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复习——修辞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一、复习目标1.判断、辨析、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灵活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提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回答]拟人、比喻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猜一日常用具)[回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在我们中考中对修辞手法也经常进行考察,下面是五年来潍坊市的中考试题,我们一起看一下中考题中对修辞手法的考察:(二)【链接中考】1.下面是你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1)-(3)题(6分)1(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3))这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2 分)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

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

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

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
三 考场回音:
析运用的正误。
、学会辨析具体语境中修辞方法的作用(出示第八张幻灯片)
1.明确用了何种修辞方法。2牢记修辞方法的作用2、结合语言的环境,
(个性)
、根据句式结构与语境仿写句子。(出示第九张幻灯片)
某中学为帮助地震灾区的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根据课文,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请你从修辞角度说说这句广告语的妙处。
难时太平洋
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广告语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揭示了保险的作用,
、母亲节快要到了,请你为母亲编写一条手机短信。要求至少运用2种修辞手法,语言优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
(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

修辞:比喻 ;句子结构:不是------而是 ---为----;内容:默默奉献的小角色
1)明确用什么修辞手法
2)研究句子结构怎样(注意 抓关键词语)
:引导复习各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
“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
、街上仿佛没有人。(没有喻体,或者说找不到本体)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
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重点: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创新性地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文本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提问: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二、修辞手法的讲解(15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2. 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以便更亲切、具体地表达。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的事物进行并列,以便更鲜明、有力地表达。

4.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部分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义。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便更突出、深刻地表达。

6. 设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思想或情感,以便更引人思考、深入探讨。

7. 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便更加强调、突出观点。

三、修辞手法的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练习。

2. 每组给出一个主题,运用所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各组展示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

四、修辞手法的运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2. 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含有修辞手法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组织修辞手法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章和判断修辞手法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概念、种类(明喻、暗喻、借喻)、作用。

2. 拟人:概念、作用。

3. 排比:概念、作用。

4. 对偶:概念、作用。

5. 夸张:概念、作用。

6. 设问:概念、作用。

7. 反问:概念、作用。

三、教学过程:1. 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造句。

4.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修辞手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表达效果。

2. 收集生活中的修辞手法实例,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能够评价他人的作品,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4. 考试成绩:学生在考试中能熟练判断和运用修辞手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和日常例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练习:提供多种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修辞技巧。

4. 反馈与评价:定期进行作品展示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不断提升修辞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分析修辞手法的案例。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自学。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修辞手法实例和练习题。

八、教学活动:1. 修辞手法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提供的例句,识别并理解各种修辞手法。

3.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创作句子或段落。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修辞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修辞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修辞一、复习要点1、能辨别句子的正误,修改常见的病句;2、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句子;3、能根据句意关系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借助关联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有关句子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二、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的是:①了解句子大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逐层压缩句子成分,显示句子主干;③注意各种句子成分的位置规律;④分析各种病句产生的原因,摸清规律;⑤了解各类试题的考查要求,运用解答的方法和技巧,如语感审读、提取主干、造句类比等;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正确使用病句修改的规范符号;⑦对一些应用性的题目要认真把握题干信息,紧密联系上下文语境,仔细揣摩。

三、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1.语序不当(1)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2)动词修饰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及作用。

2. 难点:学会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例句及分析。

2. 学生准备课本及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利用PPT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及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例分析:教师选取文本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修辞方法进行语言表达,分享彼此的思路。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方法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修辞方法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方法,整理笔记。

2. 选取一篇课文,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

3. 创作一篇小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方法,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修辞手法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新性和准确性。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提升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或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学修辞方法展示自己的才华。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经典文学作品3. 写作练习题4. 学生作文样本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课堂讲解:20分钟3. 实例分析:15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5. 课堂练习:10分钟6. 总结:5分钟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十、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中考专项复习——修辞教案

中考专项复习——修辞教案

热身练习一、判断下列各句是否运用了修辞并指出修辞手法。

1、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不断有细流的渗去和汇入。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4、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6、可是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7、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8、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9、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10、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11、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12、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13、像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来处。

()14、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二、选择1、对下列句中修辞方法与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往往……(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

