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答案含解析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 物理 扫描版含答案

更正物理试题第9题中B 选项中 GM R T 324π=改为 月Gm R T 324π=豫南九校2014—2015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高三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答案:C .解析: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90°时,这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 正确.2.答案:B .解析:物体开始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然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可知瞬时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另外反向运动时加速度大于原来的加速度,所以运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短.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小物块P 水平方向只受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向心加速度g a μ=,而R v a 2=,ABC 三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所以R 1∝μ,所以A μ:B μ:C μ=2:3:6;由ωR v =可知,R 1∝ω,所以A ω:B ω:C ω=2:3:6,故正确答案为A 。
4.答案:C .解析:以A点为坐标原点,AO为y 轴,垂直于AO 为x 轴建立坐标系,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则在x 轴上做初速度为022v ,加速度为g 22和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刚好为零,运动时间为gv t 0=,在y 轴上做初速度为022v ,加速度为g 2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022222v gt v v cy =+=,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得位移关系 OA :OC=t v t v v 222:)2222(000+=3:1.5.答案:D .解析:对人的运动过程分析可知,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的大小;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的大小,所以D 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经过最高点的铁水要紧压模型内壁,临界情况是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 R v 2解得:v=gR ,管状模型转动时边缘的线速度与支承轮转动时边缘的线速度相等,所以支承轮的最小角速度ω=r v rgR =, 故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 正确.7.答案:D .解析: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 1=g(sin 37°+μcos 37°)=10 m/s 2,滑块经t 1=0.6 s 速度即减为零.因此1.2 s 时是向下经过B 点.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a 2=g(sin 37°-μcos 37°)=2 m/s 2,物体上滑的最大距离:x=v ²/2a=36/20=1.8m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届上期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理)试题

河南豫南九校2015届上期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理)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A ={x ∈R |2x =x},B ={x ∈R |3x =x},则集合A ∩B 的子集个数为A .1B .2C .4D .8 2.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a 3,a 7是一元二次方程2x +7x +9=0的两根则a 5= A .3 B .-3 C .±3 D .93.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μ,2δ),(δ>0)若p (ξ<0)+p (ξ<1)=1,则μ的值A .-1B .1C .-12D .124.若复数a =3+2i ,b =4+mi ,要使复数ab为纯虚数,则实数m 的值为 A .-6 B .6 C .83 D .-835.已知数列{n a },a 1=1,1n a +=n a +n ,若利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计算该数列的第10项,则判断框内的条件是A .n ≤8?B .n ≤9?C .n ≤10?D .n ≤11? 6.曲线y =2x与直线y =x -1及x =4所围成的封闭 图形的面积为 A .2-ln2B .4-2ln2C .4-ln2D .2ln27.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A .23cm 3B 3C .43cm 3 D .83cm 3 8.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30101x y x y ⎧⎪⎨⎪⎩+3-≤-y +≥≥-,则 z =2x -y 的最大值为A .-3B .1C .13D .159.已知sin10°=k ,则sin110°=A .1-2kB .22k -1C .1-22kD .1+22k10.过抛物线2y =4x 的焦点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l 1交C 于A 、B ,l 2交C 于M 、N .则1AB+1MN = A.B .12C D .1411.二次函数y =2x -2x +2与y =2x -+ax +b (a >0,b >0)在它们的一个交点处的切线 互相垂直,则1a +4b的最小值为 A .245 B .4 C .185 D .16512.定义[x]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若f (x )=cos (x -[x]),则下列结论中:①y =f (x )为偶函数;②y =f (x )为周期函数,周期为2π; ③y =f (x )的最小值为cos1,无最大值: ④y =f (x )无最小值,最大值为1.正确的命题的个数为A .0个B .1个C .3个D .4个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x a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是10,则实数a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P ⊥BD ,垂足为P ,AP =3,则AP uu u r ·AC uuur =______________.15.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在以O 为球心的球面上,且∠B =90°, BC =1,AC =3,已知三棱锥O -ABC的体积为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16.正实数列{n a }满足n a =12n n a ma --,n =3,4,…其中m 为非零实数,若a 1·a 2014=4,则 m =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豫南九校联盟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卷

2014-2015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上)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下列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规律认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论是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B.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力的概念和阐明了物体的惯性,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D.库仑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后来法拉第首先引入了电场线来形象地描述电场2.(4分)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2×10﹣2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A.3.5m B.5.0m C.6.5m D.8.0m3.(4分)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一定小于重力C.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4.(4分)一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分别画出汽车转弯时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5.(4分)如图是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S转1圈,若前后两牙轮的直径分别为d1、d2,后轮的直径为d3.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表达式为()A.v=B.v=C.v=D.v=6.(4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小球便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B.细绳的拉力提供了向心力C.θ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大D.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大7.(4分)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是v,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k1倍,质量为地球的k2倍,(不考虑星球的自转,星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理想圆球)那么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和金星的“笫一宇宙速度”v′分别为()A.g v•B.g v•C.g v•D.g v•8.(4分)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阻力大小为F保持不变,当它以速度v、加速度a加速前进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正好等于额定功率,从此开始,发动机始终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工作,则汽车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开始工作后,(如果公路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A.汽车开始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B.汽车的牵引力将越来越小,最后不变,大小为F,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vC.汽车最后的速度是D.汽车最后的速度是9.(4分)把质量是0.2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A的高度差为0.1m,C、B的高度差为0.2m,弹簧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均可忽略.(g=10m/s2).下面判断正确的()A.由状态甲至状态乙,先加速后减速,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B.由状态乙至状态丙,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减少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C.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0.6JD.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是0.04J10.(4分)借助运动传感器可用计算机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7所示,传感器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小车上,每隔1s 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固定不动且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速度为3×108m/s,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第一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问差为0.15s,B盒第二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20s,根据超声波速度340m/s,可以判定()A.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51mB.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68mC.该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7m/sD.该小车运动方向是靠近B盒11.(4分)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此电场的等势面为一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B.若单位正电荷q沿任意路径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为零C.单位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小于从B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D.单位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E点,跟单位负电荷﹣q从C点移动到E点静电力所做的功相等12.(4分)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块金属板,A极板与静电计的金属小球相连,静电计的外壳和B极板都接地,将它们水平放置.当A板带上一定量电荷后,静电计指针偏转一定角度,如图所示(静电计金属小球及金属杆、指针等所带的电量与金属板A所带的电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在A、B板间有一电荷量为q的油滴静止在P点,(油滴所带电荷量很少,它对A、B板间电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以下结正确的是()A. A极板不动,将B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保持不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B. B极板不动,将A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保持不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C. A极板不动,将B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向上运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D. B极板不动,将A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向下运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二、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13.