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_现实主义与政治时尚_呐喊_彷徨_与中_省略_代小说的发生_中国现代文学发生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笔记

鲁迅一、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五四”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该期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集《呐喊》。

1924~1926年,是鲁迅边战斗边探索的时期,也是他战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该期间创作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

1930~1936年,是鲁迅战斗创作的第三个高峰期,主要作品是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鲁迅是左翼文艺运动的光辉旗手,是中国文化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二、小说《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其总主题是反封建,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呐喊》第一篇《狂人日记》,小说塑造的狂人形象,就作者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来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者的形象。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作品中不幸的人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在艺术上多姿多彩,以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故事新编》一共收录历史小说8篇。

《补天》(女娲)、《奔月》(后羿)、《理水》(大禹)、《非攻》(墨子)、《铸剑》(眉间尺和宴之敖)、《采薇》(伯夷、叔齐)、《出关》(老子)、《起死》(庄子)。

《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

是对中国戏曲艺术这一传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故事新编》以它丰厚的思想内容和特别而多样的格式,占有重要地位。

三、杂文鲁迅一生写的最多的是杂文,前期作品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十本杂文集。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第二章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第二章 鲁迅

[例3] 自轻自贱
挨了打,别人又要他说“是人打畜生” --阿Q觉得他是第一个 自轻自贱的人,除了“ 自轻自贱 ”不算外,余下的就是“ 第一 个 ”。状元不也是“ 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于 是又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例4] 自遣自责
赢来的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被人抢了--阿Q这回才有些感到失 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 的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 和起来,似乎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 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 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
野草》 朝花夕拾》 第三讲 《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野草》 野草》
《野草》写于1924到1926年,共24篇。是人生苦闷与时代苦闷的结 晶,是诗人诗化了的心理历程。是中国散文诗的里程碑。 1、《野草》的艺术探索: 、 野草》的艺术探索 A、采用象征主义方法,把人生感悟通过主观想象化为象征性形 象。淘汰西方象征主义对非理性的强调,代之以理性的认识和观念, 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新的意象。(如《秋夜》) B、多种艺术方法并用,既有象征主义的,又有现实 主 义的( 如 《风筝》 ) 和浪漫主义的 (如 《 在淡淡的血痕中》)。在具体手 法上多样化,采用了多层次的结构,戏剧体叙述法,以及动态的描 写方式等等。 2、《颓败线的颤动》 、 颓败线的颤动》
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间悟到自己 曾经被打,和这一场热闹似乎有些相关。他翻身便走。 阿Q被枪毙以后--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 坏,被枪毙便是他坏的 证据;不坏何至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 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 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白话文文学的奠基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1.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作品,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崩溃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

2.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普通农民阿Q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描写,呈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底层广泛存在和封建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助和挣扎。

3. 社会批判: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封建道德衰败、束缚人民的封建礼教、腐败的官僚制度等,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 文学革命:鲁迅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书写文学作品,摒弃以往文言文的传统。

他的努力为白话文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现代中国文学铺平了道路。

5. 思想启蒙:鲁迅的作品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意识。

6. 长篇小说创作:除了《阿Q正传》,鲁迅还创作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热风》、《孔乙己》等,这些作品通过个体的命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农民的痛苦。

7. 散文创作:鲁迅的散文以骨力文字见长,语言生动、犀利,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弊病。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故乡》等,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回忆的描写,展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 教育观念:鲁迅主张以民众教育为基础,强调教育应该使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他提出了“百年崛起”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中国国民的命运。

《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简答1.《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一)鲁迅从启蒙主义者的立场和角度观察中国的社会现实,他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状态,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存在于广大民众中的思想弱点,即“愚弱的国民性”。

(二)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小说十分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

(三)鲁迅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还特别表现在注重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上。

(四)鲁迅小说在题材上有重大开拓,他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引进现代文学创作领域。

