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牵正贴对贝尔麻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的临床表格

合集下载

时隔6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指南再更新!5大评估量表速览!

时隔6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指南再更新!5大评估量表速览!

时隔6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指南再更新!5大评估量表速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

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一、发病机制1. 西医病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

病毒感染如潜伏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重新激活是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也有学者认为该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继发于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面神经管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面神经管狭窄的患者面神经更容易受压,损害程度与面神经管狭窄的程度相关。

另外,气候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是面瘫的危险因素。

2. 中医病因本病的发生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因素。

内伤多因劳作过度、起居失宜、情绪郁结,导致面部脉络空虚;外感则与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有关。

二、临床表现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较多。

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

少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6%~15.2%,春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在9月份达到顶峰。

常起病较急,通常表现为患侧口角歪斜、讲话漏风,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

进食食物时,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中,并常有口水自患侧流下。

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致外溢。

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可于72 h内达到高峰。

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①膝状神经节前损害:鼓索神经损害,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肌神经分支损害,出现听觉过敏;②膝状神经节损害:不仅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还有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称亨特综合征,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③茎乳孔附近病变:会出现上述周围性面瘫的体征以及耳后区压痛感。

贝尔面瘫66例临床分析

贝尔面瘫66例临床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 4月
第 6卷
第 4期
& 51&
完全恢复 就 自 行 出 院 ; 11 ~ 30 d 13 例 , 恢 复 满 意 者 5 例 ( 38. 5% ), 好 转 9 例 ( 61 . 5% ); 31d以上 4 例 , 无 1 例恢复满意 , 好转 1 例 ( 25 . 0 % ) , 3 例无效 ( 75 . 0 % ); 四者比 较差异 显著。恢复 满意 组开始治疗时间平均 7. 2 % 0 . 6 d, 恢 复不满意 组平均 26. 4 % 3. 1 d,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 ( P < 0 . 01), 见表 2。 表 2
A na lys is of clinic on B ell pa lsy( A report of 66 cases . TAN G L ing - hao, LV H ong - guang. D epart m ent of O torh in olaryng ology, F irst Aff iliated H osp ita l , D a lian M ed ica l Un iversity, D al ian L iaoning 116011, Ch ina. A bstract Objective The ob ject ivew as to better evaluate th e cu rative effect and the p rognost is on Bell palsy. M ethods R etrospect ive an aly s is w as conducted on 66 cases of Bell palsy on non-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1998 . 1 to 2006 . 3. The patients enrolled w ere d iv ided into 2 group s accord ing to treat m en t m ethod s : the troop w ith an tivir u s treatm ent . and the contro ls w ithout it . A l l infor mat ion of the cases w as classif ied in ter ms of the t i m e to b egin treat m ent , th e ti m e to show i m provem en t and scoring eva luation of facial function . A fter therapy of 30- 40 days the cases w ere app raised in facial nerve scoring and comp ared w ith before therapy. Each cases en rolled w as reanalyzed accord ing to s trictive criterion s . Resul ts ! Th e sat isfactory recovery rate of the troop w ith ant ivirus( 36 cases) , the contro ls ( 30 cases) w as 77 . 8% and 73. 3 % , respectively. The d iffer en ce w as not d ist inct . ∀ The curat ive ratio of th e patients w ho w ere treated in 1 day, in 1 - 10 days , in 10 - 30 days and after 30 days w as 100 % , 82. 6%, 38 . 5 % and 0, visib ly d iss i m ilarly. # Th e cu rative ratio of the gen tleness ( 100% ) , the m idd le ( 88 . 9 % ) and the severity ( 39. 1 % ) w as not sign ificant ly id ent ical . ∃ There w as clear d ifference in average t i m e to show i m p rovem ent b etw een satisfactory ( 10 . 2 % 2. 8 days) and unsatisfactory recovery group ( 25 . 6% 1 . 3 days) . C onclusion ! The treat m en t of ant iv iru s have n o effect on pure Bell pa lsy. ∀ The non surg ica l curat ive effect in ti m es on acu te Bell palsy is rem arkab le, w e m ust to use restrained ly surg ical treatm ent . # In addit ion to electro- neu ro gram ( EN oG ), the ti m e to begin treat m en t , the ti m e to show i m p rovem ent and scoring evaluation of facial funct ion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usefu l m ark s in prognostic evaluat ion of Bell palsy. K ey w ords B ell palsy; Prognos is ; T reat m en t

贝尔面瘫16例临床分析(一)

贝尔面瘫16例临床分析(一)

贝尔面瘫16例临床分析(一)【摘要】目的:对16例贝尔面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评价贝尔面瘫的疗效和预后。

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在病情稳定之后,按摩患侧面部,最后,以活血通络为主,方剂可加用丹参、川芎等。