)B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夸张,突出地表现时光迅速流逝。

)C安东尼奥: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反问修辞手法,强调夏洛克的贪婪残忍之心是不会改变的。

)D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比喻、拟人,表现“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焦急、急切的心理。

)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错误的一项是()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中考专题复习之-修辞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之-修辞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之-修辞专题复习教案修辞专题复习教案【教学⽬标】1、了解常⽤的修辞⼿法2、修辞⽅法在具体语⾔环境中的表达作⽤【教学重点】常⽤修辞⼿法的类别及作⽤【教学难点】常⽤修辞⼿法在具体语⾔环境中的运⽤【教学设计】⼀、导⼊同学们,⼀株⼤⽩菜放在清⽔⾥煮起来,不加任何调料,你觉得好吃吗?(⽣回答:不好吃。

)为什么?(⽣各抒⼰见。

如:淡然⽆味等)那你认为怎么样才会好吃呢?(⽣答:加⼊⼀些调味品。

)⾮常好,其实我们写作⽂也是⼀样的,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能够写得⾮常的优美,⽽有的同学却是平平淡淡的呢?如何让我们的语⾔更加的优美呢?这就涉及到修辞⼿法的问题了。

⼆、你了解吗?1、同学们回顾⼀下,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修辞⼿法有哪些?(学⽣回答)(出⽰幻灯⽚:中考说明要求需要掌握的⼗⼀种修辞⼿法。

(⽐喻,拟⼈,夸张,排⽐,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对⽐,引⽤。

)2、你能说说这些修辞⼿法有什么作⽤吗?(学⽣回答常⽤的修辞⼿法的⼀些作⽤。

)(1)⽐喻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动、明⽩的⽬的。

明喻(⽤“像”、“如“等⽐喻词)“共产党像太阳。

”(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娃’!”难点是借喻、博喻。

喑喻(⽤“是”、“等于”、“成为”等⽐喻词)“那⾥四周是⼭,环抱着⼀潭春⽔,简直是⼀幅青绿⼭⽔画。

”(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喻词。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喻词不出现)“忘了和尚多了没⽔吃。

”(喻体代替本体,⽆⽐喻词。

)/doc/cf12248225.html/(2)⽐拟有强烈感情时,才能⽤好⽐拟,⽽且不能随意⽐拟,⼀般要有⼀定相似点。

⽐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两者浑然⼀体;⽐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两者有主有从。

拟⼈(把物当⼈来写,给物以⼈的感情、动作、语⾔等)“油蛉在这⾥低唱,蟋蟀们在这⾥弹琴。

”拟物(把⼈当物写,使⼈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敌⼈夹着尾巴逃跑了。

初中修辞复习教案

初中修辞复习教案

初中修辞复习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2)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运用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修辞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及特点: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2.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及表达效果;3. 结合文章实例,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修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修辞的世界。

2. 修辞手法讲解:(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突出其特点;(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特征,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3)排比:将几个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连用,以增强语势;(4)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思;(5)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效果;(6)设问:用疑问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引起思考;(7)反问:用疑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3. 实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和说话中运用修辞,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特点;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3.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关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修辞专项复习课教案

修辞专项复习课教案

修辞专项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修辞专项复习课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修辞,以及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修辞手法进行有效表达和写作的能力;3.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应用。

教材与资源:1. 修辞学相关教材和复习资料;2. 板书、黑板笔;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I. 课堂导入(5分钟)1. 引入:引发学生对修辞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段修辞手法丰富的文章、对名人名言进行讨论等;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修辞?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有哪些?II. 知识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介绍修辞的概念和基本定义;2. 分类讲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并给予具体示例;3.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修辞手法在各种文本中的应用效果。

III. 练习与巩固(25分钟)1. 分发练习题,包括填空、改错、造句等不同形式;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并对答案进行订正;3. 学生互相展示他们完成的练习,进行讨论和交流。

IV. 实践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选取一篇短文或段落,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改写或加强;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修改后的作品,并对彼此的修改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V.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和重点,强调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修辞丰富的文章,并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在下节课中准备展示和讨论。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 组织学生进行修辞辩论或演讲比赛,鼓励他们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说服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实际练习中灵活应用修辞手法。