(7分)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方向(填“水平”或“竖直”).(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表:代表符号L0L x L1L2L3L4L5L6数值[cm]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的差值(填“L0”或“L x”).(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14.(6分)一个同学要研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一个小钢球接触.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小钢球恰好在桌子边缘,如图所示.让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钢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钢球在空中飞行后落在水平地面上,水平距离为s.(1)小刚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弹簧的弹性势能E p与小钢球质量m、桌面离地面高度h、小钢球飞行的水平距离s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为E p=.(2)弹簧的压缩量x与对应的钢球在空中飞行的水平距离s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弹簧的压缩量x (cm) 1.00 1.50 2.00 2.50 3.00 3.50小钢球飞行的水平距离s (m) 2.01 3.00 4.01 4.96 6.01 7.00由实验数据,可确定弹性势能E p与弹簧的压缩量x的关系为(式中k为比例系数)(A)E p=kx (B)E p=k(C)E p=kx2(D)E p=k.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39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和单位.)15.(7分)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如图,一质量为28kg的小孩坐在10.6kg的钢制滑板雪橇上并用质量为1.9kg的木杆通过轻绳挂一质量为100g的排骨用以引诱狗,质量为25kg的狗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在水平雪面上运动,雪橇与雪面问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求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sin37°=0.6,cos37°=0.8,g=10m/s2)16.(8分)如图,质量可忽略的驾驶员驾驶着质量为2.5×103kg的大型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4s内前进的距离为4m.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自重的2.26倍,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0.25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的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α=11°保持不变.(其中sin11°≈0.19;cos11°≈0.98;g取10m/s2.)求:(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3)4s内拖拉机对耙做功的平均功率.17.(12分)如图所示为一真空示波管的示意图,电子从灯丝K发出(初速度可忽略不计),经灯丝与A板间的电压U1加速,从A板中心孔沿中心线KO射出,然后进入两块平行金属板M、N形成的偏转电场中(偏转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电子进入M、N间电场时的速度与电场方向垂直,电子经过电场后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已知M、N两板间的电压为U2,两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受到的重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求电子穿过A板时速度的大小;(2)求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的侧移量;(3)若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P点的上方,如何调整U1或U2的大小?(定性说明,不需要计算证明)18.(12分)为了研究如图甲过山车的原理,物理小组将这种情况抽象为如图乙的模型: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2.0m的粗糙的倾斜轨道AB,通过水平轨道BC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整个轨道除AB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中AB与BC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乙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0=4.0m/s,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A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沿AB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小物块在B点时没有机械能损失)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0.50(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抛出点与A点的高度差;(2)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水平轨道DE滑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B,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并求出滑块在AB上运动的总路程.2014-2015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上)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下列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规律认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论是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B.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力的概念和阐明了物体的惯性,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D.库仑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后来法拉第首先引入了电场线来形象地描述电场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本题是物理党史问题,根据亚里士多德、牛顿、库仑和法拉第的物理学成就进行答题.解答:解:A、看必修1P68牛顿头像下面一段话,无论是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故A正确.B、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力的概念,阐明了物体的惯性,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故B 正确.C、看必修2P40.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C正确.D、看选修3﹣1P10﹣12知:是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首先引入了电场线来描述电场,故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多看书,加强记忆.2.(4分)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2×10﹣2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A.3.5m B.5.0m C.6.5m D.8.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照片上痕迹的长度,可以估测在曝光时间内物体下落的距离,由此可以估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可以求得下落的距离.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12cm (0.12m),曝光时间为1.2×10﹣2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10m/s,由V2=2gh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h==m=5m,故选B.点评:由于AB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AB段的平均速度来代替A点的瞬时速度,由此再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方法.3.(4分)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一定小于重力C.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木箱处于静止,由二力平衡可明确摩擦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推力一定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D错误,C正确;B、只能确定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各自的平衡,无法确定推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摩擦力一定要先明确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才能根据它们的性质进行解答.4.(4分)一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分别画出汽车转弯时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转弯,所做的运动为曲线运动,故在半径方向上合力不为零且是指向圆心的;又是做减速运动,故在切线上合力不为零且与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反,分析这两个力的合力,即可看出那个图象时对的.解答:解:汽车从M点运动到N,曲线运动,必有分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汽车同时减速,所以沿切向方向有与速度相反的分力;向心力和切线方向分力的合力与速度的方向的夹角要大于90°,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 正确.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要沿半径方向上和切线方向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在水平面上,减速的汽车受到水平的力的合力在半径方向的分力使汽车转弯,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使汽车减速,知道了这两个分力的方向,也就可以判断合力的方向了.5.(4分)如图是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S转1圈,若前后两牙轮的直径分别为d1、d2,后轮的直径为d3.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表达式为()A.v=B.v=C.v=D.v=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前后两牙轮是同缘传动,边缘点线速度相等;根据v=rω求解出后面牙轮的角速度,即为后轮的角速度;最后再根据v=rω求解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解答:解:前后两牙轮线速度相等,所以:v1=v2,所以:=车的后轮与后牙轮转动的角速度相等,所以自行车前进的速度:v==由以上两式可解得:v=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靠链条传动,线速度相等,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6.(4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小球便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B.细绳的拉力提供了向心力C.θ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大D.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大考点: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计算题.分析:分析小球的受力:受到重力、绳的拉力,二者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是效果力,不能分析物体受到向心力.然后用力的合成求出向心力:mgtanθ,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求出线速度v和周期T的表达式,分析θ变化,由表达式判断V、T的变化.解答:解:A、B:小球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二者合力提供向心力,∴A、B选项错误.C:向心力大小为:F n=mgtanθ,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Lsinθ,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得到线速度:=,θ越大,sinθ、tanθ越大,∴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大,∴C选项正确.D:小球运动周期:,因此,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小,∴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它由某一个力充当,或几个力的合力提供,它不是性质的力,分析物体受力时不能分析向心力.同时,还要清楚向心力的不同的表达式.7.(4分)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是v,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k1倍,质量为地球的k2倍,(不考虑星球的自转,星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理想圆球)那么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和金星的“笫一宇宙速度”v′分别为()A.g v•B.g v•C.g v•D.g v•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求解第一宇宙速度(贴近中心天体表面的速度即为第一宇宙速度)应该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计算.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根据等式表示出所要求解的物理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比较.解答:解:对地球上任一物体有:,对金星上任一物体you:,得:.对地球的近地卫星有:,对金星的近地卫星有: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第一宇宙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列式求解,其中第一宇宙速度为贴近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环绕速度!8.