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牛部字文化蕴涵研究
解读《说文·牛部》的文化内涵
《 说文》 牛部文四十五 , 重一 , 新附字二 。牛部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汉语所使用 的记录符号——汉字 , 是一种特殊的表意文字 , 古人 所 反 映 的文化 内涵 主要 有 以下 几点 。 显示 了我 国远 古发 达 的畜 牧 业 在创造它 时 “ 以物象 为 本 ” “ 取 诸 身 , 取诸 物 ” ,近 远 , 考古资料表明, 在旧石器 时代 , 人类是靠采集、 有着很强的象意性; 汉字被许慎称 为“ 经艺之本 , 王 还处于攫取经济时期 , 还没有发明农 政之始”其作用是“ ; 前人所以垂后 , 后人所 以识古” 渔猎维持生命 , 。 由于弓箭的发明, 因此 , 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考求每个汉字所蕴 藏的 业和畜牧业。后来在新石器时代 , 人们能捕到更多 的动物 。随着捕 文化 内涵来求解 中国的古代文化。事 实上 , 这种工 提高了狩猎效率 , 作远在 2 世纪初就有 学者开始做 了。王国维使用 获量的增加 , 0 出现了剩余 , 于是就产生 了“ 拘兽以为 的动 物驯 养 。远 在 七 八 千 年 前 , 国黄 河 、 我 长江 古文字作为研究古代历史和古代社会 的工具 , 畜 ” 提出 了将出土的甲骨文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研究的两重 流 域就有 了一 定 水平 的原 始农 业 和畜 牧业 。人类 由 放 繁殖 为 主的 证据 法 , 学术 的发展 开辟 了新 的 道 路 。 13 陈 狩 猎经 济开 始转 向以动 物 的驯养 、 牧 、 为 95年 牛 费 恪在给沈兼士的信中也说过 :依照今 日 “ 训诂学之 原 始畜 牧业 , 就是 其 中 驯 养较 早 的 家 畜 。在 东 部 标准, 凡解释一字 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 ’ ” 的确 , 1 J 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中已经发 现了牛骨, 南方还发现 了 牛遗骨 , 水 这些考古资料有力地说 明了我 国远古 渊 源流传 达 30 00年之 久 的汉 字 , 中 国文 化史 上 具 在 J n 从 有独特的价值 , 将它称为“ 文化的活化石” 毫不为过。 畜 牧 业 的发 达 b(o 。下面 我们 从 文字 的记 载 , 《 文》 说 牛部 的几十个字来印证一下我国古代发达的 现代有些从事汉字研究 的学者步武前修 , 已明确提 出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 : 汉字 文化学 。何九盈等主 畜牧 业 。 编的《 汉字文化大观》 及新近出版的《 汉字 与文化丛 1从 关于牛的饲养管理看 . 书》 就显示了这方面 的探索 和实绩 。《 文解字 》 说 随着弓箭等武器 的发 明, 人类捕获 的野兽越来 ( 以下简称《 说文》一书本就“ 问通人” 而且“ ) 博 , 天地 越多, 出现 了剩余 , 于是人们就开始饲养剩余动物。 浙 鬼神 、 山川草木 、 鸟兽虫 鱼、 杂物奇怪 、 王制礼仪 、 世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 的陕西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 、 发现有猪 、 、 、 狗 羊 鸡和水 间人事莫不毕载” 因之其蕴藏着古代历史文化信息 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 中, , 半坡 、 姜寨遗址 中有养家畜 的栏圈遗址及 特别丰富, 堪称 中国上古 时期 的一部百科全书。对 牛的骨骼 , 说 00年 前 , 国 就完 我 这些 信息 的挖掘 不仅 有 助于深 入 了解 中国 的历 史 文 家畜 粪便 的堆 积 , 明最 迟 在 40 化, 同样有助于加深对 《 说文》 价值的认识。本人不 成了六畜的驯化和驯养。《 说文》 中有些字就记载 了 揣浅陋, 拟就《 说文》 牛部 4 个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牛 的饲养 管理 。 5 略抒愚 见 , 当之处 , 不 还望 方 家赐 教 。 “ 闲也。养牛马圈也”《 注》段玉裁《 牢。 ,段 ( 说文
牛行华夏《说文解字》牛部字涵括上古牛文化意识斠诂
《病牛》
),
古往今来,
牛都是兢兢业业、
鞠躬尽瘁的拓
史辉煌!” 诚如斯言,后世尊为“字圣”
“字学宗师”
荒劳模、
坚忍力士。据动物考古资料表明:
家牛源自
[1]
之东汉大儒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
野牛、原牛,约 8000 年前被人类精心驯化,是上古先
