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梁祝》音乐欣赏教案

《梁祝》音乐欣赏教案

音乐欣赏(1)一:向同学提问什么是音乐?让同学发言.总结:1.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2.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三个方面.3.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二.向同学讲解:欣赏音乐分为三个阶段:1.官能的欣赏2.感情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之外,还必须进行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说说看选自哪首著名的曲子,并说出作者是谁?开始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第一个乐段,请同学回答.答:《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作曲,并向同学说明这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四.向同学解说什么是协奏曲?协奏曲是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套曲。

在协奏曲中,有时由独奏乐器主奏,有时则由乐队独当一面,两者好象是在互相竞争,所以协奏曲又称竞奏曲。

协奏曲一般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一般首先由乐队奏出呈示部,然后在乐队的伴奏下独奏乐器重复呈示部.第一乐章充满了戏剧性.第二乐章一般为抒情的慢板,以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第三乐章一般是快速的回旋曲.起着回应和综合的作用.协奏曲原来是一种没有标题的器乐曲。

我国作曲家对协奏曲的民族化、标题化和形式的革新作了许多新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出现了以唢呐、琵琶、二胡、笛子等为独奏乐器的民族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草原英雄小姐妹》、《山林》等标题协奏曲和人声与乐队相结合的声乐协奏曲。

向同学说明今天欣赏的是小提琴协奏曲五.向同学介绍作者和当时的背景何占豪,浙江省诸暨县人,生于1933 年8 月29 日;陈钢,1935 年3 月10 日生于上海。

他们两人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时,合作写成这首协奏曲,在1959 年,作为国庆10 周年献礼。

乐曲首演于1959 年5 月的“上海音乐舞蹈会演”,俞丽拿演奏小提琴,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

古典吉他独奏梁祝教学设计

古典吉他独奏梁祝教学设计

古典吉他独奏梁祝教学设计引言在古典吉他教学中,梁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已成为了许多学习者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们成功地学习并独奏梁祝。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们掌握梁祝这一经典曲目的演奏技巧,培养他们在古典吉他领域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质。

1.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已具备一定古典吉他基础的学习者,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2.1 音乐理论知识在开始教学之前,首先要确保学生们对音乐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

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理论课程,强化学生们的音乐理论知识。

2.2 音乐分析在着手学习梁祝之前,对于这首曲子的音乐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们理解曲子的节奏、音程、和弦进行等要素,并帮助学生们找出演奏中需要注意的难点。

2.3 指法训练合适的指法是古典吉他演奏的关键。

通过独奏梁祝这首曲子,学生们可以得到手指的训练和指法技巧的提高。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们正确地使用左手和右手的指法,并强调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4 演奏表达古典吉他是一门富有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理解梁祝的情感内涵,帮助他们通过音乐表达出对于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演奏示范、情感分析等方式,指导学生们提高演奏的表达力。

2.5 演奏技巧梁祝是一首技巧性较高的曲子,教师应该针对其中的技巧难点逐一指导学生们进行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左手滑奏、琶音、颤音等技巧,并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们的手位、演奏速度、音量等方面,帮助他们提高演奏的质量。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预热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热活动,如手指的放松、手指的灵活性训练等,以帮助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

3.2 梁祝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水平和掌握速度,逐步进行梁祝的教学。

可以从简单的段落开始,慢慢引导学生们掌握整首曲子。

梁祝音乐教案

梁祝音乐教案

梁祝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梁祝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 听取梁祝音乐,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演奏梁祝主题曲的基本技巧。

4. 创作并演奏梁祝音乐的个人或小组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对该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

主体活动:3. 分享梁祝主题曲的乐谱,并解释乐谱中的音符和节奏。

4. 教授学生演奏梁祝主题曲的基本技巧,包括手指的位置、按键的力度和速度等。

5. 练习演奏梁祝主题曲,指导学生在演奏中注意音准和表达情感。

6.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创作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

7. 引导学生演奏自己或小组创作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总结活动:8.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强调音乐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9.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其他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 评价学生在演奏梁祝主题曲时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 评估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梁祝音乐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奏和创作。

2. 邀请音乐专家或演奏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梁祝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案资源:1. 梁祝故事的背景介绍和情节梗概资料。

2. 梁祝主题曲的乐谱和演奏录音。

3. 钢琴或其他乐器供学生练习演奏使用。

4. 创作音乐作品的素材和工具,如乐器、音乐软件等。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欢迎进一步咨询。

梁祝教学教案

梁祝教学教案

梁祝教学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梁祝故事,并能够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对梁祝故事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共鸣。

3.帮助学生提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5.通过学习梁祝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责任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的讲解- 通过故事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梁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爱情故事。

