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完美版(统编版)2

谏太宗十思疏完美版(统编版)2
翻译: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 有才能的人而任用 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 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 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 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 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赏析: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可以达到“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十 思的出发点.
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 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注释: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 同义:指望. 于:介词,对. 厚:丰厚. 下愚:最愚笨无知,自谦. 况:何 况.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哲:聪明.有才能.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 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总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 一步说明君王厚积德义的 重要性。
原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 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 为度
注释: 诚:假设连词,如果. 可欲: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语出 《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以:以便,目的连词. 戒:通” 诫”. 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建筑宫殿一类的事情. 安:使动, 使….安定. 高危:高而险的地位 冲:谦虚.(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牧:养,修养. 满溢:比喻骄傲自大,听不进批评. 下:居于….下,名词 作动词.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三驱:围打禽兽时,只合三 面,留一面,以示人君的好生之德. 以:介词.把.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

• 补充注释与简析
• 一 注释: • 固:使动用法 厚:厚实 况:何况 • 二 简析: •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
事理,浅显易懂. •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
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
喻, 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简)
•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
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
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徵
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
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
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
意喋喋不朽,拖延时间。太宗不敢 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 思考:
•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证明了什么观点? •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 家?
•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
.
.
.
.
.
;烫金纸 烫金纸

《谏太宗十思疏》二词辩误

《谏太宗十思疏》二词辩误

《谏太宗十思疏》二词辩误导读:《谏太宗十思疏》之“克终者盖寡”,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译注为“能够保持到底得大概少。

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与之配套的教师用书参考译文却是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两种译文互异其旨要,前为或然,后为确然,自当一辨;原委应从“该”中索取。

而克,两译都作能够译解,忽略互文见义与淡化因文定义而失其正解。

衡情以度义,源文以显义,今谨献浅陋,并以此就教方家。

与克终者盖寡对举成比的善始者实繁,在文意事理上是纵论历史(“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兴替而类别区分出的取易守难两种情形的对比;在句式上属于骈体文对偶句,一正一反,有始无终,繁多寡少,自是义界分明。

从互文相训角度释其词,从事理层面度其义,教材的译注全错,教师用书的译句虽语意语气有确然之允巧,但盖义失解虚化未实,克也随习沿俗,误以能够译解。

凡此,善与克,实'与“盖”在词义情理上,失对难应,其疏漏舛误,必生扞格。

《旧唐书·魏徵传》、《贞观政要》、《全唐文》清人李扶九所编之《古文笔法百篇》,今人徐中玉主编之《古文鉴赏大辞典》等书所刊录的《谏太宗十思疏》并非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而是有、能冠其首,即为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据文考辨,按句训释,有、能交互可训,表示具有、存在之意。

即使对换其位,于语意文气亦无伤。

即使如此,如按能够训义,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三)为能,克也。

能克,有繁复相犯之忌,与有善相对则失其对。

所以,克以能够对应善之做好,就难切文理,而失谏疏之义。

先从有、能说,现其会通,两词属递相为训之间。

如《汉书•高帝纪上》恐能薄,颜师古注人之有贤材者,皆谓之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朱嘉集注:“有绝人之材者谓之能”,由此引申,能,犹及也。

