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数学1.2.2 集合的运算(二)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B版必修1《1.2.2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B版必修1《1.2.2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表格式)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实数的运算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运算,借助韦恩图表示集合的基本运算,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应用价值;(2)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3)体验数学探索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感受公式体现出来的数学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学习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易错点】数轴或Venn图在解题中的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结果都是集合,因而需要注意运算后的集合需要具备集合元素的三个性质,而当参加运算的两个集合具有包含关系时,集合的基本运算就变成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特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运算的概念,也更容易弄清楚这些运算的本质。

学生通过对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概念的学习,对解决一些与集合相关的问题有一定的能力。

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习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学习。

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象到抽象,有一定难度,因而借助韦恩图可以让学生过渡的自然一些,当然,学生也有自主意识强的等特点,都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有利导向。

【教材内容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集合的运算》这部分内容划分为两节课,“集合的交、并运算”是第一节课,这节课是许多知识的切入点和重要工具,比如后面要学习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就要借助集合的交、并运算。

集合知识是整个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为高中数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因而让学生掌握用集合的语言去描述数学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本节的集合运算就给学生运用集合语言提供了基础。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II)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B)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II)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B)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II)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B)教学目标: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教学重、难点: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集合的概念、子集的概念、集合相等的概念;两集合的交集,并集.(二)讲述新课一、全集:在给定的问题中,若研究的所有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二、若A 是全集U 的子集,由U 中不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在U 中的补集,记作,三、基本性质,,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注:是否给出证明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四、补充1、分别用集合A,B,C 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2、已知全集I=,若,,求实数3、已知全集}4,3,2,1,0,1,2,3,4{----=I ,集合,,其中,若,求4、已知全集I={小于10的正整数},其子集A,B 满足,,,求集合A,B课堂练习:第19页练习A 、B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补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文氏图对理解集合概念有重要作用课后作业:第20页,第8题第21页,第5题2019-2020年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关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B)教学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教学重、难点:(1) 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性质(2) 集合相等的概念和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二、讲述新课(一)子集、真子集的概念1、本班所有姓王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与本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间的关系.2、白马非马论新解:所有白色的马组成的集合与所有马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3、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上述大量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或.若集合P 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 的元素,那么P 不包含于Q ,或Q 不包含P.记作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或.(二)子集、真子集的性质传递性:若,,则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相等1、 若集合A 中的元素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 等于集合B,记作A=B.2、(四)例子1、 教材第12页例1、例22、 补充例子:例3、设集合A={0,1},集合B={x|x},则A 与B 的关系如何?例4、已知,且,求p,q 满足的条件.注意:要讨论集合A 为空集的情形课堂练习:1、 满足的集合A 是什么2、 已知集合A=}121|{-≤≤+=m x m x B 且,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 设,,若求x,y4、 教材第13页练习A 、B(3)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和性质(4) 课后作业: 1, 3(5)。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2 集合的运算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2 集合的运算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1)(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2 集合的运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2 集合的运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2 集合的运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1.2.2 集合的运算第1课时交集、并集1.理解两个集合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重点、难点)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交集阅读教材P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设集合A={1,3,5,7},B={x|2≤x≤5},则A∩B=( )A.{1,3} B.{3,5}C.{5,7}D.{1,7}【解析】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有3,5,故A∩B={3,5},故选B.【答案】B2.已知集合A={x|-3≤x<4},B={x|-2≤x≤5},则A∩B=( )A.{x|-3≤x≤5}B.{x|-2≤x<4}C.{x|-2≤x≤5}D.{x|-3≤x<4}【解析】∵集合A={x|-3≤x<4},集合B={x|-2≤x≤5},∴A∩B={x|-2≤x <4},故选B.【答案】B教材整理2 并集阅读教材P16“并集”以下~P17“图1-4"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两个集合的并集中元素的个数一定大于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之和.( )(2){1,2,3,4}∪{0,2,3}={1,2,3,4,0,2,3}.()(3)若A∪B=A,则A⊆B.( )【解析】(1)×.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并集中元素的个数等于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之和.(2)×.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这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需要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3)×.若A∪B=A,则应有B⊆A.