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导学案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课型:新授执笔:于艳娟审核:赵春红【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知道编钟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通过都江堰和编钟去感悟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2、学习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3、学习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课前预习】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4-56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和“神奇的编钟”两目的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一、神奇的编钟1.用途: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演奏特点: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
3.构成:把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
4.代表作: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5.意义:表明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二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时间战国时期位置2岷江流域修建人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3结构: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作用既可灌溉,又可用于防洪,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历史地位4意义: 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课堂探究】1应从哪些方面知道国宝编钟?2为什莫秀都江堰?3为什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4怎样把都江堰介绍给游客?还知道哪些知名的发明和创造?【知识归纳】都江堰修(1)时间及修建者(2)主体结构(3)意义编钟(1)作用(2)意义【当堂展示】都江堰示意图1名称2说出字母表示的名称3宝瓶口\粉砂岩的作用4如何评价这项水利工程?【达标测试】本科选择题共6个。
先民的智慧和创造-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修建和战国编钟。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以讨论、讲故事等学生活动为主。
课型设计: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第二组负责搜集有关编钟的资料以及有关公输班和墨子的资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资料整理和加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
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现在我们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吧!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
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
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
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
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
又在离堆脚下凿石穿山修宝瓶口,把江水导入四通八达的灌溉渠网。
第10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设计
选做题:10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让学生抓住“天府”一词,作出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为何成都平原会成为“天府之国”的原因。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新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多媒体展示“李冰父子像”、“二王庙”、“都江堰”。同时多媒体显示图表,师生共同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学重点难点
重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难点
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师提问:
1.编钟是什么制造的?
学生回答:铜
2.铜钟的用处?
学生回答:贵族在宴会、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3.什么叫编钟?大型编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大型编钟的出现表明,两千多年前的我国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学情分析
1.本课内容抽象概念很少,对于初一阶段学生的掌握问题不大。
2.为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可增加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强化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四)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江堰水利工程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最高成就,编钟则说明了我国古代在音乐方面已达到了很高水平。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从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课的主题是先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是文化史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课堂内容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灵活地运用教材。
·教学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及运作。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并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及修建的时间,所建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区,加强时空感。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课文内容及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正确引导,尽可能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多讲多做,动脑动手,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感知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智慧,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先展示本课题目“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中国智慧的先民有哪些伟大的创造?(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土与水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
冶炼技术的进步,给兴修水利提供了比较锋利的铁工具,能够大规模地挖掘泥土,开凿山石,所以水利灌溉事业得以迅速的发展。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
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课的内容。
·中国的江河很多,自然条件各异,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困扰着人类。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先民的智慧与创造,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先民们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先民们的创造力。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创新精神。
第二章:先民科技智慧2.1 农业文明2.1.1 先民农业技术的发展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如耕作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建设等。
2.1.2 先民农业智慧的体现学生学习先民们在农业方面的创新举措,如农历的制定、农田轮作制度等。
2.2 手工业技术2.2.1 先民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如瓷器制作、纺织技术等。
2.2.2 先民手工业智慧的体现学生学习先民们在手工业方面的创新,如景德镇瓷器的崛起、丝织品的精美等。
第三章:先民文化智慧3.1 古代文字3.1.1 先民文字的创造与发展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如甲骨文、金文等。
3.1.2 先民文字智慧的体现学生学习先民们在文字方面的创新,如汉字的六书原则等。
3.2 古代文学3.2.1 先民文学艺术的成就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3.2.2 先民文学智慧的认识学生学习先民们在文学方面的创新,如赋、比、兴的运用等。
第四章:先民艺术智慧4.1 书法艺术4.1.1 先民书法艺术的发展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如篆书、隶书、楷书等。
4.1.2 先民书法智慧的体现学生学习先民们在书法方面的创新,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4.2 绘画艺术4.2.1 先民绘画艺术的特点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北师版七上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
北师版七上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班级:姓名:编者:审核:时间:2010年10月目标感知1、识记都江堰修建时间、修建的国家、负责人、地点、功能和意义;识记编钟制造的时间、出土地点和意义;了解编钟的用途演奏方法、特点等。
2、以都江堰、编钟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难点预设1、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
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2、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知识链接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代表了这一时期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编钟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充分展现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今天就让我们畅游都江堰,聆听天籁之音。
