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6章 领导与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了解:组织的概念、要素、组织的分类和基本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历史,产生的主要学说及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应用:思考各种人性假设在现实中的应用。
难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挑战。
重点:组织行为学概念、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过程、人类行为规律。
练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是什么?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机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2、类型:根据社会功能不同,分为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型维持组织;根据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可将组织分成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根据控制成员的方式,可将组织分成强制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规范型组织;根据组织人员的多少,可将组织分成小型组织(3人—30人)、中型组织(30人—1000人)、大型组织(1000人-45000人)、巨型组织(45000人以上);根据目标不同,可以把组织分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根据产权的归属,可把组织分成公有组织与私有组织。
3、行为是指人或动物的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运动、动作或活动。
行为的种类: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人行为、团体行为;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可分:管理行为、政治行为、社会行为、文化行为、战争行为。
4、组织行为应当是指人们在座位组织成员(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时表现出的行为。
组织行为包括组织成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
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为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把组织行为分成正向组织行为、反向组织行为。
5、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目标律、动机律、强化律、遗传律、环境律、发展律、差异律、本我律。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与联系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和联系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心理学自20世纪中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备受心理学、管理学领域研究者及管理实践者们关注的一门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两门学科间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1)研究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活动规律,侧重把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组织管理活动中,而组织行为学则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目的。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研究,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理论来源主要是心理学;而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理论来源更加多样化,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
(3)形成背景不同:管理心理学形成经历了长期理论和实践准备。
1912年,美籍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Minsternberg)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利维特(Leavitt)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并出版了第一本《管理心理学》著作,促使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队伍除心理学家外,还包括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甚至语言学家、数学家等。
(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
尽管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点不同,但实际上人的心理与行为间密不可分。
组织行为学章领导
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什么是领导?在组织行为学中,领导是一种被认同的决策和行为的过程,它涉及了一个人或者一组人在一个团队或者组织中通过指导、激励、支持和激励他人来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类型组织行为学中,有多种类型的领导。
这些领导类型可以根据领导者是否对员工进行指导和控制、是否合作和理解员工以及是否关心员工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领导类型:任务型领导任务型领导者通常在组织中扮演着组织目标实现者和团队生产者的角色。
他们通常是以完成目标为导向,着重于员工在项目中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应对型领导应对型领导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是处理突发事件和挑战。
这些领导者能够以一种冷静和明智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危机。
他们通常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是变革的策划者和执行者。
他们希望通过团队成员的推动和鼓励来创造新的和更好的变革。
参与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注重与员工的合作和沟通。
这些领导者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核心,通过参与和激励员工来鼓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最佳水平。
领导风格在组织行为学中,也有多种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是通常根据领导者如何指导和控制员工的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领导风格:命令式领导命令式领导以一种明确的方式指导和控制员工。
这种领导风格通常在需要迅速和明确的决策和行为时使用。
委派式领导委派式领导通常通过分配任务和责任来指导和控制员工。
这种领导风格通常在需要员工亲自掌控任务和责任时使用。
教练式领导教练式领导通常以一种关心和支持员工的方式来指导和控制员工。
这种领导风格通常在需要员工自我发展和学习时使用。
领导的重要性领导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通常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也通常扮演着给员工提供指导和支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领导在组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目标设定与管理领导者通常会参与并确定组织的目标和计划,并确保所有行动和决策都符合这些目标和计划。
人员管理领导者通常会负责招聘、指导、培训和评估员工。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区别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我国学者较普遍地认为,这两种提法实际指的是同一学科,但深入剖析,两者既有联系,又略有区别:
1.两者的联系。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它只有用行为来衡量和表现出来;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在一定心理活动的指导下进行的。
所以两者密不可分;即管理心理学在研究心理规律时,不能不研究行为,组织行为学研究行为规律时,也同样不能不研究心理活动。
2.区别(集中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内在性和人类行为的外在性)。