(4分)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阻力大小为F保持不变,当它以速度v、加速度a加速前进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正好等于额定功率,从此开始,发动机始终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工作,则汽车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开始工作后,(如果公路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A.汽车开始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B.汽车的牵引力将越来越小,最后不变,大小为F,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vC.汽车最后的速度是D.汽车最后的速度是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当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到额定功率之后,汽车将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度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将做匀速运动.解答:解:A、当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到额定功率之后,汽车将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度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将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速度v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所以P0=Fv+mav,故B错误;CD、最后匀速牵引力等于阻力F=,所以v m=,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功率与牵引力的关系,知道当汽车牵引力等于阻力时,车速最大,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9.(4分)把质量是0.2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A的高度差为0.1m,C、B的高度差为0.2m,弹簧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均可忽略.(g=10m/s2).下面判断正确的()A.由状态甲至状态乙,先加速后减速,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B.由状态乙至状态丙,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减少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C.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0.6JD.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是0.04J考点:功能关系.分析:小球从A上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动能增大;小球上升和下落过程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答:解:A、球从甲位置上升到乙位置的过程中,先加速,当弹簧的弹力k△x=mg时,合力为零,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小球继续上升弹簧弹力小于重力,球做减速运动,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为重力势能,另外在B点时小球仍有动能,故A错误;B、小球从乙位置到丙位置的过程中,由状态乙至状态丙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C、根据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小球在图甲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由A到C位置时增加的重力势能:E p=mgh AC=0.2×10×0.3J=0.6J;故C正确;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E KB=mgh AC﹣mgh AB=0.4J;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系统机械能守恒.在解题时要注意,单独对小球来说,小球和弹簧接触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10.(4分)借助运动传感器可用计算机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7所示,传感器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小车上,每隔1s 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固定不动且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速度为3×108m/s,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第一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问差为0.15s,B盒第二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20s,根据超声波速度340m/s,可以判定()A.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51mB.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68mC.该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7m/sD.该小车运动方向是靠近B盒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有运动学公式x=vt,得小车距B盒的距离,由v=得v.解答:解: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车距B盒的距离x1=vt1=340×0.15=51m,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车距B盒的距离x2=vt2=340×0.2=68 m,该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7m/s.所以ABC正确.因为车距B盒越来越远,所以该物体运动方向是背离B盒运动.D错误.故选:ABC点评:考查了超声波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和x=vt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1.(4分)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填写密封线内的项目。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20%)、必修2(80%)。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分。
1.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将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弹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XXX。
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表示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
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
以下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A。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
当Δt非常小,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B。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
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
答案:B解析:A为极限法;B为微元法;C为控制变量法;D为理想模型法。
本题应选B。
2.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XXX的重物。
要使此人在升降机中恰能举起100 kg的重物,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²,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
升降机正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4 m/s²。
B。
升降机正加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4 m/s²。
C。
升降机正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4 m/s²。
D。
升降机正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6 m/s²。
答案:B解析:依题意,此人最大的挺举能力为600 N。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三次联考语文 扫描版含答案

豫南九校2014—2015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 C(“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错。
)2. B(“真实再现”有误.)3. B(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
C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憨厚与天真”错误。
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
)4.答案:C【解析】当:判罪,判处。
5.答案:A6.答案:D【解析】“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于原文无据。
7.(1)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
”太子向他道歉。
(次:按次序或轮到;羽翼:辅佐;谢:道歉。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2)逆贼侵犯边境,你虽然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
(盗:侵犯;妻子:妻子和儿女;屏蔽:屏障。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8.(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
(3分)(意合即可)9.(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10.名句默写:①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文本类文本11.(1)AC【分析】(B项,“我”并非实指。
D项,不是照应开头,而是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E项,“虚情假意”错,应为外公对友情的珍视。
)(2)①兴趣广泛。
②勤劳执着。
③淳朴善良。
④珍惜友情。
⑤心灵高尚(答出三点给3分,答出四点给5分,答出五点给满分)(3)①对比或反衬。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数学(文)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届高三上第三次联考数学(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 =R ,集合A ={1,2,3,4,5},B ={x ∈R |23x x +-≤0},则∩B = A .{1,2} B .{x |-2≤x <3} C .{x |0≤x <3} D .{0,1} 2.已知i 是虚数单位,z =21i-+1,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为A ,则点A 到原点O 的距离为A .1B .2CD 3.己知向量a =(1,-2),b =(m ,-1),且a ∥b ,则实数m 的值为 A .-2 B .12C .2D .3 4.已知x 与y已求得关于y 与x A .1 B .0.85 C .0.7 D .0.5 5.已知函数f (x )=6x-2log x ,则在下列区间中,函数f (x )有零点的是 A .(0,1) B .(1,2) C .(2,4) D .(4,+∞) 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n a +2=21n a +-n a ,a 5=4-a 3,则S 7= A .7 B .12 C .14 D .21 7.函数f (x )=2sin cos 1x xx +的图像大致为8.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4040x x x y ⎧⎪⎨⎪⎩≥+y -≤-3+≤,则目标函数z =3x +y 的最大值为A .-4B .0C .4D .8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为A .4B .9C .7D .510.函数f (x )=Asin (ωx +ϕ)(其中A >0,ω>0, |ϕ|<2π)的图象如图,为了得到f (x )的图象, 则只需将g (x )=sin2x 的图象A .向右平移6π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3π个长度单位 C .向左平移6π个长度单位 D .向左平移3π个长度单位11.已知双曲线2219x y m-=的一个焦点在圆22x y +-4x -5=0 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43 BCD .5312.已知函数f (x )在R 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 x ',若()f x '满足()()1f x f x x '-->0,y =()x f x e关于直线x =1对称,则不等式22()f x x --<f (0)的解集是A .(-1,2)B .(1,2)C .(-1,0)∪(1,2)D .(-∞,0)∪(1,+∞)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南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理综试题(精校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理综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B.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出了地球的质量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V、交流电流表A按图甲所示方式连接,已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 :n2=5 :1,电阻R=4Ω,图乙是R两端电压u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U m=8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通过R的电流i R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是i Rπt(A)B.电压表V的示数为8VC.电流表A的示数为0.48A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8W16.如图所示,斜面体a被放置在水平面上,物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细绳跨过不计摩擦的定滑轮,a、b、c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减小c的重力,a、b、c仍保持静止,则()A.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减小B.斜面对b的摩擦力减小C.