辅以针灸理疗、微波透热、面肌训练。

结果:16例患者,治愈10例,占62.5%;好转4例,占25%;无效3例,占18.75%。

结论:贝尔面瘫应早期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剂及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治疗,患者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些患者求愈心切,过早采用电针、针灸等治疗方法,结果适得其反。

【关键词】贝尔面瘫;临床;治疗贝尔面瘫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它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以颜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它是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

本病的发病率在(20~30)/10万人,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面瘫患者中占60%~7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生育期女性发病率略高,罹患此病的年龄中位数为40岁,虽然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者最多见。

发病季节以春秋二季为多,夏冬二季较为少见。

极大多数病例为单侧,病因尚不很清楚。

尿病、妊娠、遗传因素等贝尔对贝尔面瘫的发病亦有一定关系。

目前主要有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变态反应3种学说。

对于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但早期合理治疗对病情的治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现将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16例贝尔面瘫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为45.7岁。

左侧11例,右侧5例。

诱因:受风6例,原因不明8例,过度劳累1例,伤感1例。

病程4小时-50天。

平均9.2天。

临床表现:患侧眼睑沉重感,畏光流泪,眼不能闭拢,不能表情,面颊动作不灵活,面部阵发性抽搐,舌头麻木,运动不灵活,食物易存留于患侧齿颊间,饮水时水易沿口角外流,说话含糊不清,耳鸣、耳闷、眩晕、部分患者有耳周、耳内疼痛、麻木感,无听力下降表现。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评价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评价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牵正复瘫汤对面瘫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8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定治疗方案A(单纯针灸治疗)和治疗方案B(牵正复瘫汤+针灸),分别予以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评分非常接近,P=0.7796,无统计学意义;1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评分(2.15±1.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6±1.13)分,P2<0.0001,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24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可以作为面瘫的重要治疗手段,(75.61%),P5在此基础上配合牵正复瘫汤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面瘫;针灸;牵正复瘫汤;面神经评分;治疗有效率面瘫是指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受损症状,以口眼歪斜为典型临床表现,与该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受风、过度疲劳,以及病毒感染[1-2]。

面瘫大致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前者一般症状较轻,因动脉闭塞所致,治疗方面主要涉及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药物;后者则需要予以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B族进行治疗,再辅助康复训练。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研究中的85例患者均属于周围性面瘫,并接受针灸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牵正复瘫汤,以下为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详细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8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定治疗方案A(单纯针灸治疗)和治疗方案B(牵正复瘫汤+针灸),分别予以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5-61岁,平均(42.37±6.18)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6±0.46)月;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5-63岁,平均(42.68±6.25)岁,病程1-6个月,平均(2.74±0.72)月;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 性别=0.6137,P 年龄=0.8189,P 病程=0.1768,无统计学意义。

2024版BEll贝尔麻痹

2024版BEll贝尔麻痹

CHAPTER定义和背景定义BEll贝尔麻痹,又称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是一种突发性的、非特异性的面神经功能障碍,导致面部肌肉瘫痪。

背景该病由英国医生Charles Bell首次详细描述,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青壮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发病原因和机制发病原因多数患者发病前曾有头面部受凉、受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导致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受压、水肿、缺血等病变。

发病机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

病变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进而引起面部肌肉瘫痪。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数小时或数天内达到高峰。

一侧面部肌肉瘫痪,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等。

•可伴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等症状。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病史可作出初步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如中耳炎、外伤、肿瘤等。

可通过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和影像学检查(如MRI)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01020304CHAPTER如泼尼松等,可减轻面神经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面神经恢复功能。

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贝尔麻痹。

如维生素B1、B6、B12等,可促进神经生长和修复。

030201药物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面神经恢复功能。

针灸治疗可缓解面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面神经恢复。

推拿按摩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有助于消除水肿和炎症。

超短波治疗面神经减压术通过手术减轻面神经受压,促进面神经恢复功能。

面神经吻合术适用于面神经断裂或严重损伤的患者,通过手术将断裂的面神经吻合起来,恢复其功能。

面肌悬吊术通过将面部肌肉悬吊起来,改善面部外观和对称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CHAPTER心理并发症面部肌肉的瘫痪可能导致患者外观上的变化,从而影响自尊心和社交能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7临床经验122贝尔氏面瘫,俗称“吊上风”,是临床上的一种特发性的面部神经麻痹症状。

目前,临床上对贝尔氏面瘫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因而其临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文选择自2008年09月~2013年09月以来,我院针灸科收治的贝尔氏面瘫患者98例,对他们的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详细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09月~2013年09月之间,在我院针灸科门诊进行就诊的贝尔氏面瘫患者98例。

患者的年龄大体为16岁~53岁,平均年龄是34.1±5.2岁;女性患者43例,男性患者55例;病程时间大约在1d ~13d 之间,平均病程为3.9±1.2d 。

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主要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歪斜、睑裂大、不能闭眼、鼻唇沟变浅等,且不存在耳源性、外伤性或中枢性的面瘫患者。