2.《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答:(一)鲁迅的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达到共性而个性统一,能从他们的性格中看出某种负责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1)鲁迅总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生活环境中来表现。

(2)鲁迅非常重视向人物心灵世界的深入挖掘,能够用最简练的笔墨,把潜藏着的人物心理深层的东西挖出来。

(二)鲁迅的小说把客观地描写生活画面,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这方面采取的是十分严谨的态度。

(三)鲁迅的小说把清醒,冷静的客观描写和烈火般的激情结合着,在表面的冷峻之下,包藏着也时时流露着作家内心的激情。

3.阿Q的形象: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3)阿Q的基本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严重缺失。

4)“精神胜利法”则是他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

4.叶圣陶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1)由于叶圣陶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他写的最多的也最成功的还是学校里的教员学生,以及教育界的种种弊端。

2)叶圣陶是以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权色生活著称的,他笔下的小市民的无聊庸俗的习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和尖锐的抨击讽刺。

3)反应农村劳苦大众的贫苦生活和他们无力反抗压迫的现实的苦难命运。

4)1925年五卅运动后,叶圣陶开始有意识地反映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一些觉醒了的投入现实革命斗争的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精选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精选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1、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2、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3、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4、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5、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6、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7、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8、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9、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10、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1、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2、鲁迅最早的杂文见于1918年《新青年》的“()”栏,未终篇是(),表现了从“五四”到()整个历史的进程。

13、比较明显地反映鲁迅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杂文主要写于1927年至()年,这些杂文大多收在1929;而已集;三闲集和()里。

14、鲁迅的前期杂文主要收集在()、()和()中。

15、鲁迅在谈到中外作家创作艺术时,称道了“()”和”()”的方法,说自己杂文的特点之一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

”16、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入作者()年至()年间所写的散文诗23篇。

17、《野草》中表现作者韧的战斗精神及对光明未来向往追求的作品有()、()、()等篇。

18、在()年2月至11月间,鲁迅追怀往事,写下了十篇散文陆续发表,总题名为“()”,到编集成集时才改题为()。

19、文学形象赵贵翁、赵七爷、老拱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20、鲁迅历史小说中着重批判的人物形象有()、()、()等。

21、鲁迅现实题材小说中不觉悟的愚昧的底层群众的典型形象有()、()、()等。

22、鲁迅总结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小说有()、()、()等篇。

23、鲁迅以封建卫道士为主人公的小说有()、()和()。

24、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小说()时,说它“比果戈理的(),也不如尼采的()。

”答案:25、《彷徨》共收入()年至()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篇。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鲁迅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鲁迅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鲁迅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基本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活动情况。

掌握鲁迅代表作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以及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重点掌握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表现手法,了解鲁迅杂文、散文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概述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思想与创作过程。

家道中落的身世使他从小便体味到世态炎凉。

早年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较深。

1902年赴日学习。

1906年受幻灯片事件的影响弃医从文。

在东京期间出版《域外小说集》发表《文化偏至论》,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

《摩罗诗力说》赞扬和介绍了众多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品。

留日期间形成以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

1909年回国。

作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到教育部工作。

1918年,参与编辑《新青年》。

同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

五四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1924-1926年,战斗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

支持学生运动,发起和领导了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新文学团体。

因时代的剧变而进人苦闷、彷徨期。

1926年南下,和共产党联系,开始实现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飞跃。

1927年定居上海,阅读并翻译了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左联,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形成战斗写作的第三个高峰期。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评价了鲁迅,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第二节《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呐喊》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收入15篇作品。

反封建是《呐喊》的总主题。

《狂人日记》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狂人日记》旨在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

狂人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

呐喊中的农民形象与农民问题的提出。

中国现当代文学2(鲁迅)

中国现当代文学2(鲁迅)


自欺欺人
赢来的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被人抢了——阿 Q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 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的脸上连打 了两个嘴巴,热剌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 平气和起来,似乎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 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 , ——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 下了,他睡着了。