【答案】(1)×(2)×(3)×教材整理3 交集与并集的运算性质阅读教材P17“图1-4”以下~P17“例5”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交集的运算性质并集的运算性质A∩B=B∩A A∪B=B∪AA∩A=A A∪A=AA∩∅=∅A∪∅=AA⊆B⇔A∩B=A A⊆B⇔A∪B=B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集合M={直线}与集合N={圆}无交集.( )(2)两个集合并集中元素的个数一定大于这两个集合交集中元素的个数.()(3)若A∩B=C∩B,则A=C.( )【解析】(1)∵M∩N=∅, ∴(1)对.(2)∵A∪A=A∩A,∴(2)错.(3)设A={0,1},B={1},C={1,2},则A∩B=C∩B,但A≠C,故(3)错.【答案】(1)√(2)×(3)×[小组合作型]求并集(1)若集合M={M∪N=()A.{0,1} B.{-1,0,1}C.{0,1,2} D.{-1,0,1,2}(2)已知集合P={x|x〈3},集合Q={x|-1≤x≤4},则P∪Q=()A.{x|-1≤x<3}B.{x|-1≤x≤4}C.{x|x≤4}D.{x|x≥-1}【精彩点拨】(1)集合M和集合N都是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把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找出写在花括号内即可,注意不要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欲求P∪Q,只需将P,Q用数轴表示出来,取它们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即得P∪Q。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1.2.2 集合的运算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补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归纳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Venn图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Venn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三维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归纳的能力.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1)①如下图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 有什么关系?②观察集合A与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2)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 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集合的运算.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②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③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④试用Venn图表示A∪B=C.⑤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⑥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ⅰ)A={2,4,6,8,10},B={3,5,8,12},C={8};(ⅱ)A={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⑦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显示.讨论结果:①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②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了集合C.③C={x|x∈A,或x∈B}.④如下图所示.⑤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⑥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运算,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ⅰ)A∩B=C,(ⅱ)A∪B=C.⑦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下图所示.应用示例思路1例1设A={4,5,6,8},B={3,5,7,8},求A∪B,A∩B.活动:让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交集、并集的含义,由于本例题难度较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是总结集合运算的方法.根据集合并集、交集的含义,借助于Venn图写出.观察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或用Venn图来表示,如下图所示.解:A∪B={4,5,6,8}∪{3,5,7,8}={3,4,5,6,7,8}.A∩B={4,5,6,8}∩{3,5,7,8}={5,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时常利用Venn图或直接观察得到结果.本题易错解为A∪B={3,4,5,5,6,7,8,8}.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解决集合问题要遵守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例2 设A ={x|-1<x <2},B ={x|1<x <3},求A∪B,A∩B.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并集、交集的含义.利用数轴,将A 、B 分别表示出来,则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用数轴表示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解:将A ={x|-1<x <2}及B ={x|1<x <3}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由图得A∪B={x|-1<x <2}∪{x|1<x <3}={x|-1<x <3},A∩B={x|-1<x <2}∩{x|1<x <3}={x|1<x <2}.点评:本类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运算时常利用数轴来变式训练1.设A ={x|2x -4<2},B ={x|2x -4>0},求A∪B,A∩B.答案:A∪B=R ,A∩B={x|2<x <3}.2.设A ={x|2x -4=2},B ={x|2x -4=0},求A∪B,A∩B.答案:A∪B={3,2},A∩B=∅.3.设A ={x|x 是奇数},B ={x|x 是偶数},求A∩Z ,B∩Z ,A∩B.解:A∩Z ={x|x 是奇数}∩{x|x 是整数}={x|x 是奇数}=A ,B∩Z ={x|x 是偶数}∩{x|x 是整数}={x|x 是偶数}=B ,A∩B={x|x 是奇数}∩{x|x 是偶数}=∅.4.已知A ={(x ,y)|4x +y =6},B ={(x ,y)|3x +2y =7},求A∩B.分析:集合A 和B 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x ,y),A ,B 的交集即为方程组⎩⎪⎨⎪⎧ 4x +y =6,3x +2y =7的解集.解:A∩B={(x ,y)|4x +y =6}∩{(x,y)|3x +2y =7}={(x ,y)|{ 4x +y =63x +2y +7}={(1,2)}.5.已知A ={x|x 是等腰三角形},B ={x|x 是直角三角形},求A∩B.解:A∩B={x|x 是等腰三角形}∩{x|x 是直角三角形}={x|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思路2例1 A ={x|x <5},B ={x|x >0},C ={x|x≥10},则A∩B,B∪C,A∩B∩C 分别是什么?活动:学生先思考集合中元素特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将集合中元素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到,那么运算结果的寻求就容易进行.这三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解:因A ={x|x <5},B ={x|x >0},C ={x|x≥10},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所示,所以A∩B={x|0<x <5},B∪C={x|x >0},A∩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时,①明确集合中的元素;②依据并集和交集的含义,借助于直观(数轴或Venn 图)写出结果. 变式训练1.设A ={x|x =2n ,n∈N +},B ={x|x =2n ,n∈N },求A∩B,A∪B.解:对任意m∈A,则有m =2n =2·2n -1,n∈N +,因n∈N +,故n -1∈N ,有2n -1∈N ,那么m∈B,即对任意m∈A 有m∈B,所以A ⊆B.而10∈B 但10A ,即A B ,那么A∩B=A ,A∪B=B.2.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 的个数.解:满足{1,2}∪B={1,2,3}的集合B 一定含有元素3,B ={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3.设A ={-4,2,a -1,a 2},B ={9,a -5,1-a},已知A∩B={9},求a.解:因A∩B={9},则9∈A,a -1=9或a 2=9,a =10或a =±3,当a =10时,a -5=5,1-a =-9;当a =3时,a -1=2不合题意;当a =-3时,a -1=-4不合题意.故a =10,此时A ={-4,2,9,100},B ={9,5,-9},满足A∩B={9}.4.设集合A ={x|2x +1<3},B ={x|-3<x <2},则A∩B 等于… ( )A .{x|-3<x <1}B .{x|1<x <2}C .{x|x >-3}D .{x|x <1}解析:集合A ={x|2x +1<3}={x|x <1},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x <1}. 答案:A例2 设集合A ={x|x 2+4x =0},B ={x|x 2+2(a +1)x +a 2-1=0,a∈R },若A∩B=B ,求a 的值.活动:明确集合A 、B 中的元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满足A∩B=B 的集合A 、B 的关系.集合A 是方程x 2+4x =0的解集,可以发现,B ⊆A ,通过分类讨论集合B 是否为空集来求a 的值.利用集合的表示法来认识集合A 、B 均是方程的解集,通过画Venn 图发现集合A 、B 的关系,从数轴上分析求得a 的值.解:由题意得A ={-4,0}.∵A∩B=B ,∴B ⊆A.