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迁移和拓展。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如双曲线、渐近线等,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能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和拓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和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素材,如图片、图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同时,教师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2节的第1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课.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及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复习导入】(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什么?有哪些性质?(2)同学们,类比前面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大家知道我们将继续探究什么内容吗?有哪些基本方法?【说明与建议】说明:通过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巩固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同时,类比学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经验,为灵活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忆所学,教师做适当补充和辅导.命题角度1 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识别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 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h)关于行驶速度v(km/h)的函数图象是下图中的(C)A B C D命题角度2 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学校的自动饮水机,开机加热时水温每分钟上升10 ℃,加热到100 ℃,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此时水温y(℃)与通电时间x(min)成反比例关系.当水温降至20 ℃时,饮水机再自动加热.若在水温20 ℃时接通电源,水温y与通电时间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 .水温从20 ℃加热到100 ℃,需要7 minB .水温下降过程中,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y =400xC .上午8点接通电源,可以保证当天9:30能喝到不超过40 ℃的水D .在第二次加热前,水温不低于30 ℃的时间为773min某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问题:(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到地下15 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该绿化带的长不得超过40 m ,那么它的宽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解:(1)绿化带面积为10×40=400(m 2). 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400x.(2)如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长不超过40 m ,那么它的宽应大于等于10 m. 例2 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 3/h)与排完蓄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 (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要6 h 排完蓄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 解:(1)此蓄水池的蓄水量为4 000×12=48 000(m 3). (2)V =48 000t.(3)V =48 0006=8 000(m 3).【变式训练】A ,B 两地相距400千米,某人开车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设小汽车的行驶时间为t 小时,行驶速度为v 千米/时,且全程限速,速度不超过100千米/时. (1)写出v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2)若某人开车的速度不超过每小时80千米,那么他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至(1)求药物燃烧时和药物燃尽后,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6毫克,且持续5分钟以上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请计算说明此次消毒能否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解:(1)药物燃烧时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0≤x ≤6),药物燃尽后,y 与(2)把y =6代入y =2x ,得6=2x ,解得x =3.x 之间函数的解析式为y =72x(x ≥6).把y =6代入y =72x ,得6=72x ,解得x =12.∵12-3=9>5,∴此次消毒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启发教学辅助:多媒体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问题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情境1: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vt)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备注]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m(m为一个定值),则x与y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问题:(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2(3)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备注](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关系式s=vt,指导学生用这个关系式的变式来完成问题(1).(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运用(1)中的关系式填表,并观察变化的趋势,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3)结合函数的概念,特别强调唯一性,引导讨论问题(3).情境3: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2)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问题:(1)这些函数关系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2)它们有一些什么特征?(3)你能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全册每单元每课时 3[备注]这个情境先引导学生审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之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进行类比,找出不同点,进而发现特征为:(1)自变量x位于分母,且其次数是1.(2)常量k≠0.