2、《呐喊》


《呐喊》

(2)篇目14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 《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 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 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反封建和启蒙的主题。 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 通过对人民命运尤其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旧民主 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问题,深刻地刻画了一群 “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自尊自大
说起家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 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挨了打——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 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嘲笑他头上癞疮疤——报复的话是:“你还 不配……” 自轻自贱 挨了打,别人又要他说“是人打畜生” —— 阿Q觉得他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除了“ 自轻 自贱 ”不算外,余下的就是“ 第一个 ”。状元 不也是“ 第一个 ”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于是又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文学活动:

1906《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1908《域外小说集》 合译,1911文言小说《怀旧》,1918年《狂人日记》,1928 年主编《语丝》,1930年左翼成立,参加领导工作。
文学创作: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野草》《朝花夕拾》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 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现代文学2

现代文学2

第一章鲁迅1.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表现的深切”即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另一方面是“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2. 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揭露,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知识分子道路与命运的探索。

3. 分为两个方面,亦是表现在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即多写“无事”的悲剧,非常注重挖掘灵魂,还有独特的叙事模式。

第二个方面是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即使精粹警拔和自然朴实。

4.自我欺骗、忘却和转移、自我轻贱阿Q处在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

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于被奴役,沉醉于那种臆想的自尊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

或者向更弱者泄愤,在专家屈辱中得到满足。

或者自轻自贱,甘于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貌(左边)——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第三章小说(五四时期)1.简述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及其局限和不足:原因:首先,时代原因,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外来刺激,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声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

局限和不足:概念化和简单化当时作者的生活事业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介乎额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经验入手,用力开掘得作品尚不多。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不仅贯穿着对时代的审视和对社会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情感和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况。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小说中,呈现了一个个国民痛史,悲悯着中国人民的命运,展现着中国现代史上的磨难和挣扎。

《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

作品中,鲁迅以大量的艺术手法,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与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呐喊》中,鲁迅几乎可以说是将中国人民的饱受痛苦与欺凌的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描写了许多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们,他们的悲惨遭遇和无助境况令人痛心。

通过《呐喊》,鲁迅向读者展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他以饱满的情感,犀利的语言,深刻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作品中所表现的国民痛史,充满了对时代的呐喊,对社会的批判,对现实的拷问。

而《彷徨》作为鲁迅晚年的作品,也充满了对时代的压抑与悲愤。

作品中,鲁迅将主要视角放在了当时的晚清学者群体上。

作为知识分子的先知先觉,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理想,为中国的民族复兴奋斗。

在庞大的社会体制下,他们发现自己的积极努力不仅不能为国家带来很大的进步,反而被现实社会所吞噬和扭曲。

《彷徨》中,鲁迅描绘了他们的心灵挣扎和内心的痛苦,呼唤着民族自强和尊严。

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内心苦闷和挣扎,彷徨也正是中国人民当时的写照。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作品中流露出众多国民痛史,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困境和挣扎。

作品中所体现的种种痛苦、艰辛与不公,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档案,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悲愤与呐喊。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交汇,百姓苦不堪言。

鲁迅之所以能够在当时成为社会的良心和灵魂导师,正是因为他深刻地洞悉了这种悲愤与痛苦,他用自己的文字为这种情感和痛苦发声,他的作品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呐喊》、《彷徨》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这些小说中揭示出的国民痛史令人痛心。

这些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不仅展示了民族的苦难历史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也反映出鲁迅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鲁迅的小说《呐喊》中,以《狂人日记》最为著名。

这个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压抑和僵化,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下人民的窘迫和无助。

作品反映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固化和价值观念的狭隘性,这些细节从主人公的狂躁和崩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个小说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初生阶段的代表,很大程度上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彷徨》是鲁迅的另一部小说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一名青年男子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社会的艰难处境中的挣扎。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的种种经历,揭示了中国社会道德体系的缺陷、政治冷漠和普遍的没有危机感的精神现实。