(1)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作为行为的内在表现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作为心理外在表现的行为的规律性;
(2)管理心理学主要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比较单一);而组织行为学有较广泛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
(3)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侧重于理论研究,具体方法较少,而组织行为学是把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且不但有理论研究,还有许多在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如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等。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 教案
教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教案1.引言1.1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1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的学科。
1.1.2重要性: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1.3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管理者提供心理学依据。
1.1.4两者关系: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心理学在组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知识点讲解2.1个体行为2.1.1个性与行为:介绍个性理论,如特质理论、类型理论等,分析个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1.2认知与行为:探讨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如知觉、态度、信念等。
2.1.3激励与行为:讲解激励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等,分析如何激发个体积极行为。
2.1.4学习与行为:介绍行为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等,探讨如何通过学习改变个体行为。
3.教学内容3.1群体行为3.1.1群体动力:分析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1.2团队建设:探讨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效能。
3.1.3冲突与沟通:讲解冲突的类型、原因及解决方法,强调沟通在冲突管理中的重要性。
3.1.4领导与决策:介绍领导理论,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等,分析领导风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探讨决策过程和方法,提高决策质量。
教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教案4.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4.1.2理解个体、群体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4.1.3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
4.1.4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5.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5.1.2分析个体、群体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绪论1.管理的职能:(理解)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组织:根据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设计组织结构,并为不同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领导: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激励: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活动,以保证事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
2.管理技能:(罗伯特·库茨)(掌握)概念性技能:包含着一系列的能力,包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思想的能力,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把一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能力,以及能够识别在某一个领域的决策对其他领域将产生何种影响的能力。
(高层管理人员)人际关系技能:是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中层管理人员)技术性技能: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例如,工程师、会计师、广告设计师、推销员等,就都掌握有其各相应领域的技术技能,所以被称作专业技术人员。
(低层管理人员)3.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解)观点:①中心是人②工作满意感与绩效有较大关系③规章制度影响绩效较小,群体自发的约束较大第二章个体基础1.年龄与绩效的关系(理解)2.心智能力(掌握)①数字能力: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②言语理解:理解读到和听到的内容以及词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③知觉速度:迅速而准确辨别视觉上异同的能力④空间想象:当物体位置空间变化时,能想像出物体形状的能力⑤归纳推理:鉴定问题逻辑后果,解决问题的能力⑥演绎推理:运用逻辑评估一项争论有价值的能力⑦记忆力:保持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
第三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感1.价值观的含义(掌握):对客观事物重要性的总评价,包括判断的成分,具有“内容”与“强度”两种性质2.价值观的分类1、格霍夫斯的分类(掌握):①反映型的价值观②忠诚型的价值观③自我中心型④顺从型⑤权术型⑥社交中心型⑦存在主义价值观2、斯普朗格尔的分类(了解):①理性价值观②唯美的价值观③社会性价值观④政治性价观⑤经济型价值观⑥宗教性价值观3、罗可奇的价值观分类(了解):①终极价值观②工具价值观3.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价值研究a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b权力距离c不确定性规避d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e长期—短期导向4.态度的含义(掌握):对有关对象的价值性陈述及主观感受5.海德的平衡理论(掌握):海德认为,P(主体的人)、o(客体的人)、x(客体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衡状态,另一种是不平衡状态。
《组织行为学》配套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第一章1.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斯蒂芬· P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十版), Prentice Hall 1997, 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曾国藩《冰鉴》(上、中、下),吉林文史出版社4.美]迈克儿.L.瓦休等著:《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5.[美]凯瑟琳.米勒著:《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6.[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7.潘天群著:《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8.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9.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美)奥特,(美)帕克斯,(美)辛普森编,王蔷,朱为群,孔晏等译,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经典著作选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第二章1.韦克难:《组织行为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2.(美)索尔索(Solso,R.L.)等著,张奇等译,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3.郭毅等:《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2002年4.