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理财产品恐被召回投资者必须谨慎

合集下载

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作者:薛田田来源:《投资与理财》2008年第03期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银行推出的产品信息往往是不透明的、不对称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是一个黑洞。

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的专业术语越来越多,对于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的理财产品,不要光听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就草率做出购买决定,产品说明书及理财合同的条文很难理解,一定要读懂说明书上的每一个条款,对于含糊不清的语句,要向银行的专业人士咨询。

对于投资者来说,防范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文字“陷阱”显得尤为重要,投资之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走入误区。

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会对其收益有个预期,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其实际收益。

例如有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12%,但是其采用的是18个月的收益率,如果把它转换成年收益率,则是7.99%。

某商业银行的类基金产品说明书上注明,如果“开放日产品单位净值”大于“上次提取到业绩报酬时的产品单位净值”,那么,业绩报酬=开放日理财产品份额×(开放日产品单位净值一上次提取到业绩报酬时的产品单位净值)×20%。

从这些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假设产品净值高于1.07时,超出部分的百分之二十就不归投资人所有,而归银行所有!因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同时,一定要看清楚产品说明书,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最高收益”蒙蔽双眼。

提前终止不等于客户有提前终止权对银行理财产品而言,如果投资者想提前赎回产品,可能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一是银行和投资者均没有提前终止产品的权利二是投资者有终止权利,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三是银行有最终解释权:四是规定投资者可以在某一天支取,但需要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例如些银行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在产品到期前赎回,就需要扣除一定比例的本金,或是按银行公布的价格赎回。

如果扣除本金比例是3%。

而当期预期收益也是3%,这意味着投资者提前终止没有任何回报。

老年人理财最易踩的六类陷阱

老年人理财最易踩的六类陷阱

以投资理财的名义推销保险经常听到有老人上这样的当,自己明明是买的理财产品,怎么最后成保险了。

当然市面上也有理财型保险,每年缴够多少钱,多少年后可以每月领多少,有些中年人一听说可以每月领钱,自己交的钱也会全部退还并且还有赚,于是就买了这种理财保险。

实际上,折算一下年化利率,利率低得吓人,投资人最后还是亏的。

以投资加盟方式推销保健品这种以保健养生的名义推销产品的事情十分常见,以前基本每个小区都可以看到有和老人聊家常实则推销产品的人,通过组织免费旅游、茶话会或派发米、油等小礼品,以发展会员、投资加盟店等方式进行扩大宣传,一台实际成本两三百的治疗机,往往卖到老人手里两三万,上百倍的利润,不可谓不吓人。

以资抵押 每月返现通过缴纳一定金额或者抵押物品,每月返还一定现金,这种模式往往先以开头的小额返现让投资人尝尝甜头,卸下防备,一旦资金链断裂,没有投资人进来便卷款跑路,这种明晃晃的“庞氏骗局”也是坑了很多人。

此种模式让人损失惨重的莫过于以房养老的骗局了,以养老的名义返现让老人用房产抵押,最后不知不觉中利用老人的证件和签名卖掉房子,受益人自然是诈骗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年轻人都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掉入陷阱,更何况是中年人呢。

如何教父母提高警惕,谨防掉进陷阱,可以从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警惕高收益,现在很多骗局都以高收益忽悠中老年人,提醒大家,看到高收益产品时,一定要留个心眼,小心驶得万年船;二是多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多与自己商量,很多骗局老年人可能一下子看不出来,作为社会经验丰富的子女,可以一眼就可以识破;三警惕掉进熟人陷阱,经常被熟人介绍拉进骗局的中老年人也不少。

“没有风险”很多不合规的理财机构在面对老年人时通常承诺“我们的产品完全没有任何风险”,老年人也往往容易相信这样的承诺。

实际上,任何投资理财都是具有风险的,即便是人们认为最安全的银行存款,也曾经一次次发生丢失风险。

中银基金 警示函

中银基金 警示函

中银基金警示函中银基金警示函:谨慎投资,保护自身利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投资的追求,投资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机会。

然而,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存在着各种风险和陷阱。

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中银基金特发出警示函,提醒各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要保持谨慎,并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首先,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产品时要慎重考虑。

市场上的投资产品种类繁多,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同时,还需要对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充分了解,了解产品的投资策略和运作方式,避免因为盲目跟风而导致损失。

其次,投资者要保持理性思维,不被过度宣传和夸大的收益所迷惑。

投资市场上,有些投资产品或者投资机构可能会通过夸大收益进行宣传,吸引投资者加入。

然而,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者要警惕这些虚假的宣传,并通过理性思考来判断投资产品的真实风险和收益。