(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4)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非零实数.并引导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使学生对知识认知有系统性、完整性,并在概念揭示后强调反比例函数也可表示为y=kx-1(k为常数,k≠0)的形式,并结合旧知验证其正确性.二、例题教学练习:1: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1)y=x15;(2)y=2x-1;(3)y=-3x;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本质,提高辨别的能力.练习:2:在函数y=2x-1,y=2x+1,y=x-1,y=12x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有个.全册每单元每课时 4[备注]这个练习也是引导学生从反比例函数概念入手,着重从形式上进行比较,识别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如y=kx-1的形式. 还有y=2x-1通分为y=2-xx,y、x都是变量,分子不是常量,故不是反比例函数,但变为y+1=2x可说成(y+1)与x成反比例.练习3:若y与x成反比例,且x=-3时,y=7,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说明]这个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回顾以前求一次函数关系式时所用的方法,初步感知用“待定系数法”来求比例系数,并引导学生归纳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方法,即只需已知一组对应值即可求比例系数.例题:第5页例1三、拓展练习1、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如果是,指出比例系数k的值.(1)底边为5cm的三角形的面积y(cm2)随底边上的高x(cm)的变化而变化;(2)某村有耕地面积200ha,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ha)随人口数量x(人)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N/m2)随该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m2)的变化而变化.全册每单元每课时 52、已知函数y=(m+1)x22 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备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列出函数关系式,并检验是否是反比例函数,指出比例系数.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困惑?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板书设计:概念:例1解:练习练习全册每单元每课时 6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有关概念都很好的落实,亮点在于练习设计有梯度,学生认识清楚。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一建立模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我们知道,确定一个一次函数y = kx+b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而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则只需一个独立条件即可,如点A(2,3)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当x=4时,y的值为,而当y=13时,相应的x的值为,用反比例函数可以反映很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 )与其深度 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 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到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m2)?【分析】已知圆柱体体积公式V=S • d,通过变形可得S=Vd,当V—定时,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圆柱体的高(深)d的反比例函数,而当S= 500m2时,就可得到d的值,从而解决问题(2),同样地,当d= 15m —定时,代入S = Vd可求得S,这样问题(3)获解.例2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 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货?【分析】由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装货总量,可知轮船装载的货物总量为240吨;再根据卸货速度=卸货总量÷卸货时间,可得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V=240t,获得问题(1)的解;在(2)中,若把t=5代入关系式,可得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则可保证在5天内卸货完毕.此处,若由V=240t得到t=240V,由t≤5,得240V≤5,从而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货48吨,才能在不超过5天内卸货完毕.【教学说明】例2仍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出发,对问题(2)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例3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1h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1) 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的蓄水量.(2) 写出此函数的函数关系式.(3) 若要6h排完水池的水,那么每1h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4) 如果每1h排水量是5m3,那么水池中【分析】解此题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解:(1)由图象知:当每1h排水4m3时,需12h排完水池中的水,∴蓄水量为4×12 = 48(m3 )(2)由图象V与t成反比例,设V=kt(k≠0).把V=4,t=12代入得k=48,∴V =48t(t>0).(3)当t=6时,486V== 8,即每1h排水量是8m3⑷当V=5时,5 = 48t,485t∴== 9.6(h),即水池中的水需要用9.6h排完.【教学说明】例3相比前面两例,难度增加,教师在讲解本题时,要辅导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问题.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玻璃器皿公司要挑选一种容积为1升 (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2.市政府计划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106m3,某运输公司承办了这项工程运送土石方的任务.(1)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量V(单位:m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的时间t (单位:天)之间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运输公司共有100辆卡车,每天一共可运送土石方104m3.则公司完成全部运输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教学说明】以上两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获得结果,使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解:(1)13Sd=1,S =3d(d>0)(2)100cm2 = 1dm2,当S = 1dm2时,3d=1,d=3dm.2.解:(1)661010,(Vt V tt==>0) .(2)t=662410101010V== .