同时,设计了扩展活动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本体、喻体、喻词2. 拟人: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3. 排比: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5. 夸张: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增强表达效果6. 设问:自问自答或提问他人回答7. 反问:用疑问句表达确定意思,增强语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辨识与运用。

2. 难点: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修辞效果。

2.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修辞手法运用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句子或短文创作。

4. 小组讨论:分享创作成果,讨论彼此在运用修辞手法中的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强调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和问答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书籍,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 网络资源:推荐一些关于修辞手法的在线文章和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修辞教案设计5篇[修改版]

修辞教案设计5篇[修改版]

第一篇:修辞教案设计修辞教案设计一.与高考相关性修辞手法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往往是以句子的分析判断为主,判断究竟是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些修辞手法判断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就是显得比较困难,会比较容易搞混,比方说:“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像这一种,就比较难判断,乍一看,有点像拟人,但事实情况是,这里的沧桑一词实际上是指世事变化大,因此既可以用在人也可以用在事物上,因此在这点道题中是不存在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所以,要认真对待修辞手法,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要讲解清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并能够正确运用与判断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多做题情感与价值目标:充分体会汉子表现手法的魅力三.教学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对于常见修辞手法务必要弄懂,比方说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它们的分类、区别以及例句要特别理解。

教学难点: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区别、特点对于藏族学生而言,可能比较容易搞混,因此要多举例子。

四.教学媒介与方法板书与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设计先提问,让学生先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修辞手法,再想一想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上,对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循循渐进,启发、诱导、深入。

第一个修辞手法比拟比拟:根据想象把物拟作人,比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修辞手法。

拟物: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尾巴。

”其中,“翘尾巴”、“夹尾巴”是狗等动物的特点。

“翘尾巴”是指兽类把尾巴高高昂起,比喻做人骄傲、高调。

“夹尾巴”是指兽类把尾巴收起来,比喻做人低调。

如:“小孩飞起来了。

”其中,“飞”本是鸟类的特点。

在这里说明小孩跑得很快。

比拟的作用: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第二个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复习——修辞专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复习——修辞专题教案

中考复习——修辞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

2、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提高常用修辞手法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别及作用【教学难点】提高常用修辞手法的解题能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修辞,大家想想考修辞时都是有哪些题型啊?对,一般有这四种1、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

2、使用修辞手法拟宣传标语(比喻、对偶)3、文本阅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4、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了解考纲要求和复习目标考纲要求:1、了解初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复习目标:1、熟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

2、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提高常用修辞手法的解题能力。

三、复习常见修辞及其作用学生先举例,教师强调特点、作用并板书1、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请学生分别造三个句子。

提示:比喻句应具备的条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二、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不能只简单的看是否有比喻词。

1、骤雨过后,荷叶上滚落着一颗颗珍珠。

2、三年的时光好像一眨眼的功夫,转瞬即逝。

我们了解了比喻的特点再来了解它的作用和答题规范.。

作用:(1)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2)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表现(或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下面我们结合句子练习:“这时候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航行的速度快,表现了大家一起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

初中修辞专题教案

初中修辞专题教案

初中修辞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各种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修辞效果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修辞的概念和作用2. 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3. 修辞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应用4. 修辞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4. 分析:分析修辞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修辞的重要性。

5. 欣赏:让学生欣赏经典的修辞作品,评价其修辞效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修辞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的概念、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欣赏法:欣赏经典修辞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修辞手法的应用,促进学生互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给出改进建议。

3. 欣赏评价:让学生对经典修辞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其修辞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教材,如《语文》课本。

2. 参考资料:提供修辞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3.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修辞作品和相关视频。

4. 练习纸:为学生提供练习修辞手法的纸张,方便学生书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修辞的作用。

2. 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2)能够识别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辨别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分析例句,学会辨别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从而引入修辞手法的学习。