第三,投资者要注重风险管理和分散投资。

投资市场存在着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等。

投资者应该在进行投资时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设置止损位、合理配置资金等。

同时,分散投资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投资者应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投资品种中,降低整体风险。

此外,投资者还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投资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投资者要不断学习新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掌握投资技巧和分析工具。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才能够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获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总之,投资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投资者保持谨慎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

中银基金特发出警示函,提醒广大投资者要保护自身利益,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注重风险管理和分散投资,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投资能力。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够在投资市场上走得更稳,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理财暴雷,教你识别银行理财风险

理财暴雷,教你识别银行理财风险

理财暴雷,教你识别银行理财风险01招行10亿理财产品违约闹的沸沸扬扬。

融360小编仔细看了下新闻,大概的意思是:一位私行客户,在13年拿2000万认购了一款其所在私行代销的,由知名私募任管理人的基金。

然后由于这只基金投资的底层资产问题,现在不仅利息拿不到,本金也取不出来了。

于是这名客户不干了。

据这哥们说,银行客户经理当初承诺保本保息,预期年化收益为11%-13%。

不过谁都拿不出证据,就当双方放嘴炮了。

如果把这件事上升到“资管新规之后打破刚兑”的政治高度,那没得说,这哥们只能把牙打碎了咽肚子里。

不过,大家先稳住,因为这件事并不是一件普通的银行理财。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第一,这次违约都基金是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门槛是1000万。

只能说,贫穷拯救了我们。

第二,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是私募股权投资,并不是普通的固定收益和银行理财。

就冲“私募股权投资”这六个字,拍屁股也能知道属于高风险投资,更没保本保息这一说了。

第三,其实这个产品16年9月就到期了,但是这只基金的存续期为“3+1”,由于部分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所以延期了一年。

3+1结构的意思是3年的投资期和一年的退出期,一年内无法完成清算的基金管理人作为清算人可以决定延长清算期。

也就是说,基金的退出期是到2017年9月,如果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协商一致延长清算期,那就不算“违约”。

总之,招行代销的这款产品和99%的人没啥关系。

但作为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一定要考察投资的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

如果没辨别底层资产好坏的能力,那就别瞎凑热闹了。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02大多数买银行理财的人,还是为了图安稳。

融360小编教大家两招识别银行理财风险的方法。

一、产品是不是银行出品。

银行也是公司,除了自营产品还有帮别人卖产品,上面说的私募股权基金就是银行代销的。

代销的产品最明显的特征是,产品合同上面敲的不是银行的章,而是基金、信托、保险公司这类第三方机构。

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1.
食品安全案例:2018年,中国一家知名乳品公司被曝光在其产品中掺入有害物质,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引发公众关注和抵制。

2.汽车质量案例:2015年,一家国际汽车制造商被曝光在其某款
车型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要求退换或修复车辆,最终该公司被迫召回近百万辆车。

3.电子产品质量案例:2016年,某电子产品制造商被曝光其手机
存在电池爆炸的问题,消费者要求退换或修复手机,最终该公司被迫召回大量产品并向受影响的消费者赔偿。

4.旅行服务案例:2017年,一家旅行社因旅游行程变更、服务质
量差等问题被多名消费者投诉,最终该旅行社被要求退还费用并赔偿受影响的消费者。

5.医疗事故案例:2019年,某医院因手术事故导致患者死亡,家
属起诉该医院要求赔偿,最终该医院被判赔偿巨额赔偿金。

6.金融服务案例:2018年,一家银行因违规销售理财产品,导致
投资者损失巨大,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并要求赔偿受害投资者。

7.房地产纠纷案例:2016年,某房地产开发商因未按合同约定交
付房屋,消费者要求退款或交付房屋,最终该开发商被判赔偿受影响的消费者。

8.电信服务案例:2017年,某电信运营商因服务质量差、收费不
合理等问题被多名消费者投诉,最终该运营商被要求改善服务并赔偿受影响的消费者。

9.教育服务案例:2019年,某培训机构因虚假宣传、教学质量不
达标等问题被多名消费者投诉,最终该机构被要求退还费用并赔偿受影响的消费者。

10.网购纠纷案例:2020年,某电商平台因虚假宣传、商品质量不
符等问题被多名消费者投诉,最终该平台被要求退款并对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赔偿。