斜面对b的支持力减小D.水平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17.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所受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得物体的质量为()(取g=10m/s 2)A .109kg B .910kg C .35kg D .53kg 18.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磁场边界上A 点有一个粒子源,源源不断地向磁场发射带正电的粒子,已知粒子的比荷为k ,速度大小为2kBr ,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不计粒子重力,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可能为( )A .kB π B .2kBπ C .3kB π D .2kB π 19.如图所示是一种升降电梯的示意图,A 为载人箱,B 为平衡重物,它们的质量均为M ,上下均有跨过滑轮的钢索系住,在电动机的牵引下使电梯上下运行.已知电梯中所载人的质量为m ,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 ,在电梯到顶层前关闭电动机后,电梯依靠惯性还能上升高度h 然后停止.不计钢索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和电动机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平衡重物B 的存在,电动机在电梯上下运行的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增加B .由于平衡重物B 的存在,电动机在电梯上下运行的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减少C.h=2 2 v gD.h>2 2 v g20.如图所示,M、N为两个等大的均匀带电圆环,其圆心分别为A、C,带电量分别为+Q、-Q,将它们平行放置,A、C连线垂直于圆环平面,B为AC的中点,现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重力不计)从左方沿A、C连线方向射入,到A点时速度v A=1m/s,到B点时速度v B/s,则()A.微粒从B至C做加速运动,且v C=3m/sB.微粒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C/sD.微粒最终可能返回至B/s21.如图所示,MN是纸面内的一条直线,其所在空间充满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或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场区都足够大),现有一个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从MN上的O点以水平初速度v0射入场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粒子回到MN上时速度增大,则该空间存在的场一定是电场B.如果粒子回到纸上时速度大小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场可能是电场C.若只改变粒子的初速度大小,发现粒子再回到MN上时速度方向与MN的夹角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场一定是磁场D.若只改变粒子的初速度大小,发现粒子再回到MN上所用的时间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场一定是磁场第Ⅱ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要做答.(一)必考题22.(6分)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甲所示安装;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恒定).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乙所示.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a)该电动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b)关闭小车电源后,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c)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W.23.(10分)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和电压表V1的示数,另一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示数,并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b)所示的两条U-I直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两位同学描绘的图线可知________(填“甲”或“乙”)是根据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所描绘的.(2)根据图(b),可以求出定值电阻R0=_______Ω,电源电动势E=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Ω.(3)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了最右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W 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24.(13分)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1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F,物体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通过传感器测得每隔0.2s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1)求恒力F的大小;(2)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多大?25.(18分)如图所示,两根电阻忽略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足够长,其上端接一阻值为3Ω的定值电阻R.在水平虚线L1、L2之间有一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高度为d=0.5m.导体棒a的质量m a=0.2kg、电阻R a=3Ω;导体棒b的质量m b=0.1kg、电阻R b=6Ω,它们分别从图中M、N处同时由静止开始在导轨上无摩擦向下滑动,都能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且当b刚离开磁场时a正好进入磁场.设重力加速度为g=10m/s2,不计a、b棒之间的相互作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求:(1)在整个过程中,导体棒a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2)M处、N处与L1的高度差各是多大.33.【物理——选修3—3】(15分)(1)关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A.气体分子的体积是指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体积B.只要能增加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升高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2)某同学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得出如图所示的p-t图像.已知气体状态变化过程的顺序为A→B→C,在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V B=3 L,试通过计算,在坐标纸中做出对应的V-T图像.34.【物理——选修3—4】(1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A.若两列机械横波相遇,在相遇区一定会出现干涉现象B.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上,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传播相同的距离C.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D.狭义相对论认为:一切物理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E.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2)如图所示为由玻璃材料制成的一棱镜的截面图,一细光束从圆弧AB的中点E沿半径射入棱镜后,恰好在圆心O点发生全反射,经CD面反射,再从圆弧的F点射出,已知OA=a,OD,OA垂直于OB.求:①从F点出射的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②从F点射出的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35.【物理——选修3—5】(15分)(1)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阴极K和阳极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K在受到光照时能够发射光电子.阳极A趿收阴极K发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如果用单色光口照射阴极K,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用单色光b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A.a光的波长一定小于b光的波长B.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能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C.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逸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大D.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E.用单色光a照射阴极K,当电源的正负极对调时,电流表的读数可能减为零(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8kg的木板,木板的中点处有一个质量m =1.9kg的物块,物块距木板左端的距离为10m(物块可视为质点),木板右半部分表面光滑,左半部分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恒定,在木板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颗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v0=200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飞来,击中物块并留在其中,如果最终物块刚好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求: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 P;②物块与木板左半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4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4.C 15.D 16.D 17.A 18.C 19.BD 20.AC 21ABD三、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2、(共6分)1.50(2分) 2(2分) 1.2(2分)23.(共10分)(1) 甲 (2分) (2) 2 (2分) 1.5 (2分) 1 (2分)(3) BC (2分)24、(13分)(如果学生结果不正确,请一定要按步骤给分)解:(1)加速阶段加速度2111/5s m t v a =∆∆=m/s 2(1分) 1sin ma mg F =-θ(2分) 减速阶段加速度2222/6s m t v a =∆∆=m/s 2 (1分) 2s i nma mg =θ (2分) 得:F =11N (2分)(2)物体在B 点时速度最大,设加速时间为t ,有v B =a 1t (2分)设减速时间为(2.6s-t ),速度减小到0.9m/s ,有0.9=v B -a 2(2.6-t )(2分)解得t =1.5s ,v B =7.5m/s.(1分)25. (18分)(如果学生结果不正确,请一定要按步骤给分)解:(1)因为a 匀速通过磁场,重力等于安培力,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做的功W a =m a gd(3分) W a =1.0J (1分)(2)设b 在磁场中匀速运动时速度为v b ,回路总电阻R 1=7.5Ω,(1分)E b =BLv b ,(1分)b 中的电流1R E I b b =, (1分)L BI g m b b =.(1分) 同理,设a 在磁场中匀速运动时速度为v a ,回路总电阻R 2=5Ω,(1分)E a = BLv a , (1分)2R E I a a =,(1分) L BI g m a a =.(1分) 得43=a b v v . 设b 棒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t v d b =, (1分)gt v v b a +=, (1分)得 3802=a v m 2/s 2, 2b v =15m 2/s 2 设M 、N 与L 1的高度差为h a 、h b ,有2av =2gh a , (1分) 2bv =2gh b , (1分) 得h a =34m,(1分) h b =43m .(1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1)BDE(6分.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给分为0)(2)(9分)(如果学生结果不正确,请一定要按步骤给分)解:由图像可知,A →B 为等容过程,V A =V B =3L, (1分)T A =273K. (1分)B →C 为等温过程,P B V B =P C V C , (1分)得V C =2L. (1分)T B =T C =364K, (1分)图象如图,(4分.不标全坐标轴物理意义或不标全单位或没有标度的,均不给这4分.做对一段给2分,两段全对给4分,没有计算过程的只给图像分.)34. 【物理——选修3—4】(15分)(1) CDE(6分,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给分为0)(2) (9分)(如果学生结果不正确,请一定要按步骤给分)解: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临界角为C =45° .(1分)根据全反射定律得n =1sin C =2 ,(1分) OG =2OD =12a ;sin α=OG OF =12,(1分) 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βsin α.(1分) 解得:sin β=22所以 β=45°.(1分) ②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 =c n,(1分) 由几何知识得,光在棱镜中传播的距离为l =a +12a +32a (1分) 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t =l v,(1分) 解得t =(32+6)a 2c.(1分)35. 【物理——选修3—5】(15分)(1)ABE(6分,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给分为0)(2)(9分)(如果学生结果不正确,请一定要按步骤给分)解:①设子弹击中物块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 1,m 0v 0=(m 0+m )v 1. (1分)设弹性势能最大时,三者共同速度为v 2,(m 0+m )v 1=(m 0+m+M )v 2 , (1分)E p =21(m 0+m )21v -21(m 0+m+M )22v (1分) 解得E p =80J. (2分)(2)由能量守恒得E p =μ(m 0+m )g L, (2分)解得μ=0.4. (2分)。
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卷