徐淑英,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李新春,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成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8.邓桂枝,组织公平性、组织公民行为与服务公平性的关系[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69.赵红梅,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个人特质与个人-组织契合度的调节作用[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110.储小平、王宣喻,职业经理的成长与民营企业的发展[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1第三章1.于斌:《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2.D.赫尔雷格尔、I.W斯洛克姆等著:《组织行为学》(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胡佩诚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美)坎特威茨等著,杨治良等译,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郁建兴、江华、周俊著,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7.邓桂枝,组织公平性、组织公民行为与服务公平性的关系[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68.郑伯埙等,華人組織行為:議題、作法及出版[M],台湾华泰出版,2006.109.吴比著,奔腾入海——30年民企人物风云史[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10.上海文广,百年商海(纪录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四章1.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合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4.韦恩·卡西欧赫尔曼·阿吉尼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6.牧之、张震《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新世界出版社7.圣吉,《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第五项修炼续集》8.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管理和组织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美)斯莱特著,郑雅方译,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10.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第五章1.《组织行为学》,理查德 L.达夫特(美)、雷蒙德 A.诺伊(美)著,2004年1月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澳]欧文· E · 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3.卡斯特等,《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钱德勒,《看的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5.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马斯洛,《激励与个人》6.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7.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麦格雷戈,《企业的人事方面》8.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明茨伯格,《经理工作的性质》9.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梅奥,《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0.徐淑英,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第六章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7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第七章1.Steven L.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组织行为学(英文版)--21世纪经典原版经济管理教材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2.张功,赵泽编著,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心理学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3.杨中芳(台湾大学),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C],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4.郑伯埙等,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回顾与展望[M],台湾华泰出版,2007.85.(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著,周长城等译,经济社会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组织行为学基础、现实与挑战》(第3版),2004年4月第4版,黛布拉• L•纳尔逊(Debra L.Nelson)、詹姆斯•坎贝尔•奎克(James Campbell Quick)著,中信出版社8.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华人本土心理学(上、下) [M] (博雅华人本土心理学丛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9.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10.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第八章1.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翟学伟著:《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的学科。
其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包括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与管理心理学相比,组织行为学着重在特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及其间的交互作用,而管理心理学则侧重于基本心理规律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与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早期的管理理论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而行为管理理论则强调人的思想、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提高组织的效能和员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知觉的偏差:选择性注意、认知失调、确认偏差等。
二、归因理论1.定义:人们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即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释的过程。
2.归因偏差:归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如自我中心偏差、基本归因错误等。
3.影响归因的因素:行为的稳定性、可控性、一致性等。
三、个人决策1.定义:在面对不同选择时,个人所做出的决策过程。
2.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行为决策模型、感性决策模型等。
3.影响决策的因素:认知偏差、情绪、风险态度、社会影响等。
四、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的应用1.在组织中,了解员工的知觉、归因和决策过程,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从而更好地进行员工管理。
2.在招聘、评估和晋升等方面,需要考虑员工的知觉、归因和决策,以便更好地判断员工的能力和潜力。
3.在协商和谈判中,了解对方的知觉、归因和决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达成共识。
感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好的感觉可以引起好的知觉。
认识过程是指知觉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
个性差异与管理对策
性格特征 开朗直率 沉默寡言 气质类型 多血型 粘液型 行为表现 坦白直爽、兴趣广泛、爱发牢骚、 不拘小节、言行有时易被人误解 管理对策 表扬为主,防微杜 渐
倔强刚毅 心胸狭窄
粗暴急躁 自卑心理 傲慢自负 疲疲沓沓
胆汁型 忧郁型
