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九6.2人口的空间变化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活动是人口在短期分开后又前往原寓居地的现象。
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以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域,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缘由,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缘由B.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政治缘由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缘由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缘由【答案】 C【解析】首先要依据图中经纬度判别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主要清楚目先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要素是经济要素,是从欠兴旺地域向兴旺地域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 2021年~2021年 2021年~2021年新疆迁出率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2021年~2021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区分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明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明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发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厚,浙江工业兴旺,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缘由。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修建业、效劳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水平,减轻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2021年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表达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能够会发生婚育方面的社会效果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要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动了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能够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开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效果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备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剖析,2021年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别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要素(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效果。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的变化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第六单元人口的变化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
“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
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棒棒军”最可能出现的城市是()A.深圳B.成都C.兰州D.重庆4.“棒棒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其原因可能是()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②城乡收入差距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高④农村生态环境变差⑤农村人地矛盾尖锐⑥独特的地形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其可能原因是①国家户籍制度改革②工作环境差,收入少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④装卸、运输机械化⑤城市生活成本高⑥劳动力不足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人口的空间变化(附答案详解)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下图为我国流动人口分布区域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13年相比,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A.东部对流动人口已失去吸引力B.西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C.中部和东北的人口数量在减少D.西部人口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2.“十三五”期间()A.中、西部地区省内流动人口将成为主流B.跨省流动人口数量仍然庞大C.交通便利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D.超大、特大城市的数量将减少我国人社部表示: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A.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B.总数超过人口警戒线C.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D.总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4.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A.缓解人口老龄化B.增加青壮年人口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降低社会养老负担下图为2000~2010年俄罗斯人口动态图。
读图完成5~6题。
5.2000~2010年,俄罗斯各地区中总人口增长数量较多的两个地区是() A.中央联邦区和南部联邦区B.西北联邦区和远东联邦区C.乌拉尔联邦区和南部联邦区D.西伯利亚联邦区和乌拉尔联邦区6.导致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人口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人口的净迁入率上升C.人口的净迁出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下降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据此回答1~3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1.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A.科威特B.阿联酋C.卡塔尔D.沙特阿拉伯2.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A.就业困难B.文化多元化C.城市化受阻D.人口容量变大3.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 A.扩大能源输出量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C.提高能源价格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1.A 2.B 3.D[第1题,由图可知,科威特老少比的数值最小,说明该国0~14周岁人口比重最大,人口结构最年轻。
第2题,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劳动力需求量大,故劳动力短缺,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的外籍工人,A错;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B对;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发展,C错;人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D错。
第3题,扩大能源输出量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但因资源的有限性,具有不可持续性,A错;提高能源加工深度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技术含量,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但从长远看,单一经济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B错;提高能源价格虽能增加经济收入,但能源价格受市场调节,并非现实的途径,C错;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D对。
]读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各因素与迁入人口落户率的相关系数表,高素质人才比=(迁入人口中的大学本科人数+研究生人数)/该地区总迁入人口数,据此完成4~5题。
()A.市民化成本B.产业吸引C.生活吸引D.社会福利5.下列地区中,省级行政区外迁入人口落户率和高素质人才比都高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京沪地区D.西北地区4.B 5.C[第4题,据表数据判断,省级行政区外迁入人口落户率,市民化成本类为-0.415%,产业吸引类为(0.28%-0.197%)=0.083%,依次计算可得,生活吸引类为-1.143%,社会福利类为-1.574%,产业吸引类带来的省级行政区外迁入人口落户率最高,因此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外迁入人口落户率影响最深刻的因素主要是产业吸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的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人口算术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人口生理密度指适用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下表所给为加拿大、日本、埃及、新加坡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4国可能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土范围内A. 山地面积大B. 热量条件不足C. 荒漠广布D. 雨林密布3.以下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④国最接近的是A. 中国B. 韩国C. 沙特阿拉伯D. 俄罗斯【答案】1.B2.C3.B【解析】1.通过表格可知,②国地广人稀,人口生理密度较小,说明是地广人稀且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最可能成为粮食出口国。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日本、加拿大、埃及、新加坡。