时期中华先民“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生息感悟、创
证者、同盟者、书写者。牛字于殷墟卜辞中常见,其
气息。从性别观之,
《说文》表母牛义的字词仅
“牝”
一
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95.75%。语言文字乃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为人类服
字,如《说文·牛部》:
“牝,畜母也。从牛,匕声。
《易》
[5]29
曰:
‘畜牝牛,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牝为
[6]51
民间戏文盛传“包公智断牛舌案”
系统考察中国先民的牛文化意识提供绝佳史料、上
(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且高踞十二生肖第二位
古注脚、原始思维和经典案例[4],是神州大地各族人
(丑牛)。习近平同志指出,牛是“勤劳、奉献、奋进、
民至今仍赖以生存、继往开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
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
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
求不争”
(
《辽史·营卫志上》
),
鸿蒙以来,
社会生产力
水平极端低下,
茹毛饮血、
刀耕火种,
《韩非子·五蠧》
亦曰: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
12.76
1
试从《说文解字》中牛、羊字族透视传统中国人心理
在祭 祀上 。
《 文解字》 牛” 说 “ 部直 接涉及祭 祀的字 即为“ ”《 牺 ,周礼 ・ 官・ 地 牧 人》 :凡祭祀 。 载 “ 共其牺 牲。《 ”说文》 释 :牺 , 解 “ 宗庙之牲 也。《 ”玉 篇》 补充 说 :牺 . “ 纯色牛 。 也就是 说 , ” 祭祀 所用 的牛 , 毛色要 纯。 在 《 文 解字 》 说 中有 很 多 关于 牛 的毛 色 的 词 , “ ” 白黑雅 毛 牛 ; 如 栊 ,
牛化 、 羊化 的倾向共 同的特征则 是善 良。 传统 中国人 尚“ 。 善” 传 统 中 国人 的勤 劳 、 良 。 他 们 身上 有 “ 善 在 牛 一样 的 性格 。
生物 的存在 ,而 是作 为一 种观念 或者说精 神渗进 中国传统 文化 的
方方 面面 , 甚至 渗进传统 中国人 的性格 中 , 并在极大 程度 上准确地 表达 了传统 中国人的思 维方式和 行为方式 。《 文》 牛 ~羊” 说 “ 宇族 蕴涵 着传 统的 中国人心理 。
关键 词 : 文解 字; 、 字族 ; 说 牛 羊 心理
汉字作为 文化的载体 , 其背后 蕴涵 着丰 富的 文化内涵 , 也积 淀
体. 由此羊 的品质也就 内化 为“ ” 品质 , 我 的 于是 “ ” 我 就像 。 一样 羊
有 了仪 则 。 了法度 , 我” 有 “ 用带 有吉祥意 义的理念 阻止战争 。
管羊 的颜 色基本 都是 白色 , 但是也特 别 关注 羊身上 的黄色 , 燔 ” 如“ 黄腹羊 。
国 内学者 臧克在 其《 汉语 文字与 审美心 理》 书中指 出 :古代 一 “
审 美价 值取 向的古文字 符 的字源 含义基 本上来源 于视觉 的感受性
和 味觉的感 受性。 ~羊” 字也不 例外 。
_说文_解_牛_浅析_牛_部字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鬼是人的延长”说明了“‘鬼’的观念的形成与汉字 ‘鬼’的创制是同步的,可以说‘鬼’字是‘鬼’的观念的逻辑 起点。”[5]
都“象人身巨首之异物,以表示与生人有异之鬼。”[2]我们可以 看到,“鬼”字的构形乃是“人”字的变异。无论是甲骨文、金 文还是小篆,“鬼”字从“人”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李孝定先 生说:“人死为鬼,盖先民既有之观念,遂仿人字为鬼,……鬼 字仿人,有必欲有以别之,则惟变其头部之形状,……非谓先民 果见
关键词:鬼;人;死;神 Abstract: The “gui” word etch like stem from people, " people it returns to be devil ", reflect people's death is the return of the life. Spirit department and word that breed group pure to form view , ghosts and monsters of world distinct from " spirit " in "SHUOWENJIEZI", have reveal the ideology of ancient social ghosts and gods, has reflected the initial philosophy thinking of spirits , supernatural homology too. Key words: Gui ; Humanbeing ; Death ; Shen