∴B=∅或B≠∅.当B =∅时,即关于x 的方程x 2+2(a +1)x +a 2-1=0无实数解,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 当B≠∅时,若集合B 仅含有一个元素,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此时,B ={x|x 2=0}={0}⊆A ,即a =-1符合题意. 若集合B 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即关于x 的方程x 2+2(a +1)x +a 2-1=0的解是-4、0.则有⎩⎪⎨⎪⎧ -4+0=-2(a +1),-4×0=a 2-1.解得a =1,则a =1符合题意.综上所得,a =1或a≤-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中参数的值时,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它们的关系,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把相关问题化归为其他常见的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的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会应用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变式训练1.已知非空集合A ={x|2a +1≤x≤3a-5},B ={x|3≤x≤22},求能使A (A∩B)成立的所有a 值的集合.解:由题意知A ⊆(A∩B),即A ⊆B ,A 非空,得⎩⎪⎨⎪⎧ 2a +1≤3a-5,2a +1≥3,3a -5≤22.解得6≤a≤9,即所有a 值的集合是{a|6≤a≤9}.2.已知集合A ={x|-2≤x≤5},集合B ={x|m +1≤x≤2m-1},且A∪B=A ,试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由A∪B=A 得B ⊆A ,则有B =∅或B≠∅,因此对集合B 分类讨论.解:∵A∪B=A ,∴B ⊆A.又∵A={x|-2≤x≤5}≠∅,∴B=∅,或B≠∅.当B =∅时,有m +1>2m -1,∴m<2.当B≠∅时,观察下图:由数轴可得⎩⎪⎨⎪⎧ m +1≤2m-1,-2≤m+1,2m -1≤5.解得-2≤m≤3.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2或-2≤m≤3,即m≤3.知能训练1.设a ={3,5,6,8},B ={4,5,7,8},(1)求A∩B,A∪B.(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A∩B)________A ,B________(A∩B),(A∪B)________A ,(A∪B)________B ,(A∩B)________(A∪B).解:(1)因A 、B 的公共元素为5、8,则A∩B={3,5,6,8}∩{4,5,7,8}={5,8}.又A 、B 两集合的元素为3、4、5、6、7、8,故A∪B={3,4,5,6,7,8}.(2)(A∩B) ⊆A ,B ⊇ (A∩B),(A∪B) ⊇A ,(A∪B) ⊇B ,(A∩B) ⊆ (A∪B).2.设A ={x|x <5},B ={x|x≥0},求A∩B.解:因x <5及x≥0的公共部分为0≤x<5,故A∩B={x|x <5}∩{x|x≥0}={x|0≤x<5}.3.设A ={x|x 是锐角三角形},B ={x|x 是钝角三角形},求A∩B.解:因三角形按角分类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彼此孤立,故A 、B 两集合没有公共部分.所以A∩B={x|x 是锐角三角形}∩{x|x 是钝角三角形}=∅.4.设A={x|x>-2},B={x|x≥3},求A∪B.解:在数轴上将A、B分别表示出来,得A∪B={x|x>-2}.5.设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求A∪B.解: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由A及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B,A∪B={x|x是平行四边形}.6.已知M={1},N={1,2},设A={(x,y)|x∈M,y∈N},B={(x,y)|x∈N,y∈M},求A∩B,A∪B.分析:M、N中元素是数,A、B中元素是平面内点集,关键是找其元素.解:∵M={1},N={1,2},则A={(1,1),(1,2)},B={(1,1),(2,1)},故A∩B={(1,1)},A∪B={(1,1),(1,2),(2,1)}.7.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 )A.A⊆C B.C⊆A C.A≠C D.A=∅解析:思路一:∵(B∩C)⊆B,(B∩C)⊆C,A∪B=B∩C,∴(A∪B)⊆B,(A∪B)⊆C.∴A⊆B⊆C.∴A⊆C.思路二:取满足条件的A={1},B={1,2},C={1,2,3},排除B、D,令A={1,2},B={1,2},C={1,2},则此时也满足条件A∪B=B∩C,而此时A=C,排除C.答案:A拓展提升观察:(1)集合A={1,2},B={1,2,3,4}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 的关系;(2)当A=∅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3)当A=B={1,2}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由(1)(2)(3)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活动:依据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观察与集合A、B的关系.用Venn 图来发现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1)(2)(3)中的集合A、B均满足A⊆B,用Venn图表示,如下图所示,就可以发现A∩B、A∪B与集合A、B的关系.解:A∩B=A⇔A⊆B⇔A∪B=B.可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集合的运算性质,归纳如下:A∪B=B∪A,A⊆(A∪B),B⊆(A∪B);A∪A=A,A∪∅=A,A⊆B⇔A∪B=B;A∩B=B∩A;(A∩B)⊆A,(A∩B)⊆B;A∩A=A;A∩∅=∅;A⊆B⇔A∩B=A.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1.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通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来求交集和并集.作业1.课外思考: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3.书面作业:课本习题1—2A 3、4、5.设计感想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加强练习和拓展课本内容.设计中通过借助于数轴或Venn 图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这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设计者:尚大志)第2课时导入新课问题: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 -3)(x -3)=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 ={x|0<x <2,x∈Z },B ={x|0<x <2,x∈R },则集合A 、B 相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不同的范围内集合中的元素会有所不同,这个“范围”问题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A ={x∈Z |(x -2)(x +13)(x -2)=0}; B ={x∈Q |(x -2)(x +13)(x -2)=0}; C ={x∈R |(x -2)(x +13)(x -2)=0}. ②问题①中三个集合相等吗?为什么?③由此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④问题①,集合Z 、Q 、R 分别含有所解方程时所涉及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称为全集,请给出全集的定义.⑤已知全集U ={1,2,3},A ={1},写出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 ⑥请给出补集的定义.⑦用Venn 图表示U A.活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提示学生注意集合中元素的范围.讨论结果:①A={2},B ={2,-13},C ={2,-13,2}. ②不相等,因为三个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③解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根在什么范围内,同一个方程,在不同的范围其解会有所不同.④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用U 表示.⑤B={2,3}.⑥对于一个集合A ,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 A ,即U A ={x|x∈U,且x A}.⑦如下图所示,阴影表示补集.应用示例思路1例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 A,U B.活动:让学生明确全集U中的元素,回顾补集的定义,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依据补集的定义写出U A,U B.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U A={4,5,6,7,8};U B={1,2,7,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和求法.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依据补集的含义,直接观察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常见结论:U(A∩B)=(U A)∪(U B);U(A∪B)=(U A)∩(U B).变式训练1.已知U={1,2,3,4,5,6},A={1,3,5}.求U A,A∩U A,A∪U A.解:U A={2,4,6},A∩U A=∅,A∪U A=U.2.已知U={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求U Q.解:U Q={x|x是无理数}.3.已知U=R,A={x|x>5},求U A.解:U A={x|x≤5}.