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5、黄河颂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㈡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冼星海(xiδn);⑵气魄(pδ);⑶巅(diαn);⑷狂澜(IGn);(5)浊流(ZhU6);⑹宛转;(7)九曲连环(qu);(8)劈(pi););⑩一泻万丈;(11)浩浩荡荡;⑫哺育(bu);(13)榜样。

㈡词语释义⑴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⑵一泻万丈: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写作特色】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之南宫帮
珍创作
作者: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饰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浩
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初一语文《黄河颂》

初一语文《黄河颂》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 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发展,为古代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
黄河流域历经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但文明始终得以传承 和发展。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应用三
“黄河精神”所蕴含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可以激励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 态和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谢谢
THANKS
06
小组讨论
学生探讨“黄河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联 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当今时代传承和弘扬 “黄河精神”。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心得体会一
在阅读《黄河颂》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 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这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心得体会二
通过阅读《黄河颂》,我学习到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对我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心得体会三
《黄河颂》中的“黄河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应用二
通过学习《黄河颂》,我更加明白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各种爱 国活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3
文化自信
黄河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其精神内涵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

黄河颂古诗

黄河颂古诗

黄河颂古诗
黄河水悠悠,穿过大山沟。

波浪滔滔不息,水声响彻云霄。

泛舟三千里,水浸大地泽。

黄河之水宽广,可比抱海腹中页。

民生离不开黄河,历史深藏黄河。

世代赖其赐予,文明因它得以繁华。

黄河曾有何等辉煌,孕育了中华的伟大。

沧桑岁月见证了她,流淌百年不改灿烂光芒。

河岸两边绿如玉,堤坝高耸守护住。

千年风华永流传,黄河颂在人心中鸣。

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黄河颂古诗歌中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崇敬之情,赞美了黄河带给人民的福祉和光荣历史。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豪放的抒情特点。 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绘,如比喻、 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诗歌 中的抒情元素也比较丰富,如对黄河的热爱、对黄 河的感恩等,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性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黄河化的重要性《黄河颂》是一首讴歌黄河文化的诗歌,黄河作为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 价值。通过《黄河颂》的赞美,可以让人们更加深 刻地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保护和 传承这一文明遗产。
三、《黄河颂》的文化内涵?
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黄河颂》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在诗歌中,诗人用崇高 的语言赞美了黄河这条神圣的河流,表达了对祖国 的热爱和敬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 美好祝愿,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期望和信心。
{content_image}
4
2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叙事特点的诗歌作品,通过 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黄河在中国文化和历 史中的重要地位。诗歌的叙述方式庄重肃穆,语言 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歌从黄河的源 头开始,以流经的地方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描写和 细腻的表现,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伟大贡献。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朴素的民歌特点。 诗歌中的语言简单朴素,没有过多华丽的修辞和繁 复的句式。这种朴素的风格与黄河这一民族精神的 象征相得益彰,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同 时,这种朴素的风格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记忆。

黄河颂

黄河颂

《五月的鲜花》歌词。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 ,并从事进步文 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山巅(diān) 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县人,现代诗人 文 学评论家。 1913年出生,卒于 2002年。1927年中学时代参加 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后辍学,做过店员、学徒、小 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了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 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三个方面。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全文分为三
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
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 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一代代 炎黄子孙。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 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 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 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始终通过奇特的
想象和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
阔的历史画卷,歌颂苦难与抗争,反映中华
儿女的真实场面。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 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
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成语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5 黄河颂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二、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为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填词,以深怀忧患与悲愤的文字以及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diān: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朗诵词部分,是序曲。

歌颂黄河的“伟大而又坚强”。

第二部分(第2节):歌词部分,全诗的主体。

描写黄河的豪迈气势,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

四、思考探究1.序曲部分的黄河表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伟大而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黄河颂是中国作家贺敬之的作品,下面是黄河颂的原文:汉献帝永平十三年春,太尉何进领大军塞外击胡,上表告捷。