一些不靠谱的银行理财产品

一些不靠谱的银行理财产品

一些不靠谱银行理财产品猪肉贵了,CPI涨了,钱不值钱了……为了让钱袋子少缩水,对银行理财产品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

然而,不少投资者的感受却是,号称保值、稳健的理财产品未必靠谱儿。

银保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FOF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成百上千种“银行理财产品”摆在投资者面前,究竟该如何选择?复杂而专业的说明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凑钱买彩票”风光不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主要有3种: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也不保收益。

搞清楚这一属性,是购买理财产品最关键的窍门。

以“打新股”产品为例。

赵欣舸介绍,“打新股”的专业说法叫申购新股的产品。

说白了就是大家把钱给银行,银行把钱给信托公司去申请新股,如果有幸中签,可以在新股上市时卖出,获取差价收益。

如果没中签,申购款退回。

2009年10月创业板刚上市时,堪称“打新者”的黄金岁月。

当时新股开盘价翻倍,有的盘中最高涨幅达到200%。

中签者志得意满,未中者跃跃欲试。

尽管在海外,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情形很多,但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新股上市几乎将意味着“中彩票”。

除了仅有的一两次新股上市当天破发,其他新股上市后当天升值一倍或涨40%的情形很常见。

盯着高中签率的新股申购,曾是许多打新“专业户”的挣钱利器。

在打新股类产品的说明书上,多数标明了预期年收益率,如3.6%~9.8%,还有相应的限制条款,比如年收益率若大于3.6%,超过3,平安陆金所.6%的部分有48%给银行。

大多数投资者看到这些,对其印象是:这是一款保本不保收益的产品,认为买这种产品像“买彩票”一样,而且钱还能退回,收益率最低是3.6%,最高达到9.8%。

赵欣舸解释说,“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摘要】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时存在着多种风险和陷阱,投资者需谨慎选择。

市场风险指市场波动可能导致投资损失,流动性风险则是指资金无法及时变现。

信用风险表示银行或发行机构违约的风险。

投资者还需注意产品陷阱和不良销售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

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者应加强风险意识,竭力避免陷阱,只选择信誉良好的银行理财产品。

最终,谨慎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加强风险意识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投资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陷阱、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产品陷阱、不良销售行为、谨慎选择、加强风险意识、保护合法权益。

1. 引言1.1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投资工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来说风险较低,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陷阱,以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

市场风险是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市场波动可能会导致理财产品的价值波动,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好风险控制。

流动性风险也是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中需要警惕的问题。

一些理财产品可能存在赎回期限较长或者无法提前赎回的情况,如果投资者突然需要资金而无法及时赎回理财产品,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也是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投资者需要选择信誉较高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避免不必要的信用风险。

投资者还需要警惕一些可能存在的产品陷阱和不良销售行为。

一些银行可能会通过夸大收益、隐瞒风险等方式来吸引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需要保持警惕,理性分析,切勿盲目跟风。

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谨慎选择,加强风险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只有在充分了解产品风险和避免陷阱的前提下,才能在投资中获得稳健的收益。

2. 正文2.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银行理财产品中的一种重要风险因素。

银行业理财产品新规

银行业理财产品新规

银行业理财产品新规
2020年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承受能力监管要求》(银发〔2020〕226号),也称为“2020年银行业理
财产品新规”。

该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1. 高风险理财产品门槛提高:规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划分
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种,其中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投
资范围受到限制。

2. 理财产品投资者分类:将理财产品投资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类,三类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能力有区别。

3. 理财产品风险披露要求:银行应当对社会公开理财产品的风
险揭示和收益率,并定期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

4. 理财产品投资范围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基金、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

5. 理财产品期限和收益率限制: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应当≦6个月,收益率应当≦3%。

6. 理财产品合格性评定:银行应当对理财产品进行全面评估,确
保理财产品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监管要求。

此次新规旨在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提高理财产
品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推进银行理
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哪些理财平台不能碰

哪些理财平台不能碰

哪些理财平台不能碰不能碰的理财平台1、山寨网站、后台漏洞严重的P2P公司不要碰此类P2P公司抱着随时撤退的想法,连技术团队都不愿意投入,简直就是皮包公司,唯一的几十万元注册资金全部用于网络推广拉拢客户了,拉到了客户就骗,骗完了就跑路。