例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活动: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分类和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结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写出结果.A∩B是由集合A、B中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U(A∪B)是全集中除去集合A∪B中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U(A∪B)={x|x是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A ={x|3≤x<8},求R A. 解:R A ={x|x <3或x≥8}.2.设S ={x|x 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 ={x|x 是平行四边形},B ={x|x 是菱形},C ={x|x 是矩形},求B∩C,A B ,S A.解:B∩C={x|正方形},A B ={x|x 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S A ={x|x 是梯形}.3.已知全集I =R ,集合A ={x|x 2+ax +12b =0},B ={x|x 2-ax +b =0},满足(I A)∩B={2},(I B)∩A={4},求实数a 、b 的值.答案:a =87,b =-127. 4.设全集U =R ,A ={x|x≤2+3},B ={3,4,5,6},则(U A)∩B 等于…( )A .{4}B .{4,5,6}C .{2,3,4}D .{1,2,3,4}解析:∵U=R ,A ={x|x≤2+3},∴U A ={x|x >2+3}.而4、5、6都大于2+3,∴(U A)∩B ={4,5,6}.答案:B思路2例1已知全集U =R ,A ={x|-2≤x≤4},B ={x|-3≤x≤3},求:(1)U A ,U B ;(2)(U A)∪(U B),U (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3)(U A)∩(U B),U (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活动:学生回想补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来解决.依据补集的含义,借助于数轴求得.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B.解:如下图所示,(1)由图得U A={x|x<-2或x>4},U B={x|x<-3或x>3}.(2)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2或x>3}.∵A∩B={x|-2≤x≤4}∩{x|-3≤x≤3}={x|-2≤x≤3},∴U(A∩B)=U{x|-2≤x≤3}={x|x<-2或x>3}.∴得出结论U(A∩B)=(U A)∪(U B).(3)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3或x>4}.∵A∪B={x|-2≤x≤4}∪{x|-3≤x≤3}={x|-3≤x≤4},∴U(A∪B)=U{x|-3≤x≤4}={x|x<-3或x>4}.∴得出结论U(A∪B)=(U A)∩(U B).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U A)∪(U B)等于( )A.{1,6} B.{4,5}C.{1,2,3,4,5,7} D.{1,2,3,6,7}答案:D2.设集合I={x||x|<3,x∈Z},A={1,2},B={-2,-1,2},则A∪(I B)等于( )A.{1} B.{1,2} C.{2} D.{0,1,2}答案:D例2设全集U={x|x≤20,x∈N,x是质数},A∩(U B)={3,5},(U A)∩B={7,19},(U A)∩(U B)={2,17},求集合A、B.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运算的含义,明确全集中的元素.利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Venn图中即可.求集合A、B的关键是确定它们的元素,由于全集是U,则集合A、B中的元素均属于全集U,由于本题中的集合均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不多,可借助于Venn图来解决.解:U={2,3,5,7,11,13,17,19},由题意借助于Venn图,如下图所示,∴A={3,5,11,13},B={7,11,13,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Venn图以及推理能力.借助于Venn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正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变式训练1. 设I为全集,M、N、P都是它的子集,则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M∩[(I N)∩P] B.M∩(N∪P)C.[(I M)∩(I N)]∩P D.M∩N∪(N∩P)解析:思路一: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N内,排除B、D.思路二: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即是M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P内不在集合N内即在(I N)∩P 内,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I N)∩P].答案:A2.设U={1,2,3,4,5,6,7,8,9},(U A)∩B={3,7},(U B)∩A={2,8},(U A)∩(U B)={1,5,6},则集合A=________,B=________.解析:借助Venn图,如下图,把相关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B了.答案:{2,4,8,9} {3,4,7,9}知能训练1.设全集U=R,A={x|2x+1>0},试用文字语言表述U A的意义.解:A={x|2x+1>0}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U A中元素均不能使2x+1>0成立,即U A中元素应当满足2x+1≤0.∴U A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2.如下图所示,U是全集,M,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解析:观察图可以看出,阴影部分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在集合S内;二是在集合M、P的公共部分内.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集合S的补集与集合M、P的交集的交集,即(U S)∩(M∩P).答案:(U S)∩(M∩P)3.设集合A、B都是U={1,2,3,4}的子集,已知(U A)∩(U B)={2},(U A)∩B={1},则A等于( )A.{1,2} B.{2,3} C.{3,4} D.{1,4}解析:如下图所示.由于(U A)∩(U B)={2},(U A)∩B={1},则有U A={1,2}.∴A={3,4}.答案:C4.设全集U={1,2,3,4,5,6,7,8},集合S={1,3,5},T={3,6},则U(S∪T)等于…()A. B.{2,4,7,8}C.{1,3,5,6} D.{2,4,6,8}解析:直接观察(或画出Venn图),得S∪T={1,3,5,6},则U(S∪T)={2,4,7,8}.答案:B5.已知集合I={1,2,3,4},A={1},B={2,4},则A∪(I B)等于( )A.{1} B.{1,3} C.{3} D.{1,2,3}解析:∵I B={1,3},∴A∪(I B)={1}∪{1,3}={1,3}.答案:B拓展提升问题:某班有学生50人,解甲、乙两道数学题,已知解对甲题者有34人,解对乙题者有28人,两题均解对者有20人,问:(1)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多少人?(2)两题均未解对者有多少人?分析:先利用集合表示解对甲、乙两道数学题各种类型,然后根据题意写出它们的运算,问题便得到解决.解:设全集为U,A={只解对甲题的学生},B={只解对乙题的学生},C={甲、乙两题都解对的学生},则A∪C={解对甲题的学生},B∪C={解对乙题的学生},A∪B∪C={至少解对一题的学生},U(A∪B∪C)={两题均未解对的学生}.由已知,A∪C有34个人,C有20个人,从而知A有14个人;B∪C有28个人,C有20个人,所以B有8个人.因此A∪B∪C有N1=14+8+20=42(人),U(A∪B∪C)有N2=50-42=8(人).所以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42个人,两题均未解对者有8个人.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①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求法.②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作业课本习题1—2A 9.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由于高考中集合常与以后学习的不等式等知识紧密结合,本节也对此也予以体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解不等式的知识.备课资料[备选例题]例1已知A={y|y=x2-4x+6,x∈R,y∈N},B={y|y=-x2-2x+7,x∈R,y∈N},求A∩B,并分别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它.解:y=x2-4x+6=(x-2)2+2≥2,A={y|y≥2,y∈N},又∵y=-x2-2x+7=-(x+1)2+8≤8,∴B={y|y≤8,y∈N}.故A∩B={y|2≤y≤8}={2,3,4,5,6,7,8}.例2设S={(x,y)|xy>0},T={(x,y)|x>0且y>0},则( )A.S∪T=S B.S∪T=TC.S∩T=S D.S∩T=解析:S={(x,y)|xy>0}={(x,y)|x>0且y>0或x<0且y<0},则T S,所以S∪T =S.答案:A例3 某城镇有1 000户居民,其中有819户有彩电,有682户有空调,有535户彩电和空调都有,则彩电和空调至少有一种的有________户.解析:设这1 000户居民组成集合U,其中有彩电的组成集合A,有空调的组成集合B,如下图所示.有彩电无空调的有819-535=284户;有空调无彩电的有682-535=147户,因此二者至少有一种的有284+147+535=966户.答案:966差集与补集有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C 就叫做A与B的差集,记作A-B(或A\B).例如,A={a,b,c,d},B={c,d,e,f},C=A-B={a,b}.也可以用维恩图表示,如下图甲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差集).特殊情况,如果集合B是集合I的子集,我们把I看作全集,那么I与B的差集I-B,叫做B在I中的补集,记作B.例如,I={1,2,3,4,5},B={1,2,3},B=I-B={4,5}.也可以用维恩图表示,如上图乙所示(阴影部分表示补集).从集合的观点来看,非负整数的减法运算,就是已知两个不相交集合的并集的基数,以及其中一个集合的基数,求另一个集合的基数,也可以看作是求集合I与它的子集B的差集的基数.。