鲁迅坚信,只有从无数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中获取灵感,我们才能了解真正的历史,也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揭示了许多中国的国民痛史,包括颓废和愚昧的传统文化、社会等级制度、帝制主义和内部冲突等。

这些小说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艺术手法和人文思考的集大成之作。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是一个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深邃,文字简洁质朴,真实阐述了时代的真相,也给予了后人更好的思考与启迪。

高中语文现代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高中语文现代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高中语文现代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品现代文学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文学创作,此时期诞生了许多流派和经典代表作品。

本文将介绍高中语文中现代文学的几个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一、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文学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以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革新和对现实主义的颠覆为特点。

代表作品有:1. 《呐喊》——鲁迅《呐喊》是鲁迅早期代表作,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标志之一。

通过鲁迅对社会矛盾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主义传统的颠覆,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2. 《围城》——钱钟书《围城》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以讽刺的手法揭示出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的困惑和无奈。

通过对小城市小市民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的心理困境,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之作。

二、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以真实和客观的方式展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代表作品有:1. 《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通过对贾府家族的描写,曹雪芹刻画了众多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悲剧。

2. 《家》——巴金《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描写一个普通家庭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浮躁和封建家族道德的束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本作品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悲剧。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追求个体经验的呈现和意义的模糊化。

代表作品有:1. 《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里程碑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展现了现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

2.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又一经典之作。

大一现代文学鲁迅知识点

大一现代文学鲁迅知识点

大一现代文学鲁迅知识点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关于鲁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鲁迅的生平与背景鲁迅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世家。

他曾留学日本,在日本时期接触了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并开始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

回国后,他从事了医学工作,但同时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社会运动,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

二、鲁迅文学的特点1. 现实主义倾向:鲁迅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呈现人们的苦难和贫困。

他通过作品中的形象和事件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2. 犀利的讽刺和讽刺:鲁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荒谬和可怕之处,他的作品中常常有尖锐的讽刺和黑色幽默的元素。

3. 对人性的思考:鲁迅的作品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扭曲性。

他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并以此展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三、鲁迅的代表作品1. 《狂人日记》:这是鲁迅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主人公让出“盲人”来探讨现代中国文化的堕落与愚昧。

通过讽刺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鲁迅对社会和人性的怀疑。

2. 《阿Q正传》:这部小说以阿Q这个形象,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底层人物。

阿Q在面对外界的压迫和挑衅时,表现出懦弱和妥协,从而暴露了中国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3. 《热风》: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孔乙己》、《药》等。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犀利的批判,展示了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评和对人性的深思。

4. 《故乡》:这是鲁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厌恶。

四、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示和文学创作为社会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了社会变革的动力。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中的国民痛史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作品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落后,并深刻展示了普通人民的苦难与痛苦。

《呐喊》和《彷徨》是两部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讲述中国人民的痛史,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无助。

《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的《狂人日记》、《孔乙己》和《阿Q正传》等短篇小说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短篇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的无奈和困境。

《孔乙己》通过描述一个酒店里被人嘲笑的酒保,展示了封建社会中阶层和地位差距的现实。

而《阿Q正传》则通过描写一个懦弱的农民在反抗过程中的失败和自卑,表达了对封建道德观的批判。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但他们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痛苦和绝望都代表了社会的普遍现状。

《彷徨》是鲁迅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城市里的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小说中的人物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感觉自己没有办法找到出路。

《药》中的女主人公庹半夜逃离了自己的家庭,却无处可去,最终选择了自杀。

小说中还描写了底层人民所受到的歧视和压迫,与《呐喊》中的痛苦和绝望相呼应。

通过这些作品,鲁迅揭示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并且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平和道德沦丧。