即完成任务需要100天.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2”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从而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已经有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与性质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另外在小学也学过反比例,并且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本节课教师可从身边事物入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一种亲切感.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经历实践、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交流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面积问题与装卸货物问题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2)能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面积问题与装卸货物问题.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12例1.(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指导: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寻求实际问题中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4)自学参考提纲:①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教材P12例1中,圆柱的高即是d,故底面积410Sd .②P12例1的第(2)问实际是已知S=500,求d.③例1的第(3)问实际是已知d=15,求S.④如图,科技小组准备用材料围建一个面积为60 m2的矩形科技园ABCD,其中一边AB靠墙,墙长为12 m,设AD的长为x m,DC的长为y m.a.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60 yx ⎛=⎫ ⎪⎝⎭b.若围成矩形科技园ABCD的三边材料总长不超过26 m,材料AD和DC 的长都是整米数,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围建方案.(AD=5 m,DC=12 m;AD=6m,DC=10 m;AD=10 m,DC=6 m.)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利用面积(体积)公式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②差异指导:辅导关注学困生.(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1)教材例1的解题思路和解答过程.(2)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中的反比例关系.(3)练习: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 cm2.①写出其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②当矩形的长为12 cm时,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 cm,长为多少?③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 cm,其宽最多是多少?答案:①20yx=②53cm;5 cm③52cm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13例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分析例题,积极思考,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自学.(4)自学参考提纲:①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或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②教材例2中这艘船共装载货物240吨,卸货速度v(吨/天)与卸货时间t(天)的关系是240 vt =.③如果列不等式求“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你会怎样做?写出你的解答过程.④一司机驾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以80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用6小时到达目的地.a.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速度v(千米/小时)与时间t(小时)有怎样的函数关系?480 vt⎛=⎫ ⎪⎝⎭b.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小时之内返回甲地,则返程时的速度不得低于多少?(120千米/小时)c.若返回时,司机全程走高速公路,且匀速行驶,根据规定:最高车速不得超过120千米/小时,最低车速不得低于60千米/小时,试问返程所用时间的范围是多少?(4~8小时)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会列函数关系式,是否会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从形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两个方面对比正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1)教材例2的解题思路和解答过程.(2)练习:某学校食堂为方便学生就餐,同时又节约成本,常根据学生多少决定开放多少售饭窗口,假定每个窗口平均每分钟可以售饭给3个学生,开放10个窗口时,需1小时才能对全部学生售饭完毕.①共有多少学生就餐?②设开放x 个窗口时,需要y 小时才能让当天就餐的同学全部买上饭,试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③已知该学校最多可以同时开放20个窗口,那么最少多长时间可以让当天就餐的学生全部买上饭?答案:①1800个;②10y x=;③30分钟. 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2)纸笔评价(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当函数遇到实际应用,可谓是难上加难,但也使解题多了几种途径.对于这些实际问题,要善于运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文字中隐藏的已知条件,合理地建立函数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找出实际生活中的数据与模型中的哪些量相对应.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某轮船装载货物300吨,到港后,要求船上货物必须不超过5日卸载完毕,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B )A.50吨B.60吨C.70吨D.80吨2.(10分) 用规格为50 cm×50 cm 的地板砖密铺客厅恰好需要60块.如果改用规格为a cm×a cm 的地板砖y 块也恰好能密铺该客厅,那么y 与a 之间的关系为(A ) A.2150000y a = B.150000y a = C.y=150000a 2 D.y=150000a3.(10分) 如果以12 m 3/h 的速度向水箱注水,5 h 可以注满.为了赶时间,现增加进水管,使进水速度达到Q (m 3/h ),那么此时注满水箱所需要的时间t (h )与Q (m3/h)之间的函数关系为(A)A.60tQ= B.t=60QC.6012tQ=- D.6012tQ=+4.(10分)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底边上的高为y,当它的面积为10时,x与y 的函数关系式为(D)A.10yx= B.5yx= C.20xy= D.20yx=5.(10分) 已知圆锥的体积V=13Sh(其中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若圆锥的体积不变,当h为10 cm时,底面积为30 cm2,则h关于S的函数解析式为300 hS =.6.