或者没拉到客户,就没钱了,自己也倒闭了。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2、提供24%以上年化收益率的不要碰该业给投资者的收益率都超过24%了,给融资企业的成本至少40%-50%,请问哪个企业能接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呢?要么是银行不给续贷了,要么是企业经营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已经没有现金流,否则绝对不要这么高的融资成本。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3、团队人数少于20人的不要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而金融的核心又是风险控制,一个只有20人的团队去掉技术、财务、客服、前台、行政、总经理、副总经理,还能剩几个人在踏踏实实做业务风控?没有线下团队的实地考察及风控,暂且不说如何识别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就是签约和催收这一环节,都能把这20个人玩死,如果客户再分散在全国,那么低于100人的团队,根本无法支持公司业务持续经营。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4、自融性网贷平台不要碰由于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线下小贷公司借钱成本又高,随着P2P的火爆,许多制造类企业、地产类企业、矿业企业,缺钱就起了成立P2P平台的念头。

该类公司一个是资金集中在单一项目,风险巨大;一个是自己给自己融资,风险控制和尽职调查很难做到像第三方那么公正、客观。

且目前很多自融网贷平台都存在非法吸收存款以及涉嫌诈骗的目的。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5、单笔借款超过几百万元的不要碰。

本身小微金融、P2P做的就是小额分散,靠区域分散、行业分散、金额分散来规避风险,如果单笔额度几百万上千万元,一旦有一单出现风险,会导致大量投资人的本金发生损失。

不能碰的理财平台6、没有核心风控技术连第三方支付监管都没有的P2P平台不要碰。

年初,比较正规的公司已经开始主动要求第三方托管资金,透明资金往来明细了,这就是行业自律,不该做的不做,该做的必须做到位。

银行理财产品八大风险2篇

银行理财产品八大风险2篇

银行理财产品八大风险2篇银行理财产品八大风险是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关注和了解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为两篇来探讨这八大风险,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第一篇:银行理财产品八大风险(上)第一大风险:信用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是金融机构的债权,其收益与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息息相关。

如果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银行信用状况不佳,那么可能面临无法按时兑付本息的风险,甚至违约的可能性。

第二大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通常是长期投入,而投资者的资金需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时提取的需求。

一旦投资者需要提前赎回银行理财产品,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兑付或无市场交易的情况,造成流动性风险。

第三大风险:市场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通常与特定的金融市场相关,如股票、债券、外汇等市场的波动性会导致收益的不稳定性。

如果所投资的市场出现急剧下跌或出现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可能面临损失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

第四大风险:政策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和风险往往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政府颁布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都可能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无法实现或面临损失。

第二篇:银行理财产品八大风险(下)第五大风险:利率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通常与市场利率相关,在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固定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可能无法与市场利率相匹配,导致收益率下降。

而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如果需要提前赎回理财产品,可能会面临较低的兑付价格,从而出现本金亏损。

第六大风险:监管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和运作均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和约束,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对理财产品的收益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投资者需要关注并及时了解监管政策的变动,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第七大风险:不透明风险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和运作机制复杂,投资者往往难以全面了解产品的实质和相关风险。

银行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取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增加了投资风险。

老年人理财哪些不能碰

老年人理财哪些不能碰

老年人理财哪些不能碰
老年人理财哪些不能碰对于老年人人数占据现在投资人群中的一大部分,退休在家丰厚的退休金,加上儿女平时给的零花钱理财成为他们平时最喜欢最的事情,但是安心贷的小编提醒各位老年人,理财的时候最好不要碰炒股、基金(股票型和指数型)、信托产品、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这四种理财产品,同时也要将防骗放在理财首位。

1、炒股如果对股市行情没有深入的研究,对杠杆的操作原理、K线等工具都不懂,老年人是不适合炒股的。

另外,小编表示股票投资收益很高,但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其次,随着股票的起起落落,会使得老年人的情绪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对老人的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2、基金(股票型和指数型)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实质上都是投资的股票,所以并不是合适老年人理财。

3、信托理财产品信托一直以“刚性兑付”的潜规则赢得不少老年人的青睐。

但是自从2013年开始,有传言信托存在兑付危机,“刚性兑付”会被打破,所以嘉丰瑞德理财师提醒老年人,一般信托的投资门槛在100万以上,一旦投资出问题必将损失惨重,所以投资信托理财产品一定要谨慎。

4、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小编表示表示不少老年人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跟存款一样的,很安全不会亏本,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老年人理财哪些不能碰尤其是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老年人最好别碰,风险较高。

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部分投向挂钩资产,如股票、外汇、贵金属等,资产价值是不断变动的,最终收益并不是固定的,所以并不适合老年人。

贝通网:你必须知道的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陷阱”

贝通网:你必须知道的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陷阱”