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B版必修1《1.2.2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B版必修1《1.2.2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

1.2.2集合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表示方法,会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

教学重点:对交集、并集、补集的理解及其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会将集合间的交与并的各种不同情况的韦恩图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2、考察下列各个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A={1,2,3},B={2,3,4},C={2,3}二、新课1、交集6的正约数集A={ 1,2,3,6}8的正约数集B={ 1,2,4,8 }6 与8的正公约数集是{ 1,2}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A∩B={ x| x∈A且x∈B }A∩B的元素实质是A与B的公共元素A∩B读作“A交B”已知集合A={a,b,c} B={c,d,e,f} C={a,b,c,d,e}求①A∩B ②B∩A ③A∩④A∩C∅结论: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A∩B=B∩,A∩A=A,A∩Φ=Φ∩A =Φ,A⊆ B ⇒ A∩B=A 例1.A={-4,-3,-2,-1,0,1,2}B={4,3,2,1,0,-1,-2},求A∩B例2.设A={x|x≥-3},B={x|x<2},求:A∩B练习设A={x|-2<x<4},B={x|-3 ≤x≤ 3 }求A∩B例3 设A={(x,y)∣y=-4x+6} ,B={(x,y)∣y=5x-3} 求:A∩B2、并集方程x2-1=0的解集A={ 1,-1}方程x2-4=0的解集B={ 2,-2 }方程(x2-1)(x2-4)=0的解集是{-1,1,2,-2}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用Venn 图表示如上。