胆汁型 各类型 多血型 各类型
能吃苦、办事有始有终,但缺乏灵 经常鼓励,多教方 活性,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不冷静, 法 容易产生抗拒情绪,求胜心切
气质差异管理:
1、正确认识人的气质类型 2、根据员工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工作和选 拔人才 3、根据气质特征合理搭配群体成员 4、根据气质特征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五.性格
性格的概念: 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比较稳 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和气质: 1、区别:先天与后天、可塑性 2、联系:气质影响性格形成,性格一定程 度上可以掩盖或改变气质。
二.态度
态度的概念: 个体对某一种现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 倾向。 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态度的特征: 对象性/内隐性/后天性和社会性/相对稳 定性
态度的功能: 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识或理 解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态度影响行为:分离或一致 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 态度结构方面的因素/行为反应方面的因 素/态度自身的因素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1、组织行为 可分为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两大类。 (1)微观行为: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 群际行为。 (2)宏观行为: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 2、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行为、领导心理和 行为、组织心理和行为、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
组织行为学
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组织行为学还具有跨学科性。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包括行 为科学(含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含政治学、 经济学、伦理学) 学科具体学科主要影响和涉及研究领域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培 训、绩效评估、员工选聘组织管理学组织理论、组织技术、组织 变革、组织文化行为科学心理学激励、领导、知觉、个性、个体 决策、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压力、工作设计社会学群体动力、 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沟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决策人 类学价值观比较、态度比较、跨文化研究、组织文化、组织环境 社会科学政治学冲突、组织内权力与政治经济学领导有效性、工 作绩效伦理学激励、领导、沟通的伦理问题
一、组织行为概念
组织行为是指人们作为组织成员(不管是 普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所表现出的行为。 然而,组织成员的行为并不完全属于组织 行为。组织成员的业余活动,如娱乐、交 友、恋爱、健身、购物等都不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 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一)微观组织行为
(五)案例比较法
案例比较法是将若干案例比较后得出一般性的
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于认识和描述不同组 织结构中的基本相同点,对这些相同点的收集 和分析可以产生一些能够作为预测未来发展的 工具且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的或可比较情景的一 般结论。可见,案例比较法有其广泛的实用价 值。
二、组织行为学的一般模型
(二)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就是用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
嗅觉等)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 分析其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方法。 采用观察法时,一般要求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 进行。观察者作为旁观者或中立者,不改变被 观察者的日常生活条件,对其行为也不加以人 工的干预和控制,而只是等待被观察者的行为 “自行发生”。
《组织行为学》作业集答案樊秀峰专升本
《组织⾏为学》作业集答案樊秀峰专升本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第⼀章组织⾏为学概述⼀、填空题1、⼯业⼼理学之⽗《⼼理学和⼯业效率》2、经验总结法实验法现场研究法案例⽐较法3、泰勒霍桑实验权变态度4、社会学⼼理学5、结构有效性6、持续创新⼆、判断题1、错2、错3、对三、简答题1、答:根据美国学者罗宾斯的定义:组织⾏为学是⼀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为的影响,以便应⽤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其研究的核⼼问题包括:1)⼈与⼯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是微观组织⾏为学研究的核⼼问题;3)组织变⾰问题是宏观组织⾏为学研究的核⼼问题。
2、答:组织⾏为学在三个层⾯研究⼀定组织中⼈的⾏为:1)个体⽔平:主要研究个体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对个体⾏为的影响;2)群体⽔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模式、权⼒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为;3)组织⽔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作过程、组织⽂化、⼯作压⼒⽔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为的影响。
3、答案略。
四、论述题(要点)1、答:1)组织变⾰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为学研究的⾸要问题。
这⽅⾯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预理论以及变⾰代理⼈的⾓⾊。
与组织变⾰密切相关的是领导⾏为研究。
在个体层⾯上,组织⾏为学⽐较注重决策和判断中所采⽤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层⾯上,组织⾏为学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
2)组织⾏为学强调对⼈⼒资源的系统开发。
⽬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组织的适应性和⼲预问题的研究等⼈⼒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3)组织⾏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标。
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较研究、科技投⼊的⾏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多元化、国家⾦融安全等⽅⾯,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作⽣活质量。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6章 领导与组织行为
(三)西方(近现代):领导者、追随者、环境
1.领导的定义
• 领导是对制定和完成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 领导是指挥部下的过程。 • 领导是在机械地服从组织的常规指令以外所增加的影响力。 • 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是领导者个人品质、 追随者个人品质和某种特定环境的函数……
12
• 概念归纳:
27
民主参与作风的领导者以理服人,以
身作则,拟议中的行动或决策同下属 磋商,鼓励下属参与。
特点:所有政策是领导和下属共同讨论决 定的,是领导者是下级共同智慧的结晶。 分配工作尽量考虑个人能力、兴趣和爱好。 谈话时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下命 令仅占5%左右。
28
放任自流作风的领导者,工作事先无
7
•
3.谋势
君子性非异,善假于物也!
谋:计谋、谋求,即战略战术。 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 狭义的势指权势。
• 《孙子兵法》: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8
•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势的三要素)