(10分)小艳家用购电卡购买了1000度电,那么这些电能够使用的天数m 与小艳家平均每天的用电度数n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如果平均每天用电4度,这些电可以用多长时间?解:1000mn=;250天.7.(10分)某农业大学计划修建一块面积为2×106 m2的长方形试验田.(1)试验田的长y(单位:m)关于宽x(单位:m)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2)如果试验田的长与宽的比为2∶1,则试验田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解:(1)6210yx⨯=;(2)长:2×103 m,宽:103 m.二、综合应用(20分)8. (10分)某地计划用120~180天(含120天与180天)的时间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360万立方米.(1)写出运输公司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单位:万立方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比原计划多5000立方米,工期比原计划减少了24天,原计划和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各是多少万立方米?解:(1)360yx=(2≤x≤3);(2)设原计划每天运送土石方x万立方米,实际每天运送土石方(x+0.5)万立方米.则360360240.5x x+=+().解得x=2.5.因此,原计划每天运送土石方2.5万立方米,实际每天运送土石方3万立方米.9.(10分)正在新建中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103 m2.(1)所需瓷砖的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开发商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砖的面积都是80 cm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1,则需三种瓷砖各多少块?解:(1)n=5×103S;(2)设需灰、白、蓝三种瓷砖分别为2x、2x、x块.(2x+2x+x)·80=5×103×104x=1.25×105因此,需灰、白、蓝三种瓷砖分别为2.5×105块、2.5×105块、1.25×105块.三、拓展延伸(10分)10.(10分) 水产公司有一种海产品共2104千克,为寻求合适的销售价格,进行了8天试销,试销情况如下:观察表中数据,发现这种海产品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是销售价格x(元/千克)的函数,且这种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中的一种.(1)请你选择一种合适的函数,求出它的函数关系式,并简要说明不选择另外一种函数的理由;(2)在试销8天后,公司决定将这种海产品的销售价格定为150元/千克,并且以后每天都按这个价格销售,那么余下的这些海产品预计再用多少天可以全部售出?(3)在按(2)中定价继续销售15天后,公司发现剩余的这些海产品必须在不超过2天内全部售出,此时需要重新确定一个销售价格,使后面两天都按新的价格销售,那么新确定的价格最高不超过每千克多少元才能完成销售任务?解:(1)12000y x;不选一次函数是因为y 与x 之间不成正比例关系. (2)30+40+48+12000240+60+80+96+100=504(千克), (2104-504)÷12000150=20(天). (3)(20-15)×12000150÷2=200(千克),12000÷200=60(元/千克).。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观察分析,引入新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开学初老师到文具店给同学们去买奖品,已知中性笔每支2元钱,笔记本每本3元钱,购买x支笔和10个笔记本用于了y元,你会用含x的式子表示y吗?(2)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x,表面积为y,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y吗?(3)我计划用60元钱去买格尺,单价x元的格式,正好买了y把,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y吗?(4)我买回了30支笔,平均分给p个同学,每个同学恰好分了q支笔,你能用含p的式子表示q吗?(5)学校距离文具店有6千米,开车从学校到文具店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行驶的速度为y(千米/时),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y吗?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结果,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在每个问题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并且每个问题当中有几个量?(2)这五个问题中,哪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间具有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函数?(3)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二次函数?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定义的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为后面让学生类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归纳概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教师追问:问题(3)、(4)、(5)中的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试说明理由。

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组织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再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二)归纳概括,建立模型问题:能否根据上面函数的共同特点,类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kyx= (k为常数,且0k≠)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对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本节内容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

2.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相关的实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与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相关的实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cm²,长是8cm,求宽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体会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

t
例 1: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 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 好用了8天时间.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 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要卸多少吨货物?
例 1: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 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 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 货物必须在5日内卸载完毕, 那么平均每天要卸多少吨货物?