高中数学 1.2.2 集合的运算学案2 新人教B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2.2 集合的运算学案2 新人教B版必修1
(5)已知S={x|-1≤x+2<8},A={x|-2<1-x≤1},B={x|5<2x-1<11},讨论A与C B的关系
(6)U={x|-1<x<9},A={x|1<x<a},若A≠ ,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9(B)a≤9(C)a≥9(D)1<a≤9
(7)U={2,4,1-a},A={2,a2-a+2}如果CUA={-1},那么a的值是。
(A)M=CUP,(B)M=P,(C)M P,(D)M P.
学习方法指导:本节课的内容是集合与其他知识综合的基础,学会利用韦恩图来表示全集、补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后作业:
学生作业后的反思与体会:
2、弄清全集的意义。
课前预习要求及内容:
1、全集、补集定义及表示方法,图示.
2、全集、补集性质
课堂练习
(1)若S={1,2,3,4,5,6},A={1,3,5},求CSA。
(2)若A={0},则CNA=。
(3)CRQ是(填有理数集或无理数集)。
(4)已知全集U=R,集合A={x|1≤2x+1<9},求C A。
(8)已知全集U,A是U的子集, 是空集,B=CUA,求CUB,CU ,CUU。
(9)已知U=R,A={x|x2+3x+2<0},求CUA.
(10)集合U={(x,y)|x∈{1,2},y∈{1,2}},A={(x,y)|x∈N*,y∈N*,x+y=3},求CUA.
(11)设U(U Φ),已知集合M,N,P,且M=CUN,N=CUP,则M与P的关系是
高一数学学科
第一章1.2.2集合的运算-补集全集学案2
教师寄语:同窗同读,岂愿甘居人后!同校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甘拜下风!

高中数学1.2.2-1《集合的运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

高中数学1.2.2-1《集合的运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

1.2.2集合的运算(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并集、交集的概念、表示方法,会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

教学重点:对交集、并集的理解及其运算 性质。

教学难点: 会将集合间的交与并的各种不同情况的韦恩图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考察下列各个集合,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1)A ={1,3,5},B ={2,4,6},C ={1,2,3,4,5,6}(2)A ={x|x 是有理数},B ={ x|x 是无理数 },C ={ x|x 是实数 }二、新课1、并集上述两个问题中,A 是C 的真子集,B 也是C 的真子集,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x ∈A ,或x ∈B}在上述两个问题中,有A ∪B =C 。

例4、设A ={4,5,6,8},B ={3,5,7,8},求A ∪B例5、设集合A ={x|-1<x <2},B ={x|1<x <3},求A ∪B (用数轴表示较清楚)2、交集(1)A ={2,4,6,8,10},B ={3,5,8,12},C ={8}(2)A ={x|x 是珠海四中2005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B ={ x|x 是珠海四中2005年9 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学},C ={ x|x 是珠海四中2005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 观察上面两个问题,你能发现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 在上述问题中,A ∩B =C 。

例6、珠海市四中开运动会,设A ={x|x 是珠海四中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跑的同学} B ={x|x 是珠海四中高一年级参加跳高的同学},求A ∩B解:A ∩B ={x|x 是珠海四中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例7、设平面内直线l 1上的点的集合为L 1,直线l 2上的点的集合为L 2,试用 集合的运算表示l 1、l 2的位置关系。

1.2.集合的运算-人教B版必修一教案

1.2.集合的运算-人教B版必修一教案

1.2.集合的运算-人教B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并、交、差、补;3.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基本概念;2.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

三、教学难点1.集合的表达方式;2.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集合的基本概念(10分钟)首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由若干个元素组成,大多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用“∈”表示元素属于某个集合,用“∉”表示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

例如:A = {1, 2, 3, 4, 5}B = {x | x 是偶数}2 ∈ A,3 ∉ B2.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30分钟)接着,介绍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2.1 并集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 = {1, 2, 3, 4, 5}B = {4, 5, 6, 7, 8}A∪B = {1, 2, 3, 4, 5, 6, 7, 8}2.2 交集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 = {1, 2, 3, 4, 5}B = {4, 5, 6, 7, 8}A∩B = {4, 5}2.3 差集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例如:A = {1, 2, 3, 4, 5}B = {4, 5, 6, 7, 8}A-B = {1, 2, 3}B-A = {6, 7, 8}2.4 补集在一个全集中,与一个集合不相交的部分组成的集合,称为该集合的补集,用符号“`”表示。

例如:U = {1, 2, 3, 4, 5, 6, 7, 8, 9, 10}A = {1, 2, 3, 4, 5}A` = {6, 7, 8, 9, 10}3.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20分钟)最后,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问题。

例1:某班级60人,数学@、英语@、物理@三门课中,数学和英语都及格的有40人,数学不及格但英语及格的有5人,数学及格但英语不及格的有15人,数学和英语都不及格的有10人,计算物理及格的有多少人。

高中数学1.2.2 集合的运算教案(新人教B必修1)

高中数学1.2.2 集合的运算教案(新人教B必修1)