浅析“牛”义
浅析“牛”义时下,“牛”这个词在人们的生活中广为流行。
“牛”最初产生于网络媒介,后逐渐扩大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其新颖、形象,遂又被报刊杂志用作文章题目。
人们用它来形容那些超过一般,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人。
其意义的引申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牛”的意义变化及其原因。
标签:“牛” 本义引申网络媒介如今,“牛”这个词语在人们生活中广为流行。
有人做了令人羡慕或不可思议的事,我们会说“你真牛!”,而此人则可称“牛人”。
近几年来,关于“牛”的说法随处可见。
例如:(1)新奥运的真正看点在新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显得很牛。
(《互联网周刊》2008年8月5日)(2)如果现在问起:“谁是中国当代文坛最牛的人?”可能你听到的回答会是郭敬明。
谁是郭敬明?传媒宣扬的去年以1100万元版税收入,高举“中国作家富豪榜”排名第一的好汉是也。
(《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第9期)(3)袁绍他现在很牛啊,他觉得他气壮山河,他可以气吞万里如虎,他现在求胜心切。
(《易中天品三国》十)(4)开完见面会,北京的同学就叹道,咱们全班都是“牛人”,听人家嘴里蹦出来的一串一串的英文,我知道自己再不能睡懒觉了。
(任羽中,张锐《完美大学必修课》,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从以上各例不难看出,现今人们所说的“牛”,意思是形容某人某物在某方面超出一般,并暗含一种惊讶之情。
笔者查阅了有关辞书对“牛”的解释,都没有这层意思。
在此,有必要对“牛”的词义做一下分析。
按照“六书”理论,“牛”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牛”的解释是:“牛,大牲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
”其本义是指一种形体较大、用于农耕的牲口。
由于我国古代生产力水平落后,社会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因而牛这样一种大型牲口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牛与古代农业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古代“牛”一词大多取其本意,其例子不胜枚举。
如:(5)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说文解字论文:《说文.牛部》管窥
说文解字论文:《说文.牛部》管窥摘要:本文通过穷尽分析《说文·牛部》45个字(不包括新附字),以及牛部字的存废,希望能窥探出我国古代的一些社会生活状况以及某些文化意义。
关键词:说文解字;牛部;文化《说文》“牛”部收录了45个字(不包括新附字),较之“马”收录的115个字要少,但相对其它家畜类则收字较多。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文字又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一般来说对该民族越是重要的东西,“语言分割”就越细密。
《说文》中丰富的“牛”部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牛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牛”部字的分类(一)年龄。
,二岁牛。
犙:三岁牛。
牭:四岁牛。
(二)颜色形体特征。
牻:白黑杂毛牛。
:牻牛也。
:黄牛虎文。
犖:驳牛也。
《说文·马部》:“驳,马色不纯。
”:牛驳如星。
《段注》:“驳文似星点。
”:牛長也。
《段注》:“广韵。
,牛长脊。
一曰白脊牛。
”:畜牷也。
纯色毛的牲畜。
与“驳”的用法一样,从本指某种畜牲的颜色发展为形容一般畜牲的颜色。
(三)性别和生育。
牡:畜父也。
公牛。
牝:畜母也。
母牛。
犗:騬牛也。
指阉割的牛。
王筠《句读》引元应说:“以刀去其阴也。
”特:朴特,牛父也。
指未阉割的牛。
张舜徽《约注》引张行学说:“朴谓质朴未离,牛之未犗者。
”犅:特牛也。
犢:牛子也。
小牛。
:牛羊无子也。
(四)用途。
牲:牛完全。
整头的牛。
犧:宗庙之牲也。
用来祭祀的整头的牛。
(五)牛有关的动作。
:牛徐行也。
犨:牛息声。
一曰牛名。
指牛喘息声。
牟:牛鸣也。
犓:以刍茎养牛也。
指用草料喂牛。
:耕也。
:两壁耕也。
一曰覆耕种也。
指耕地的方式。
:牛踶也。
指牛践踏的动作。
《段注》:“广韵曰,踶,牛展足。
按展足二字乃之误,同跈。
足部曰踶者也。
与互训。
踶犹践踏也。
”犕:《易》曰:“犕牛乘馬。