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小说作品揭示了中国国民的痛史。

他通过刻画普通人的痛苦和绝望,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现实进行了揭示和厘清。

这些作品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鲁迅的小说具有批判现实的意义,对于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改善社会环境,为人民谋取更美好的生活。

与鲁迅文学 知识点整理

与鲁迅文学 知识点整理

与鲁迅文学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对鲁迅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整理:
1. 鲁迅简介: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对于中国社会的批判和革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代表作品:
- 鲁迅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

-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民族复兴和个人尊严的追求。

3. 文学风格:
- 鲁迅的文学风格直接、冷峻,用实际的语言揭示社会的问题和人性的丑恶。

- 他以尖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4. 影响与意义:
- 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批评和对于人性的探索,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并为后来的文化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以上是对鲁迅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简要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鲁迅·现实主义与政治时尚——《呐喊》、《彷徨》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三)

鲁迅·现实主义与政治时尚——《呐喊》、《彷徨》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三)

鲁迅现实主义与政治时尚——《呐喊》、《彷徨》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三)
周仁政
【期刊名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1)004
【摘要】由鲁迅<狂人日记>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小说传统是观念的传统而非方法论的传统.其本质是否定的现实主义而非"批判的现实主义",这带来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政治时尚化:由启蒙现实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追随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革命的步伐,由否定的一极走向肯定的一极,政治化的情绪表达代替了文学化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性的理性表达.
【总页数】7页(P96-102)
【作者】周仁政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
【相关文献】
1.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J], 唐达晖;陆耀东
2.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深化和发展——《呐喊》和《彷徨》比较研究 [J], 陈安湖
3.《呐喊》、《彷徨》就是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J], 吉三元
4.《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内
容辅导之二 [J], 王继增
5.鲁迅早期小说现实主义的发展——从《呐喊》到《彷徨》 [J], 陈宗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问题详解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问题详解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2.《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D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我的答案:A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我的答案:D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我的答案:C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D、《药》我的答案:B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1.4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药》我的答案:C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我的答案:B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1.5鲁迅的《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的小说1《伤逝》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坟》我的答案:B2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哪一部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C、《祝福》D、《伤逝》我的答案:D3精神胜利法来源于鲁迅塑造的哪一位人物?()A、阿QB、子君C、孔乙己D、祥林嫂我的答案:A4《阿Q正传》是对封建社会造成的精神上麻木的讽刺和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考点整理1、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关键点:封建传统吃人的总主题;权势者、卫道士、社会群体、被损辱与被损害者以及觉醒者的形象塑造;叙事结构及表现手法上的根本性创新。

2、《阿Q正传》的永恒艺术魅力关键点:阿Q形象中的国民性弱点——自我意识缺乏及其“精神胜利法”;小说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艺术上,现实主义典型的塑造以及悲剧和喜剧的有机结合。

3、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情感意向与艺术特点关键点:五类抒情意向——自我主观情绪的表现、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对庸俗倾向的揭露、对反动统治的控诉、对某些青年思想的批评;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运用和奇幻壮美的意境创造。

4、散文:《朝花夕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关键点:人情世态的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融议论于记叙的表现手法5、《故事新编》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05年简答题已考)关键点:内容上两类三组;艺术上古今贯通6、杂文:鲁迅的主要文化和文学业绩关键点:内容上,中国社会思想的百科全书(成熟期对八类历史事件和思想斗争的论战——①对国民党的政治、文化专制;②创造社、太阳社部分激进青年;③对“新月社”;④对“民族主义文学”;⑤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⑥对“论语派”;⑦对左联部分领导人;⑧对各类文坛小丑);艺术上,理性的启迪、情感的感染和形象的刻画熔于一炉。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一、封建传统吃人的总主题:《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小说中,有赵贵翁这样一些封建传统的自觉维护者,也有那些为封建传统蒙蔽的一般群众,他们自己是被吃者,但同时也参与吃人。