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8~10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5年元宵节期间人们燃放起美丽的烟火以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按照设计,某种型号的装有烟花的礼花弹从专用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3s末到达离地面90m的最高点时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竖直向上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倍,那么为v0和k分别等于()A.30m/s 1 B.30m/s 0.5 C.60m/s 0.5 D.60m/s 12.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A.vsinθ B.vcosθC.vtanθ D.vcotθ3.转笔(Pen Spinning)是一项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以手指来转动笔的休闲活动,如图所示.转笔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假设某转笔高手能让笔绕其上的某一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有关该同学转笔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大B.笔杆上的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C.若该同学使用中性笔,笔尖上的小钢珠有可能因快速的转动做离心运动被甩走D.若该同学使用的是金属笔杆,且考虑地磁场的影响,由于笔杆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因此金属笔杆两端一定不会形成电势差4.2015年9月30日7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倾角55°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卫星研制、发射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功.关于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求出,已知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则关于物理量a,b,c的描述正确的是()A.a是地球平均密度,b是地球自转周期,c是地球半径B.a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b是地球自转周期,c是卫星的加速度C.a是地球平均密度,b是卫星的加速度,c是地球自转的周期D.a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b是地球自转周期,c是地球半径5.某科研单位设计了一空间飞行器,飞行器从地面起飞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60°,使飞行器恰恰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行,经时间t后,将动力的方向沿逆时针旋转60°同时适当调节其大小,使飞行器依然可以沿原方向匀减速飞行,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g B.加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mgC.减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mg D.减速飞行时间2t后速度为零6.如图所示,变压器输入有效值恒定的电压,副线圈匝数可调,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送给用户(电灯等用电器),R表示输电线的电阻,则()A.用电器增加时,变压器输出电压增大B.要提高用户的电压,滑动触头P应向上滑C.用电器增加时,输电线的热损耗减少D.用电器增加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7.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为该透镜工作原理示意图,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图中实线为某个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的轨迹示意图,关于此电子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B.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C.电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D.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8.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 B=30kg的车厢B内紧靠右壁,放一质量m A=20kg的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对车厢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且F=120N,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得车厢B在最初t=2.0s内移动s=5.0m,且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车厢B在2.0 s内的加速度为2.5 m/s2B.A在2.0 s末的速度大小是4.5 m/sC.2.0 s内A在B上滑动的距离是0.5 mD.A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9.如图,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2l,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恒定电流,a、b、c是导线所在平面内的三点,左侧导线与它们的距离分别为、l和3l.关于这三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比c处的大B.b、c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C.a、c两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D.b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列车加速度的仪器,如图所示.AB是一段圆弧的电阻,O点为其圆心,圆弧半径为r.O点下用一电阻不计的金属线悬挂着一个金属球,球的下部与AB 接触良好且无摩擦.A、B之间接有内阻不计、电动势为9V的电池,电路中接有理想电流表A,O、B间接有一个理想电压表V.整个装置在一竖直平面内,且装置所在平面与列车前进的方向平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图中看到列车一定是向右加速运动B.当列车的加速度增大时,电流表A的读数增大,电压表V的读数也增大C.若电压表显示3V,则列车的加速度为gD.如果根据电压表示数与列车加速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将电压表改制成一个加速度表,则加速度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二、实验题(本题共两个小题,满分60分)11.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的挂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1)该同学将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连接后,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只需填一条注意事项)(2)先接通电源,小车由静止释放,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O为运动时打的第一个点,则OD间的距离为cm.(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起点O的距离),则由此图可算出加速度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在测定某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所提供的器材有:待测电池(电动势约6V)电流表G(量程6.0mA,内阻r1=100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2=5.0Ω)定值电阻R1=100Ω定值电阻R2=900Ω滑动变阻器R′(0﹣50Ω)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精确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其中定值电阻应选用(选填R1或R2).(2)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电流表A和电流表G的示数I和I g,根据记录数据作出I g﹣I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的斜率用k表示).根据图象可求得,被测电池电动势值为V;内阻的表达式r=,其值为.13.如图所示,在两车道的公路上有黑白两辆车,黑色车辆停在A线位置,某时刻白色车速度以v1=40m/s通过A线后立即以大小a1=4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黑车4s后开始以a2=4m/s2的加速度开始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两车看成质点.从白色车通过A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及在B线位置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1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xOy坐标系,长为l的不可伸长细绳,一端固定在A点,A 点的坐标为(0、),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在x坐标轴上(x>0)固定一个小钉,拉小球使细绳绷直并呈水平位置,再让小球从静止释放,当细绳碰到钉子以后,小球可以绕钉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1)当钉子在x=l的P点时,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细绳恰好不被拉断,求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2)为使小球释放后能绕钉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而细绳又不被拉断,求钉子所在位置的范围.15.如图甲,在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两根相距L=20cm、相互平行的无电阻轨道P、Q,轨道一端固定一根电阻r=0.02Ω的导体棒a,轨道上横置一根质量m=40g、电阻可忽略不计的金属棒b,两棒相距也为L=20cm.该轨道平面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可以调节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开始时,磁感应强度B0=0.10T.设棒与轨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1)若保持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不变,从t=0时刻开始,给b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使它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b棒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及b棒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力;(2)若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按图丙中图象所示的规律变化,求在金属棒b 开始运动前,这个装置释放的热量是多少?16.如图甲所示,在直角坐标系0≤x≤L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右侧有一个以点(3L,0)为中心、边长为2L的正方形区域,其边界ab与x轴平行,正方形区域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M、N.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e的电子,从y 轴上的A点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飞出电场后从M点进入正方形区域.(1)求电子进入正方形磁场区域时的速度v;(2)在正方形区域加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使电子从正方形区域边界点d点射出,则B的大小为多少;(3)若当电子到达M点时,在正方形区域加如图乙所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以垂直于纸面向外为磁场正方向),最后电子运动一段时间后从N点飞出,速度方向与电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同,求正方形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磁场变化周期T各应满足的表达式.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8~10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礼花弹从炮筒中竖直射出时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f=k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k+1)g;根据h=at2得:a===20m/s2,所以v0=at=20×3=60m/s,而(k+1)g=20m/s2,所以k=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物体的受力分析,知道礼花弹在空中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即可.2.【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对线与CD光盘交点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此点既有沿着线方向的运动,又有垂直线方向的运动,而实际运动即为CD光盘的运动,结合数学三角函数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线与光盘交点参与两个运动,一是沿着线的方向运动,二是垂直线的方向运动,则合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由数学三角函数关系,则有:v线=vsinθ;而线的速度的方向,即为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确定是解题的关键,同时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内容.3.【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向心力.【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A、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 n=ω2R,即可确定向心加速度大小;B、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杆的弹力提供;C、当提供的向心力小于需要向心力,则会出现离心现象;D、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结合地磁场,从而判定是否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解答】解:A、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 n=ω2R,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小,故A错误;B、杆上的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杆的弹力提供的,与万有引力无关,故B错误;C、当转速过大时,当提供的向心力小于需要向心力,出现笔尖上的小钢珠有可能做离心运动被甩走,故C正确;D、当金属笔杆转动时,切割地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但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向心加速度公式,掌握向心力的来源,理解离心现象的条件,及电磁感应现象,注意形成感应电流的条件.4.