对98例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方法诊疗。

即采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针10mg+5%GS250ml ,静脉滴注,qd 以消炎消神经水肿,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5%GS250ml ,静脉滴注,qd 扩张血管,甲钴胺针1支肌注,qd ,呋喃硫胺片剂:2#,tid ,口服以用来营养神经。

利巴韦林片剂:2#,tid ,口服抗病毒。

[1]。

1.2.2 观察组在对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同上)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剂和针灸治疗。

1.2.2.1 药剂治疗给予患者牵正散加减治疗。

主方为:白附子6g ,僵蚕10g ,全蝎3g ,蜈蚣1条,地龙10g ,葛根10g 、川芎15g 风痰证:半夏10g 、胆南星10g 、陈皮5g 、防风5g ;风寒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马 英安吉县中医医院 浙江省安吉县 313300【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贝尔氏面瘫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面瘫扶正贴膏在治疗bell氏麻痹中的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面瘫扶正贴膏在治疗bell氏麻痹中的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次贴 5穴。每 日按此法换药贴 1 ,每次贴至少 5 ,7天为一 次 h 疗程,最长不超过 2个疗程。
面神经麻痹 、 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 、颅 内肿瘤、颅外伤、
吉兰一 巴雷综合征等疾病 的患者 。
24对照组 :采用 方法仅为①+ 的方法 ,疗程 同治疗组。 . ② 3 疗效标准 按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确 立的 Ho s rc m n ue ah a n面神经 B 功能分级标准 ( B分级 )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治愈 : H. 症状 、体征全部消失,H. B分级 I 。显效:静止 时,双侧对 级
1 一般资料
11治疗对象 :共 10例 ,患者均系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 . 2 院门诊及住 院患者 ,男 6 3例 ,女 5 7例;年龄最小者 2 0岁; 最大者 6 ,病程最短 2 h 5岁 0 ,最长 5天;左侧 面瘫 7 O例,右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针灸学》中相关穴位的操作为准。
固 ,风寒 或 风 热乘 虚入 中面部 经 络而 致气 血 痹 阻 ,经脉 功 能 失调 ,筋 肉失于 约束 ,进 而 出现 喁噼 。足 太 阳经筋 为 “目
表 明 :药物 贴 敷配 合 中西 医传 统 疗法 可 以 调节微 血 管 灌注
状态 ,加快 局 部血 液循 环 ,改善 神经 自主 功能 ,减 少 神经 水肿 ,缩短 了疗程 。采用 此法 ,可 以避 免 单纯 西药 治 疗所 带来 的不 良反 应 ,更 降低 了传 统 疗法 局 部毫 针 或 电针 长 时 间 的刺 激 所引 起 的 口眼联 动 、挛 缩 、面 肌 痉挛 等 后遗 症 的
C C 中医 临床研究 2 1 年 第 3卷 第 2 JM 01 0期
.9 .. 8.
面 瘫 扶 正 贴 膏 在 治 疗 b l氏 麻 痹 中 的 e1

用牵正面瘫药膜治疗Bell面瘫的效果评析

用牵正面瘫药膜治疗Bell面瘫的效果评析
数恢 复正 常 : 连续 7 d血 小板 计 数 大 于 2 0 X 1 0 / L 。对 所 有 患者 进行 1 年 的随访 ,观 察其 病情 复发 的情况 。
1 . 4 统 计 学 分 析

