役的直接原因和结果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能力探究1.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2.你怎样理解顾炎武的话?教学过程导入: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加强君主权力的?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共22张)PPT课件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共22张)PPT课件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 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 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 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 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 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 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 中坐,却知天下事”?
2.司法上: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1360— 1424年),朱元璋的第四 子,被封为燕王,籓镇北平 (今北京)。1398年朱元 璋死,建文帝朱允炆即位。 惠帝计划削籓。朱棣发现 后,起兵“靖难”,经四 年战争,占领南京,自立 为帝,年号“永乐”。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 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 列措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 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 殿 阁 大 学 士
三、锦衣卫和东西厂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 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 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 部门管辖。 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 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 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 是特务机构。
1399-1403 年
朱棣 明成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号“永乐”
明 北 京 宫 城 图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后,改名为天安门。
明 长 城(八达岭)
明长陵牌坊
个人见解,它要求文章必须分成死板 的八个部分,故称“八股文”。
五、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分封 到各地做藩王。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 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 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 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 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 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 李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 并采纳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 大。
1368年初,朱元璋在 南京称皇帝,建明朝 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 四、八股取士 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 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这 种考试制度曾经为隋唐等朝代选拔了 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 不少有识之士,辅佐皇帝执掌朝政, 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 不仅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 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 出现了大治的局面。但是到了明朝, 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统治者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 强化君权,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 一种表现。 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发挥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有关的是( C ) 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 D.设立军机处
4.(2010·湘潭中考)“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B )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家人已 饿死)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 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 40岁时做皇帝, 建立大明 王朝
明朝的建立
时 间:
1368年初

城:
应天(今南京)
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在我国历史上,像朱
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 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 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 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 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雏 形
正式形成
发 展
僵化
唐太宗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明清 武则天 八股取士 唐玄宗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 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 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 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 他只好出家到寺庙当和尚。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
投奔起义军,作战勇敢, 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 首领,南征北战,建立了 明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
16岁之前,放牛娃
17岁时,出家当和尚(为了糊口,
如设锦衣卫监视和镇压人民等。所以,我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定陵地下宫殿
万历皇帝金冠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584年,建成于 1590年。陵园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1955年国务院决定发掘明定陵,1956年5月 发掘工作开始。从地下宫殿中出土的文物共2780件,其中一级品60件。这些殉葬 物中,有嘉靖年间烧制的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和朱翊钧生前用的青花瓷碗,有皇帝 的金冠与皇后的凤冠。金冠是用极细的金丝编制而成;凤冠上有宝石100多块,珍 珠5000多颗。殉葬物中还有名贵的丝织品,包括神宗的龙袍和孝靖皇后的百子衣, 都用金线绣成。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 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股取士”会带来什么样的影 响呢?
1.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 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2.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于书 咸, 八 阳而 股 之败 文 郊坏 之 人害 材等 有于 甚焚
武明 曾末 抨清 击初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锦衣卫(明太祖) 2.特务机构 东 厂(明成祖)
3.思想控制: 八股取士
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是 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的最大 特色,君主专制强 化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走向 衰弱的时期。
巩固练习
1.明朝建立时定都于( B ) A.北京 D.开封
B.南京 C.杭州
2.明成祖登上帝位是通过( C) A.玄武门之变 C.“靖难之役” 3.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A.诗赋 B.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4.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C ) A.宋太祖 B.明太祖 D.建文帝
温故知新
1、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王朝? 2、在蒙古兴起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 人物是谁? 3、为了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 管辖,元世祖忽必烈怎样在政治上加 强统治?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答题要求:要代圣人立 言,只能根据指定的观 点答卷,不得发挥自己 的见解.
名人警句 。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 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鲁迅:“八股原是愚笨的产 物”。
八股取士的危害: 抑制人们创造性思维,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孙中山曾经说过:“欧洲 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 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 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 制度。”这里的“中国的考 试制度”说的即是科举制。
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 厂卫特务机构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 打出“靖难”旗号, 起兵反对建文帝,史 称“靖难之役”。
后朱棣称帝,他 就是明成祖。
开放课堂:
1、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加 强君权的?
燕王朱棣 .
经过:北平 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 ”旗号,
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结果:以燕王的胜利 告终。朱棣 称帝,就是 明成祖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421 年 明成祖迁都 北京,以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明成祖 改北平为 北京 )执行削藩 政策。
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由 宦官 统领
一、明朝的建立和元朝的灭亡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 加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还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时间:1368年 都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明成祖朱棣
夺取帝位后,我该 如何巩固统治呢?
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政治上
迁都北京,进一步巩固北边边防(1421年)

2、司法上 设东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

(君主专制的强化) 3、军事上 削藩
迁都北京(为什么?) 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北京——皇权中心
增设东厂
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的亲信宦官 组成)归皇帝直接指挥,它监管侦察、逮捕、审 讯等事。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思考:
锦衣卫的设立对社会造成了 哪些影响?
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 . 对维护中央集权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 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 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
锦衣卫 殿 阁 大 学 士
中央