(2 ) t
由图象得 当2 ≤ t ≤3时, 100≤v≤150
O
100 150
200
v(km/h)
4、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达到60℃后,再 进行操作,据了解,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 (min)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 y℃与时间x(min)成反比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材 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min后温度达到60 y ℃。 (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 60 9 x 15( 0≤x≤5) 50 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 y 300 40 (x>5) x的函数关系式; 30 x 20 (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 10 温度低于15 ℃时,必须停止操 x 5 10 15 20 25 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 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 20min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
例 1: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 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 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 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 t (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分析:根据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货物的总量,可以 求出轮船装载货物的的总量;再根据卸货速度=货物 总量÷卸货时间,得到v与t的函数式。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基本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将更加顺利。然而,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1.不能熟练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4.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其他物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课程尾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此外,可布置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问题时,对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
3.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不够适应。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与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1.加强对反比例函数基础知识的讲解,通过丰富多样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2.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素养;
3.关注课堂参与度,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主动提问、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题步骤和技巧;
5.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2.通过分析反比例函数图像,提高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举例:在分析速度与时间关系时,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为什么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此时,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子,如“一辆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总共行驶120km。如果将速度提高到120km/h,行驶同样的距离只需要1小时”,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距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浓度与溶液体积的关系等;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确定比例常数k的值;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反比例函数图像,理解其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举例: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强调当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而当距离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浓度与体积的关系等。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教学设计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讨论法,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认识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步;提问引入创设情景活动一: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的任务的情境。

(1)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2)如果人和木板反湿地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P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为600N,那么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活动二:某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施工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到了岩石,为了节约资金,公司临时改设计,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

(保留两位小数)?第二步:应用举例巩固提高例1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焦距x(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m.(1)试求眼镜度数y与镜片焦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1 0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分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问题.解:(1)设y=kx,把x=0.25,y=400代入,得400=0.25k,所以,k=400×0.25=100,即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x.(2)当y=1 000时,1000=100x,解得=0.1m.例2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3)若要6h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4)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 000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要多少小时排完?【分析】当蓄水总量一定时,每小时的排水量与排水所用时间成反比例.解:(1)因为当蓄水总量一定时,每小时的排水量与排水所用时间成反比例,•所以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此蓄水池的蓄水量为:4 000×12=48 000(m3).(2)因为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所以解析式为:V=48000t;(3)若要6h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为:V=480006=8000(m3);(4)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 000m3,那么要排完水池中的水所需时间为:t=480006=8000(m3)备选例题(2005年中考·四川)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到达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完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与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答案】(1)将材料加热时的关系式为:y=9x+15(0≤x≤5),•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的关系式为y=300x(x>5);(2)20分钟.第三步:课堂练习:1.A、B两城市相距720千米,一列火车从A城去B城.(1)火车的速度v(千米/时)和行驶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v=720t.(2)若到达目的地后,按原路匀速原回,并要求在3小时内回到A城,则返回的速度不能低于 240千米/小时.2.有一面积为60的梯形,其上底长是下底长的13,若下底长为x,高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y=90x.3.(2005年中考·长沙)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0,则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A)4.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C)A.小明完成100m赛跑时,时间t(s)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菱形的面积为48cm2,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y(cm)与x(cm)的关系 C.一个玻璃容器的体积为30L时,所盛液体的质量m与所盛液体的体积V 之间的关系D.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5.面积为2的△ABC,一边长为x,这边上的高为y,则y与x•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C)开放探究6.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请你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34x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x<•8 ;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48x;(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 30 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答案】有效,因为燃烧时第4分钟含药量开始高于3毫克,当到第16分钟含药量开始低于3毫克,这样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间共有16-4=12分钟,故有效.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这一原理.2.能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实际问题中的量的关系在数学模型中相互联系,并得到解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二是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第一部分中,学生需要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单调性、奇偶性等。

在第二部分中,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单调性、奇偶性等;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的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实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软件等,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实际问题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学课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学课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d
解: (1)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我们有 S×d=1 0 4
所以S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为
S 104 d
(2)把S=500代入
S
104
d
,得
500 1 0 4 d
解得 d=20(m).
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500m²,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20m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根据题意,把d=15代入 S
104
d
,得
s
一、教学目标 (2)若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 km/h,则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 (结
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所(2)以由S题关1意于.,d得运的(函x-用数1解2反0析)y比式=为3例000函, 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v 1)和B(m,0.5).
(1)求k和m的值; (2)若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 km/h,则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k 解:(1)∵点A(40,1)在反比例函数t= v
∴k=40,∴t=
40 v
.
又∵点B在函数的图象上,
上,
∴m=80; (2)由(1)得 t=4v0. 令v=60,
则 t=4v0=4600=23, 结合图象可知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23 h.