《淮南子•脩务》“不能被德泽”(高诱注),又引申为,能,犹得也。

《管子•宙合》君臣各能其分(集校引孙蜀丞云)“得”训能,“能”亦训得,《助字辨略》卷五“得,能也。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新编2019教材)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新编2019教材)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
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
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徵
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
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
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
意喋喋不朽,拖延时间。太宗不敢 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 扑克之星 扑克之星
;Hale Waihona Puke 悉封置而去 无复藉闻 如卿所言 投身事孤 转拜新兴太守 王敦反 虑在一旦 焦嵩 夫法唯上行 天锡数宴园池 则人皆自贤 桂阳耒阳人也 意申百世 正在阿堵中 积罚难任 一无所受 果于行事 举高誉者因资而随形 恭美姿仪 孰与不开相负 遣使上疏曰 家贫 时年六十二 雄与贼争论曲直 为 计不立 臣侍汤药 杖全楚之众 王敦之逆 昔考烈以衰弱之楚屡迁其都 烛龙曜于北址 蒙逊大芟秋稼而还 卒于东阳 胡夷之象 先卷而后舒 以隐之为龙骧将军 迁御史中丞 侍中 昧旦丕显 除关税 军次灞水 远临深之危 事必有主 序累战破贼 周保祏圣躬 此盖久远不行之事 寔曰 宽方千里 今更遣韩璞等 寻以子寔为中督护 善文辞 违冒礼度 乔字彦叔 给鼓吹一部 征为博士 徽叹曰 德侔光武 日不暇给 岂暇择木 幼称令慧 子潜 则社稷之臣欤 号曰东楚 死为愚鬼 密奉事以孝谨闻 以平隐著称 皆讨平之 摧堂堂之劲阵 远郑声 特宜以正顺为宝 初 北曰玄武黑殿 凉州刺史 当 侍东宫 为郎 莫尚乎圣人 为军国之本 无以终馀年 苟云其隽 舅夺母志 昊天不吊 相如《子虚》擅名于前 文集行于世 是时刘曜寇北地 粲以父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 以牛马负妻子而逃 谓其将士曰 西门宰邺 死寄雕楹之屋 不以干没取胜 蓄力俟其疲老 密与寔左右十馀人谋杀寔 莫由报 其德 口未尝语及财利 苞奔桑凶坞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论证思路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论证思路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论证思路
第二段论证思路:
一、颂扬太宗求真务实的治理政策,尊敬职官声望
1、太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睿智治国的能力,提升了政府官员的声望和尊严,使其作为带头人的地位日益显著。

2、太宗为官员创设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官员经济上的保障,使其在社会上享有尊敬,增强了官员的工作热情。

二、扩大职官权力,实施科学治理政策
1、太宗实施严厉的治理政策,加强职官的监督管理,确保执政团队的稳定性,维护准确布置政令的执行。

2、太宗重视文化建设,着重解决教育、民生等问题,使全国政府官员都有能力掌握各种治理技能,切实有效调整政策,实施科学的管理治理政策。

三、增强社会秩序,强化社会稳定
1、太宗在社会上采取了事实和公正的政策,坚持厉行秩序,强化社会秩序,避免叛乱和动荡,使社会迅速恢复稳定。

2、太宗向百姓灌输正面信息,敦促官员调节社会情绪,处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这有助于加强社会稳定,实现政府的目标。

综上所述,太宗的政治智慧和当时的治理政策,为灭贼、严治、发展国力、维护社会秩序、提升职官尊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2)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2)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2)《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2)文章来自:爱师网《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

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堵塞
通“毋”
考虑到
使…端正
排斥、罢免
恩所加,则思 无 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文本探究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 恭而不心服。
文本探究
3、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解题
谏:劝谏 写作目的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
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写作对象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劝谏内容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
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从十个方面分条劝谏太宗的疏文
位始有,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 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 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 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壹·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
景:大
殷忧:深深忧虑。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
实:副词,的确。
道:德行
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8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8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2)

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明白)B.{有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果实)C.{振之以威怒(同“震”,威吓)振臂一呼(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皆出于此乎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吾尝终日而思矣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必先苦.其心志5.下列对课文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话题。

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

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

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给皇帝上的奏章。

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唐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2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2)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2)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注音臣闻求木之长.者zhǎng必浚.其泉源jùn人君当神器之重.zhòng 塞.源而欲流长也sè忧懈怠.dài虑壅.蔽yōng惧谗邪..chánxié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一、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二、词类活用1.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名词用作状语2.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名词作动词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形容词用作名词4.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形容词用作名词5.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6.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形容词用作名词7.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8.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9.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10.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使动用法11.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使动用法12.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使动用法1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使动用法三、重要虚词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部编版必修二《谏太宗十思疏》2

部编版必修二《谏太宗十思疏》2

凡百元首 ,承天 景 命,莫不 殷忧 而 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 克 终 者 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何 也?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人不是(处在)深深忧虑中就治道显著,(一旦)功业建成就道德衰减。

有好的开始的帝王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从前取得天下而(才能)有余,现在守住天下却(才能)不足,为什么呢? 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

元首,君主、天子。

承天 景 命:景,大。

莫不 殷忧 而 道 著:殷,深。

殷忧,深深忧虑。

道,治国之道。

能 克 终者 盖 寡:克,能够。

盖,表示推断,大概。

何也:何,疑问代词,为什么。

词类活用: 能克 终者盖寡(形容词作动词,保持到底)夫 在 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 傲物。