前 ,临 床 上治 疗 急 性 白血 病 的 常用 方 式是 化 疗 。但 化 疗 易
2 2 . 9士 O . 8
< 0. 0 5
2 . 2 两组 患者 病情 复发 的情 况及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情 况
治 疗 期 间 ,观察 组 中有 6 例 患 者 发 生 了轻 度 的恶 心 呕 吐 ,有 4 例 患 者 发 生 了食 欲 不 振 ; 对 照 组 中有 6 例 患 者 发 生 了轻 度 的恶 心 呕 吐 ,有 6 例 患 者 发 生 了食 欲不 振 。 两组 患 者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率 相 比 , 差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P >O . 0 5 o 观 察 组 患 者病 情 的复 发 率 高 于对 照 组 患 者 ,差 异 具 有 统计 学 意义 ( 尸 <0 . 0 5 o详情 见 表 2 。 表 2两 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及不 良反应 的发 生情 况 [ 1 3 . ( %) 】
导致骨髓抑制及 中心粒细胞计数降低 ,减弱患者机体的免
疫 功 能 ,增 加 其 发 生感 染 的 风 险。虽 然 对 患 者进 行 抗感 染 治疗 、将 其 隔 离 至无 菌 病 房及 严 格 按 照无 菌 操作 标 准进 行 各 项 操 作 可 以降 低 其发 生 感染 的几 率 。但 化疗 后 感 染 的发 生 情 况 还 与化 疗 药 物 的用 量 有关 。相关 的研 究指 出 ,减 少 化 疗 药 物 的用 量 可 降低 患 者发 生 感 染 的风 险 。但 对 患者 使 用 小 剂 量 的药 物 进行 化 疗 难 以控 制 其病 情 ,无 法 达 到预 期 的疗 效 。 阿 糖胞 苷 是 一 种常 用 的 嘧啶 抗代 谢 类 化疗 药 物 。该 药 物可转化为阿糖胞苷三磷酸, 起到抑制细胞 D N A合成作用。 临床 上 通常 使用 小剂 量 ( 1 0 —2 0 mg / m2 )的 阿糖胞 苷对 急 性 白血 病 患 者进 行 化 疗 。使 用小 剂 量 的 阿糖 胞 苷 治疗 急 性 白血病 可 缓 解 患者 的病情 ,但 远期 疗 效 不理 想 ,其 病情 复 发 的几 率 高 。随 着 临 床上 对 阿 糖胞 苷 研究 的深 入 ,越 来越 多 的人 发 现使 用 大 剂量 的阿糖 胞 苷 对 急性 白血病 患 者进 行 化疗 的效 果 更好 。使用 大 剂量 的阿 糖 胞苷 对 急性 白血病 患 者进 行 化疗 可 提高 细胞 内药物 的浓 度 ,增 强 药 物抑 制 DN A 合 成 的效 果 ,从 而提高 治疗 的效果 。本 次研 究 的结果 显示 , 使 用 大 剂量 的阿 糖 胞苷 进 行化 疗 的观察 组 患 者 ,其 中性 粒 细胞 计 数 、血 小板 计 数 恢 复正 常 的 时 间及 病情 的复 发率 均 优 于 使 用小 剂 量 的 阿糖 胞 苷进 行 化疗 的对 照 组 患者 。这 说 明 ,使 用 大 剂 量 的 阿糖 胞苷 对 急性 白血 病 患者 进 行 化疗 可 促 进 其造 血 功 能早 日恢 复 正 常 。一般 来 说 ,随 着 化疗 药 物 用 量 的增加 ,其 毒 副作 用也 在增 强 。本 次 研究 的结 果显 示 , 两 组 患者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率相 比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这 可能与化疗前为患者使用抗生素、做好消毒措施等有关 。 综上 所 述 ,对 急 性 自血 病 患者 使 用大 剂 量 的 阿糖 胞 苷 进行 化 疗 能 使 患者 的中性 粒 细 胞计 数 和血 小 板计 数 快 速恢 复正 常 ,其 病情 不易 复发 。

牵正膏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

牵正膏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

牵正膏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摘要目的探究牵正膏药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12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实验组应用牵正膏药,同时口服安慰剂(淀粉胶囊)。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同时外敷安慰剂膏药。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面瘫疗效、生活质量变化以评价疗效,并监测不良事件。

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独特的膏药外用方式给药,透皮达里,作用持久,可弥补中西药的副作用及中医针灸作用短暂等缺陷,并具有不妨碍其他给药途径及治疗方式,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牵正膏药;面神经麻痹;外敷;疗效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氏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本院药学部结合临床自主研发的牵正膏药(处方:麝香、生半夏、生南星、乳香、没药、水蛭、生川乌、制马钱子、木鳖子、细辛、透骨草、冰片等各5 g,麻油1 kg),系纯中药外用制剂,该制剂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为治则,以独特的膏药外用方式给药,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无痛苦,无明显副作用,不影响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面神经麻痹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实验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6.5岁。

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8.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实验组牵正膏药(肥城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每人2~4贴/d,敷于患侧面部和相关穴位(四白、颊车、迎香、地仓、太阳、下关、阳白、人中等穴),每2天更换,8 d为1个疗程。

牵正散穴位贴敷结合浅刺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牵正散穴位贴敷结合浅刺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浙江临床医学2021年2月第23卷第2期・199・・中西医学专科专病・牵正散穴位贴敷结合浅刺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效果观察应一吴素凤孙晶方剑乔*基金项目:浙江省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8102ky87)(台科[2018 ]34号);浙江省台州市211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资金资助)(台人社发[2018] 137号)作者单位:317300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应一 吴素凤)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孙晶)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剑乔)*通信作者【摘要】 目的 观察牵正散穴位贴敷结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贝尔氏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针灸浅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牵正散穴位贴敷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 神经功能分级(H-B )、改良Portmann ( RPA )、面动脉血流动力学测定(Vs 、Vd 、RI )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改良RPA 、Vs 、Vd 评分均提高,RI 评分较前降低(P<0.05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0结论 牵正散穴位贴敷结合浅刺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较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浅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 贝尔氏面瘫 急性期 浅刺 牵正散 穴位贴敷[Abstract ] Objective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Qianzheng San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shallow needling in treating Bell's facialparalysis in the acute phas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acute Bell * s facial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shallow acupuncture treatment , and the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Qianzheng San acupoint appEcation on this basis. The changes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 H —B ) , modified Portmann ( RPA ) , fk&al artery hemodynamic measurements ( Vs, Vd , RI )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 the H —B, modified RPA, Vs, and Vd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creased , and the RI scoreswere lower than before ( P<0.05 ) ,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Conclusion Qianzheng San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shallow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horten the courseof the diseas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shallow acupuncture.[Key words ]Bell's facial paralysis Acute phase Shallow needling Qianzheng San Acupoint application贝尔氏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 是因茎乳突孔非特异性炎症使面神经受损导致的周围性面瘫⑴。