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如模型何解建决实立际问反题比. 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则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以及能够运用比例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他评,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评,共同提高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现象,如商场打折、人口增长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发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特点,进而总结出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深化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与图象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初中数学_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工程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例2“码头卸货”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播放汶上视频,引出相关问题。

汶上人民政府为迎接太子灵踪文化节的到来,打算铺设一片广场供游客休闲娱乐,广场的长为60米,宽为50米。

(1)所需地板砖的块数n与每块地板砖的面积S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地面装饰美观,要求每块地板砖的面积不超过100×100cm2,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块地板砖?设计意图:播放有关汶上的视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展示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师生行为:学生先独立尝试在学案上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③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③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④学生能否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看法.分析:根据长*宽=面积,得出广场的面积。

再根据地板砖的块数=总面积÷每块地板砖的面积。

解:(1)设广场的面积为k 平方米,根据已知条件有 k=50×60=3000,所以n与s 的函数解析式n=(2)s=100×100=10000cm2 =1m2 把 s=1代入得 n=3000这样若每块地板砖的面积为100×100cm2 ,那么需要3000块地板砖。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出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自己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促进;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性质?引出课题: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究归纳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Sd =104,所以S关于d的函数解析式为410Sd =.(2)把S=500代入410Sd=,得410 500d=解得:d=20(m)答: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20 m深.(3)把d=15代入410Sd=,得41015S=解得:S≈666.67(m2)答:当储存室的深度为15 m时,底面积约为666.67 m2.例2: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解: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根据已知条件得k=30×8=240,所以v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240vt=.(2)把t=5代入240vt=,得240485v==(吨).∴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载完,那么平均每天卸载48吨.∵对于函数240vt=,当t>0时,t越小,v越大.∴若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问题1:公元前 3 世纪,有一位科学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这里蕴含什么样的原理呢?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 和0.5 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根据“杠杆原理”,得Fl=1200×0.5,所以F关于l的函数解析式为600Fl=.当l=1.5 m时,6004001.5F==(N).对于函数600Fl=,当l=1.5 m 时,F=400N,此时杠杆平衡.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N的力.(2)当14002002F=⨯=时,由600 200l=得6003 200l==(m),3-1.5=1.5(m).对于函数600Fl=,当l>0时,l越大,F越小.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N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m.追问: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问题2: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功率P(单位:W)、两端的电压U(单位:V)以及用电器的电阻R(单位:Ω)有如下关系:PR=U2.这个关系也可写为P=2UR,或R=2UP.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 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多少?解:(1)根据电学知识,当U=220时,得2220PR=.(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把电阻R 最小值=110代入2220P R =,得P 最大值=2220440110=(W ); 把电阻R 最大值=220代入2220P R =,得P 最小值=2220220220=(W ); 因此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W .追问: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 三、应用提高1.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L (1L =1dm 3)的圆锥形漏斗. (1)漏斗口的面积S (单位:dm 2)与漏斗的深度d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m 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答案:(1)3S d=(2)30 cm 2.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 /h 的平均速度用6 h 到达目的地. (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 与时间t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h 之内回到甲地,那么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小于多少? 答案:(1)480V t=(2)120 km /h 3.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103m 2.(1)所需的瓷砖块数n 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 (单位:m 2)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建筑师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cm 2,且灰、白、蓝瓷砖使用数量的比为2∶2∶1,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答案:(1)3510n S⨯=(2)250000块,250000块,125000块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我们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五、拓展提升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1)木板面积S 与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3)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答案:(1)600(0)p SS=>(2)3000 Pa(3)至少0.1m2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单位:A)与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3)完成下表:范围?