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埃及国内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水源不足,选C。
3.④国为新加坡,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之最接近的是韩国。
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
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
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出头。
据此完40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依然才53.3岁,接近日本成4~5题。
4.与2015年比较,2050年下列各国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大的是()A.日本B. 德国C.韩国D.中国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中位数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数量B.鼓励生育可以降低年龄的中位数C.人口迁移一定能降低年龄中位数D.发展中国家年龄中位数始终最低【答案】4.D5.B读甲、乙、丙、丁四地30年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6-7题。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卷: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选题【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能迅速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并导致老龄化。
根据地区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将老龄化划分为:残留老化、集聚老化、自然老化及集聚稀释四种类型。
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市老龄化类型空间分布图,下表为2000-2010年该市城市中心区37个街区老龄化空间类型统计表。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2000-2010年,该市A.①区域大最劳动力流入B.②区域老年人口4数小C.③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出D.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2.该市最可能是A.广州B.上海C.西安D.长春【答案】1.D 2.D【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
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④疏解非首都功能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2018年人口流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答案】3.B 4.B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6.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答案】5.D 6.C【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有经济学者研究发现,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
即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认识了一些朋友,学会了技术,积累了一些钱,更懂得了市场怎么运作,然后回去干,因为家乡有用武之地。
2020届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九6.2人口的空间变化作业Word版.doc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九人口的空间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安徽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快B.③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C.④时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⑤时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大2.④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B.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迁入量减小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看斜率。
②时的斜率大于①时,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慢,A错误;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正确;④时人口迁移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地人口数量为增加的状况,人口数量不是最小值,C错误;⑤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D 错误。
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④时期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说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3~5题。
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术与素质的提升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解析】3选B,4选A,5选C。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配餐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配餐作业(十六) 人口的空间变化►►见学生用书P355(2017·黑龙江绥芬河调研)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
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我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1—2题。
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我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因素B.经济因素C.家庭因素D.文化因素解析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河南位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
答案 B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级行政区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A.甘肃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江苏省解析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
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迁入最多,故选D。
答案 D(2017·衡水模拟)如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解析根据文字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迁向核心区,C正确。
答案 C4.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解析图中所有箭头,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其他的洲际人口迁移在图中没有体现,故B正确。
答案 B(2017·云南省重点中学双基测试)读我国部分省区迁出人口总量和迁往武汉的人口数统计图,完成5—6题。
5.广东、上海人口迁往武汉,主要目的是( )A.务工B.经商C.就学D.养老解析广东、上海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往武汉主要是为了经商。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6.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人口的空间变化(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江西五校联考)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
迁移增长率:迁入率一迁出率。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T1、T2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B.T2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下降C.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D.T2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B.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C.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D.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解析】1选B,2选C。
第1题,根据材料,T1时期,该地区人口的迁出率高于迁入率,即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由于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T2时期,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数量多于迁出数量,人口机械增长迅速,且该时期人口迁入主要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一定程度缓解了老龄化现象。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T1时期,人口迁出数量多于迁入数量,人口迁移率为负,T2时期,人口迁移率为正;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有可能增加;T1时期,由于大量人口迁出,导致该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2017·河南联考)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A.15~17岁B.18~25岁C.26~36岁D.37~49岁4.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 )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5.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自然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生育政策④经济因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3选B,4选D,5选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项练习(含解析)人口的空间变化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又一缘故。