左丞相 —— (中书省) —— 右丞相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三 司
地 方
( 行 省 )
布政司—民政
都司 — 军政
按察司—刑狱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 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五 年(公元 1382 年),专门 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是皇帝的侍卫和耳目与明 王朝相伴始终 . 以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分典刑狱。 称三法司,让其互相制约, 锦衣卫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和生活 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 从而加强皇权。 审结案。这枚木印是三法 司会同刻置的。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 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锦衣卫的职能是监察官员和百姓。厂卫 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 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 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 还属少见。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锦衣卫(明太祖) 厂卫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 2.东厂 (明成祖) 厂)的设置,是明朝 锦衣卫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 一种表现。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于1421年迁都北京。


你知道明政府为何要迁都北京吗
明政府的都城原在应天(今南京),但在明朝建 立以后,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建立起北元政权,
对明朝构成巨大威胁。以南京为都城来应付北元
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必然有鞭长莫及的危险。
再说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兴王之地:1399年,他在
片段4.“靖难之役”— —叔侄之争(姜是老的 辣) 朱元璋死后,接力 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 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削藩, 惹恼其叔朱棣。朱棣以 “靖难”为旗号灭掉侄 子,登上王位,并召见 群臣宣布新的巩固君权 的措施。

朱棣PK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
思考:上台后的他如何 加强君权?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迁都北京(1421年) ① 削藩 ② 设立东厂 ③
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并于1403年夺得帝位。为
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从1417年到1420年12月,明成祖动用80万能工巧
匠,在元大都得基础上营建北京。
新 疆 哈 密
日 本 海、 乌 第 河
南海及海外诸岛
课堂练习: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 )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内 容 影 响
范围:四书五经
格式:八股文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 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考中之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二、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
背景 经过 结果
建文帝削藩。
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 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
三、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
2.继续推行削藩政策
比一比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明朝建立
建立时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
都城: 应天(南京)
朱元璋即明太祖 (1368-1398年在位)
我怎样才能加强 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 加强君权的措施?
3.增设特务Biblioteka 构“东厂”,宦官统领锦衣卫
中央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东厂
内 阁
吏 部
刑 部
工 部
地方
布政司 都司 按察司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
1.改革行政机构 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 设“六部” 2.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废行省,设三司
3.强化思想控制
--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 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 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 化,这是明朝在思想 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 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 顾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 目 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 炎武 的官吏。 的 重要表现。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

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精品历史课件】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2222

【精品历史课件】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2222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课堂小结
布政使
八股取士
皇帝

群臣 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废丞相
按察使 废行中书省
都指挥 使
吏户礼兵刑工
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我国古代丞相的设立和废除分别出现在哪一朝代
(D )
A.秦朝 隋朝
B.唐朝 明朝
C.秦朝 唐朝
D.秦朝 明朝
2.下列史实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B )
①建立明朝
②废丞相权分六部
③设立内阁大学士 ④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锦衣卫
中央
东厂
内 阁
吏户礼 兵刑 工 部部部 部部 部
地方
布政司
都司
按察司
明朝首创厂卫特务机构的目 的是什么?其有什么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对官吏百姓的控制。 (直接目的)
巩固皇权,强化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影响: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
机构,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课堂类型:知新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都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自主探究:一、明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开国皇帝、统一全国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

2、特务统治朱元璋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

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3、八股取士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八股取士想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升官发财。

(出示《举子看榜图》)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这种高压专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七年级政史备课组组长签名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

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 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靖难之役”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3)讲授新课:一、明朝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

(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3)实行八股取士。

(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

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4)实行削藩政策。

三、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四、教师可展示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请学生思考:“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

然后讲述明成祖继续削藩、增设东厂的举措,说明这些措施是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继续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

5)动脑筋: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6)作业:思考------女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男孩:“不对。

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板书设计:一、明朝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

(3)实行八股取士。

(4)实行削藩政策。

三、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七年级政史备课组组长签名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应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明确地讲解出“西洋”的历史范围。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教师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讲明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和七次远航到达的地区,随后,师生共同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

)二、戚继光抗倭: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迹是:1561年在台州抗倭(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挂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4)巩固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分析。

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5)练习: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6)作业:材料分析与比较:文献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伊朗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请将文献材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一、郑和下西洋:1、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2、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七年级政史备课组组长签名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

如: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3)讲授新课:一、清朝的建立:1、满洲的兴起:明朝后期,建洲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创立八旗制度。

2、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明朝与后金在萨尔浒激战,后金取得对明朝作战的主动权。

3、萨尔浒战役后,后金把都城迁到沈阳,以后称盛京;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4、1645年,李自成牺牲;张献忠占领成都,后来牺牲。

二、朝强化君主集权: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

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

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三、清朝制造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有康熙“明史案”“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狱”。

(在学习清朝制造文字狱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