封建礼教影响的普遍性决定了人吃人的普遍性。

而封建礼教又是以家族制度为核心的。

小说中“大哥”的意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他并非有意戕害“狂人”,但他所遵奉的礼教观念决定了他要遵照社会传统的意志消灭“狂人”的叛逆意识;“医生”这个意向则集中体现了在传统封建社会里,那些以“治病救人”面目出现的道德说客一类人的实质,他们实际上起着帮助统治者吃人的作用。

【中国当代文学史】鲁迅与《呐喊》、《彷徨》

【中国当代文学史】鲁迅与《呐喊》、《彷徨》

第二节《呐喊》、《彷徨》《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16]《呐喊》收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2[17]。

后来,鲁迅把这时的创作称为“遵命文学”,他说:“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3[18]。

《呐喊》中的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的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

这些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深刻地刻画了一群“老中国的儿女”4[19]──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彷徨》收1924──1925年写的11篇小说。

鲁迅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他一面独立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坚韧的斗争,一面又由于还没有与当时正在走向高潮的革命运动相结合,暂时还没有看清历史发展的路径和前景,“成了游勇,布不成阵”5[20],因而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

鲁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便是题名《彷徨》的由来。

1[16]严家炎:《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求实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页。

2[17]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第419页。

3[18]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456页。

4[19]茅盾:《鲁迅论》,《小说月报》18卷11期(1927年11月)。

《呐喊》、《彷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呐喊》、《彷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呐喊》与《彷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摘要】鲁迅小说反映了时代本质和精神特征,其创作生涯中写下了近三十篇小说,后来集结成为《呐喊》、《仿徨》两部作品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开辟了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其取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和农民、知识分子形象。

同时,鲁迅也以革命的批判态度,在继承和借鉴中外古今的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关键字】鲁迅小说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正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近三十篇小说,后来集结成为《呐喊》、《仿徨》两部作品集。

《呐喊》与《彷徨》主要反映19l1年辛亥革命前夕到l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这一历史时期旧中国的社会生活现实。

这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跨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

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辛亥革命以后已经充分暴露出它的无力。

从“五四”开始,历史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但革命的风暴还在前面,无产阶级暂时还没有和农民结合起来,广大人民还过着落后、痛苦的生活,这是一个痛苦的时代,一个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时代。

《呐喊》和《彷徨》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当时剧烈的阶级斗争和新旧思想的斗争,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和统治阶级的强烈憎恨,对新社会的热情向往,对人民大众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可以说《呐喊》与《彷徨》是旧中国的一面镜子。

暴露旧社会的黑暗现实,探索社会的光明道路,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出路等重大事件,便是《呐喊》和《彷徨》的基本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作者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呐喊》是“五四”初期至“五四”高潮时期的作品,而《彷徨》则是“五四”后期即低潮时期的作品。

这两个集子的思想内容和战斗情绪,还是有差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10-30作者简介:周仁政(1962-),男,湖南津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21卷第4期2006年12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A NGS HA UNI VERSI T Y OF SCIE NCE &TEC HNOL O G Y(S OCI AL SCI ENCE)Vol .21No .4Dec.2006鲁迅#现实主义与政治时尚)))5呐喊6、5彷徨6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三)周仁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要]由鲁迅5狂人日记6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小说传统是观念的传统而非方法论的传统。

其本质是否定的现实主义而非/批判的现实主义0,这带来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政治时尚化:由启蒙现实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追随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革命的步伐,由否定的一极走向肯定的一极,政治化的情绪表达代替了文学化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性的理性表达。