查字典地理网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
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21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21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萧湘是环保理想者,寒假预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据此回答1~2题。
1.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缘故不可能是()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都市问题少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答案】1.B 2.B【解析】第1题,度假和考察由于时刻短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2题,北京属于特大都市,都市问题多。
其吸引人口迁入的缘故之一是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
读下面经济进展时期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3~4题。
3.时期③处于()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化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4.阻碍③、④时期人口迁移的要紧因素是()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答案】3.C 4.C【解析】③应属于工业化时期,④属于后工业化时期的人口迁移量,这两个时期人口迁移量的增多要紧受社会经济因素的阻碍。
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5~7题。
5.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要紧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淌的要紧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A.从湖北流向四川B.从湖南流向广东C.从山东流向河北D.从新疆流向内地7.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甲地优美的环境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C.严格的户籍治理制度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答案】5.D 6.B 7.D【解析】第5题,二战后,西亚各国石油收入大大增加,吸引非洲等地居民大量迁入。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练)(含解析)
6.2 人口的空间变化(湖北省随州市2018-2019学年期末)杭州市常住人口在2010年末达870万,到2018年末增加至980.6万。
下表为2011-2018年杭州人口净增长数量(Q)简表。
完成下列各题。
1.从2010年至今,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A.逼近了人口容量的警戒线B.加剧了当地城市化发展压力C.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 D.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2.杭州净增人口在2015年后发生明显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经济 B.人才政策 C.开放二孩政策 D.文化教育【答案】1.C 2.D【解析】1.材料未涉及环境人口容量等有关信息,无法判断是否逼近人口容量的警戒线,A错误;根据表格人口净增长趋势,其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未加剧当地城市化发展压力,B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净增人口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C正确;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结论,且杭州属于经济发达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在此集聚,D错误。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自2015年起,杭州净增人口数明显增多。
经济、人才政策、二孩政策等因素均存在显著影响,而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小。
故选D。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8-2019学年期末)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经济及发展条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部分城镇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称为人口收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我国出现人口收缩现象最明显的城市是()A.钢铁工业城市 B.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C.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D.资源枯竭型城市4.近年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等新人口迁移现象,对这种新迁移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B.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C.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D.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答案】3.D 4.C【解析】3.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失去了动力,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引发人口外流,是城市人口持续减少;而钢铁工业城市、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和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不会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状况。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4~5题。
4.1990~2010年期间,图示四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5.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2019·河南安阳模拟)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
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
据此完成6~8题。
6.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7.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8.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2019·福建厦门质检)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9~11题。
2020版高考(山东)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课后练习题卷: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这种具有显著规律性、高度集体性的社会行为的形成,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及独特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读“2015年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完成1~3题。
1.M、N曲线所表示的省区分别可能是( )A.江苏安徽B.河南北京C.广西广东D.新疆青海2.影响N省区2月23日之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宗教C.文化D.婚姻3.为缓解春运交通压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合理规划春节休假时间,错峰出行②加强宣传,改变传统的文化习惯③重点发展大中城市,吸引人口迁入④加强交通建设,合理布局交通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由婚姻而引起的人们居住地的变动称为婚姻迁移,是人口迁移中的重要方面。
读下表回答4~6题。
结婚时期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低山地区近距离(≤5 km)婚迁比例/%平均婚迁距离/km近距离(≤5 km)婚迁比例/%平均婚迁距离/km近距离(≤5 km)婚迁比例/%平均婚迁距离/km 1950~1959年68.89 9.26 50.72 10.40 21.05 9.79 1960~1969年64.70 29.34 51.58 8.64 43.18 13.71 1970~1979年60.13 16.75 49.45 16.12 41.41 11.361980~1989年66.29 13.80 45.17 13.84 36.97 18.461990~52.03 23.84 48.76 17.17 48.21 21.32 1999年200046.43 37.55 30.96 39.17 34.68 44.28年后A.平均婚迁距离平原地区均大于丘陵地区B.平均婚迁距离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C.各时期近距离婚迁比例平原地区均最大D.近距离婚迁比例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5.2000年后,各区域的平均婚迁距离均比之前大,与其原因无关的是( )A.居民文化程度的提升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大C.交通和通信业的发展D.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6.1950年以来,推动农村居民婚姻迁移时空演变的主体动力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B.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C.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D.居民社会地位的提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九)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九)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含解析)新人教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九)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1~2题。
