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案高一物理期中复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第一、二章直线运动复习学案§1.1 基本概念【自主学习】1、机械运动:定义:。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所以运动是( )的.平常说的静止,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静止是( )的.2、参考系: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 )的.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3、质点:⑴定义:⑵是否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试讨论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⑶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4、位移:⑴定义:⑵位移是量(“矢”或“标”)。
⑶意义:描述的物理量。
⑷位移仅与有关,而与物体运动无关。
5、路程:⑴定义:指物体所经过的。
⑵路程是量(“矢”或“标”)。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线段的长短代表。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6、时间:定义:7、时刻:定义: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时刻:表示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在运动中时刻与位置想对应。
时间间隔(时间):指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时间和位移对应。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台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________ 教师:________ 教学内容 教学计划 卤族元素 1 教学目标 2 3 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_____段 教学重点 氯气化学性质 次课。
vt v0 at ,
x v0 t
1 2 at , 2
2 vt2 v0 2ax ,
x
v 0 vt t 2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x、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 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 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 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 t 外,x、v0、vt、a 均为矢量。一般以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以 t=0 时刻的 位移为零,这时 x、Vt 和 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 x=aT ,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 xm-xn=(m-n)aT ② v t v 0 v t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2
三、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差 ○ 一般
○ 满意
○ 特别满意 学生签字:
四、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较Βιβλιοθήκη ○ 较好○ 一般 ○ 一般
○ 差 ○ 差 教师签字:
主任签字:
龙文学校教务处
v gt ,
高一物理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
年级高一学科物理版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高一物理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编稿老师赵淑霞一校黄楠二校林卉审核郑炳松一、学习目标:1. 知道有关描述运动的概念、模型以及力的概念。
2. 熟悉有关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应用技巧。
4. 熟练掌握处理平衡问题的方法,理解动态平衡问题。
5. 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及加速度,会求解追及相遇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1. 运动学公式及求解方法。
2. 用图象法求解问题,及平衡问题的求解。
3. 纸带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难点:1. 图象法的熟练应用及极值问题的求解。
2.. 解答运动学及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考点分析:前几章内容主要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分,以及基本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考的常考点,常与实际情境及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出题,所以要求我们熟练掌握运动的模型与实际的联系应用。
受力分析是力学的基础,要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内容和要求考点细目出题方式理想模型质点合理选择理想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方法规律公式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三角形法选择题、计算题图象法,正交分解法知识点纸带问题,图象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追及相遇问题,动态平衡问题。
选择题、常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出题一. 运动的描述:物理量,图象,实验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物理意义:物体位置改变位移大小: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长方向:初位置指向末位置速度物理意义: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分类平均速度:大小:txv∆∆=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大小:当△t→0时txv∆∆=方向:对应于某一时刻的运动方向与速率的比较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时间位移,平均速率=时间路程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加速度物理意义: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大小:tvva t∆-=0,速度变化率(m/s2)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不确定图象S—t图象意义: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任意时刻的位移判断运动性质判断运动方向判断速度大小应用V—t图象意义: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任意时刻的速度判断运动性质判断运动方向判断加速度大小应用实验器测速度用打点计时根据点迹的疏密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txv∆∆=粗略求瞬时速度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几种运动的关系和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v v (v t 0+= 2. 相等时间间隔位移差2at s =∆ 3. 时间中点的速度2)v v (v v t 0AC t +==中 4. 位移中点的速度2v v v 2t20s +=中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 2321n :9:4:1x :x :x ⋯=⋯2. )1n 2(:5:3:1:x :x :x III II I -⋯=⋯3. n :3:2:1:v :v :v 321⋯=⋯4.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n n :23:12:1--⋯--三. 相互作用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知识点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例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B. 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 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正确答案:C解答过程:路程是标量,A错;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B错;有规则形状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内,如空心球壳的重心不在球壳上,D错。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复习并巩固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复习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及公式,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实物教具等。