帝召公卿东堂,令进御座。

宴罢,进独留。

赐进劒履,慷慨然诵道:我将仕宦,举贤使能。

敕令河清。

乃大修河防之工。

喧朋议纾纷。

夏声冰裂,景被以武装。

弱夫凯歌,普天萧瑟。

身驰人念,宛尔须臾。

佳邑嵩镜,黄河穿宕。

山川酿秀,水气薄濛。

力犹倍新,腾旃一狂。

天不负智士英勇。

毅然确定。

剖符扬军,辩让论空。

元气昭彰,违流阻洞。

百赖皆忘忧穷。

自多以东,取息安龙。

巨浸京恩,兴见丹功。

此至而妖物丧凶。

楼船弔构,璧阃锋刃。

朝献千铢,野支百千。

羽旐茂纂,宝策盈屏。

辟易再来,祠逞异梦。

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秋汉灵帝即位时,黄河改道北流,废津漳,复注之。

庙祀群臣。

各以衷惟忠。

我先奉诏,进赍菲薄。

乃向則心扰。

且渤泽之会,安可为宿?败其翻碣,实要须陆。

名山海胜,云卧众物。

大鲸翻波,浩浩若冢。

撷魚珠菜,蝉麦不寿。

绿树朝元,清淮秋室。

湖阳斜月,洛阳寒日。

金刀荡草,公署显显。

豹尾采芹,翊赓黼谟。

吏民幽魂,羣类咸葬。

几世业淆,早晚近修。

凤凰恢恢,霜月寒头。

岁献青筍,归参大赋。

翻译: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的春天,大将军何进带领大军去边塞击败胡人,上表报捷。

帝王召集朝臣于东堂,命令何进前往皇帝的御座。

宴会结束后,只有何进留下。

皇帝赐予何进剑和靴子,何进激动地朗读道:当我从政,举贤使才。

下令整治河道清淌。

充满人声,讨论不休。

夏天冰裂,景象武装。

虽然攻杀弱小之夫,世界仍是荒凉。

追寻我的成功,广被人们传扬。

身体奔跑,一切如此匆忙。

美丽的城邑,像秀美的镜子。

黄河在其中蜿蜒。

山川酝酿着水雾稀薄。

力量倍增,一股狂奔。

天空不负智者的勇猛。

果断地确立决心。

解开文书,抗辩争论。

元气显赫,阻碍改变道路。

百事皆忘忧痛。

自东方来取息,安抚龙魂。

宏大的浸润,难以言表的恩宠。

这时妖物失去了凶恶。

楼船销声匿迹,宝瓶闪烁着锋利的刀刃。

朝廷纳入千铢贡品,野外进贡百千。

羽旐繁盛,宝策遍布屏幕。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 1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课文原文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__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文学赏析主题思想《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

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

黄河颂

学习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 的爱国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 强盛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写作特色
• 1.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 这首诗歌的显著特点,是发自内心的强烈 感情和民族责任感的抒写。在民族存亡的 时刻,一个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面对黄 河,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情,对赶走侵略 者、建设美好的家园也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诗人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形 象,把心中的感情,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 女的感情抒发了出来。
问题探究
• 1.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 / 伸出千万条 铁的臂膀”? • 探究一: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 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 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 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 探究二: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 巨人,“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体现了黄 河的庞博气势。
背景资料
• 本诗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 河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0 年版)。 1938 年,抗日烽火燃遍了中国大地,诗人 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 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 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 1939 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 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 • 劈 • (pǐ)劈叉 •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 动等的发源地。 • 体魄:体格和精力。
•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 等)。
字词解析
• 一泻(xiè)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 流畅。文中指前者。 •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 臂膀:胳膊。 • 哺(bǔ)育:喂养,培养。 • 滋长:生长。 •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第5课《黄河颂》课件