23
23
3.幽默是领导者应有的特质
• 布雷迪(Brady)认为,21世纪的企业领导人不 再像过去领导人那样衣冠整齐,一本正经,爱 发号施令,而应当像初次登台的女明星那样有 魅力,像体育运动员那样灵活,像美洲豹那样 迅猛,必须具有幽默的智慧。 • 菲力普(Phillip)认为,领导者具有幽默感至 关重要,它特别有助于减轻应对棘手环境时的 压力。
• 概念:权力是领导工作的基础(只有权力 能够使混乱变为秩序)。 • 权力是影响被领导者的一种力量,这种力 量有利于被领导者的服从与追随。 • 追随行为取决于权力与依赖(正相关)。17Fra bibliotek权力的来源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3)实用性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与异同定义研究内容异同管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规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同:以人为研究对象,心理影响行律在管理中的应的形成及其机制的规律性。
内为用的科学容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心理三异:管理心理学是偏重基本心理规个层次律的应用。
着重心理层面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研究特定组织中着重在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组织行为只是研究特定组织中人们人们行为规律的织的行为及其间的交互作用,的行为规律。
科学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提高组织组织行为认为产生行为的需要和的效能动机不仅由代价观.知觉.性格所决定,还受个人地点的群体和组织以及组织外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管文科学的发展p2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XXX: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XXX: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础知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培训方法选择和实施过程
01
02
03
培训方法选择
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选 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如课 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在线学习等。
制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参 与人员等,制定详细的培 训计划。
实施培训
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确保培训过程的顺利进行。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辅导
职业发展规划
帮助员工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 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规划实
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包括个体、群体和组 织等不同层次的心理现象。
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 与行为以及领导心理与行为等方面。
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 案例研究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在管理 活动中的本质和规律。
评估阶段
定期评估组织文化建设的成效,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 和措施。
优秀组织文化案例分享
谷歌(Google)
华为(Huawei)
谷歌倡导“自由、创新、探索”的文 化氛围,鼓励员工自由发挥创意和想 象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同 时,谷歌注重员工关怀和福利,提供 丰富的娱乐设施和健康保障,营造轻 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反馈与确认
及时给予他人反馈,确认自己 是否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以
确保沟通顺畅。
冲突类型及产生原因
任务冲突
因工作任务、目标或资源分配等问题而产生 的冲突。
价值观冲突
因个人或团体价值观、信仰或文化差异而产 生的冲突。
关系冲突
因人际关系、性格差异或信任问题而产生的 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权力的来源
法定权力——
职位 权力
奖惩权力——
强制权力——
专长权力—— 与个人的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 个人影响权力—— 与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等相关
不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 人, 一切悉听尊便,毫无规章制度。极少
运用权力,给下属高度的独立性,依靠下 属确定他们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为下属提供信息,充当群体和外部环境的 联系人,以此帮助下属工作的进行。
29
怀特的发现: 只有民主参与型领导 效率最高。怀特提出 了参与的概念,并注 意到了参与的作用, 为以后的“参与管理” 理论奠定了基础。
31
形态 1 称为 专制式的集权领导 。非常
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 与惩罚的方法,决策权限于最高层。 形态 2 称为 仁慈式的集权领导 。采用 奖赏与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允许一 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沟通,向下属征 求一些意见,授予下属一定决策权。
32
形态 3 称为 协商式的民主领导 。对下
• 人们为什么关心领导行为?
领导者的地位特殊;
领导者的权力最大; ——对任何一个组织领导行为都是至关重要的; 领导行为历史悠久; 领导行为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
许多人气愿意做领导者;
……
4
(一)什么是领导
领导是对制定和完成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施加影响。
领导是指挥部下的过程。 领导是在机械地服从组织的常规指令以外所增加的 影响力。 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跟 随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27
民主参与作风的领导者以理服人,以
身作则,拟议中的行动或决策同下属 磋商,鼓励下属参与。
特点:所有政策是领导和下属共同讨论决 定的,是领导者是下级共同智慧的结晶。 分配工作尽量考虑个人能力、兴趣和爱好。 谈话时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下命 令仅占5%左右。
28
放任自流作风的领导者,工作事先无
24
24
4.品质理论的缺陷
–它忽视了被领导者的地位和影响作用
事实上领导者的特征是变化的 忽视了情境因素。 特征的重要性与结果相当不一致
• 自1940年开始人们逐渐放弃从特性特征方面 研究领导的有效性。
25
(二)领导行为理论
1.三极端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怀特等提出:权威式、民 主式、放任式。
社会心理学家卢因认为:领导者通常采用处于两种类 型之间的混合型作风:
放任 (权力定位于员工个人) 家长作风 下级自决作风
专制
(权力定位于领导者)
民主
(权力定位于群体)
实行多数裁定原则
26
权威作风的领导者以力服人,即靠权
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
特点:发号施令,要求他人依从,为人教条 且独断,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 训斥和惩罚,偶尔也有奖励。有人统计, 具有权威作风的领导者和别人谈话时,有 60%左右采取命令和指示的口吻。
2
置信的经济效益,并且,由于对1991年海湾战争的报道 而赢得了无数赞誉。1986年又一次赌注,买下了联合艺 术家电影图书馆。特纳的CNN,因为上演经典影片而获 得了巨大成功。 启示: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和大胆追求成功的能力, 使Ted Turner明显区别于一般的企业经理。 这就是领导!!!
3
一、领导概述
30
2.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
• 利克特总结了环境变化趋势和管理特点 后,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并提出 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专制式的集权领 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 导;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在以上四种方式中,第四种方式是最富有成果的,其原因在于群体成 员参与管理和在管理实践中相互支持的程度.