贝通网:你必须知道的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陷阱”在市场资金面不再紧张,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在下降,一些用户开始把目光投向银行理财产品。

很多用户对于银行理财的印象就是“风险低,收益高”,这种印象总体上说没有错,但是有些片面。

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有很多不能说的秘密,用户很容易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被购买”理财产品。

今天,小贝君就给大家扒一扒银行理财产品的六大“陷阱”。

陷阱一: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用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杀手锏。

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会刻意夸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客户讲解时也会口头保证预期收益。

银行会在宣传中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令客户对收益产生心理预期,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

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亏损。

小贝君提醒:用户在购买款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银行宣传的收益是预期收益还是实际收益,预期收益只是根据目前的情况预测出的收益,并不是实际收益,不要把预期收益率当成是实际收益率。

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实际收益很大可能会低于预期收益。

陷阱二: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据统计,有30%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把保险当成了理财产品。

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在银行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用户推销其代售的保险产品,用户在银行内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买了保险。

小贝君提醒:用户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认购书上写的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

如果被告知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已售完,而工作人员又推荐了另一款产品时,用户就需要小心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被销售人员“忽悠”,错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的。

陷阱三:延长募集期,导致收益缩水理财产品在发售时都会有募集期,时间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

在募集期这一段时间里,用户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最多也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

理财中常见的陷阱与风险提示

理财中常见的陷阱与风险提示

理财中常见的陷阱与风险提示在当今社会,理财已经成为人们追求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理财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着许多陷阱和风险。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探讨理财中的陷阱,并给予相应的风险提示。

一、高收益的诱惑在理财市场中,高收益常常会成为人们投资的首选。

然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一些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等诈骗手段,往往以高额的回报来吸引投资者。

因此,在投资时切勿贪图一时的高收益,要选择合法、稳健的投资方式,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二、缺乏风险意识许多人在进行理财时,往往只看到收益,却忽视了风险。

他们往往认为只要投资了就一定能获得回报,忽略了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

然而,理财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

在进行理财时,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三、盲目跟风在理财市场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炒作热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然而,盲目跟风往往会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因此,在进行理财时,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风。

要对投资产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评估其潜在风险和回报,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四、过度交易一些投资者往往过于频繁地买卖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以追求短期的高回报。

然而,频繁交易往往会带来高额的交易成本,并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理财时,要避免过度交易,要有耐心和长远的投资眼光,避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

五、不合理的资产配置在理财中,合理的资产配置是保证投资稳健增长的关键。

然而,许多投资者往往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某一种投资品种中,缺乏分散投资的意识。

这样一来,一旦该品种出现问题,投资者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进行理财时,要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品种和市场,以降低风险。

六、缺乏专业知识理财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然而,许多投资者缺乏相关知识,盲目进行投资,往往会遭受损失。

因此,在进行理财时,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投资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

投资者警示避免常见的投资陷阱保护自己的财富

投资者警示避免常见的投资陷阱保护自己的财富

投资者警示避免常见的投资陷阱保护自己的财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投资活动,希望通过投资赚取回报。

然而,投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投资市场充满了风险和陷阱。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投资者需要警惕一些常见的投资陷阱。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投资陷阱,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您避免这些陷阱,保护您的财富。

1. 盲目跟风投资盲目跟风投资是许多投资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当一种投资品种涨得很快时,很多人会跟风投资,希望也能赚到同样的高回报。

然而,市场上的投资品种是时刻在变化的,盲目跟风投资可能会让您陷入高风险的境地。

因此,建议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投资品种的基本面和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2. 过度交易许多投资者倾向于频繁进行交易,试图通过快速买入和卖出获取利润。

然而,过度交易通常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并增加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此外,频繁的交易还可能使投资者陷入情绪的波动中,从而做出冲动的投资决策。

因此,投资者应该避免过度交易,要有耐心和长期投资的思维方式,稳健地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

3. 忽略风险管理在投资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投资者在追逐高回报时忽略了风险管理,没有对自己的投资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财富受到巨大的损失。

因此,投资者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并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储备来应对投资中的风险。

4. 情绪驱动的投资决策情绪驱动的投资决策是投资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

当市场上出现剧烈波动时,许多投资者会因害怕损失而决策过早出售持有的投资品种,或者因追求高回报而决策盲目投资。

这种情绪驱动的投资决策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市场情绪所左右,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5. 未分散的投资组合许多投资者倾向于将他们的资金投入到少数几种投资品种中。