第5课《黄河颂》课件
生态文明建设利国利民
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课文内容的社会反响与评价
07
《黄河颂》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
01
03
04
《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的雄伟壮丽,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黄河颂》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黄河颂》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增强了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坚定
勇敢不屈
坚如磐石
整合
凝聚力
共识
统一
独特
转型
勇气
灵感
多样性
文化
包容
思想
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题深度解析
05
课文中对黄河的颂扬与情感表达
《黄河颂》展现民族自豪感
《黄河颂》表达爱国情感
《黄河颂》通过对黄河的颂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自豪感,其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承载了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2024/3/4
《黄河颂》课文内容深度解析
目录
目录
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
0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1.体现作者爱国深情《黄河颂》是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2.开创现实主义诗风《黄河颂》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真实面貌,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后,现实主义诗风盛行,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
作者: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河颂》,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教学内容:课文《黄河颂》原文黄河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 教学重点: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二、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颂》原文2. 有关黄河的历史和文化的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介绍课文《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 课文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气势分析课文的内容和意义,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3. 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对中华民族的影响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团结、自强不息等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黄河的感受,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课文《黄河颂》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可以是对黄河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黄河的感悟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黄河颂》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对黄河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认同和实践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背诵课文和短文写作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黄河颂》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黄河沿岸的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黄河历史文化的了解。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黄河颂》是一首著名的民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其内容描写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壮阔的河流黄河,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神奇,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敬爱和依恋之情。

本文将结合原文及其赏析,更为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黄河颂》的原文《黄河颂》是由中国著名传媒人、音乐家、文化学者李谷一所作。

其原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

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文化背景分析《黄河颂》作为一首歌曲,除了它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词句外,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背景。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众多,古代中华文明就孕育于黄河文化的沃土上。

《易经》中,也有“巽为风,象为木,君子以议狱缓死”这样的语句,正是来自于黄河文化。

其次,歌词中的“长城”、“玉门关”、“白登道”等地名,更是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符号。

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军事事件,而这些事件又让地名自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符号和标志。

三、文本解读歌词中的第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则凸显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英勇奋斗。

歌词的后半部分,“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描绘了黄河、天山和玉门关等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传说和神话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加丰满和富有深意。

再看到后面的“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延伸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战役场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黄河颂》课文原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做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课文赏析《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歌颂了黄河的宏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充满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首先,诗人通过对黄河的生动描绘,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桀骜不驯的血性。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的震撼力。

同时,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表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其次,诗歌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赞美。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这表现了黄河孕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奋勇抗争,前赴后继。

这种英雄气概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诗歌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发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表现了诗人对黄河精神的崇敬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之,《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之樊仲川
亿创作
作者: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饰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浩
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
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
言运用的技巧。

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
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

确定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训练重难点: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

教学时间:一到两课时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
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

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
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

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
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2、说学法:
⑴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
的主人。

⑵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
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
图片资料和震撼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四、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
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
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
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
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
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家再来看一下老
师搜集的一些图片。

(多媒体展示)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
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
唱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看谁读得准,先检查预习生词
磅礴—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浊流—哺育—屏障
3、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4、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5、听课文配乐朗诵。

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6、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

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7、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

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8、解读歌词,这部分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思考是从哪几个角
度来描写黄河的?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

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

(师提示
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
学习成果总结: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

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

“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

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齐读这一节。

9、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
之情。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
了几次?应怎样来读?
学习成果总结: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
表明在歌颂。

10、诗人从哪几方面讴歌了黄河的精神,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生答师板书“摇篮”“屏障”“精神”,不一样。

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11、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该怎样读?(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针对教学目标2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
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12、配乐朗读三小节,点评
太好了。

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
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
还要读好关键词句。

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最能够
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
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

借助提问的形式激发学
生的积极性,把握朗读技巧。


(四)、质疑问难,重点品味疑难语句。

交流探讨解决。

如:“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等。

(此过程略)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可从诗的优美旋律、诗中形象、诗的语言等方面说)(六)课堂总结: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
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

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
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

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
走进黄河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

可是我们是怎样
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

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
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

(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

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
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

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


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
亲河。

2、课外练习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赋予某些事物特定的意义,如大海象征胸怀宽广,青
松象征意志坚强等,请你仿照诗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
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也为本
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

)
八、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结构,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黄河颂》音乐壮阔,激情澎湃,借助这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
望--------------- 颂-------学
雄浑壮阔摇篮屏障伟大坚强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