一.课题:集合的运算二.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或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2.A B A A B =⇔⊆,A B A A B =⇔⊇;3.()U U U C A C B C A B =,()U U U C A C B C A B =.(二)主要方法:1.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2.含参数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3.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三)例题分析:例1.设全集{}|010,U x x x N *=<<∈,若{}3A B =,{}1,5,7U A C B =,{}9U U C A C B =,则A ={}1,3,5,7, B ={}2,3,4,6,8.解法要点:利用文氏图.例2.已知集合{}32|320A x x x x =++>,{}2|0B x x ax b =++≤,若{}|02A B x x =<≤,{}|2A B x x =>-,求实数a 、b 的值. 解:由32320x x x ++>得(1)(2)0x x x ++>,∴21x -<<-或0x >, ∴(2,1)(0,)A =--+∞,又∵{}|02A B x x =<≤,且{}|2A B x x =>-,∴[1,2]B =-,∴1-和2是方程20x ax b ++=的根,由韦达定理得:{1212a b -+=--⨯=,∴{12a b =-=-. 说明:区间的交、并、补问题,要重视数轴的运用. 例3.已知集合{(,)|20}A x y x y =-=,1{(,)|0}2y B x y x -==-,则A B =φ; A B ={(,)|(2)(1)0}x y x y y --=;(参见《高考A 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第6题). 解法要点:作图.注意:化简{(,)|1,2}B x y y x ==≠,(2,1)A ∈.例4.(《高考A 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第15题)已知集合222{|(1)(1)0}A y y a a y a a =-++++>,215{|,03}22B y y x x x ==-+≤≤,若A B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见教师用书第9页.例5.(《高考A 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第16题)已知集合{}2(,)|20,A x y x mx y x R =+-+=∈,{}(,)|10,02B x y x y x =-+=≤≤,若A B 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的几何背景是:抛物线22y x mx =++与线段1(02)y x x =+≤≤有公共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法一:由{22010x mx y x y +-+=-+=得2(1)10x m x +-+= ① ∵A B φ≠,∴方程①在区间[0,2]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首先,由2(1)40m ∆=--≥,解得:3m ≥或1m ≤-.设方程①的两个根为1x 、2x ,(1)当3m ≥时,由12(1)0x x m +=--<及121x x ⋅=知1x 、2x 都是负数,不合题意;(2)当1m ≤-时,由12(1)0x x m +=-->及1210x x ⋅=>知1x 、2x 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正数,故1x 、2x 必有一个在区间[0,1]内,从而知方程①在区间[0,2]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解法二:问题等价于方程组{221y x mx y x =++=+在[0,2]上有解, 即2(1)10x m x +-+=在[0,2]上有解,令2()(1)1f x x m x =+-+,则由(0)1f =知抛物线()y f x =过点(0,1),∴抛物线()y f x =在[0,2]上与x 轴有交点等价于2(2)22(1)10f m =+-+≤ ① 或22(1)401022(2)22(1)10m m f m ∆=--≥⎧-⎪<<⎨⎪=+-+>⎩ ② 由①得32m ≤-,由②得312m -<≤, ∴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四)巩固练习:1.设全集为U ,在下列条件中,是B A ⊆的充要条件的有( D )①A B A =,②U C A B φ=,③U U C A C B ⊆,④U A C B U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集合{(,)|||}A x y y a x ==,{(,)|}B x y y x a ==+,若A B 为单元素集,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1]- .五.课后作业:《高考A 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3,7, 10,11,12,13.。

高中数学 1.2.2 集合的运算(2)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2.2 集合的运算(2)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1.2.2集合的运算(二)教学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教学重、难点: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教学过程:(一)复习集合的概念、子集的概念、集合相等的概念;两集合的交集.(二)讲述新课一、1、 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 、集合B 有什么关系?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二、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 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x|x ∈A ,或x ∈B }.如:{1,2,3,6}∪{1,2,5,10}={1,2,3,5,6,10}.又如:A={a,b,c,d,e },B={c,d,e,f}.则A ∪B={a,b,c,d,e,f}三、基本性质A ∪B=B ∪A; A ∪A=A; A ∪Ф=A; A ∩B=B ⇔A ⊆B注:是否给出证明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四、补充1、 设集合A={1,2,3,4},B={3,4,5,6}讨论A ∪B ,A ,B ,A ∩B 中元素的个数有何关系.2、 )()()()(B A n B n A n B A n ⋂-+=⋃(容斥原理)五、补充例子1.设A={x|x 是锐角三角形},B={x|x 是钝角三角形},求A ∪B.解:A ∪B={x|x 是锐角三角形}∪{x|x 是钝角三角形}={x|x 是斜三角形}.2.设A={x|-1<x<2},B={x|1<x<3},求A ∪B.解:A ∪B={x|-1<x<2}∪{x|1<x<3}={x|-1<x<3}.3.已知关于x 的方程3x 2+px -7=0的解集为A ,方程3x 2-7x +q =0的解集为B ,若A ∩B ={-31},求A ∪B . 【解】 ∵A ∩B ={-31},∴-31∈A 且-31∈B .∴3(-31)2+p (-31)-7=0且3(-31)2-7(-31)+q =0 ∴p =-20,q =-38 由3x 2-20x -7=0得:A ={-31,7}由3x 2-7x -38=0得:B ={-31,38}∴A ∪B ={-31,38,7} 注: A ∩B 中的元素都是A 、B 中的元素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A ∪B 中只能出现一次A 与B 的公共元素,这是在求集合并集时需注意的.课堂练习:第18页练习A 、B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并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容斥原理是计算集合中元素个数的重要方法课后作业:(略)。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必修1 1.2.2 集合的运算》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必修1 1.2.2 集合的运算》