1.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2.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解析1.D 2.B 第1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 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4.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3.D 4.D 第3题,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人口的空间变化美国每年都有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2.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解析】1选C,2选D。
第1题,此题注意审题,是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人员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人员很有可能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2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下表为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单位:%),读表回答3、4题。
3.从表中可以看出( )A.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减少B.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C.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外出为主D.中、西部地区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4.农民工数量的变化对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投资环境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C.加大环境压力D.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在下降,中部地区的比重未变,西部地区的比重在上升,说明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下降,但由于总量上升,因而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增加;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从表中数据可知西部地区农民工增加较快,这可能会加大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2016·昆明模拟)“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5、6题。
5.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6.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A.北京、江苏B.黑龙江、海南C.新疆、河南D.湖北、河北【解析】5选C,6选B。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2人口的空间变化(讲)(含解析)
6.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知识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3)国内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实例【知识拓展】美国的人口迁移知识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知识点三平面三角坐标图判读“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
(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射线。
(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
(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如果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
考点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类型【典例1】(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2022高考地理一轮随堂巩固-6.2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2高考地理一轮随堂巩固-6一、选择题(2020·北京朝阳区统考)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1~3题。
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稳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阻碍该国人口迁移的要紧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3.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解析:第1题,人口年龄结构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性别比例的情形,故A错;人口年龄结构图中并无本国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实际人数统计,故B错;人口年龄结构图中青年人口比例大于老年人口比例,故C错。
从图中能够看出,外来移民人口以青年人口为主,故可缓解当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2题,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婚姻家庭、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等,其中最要紧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第3题,中国、巴西、泰国差不多上进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多为人口迁出地;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多为人口迁入地。
答案:1.D 2.D 3.C(2011·海南高考)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4~6题。
4.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淌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平均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5.显现该现象的要紧缘故是() A.中、西部进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6.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都市化水平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2010年我国人口流淌数量比2000年多11 700万人,说明我国人口流淌规模逐步扩大,故A正确,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上升,并不意味着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并不平均;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的增长率专门低,人口数量增长要紧是人口迁移。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6.2人口的空间变、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29日发布的《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395万人。
结合下表,回答1、2题。
1. 四年间我国()A. 农民工总量的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B. 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C. 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D. 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慢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2. 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
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A.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B. 定会加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C. 会减轻城镇的基础实施压力D. 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解析】1选C, 2选A。
第1题,结合表中xx年和xx年的人口数据,经计算可知,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快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第2题,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会使城镇人口数量增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但会加重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举家外出的农民工会将家中的老人一起带至迁入地,因而会减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
(xx •江西联考)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
“候鸟式”迁移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
据此完成3、4题。
3. 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的原因有()①城市老龄化严重②国家户籍制度严格③农民工收入还不足以能在城市买得起房④农民工乡土情怀重A. ②③B. ③④C. ①④D. ①②4•“候鸟式”迁移带来()A.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B. 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C. 农村留守儿童增多D.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解析】3选A, 4选G第3题,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很难拥有城市户籍,同时农民工的收入较低,不能在城市买得起住房,因而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
第4题,因农民工子女不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因而“候鸟式”迁移会使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候鸟式”迁移不利于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会使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占用土地资源;不利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九人口的空间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安徽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快B.③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C.④时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⑤时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大2.④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B.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迁入量减小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看斜率。