2. 学生准备:复习课本、笔记本、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或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复习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内容1. 复习基本概念:对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如力、运动、能量、场等。
2. 复习基本原理:对高中物理中的基本原理进行复习,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 复习定律及公式:对高中物理中的定律及公式进行复习,如动摩擦力、重力、浮力、电容、电阻等。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三、巩固练习1. 基本题练习:针对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及公式,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综合题练习:设计一些综合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阅读相关物理科普文章、观看物理实验视频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高一期中复习教案
25 (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A 和 B,它们与盘 )
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没有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A.两物体均沿切线方向滑动 B.两物体均沿半径方向滑动,远离圆心 C.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不会滑动 D.物体 A 仍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 B 沿曲线运动,远离圆心
22 . 物体 m 用线通过光滑的水平板上的小孔与砝码 M 相连,并且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 图所示,如果减小 M 的质量,则物体的轨道半径 r、角速度ω 、线速度 v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r 不变, v 变小、 ω 变小 B. r 增大, ω 减小、 v 不变 C.r 减小,v 不变、ω 增大 D.r 减小,ω 不变、v 变小
26 .如图6一l所示,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上定位以后,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及其 他天体的引力作用影响,会产生不同方向的漂移运动而偏离原来的位置,当偏离达到一定程 度时,就要发动卫星上的小发动机进行修正.图中A为同步轨道,B和c为两个已经偏离同步 轨道但轨道仍在赤道平面内的卫星,要使它们回到同步轨道上,下述方法正确 的 有 . ①开动B的小发动机向前喷气,使B适当减速 ②开动B的小发动机向后喷气,使B适当加速 ③开动c的小发动机向前喷气,使c适当减速 ④开动 C 的小发动机向后喷气,使 c 适当加速 27 用 m 表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质量、h 表示卫星离地面的高度、M 表示地球的质量、R0 表示地球的半径、g 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T0 表示地球自转的周期、ω 0 表示地球 自转的角速度,则: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环绕速度 v 为( )
15. 船在 100m 宽的河中横渡, 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 4m/s, 水流的速度为 5m/s. 试 分析: (1)船能否到达正对岸 (填“能”或“不能”)。 s。 m (2)船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岸 (3)船登陆的地点离船出发点的最小距离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7-19期中复习
〖练习〗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0,物体在距地面上方 3R 处(R 为地球半径)
的重力加速度为 g,那么两个加速度之比 g/g0 等于 ( )
A.1:1
B.1:4
C.1:9
D.1:16
〖练习〗寻找地外生命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目标,为了探测某行星上是
否存在生命,可以向该行星发射一颗探测卫星,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
补充内容或 错题订正
地球同步卫星,周期是 24 h. 两 颗卫星都做圆周运动,则 A.“风云一”气象卫星距地面较远 B.“风云二”气象卫星加速度较大
C.“风云一”气象卫星运动速度较大
D.“风云二”气象卫星的运动角速度较大
〖练习〗如图:a、b、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三颗卫星,a 和 b
的质量相等且小于 c 的质量,则(
C. 若 v2 与 R 成正比,则环是卫星群 D. 若 v2 与 R 成反比,则环是卫星群
3.已知海王星和地球的质量比 M:m=16:1,它们的半径比 R:r= 4:1,求:
(1)海王星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
。
(2)海王星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
六、功和功率:
(1)功的计算公式: W=
(2)求总功的方法:
径为 R,卫星的质量为 m,该行星质量为 M,引力常量为 G,问
(1) 该卫星受到的向心力为多少? (2)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多少?
四、测中心天体的质量 (1)忽略中心天体的自转:由
(2)天体运行:由
=
得:M= 得:M=
(提示:向心力表
达式用含 T 的表示)
【例题 3】已知引力常量 G 和下列某几组数据能算出地球的质量,这几组数据
C.3R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
主题:电学一
时间:90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
电阻、电功率等概念,能够运用基本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2.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U=IR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4.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复习电学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20分钟)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单位,欧姆定律的公式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他们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4. 练习和讨论(25分钟)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并让他们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5. 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复习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技巧。
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也较好。
但需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促进他
们的自主学习和提高。
高中必修一物理复习教案
高中必修一物理复习教案
主题: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和相关公式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示例题目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有哪些。
2. 讲解: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和相关公式。
3.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和规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计算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键点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
6. 拓展:让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和拓展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和讨论。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提供相关知识点和示例题目。
2. 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器材。
3. 动画:通过动画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1. 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演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复习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复习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七章 第三节 功和能 第四节 动能、动能定理 期中考试总复习二. 知识要点:(一)第七章 三四节要点知道能量的概念,知道对应于物质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总能量守恒,理解做功过程就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定义或进行计算,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会解有关力学问题。