”指给牛装辔鞍等。
《段注》:“此盖与革部之鞁同意。
鞁,车驾具也。
故玉篇云,犕,服也,以鞍装马也。
”(六)与牛有关的事物。
牢:闲,养牛马圈也。
指牛圈、马圈。
试从《说文解字》中牛羊字族透视传统中国人心理
试从《说文解字》中牛\羊字族透视传统中国人心理作者:刘巍巍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31期摘要:《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字典。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反映着传统中国人的心理。
本文将通过对“牛”“羊”字族的分析,探究汉字蕴涵的传统中国人心理。
关键词:说文解字;牛、羊字族;心理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其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积淀着传统中国人的心理。
作为中国汉字史的第一部巨著《说文解字》对字意的解释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探究《说文解字》牛、羊字族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文化中“牛”“羊”已经远远不再是一种作为生物的存在,而是作为一种观念或者说精神渗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渗进传统中国人的性格中,并在极大程度上准确地表达了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说文》“牛”“羊”字族蕴涵着传统的中国人心理。
一、尊“礼”《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
”“礼”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后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礼成为一种道德规范。
孔子说:“为国以礼。
”传统中国人尊礼,这也反映在祭祀上。
《说文解字》“牛”部直接涉及祭祀的字即为“牺”,《周礼·地官·牧人》载:“凡祭祀,共其牺牲。
”《说文》解释:“牺,宗庙之牲也。
”《玉篇》补充说:“牺,纯色牛。
”也就是说,祭祀所用的牛,毛色要纯。
在《说文解字》中有很多关于牛的毛色的词,如“牻”,白黑雜毛牛;“犖”,駁牛也;“犥”,牛黃白色。
牛部45字,和牛的体毛肤色相关就有近十个。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颜色的敏感。
而作为国家祭祀用品的牛,其颜色是有要求的,以黄为正色。
《说文》中对黄色牛特别关注,甚至细致到黄牛的身体部位颜色,“犉”,黄牛黑脣也。
尽管羊的颜色基本都是白色,但是也特别关注羊身上的黄色,如“羳”黃腹羊。
《周礼·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牺牲。
”作为祭祀品的“牺牲”必须身体完备。
《说文解字》渊源深厚的牛文化研究
《说文解字》渊源深厚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王晓丽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6期摘要:牛文化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诸多典籍中,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牛文化的内容,其中多数已被历史的尘沙所掩埋,成为后来者所无法了解和理解的部分。
而牛文化又牵扯着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说文解字》对“牛”部字作了较系统的整理。
通过对《说文·牛部》中关于“牛父”称谓与人类父亲称谓的比较分析,可探讨中国古代对牛的类人性的认知。
关键词:《说文解字》;牛文化;称谓中图分类号: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87-02在《说文解字》中,与“牡”归为一类的,还有“犅”和“特”。
《说文解字·牛部》云:“犅,特也。
”段玉裁注云:“今本作特牛也。
依诗正义订。
《公羊传》曰:‘鲁祭周公,何以为牲?周公用白牡,鲁公用骍犅’。
”“骍”,赤色。
《广韵·清韵》:“骍,马赤色也。
”《集韵·清韵》:“骍,牲赤色。
或从牛。
”异体为从牛辛声。
鲁国祭祀周公用白色的公牛,祭祀鲁公用赤色的公牛。
文中“白”与“骍”表示颜色,《玉篇·牛》:“犅,特牛,赤色也。
”“牡”与“犅”对举,皆表示公牛。
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这个字,字形从网,从牛,从刀。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牛》以为“当为犅字,字形与金文同”。