- 介绍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对故事有整体的掌握。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文学表达和情感共鸣-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梁祝故事的情感体验。

-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行为进行感悟,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 培养学生对梁祝故事中美好爱情的美学感知和情感共鸣。

3.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讨论和辩论,展开对梁祝故事中的一些主题和问题的思考。

- 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逻辑思维,培养言辞表达能力,提升表达思想的能力。

- 指导学生撰写观后感、读后感等文章,锻炼书面表达的能力。

4. 传统文化的鉴赏与传承- 引导学生对梁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作展板、演讲、舞蹈等形式,展示学生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以故事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梁祝故事的讲解,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观摩学习:观赏和欣赏相关的梁祝故事的演唱、舞蹈、戏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4. 个性化学习: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梁祝故事的基本理解和记忆。

梁祝教学设计方案

梁祝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梁祝故事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位。

(2)掌握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复述故事。

(3)学习歌曲《梁祝》,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简介2. 梁祝故事主要情节3. 歌曲《梁祝》欣赏4. 梁祝故事与音乐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梁祝故事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梁祝故事(1)教师讲述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学生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2)学生分组讨论,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总结故事中的经典情节,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欣赏歌曲《梁祝》(1)教师播放歌曲《梁祝》,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2)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3)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梁祝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和歌曲《梁祝》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对梁祝故事和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资源1. 梁祝故事文本2. 歌曲《梁祝》音频3. 梁祝故事图片4. 梁祝故事相关视频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梁祝故事、欣赏歌曲《梁祝》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试讲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试讲欣赏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课——《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民族器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小提琴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三、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发展和高潮部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力。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乐曲中的主要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模拟演奏《梁祝》中的片段。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器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民族乐器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情节以及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介绍2.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欣赏3. 音乐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梁祝》故事背景,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分析音乐特点。

2. 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整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3. 音乐分析:(1)旋律:引导学生关注主题旋律,分析其特点。

(2)节奏:讲解乐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表达。

(3)和声:分析乐曲的和声处理,让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梁祝》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表现,如演唱、讨论等。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音频: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 图片:展示《梁祝》相关插图。

3. 教材:提供相关乐理知识教材,以便学生深入学习。

4.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 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5.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梁祝》教案(五篇模版)

《梁祝》教案(五篇模版)

《梁祝》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梁祝》教案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课型:音乐欣赏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电影》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3、教师补充:无论是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还是作为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都流传这一个美丽的传说。

《梁祝》发源地共有十二处之多其中最有影响力有三处: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和山东济宁。

2004年10月18日《小崔说事》说《梁祝》专家辩论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发源地最后定为山东济宁。

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课程名称:音乐欣赏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通过欣赏梁祝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欣赏梁祝音乐,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梁祝音乐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梁祝音乐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梁祝音乐的兴趣。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包括故事来源、音乐特点等。

2. 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背景,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音乐特点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音乐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通过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梁祝音乐的特点。

四、欣赏梁祝音乐(10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完整版,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梁祝音乐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悲伤等。

2. 学生通过分享,加深对音乐中情感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梁祝音乐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2. 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寻找其他民族音乐进行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梁祝》教学设计

《梁祝》教学设计

《梁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之一:《梁祝》故事简介与背景了解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爱情故事《梁祝》的基本内容。

2.了解《梁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梁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梁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提问: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爱情故事吗?回答:西施与范蠡、王昭君与董卓、梁祝等。

2.知识传授(15分钟)介绍《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情节: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两个少年学子,他们在读书时成为了好朋友。

梁山伯因家境贫寒,被父亲送去学艺以改变命运,和祝英台分别。

祝英台意外地得知父亲已经为她订婚,心灰意懒,成了一位女扮男装的书生。

在一次相遇中,两人渐生情愫。

然而,梁山伯却病倒了,无人知晓他的身份。

并且,祝英台的父亲要她与他人成婚。

最终,梁山伯病逝在祝英台面前。

祝英台不愿嫁给他人,用自己的尸体与梁山伯合葬,化为蝴蝶飞走了。

人物:梁山伯、祝英台。

3.思考讨论(15分钟)提问:《梁祝》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地位?有什么影响?回答:《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该故事地位崇高,被誉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广为传颂。

它不仅深入人心,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题材,如影视剧、戏曲、文学作品等。

4.延伸拓展(15分钟)观看音乐节目《梁祝》,欣赏其中迷人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梁祝》故事的美妙之处。

5.小结(5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还了解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梁祝》不仅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之二:《梁祝》的情感体验与艺术创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梁祝》,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与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与能力。