交集与并集【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作用。

【情境】在交集与并集定义形成的具体情境中体会三种语言〔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及相互关系,积累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交集1.情境引入:我校食堂第一天买菜品种为:冬瓜、鸡蛋、黄瓜、茄子、猪肉,第二天买菜品种为:黄瓜、青椒、毛豆、猪肉、土豆、芹菜。

请问,这两天都买的菜品有几种?这两天一共买了多少种菜?你是如何计算的?5+6-2,像这样数与数的或者式可以进行运算,那么集合与集合能否进行运算呢?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2.概念感知:如果把第一天买菜的品种所构成的集合记为A,第二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B,两天所买相同菜的品种所构成的集合记为C,请同学们说说集合C由哪些元素组成?集合C的元素与集合A,B的元素有什么关系?3.概念形成:交集概念: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属于A 又属于B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

.例如:,4.概念深化:请问,集合A,B的关系有哪些?请用Venn图表示并画出它们的交集。

性质:;;;如果那么5.应用举例:例1.求以下每对集合的交集:例2.设例3.例4.例5.二、并集1.概念感知:如果将两天所买菜的所有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D,那么集合D由哪些元素组成?2.概念形成:并集概念:给定两个集合A,B,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 的并集.记作,读作A交B。

例如:3.概念深化:用阴影表示性质:4.应用举例:例6.。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1.2.2 集合的运算(二)》课件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1.2.2 集合的运算(二)》课件

规律方法 (1)在本题中(∁UA)∪(∁UB)的求解还可以转化为求 ∁U(A∩B),可简化运算.(2)对于数集补集的运算一般利用韦恩 图解,而不等式范围的补集常用数轴法.
【 训 练 2 】 已 知 全 集 U = {x| - 1≤x≤4} , A = {x| - 1≤x≤1},B={x|0<x≤3},求∁UA,(∁UB)∩A.
试一试:用 Venn 图验证∁U(A∩B)=(∁UA)∪(∁UB). 提示
想一想:如何确定一个集合的补集?
提示 确定一个集合的补集时,首先要确定全集 U 是什么, ∁UA 是“A 在 U 中的补集”,这里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 A 必 须是 U 的子集;二是∁UA 是由 U 中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集合,即∁UA={x|x∈U,且 x∉A}.
解 结合数轴如图:
∴∁UA={x|1<x≤4}; ∁UB={x|3<x≤4 或-1≤x≤0}, ∴(∁UB)∩A={x|-1≤x≤0}.
题型三 利用补集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 3】 已知全集 U=R,集合 A={x|x-1 1<0},B={x|x >a}.且∁UA⊆B,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审题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补集等知 识.
【示例】 已知集合 A={x∈R|4≤x<5},B={x∈R|k- 1≤x<2k-1},若 A∩B≠A,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本题从条件正面入手不如从反面入手简单,即 求 A∩B=A 时 k 的取值集合,再求 k 取值集合的补集.
解 从 A∩B≠A 的反面考虑,运用补集思想求解.若 A∩B =A,则 A⊆B,又 A≠∅,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集合的运算(二)
教学目标: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
教学重、难点:
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集合的概念、子集的概念、集合相等的概念;两集合的交集.
(二)讲述新课
一、
1、 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 、集合B 有什么关系?
2、考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
二、
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 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A ∪B={x|x ∈A ,或x ∈B }.
如:{1,2,3,6}∪{1,2,5,10}={1,2,3,5,6,10}.
又如:A={a,b,c,d,e },B={c,d,e,f}.则A ∪B={a,b,c,d,e,f}
三、基本性质
A ∪B=
B ∪A; A ∪A=A; A ∪Ф=A; A ∩B=B ⇔A ⊆B
注:是否给出证明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
四、补充
1、 设集合A={1,2,3,4},B={3,4,5,6}讨论A ∪B ,A ,B ,A ∩B 中元素的个数有何关系.
2、 )()()()(B A n B n A n B A n ⋂-+=⋃(容斥原理)
五、补充例子
1.设A={x|x 是锐角三角形},B={x|x 是钝角三角形},求A ∪B.
解:A ∪B={x|x 是锐角三角形}∪{x|x 是钝角三角形}={x|x 是斜三角形}.
2.设A={x|-1<x<2},B={x|1<x<3},求A ∪B.
解:A ∪B={x|-1<x<2}∪{x|1<x<3}={x|-1<x<3}.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3x 2+px -7=0的解集为A ,方程3x 2-7x +q =0的解集为B ,若A ∩
B ={-3
1},求A ∪B .
【解】 ∵A ∩B ={-
31},∴-31∈A 且-3
1∈B .
∴3(-31)2+p (-31)-7=0且3(-31)2-7(-3
1)+q =0 ∴p =-20,q =-3
8 由3x 2-20x -7=0得:A ={-3
1,7}
由3x 2-7x -38=0得:B ={-31,3
8}
∴A ∪B ={-31,3
8,7} 注: A ∩B 中的元素都是A 、B 中的元素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A ∪B 中只能出现一次A 与B 的公共元素,这是在求集合并集时需注意的. 课堂练习:第18页练习A 、B
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并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容斥原理是计算集合中元素个数的重要方法
课后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