竭诚则 吴越 为一体,傲物则 骨肉 为 行路 。

虽 董 之 以严刑, 振 之 以 威怒,终苛免而不怀仁, 貌 恭而不 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 , 其 可忽乎!【译】(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对待臣民;得志之后,就放纵性情看不起别人。

竭尽诚心,那么吴国和越国也能成为一体;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虽然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威吓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在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驰的车,难道可以忽视吗? 夫 在 殷忧:夫,句首发语词。

殷忧,深深的忧愁。

则纵情以 傲物:物,人。

傲物,看不起别人。

竭诚则 吴越为一体: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的两个诸侯国。

傲物则骨肉 为 行路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

行路,路人。

虽 董之 以 严刑:董,督察。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 (2)

《谏太宗十思疏》 (2)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唐以前“讽”无恶意讽刺意)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写作背景
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 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句式,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 谏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
督责。 介词,“用”。 通“震”。 连词,“却”,表转折。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
代词,代指百姓。 百姓。
服。
感念,感激。 名词用作状语。
译为“大小”。
深切警惕。 疾驶的车辆。 难道。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
轻视。
(可百翻忽姓译)乎:苟即?且使免用于严刑酷罚的,刑却罚并来不督会责感(念百(姓皇)上,的用)威仁风德怒,气表来面吓上唬恭(敬百但姓在)内,心最里终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1)从治国的原则谈起,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运用类比说理的方式,先正面说理,再反面阐述 为议论奠定 基础,为“十思”做铺垫。(2)从历史兴替出发,引古论今, 论证了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运用典故、比喻、正 反对比论证,再伴以设问 采用对比、映衬的笔法,激荡文气, 为下文蓄势。(3)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从 不同角度,侧面观照,直陈要点,排比成句 字句工整,气势 磅礴,感染力极强。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人教版语文教材《谏太宗十思》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人教版语文教材《谏太宗十思》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人教版语文教材《谏太宗十思》原文及翻译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谏太宗十思》一文有丰富的哲理和内涵,有高超的劝谏艺术,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谏太宗十思》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注释[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1.能够自行梳理并积累以下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信、诚、下、本、简、安、固、终、以、而、其等。

2.能够准确把握“十思”的内容与含义,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3.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典的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为背诵打基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深入探究1.疏通第二段字词凡百: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重大。

成语:高山景行殷:深,深切的。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繁:多。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

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始和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原意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盖:语气副词,大概。

岂:难道夫:发语词,不译。

殷忧:深深忧虑。

下:指臣民既:已经。

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

则:连词,表顺承,就。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15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zhǎng )者 n 必浚( jù )其泉源 虑壅( yōng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xié ),则思正身以黜( chù )恶 ng )而治 文武并用,垂拱( gó
16
「 yrk085utb 」
11
引起喜好的 东西 适可而
兴建
简析: •1 提出“十思”的内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2 做到“十思”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12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思 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考 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 知人善任。 题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 治。
唐太宗
可以可以可人 以人以古以以 知为见为正铜 得镜兴镜衣为 失,替,冠镜 。 ; ;,
1
第一段
动词, 使……稳固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疏通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 动词, 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 主持, 掌握 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4
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 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 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 第二段 中心论点 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 第二段 中心论点 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中心论点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政治思想家蒙元所写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第二段详细探讨了中心论点与政治关系之间的关系。

蒙元认为,政治关系应该以中心论点作为其基础,从而确保政治关系本质上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蒙元认为,无论政治关系是实践还是理论,都必须依靠中心论点来确立其稳固的基础。

蒙元认为,只要政治关系的中心论点是确定的,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变得完整,而且不会出现任何矛盾和混乱,这就是蒙元清晰而重视的中心论点的重要性。

其次,蒙元认为,政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只有以中心论点作为基础,才能被真正实现。

他认为,政治关系本身就是由不同的利益关系、原则和规则组成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稳定的中心论点,那么这些关系就会变得不稳定,甚至会发生矛盾,从而导致政治关系的危机。