[关键词]鲁迅;现实主义;政治时尚;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4X(2006)04-0096-07Lu Xun :R ea lis m a nd th e F a s h ion of P olitics)))C all to Ar m s ,W anderi ng and the engenderi ng ofm ode rn Chi nese novels(third secti on of t he research project for the origi n and h istory ofm odern Chi nese literat u re)Z HOU Ren 2zheng(S chool o f Libera l Arts ,Huna n Norma l Universit y ,Cha ngs ha,H una n 410081,China )Abstr ac t :Th e trad ition ofm odern Ch i nes e novels ,wh ich t ak es it root i n Lu Xun .s literary work The D i ary of aM adm an ,is a traditi on of ide 2ology rat h er t han a trad iti on ofm et hodo l ogy .In essence it is a n egati ve reali s m i n st ead of a critical reali s m ,wh i ch brough t abou t the politi cal f as h ion ofCh i nese reali sti c literature :from en li ghtenm ent reali s m t o revo l uti onary reali s m,realistic literat u re foll owed t h e steps ofm odern Ch i 2nes e cu lt u re and political revoluti on,m ov i ng fro m t h e ex tre m es of negati on t o affir m ati on w i th e m oti onal expressions of political concerns i ns t ead of rational express i on of literary and cu lt u ral the m es .K ey wor ds :L U Xun;realis m;political fash i on ;m odern Ch i nese literature ;ori g i n and h i s t ory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果把由鲁迅的5狂人日记6所开创的小说传统称之为/现实主义0的话,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种/现实主义0显然并不是就创作方法而言的。

因为就创作方法而言,所谓描写的真实、细腻,刻画的生动,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具体性、典型性等,5狂人日记6都迥异于一般意义上的西方现实主义小说甚至中国传统小说。

作为创作方法,/现实主义0在西方多被理解为/文学作品与其摹仿的现实之间一致性的问题0。

¹斯汤达在5拉辛与莎士比亚6一文中所强调的/现实主义0原则,本质上是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0。

勃兰兑斯在5十九世纪文学主流6一书中,论及十九世纪法国文学时,也是把以巴尔扎克等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0,看成是启蒙运动以来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部分(称之为法国的/浪漫派0)。

显然,除了作为创作方法(在绘画中是/人的真实0,在小说中是/生活的真实0),/现实主义0在整个西方现代文学中都未必能视为/主流0。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作为/主流0的/现实主义0其实也从来就没有单纯地作为创作方法而存在或被理解。

恰恰相反,浪漫主义(包括现代主义)则常常只是被理解为创作方法的。

就/现实主义0和/浪漫主义0作为文学观念的不同品质和内涵而言,可以说,在文学认识论上,现代中国人基本上走的是与西方人相反的路。

96显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5狂人日记6被强调为/现实主义0并不在于其创作方法,而是所表达的文学理念,这就是启蒙主义)))一种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时尚。

从此以后,所谓/现实主义0文学在中国几乎都表现为各种相同或不同的政治时尚。

一、5狂人日记6:作为/政治时尚0的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现实主义0原则在福楼拜那里曾被表述为/憎恨真实0。

º一方面,这可以理解为/现实主义0者眼中的/真实0,在本质上是被其所否定的生活(/真实0)。

然而,/如果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仅仅因为它只看生活的阴暗面,那么它不过是一种倒置的传奇故事罢了。

0因此,另一方面,正如伊恩#P#瓦特所强调的,在法国现实主义者那里,/他们宣称,如果他们的小说呈现出的趋势,与许多公认的伦理学的、社会学的和文学的准则来表现的更讨人喜欢的人类生活图景有所不同,那仅仅因为它们是比前人更冷静、更科学地考察生活的结果。

0这样,法国的/现实主义0者不约而同地都成为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这与同一时期崇尚/东方浪漫主义0的英国/自然主义0者(湖畔派诗人等)不免大异其趣。

»按照勃兰兑斯的论述,英国/自然主义0者其实是审美主义者,以湖畔派诗人为代表,他们使文学走上了一条非政治化的路,但法国的/浪漫派0却总是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从福楼拜到波特莱尔和左拉,他们使文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政治时尚。

这似乎也就给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现实主义0文学作出了注脚:一种可以以文学的方式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政治时尚。