然而,未分散的投资组合可能使投资者面临更大的风险。

银行理财四大陷阱

银行理财四大陷阱

银行理财四大陷阱
预期收益高
日前,中国银行行使了“汇聚宝”三款外汇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权。

此前,多家银行也有部分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不及预期而提前终止。

广东舜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治超说,监管部门有规定,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不能再出现保本等引导性词语。

目前,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但从字眼上看还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预期收益也可解释成到预定的日期能获得的收益。

短期理财没风险
某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该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占用资金时间短,可按周期随时赎回,没什么风险。

但记者详细看了产品说明书后,发现购买起点为5万元,而且赎回须以千元为单位,保证理财账户不低于5万元;如果投资者只买了5万元,一旦有资金需求则无法部分赎回。

保险理财最保险
陈先生去年初投入20万元购买投连险,到去年底资金已经缩水5万元,最后他选择了退保。

业内人士万先生认为,目前的市场水平下,中国并不具备发展投连险的市场条件。

境外机构更专业
陈先生花6万元委托一家境外机构在内地的子公司理财,几个月后发现只剩下1万多元。

对此,律师廖治超认为,一些境外机构成立的顾
问公司根本没有资格代客理财,但想要追讨资金,需与境外律师进行协作,法律成本很高。

最后陈先生只好作罢。

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陷阱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4年第17期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也是存在缺陷的,甚至有些是挖好的陷阱,就等着你来跳。

理财专家表示,对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每个投资者都了解,购买时仍需擦亮眼睛。

本刊记者孙晓宇从去年开始,由各类“宝宝”发起的互联网金融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一般以年化收益率超过6%,获得广大投资人青睐。

“宝宝”们在顺利获得市场的同时,分流了一般银行存款,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抬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揽储。

然而,春节过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而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却呈“逆袭”姿态。

据报道,不少投资者又从互联网金融转战到银行理财,使得最近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往往有“秒杀”现象。

但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往往就可靠吗?投哪王调查报告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销售误导。

百姓信赖的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也有很多陷阱,投资者在购买时也要小心提防。

1陷阱宣传语上的预期收益率不是真实收益率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习惯随意标示预期收益率,而我们就会误认为真的能拿到这么多的收益。

事实上,没达到宣传所说收益,银行是不会负责任的,那只是宣传语,并不是承诺。

如果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及可分离债券中所含有的权证等高风险市场的产品,收益率根本无法预测,更无法做出收益承诺,不明真相的投资者盲目购买后,很有可能面临亏损。

而且,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超出预期的收益部分会全额被产品管理人收取,作为产品费率。

虽然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费率存在差异,但除了极少数收益上不封顶的理财产品之外,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决不会超过银行给出的参考收益。

2陷阱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很多理财产品在说明书中会故意模糊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区别,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钱数真的差很多。

理财经理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把这个问题给你讲清楚的,你糊里糊涂买完了,他好交差。

收益率指合同到期后,本金的收益水平。

例如10万元本金,5%收益率,理财期限是30天,则30天后的收益为100000*5%=5000(元)。

投资锦囊 六类股票需慎对

投资锦囊 六类股票需慎对

投资锦囊六类股票需慎对股市变化无常,往往让人捉摸不定,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以下股票碰不得。

首先,暴涨过的股票。

暴涨就是指在K线图上出现垂直上涨达两周,短时间上涨幅度在100%至200%,且中途没有任何调整,一步到位。

这种股票暴涨的原因,往往是其上市公司有特大合资、兼并、收购和重组利好消息。

上涨初期,在市场上没有任何消息和传言;几个星期后,对该上市公司的传说和消息逐渐流传;上涨到天价后,上市公司才宣布明朗的特大利好消息。

此时缺少技术的散户和新股民见利好出现蜂拥而来,庄家迅速把所有低价买进的持股抛给抢入的新股民。

当天出现一根历史天量后,股价就像瀑布飞流直下,何处来何处去。

暴涨后的股票往往需要大约1至2年的时间修复后,才会有新庄家进入。

所以,当某只股票暴涨后不要在短期内就参与,除非是短线高手。

其次,放过天量的股票。

天量往往是坐庄机构用利好消息在一天之内把所有或大部分筹码派发给听到消息的散户,有句话叫"天量见天价,见了天价回老家",非常形象。

股市高手往往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成交量放大"。

可参考大盘2002年6月24日、2008年9月22日走势中的天量。

有没有放了天量,后市继续涨的股票?有,但不多,大约在0.6%左右。

比较典型的有马钢股份。

在2000年3月16日天量后继续涨,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有突发的个股题材,机构突击拉高建仓。