问题导学1、自学教材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1)识记都江堰修建时间、修建的国家、修建的负责人、地点、功能。
(2)结合教材P55图,识记都江堰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结构:①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并识记修筑都江堰的意义。
(4)结合教材P55说说都江堰为什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温馨提示:都江堰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型事例。
2、自学教材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铜钟的用途及其演奏方法。
(2)了解什么是编钟,它的演奏特点、艺术魅力。
(3)识记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是出土的地点,编钟出土的意义。
3、合作探究:(1)我们应该学习李冰父子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的修建联想到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水利工程都发挥了哪些效用?问题训练1、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
一、教案名称: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考古学、历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多角度分析先民智慧与创造的价值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2. 先民的农业耕作技术与农业文明的发展3. 先民的手工艺技术与工艺品的制作4. 先民的建筑技术与建筑物的构造特点5. 先民的科学与哲学思想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民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农业耕作技术、手工艺技术、建筑技术以及科学与哲学思想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先民的农业耕作技术、手工艺技术、建筑技术以及科学与哲学思想等内容,并进行实物演示。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先民智慧与创造的价值和影响。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给予学生反馈。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让学生亲身体验先民智慧与创造的真实场景。
2.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与先民智慧与创造相关的书籍,扩大知识面。
3. 举办先民智慧与创造主题的班会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作业的准确性、深度和创意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分析和表达能力。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科技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了解先民智慧的体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等途径,直观地感受先民的生活场景。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先民智慧的具体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和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先民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古代社会组织结构2. 中国古代先民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学、数学、医学等)3. 先民智慧的具体体现古代建筑艺术(如都江堰、赵州桥等)古代文化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等)古代民间风俗(如传统节日、民间传说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发明。
先民智慧的具体体现。
2. 教学难点:先民科技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先民智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先民的生活方式、科技发明等基础知识。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智慧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身临其境地感受先民的生活。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先民智慧。
网络教学: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先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先民智慧与创造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发明。
分析先民智慧的具体体现,如古代建筑艺术、文化艺术等。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先民智慧的理解。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
4. 情境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直观地感受先民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先民智慧的亮点。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先民的生活方式1.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居住、饮食、服饰等方面。
1.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居住环境,如洞穴、树屋等;介绍先民的饮食方式,如狩猎、采集等;展示先民的服饰特点,如皮毛、编织等。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亲身感受先民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先民的农耕文明2.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农耕活动,包括耕作工具、种植方式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耕作工具,如耒耜、犁等;介绍先民的种植方式,如轮作、休耕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农耕博物馆或农田,让学生亲手体验农耕活动。
第三章:先民的艺术与信仰3.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艺术创作和宗教信仰,包括绘画、雕塑、祭祀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如岩画、陶器等;介绍先民的宗教信仰,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或寺庙,让学生亲身感受先民的艺术与信仰。
第四章:先民的发明与创造4.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发明创造,包括工具、建筑、交通工具等。
4.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工具发明,如火的使用、石器的制作等;介绍先民的建筑成就,如金字塔、城墙等;展示先民的交通工具,如独木舟、马车等。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认为的先民最伟大的发明创造。
第五章:先民的文化传承5.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文化传承方式,包括语言、文字、传统习俗等。
5.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语言和文字,如楔形文字、甲骨文等;介绍先民的传统习俗,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先民的语言和文字,以及传统习俗。
第六章:先民的科学技术6.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包括天文、数学、医学等。
6.2 教学内容:讲解先民的天文知识,如太阳历、星象观测等;介绍先民的数学成就,如分数、几何等;展示先民的医学知识,如草药治疗、手术技术等。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先民的生活方式1.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和渔猎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食物来源、居住方式和服饰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先民的生活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第二章:先民的农业革命2.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农业革命,包括耕作、种植和养殖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农业革命,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等。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先民的农业革命,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第三章:先民的技术发明3.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技术发明,包括石器、陶器和金属工具等。
3.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技术发明,包括石器的制作、陶器的烧制和金属工具的使用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让学生亲手体验制作石器、陶器和金属工具的过程。
第四章:先民的文化和艺术4.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文化和艺术,包括图腾、雕刻和绘画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文化和艺术,包括图腾的意义、雕刻和绘画的技术等。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先民的图腾、雕刻和绘画作品,进行讨论和创作。
第五章: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5.1 学习目标:了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包括他们的发明、发现和创新等。
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思考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先民的社会组织6.1 学习目标:理解先民的社会组织结构,包括家族、部落和首领的职责。
6.2 教学内容:探讨先民的社会组织结构,分析家族和部落的作用,以及首领的权力与责任。
6.3 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模拟先民的社会组织运作。
第七章:先民的宗教信仰7.1 学习目标:探索先民的宗教信仰和仪式,了解其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解释。