(二)期中复习。
三. 重难点解析:(一)功能关系、动能、动能定理1. 能量(简称“能”):物体具有对外做功的本领就叫能。
常见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原子能等。
2. 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
宇宙中各种物质存在方式就是运动而运动的本质是能量的再分配和能量的转化。
3. 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因而做了多少功也就有多少能量的转化,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 功和能有区别:能与某用运动形式相连系,是运动状态的描述。
功是与力的作用过程相联系,是过程量。
有能量不一定要做功,而做功就必须有能量,一般说有1J 能量不一定能做1J 的功。
不能说功转化为能,只能说能转化为能。
5.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用公式221mv E K =计算。
K E 与v 有关,所以是状态量,单位是焦耳用符号J 表示。
动能是标量无方向、向东运动有1J 的动能与向西运动有1J 的动能一样多。
计算动能时速度v 一般选地面为参考。
6. 动能变化K E ∆动能定理动能变化是末动能与初动能的差值,公式表示为初末K K K E E E -=∆2022121mv mv t -=。
0>∆K E 动能增加,0<∆K E 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变化,即K E W ∆=总,0,0>∆>K E W 合,动能增加。
对动能定理应理解到:(1)动能定理实际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模板课题:力学教学目标:1. 复习力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2. 复习力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复习牛顿三定律,让学生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 复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三定律4.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5. 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2. 帮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分类。
2. 复习:复习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引导:讲解牛顿三定律,让学生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 实践:进行相关实验或问题解答,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3. 实践法:通过实验或问题解答,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学工具:1. 课件:呈现重点知识点和问题解析。
2. 实验器材:进行相关实验。
3. 教材:指导学生复习和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结束课堂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期中复习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
y
1 2
gt 2
vy gt
公 式
描述的物理量 v,ω,T,f,n
关系 v=rω ω=2π/T=2πf a=v2/r=rω2
向心力来源 F=mv2/r=mω2r
向心加速度 a=m2/r=ω2r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知识回顾: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竖直方向 Fy合 mg
自由落体 ay g vy gt y 1 gt2 2
技巧点拨
1.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 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是相同的,方 向恒为竖直向下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 处,有tanθ=2tan α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典型问题:平抛运动与斜面结合
从空中水平抛出垂直落到斜面上
r≈R,则 ρ=G3Tπ2
5.天体运动中的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项目 v 与 r 的关系 ω与 r 的关系 T 与 r 的关系 a 与 r 的关系
推导式 GMr2m=mvr2 GMr2m=mrω2
2π GMr2m=mr T 2
GMr2m=ma
关系式
v=
GM r
ω=
GM r3
T=2π r3 GM
a=GrM2
3.天体密度的计算
方法
已知量
结果
重力加速 度法
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和天体半 径R
ρ=MV =43πMR3=4π3GgR
环绕法
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半径 r、周期 T、中心天体的半 径R
ρ=MV =43πMR3=G3Tπ2rR3 3
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表面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周期 T
道或由椭圆轨道进入圆轨道时的速度大小如何变化。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教案
期中考复习教案
一、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1、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会画高空、近地面风向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比较近地面与高空气压
3、常见的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四、大气垂直分层――各层主要特点
五、大气的组成――主要成分的作用
六、外力作用与地貌――流水、风力作用及地貌
七、地质构造与地貌(P图43)
八、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三类岩石的成因及代表岩石
2、物质循环――(P29图)
九、地球内部分层――P26图及各层特点
十、五带――各带特点
十一、四季――天文四季
十二、公转特点――近日点、远日点(P15图)
十三、公转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光照图、时间等(P17图)十四、自转――方向、周期、速度(P11图)
十五、自转的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
十六、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十七、太阳
1、太阳系组成(P6图)
2、太阳能量来源
3、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十八、宇宙
1、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人教版物理高一年级《期中复习课》教学设计之二
[物理-fx1]期中复习课(一)第一章 力一、 知识网络⎪⎪⎪⎪⎪⎪⎪⎪⎪⎪⎪⎪⎪⎪⎪⎪⎪⎩⎪⎪⎪⎪⎪⎪⎪⎪⎪⎪⎪⎪⎪⎪⎪⎪⎪⎨⎧⎩⎨⎧⎪⎪⎪⎩⎪⎪⎪⎨⎧⎩⎨⎧⎪⎪⎪⎪⎪⎪⎪⎩⎪⎪⎪⎪⎪⎪⎪⎨⎧⎩⎨⎧⎪⎪⎪⎪⎪⎪⎩⎪⎪⎪⎪⎪⎪⎨⎧⎩⎨⎧⎪⎪⎪⎪⎩⎪⎪⎪⎪⎨⎧⎪⎪⎩⎪⎪⎨⎧→⎩⎨⎧→⎩⎨⎧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分析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弹力、重心=重力:力学中的三种力拉力、压力等动力、阻力按效果分电磁力重力非接触力有相对运动(或趋势)有正压力接触面粗糙直接接触产生条件摩擦力接触面上产生形变直接接触产生条件弹力接触力按性质分力的分类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效果、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m g G 二、物理方法1、 具体——抽象思维方法:力的概念、力的图示。
2、 等效替代法:合力与分力、重心。
二、 例题【例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 ( )A. 1μ=0 2μ=0B. 1μ=0 2μ≠0C. 1μ≠0 2μ=0D. 1μ≠0 2μ≠0【解析】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受力平衡,则地面与B 之间必有摩擦力,2μ≠0.选项A 、C 错,又因为A 、B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 、B 之间没有摩擦力,则A 、B 之间是否光滑对系统的平衡没有影响,1μ为零不为零都可以.答案B 、D.【例2】如图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呈水平,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若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 ,毛巾之间及其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的水平拉力为 ( )A .2μmgB .4μmgC .5μmgD .25μmg 分析: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求法和平衡条件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期中复习讲义.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高一物理期中复习讲义班级姓名学号得分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要点1、典型的曲线运动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