1.分析《梁祝》中的情感元素。

梁祝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祝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祝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梁祝》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 学习《梁祝》的音乐剧版本,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 学习演唱《梁祝》中的主题曲,并能正确演唱出来。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梁祝》的主题曲,并能正确演唱出来。

- 了解《梁祝》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梁祝》音乐剧中的表现手法,并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1. 《梁祝》音乐剧的音乐和歌词。

2. 多媒体设备及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梁祝》音乐剧的海报或片段,引起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

- 向学生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播放《梁祝》音乐剧中的一段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

-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剧中使用的不同乐器和音色,以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 通过学习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学习演唱《梁祝》的主题曲- 分发《梁祝》主题曲的歌词给学生,并播放歌曲示范。

-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教唱,并指导学生注意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出来。

4. 学生分享演唱的体验和感受-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在学习演唱《梁祝》主题曲时的体验和感受。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5. 小组合作演唱《梁祝》主题曲-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担任领唱,并合作演唱《梁祝》主题曲。

-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演唱,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反思-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他们在学习演唱《梁祝》主题曲中的收获和困难。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运用到其他音乐作品中。

梁祝初中教案

梁祝初中教案

梁祝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演奏者。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音乐意识。

3. 通过欣赏《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音乐中情感变化的把握。

2. 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这首音乐的兴趣。

2. 学生聆听《梁祝》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二、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主题旋律,分析旋律特点。

2. 学生探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理解音乐如何表现故事情节。

3. 教师讲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如变奏、和发展等。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情感的变化。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跟随音乐,尝试哼唱主题旋律。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及情感表达。

2. 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梁祝》的其他形式作品,如绘画、电影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的故事背景及音乐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情感变化及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哼唱、肢体语言表达等。

以上教案旨在通过欣赏《梁祝》,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民族音乐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理解音乐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有关初中知识的音乐教案

有关初中知识的音乐教案

有关初中知识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梁祝》,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爱情的震撼力。

2.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欣赏《梁祝》,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梁祝》是流传在我国的著名民间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爱情。

2. 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陈钢、何占豪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2.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音乐: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

3. 分析音乐:(1)讲解音乐的结构,划分乐章。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主题的变换与发展。

(3)分析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如曲调、节奏、乐器等。

4. 讨论与交流:(1)让学生谈谈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讨论音乐如何表现了故事的情感变化。

(3)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及原因。

5.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有关《梁祝》的音乐作品,如京剧、越剧等。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其他代表作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聆听音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自豪感。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音乐。

2.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寻找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4.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梁祝 -完整版教学设计

梁祝 -完整版教学设计

《梁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7分钟)1. 师:你们听这首音乐你们熟悉么?(师演唱)(生回答)2.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大家都知道这个民间故事么?(学生回答)3、师: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凄惨、优美的爱情故事。

这段音乐是梁祝的主题曲,同学们让我们来学唱一下(出示歌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新课教学1、.相关知识(4分钟)(1)知识点的讲解:(出示课件)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2)作品介绍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曲家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的创作了这部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出示课件)(22分钟)师:这部作品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一).引子:(播放课件)师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什么乐器模仿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欣赏后回答)明确:长笛模仿鸟的叫声,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主题及旋律。

2. 《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3. 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悉并欣赏《梁祝》的音乐主题及旋律,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难点: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梁祝》: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讲解《梁祝》: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4. 分段欣赏:《梁祝》可分为多个部分,如草桥相识、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

让学生分段欣赏,并分析各部分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感受,以及与民间传说之间的联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似的民间传说音乐作品,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哼唱《梁祝》的主题旋律。

2. 学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其内涵。

3. 学生对民间传说音乐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愿意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教学资源1. 音频: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 图片: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插图。

3. 文字材料:《梁祝》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分析资料。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如语文、历史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梁祝》的文化内涵。

梁祝详细教学设计

梁祝详细教学设计

梁祝详细教学设计引言: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个故事以它感人动人的情节和深远的意义而为人们所熟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本教学设计将以梁祝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全面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并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表达对梁祝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梁祝故事的背景介绍、情节剧情分析和相关主题的讨论。

教学方法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故事阅读、讲解、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

1. 梁祝故事背景介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向学生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大致梗概。

这一部分可以使用PPT进行辅助讲解。

2. 情节剧情分析:教师根据梁祝故事的情节,逐一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场景的意义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先给学生阅读梁祝故事的相关章节,然后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导到情节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思考上。

3. 相关主题的讨论:除了梁祝故事本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主题,如爱情、亲情、友情、忠诚等。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这些主题的理解和体会,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4. 角色扮演: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创作一些类似于梁祝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课堂实施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问答或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对梁祝故事的兴趣,并感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了解程度。