中西结合治疗贝尔面瘫30例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贝尔面瘫30例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贝尔面瘫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

方法使用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牵正散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则单纯运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病人均在病程一周后配合针灸治疗。

结果治疗1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加味牵正散为主的中西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贝尔面瘫的治疗疗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贝尔面瘫中西结合治疗加味牵正散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92-02贝尔面瘫又称Bell麻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尽管该病存在一定的自愈倾向,但如果缺乏及时、恰当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及疾病的预后等。

笔者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以来,应用以加味牵正散为主的中西结合方法治疗30例病例,并设对照组20例治疗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观察50例,均来源于本院2011年-2013年门诊或住院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8岁,平均40.7岁;病程1~7天,平均3.53天。

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9~70岁,平均41.8岁;病程2~6天,平均3.12天。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2版《实用神经病学》(史玉泉著)面神经炎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第六版《中医内科学》对“口僻”病的论述。

需排除中枢性面瘫的患者;由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由脑桥小脑颅底病变、炎症及占位病变,腮腺、颌后区病变,手术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引起的症状性周围性面瘫。

中药牵正散加减贴敷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65例

中药牵正散加减贴敷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65例

中药牵正散加减贴敷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65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对65例急性面神经麻痹用牵正膏加减贴敷治疗。

结果有效率高达98.47%。

结论牵正散为主方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有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面神经麻痹外敷疗法牵正散【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235-02急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是颈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所致;又称Bell麻痹。

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牵正膏为主方治疗65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6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确诊为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其中女29例,男36例;年龄16~70岁,病变均为一侧性;病程1~7d。

1.2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 [1]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单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眉、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漱口漏水,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口角歪向健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宽,鼓腮时单侧口角漏气。

部分患者初起还有耳后、耳前及面部疼痛,或伴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2 治疗方法2.1 药物制备中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20g、全蝎15g、白僵蚕15g、樟脑15g、细辛6 g。

将上药烘干后研成粉末,过120筛目加香油或其他油脂调成膏状,装入瓷桶中备用。

2.2使用方法将透气医用胶布剪成圆形,直径约2cm。

取上药摊在胶布上,厚约0.3cm—0.5 cm,外敷患侧,1天换药1次。

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3 疗效分析3.1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

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

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基本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

症状与体征有一定好转,口、眼及面部肌肉活动有所改善,神经系统检查功能恢复较差为有效。

(整理)面瘫牵正贴对贝尔麻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的临床表格

(整理)面瘫牵正贴对贝尔麻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的临床表格

云南中医学院研究生课题实验记录面瘫牵正贴对贝尔麻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编号:随机号:组别:实验人员:辛振刚导师:朱虹江专业方向:中医内科学(急症研究)年级:2011级面瘫牵正贴临床试验患者知情同意书尊敬的患者:面瘫牵正贴主要由白附子等4味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散邪,益气固表,通络解痉的功效。

如果您决定参加本研究,医生将检查您是否符合参加本研究的条件,询问您的健康情况和有关疾病的情况,医生还将对您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等。

在您用药过程中,请您按医生的要求提供有关记录内容。

您参加本研究完全是自愿的。

我们希望您能坚持完成本研究。

如果您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退出本研究,请与您的医生联系,并完成最后一次就诊时所要求回答的问题,以便医生能完成最后一次就诊要求的所有检查项目。

如果您决定退出本研究,将不会影响您与医生的关系,医生将根据您的病情和对您进行合理的治疗。

在您完成本研究后,还要求您在使用最后一次药物3天内来就诊。

本研究共有72名患者参加,分为治疗组(常规针灸治疗加上穴位贴敷面瘫牵正贴)和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您有可能被分配在治疗组,应用面瘫牵正贴及针灸治疗,或分配在对照组,应用针灸常规治疗。

签署了这份知情同意书,即表示您同意参加本研究。

参加本研究的记录是保密的,只有您的医生清楚。

您的临床研究资料将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上。

您的姓名不会出现在任何研究报告和公开出版物中。

本药物有较好的安全性,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在您贴敷期间如果出现与本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您将得到及时的相应治疗措施。