7.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的宗教信仰,包括对自然神的崇拜、祭祀仪式和信仰体系。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先民智慧与创造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先民智慧与创造的概念。
强调先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1.3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你们对先民有什么了解?教师讲解:介绍先民智慧与创造的意义。
学生分享:讨论先民的贡献。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先民的发明和创造。
强调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师讲解:介绍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图片展示:展示中国古代先民的发明和创造。
学生讨论:讨论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的意义。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古希腊文明的智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文明的智慧和创造。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文明的发明和创造。
强调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古希腊文明的智慧和创造。
图片展示:展示古希腊文明的发明和创造。
学生讨论:讨论古希腊文明的智慧和创造的意义。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印度文明的智慧让学生了解印度文明的智慧和创造。
培养学生对印度文明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介绍印度文明的发明和创造。
强调印度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印度文明的智慧和创造。
图片展示:展示印度文明的发明和创造。
学生讨论:讨论印度文明的智慧和创造的意义。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非洲文明的智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非洲文明的智慧和创造。
培养学生对非洲文明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介绍非洲文明的发明和创造。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2)学习中国古代先民在农业、手工业、建筑、天文、数学等方面的智慧与创造;(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2)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模型、动手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先民的敬佩之情;(2)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珍惜现代文明成果,勇于创新,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2. 农业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农田水利、耕作技术、农作物种植等);3. 手工业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陶瓷、纺织、金属工艺等);4. 建筑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宫殿、城池、民居、园林等);5. 天文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历法、天文观测、宇宙观念等);6. 数学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如算术、几何、代数等);7. 其他领域的智慧与创造(如医药、交通、军事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发明创造等;2. 文献资料:中国古代著作、历史记载等;3. 实物模型:古代农具、手工艺品、建筑模型等;4. 教学视频:关于中国古代先民智慧与创造的纪录片、短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先民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有哪些发明创造?2. 讲解:结合文献资料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先民在农业、手工业、建筑、天文、数学等领域的智慧与创造。
3.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如制作模型、动手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古代先民的发明创造过程。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先民在各个领域中的智慧与创造。
(2)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先民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兴起(2)夏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3)战国秦汉时期的农业变革2.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创新(1)陶瓷工艺的进步(2)纺织技术的革新(3)金属工艺的发展3.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破(1)天文历法的创立(2)数学成就的辉煌(3)医学体系的形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破,以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先民们在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领域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评价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民们在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程论文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安排:1. 农业文明的发展(2课时)2. 手工业技术的创新(2课时)3. 科学技术的突破(2课时)4. 实践环节:参观博物馆或古代工艺体验(2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先民的智慧与创造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 网络资源:关于先民智慧与创造的相关网站和数据库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先民智慧与创造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生成
1/5
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 54-55 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修建时间:___________时期 地点:__________流域(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修建者: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010·山东泰安)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
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奉乾隆旨意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主持修建都江堰
D.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
2.(2010·湖南湘潭)2010 年春,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凸显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于( )
A.春秋时期
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导学案
课型:新授型
科目
历史
主备人 董俊青
课堂环节
双池中学导学案
班级____姓名_______
年级
七
课题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审核人 金婷 课 时
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整理—拓展提升
学习目标
1.知道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 2.知道编钟及其意义。
重 点 知道都江堰和大型编钟。 难 点 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A.编磬
B.鼓
C.瑟
D.编钟
6.(2009·浙江杭州)“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
A.李白
B.李耳
C.李斯
D.李冰
7.(2008·湖北黄冈)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
C.音域宽广浑厚
D.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8.识图题 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 建的?
(2)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有哪 两大功能。
(3)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3/5
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导学案 4/5
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导学案 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 56 页“神奇的编钟”一目的内容,回答第 2 题: 2.什么是编钟?它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二作探究 1.都江堰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拓展练习
1.都江堰
①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___
________
结构 ②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
。 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功效:____
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3.(2010·四川成都)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
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
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4.(2009·烟台中考)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故宫
D.北京人遗址
5.(2010·山东青岛)“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春秋
2/5
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导学案
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