但后面的行情是非常快速上涨,并一步到位。

第三,大除权股票。

大除权是大比例送配除权的股票,是中国市场特有的产物,即庄家利用除权改变价格对比现象的特种手段,如一只股票被庄家炒到30元,利用10送10的除权价格变成了15元。

除权之前往往有绝对的好消息,价格低于同类股票且基本面又"好",吸引喜欢低价又认为基本面好的新股民,为出货创造了机会。

判断大除权不买的条件一般要配合除权前后2至3周的成交量分析,如果除权前后3周中出现天量,那就要遵守不买原则。

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风险你知道吗

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风险你知道吗

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风险你知道吗?
在大多人的潜意识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会存在着风险,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着风险,在理财知识手册其实都明确的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六大风险。

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任何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都是对等的,若预期收益率是同期限存款利率两倍以上,那么风险自然也不会小。

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前得给自身做个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再购买。

怎么去评估?银行理财师介绍,首先每个银行都会有投资者风险能力测评系统,只要做一套类似问卷调查,便能清楚得到自己的风险评级。

若评级在三级以下,便只能买低风险产品。

其次,注意看投资产品的说明书。

说明书上标明了该产品的风险等级、预期收益、提前终止权以及申购赎回手续费用等情况。

以一款一年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为例,10万元的投资,在到期时本来有望获得5000元的回报,但如果理财产品在运作半年后就提前终止,那么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可能只有5000元的50%,也就是2500元,这就是收益风险。

此外,银行理财师还提示:任何一家银行代销的基金、保险、信托、券商集合理财等,其设计和发行机构都不是银行,银行只相当于一个理财超市,并不承担此类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在购买时应认识到产品自身的风险。

当心理财产品巨亏陷阱

当心理财产品巨亏陷阱

当心理财产品巨亏陷阱作者:刘志飞来源:《上海企业》2012年第03期春节过后,连续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被包曝到期亏损,尽管亏损产品数量相比所有银行理财产品为数甚少,但貌似稳健的理财产品曝出巨亏还是让投资者揪心。

笔者发现,这段时间曝出亏损的理财产品多于股市有关,产品风格与投资于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大不相同。

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了解资金投向,产品结构,避免掉入理财巨亏陷阱。

亏损理财产品多涉股近两年的银行理财产品给投资者的印象是相对稳健的,多数曝出亏损的产品都让投资者有点“意想不到”。

笔者发现,大部分亏损的理财产品,其资金投向都与股市、汇市或商品市场有关。

如某大型国有银行1月30日到期的一款“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编号PZ1001),两年间产品累计净亏16.45%。

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为非保本浮动型,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及可分离债券中所含有的权证等。

另一家银行的一款预计年收益“大于等于6%”的理财产品现在已经亏损超过3%。

该产品实际上是一款银行代销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该产品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募集资金投向了可转债,而股市持续低迷,可转债也受到了影响。

同样是银行理财产品,但资金投向和结构不同,其风险也大相径庭,而不少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对此并不关心,更谈不上了解此类产品的风险。

据笔者了解,这一方面是银行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业绩而避重就轻的介绍产品,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往往被较高的预期收益所吸引,而忘了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

选择产品要看资金投向事实上,2011年以来,到期银行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或亏损的产品已经非常少了。

据普益财富统计,2011年,15038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只有37款没有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反,2011年到期收益率超过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还达到59款。

细看这些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的产品,其中有31款为结构性产品,其中挂钩股票的13款,挂钩汇率的7款,挂钩利率的6款,挂钩价格的2款,挂钩期货的2款,挂钩基金的1款。

银行理财产品口头承诺不能信 四种产品最好别碰

银行理财产品口头承诺不能信 四种产品最好别碰

老客硬件呼死你银行理财产品口头承诺不能信四种产品最好别碰在银行里卖的理财产品未必都能货真价实,投资前一定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嘴勤和眼勤。

不要盲目轻信某些理财经理的口头承诺,要以合同协议中的约定为准;对一些另类理财产品更要谨慎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确是“借新还旧”,但据此认为这是“庞氏骗局”并不准确每逢岁末年初,各大银行就像约定好似的掀起一轮轮揽储大战。

而最近几年,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大银行又进入到集中发行理财产品的高峰期。

数据显示,仅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的一周时间里,国内42家银行就已经发行了411款理财产品。

毫无疑问,在股市行情低迷、房地产市场受到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市场日益成为普通百姓投资理财、实现财富保值升值的主要渠道。