并引《说文》解释为:“特牛也。
用作地名。
《说文》:犅,从岡得声。
”《广韵·唐韵》:“犅,古郎切。
”岡,俗字岗。
《尔雅·释山》云:“山脊。
”《释名·释山》:“山脊曰岡。
岡,亢也,在上之言也。
”岡有坚强、高大之意。
另“犅”有个异体字“牨”。
《玉篇·牛部》云:“牨,水牛。
”《集韵·唐韵》:“犅,特牛也。
或从亢。
”“亢”,《广雅·释诂》云:“亢,强也。
”《广雅疏证·释诂》:“亢者,说文健、伉也。
《说文》牛部字的形义探讨
( 3 ) 攀: “ 章, 牛息:
“ 今本 皆作 荤 , 雠声 , 而《 经典 释文》 、 《 唐石经 》 作肇 。 … …凡形 声 多兼 会意 。雠 从言 , 故牛息声 之字从 之。”
2 . 动作 概 念 ( 3 例)
( 2 ) 栓: “ , 牛纯 色 。 从牛, 全声 。 ” 案: 栓之言 全也 。 全为 纯玉, 栓为 纯色牛 , 全、 栓 有相似性 。
简化之牛头形。” [ 2 ] 甲文作 ; 金文作 ( 师育簋) 。
( 二) 合体 象形( 1 例) 求锡 圭先生 讲 : “ 有一 些象 物字 的字形 比较 复 杂 。这些 字所 象 的东 西很难 孤立地 画 出来 或者 孤立 地 画出来容 易跟 其他东 西相混 。所 以为 它们造象物 字的时候 , 需要 把某种有 关 的事物 , 如周 围环境 、 所 附着 的主体 或所 包含 的东西 等 一 起表示 出来 , 或者另加 一个用来 明确字 义的意符 。” 这类象 形字 , 即我们所 谓合体象 形字 。《 说文・ 牛部》 有 此类象 形字 1
甲文 作 。 徐 中舒 : “ 匕用 以 表 示 雌 性 家 畜 和兽 类 , 结 合 不 同 兽
畜之形符 , 表示雌 性之牛 、 羊、 豕、 犬、 马、 虎、 鹿等 之专 名。”
2 . 动作概念 ( 1 例)
由表 意 字到 形声 字 的次序 作 如下 排 列 , 从 而反 映 出《 说 文》 牛部字 在汉字结 构中 的分 布情况 。
4 2 1 0 0 8 )
摘 要 : 《 说 文》 牛部共计4 5 字, 按构造分类 , 这4 5 字可分为象形、 指事 、 亦声、 形声四大类。这 四类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从
说“牛”
许慎认 为所谓 “ 形声者 , 以事 为名 , 取譬相成 , 江河是也” 。 以上汉字的特点都是牛旁表示 与牛有关的意义 , 声旁表音 。所 以大家看到它们 , 就会猜出字义和读音 ,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 带 有牛字部件的汉字不胜枚举 , 我们只能举上述文字从而管窥÷
斑。
牺 , 糍” 是“ 的简化字 ,说文》 “ , 《 :檄 宗庙之牲也从牛 , 羲声。
牛 角互 相 顶撞 。这 个 形 声 字真 的很 形 象 地表 达 了 字义 。
牛 是人 类 驯养 的最 大 家 畜 。 诗 经 ・ 《 王风 ・ 子 于役 》 君 中有 诗 句“ 日之 夕矣 , 牛 下来 ” 羊 。 “ 牛” 在古 代用 作 星 宿 名 ,是 二十 八 宿之 一 。《 书 ・ 华 晋 张
犄 , 角 。从 牛奇 声 。 牛
汉字中有一系列偏旁是牛字的合体字 ,大部分是形声字,
如 “ 牺 ‘ 牲 ” 柠 ”犒 ” 字 。 掺 ‘ 牺 ‘ “ “ 等 糁 : 牛, 从 参声 , 意为 三 岁牛 。 牺 : 牛 , 四 。四亦 声 , 示 四岁 牛 。 从 从 表
牟 ,说 文》 “ 《 :牛鸣也 , 从牛 , 象其声气从 口出”是合体象 ,
生孩子 , 这里表示能生小牛的母牛, 申为母畜。 引
二 、 牛” 文化 含 义 “ 的
牛力大无 比, 且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性 , 从农耕社会开始牛
犒, 从牛高声。意思是杀牛备酒犒赏军队, 犒劳, 犒赏 。 玉 《 篇・ 牛部》 “ 铺军 ”《 :犒, ;左传 ・ 僖公三十三年》 “ :郑商人 玄高 , 将
h)
o 0
、 o
、 _一
语 文 学 刊
牛与 人类 的生产 生 活关 系密切 , 们对 牛 的特 点 和 习 性是 人 很 熟 悉 的 ,所 以古 人用 牛 身体 的某 一 部 位 来 比 喻 客观 事 物 , 这
《说文解字·牛部》渊源深厚的牛文化研究 ——古人对牛类人性的认知
《说文解字·牛部》渊源深厚的牛文化研究——古人对牛类人性的认知作者:王晓丽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王晓丽(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牛文化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诸多典籍中,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牛文化的内容。
其中多数已被历史的尘沙所掩埋,成为后来者所无法了解和理解的部分,而牛文化又牵扯着汉文化的方方面面,《说文解字》对“牛”部字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对其深入系统地分析挖掘,以求呈现中华牛文化的完整内容。