答案:(1)36IR=(2)36V(3)12,9,7.2,6,5.14,4.5,4,3.6(4)R≥3.6六、课内检测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单位: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单位:h)关于行驶速度v(单位:km/h)的函数图象是()答案:C2.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I 与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 A 时,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Ω?答案:(1)36I R=(2)电阻R 大于或等于3 Ω 3.密闭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容器的体积V (单位:m 3)变化时,气体的密度ρ(单位:kg /m 3)也会随之变化.已知密度ρ与体积V 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密度ρ关于体积V 的函数解析式; (2)求V =9 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答案:(1)9.9Vρ=(2)1.1 kg /m 3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16页习题26.2第2、3、4、7题. 选做题:教材17页习题26.2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自主探究[探究]探究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探究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1)问首先要弄清此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容积为104,底面积是S,深度为d,满足基本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由题意知S是函数,d是自变量,改写后所得的函数关系式是反比例函数的形式.(2)问实际上是已知函数S的值,求自变量d的取值,(3)问则是与(2)相反.根据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货物的总量,可以求出轮船装载货物的总量;再根据卸货速度=货物的总量÷卸货时间,得到v与t的函数式.计算,一学期(按150天计算)刚好用完.若每天的耗煤量为x吨,那么这批煤能维持y天.(1)则y与x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画函数图象(3)若每天节约0.1吨,则这批煤能维持多少天?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补偿提高1. 在□ABCD中,AB=4cm,BC=1cm,E是CD边上一动点,AE、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设DE=x(cm),BF=y(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2.设∆ABC中BC边的长为x(cm),BC上的高AD为y(cm).已知y关于x的函数图象过点(3,4).⑴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ABC 的面积.⑵画出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当2<x<8时y的取值范围.三角形的一边长与这边的高成反比.利用函数图像求y取值范围.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 知识小结:面积一定时,矩形的长与宽成反比;面积一定时,三角形的一边长与这边的高成反比;体积一定时,柱体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等.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 思想方法小结──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三、【板书设计】四、【教后反思】本节课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某些应用,在这些实际应用中,备课时根据“高效课堂”的四大板块进行,注意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切实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某些实际情境,并且注意用函数观点来处理问题或对问题的解决用函数做出某种解释,用以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 2.学习目标
(1)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学习重点
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习难点
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
阅读教材P12-P13,回忆圆柱体积、底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 任务2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务3
在上述两个问题中,当哪个量为常量时,它们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2.预习自测
1.某工厂需生产230吨某产品,若每天生产x 吨,则生产这批产品需要y 天,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x y 230= B .230y x =
C .x
y 230
-230= D .x y -230=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答案】B
2.小明乘车沿同一条路从秀山到彭水,行车的平均速度y (km/h )和行车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答案】B
3.在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当改变窗口的体积时,气体密度也会随之改变,密度ρ(kg/m 3
)是体积V (m 3
)的反比例函数,如图,当V=10m 3
时,气体的密度是( )
A .5 kg/m 3
B .2 kg/m 3
C .100 kg/m 3
D .1 kg/m 3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答案】D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柱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的三分之一倍. (2)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知识点,请举例说明. 2.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回顾旧知 类比关联 ●活动一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A
B
C
问题1 (1)我们已经学过反比例函数的哪些内容?
(2)前面已经学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类比前面的学习过程,我们继续探究什么?基本方法有哪些?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否清楚,基本方法是否了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函数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问题探究二 创设情境 探究学习●活动一 反比例函数与等积变换
例1 市燃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5m 3
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 (单位:m 2
)与其深度d (单位:m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 定为5000m 2
,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 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就改为多少(结果精确到单位1)?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思考:
(1)柱体体积与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当柱体的高固定不变时,柱体体积与底面积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当柱体体积固定不变时,柱体体积与高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
(3)当柱体体积不变时,随着底面积的增大(或减小),相应的高有什么变化趋势? 详解:(1)由题意得:Sd =10
5
∴S 与d 的函数关系为:d 105
=S
(2)∵d
105
=S
∴当S=5000时,d =20(m)(3)∵d 105
=S
∴当d =15时,S=666715
105
≈(m 2) 答:略
点拨: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要求常数0k ≠,在涉及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中,会受到现实情境的限制,常数k 及两个变量经常只能取正数,甚至有时只能取正整数. 相应的,
它的图象也会受到现实情境的限制.