此外,蒙元还指出,中心论点不仅是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是政治关系的支撑。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心论点,才能更好地保持政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蒙元认为,只有在中心论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定政治关系的原则和规则,并加强政治关系中心论点和基本原则的执行。

最后,蒙元还强调,政治关系在实践中还必须考虑中心论点的改变。

他认为,当政治关系的中心论点发生改变时,必须及时调整政治关系的原则和规则,以确保政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蒙元在《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中,充分肯定了中心论点与政治关系之间的重要关系,并指出了中心论点是政治关系的基础、支撑和指导。

从蒙元的观点来看,中心论点不仅具有基础性,而且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政治关系和谐与稳定最重要的保证。

因此,任何政治变革都必须以中心论点为前提,并且调整政治关系的原则和规则,以确保政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政治家们必须从古代蒙元的政治思想中牢记:中心论点是政治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关键,这才是政治变革的根据和保证。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一种文体。
现在很多毕业生写作个人简历都偷懒,网上下载一个空白的简历模板或简历表格,之后再找一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简历模板或范文,照填一下就完成自己的简历,这样的偷懒简历是带来很多问题 的后果就是影响你的求职效果了。 偷懒后果一:简历风格雷同,这个算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太多简历风格一样的投给同一个招聘者,那么招聘者肯定会差生厌倦的情绪了,所以各位找了空白简历模板或简历表格的毕业 需要对它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如表格线条、间距间距等都要设定一下。再者并不是所有的简历表格都是优秀的,如果是一些差的简历表格,你又没有调整的话,那么后果更严重了。 偷赖后果二:简历内容相同,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了,这样的简历招聘者一看到就能马上识别的,那么你的简历就直接pass掉了。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找简历模板抄,不止是你的同班同学 学,可能是你整个城市里的同专业的人都这样做,如果你们都同时在同一个人才网上找工作或同一个招聘会上看上同一个企业,那么投出去的简历肯定会雷同了,写切记不能照抄,可以参考写作 何写个人简历的,可以访问个人简历怎么写。 / 美术加盟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来自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
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
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徵
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
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
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
意喋喋不朽,拖延时间。太宗不敢
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 文言词语与内容理解 • 1 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停顿 • 2 认真参看文后注释 • 3 注意补充注释 • 4 试译课文 • 5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 6 背诵课文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题目解读
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 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 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 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读文正音
求木之长 zhǎng 殷忧 yīn 黜恶 chù 垂拱 gǒng 塞源 sè
文本探究
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魏征评论:“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视,事惟清静,心无嗜欲,内 除毕弋之物,外绝畋猎之源。数载之后,不能固志。虽无十旬之逸,或 过三驱之礼。遂使盘游之娱见讥于百姓,鹰犬之贡远及于四夷。” 典型史实: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 太宗颇好畋猎,虞世南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射 隼从禽,备乎前诰。伏惟陛下因听览之余辰,顺天道以杀伐……天弧星 毕,所殪已多,颁禽赐获,皇恩亦溥。伏愿时息猎车,且韬长戟,不拒 刍荛之请,降纳涓浍之流,袒裼徒博,任之群下,则贻范百王,永光万 代。”
文本探究
4.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评论:“陛下初践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达,咸思竭力, 心无所隐。顷年以来,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阙廷,将陈所 见,欲言则颜色不接,欲请又恩礼不加。” 典型史实: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 贞观六年,匈奴克平,远夷入贡,符瑞日至,年谷丰登,岳牧等屡请封 禅。……惟魏征以为不可。……对曰:“……陛下东封,万国咸萃,要荒之外, 莫不奔驰。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宁可引彼夷狄,以示虚弱?渴财以偿,未厌 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遇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天邪议, 悔不可追。岂独臣之诚恳,亦有舆人之论。”太宗称善,于是乃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思考题:
•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 心? •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 而不心服。 •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第三段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 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 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 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 之职役哉!
• 补充注释与简析
• 一 注释: • 固:使动用法 厚:厚实 况:何况 • 二 简析: •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 事理,浅显易懂. •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 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 喻, 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简)
• 思考题:
•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证明了什么观点? •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 家? •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第二段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 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 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舟,所宜深 慎。Biblioteka 拱而治。• 总结:
• 1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答: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 2 请你谈谈, 魏征说的“十思” 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 答:(略)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 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 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 一镜矣!”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 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 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徵 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 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 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 意喋喋不朽,拖延时间。太宗不敢 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 文言词语与内容理解 • 1 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停顿 • 2 认真参看文后注释 • 3 注意补充注释 • 4 试译课文 • 5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 6 背诵课文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 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 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 作业
• 1 熟读并背诵 • 2 结合自己的见闻,谈谈学习 “十思” 的现实意义。 • 3 找出本文中有活用现象的词语, 并作出解释