【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人造卫星问题.【分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求得r的表达式可分析a,b,c的物理意义.【解答】解: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r===,则可知a是地球平均密度,b是地球自转周期,c是地球半径,则A正确故选:A【点评】明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方程,再结合所给的式子确定出质量的表达式可得结论.5.【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起飞时,飞行器受推力和重力,两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匀加速运动速度公式求解最大速度;推力方向逆时针旋转60°后,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求出继续上升的时间.【解答】解:A、B、起飞时,飞行器受推力和重力,两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设动力为F,合力为F b,如图所示:在△OFF b中,由几何关系得:F=,F b=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飞行器的加速度为:a1=g故A正确,B错误;C、D、t时刻的速率:v=a1t=gt推力方向逆时针旋转60°,合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下,推力F'跟合力F'h垂直,如图所示,此时合力大小为:F'h=mgsin30°动力大小:飞行器的加速度大小为:a2==g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2t故C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分析器进行受力分析并能结合几何关系求解,难度适中.6.【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交流电专题.【分析】对于理想变压器要明确两个关系:一是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二是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明确这两个关系然后根据有关电路知识即可求解.【解答】解:A、由于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变,而且输入电压不变,因此增加负载不会影响输出电压,故A错误;B、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输出电压U2=U1,当滑动触头P应向上滑时,n2增大,所以输出电压增大,用户两端电压增大,故B正确;C、由于用电器是并联的,因此用电器增加时总电阻变小,输出电压不变,总电流增大,故输电线上热损耗增大,故C错误;D、用电器增加时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增大,输出功率增大,所以输入功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分析变压器时注意输出电压和输入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决定关系,然后结合电阻的串并联知识进行求解.7.【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等势线与电场线垂直和电势变化的情况从而画出电场线,然后根据受力情况分析出物体在x轴方向的速度变化情况.根据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判断电势能的变化,确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解答】解:A、由于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根据等势线与电场线垂直,可作出电场线,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反,故电子在y轴左侧受到一个斜向右下方的电场力,在y轴右侧受到一个斜向右上方的电场力,故电子沿x轴方向一直加速,对负电荷是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故A错误.B、根据等势线的疏密知道b处的电场线也密,场强大,电子的加速度大,故B错误.C、根据负电荷在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可知电子的电势能一直减小,则电子在a处的电势能大于在b处的电势能D电子的电势能一直减小,则电子穿过电场的过程中,电场力始终做正功,动能增加,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这类题目的一定要从受力情况着手,分析电子的运动情况,能熟练运用推论: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判断电势能的变化.8.【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位移公式可求得车厢的加速度;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出摩擦力;再对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再根据位移公式求出位移,则可明确A在B上滑行的距离.【解答】解:设t=2.0s内车厢的加速度为a B,由s=得a B=2. 5m/s2.则A正确;B、对B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f=m B a B,得f=45N.对A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的加速度大小为a A===2.25m/s2,所以t=2.0s末A的速度大小为:V A=a A t=2.25×2=4.5m/s.在t=2.0s内A运动的位移为S A===4.5m;A在B上滑动的距离△s=s﹣s A=5﹣4.5=0.5m;故BC正确,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AB间运动的关系,能正确分析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过程,从而明确相对位移和速度的变化关系.9.【考点】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分析】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两根直导线在三个点产生的磁场方向,由磁场的叠加原理分析即可.【解答】解:A、B、C、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知:左侧导线在a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向里,在c 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向外,右侧导线在a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向里,在b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向里,根据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可知离直导线越远,磁场越弱,可知:a处磁感线比c 处密,则a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比c处的大.由磁场的叠加可知:a、c两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故A正确,BC错误;D、由于左右侧导线在b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所以b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关键要掌握安培定则,运用磁场的叠加分析磁感应强度的大小.10.【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通过小球的合力方向确定列车的加速度方向,当加速度增大时,判断出θ角的变化,从而得知BC段电阻的变化,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解答】解:A、小球所受的合力水平向右,知列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或向左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B、小球的加速度a=gtanθ,当加速度增大,θ增大,BC段电阻增大,因为总电阻不变,所以电流不变,BC段电压增大.故B错误.C、当电压表为3V时,知BC段的电阻是总电阻的三分之一,则θ=30°,则a=gtan30°=.故C正确.D、根据a=gtanθ知,a与θ不成正比关系,因为电流不变,电压表示数的大小与电阻成正比,BC段电阻与θ成正比,所以a与电压表示数的关系不成正比,所以加速度表的刻度不均匀.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综合,关键知道θ与加速度的关系,θ与BC段电阻的大小关系二、实验题(本题共两个小题,满分60分)11.【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答题.(2)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3)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与图示图象求出加速度.【解答】解:(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在释放小车等.(2)有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mm,OD间的距离为:2.20﹣1.00=1.20cm.(3)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s=at2,则s﹣t2图象的斜率:k=a,由图示图象可知:k==≈0.465m/s2,则加速度:a=2k=2×0.465=0.93m/s2;故答案为:(1)平衡摩擦力;(2)1.20;(3)0.93.【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刻度尺读数、求加速度;对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分析清楚图示图象即可求出加速度.12.【考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表头及定值电阻串联可充当电压表使用,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表达式,由图象结合表达式可得出电动势和内电阻;【解答】解:(1)由于题目中没有电压表,所以用电流计和定值电阻串联,改装成电压表,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约为6V,所以应串联的电阻R==900Ω,故选R2;(2)表头的示数与定值电阻阻值的乘积可作为路端电压处理,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 g(R2+r1)=E﹣I(r+r2)解得:I g=I+所以b=解得:E=b(r1+R2),由图象得:E=5.8Vk=解得:r=﹣k(r1+R2)﹣r2则r=2Ω故答案为:①、R2(2)如图所示5.8V;r=﹣k(r1+R2)﹣r2;2Ω【点评】本题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的变形,注意由于没有电压表,本实验中采用改装的方式将表头改装为电压表,再根据原实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13.【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白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0,然后一直静止;黑车3s后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先求出警车的运动时间和位移,再求出黑车在这段时间的位移,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2)用匀加速运动的公式求黑车的末速度【解答】解:设白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通过的距离为x1,则υ1=a1t1解得x1=200m,t1=10s在t1=10s时,设黑车通过的距离为x2,则解得x2=72m<x1=200m所以白车停车前未相遇,即白车停车位置就是B线位置.设经过时间t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在B线位置黑车的速度为v2,则υ2=a2(t﹣t0)解得t=14s,v2=40m/s答:经过14s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在B线位置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为40m/s【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抓住位移和时间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14.【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由数学知识求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子的拉力.(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钉子的位置,然后确定钉子位置范围.【解答】解:(1)当钉子在的P点时,小球绕钉子转动的半径为:,小球由静止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在最低点细绳承受的拉力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联立解得:F=7mg;(2)小球绕钉子圆周运动恰好到达最高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钉子所在位置为:,解得:,因此钉子所在位置的范围为;答:(1)当钉子在x=l的P点时,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细绳恰好不被拉断,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7mg;(2)为使小球释放后能绕钉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而细绳又不被拉断,钉子所在位置的范围为:.【点评】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小球恰好到达最高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15.【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上)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下列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规律认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论是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B.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力的概念和阐明了物体的惯性,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D.库仑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后来法拉第首先引入了电场线来形象地描述电场2.(4分)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2×10﹣2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A.3.5m B.5.0m C.6.5m D.8.0m3.(4分)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一定小于重力C.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4.(4分)一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分别画出汽车转弯时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5.