第六章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一、领导概述 二、领导理论 三、领导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1
开篇案例
媒介大亨——泰德.特纳 泰德.特纳(Ted Turner),美国的媒介大亨,他的座 右铭:“要么领导;要么服从;别无它图。”24岁, 1963年, 中止大学学业,开始经营濒临倒闭的广告牌企 业。发生转机后,购买了亚特兰大一家独立的小型电视 台,取名“超级电视台”。一年后又买下了亚特兰大屡 战屡败的勇敢者棒球队,获得成功。1981年,特纳认定 24小时新闻直播必有市场,尽管当时没有一个人赞成他 的想法,他还是倾全部财力创立了有线电视新闻网 (Cable News Network,CNN),获得了令人难以
监督计划实施)。——前者追求的是做正
确的事,后者是要把事情做正确。
• 领导者的工作具有高度的风险性,常常倾向于 寻求风险,当收益很高时尤为如此。
14
(四)领导的条件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领导者是领导工作的主体。领导者本身的背景、 知识、经验、对下属的看法等,都会影响到组 织目标的确定、领导方式的选择以及领导工作 的效率。 被领导者是领导工作的客体。被领导者的背景、 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他们的价值观、目标 追求、责任心和个性等,都会对领导工作的有 效性产生影响。
5
(二)东方的领导思想:帝王之学
——民本、正己、谋势
1.民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 • • • • 《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资治通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 充腹,腹饱而身毙”。 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15
2.领导环境
领导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领导环境更多的 是指组织内部环境)。 美国的研究表明,领导工作的有效性,实际上并不取 决于领导者所采用的某种领导方式本身,而是取决于 这种领导方式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
唐太宗李世民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 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16
3.领导者的权力
个人 权力
对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职位权力无论何时都是必要的,但仅拥有 职位权力的领导只会是一个指挥官,而不能成为令人信服、信赖和 敬佩的领导者。
18
二、领导理论
• • • • • 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了解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相比具有哪些人格特质。 试图以领导所采取的行为解释领导的有效性。 运用权变的模型对领导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对特质论的重新重视(麦肯锡创始人鲍尔)
23
23
3.幽默是领导者应有的特质
• 布雷迪(Brady)认为,21世纪的企业领导人不 再像过去领导人那样衣冠整齐,一本正经,爱 发号施令,而应当像初次登台的女明星那样有 魅力,像体育运动员那样灵活,像美洲豹那样 迅猛,必须具有幽默的智慧。 • 菲力普(Phillip)认为,领导者具有幽默感至 关重要,它特别有助于减轻应对棘手环境时的 压力。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业研究所发 起了对领导行为进行研究的热潮。他们对 大型组织的领导行为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 研究,一开始,研究人员列出了1000多种 描述领导行为的因素,通过逐步概括和归 类,最后将领导行为的内容归纳为两类:
• 第一类是关心下属的行为; • 第二类是建立制度的行为。
34
两种领导行为在一个领导者身上可以是两个方面的任意组合。他们 把两维坐标平面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代表一种组合,如下图所 示。
7
•
3.谋势
君子性非异,善假于物也!
谋:计谋、谋求,即战略战术。 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 狭义的势指权势。
• 《孙子兵法》: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8
•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势的三要素)
——人民战争,人民共和国,人民公社,人民政府!
6
2.正己
《礼记•大学》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宽、恭、信、惠、敏,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曾国藩:内圣外王
•
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 ——存诚自养,慎重独处: 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 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令人敬畏,全在自强: “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 此威信也”。
36
结论:员工导向的领导 与高群体生产率和高工 作满意度成正相关。 生产导向的领导与低群 体生产率和低工作满意 度联系在一起。
37
4.领导方格理论(布莱克和莫顿)
协调型 俱乐 部型
高 1.9 9.9
关 心 人
5.5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 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在“指挥 ”和“影响”的概念上衍生的。 领导是与实现某种目标相联系的 。
领导是一个行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会达到某种结果。
领导的本质就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它取决于追 随者的意愿。
13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 领导主要是处理变化的问题(如制定 未来决策,推行主张),管理则主要处理 复杂的问题(如制定计划、设计组织结构、
高
关 怀 体 谅
低
低结构 高结构 领导行为归纳: “抓组织”和“关心人” 高关怀 高关怀 问卷调查发现: 关心人和抓组织在一个领导人身上并不 高结构 低结构 是相互排斥的,可以是单一的抓组织, 低关怀 低关怀 也可以是两者的任意组合。
创立结构
高
双高假设
关怀体谅 创立结构 成功的领导
35
建立制度指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 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关心下属 指的是领导对下属信任、尊重他们 的想法和感情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的程度。 高-高型领导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 度。但也有足够的特例表明这一理论还需要 加入情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