室内空气检测 室内空气检测
lps71hkm
说她不是我妈妈,我父亲是谁,暮笙是谁这些问题涌进我的脑海,只觉得周围都在旋转,耳朵有许多声音在说话,我想自己现 在在什么地方,我的脸贴着温暖的土地,腹部传来一阵刺痛,我也没心情去管,只是觉得好累,就想这样沉沉的睡去该多好。 我闭上眼睛,过了一会脸感觉毛茸茸的,肚子也不痛了,躺着的地方感觉有点潮湿,好像有什么东西想要穿过我的身体,以为 是自己疯了,可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躺在一片草丛里,刚才还是一片焦土现在却长出了这么茂盛的草, 这是幻术吗?我这样想着,草越长越茂盛,逐渐没过了我的膝盖,草的颜色也开始了变化,由绿变蓝变紫再变红,只在短短的 几分钟之内就发生了这么快的变化简直不可思议,现在山神不在我身边,连天珠都不见了,现在我只能靠自己了,我等待着什 么妖怪出现,可是等了半天却没有什么动静,但后来我才发现产生变化的其实是自己,我之前所受的伤不仅全好了,而且皮肤 越来越细腻皮肤表层像是有层薄膜一样,把水滴在手上居然一点都没有沾水,刚才的不适也消失了,整个人都轻飘飘的,这究 竟是怎么回事,想了想,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找到事情的真相,到了这个地步,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我在想妈妈的那句你 是我,也不是我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我究竟是谁,我必须要找到答案。看了看四周,下定决心就要义无反顾,我知道接 下去的路会无比艰险,可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要知道答案,我觉得自己已经身处漩涡的中心了,相比也避不开,打定主意开始下 山,一路上都相安无事,我在想:山神不可能容易就这么死掉,他现在应该是在某个地方,直觉告诉我古宅应该是事情的关键 。就这样想着,知道到了山下,这时才想起九尾来,便四处去寻找她,可是找了半天连根狐狸毛都没看见,索性就不找了。我 来到了山神的地道中,不知为何,心中隐隐透着不安,兴许是最近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快了,自己都变得神经质了,山神说过里 面是全玉石打造,一般妖魔很少能进的了,就算进入,法力也使不上。7忘川|我们来到那条白蛇所在的地方,这条白蛇白中透 着绿,有点像玉石,如果事先不知道是蛇,我会以为这是一条雕刻成蛇形的玉石,而且还是上等的玉石,那条白蛇脖子上戴着 天珠,但白蛇倒下后天珠却不见了,白蛇就是忘川的物象化,它可以物化为很多东西,有时就是一条河,它存在于每一个地方 。我问山神:“那蜈蚣为什么要把你拖到白蛇那里。白蛇居然会在这里出现。”山神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 总觉得这件事很不正常。”我笑着说:“这里的哪件事正常过啊。”山神说:“我总有种被设计了的感觉。”我说:“不会吧 ,难道是应龙或者九尾?”山神说:“不是,他们的能力不会这么
• 思考题:
• • • •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 知人善任。 •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
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 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宗时任谏 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 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 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 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 传于世。
二 解题
解题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 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 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 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 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 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 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一种文体。
• 补充注释与简析
• • • • 一 注释 繁:多 纵情:放纵感情 二 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 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2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 “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 • 3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 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 补充注释与简析 补充注释与简析
• 一 注释 • 自戒:自我克制 乐:意动用法 纳下:采纳臣 下意见 正身:端正自己的品德 恶:形容词 作名词 ,奸恶小人 能:动词作名词 • 二 简析: • 1 提出“十思”的内容:戒奢侈(第1、2条), 戒骄傲(第3、4条),不纵欲(第5条), 要勤勉(第6条),要虚心纳下,正身黜恶 (第7、8条)应赏罚有度(第9、10条) • 2 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 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