初中音乐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音乐意识。

3. 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音乐特点及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1.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音乐特点及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梁祝》的音乐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视频等资料。

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祝》这个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二、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15分钟)1. 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主题旋律,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三、深入了解《梁祝》(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梁祝》音乐特点的认识,以及音乐如何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并解释音乐如何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创作背景及手法(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讲解《梁祝》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五、音乐实践活动(15分钟)1. 请同学们尝试哼唱《梁祝》的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2.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哼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音乐欣赏课中的收获,总结《梁祝》的音乐特点和欣赏方法。

2. 教师总结: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欣赏、学习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教师教案

初中音乐教师教案

初中音乐教师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经典音乐作品《梁祝》。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梁祝》,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二、新课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旋律特点,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教师讲解《梁祝》的音乐结构,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组成。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梁祝》的不同乐段,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变化。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梁祝》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教师鼓励学生多欣赏和演唱民族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再次欣赏《梁祝》,并尝试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梁祝》的听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祝》,使学生了解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梁祝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梁祝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梁祝故事的起源和传说;(2)掌握梁祝音乐的基本旋律和节奏;(3)能够模仿梁祝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的起源和传说;2. 梁祝音乐的基本旋律和节奏;3. 梁祝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梁祝故事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梁祝的故事吗?梁祝音乐的特点是什么?2. 主讲内容(1)梁祝故事的起源和传说:通过微课视频,介绍梁祝故事的起源、传说及其在民间流传的过程;(2)梁祝音乐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讲解梁祝音乐的特点,如:优美、哀怨、激昂等,并展示音乐旋律和节奏;(3)梁祝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介绍梁祝音乐演奏所需的乐器,如:二胡、古筝等,并展示演奏技巧。

3.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梁祝故事和音乐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2)提问解答: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和补充。

4. 实践操作(1)乐器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梁祝音乐演奏所需的乐器,如:二胡、古筝等;(2)音乐欣赏:播放梁祝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魅力;(3)演奏展示:鼓励学生尝试演奏梁祝音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总结(1)回顾梁祝故事和音乐的特点;(2)强调梁祝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传承和发扬梁祝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演奏展示,评价学生对梁祝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爱、分离、化蝶等主要情节。

2. 人物形象:分析梁山伯、祝英台、梁山伯的母亲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在故事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 实践法:模仿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5. 总结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6. 布置作业:模仿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其他民间故事的爱情主题,探讨其独特性。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原文或改编版本。

2. 参考资料: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学设计与反思年级高一年级课型音乐欣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片段。

(主题部分)2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知道教师:谁能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吗?指名学生讲故事,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展示剧情图片。

)教师:那你们知不知道关于这个故事的音乐作品呢?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者简介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展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1 、引子: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再听一遍,学生可以自由模唱。

五、讨论,鉴赏,深化主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听完这首曲子后的感受,可以畅所欲言,不拘一格。

之后汇报师生点评。

六、模仿创作可以鼓励学生简单模仿创作一些自选主题的乐段,或者根据本课主题做一些变化,创作歌曲《梁祝》。

可作为课外兴趣作业在下节课展示。

七、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八、教学反思1、在音乐课堂上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

2、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课题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

3、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整个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轻松愉快。

4、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

5、通过聆听、观看、对比、讲解、模仿、小组创编等手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教学重点:分段欣赏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1.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掌握。

2.音乐表达的情感领悟。

教学课时:共一课时教具:电视机、影碟机、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梁祝》主题歌——《化蝶》二、导入课题: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三、音乐知识: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作品创作背景分析:1.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蝴蝶的爱情》)。

师: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有这两个人物存在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清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为百姓办好事的人,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

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粱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年,同年5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

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呈示部:“相爱”: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展开部:“抗婚”:封建势力——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再现部:“化蝶”: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五、学生演唱:《梁祝》爱情主题。

六、作品赏析: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结构。

1.呈示部——相爱a..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b..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单三部曲式a-b-a)。

c..大、小提琴的对答,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在一段小提琴自由的华彩过后,引人了活泼的回旋曲(a-b-a-c-a),描写他们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戏的情景。

d..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a..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主题。

b..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

两个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最后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

c..乐曲转入慢板,大、小提琴的第二次对答奏出了缠绵悲切、时合时分的曲调,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d..音乐突然急转直下,激昂而果断。

以散板和快板的节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

她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

突出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和悲痛控诉。

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哭灵。

e..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出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这时坟墓炸开,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最高潮。

乐队齐奏,是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讴歌。

3.再现部——化蝶音乐再次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

长笛和竖琴的音乐将人们带入神仙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