(4分)如图是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S转1圈,若前后两牙轮的直径分别为d1、d2,后轮的直径为d3.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表达式为()A.v=B.v=C.v=D.v=6.(4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小球便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B.细绳的拉力提供了向心力C.θ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大D.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大7.(4分)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是v,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k1倍,质量为地球的k2倍,(不考虑星球的自转,星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理想圆球)那么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和金星的“笫一宇宙速度”v′分别为()A.g v•B.g v•C.g v•D.g v•8.(4分)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阻力大小为F保持不变,当它以速度v、加速度a加速前进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正好等于额定功率,从此开始,发动机始终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工作,则汽车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开始工作后,(如果公路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A.汽车开始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B.汽车的牵引力将越来越小,最后不变,大小为F,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vC.汽车最后的速度是D.汽车最后的速度是9.(4分)把质量是0.2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A的高度差为0.1m,C、B的高度差为0.2m,弹簧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均可忽略.(g=10m/s2).下面判断正确的()A.由状态甲至状态乙,先加速后减速,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B.由状态乙至状态丙,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减少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C.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0.6JD.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是0.04J10.(4分)借助运动传感器可用计算机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7所示,传感器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小车上,每隔1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固定不动且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速度为3×108m/s,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第一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问差为0.15s,B盒第二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20s,根据超声波速度340m/s,可以判定()A.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51mB.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68mC.该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7m/sD.该小车运动方向是靠近B盒11.(4分)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此电场的等势面为一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B.若单位正电荷q沿任意路径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为零C.单位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小于从B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D.单位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E点,跟单位负电荷﹣q从C点移动到E点静电力所做的功相等12.(4分)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块金属板,A极板与静电计的金属小球相连,静电计的外壳和B极板都接地,将它们水平放置.当A板带上一定量电荷后,静电计指针偏转一定角度,如图所示(静电计金属小球及金属杆、指针等所带的电量与金属板A所带的电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在A、B板间有一电荷量为q的油滴静止在P点,(油滴所带电荷量很少,它对A、B板间电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以下结正确的是()A. A极板不动,将B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保持不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B. B极板不动,将A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保持不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C. A极板不动,将B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向上运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D. B极板不动,将A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q向下运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二、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13.(7分)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方向(填“水平”或“竖直”).(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表:代表符号L0L x L1L2L3L4L5L6数值[cm]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的差值(填“L0”或“L x”).(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14.(6分)一个同学要研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一个小钢球接触.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小钢球恰好在桌子边缘,如图所示.让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钢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钢球在空中飞行后落在水平地面上,水平距离为s.(1)小刚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弹簧的弹性势能E p与小钢球质量m、桌面离地面高度h、小钢球飞行的水平距离s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为E p=.(2)弹簧的压缩量x与对应的钢球在空中飞行的水平距离s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弹簧的压缩量x (cm) 1.00 1.50 2.00 2.50 3.00 3.50小钢球飞行的水平距离s (m) 2.01 3.00 4.01 4.96 6.01 7.00由实验数据,可确定弹性势能E p与弹簧的压缩量x的关系为(式中k为比例系数)(A)E p=kx (B)E p=k(C)E p=kx2(D)E p=k.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39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和单位.)15.(7分)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如图,一质量为28kg的小孩坐在10.6kg的钢制滑板雪橇上并用质量为1.9kg的木杆通过轻绳挂一质量为100g 的排骨用以引诱狗,质量为25kg的狗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在水平雪面上运动,雪橇与雪面问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求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sin37°=0.6,cos37°=0.8,g=10m/s2)16.(8分)如图,质量可忽略的驾驶员驾驶着质量为2.5×103kg的大型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4s内前进的距离为4m.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自重的2.26倍,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0.25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的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α=11°保持不变.(其中sin11°≈0.19;cos11°≈0.98;g取10m/s2.)求:(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3)4s内拖拉机对耙做功的平均功率.17.(12分)如图所示为一真空示波管的示意图,电子从灯丝K发出(初速度可忽略不计),经灯丝与A板间的电压U1加速,从A板中心孔沿中心线KO射出,然后进入两块平行金属板M、N形成的偏转电场中(偏转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电子进入M、N间电场时的速度与电场方向垂直,电子经过电场后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已知M、N两板间的电压为U2,两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受到的重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求电子穿过A板时速度的大小;(2)求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的侧移量;(3)若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P点的上方,如何调整U1或U2的大小?(定性说明,不需要计算证明)18.(12分)为了研究如图甲过山车的原理,物理小组将这种情况抽象为如图乙的模型: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2.0m的粗糙的倾斜轨道AB,通过水平轨道BC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整个轨道除AB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中AB与BC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乙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0=4.0m/s,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A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沿AB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小物块在B点时没有机械能损失)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0.50(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抛出点与A点的高度差;(2)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水平轨道DE滑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B,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并求出滑块在AB上运动的总路程.2014-2015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上)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下列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规律认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论是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B.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力的概念和阐明了物体的惯性,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D.库仑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后来法拉第首先引入了电场线来形象地描述电场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本题是物理党史问题,根据亚里士多德、牛顿、库仑和法拉第的物理学成就进行答题.解答:解:A、看必修1P68牛顿头像下面一段话,无论是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是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故A正确.B、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力的概念,阐明了物体的惯性,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故B正确.C、看必修2P40.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C正确.D、看选修3﹣1P10﹣12知:是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首先引入了电场线来描述电场,故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多看书,加强记忆.2.(4分)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2×10﹣2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A.3.5m B.5.0m C.6.5m D.8.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照片上痕迹的长度,可以估测在曝光时间内物体下落的距离,由此可以估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可以求得下落的距离.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12cm (0.12m),曝光时间为1.2×10﹣2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10m/s,由V2=2gh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h==m=5m,故选B.