关键词:《说文解字》;牛文化;牡;祖中图分类号: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01-03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牛”具有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
《尔雅·释兽》中有15条解释“牛”;《尔雅义疏》“牛属”云:“《说文》:‘牛,大牲也。
牛,件也。
’又云:‘牛为大物。
’”又引《礼记·月令》云:“中央土。
”郭璞注:“牛土畜也。
”《玉篇·牛部》:“牛,大牲也。
”这些解释与《说文》同出一辙。
《说文》对“牛”的解释有两种版本:其一,出自徐铉的“大徐本”《说文解字》,云:“牛,大牲也。
牛,件也。
件,事理也。
”其二,出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牛,事也,理也。
”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段氏自己对这种区别做出解说,认为“事也者,谓能事其事也。
牛任耕。
理也者,谓其文理可分析也。
《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
牛事理三字,同在古音第一,此与羊,祥也;马,怒也,武也。
一例。
”他认为“大牲也”是“浅人不知此义,乃改之。
”段氏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把《说文》作为字典或字书来看待,大徐本的解释更好;若是把它作为读经的辅助工具,那就是段氏的优一些。
徐铉的解释侧重牛的实用性;而段氏的解释,则更体现牛的文化价值。
这就是所谓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的差异。
历史长河的冲刷,使得牛文化已由多元变得单一了,这种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说文解字》看六畜
从《说文解字》看六畜【摘要】:六畜是人工饲养的六种牲畜,即马、牛、羊、猪、狗、鸡。
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章从《说文解字》入手,介绍了与六畜有关的部首和文字,从文字的角度揭示了六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说文》;六畜;生活;部首“六畜”一词,屡见于《左传》、《周礼》等先秦典籍。
《三字经》有:”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六畜指人工饲养的六种牲畜,指马、牛、羊、豕、犬、鸡。
《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
”郑玄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
”贾公彦疏:”掌共六畜者,马、牛、羊、鸡、犬、豕。
”六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从中华书局63年影印版《说文解字》来看六畜。
一、《说文》中与六畜有关的部首(一)与马有关的部首与马有关的部首只有马部。
马部解释文字一百一十五个,附重文八个,附新字五个。
(二)与牛有关的部首与牛有关的部首有牛部、犛部、告部和半部。
牛部解释文字四十五个,附重文一个,附新字二个。
犛部解释文字三个,附重文一个。
告部解释文字二个。
半部解释文字三个。
(三)与羊有关的部首与羊有关的部首有羊部、部和羴部。
羊部解释文字二十六个,附重文二个。
部解释文字三个。
羴部解释文字二个,附重文一个。
(四)与鸡有关的部首与鸡有关的部首是隹部和鸟部。
隹部解释文字三十九个,附重文十二个。
鸟部解释文字一百一十六个,附重文十九个,附新字四个。
(五)与狗有关的部首与狗有关的部首只有犬部。
犬部解释文字八十三个,附重文八个,附新字五个。
(六)与猪有关的部首与猪有关的部首有豕部、部、彑部和豚部。
豕部解释文字二十二个,附重文一个。
部解释文字五个,附重文五个。
彑部解释文字五个。
豚部解释文字二个,附重文一个。
《说文》中与六畜有关的部首大约有十五个,这十多个部首下又共包含五百余字,可见六畜对造字有着深远影响,更说明六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说文》中的六畜(一)《说文》中表六畜的字《说文》中表六畜的字很多,如同为统称,表猪的字就有”豕、豬、彘、彖”等,表狗的字就有”犬、狗”等。
牛的汉字故事
牛的汉字故事
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有着深远而有趣的文化
内涵。
据说,在《说文解字》中,牛的字形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
分是“田”,另一部分是“卯”。
“田”代表着耕作和农业文化,而“卯”则象征着光芒和生命力。
