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定稿)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 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 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 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 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 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 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 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 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重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都江 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 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都江堰、编钟的资料,去 都江堰旅游过的同学可以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展示 或讲解。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
【内容标准】 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
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音乐等方 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 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 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 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 察和审美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 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感受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 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 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 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在学生 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word教案 (7)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内容标准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
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都江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都江堰、编钟的资料,去都江堰旅游过的同学可以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或讲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都江堰分四部分: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修建原因运作结构及原理意义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展示李冰父子以及二王庙图片,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李冰父子。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2)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习目标1.以都江堰、编钟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过学习,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学习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学法提示前后对比法、阅读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示标:都江堰、编制这些都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达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目的:为了。
(2)修建者: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父子。
(3)组成:都江堰由、、等部分组成。
(4)治水特点:重在。
(5)意义:2.神奇的编钟(1)编钟的用途:是(朝代)贵族在祭祀、宴会时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编钟的构成: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
(3)代表:湖北随州出土的。
(4)意义:编钟的出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的繁荣。
都江堰工程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编钟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充分展现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今天就让我们畅游都江堰,聆听天籁之音。
■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江堰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给人们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试一试: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的各部分有何作用?●想一想:它为什么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猜一猜:这个它是谁主持修建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议一议: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的修建联想到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说说我们身边的水利工程都发挥了哪些效用?一条都江堰,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更经历了8级地震的洗礼而岿然屹立在岷江上。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名师导航知识梳理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时间:。
2.位置:。
3.修建主持人:。
4.结构:、、。
5.工作原理:“ ”,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用于灌溉,西边的用于分洪。
6.历史地位: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的先进水平。
二、神奇的编钟1.编钟的用途:是周朝贵族在、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演奏特点: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又柔美。
3.编钟的构成:把几件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称为。
4.艺术魅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音域宽广深厚。
5.意义:表明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根据示意图或实物模型、资料片等方法,辅以教材文字,分析都江堰的工作原理,总结出该工程的特点是重在疏导、设计科学、效益最好、历史久远。
它是人类征服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
●可以采用丰富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或模型,创设情境,加强感性认识,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疑难突破1.都江堰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以及都江堰修建的意义都江堰是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
在结构上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第一,分水鱼嘴,即分水堤。
它的作用是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分出内江和外江。
第二,飞沙堰,即溢洪道。
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洪水期内江水通过堰顶溢入外江,减少内江水流,达到分洪减灾的目的。
第三,宝瓶口,即引水口。
其主要作用是,将内江水从宝瓶口引入,流向成都平原,达到灌溉的目的。
意义:第一,防洪、灌溉并举,改变了岷江两岸西涝东旱的局面。
第二,工程的修建方法为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第三,积累了经验,形成科学的治水方法,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妈,端还沉浸在童年的麦香粽甜里,没有反应过来。
儿子嘴里嘟囔着,好像在做端午节的出行计划。我定定地看着他的一颦一笑,心里不觉泛起丝丝涟漪。现在的孩子对吃这个字眼已经没有太大的感觉和欲望了,仿佛假期就是用来休闲娱乐享受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课件 北师大
修建: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 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分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分水鱼嘴
宝瓶口
外江
内江
飞沙堰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 要作用。
意义: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
保护了环境。
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 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铜钟和编钟: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 使用的乐器。把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 编钟。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知”。
(1)“李太守是哪国的什么人?
(2)“李太守”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分水鱼嘴 都江堰由“ -----------”、 “-宝--瓶--口---”、“飞-沙--堰-------” 等部分组成。
第11课__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目标
• 1、学习都江堰的修建原因、修建概况、 结构、意义、运作原理。 • 2、掌握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 3、掌握编钟的构成、艺术魅力和意义。 • 4、领会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 卓越智慧、巨大的创造力和勇于向自然 挑战的勇气和精神。
一 、 造 福 千 秋 的 都 江 堰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做乐器
报时、报警
二、神奇的编钟
铜
钟
神奇的编钟
1.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2.编钟的构成,艺术魅力和意义.
编钟演奏艺术表明两千多年前我 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奇妙的乐器——编钟
结构组成: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 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 单的兽面。编钟 一般以九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 乙编钟为代表,共计六十五枚,分三层悬挂。 乐器特色: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 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 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分水鱼嘴
怎样有效控制流入内江的水量问题, 使过多的江水可以有效地通过飞沙堰 飞沙堰 到达外江?