②时的斜率大于①时,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慢,A错误;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正确;④时人口迁移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地人口数量为增加的状况,人口数量不是最小值,C错误;⑤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D 错误。
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④时期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说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3~5题。
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术与素质的提升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解析】3选B,4选A,5选C。
第3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第4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
第5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
近年来,除了回家过年,越来越多人将异乡度假式过春节作为选项之一。
海南省现已成为异乡过年首选目的地。
下图为百度地图提供的2018年春运期间迁入海南热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近年来,海南成为异乡过年首选目的地的原因是( )A.海南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B.海南气候温暖,空气质量好C.海南经济欠发达,消费水平低D.海南有大量热带水果和蔬菜7.下列关于迁入海南热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除北京外,均位于南方地区②广东距离海南较近且经济发达③重庆冬日气候冷湿且无供暖④均分布在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6选B,7选C。
第6题,农历春节正值冬季,海南为热带海岛,此时气候温暖,且空气质量好,吸引距离较近或冬季较冷的城市居民前来度假过春节。
第7题,迁入海南的热门地区,有北京、河南、河北等北方省市,也有四川、重庆等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所以①、④错。
(2019·广东联考)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2015年减少了171万人,这是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但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8、9题。
8.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B.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C.极端自然灾害频发D.地区间发展差距缩小9.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人口增长率上升B.城市服务功能增强C.农村的留守问题得到解决D.城市的公共服务需求减少【解析】8选B,9选A。
第8题,交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极端自然灾害频发都会加大人口的流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仍较大,但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变成常住人口,故流动人口数量减少。
第9题,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会促进迁入区人口数量明显增加,且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导致城市人口增长率上升,故A正确;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不会影响城市服务功能,同时对城市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加,能缓解农村的留守问题,但留守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2018·德阳模拟)下图示意不同时期我国部分城市人口增长统计。
据此完成10、11题。
10.导致长三角城市两个时期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产业结构转型升级C.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D.城市环境趋于恶化11.与前期相比,位于西部的重庆和南宁人口年均增量2011~2015年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宜居B.高铁网络形成,区际联系便利C.承接产业转移,乡村人口流入D.经济发展迅速,高新产业崛起【解析】10选B,11选C。
第10题,长三角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2001~2010年时段人口年均增量大,2011~2015年时段人口年均增量较小,两个时期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减少,素质要求提高,导致迁入的人口减少,故选B。
第11题,与前期相比,位于西部的重庆和南宁人口年均增量2011~2015年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西部的重庆和南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导致乡村人口流入,使后期人口年均增量明显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第六次16.60 70.14 13.26 26 139(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指出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第(2)题,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2000年第三位变为2010年第一位,这是由于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
第(3)题,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量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重、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答案:(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
(3)方向: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问题: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13.(能力挑战题)2018年2月19日,平时寂静的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渭南的一个村庄随着春节到来一下子热闹非凡,回家团聚、走亲访友的人和车你来我往。
就在这喜庆的景象中,村子内部随处可见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多年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而在村庄的外围则有一排排新近盖起来的楼房。
(28分)(1)推测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不利影响。
(3)请你为该村摆脱“空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空心化”表现为房屋的闲置空心和人口的空心,这与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入城落户有关,也与旧村落落后的建筑样式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有关。
第(2)题,该村形成“空心化”,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旧房有安全隐患且旧房环境卫生影响村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可能还会对后代造成财产分割纠纷;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增加了该村的养老、治安、经济发展难度;分散的村落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等。
第(3)题,该村摆脱“空心化”必须把提高村民思想认识与村貌改造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
答案:(1)在农村建设上,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新建住宅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等原因,导致新建住宅大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心化”状况;在经济上,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造成城乡收入差异增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使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状况。
(2)村内闲置旧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内旧房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内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少数居住在村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村内废弃宅基地多年未用,后代会因为旧宅地界模糊而引发矛盾纠纷;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影响了该村养老、治安等问题;由于村落面积扩大、居住分散,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延缓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广泛宣传“空心化”的不利影响,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在尊重民意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与村容村貌改造,道路交通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完整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制止违法乱建;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农民工回流,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其他言之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