点评:由于AB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AB段的平均速度来代替A点的瞬时速度,由此再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方法.3.(4分)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一定小于重力C.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木箱处于静止,由二力平衡可明确摩擦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推力一定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D错误,C正确;B、只能确定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各自的平衡,无法确定推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摩擦力一定要先明确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才能根据它们的性质进行解答.4.(4分)一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分别画出汽车转弯时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转弯,所做的运动为曲线运动,故在半径方向上合力不为零且是指向圆心的;又是做减速运动,故在切线上合力不为零且与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反,分析这两个力的合力,即可看出那个图象时对的.解答:解:汽车从M点运动到N,曲线运动,必有分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汽车同时减速,所以沿切向方向有与速度相反的分力;向心力和切线方向分力的合力与速度的方向的夹角要大于90°,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 正确.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要沿半径方向上和切线方向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在水平面上,减速的汽车受到水平的力的合力在半径方向的分力使汽车转弯,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使汽车减速,知道了这两个分力的方向,也就可以判断合力的方向了.5.(4分)如图是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S转1圈,若前后两牙轮的直径分别为d1、d2,后轮的直径为d3.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表达式为()A.v=B.v=C.v=D.v=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前后两牙轮是同缘传动,边缘点线速度相等;根据v=rω求解出后面牙轮的角速度,即为后轮的角速度;最后再根据v=rω求解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解答:解:前后两牙轮线速度相等,所以:v1=v2,所以:=车的后轮与后牙轮转动的角速度相等,所以自行车前进的速度:v==由以上两式可解得:v=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靠链条传动,线速度相等,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6.(4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小球便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B.细绳的拉力提供了向心力C.θ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大D.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大考点: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计算题.分析:分析小球的受力:受到重力、绳的拉力,二者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是效果力,不能分析物体受到向心力.然后用力的合成求出向心力:mgtanθ,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求出线速度v和周期T的表达式,分析θ变化,由表达式判断V、T的变化.解答:解:A、B:小球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二者合力提供向心力,∴A、B选项错误.C:向心力大小为:F n=mgtanθ,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Lsinθ,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得到线速度:=,θ越大,sinθ、tanθ越大,∴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大,∴C选项正确.D:小球运动周期:,因此,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小,∴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它由某一个力充当,或几个力的合力提供,它不是性质的力,分析物体受力时不能分析向心力.同时,还要清楚向心力的不同的表达式.7.(4分)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是v,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k1倍,质量为地球的k2倍,(不考虑星球的自转,星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理想圆球)那么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和金星的“笫一宇宙速度”v′分别为()A.g v•B.g v•C.g v•D.g v•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求解第一宇宙速度(贴近中心天体表面的速度即为第一宇宙速度)应该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计算.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根据等式表示出所要求解的物理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比较.解答:解:对地球上任一物体有:,对金星上任一物体you:,得:.对地球的近地卫星有:,对金星的近地卫星有: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第一宇宙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列式求解,其中第一宇宙速度为贴近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环绕速度!8.(4分)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阻力大小为F保持不变,当它以速度v、加速度a加速前进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正好等于额定功率,从此开始,发动机始终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工作,则汽车在额定功率状态下开始工作后,(如果公路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A.汽车开始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B.汽车的牵引力将越来越小,最后不变,大小为F,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vC.汽车最后的速度是D.汽车最后的速度是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当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到额定功率之后,汽车将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度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将做匀速运动.解答:解:A、当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到额定功率之后,汽车将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度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将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速度v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所以P0=Fv+mav,故B错误;CD、最后匀速牵引力等于阻力F=,所以v m=,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功率与牵引力的关系,知道当汽车牵引力等于阻力时,车速最大,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9.(4分)把质量是0.2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A的高度差为0.1m,C、B的高度差为0.2m,弹簧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均可忽略.(g=10m/s2).下面判断正确的()A.由状态甲至状态乙,先加速后减速,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B.由状态乙至状态丙,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减少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C.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0.6JD.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是0.04J考点:功能关系.分析:小球从A上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动能增大;小球上升和下落过程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答:解:A、球从甲位置上升到乙位置的过程中,先加速,当弹簧的弹力k△x=mg时,合力为零,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小球继续上升弹簧弹力小于重力,球做减速运动,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为重力势能,另外在B点时小球仍有动能,故A错误;B、小球从乙位置到丙位置的过程中,由状态乙至状态丙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C、根据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小球在图甲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由A到C位置时增加的重力势能:E p=mgh AC=0.2×10×0.3J=0.6J;故C正确;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E KB=mgh AC﹣mgh AB=0.4J;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系统机械能守恒.在解题时要注意,单独对小球来说,小球和弹簧接触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10.(4分)借助运动传感器可用计算机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7所示,传感器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小车上,每隔1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固定不动且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速度为3×108m/s,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第一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问差为0.15s,B盒第二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20s,根据超声波速度340m/s,可以判定()A.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51mB.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68mC.该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7m/sD.该小车运动方向是靠近B盒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有运动学公式x=vt,得小车距B盒的距离,由v=得v.解答:解: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车距B盒的距离x1=vt1=340×0.15=51m,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车距B盒的距离x2=vt2=340×0.2=68 m,该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7m/s.所以ABC正确.因为车距B盒越来越远,所以该物体运动方向是背离B盒运动.D错误.故选:ABC点评:考查了超声波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和x=vt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1.(4分)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此电场的等势面为一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B.若单位正电荷q沿任意路径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为零C.单位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小于从B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D.单位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E点,跟单位负电荷﹣q从C点移动到E点静电力所做的功相等考点:等势面.分析: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等势面密,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等势面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沿着等势面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解答:解:A、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是一簇同心圆.故A错误;B、A、B两点位于同一个等势面上,两点之间无电势差,即是U AB=0.所以W=qU AB=0、故B正确;C、因为A、B两点的电势都为10V.到C点的电势差都是4V.即:U AC=U BC=4V.所以W AC=W BC,故C错误;D、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E点,跟单位负电荷从C点移动到E点静电力所做的功相等,均做正功,做功均为qU=2q.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明确等势面的概念,同时要明确电场线与等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电场力做功的特点仅仅与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有关即可解决本题.12.(4分)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块金属板,A极板与静电计的金属小球相连,静电计的外壳和B极板都接地,将它们水平放置.当A板带上一定量电荷后,静电计指针偏转一定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