分水鱼嘴
宝瓶口
宝瓶口示意图
内江:灌溉 分水堤 外江:分洪
宝瓶口
引水工程
飞沙堰
溢流排沙工程
维护都江堰三字经
都江堰的意义: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 作用。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 保护了环境。 (3)修建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 套科学的治水和管水的方法,代表了当 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4)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 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先秦时期 中华民族的非凡成就——都江堰与编钟。这 些成就是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 的积累,创造力的表现。他们不仅是中华 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 贵财富。这些古代文明永远值得我们中国 人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创 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2、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修建的原因:排涝防旱。
由①“分水鱼嘴”(分为内江、外江两部分,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②“飞沙堰”(泄洪排沙);③“宝瓶口”(内江通道)等部分组成。
3、都江堰治水特点:重在疏导4、都江堰治水经验:“深淘滩,低作堰”5、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6、铜钟最早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时使用的乐器。
演奏时用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深沉柔美。
还有一种双音钟,同一件铜钟,能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7、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艺术水平的是大型组合乐器神奇的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
8、编钟的构成、艺术魅力和意义①编钟的概念:几种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②艺术魅力:可以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的手法演奏乐曲;③意义:编钟演奏艺术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9、被历代工匠尊奉为祖师爷的是战国著名的工匠公输班(鲁班)。
他发明了工程器具—云梯。
10、为什么都江堰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答:(1)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功省效宏;(2)都江堰防洪、灌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3)都江堰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4)都江堰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5)都江堰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11、我们应该学习李冰父子哪些优秀品质?答:(1)重实践,进行实地考察,解决实际问题;(2)重疏导,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3)重积累,形成一套治水方法;(4)重学习,吸取劳动群众的经验;(5)重创造,不断完善各种水利设施。
2、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修建的原因:排涝防旱。
由①“分水鱼嘴”(分为内江、外江两部分,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②“飞沙堰”(泄洪排沙);③“宝瓶口”(内江通道)等部分组成。
精品教案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
2.知道编钟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
3、通过都江堰和编钟去感悟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课前预习】
(一)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4-55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二)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6页“神奇的编钟”一目的内容,回答下题,并把相关内容在课
文中圈划出来
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__________。
它是一种器。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你认为在都江堰的设计中包含了先民的哪些智慧与创造?
2、你的疑点、难点:。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5-2
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音乐等方 面的主要成就。
地方不少。②名因疏忽而写错的字:精神不集中,写东西常有~。 【笔洗】名用陶瓷、石头、贝壳等制成的洗涮毛笔的用具。 【笔下】名①笔底下。②写文 章时作者的措辞和用意:~留情。 【笔下生花】笔底生花。 【笔心】ī同“笔芯”。 【笔芯】ī名铅笔或圆珠笔的芯子。也作笔心。 【笔形】名汉字笔画的 形状。楷书汉字最基本的笔形; 婴儿早教加盟 婴儿早教加盟 ;是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笔削】动笔 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需用刀刮去,后用作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 【笔译】动用文字翻译(区别于“口译”)。 【笔意】名 书画或诗文所表现的意境:~超逸|~清新。 【笔友】名通过书信往来、诗文赠答结交的朋友。 【笔札】名札是古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 指书信、文章等。 【笔债】名指受别人约请而未交付的字、画或文章。 【笔战】动用文章来进行争论。 【笔者】名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本书的作者(多用于 自称)。 【笔政】名报刊编辑中指撰写重要评论的工作。 【笔直】形状态词。很直:~的马路|站得~。 【笔致】名书画、文章等用笔的风格:~高雅。 【笔资】ī名旧时称写字、画画、做文章所得的报酬。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俾】〈书〉使(达到某种效果):~众周知|~有所悟。 【舭】名船底和船侧间的弯曲部分。[英g] 【鄙】①粗俗;低下:~陋|卑~。②谦辞,用于自称:~人|~意|~见。③〈书〉轻视;看不起:~ 弃|~薄。④〈书〉边远的地方:边~。 【鄙薄】①动轻视;看不起:~势利小人|脸上露出~的神情。②〈书〉形浅陋微薄(多用作谦辞):~之志(微 小的志向)。 【鄙称】①动鄙视地称作:不劳而食者被~为寄生虫。②名鄙视的称呼:奇生虫是对下劳而食者的~。 【鄙见】名谦辞,称自己的见解。 【鄙俚】〈书〉形粗俗;浅陋:文辞~,不登大雅之堂。 【鄙吝】〈书〉形①鄙俗。②过分吝啬。 【鄙陋】形见识浅薄:~无知|学识~。 【鄙弃】动看 不起;厌恶:她~那种矫揉造作的演唱作风。 【鄙人】名①〈书〉知识浅陋的人。②谦辞,对人称自己。 【鄙视】动轻视;看不起:他向来~那些帮闲文人。 【鄙俗】形粗俗;庸俗:言辞~。 【鄙夷】〈书〉动轻视;看不起。 【鄙意】名谦辞,称自己的意见。 【币】(幣)货币:硬~|银~|纸~|人民~。 【币市】名①买卖各种用于收集、收藏的钱币的市场。②指币市的行市。 【币值】名货币的价值,即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 【币制】名货币制度,包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选6篇)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选6篇)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选6篇)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篇1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修建和战国编钟。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以讨论、讲故事等学生活动为主。
课型设计: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第二组负责搜集有关编钟的资料以及有关公输班和墨子的资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资料整理和加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
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现在我们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吧!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
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
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
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
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课件-北师大版
铜钟和编钟:
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 使用的乐器。把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 编钟。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知”。
(1)“李太守是哪国的什么人?