我已仔细阅读了以上内容,并且我的医生给我作了完整的解释,对于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具体方法我已了解,也知道该药的性能、药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我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愿意按研究方案要求与医生合作,完成本次研究,我也同意有关方面对照我的原始记录检查核对收集的资料。

患者签名:年月日或见证人签名:年月日我已详细向患者介绍了整个研究过程,并告知在研究过程中的风险和获益情况。

基于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基于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基于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分别接受药物、针刺治疗以及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

结果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较高(97.77%),与对照组(77.4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较低(6.45%),与对照组(25.8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实施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面瘫康复操;周围性面神经炎;安全性;有效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bell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主要以感觉障碍、面部肌肉障碍为主[1],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劳累以及受凉等因素有关,目前药物和针刺治疗是首选的方式,同时也有研究学者指出,面瘫康复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面部肌肉障碍等,提升预后,基于此,本文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2例,均为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药物针刺治疗以及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且两组各有患者31例。

对照组:本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名,女性患者有15名,最小年龄者22岁,最大年龄者56岁,平均年龄为(39.09±3.14)岁。

实验组:本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7名,女性患者有14名,最小年龄者21岁,最大年龄者55岁,平均年龄为(39.13±3.06)岁。

上述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药物、针刺治疗:(1)药物治疗:选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一天5-10mg,乙酰谷酰胺静脉滴注,一天一次,一次20-30mg,连续1周后停药;(2)针刺治疗: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少阳经穴为辅,以局部近取、循经远取结合的方式针刺,注意针刺前严格消毒处理,主穴必要,配穴可以适当结合病情增加,留针半小时,一天一次,连续治疗20天[2]。

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 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牵正散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践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牵正散;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24-01中医治疗面瘫优势显著,采取中药熏蒸治疗法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使用药物煎煮后产生的蒸汽,利用熏蒸机达到治疗目标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辨证施治选择中药,采取熏蒸的形式进行面部施治,通过热力帮助药物达到病灶,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面部神经功能。

本文择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医学实践效果。

详细的医学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择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

参考组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l±2.7)岁,病程l-7d,平均病程(3.8±0.5)d;实验组4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1.5±2.9)岁,病程l-6d,平均病程(3.4±0.6)d。

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同(P>O.05),可以进行对比。

复方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临床观察

复方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临床观察

复方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牵正散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复方牵正散每日三次,一次一袋(5克/袋)温水冲服,10日一疗程。

结果:治疗20例,痊愈18例,占90%,好转1例,占5%,无效1例,占5%。

结论:复方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良好。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复方牵正散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44-02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吊线风”“歪嘴巴”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基本动作都无法完成,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完全瘫患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康一侧偏歪,发病侧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和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5岁,发病最短当天就医,最长三天。

1.1诊断标准患者头部无外伤,多是局部受风寒冷刺激。

就医临床表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不能作蹙眉,闭目,鼓气,噘嘴,等动作,常伴有口水自病侧流下。

头CT检查无异常。

2 治疗方法2.1 自拟复方牵正散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僵蚕、全蝎各30g,蜈蚣1g。

蜈蚣去头足与其它药材混合粉成细粉过100目筛,制成散剂,5克每袋,日三次,每次一袋,温水冲服,10日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拟定[1]。

痊愈:临床发病症状消失,3个月无复发,半年后回访无后遗症。

好转:发病症状减轻,但日后有复发。

外用面正贴膏治疗面瘫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外用面正贴膏治疗面瘫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外用面正贴膏治疗面瘫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6T14:45:22.39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3期作者:聂顺海师佳瑞马佩林[导读]聂顺海师佳瑞马佩林(丘北县中医医院;云南丘北663200)关键词:面正贴膏面瘫病摘要:一、目的和意义:面瘫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颜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大多数是由急性面神经炎引起,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主要以针灸治疗为主,疗程较长,单纯现代医学输液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因部分患者无法接受针刺及其他原因,导致部分患者症状恢复较差而出现后遗症。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风险低、副作用小、疼痛少、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的的方法。

目前外用的“面正贴膏”贴敷疗法,采用具有驱风通络、舒筋活血的中药研细末与自制药醋调成糊状贴敷于翳风、风池及部分颜面部穴位处,隔日一次,交替贴敷。

外用“面正贴膏”实用性很高,只要患者局部皮肤无创口及无过敏就可以进行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具有费用少,风险小、副作用小、疼痛少等优势,相比其他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本项目通过外用“面正贴膏”治疗面瘫病,对其疗效进行深入临床研究,为外用“面正贴膏”治疗面瘫病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在未来的面瘫病人的治疗中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点:1、外用“面正贴膏”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风险低、副作用少、无疼痛、费用少,只要患者局部皮肤无创口及无过敏就可以进行治疗。