3、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4、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种运动时,这两种运动都是,物体的实际运动称为。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括、和等三个运动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定则或定则。
5、两个分运动互不影响,即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两个分运动在同一时间发生,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等时性。
6、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
7、证明: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8、匀速率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且相等时间里通过的相等。
9、做匀速圆周运动条件:合外力大小,方向始终和速度。
10、角速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达式ω= ,单位:,符号。
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与转速关系:。
11、向心加速度a= 或,方向。
12、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圆周运动。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F合F n变速圆周运动:F合F n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要点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 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为: =k ;比值K 是与 无关而只与 有关的恒量。
2、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 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 成反比。
(2)公式:F= ,如果两个物体是均匀的球体,则r 指 距离; (3)引力常量:G= N m 2/kg 2,由 第一次比较准确的测出。
3、计算时,常近似认为地表面附近的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2R MmGmg = 4、处理卫星问题方法:把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222224Tr m r m r v m r Mm G F πω====万;由该式可知:r 越大,卫星线速度越 ;角速度越 ;周期越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北京六中2012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1] 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指向圆弧内侧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为 (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不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变力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上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条直线上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一定变化。
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速度、加速度都一定变化。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速度的大小不一定变化。
D、抛体运动属于匀变速运动。
3.一物体作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物体运动到B处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反向,关于物体运动轨迹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aB、bC、cD、都有可能4: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恒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另一个保持不变,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5、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关系,正确说法是:( )A、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B、成锐角时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C、成钝角时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D、如果一直垂直,物体则做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知识点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合运动,物体实际运动可以看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这几个运动就叫物体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位移、速度、加速度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合运动和分运动间具有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
(2)两个做直线运动的分运动,它们的合运动的轨迹是否是直线要看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直线运动
一. 知识结构
机械运动、质点、参照系 基 位移、路程 本 时间、时刻
概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念 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V=
t S S=Vt 匀速直线运动
S —t 图、V —t 图
运
动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 =t
s 规 速度公式:V t =V 0+at V —T 图 律 基本规律
位移公式:S=V 0t+
221at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平方公式:Vt 2 —V 02=2aS
推 平均速度公式:V 202
t t V V t S V =+==2/t V 论 位移中点速度公式:2
220
2/t S V V V += 纸带求加速度公式:∆S=aT 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1s 时 、2s 时、3s 时……ns 时的速度之比为1:2:3:……:n ;在第1s 时 、第2s 时、第3s 时……第ns 时的速度之比为1:2:3:……:n ;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在第1m 时、第2m 时、第3m 时……第nm 时的速度之比1:2:3:……:
n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m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2+):(23+):……:(1-+n n )。
二.知识点理解:
1.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是有质量,但没有大小、形状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一定不变,但速度方向可以变化。
5.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与速度方向可同、可反、可成一定的夹
角。
6. 当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速度一定增大,与加速度增大或减小无关;
当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反时,速度一定减小,与加速度增大或减小也无关。
7. 以V 0为正方向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0;匀减速直线运动a<0。
8.V —t 、S —t 图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三.解题方法指导:
1. 解题步骤:
(1) 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 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
(3) 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
的联系。
(4) 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5) 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2. 解题方法:
(1) 公式解析法: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
本章公式多,且相互联系,
一题常有多种解法。
要熟记每个公式的特点及相关物理量。
(2) 图象法:如用V —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可以比较V t/2
与V S/2,以及追及问题。
用S —t 图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比例法:用已知的讨论,用比例的性质求解。
(4) 极值法:用二次函数配方求极值,追赶问题用得多。
(5) 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求
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