2. 教学新课:(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事物,如“时间是金钱”;(2)拟人:给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如“风儿轻轻地吹过”;(4)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他饿得能把一头牛吃下去”;(5)反问:用疑问句表达确定的意思,如“这道题很难吗?”;(6)设问:自问自答,如“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坚持不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用实例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分享。

四、巩固练习1. 辨别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比喻)(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拟人)(3)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排比)(4)老师讲了一个小时的课,我听得津津有味;(夸张)(5)这道题很难吗?难!(反问)(6)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坚持不懈;(设问)2. 运用所学修辞手法,以“春天”为主题,写一段话。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2. 结合自己的写作,尝试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去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2.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

中考修辞教案[五篇范文]

中考修辞教案[五篇范文]

中考修辞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中考修辞教案中考修辞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

2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3 在仿句中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一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明确修辞的作用:是通过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来提高表达效果,要求在说话时不仅要说得“对”,而且要说得“好”。

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其中“春天”是本体,“娃娃”是喻体。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这类比喻叫做暗喻。

如:“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这种比喻叫借喻。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练习1:下面各句中没有用比喻修辞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二楼公寓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D、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练习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与整个句子构成最恰切的比喻关系的一项是()夕阳像个贪杯的汉子,红着脸向后山倒去,霎时,① :山峦、田野、屋舍②,揭开它还可以看见一个红色的梦。

A.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② 仿佛披上一层红红的轻纱B.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② 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C.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② 仿佛穿上一件金色的外衣D.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② 仿佛穿上一件红红的外衣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

汉语修辞复习教案

汉语修辞复习教案

汉语修辞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常用的汉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有趣。

3. 提高学生对汉语修辞的鉴赏能力,增强语感。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分析实例,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进行修辞练习,提高运用修辞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运用。

2. 难点:正确判断和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及运用。

2. 示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3. 练习法:进行修辞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资料。

2. 修辞实例及练习题。

第一章:比喻1. 比喻的定义: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的描述,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

3. 比喻的运用:注意本体和喻体的相关性,避免生搬硬套。

第二章:拟人1. 拟人的定义:拟人是一种将人的特征赋予非人事物的修辞手法。

2. 拟人的运用:使非人事物具有人的情感、动作或特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章:夸张1. 夸张的定义: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 夸张的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3. 夸张的运用:注意度的把握,避免过度夸张或不足夸张。

第四章:排比1. 排比的定义:排比是一种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2. 排比的类型:并列排比、递进排比、转折排比。

3. 排比的运用:注意句子结构的协调,使语言更加有力、鲜明。

第五章:修辞练习1. 练习题:分析下列句子,判断其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原因。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

3.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对偶1. 对偶的定义:对偶是一种将两个意义相对、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形成对称、和谐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修辞_0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修辞_0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修辞课时:2课时(四节课)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项复习——修辞教案
热身练习
一、判断下列各句是否运用了修辞并指出修辞手法。

1、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不断有细流的渗去和汇入。

()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
4、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5、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
6、可是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
7、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8、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
9、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
10、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
11、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
12、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
13、像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来处。

()
14、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二、选择
1、对下列句中修辞方法与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往往……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


B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夸张,突出地表现时光迅速流逝。


C安东尼奥: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反问修辞手法,强调夏洛克的贪婪残忍之心是不会改变的。

)D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比喻、拟人,表现“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焦急、急切的心理。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二、赏析题
1.阅读《一棵树的智慧》,回答17—20题(2013年天津4分)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

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字连墩。

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画线的句子。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2.阅读《花开的声音》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1年天津4分)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

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

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

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

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

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三、仿写题(2013年天津第22题)
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2分)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再现
一、选择题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010年,天津,2分)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你的答题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题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秋书简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

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

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12年,天津,第18题4分)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你的答题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仿写题
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011年,天津,4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答题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专项复习——修辞
复习目标:
1、在复习常见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寻找规律,备战中考。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探寻答题方法技巧的能力。

3、发挥联想、想象,运用修辞,仿写造句。

知识储备:
搜集、整理常见的八种修辞类型、特点和作用。

类型修辞格特点表达作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修辞,热身练习。

三、走进中考,试题再现。

四、盘点总结,谈收获。

五、达标测试,展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