2、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3、面正贴膏是我院针灸科经多年实践结合古今名家经验方整理出来的,本方主要中医牵正散加减化裁而来,由小白附子、全蝎、僵蚕、蜈蚣、地龙、甲珠、防风、乳香、没药、血竭、白芷、紫荆皮、甘草等组成,其主要功效为祛风散结、化瘀通络,已在我科临床应用10年余,疗效确切。

外用“面正贴膏”治疗面瘫病是通过外敷能快速透入皮肤组织抵达患处病灶,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面神经管周围水肿,减轻面神经受压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应用价值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应用价值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应用价值
冯丽琴;冯丽云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8(0)10X
【摘要】目的 :探讨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贝尔面瘫患者共计72例,患者抽签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牵正复瘫汤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的面部神经分级(H-B)结果,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H-B分级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针对贝尔面瘫患者给予常规针灸联合牵正复瘫汤治疗,能明显改善面瘫的症状,恢复面肌运动功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总页数】1页(P115-115)
【关键词】贝尔面瘫;针灸;牵正复瘫汤;应用价值
【作者】冯丽琴;冯丽云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山西太原030009;山西大学医院,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
【相关文献】
1.面瘫患者联合应用针灸与牵正复瘫汤治疗的有效性探讨 [J], 夏清华
2.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 [J], 刘丽华
3.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 [J], 张丽
4.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 [J], 张丽
5.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郑仲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中医学院研究生课题实验记录面瘫牵正贴对贝尔麻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编号:随机号:组别:实验人员:辛振刚导师:朱虹江专业方向:中医内科学(急症研究)年级:2011级面瘫牵正贴临床试验患者知情同意书尊敬的患者:面瘫牵正贴主要由白附子等4味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散邪,益气固表,通络解痉的功效。

如果您决定参加本研究,医生将检查您是否符合参加本研究的条件,询问您的健康情况和有关疾病的情况,医生还将对您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等。

在您用药过程中,请您按医生的要求提供有关记录内容。

您参加本研究完全是自愿的。

我们希望您能坚持完成本研究。

如果您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退出本研究,请与您的医生联系,并完成最后一次就诊时所要求回答的问题,以便医生能完成最后一次就诊要求的所有检查项目。

如果您决定退出本研究,将不会影响您与医生的关系,医生将根据您的病情和对您进行合理的治疗。

在您完成本研究后,还要求您在使用最后一次药物3天内来就诊。

本研究共有72名患者参加,分为治疗组(常规针灸治疗加上穴位贴敷面瘫牵正贴)和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您有可能被分配在治疗组,应用面瘫牵正贴及针灸治疗,或分配在对照组,应用针灸常规治疗。

签署了这份知情同意书,即表示您同意参加本研究。

参加本研究的记录是保密的,只有您的医生清楚。

您的临床研究资料将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上。

您的姓名不会出现在任何研究报告和公开出版物中。

本药物有较好的安全性,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在您贴敷期间如果出现与本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您将得到及时的相应治疗措施。

我已仔细阅读了以上内容,并且我的医生给我作了完整的解释,对于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具体方法我已了解,也知道该药的性能、药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我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愿意按研究方案要求与医生合作,完成本次研究,我也同意有关方面对照我的原始记录检查核对收集的资料。

患者签名:年月日或见证人签名:年月日我已详细向患者介绍了整个研究过程,并告知在研究过程中的风险和获益情况。

医师签名:年月日患者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职业:电话:家庭住址:备注:面瘫牵正贴临床研究流程图项目入组治疗后访视●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排除标准●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评分House—Brackmann评分●●症状体征量化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合并用药●不良事件●依从性评价●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随机分组数字表编号随机号组别编号随机号组别编号随机号组别1 221 对照组25 773 治疗组49 474 对照组2 768 治疗组26 277 对照组50 725 治疗组3 658 治疗组27 098 对照组51 784 治疗组4 168 对照组28 552 治疗组52 376 对照组5 952 治疗组29 053 对照组53 716 治疗组6 392 对照组30 062 对照组54 120 对照组7 358 对照组31 478 对照组55 449 对照组8 702 治疗组32 351 对照组56 032 对照组9 225 对照组33 627 治疗组57 649 治疗组10 751 治疗组34 416 对照组58 767 治疗组11 610 治疗组35 772 治疗组59 639 治疗组12 943 治疗组36 302 对照组60 961 治疗组13 950 治疗组37 770 治疗组61 463 对照组14 658 治疗组38 961 治疗组62 803 治疗组15 248 对照组39 872 治疗组63 932 治疗组16 203 对照组40 521 对照组64 269 对照组17 471 对照组41 280 对照组65 812 治疗组18 936 治疗组42 624 治疗组66 199 对照组19 275 对照组43 259 对照组67 210 对照组20 946 治疗组44 316 对照组68 328 对照组21 137 对照组45 711 治疗组69 282 对照组22 993 治疗组46 359 对照组70 608 治疗组23 375 对照组47 782 治疗组71 733 治疗组24 539 治疗组48 305 对照组72 732 治疗组病例选择标准(一)诊断标准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007年2月第2版,贝政平,蔡映云,科学出版社)制定。