犹如/现实主义0本质上的反现实性那样,作为/政治时尚0的现实主义文学在启蒙运动中也必然会流露出强烈的反抗性或反叛性)))惟有反抗的现实主义才具有鲜明的政治时尚的色彩,而建构的现实主义反而会减弱或消弭其政治时尚性。

就政治而言,文学必须张扬一种破旧立新的精神,这才可以创造时尚和引领时尚。

如果像西方那样,小说的标准只是/对个人经验而言是真实的0,那还不足以肩负这一使命。

因为/个人的经验总是独特的0。

¼所以,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0作为一种政治时尚,实质上还只是一种/批判的时尚0。

由于其本质上的/浪漫主义0性质(个人主义性质),它是以/反现实0、/反政治0的姿态凸现自己的政治时尚性的。

也就是说,由于立足于表现自我和表达自我,它总是以其别具一格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创造着一种/批判的时尚0。

显得它并非是刻意建构一种现实政治,而是刻意破坏一种现实政治。

中国的启蒙运动在观念上由于有进化论作支撑,本质上并非西方式的/文艺复兴0(虽然胡适等坚持认为中国也应该有一场西方式的/文艺复兴0,但历史证明这一认识是不合时宜的),这就注定了在启蒙运动中,中国的激进分子对属于自己的传统的/旧0的一切,必至于全盘否定或抛弃,而对于外来的/新0的一切,都必然产生不可遏止的择取的兴趣。

这其中,政治的需要起着关健的作用。

1916年2月,陈独秀在5青年杂志61卷6号即曾撰文指出/吾国专制日久,惟官令是从。

,,不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治动物。

0因此, /政治觉悟0乃为/吾人最后之觉悟0。

½在他看来,现代人的/政治觉悟0就是重视自己选择国体,参政议政的权力,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寄希望于圣君贤相施行仁政。

/民主0的问题因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0,与以/儒者三纲之说0为/大原0的/阶级制度极端相反0,/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0乃为/伦理的觉悟0(/政治觉悟0基础上的文化觉悟)。

亦是说,政治的觉悟因以/伦理的觉悟0为条件,文化的革命就必然成为政治革命的一环)))/伦理的革命0。

在这样的思想前提下,在新文化运动中自命为/听将令0的鲁迅,以文学为武器登上现代历史舞台,其最急于表达的,首先也必然是陈独秀所谓/伦理)政治的觉悟0。

由此可见,中国的启蒙主义者其实不过是自命为具有/伦理)政治的觉悟0的现代知识分子。

他们作为启蒙主义者的真实身份只是表现为他们自主地接受了一种西方式的启蒙)政治观念,然后以/先觉者0的身份/启蒙0)))号令民众。

本质上他们却是西方政治观念的被启蒙者。

如果说真正的启蒙必须以本质意义上的自我觉悟为起点,无论政治)伦理,还是文化)文学意义上的觉悟都不应该成为一种/最后觉悟0或最高价值左右人们的自主决策或自我选择,那么,中国启蒙主义者所持有的/政治)伦理0的价值导向一开始就约束和局限了人们的自主思维和自我选择)))人们似乎只能从/伦理)政治0一个方向确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一切自我化的、知识性的价值最后都必须服从或者翳蔽在这一/最后的觉悟0或最高的价值之中。

由此才能合于陈独秀所谓人是/政治动物0的判断。

在现代社会中,人果真都必须是,也只能是/政治动物0吗?众所周知,/人是政治的动物0的概念起源于亚里斯多德。

黑格尔对亚里斯多德的这一概念的表述是,由于亚里斯多德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一般的普遍的幸福0。

/国家按其本性0,/乃是先于家庭0/和先于我们任何一个人的0。

权利方面,国家是本质的存在。

/因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乃是第一性的0。

¾因此,个人只有依存于国家,就像手足依存于身体那样。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政治就是国家的意志,是实践领域的最高的善。

/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