(2)“李太守”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分水鱼嘴 都江堰由“ -----------”、 “-宝--瓶--口---”、“飞-沙--堰-------” 等部分组成。
1、字体安装与设置
2、替换模板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第11课
修建: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 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分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分水鱼嘴
宝瓶口
外江
内江
飞沙堰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 要作用。
意义: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
保护了环境。
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 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பைடு நூலகம்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精美图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玉 垒 玉垒山 山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
成
宝瓶口 ——引水工程
分水鱼嘴
内江:灌溉 外江:分洪
飞沙堰 ——溢流排沙工程
分水鱼嘴示意图
宝瓶口示意图
飞沙堰
维护都江堰三字经
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 遇到过很多困难,你知道他们遇到了 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就你 所搜集到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据你所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做乐器 报时、报警
铜钟
神奇的编钟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主持修建者:秦国太守李冰父子
都
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位置:岷江
江
堰
修建原因:排洪防旱,灌溉农田 变水害为水利
水
利
工
结构和运作原理
程
意义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
岷 江
玉垒山
成都平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重要作用。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 了环境。 (3)修建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 的治水和管水的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 水利工程水平。
(4)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新编20191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 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 厚情感。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 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 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 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 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 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 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教学重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都江 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 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都江堰、编钟的资料,去 都江堰旅游过的同可以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展示 或讲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 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 慧之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吧!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
【内容标准】 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
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音乐等方 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 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 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 提高空间想像力。
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 察和审美能力。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精编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的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它的泄洪、灌溉功效,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知道编钟出土的地点,了解其演奏特色,认识到它表明了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运作过程,增强阅读能力,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和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对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
通过模拟都江堰的运作,增强学生对先水利工程的兴趣和先民智慧的认识。
同时利用身边的事物,打破常规思维就回有新的发现,增强探索、发掘、研究的兴趣,培养开放性、发散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内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中国的江河很多,自然条件各异,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困扰着人类。
那么,古代人民是如何面对洪水的肆虐呢?前面我们学习过大禹治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两千多年前四川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来战胜水灾的!讲授新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请同学们阅读有关资料。
思考:1、为什么要修都江堰?——因为修都江堰之前岷江是一条害河,岷江中游地区东旱西涝,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所以要修这个水利工程2、都江堰修建时间、所处位置、修建主持人、名称的由来?时间:战国时期(约前256—前251年,即距今2200多年)位置: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修建主持人:李冰父子3、主体工程及各自作用:第一步,宝瓶口——引水工程;第二步,分水鱼嘴——分水工程;第三步,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定稿)
课型:新授主备:董玉娟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班级姓名学号
【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编钟的出土等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知道编钟的由来,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温故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
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
【课堂助学】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
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
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
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
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
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
又在离堆脚下凿石穿山修宝瓶口,把江水导入四通八达的灌溉渠网。
水渠总长达1100多公里,另外在定瓶口上面,筑起飞沙堰,以备旱季挡水,雨季溢洪。
3、都江堰的基本结构
分析和讨论都江堰设计中的科学性。
这样,学生对都江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先进的科学水平都会产生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与适当的补充和深化。
4、都江堰的作用和影响
都江堰自建成以后,一直造福成都平原,使这里成为了沃野千里的人间天堂。
因此,人们把成都平原称作“天府之国”,后来又把整个四川都称作“天府之国”了。
都江堰使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两千多年来她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世界的水利科学家都对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叹为观止。
2000年,都江堰与邻近的道教名山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5、拯救都江堰
建国以后,我国部分水利工作者急于发展当地经济,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的情况下对都江堰进行了不适当的改造,特别是最近已经开工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及其辅助设施对都江堰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我们这些自作聪明的现代人的“杰作”吧!
介绍外江水坝和水电站、鱼嘴和飞沙堰的混凝土浇筑以及紫坪铺水利工程的破坏性影响,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都江堰在水利科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同时唤起学生保护人类文明,尊重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愿望和信念。
二、神奇的编钟
首先介绍周礼对音乐的要求,说明音乐在先秦时期的重要作用。
然后在介绍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情况。
再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介绍编钟,可以制作成教学演示课件进行展示。
由于涉及较为深刻的音乐知识,故而不展开讨论,只作简单介绍,说明当时我国音乐文化和乐器制造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即可。
【当堂检测】
1、使川西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白渠
C. 郑国渠
D. 灵渠
2、据专家介绍,我国战国时期的编钟不仅能够演奏出古今中外各种乐曲,而且音色优美,和谐动听。
这说明()
A.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造工艺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B.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C. 音乐具有相通性,任何民族的乐曲都能用其他民族的乐器演奏出来
D.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制造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课后巩固】
1、都江堰是我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2、都江堰位于()省。
3、都江堰是由()父子主持修建的。
4、都江堰的作用由()和()。
5、都江堰的主要部分有()、()、()。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