(1)起病突然。

(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

(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而又分:①经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②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③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郭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④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确立如下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晴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入选标准1. 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一侧面肌麻痹者;是否符合:是否2. 病程在七天之内者;3. 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4. 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 不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病程超过7天者;3. 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肿瘤、外伤、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腺炎、中耳炎、颅底脑膜炎等引起的继发性是否符合:是否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4. 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5. 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治疗中因某种原因而终止实验者;6.受试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治疗前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化验单粘贴处:治疗后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化验单粘贴处:治疗前后评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分级病情程度病情特点评分治疗前治疗后I级正常面神经支配区域内所有功能正常Ⅱ级轻度功能障碍总体:可见轻度功能障碍或联带运动;脸部静止时双侧对称;脸部运动时:①前额运动功能良好;②用很小的力量即可闭合眼;③口角左右轻度不对称Ⅲ级中度功能障碍总体:双侧面部可见明显区别,但无严重外形损伤;可察觉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面痉挛。

脸部静止时双侧对称;脸部运动时:①前额轻到中度运动;②用力可完全闭合眼;③口角有轻度下垂Ⅳ级中重度功能障碍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外形有损伤;脸部静止时双侧对称;脸部运动时:①前额无运动;②眼完全不能闭合;③口角双侧完全不对称V级重度损害总体:面神经支配区仅有轻微可见的运动;脸部静止时双侧不对称;脸部运动时:①前额无运动;②眼完全不能闭合;③口角轻度运动Ⅵ级完全麻痹面神经支配区域无明显运动症状体征量化表症状、体征症状、体征积分评分治疗前治疗后额肌运动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有运动,仅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有运动,但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没有运动,完全丧失功能)眼睑开合0分:正常(眼睑闭合有力,并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眼睑闭合完全,但用力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眼睑闭合不完全,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眼睑没有闭合运动,完全丧失功能)鼻唇沟深浅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耸鼻运动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口角歪斜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综合评估静止时、鼓腮时微笑时的状况)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鼓腮漏气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食物滞留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颈阔肌收缩功能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味觉障碍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听觉过敏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流泪不适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下额角、耳部或乳突部疼痛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总积分□轻度:积分≦12分□中度:积分12~24分□重度:积分≧24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请您回答下列与您面部肌内功能有关的问题,根据您最近一个月内的感受,对每一个问题选择一个最适合于您的答案.问题分级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您在吃东西时,嘴里含住食物、移动食物、将食物固定于一侧颊内的困难程度?通常情况下:5没困难 4稍有困难 3有些困难 2非常困难通常不吃东西是因为:1健康原因0其他原因2.您用杯子喝饮料时的困难程度? 通常情况下:5没困难 4稍有困难 3有些困难 2非常困难通常不喝饮料是因为:1健康原因0其他原因3.您在讲话时进行特殊发音的困难程度? 通常情况下:5没困难 4稍有困难 3有些困难 2非常困难通常不进行特殊发音是因为;1健康原因0其他原因4.您有一侧眼睛流泪过多或发干的问题及其程度通常情况下:5没有 4稍有 3有些 2非常严重通常不流泪是因为:1健康原因0其他原因5.您刷牙或漱口的困难程度? 通常情况下:5没困难 4稍有困难 3有些困难 2非常困难通常无刷牙漱口的困难是因为:1健康原因0其他原因6、您感到平静的时间长短?6所有时间 5大部分时间 4相当部分时间 3有时 2少许时间 l没有7.您将自己与周围的人隔绝的时间长短?6所有时间 5大部分时间4相当部分时间3有时 2少许时间 1没有8.您对周围的人发脾气的时间长短?6所有时间 5大部分时间4相当部分时间 3有时 2少许时间 1没有9.早醒或夜间睡眠中多次醒来的频繁程度?6每晚 5大多数晚上 4相当多晚上 3有些晚上 2少数晚上 1没有10.您因面部功能问题而放弃外出吃饭、逛商店、参加家庭或社会活动的次数?6每次 5大多数4相当多次数 3有些 2少许 1没有合并用药情况是否合并用药是否所用药物是否影响临床观察是否合并用药名称:说明:备注: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与药物因果关系判断(一)因果判断的有关指标1. 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不良反应出现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2. 可疑的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3. 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可以用患者的病理状况、合并用药、并用疗法、曾用疗法来解释;4. 停药或降低用量,可疑不良反应能否减轻与消失;5. 再次接触同样药物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