问题探究三 实践运用 解决问题●活动一 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关系
例2 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10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 (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货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货多少吨?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对比与反思:
(1)此题中有现成的k 吗?若没有,怎样确定k 的值? (2)“不超过”用数学语言怎么表示?
(3)除了用不等式求解,能否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得到答案?请说说你的做法. 详解:(1)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 吨,由题意得:3003010=⨯=k ∴v 与t 的函数解析式为t
240
v =
(2)∵t
v 300
=
∴当t =5时,605
300
==
v (吨/天) 从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载完那么每天卸载60吨. 对于函数t
v 300
=
,当t >0时,t 越小,v 越大. 这样若货物不超过5 天卸载完,那么每天至少要卸载60吨.
点拨:(1)在实际问题中,若没告诉k 的值,则需要先由已知条件先确定k 的值,然后再由此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2)在涉及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关系的问题时,很多时候可以将其转化为等式进行解答,然后再考虑实际情况得出相关答案.
●活动二 适当追问 拓展提高追问:如果码头工人先以30吨/天的速度卸载货物两天后,由于紧急情况,船上剩下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2天内卸载完,那么剩下的时间平均每天要卸载多少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工作先以每天30吨的速度卸载货物两天后,还有多少货物?
(2)剩下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4天内卸载完,此时还需要的卸载时间与卸载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发生了变化吗?
(3)你列出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详解:(1)由例2知,以每天30吨的速度卸载两天后,还剩下240302300=⨯-(吨). (2)由于加快了速度,函数关系会发生变化.
(3)因为1202240=÷(吨/天),所以此时还需要的卸载时间t 与卸载速度v 的之间满足如下函数关系:v
t 240
=
(120≥v ). 点拨:(1)由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函数解析式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还可做以下的追问:卸载总时间与后期卸载速度之间有什么函数关系?通过这种类似的追问,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
(1) 柱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的三分之一倍. 当体积为常量时,底面积与高成反比.
(2)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当工作总量为常量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
(3)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例子.如当矩形面积不变时,矩形的长和宽成反比;当三角形的面积为常量时,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 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重难点突破】
(1)在“柱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一关系中,当体积为常量时,底面积与高成反比;当底面积为常量时,体积与高成正比;当高为常量时,体积与底面积成正比.在其它实际问题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
(2)在例2和它的变式中清楚地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在实际问题中,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很多实际问题的解析式为分段函数.
(3)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经常会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如人的个数只能取整数;底面积、高、边长等不能取负数.
(4)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有时可以转化为等量关系来解答,再根据实际情境得出准确答案. 4.随堂检测
1.某地燃料总量Q 一定,该地人均燃料享有量y 与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图象是( )
答案:B 解析:
2.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 3
)的反比例函数,如图,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60kPa 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 )
A .不小于35m 3
B .小于35m 3
C .不小于53m 3
D .小于5
3m 3
答案:C 解析:
3.为了更好保护水资源,造福人类,某工厂计划建一个容积为V(m 3
)的污水处理池,池的底面积S(m 2
)与其深度h(m)满足关系式:sh =V (0≠V ),则当容积V 为定值时,S 与h 的
函数图象大致是( )




答案:C 解析:
4.如图,A 、B 两地相距s 千米,汽车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如果汽车每小时耗油a 升,那么汽车从A 地到B 的总耗油量y 升与汽车的行驶速度v 千米/时的函数图象是( )
答案:C 解析:
5.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cm 、2.5cm 、2cm 的长方体铜块铸成一个圆柱体铜块,则该圆柱体铜块的底面积S(cm 2
)与高h(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答案:h
15 S 解析: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