买理财产品,特别是在银行购买,往往被认为保赚不亏,最多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然而,日前国内某银行曝出的“飞单事件”给这种观点画上了大大的问号——在银行里购买理财产品真的零风险吗?在银行里买就一定能获得预期收益率吗?如何防止掉进理财陷阱呢?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希望能够解答投资者的疑问。

■疑问1 在银行里卖的理财产品都“可信”吗?第一步: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标注;第二步:看协议上金融机构的公章违规代销的理财产品在业内称之为“飞单”,这是被银行所禁止的。

日前,国内某行就曝出“飞单事件”,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这让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我这样年纪的人对理财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主要是听银行理财经理的介绍。

他们说哪款产品好、收益高、风险低,我就买哪款。

”家住长春经开区福临家园的张阿姨对本报记者说,“至于是不是‘飞单’,无从判断。

”农行吉林省分行个金部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刘建华介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除了本行发行的,还有代理发售的基金、信托和保险产品。

“投资者想要了解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究竟是不是银行自己发行的,方法比较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金贵金属--------六大理财产品恐被“召回”投资者必须警惕
iPhone6 Plus“弯曲门”事件未平,又有消息显示iPhone6 Plus会频繁死机而将面临“召回”。

虽然苹果公司已经辟谣,但是连苹果六都出问题,生活中的我们更加需要警醒。

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多只能事前防范,由于合约的关系,以及消息的不对称,等到官方公布消息要被“召回”可就来不及了,而且金融产品亏了钱,也谈不了“召回”。

那么,哪些理财产品有危险,我们应当注意呢?为大家盘点了以下六类:
一、产品的风险预计远小于实际的
有很多金融机构为了强调预期收益率,往往会弱化风险。

而且会以过往业绩(并非所有场合下过往业绩都为真,有可能在会计上利用某一笔款项的延误而有意识地高估利润率)来有意地误导投资者,这类产品我们就要具体结合市场形势和投资标的来判断产品的实际风险了。

二、作明文收益承诺的
银监会和证监会等金融机构明文规定,在产品说明书中不得约定承诺收益率。

因为金融产品普遍处在动荡的环境下,连债券都有理论上的政府破产风险。

所以但凡明文约定了收益率的都是不合规的理财产品,哪怕是白纸黑字的约定也是无效的,投资者可以随时举报。

当然,也有可能金融机构会有意识地混淆分红和利息的概念,现金支付比率和收益率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概念,投资者切莫搞混。

三、有“巨额赎回”风险的
有很多的理财产品都规定不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额赎回。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投资者觉察除了机构跑路等风险,也不能及时地作出补救。

拒绝“巨额赎回”也无可否非,银行都要求取大额的现金需要提前预约,为的就是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但是也有不少金融机构钻这个空子,一般来说会规定取超过前一日净资产的30%以上为大额赎回。

如果一旦市场有变动,很难作出最及时的反应。

四、权利义务约定不平等的
这个现象也十分普遍。

最常见的就是银行有提前终止理财计划的权利,但是投资者并没有提前赎回的权利。

另外,还有的金融机构规定投资者必须按时打款或续投续保,如果一旦相差了约定的时日,就会想尽办法苛扣利息,但是到了约定的发放红利的日子,机构方面却拖延打款的时间,或者是不对投资者作明确的打款告知。

再或者,投资者需要披露自己的投资状况,而机构对资金的操作却不规范不透明,这些都是权利义务的不平等。

五、夸大宣传的
在今年的理财金融博览会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的展商都打出了横幅,上书收益率超过80%乃至300%,有不少投资者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事实上他们第一没有具体的盈利模式,第二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并且80%和300%的收益是在什么时间内一概闭口不提,也不提示最大的风险值。

虽说现在的投资者由于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急功近利,不写高收益就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身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投资者正确的理财意识,而非一味地迎合。

夸大宣传破坏的是整个市场和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度,也是最应当“召回”的。

六、争夺了保证金账户的金额的
比方说有的银行推出了理财产品,收益率非常高,吸引了大批股票中的闲置资金和一些银行的基本存款。

久而久之所有的银行都争相效仿,保证金账户和风险储备金里的账户也都进去了。

但是这个市场总归会有风险保证金是必须存在的,即使面临亏损和贬值的危险。

这些理财产品在短期看问题不大,但是长期看却会对市场造成不小的损害。

所以建议大家安全稳健的投资风格,所以此类看似安全的理财产品,也不能完全取代银行存款,更不能动用个人自己的保证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