因此,牛的汉字呈现出“田”和“卯”相结合的形态,反映了人们对耕作和生产生活的追求。
在中国文化中,牛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许多重要节日和仪式的主
角之一。
古人常常将牛视为勤劳、踏实、耐劳的象征,因此,人们在
各种场合祭祀牛,祈求牛的祝福,保佑农业生产丰收、人民幸福安康。
此外,民间还流传一些与牛相关的民间传说和习俗,如“闹牛”、“骑牛下山”等,这些以牛为题材的故事和传统习俗,不仅承载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先们的智慧和生活
方式。
总的来说,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与我们的社会、文
化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牛的汉字故事,更是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深沉底蕴和独特魅力。
牛甲骨文说文解字解释
牛甲骨文说文解字解释
牛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字形式,下面是对其解释的简要解释:
牛:指牛的形象,象征牛的力量和肥沃。
甲:古代用来防护身体的盔甲。
骨:动物的骨头,主要指牛骨。
牛甲骨文是指刻在牛骨上的字形,这种文字常见于古代中国的龟甲,也用于卜筮和记录重要事项。
牛甲骨文通常是刻在牛脊骨上,然
后经过烧制。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字典,由许慎编写。
这部字典系
统地记录了古代文字的发展和意义。
其中对牛甲骨文的解释主要依据
字形和古代的用法,来推导字义。
牛甲骨文作为一种古代文字形式,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字的演
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读牛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古代汉字牛的舍义
古代汉字牛的舍义牛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动物,古代汉字中的“牛”字,由两个组成部分组成,上面是“丑”,下面是“田”,表示牛在田地中生活。
在古代汉字中,牛的舍义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农业生产中的耕牛和牛轭,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传承中的牛形字。
农业生产中的牛与耕牛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驯养牛,并利用它们拖曳犁具进行耕田。
古代汉字中的“牛”字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样子,是因为它刻画了浩浩荡荡的牛群在田地中劳作的场景。
在《说文解字》中,对牛的解释是“肉食畜也,用以牵耕,以泥就饲”,可见牛在古代的经济和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牛耕田地,不仅能够保障粮食安全,还能够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除了耕田之外,汉字中还有与牛相关的词汇,如“牛轭”。
牛轭是古代车轮的重要零部件,是将牛套在犁或货车上时所必需的。
古代轩辕黄帝即提出了“令牛之强陷轭,偃卧以服之”的教诲,警示人们要善待牛,不能过度驱使它们。
在《易经》中,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牛,其子孚之。
”这一句,意思是人们必须对待驯养的牛儿像孩子一样温柔、友好,以体现对自然和动物的尊重。
此外,牛在生活中还具有象征意义。
在古代中国社会,牛是财富和富贵的象征,牛在家庭中的数量和品种也是身份地位的体现。
《世说新语》中就有“牛焉得乳,土焉得黄耳,人不得饱意,莫如富贵”,说明牛的地位在社会上非常重要。
在诸多神话和传说中,牛也是代表着祥瑞、吉祥、荣耀等寓意。
如太岁宝典中记载:牛是天德星的吉祥之物,能保佑人们健康长寿、事事顺利,关键时刻时有福祉之兆。
在文化传承中,牛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汉字中的“牛”字以外,古代汉字中还有许多与牛相关的字,如“牧”、“牡”、“羊”等,这些字用于描述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事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自古以来,牛在中国的崇拜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牛神信仰、传说中观音菩萨乘着牛去印度的故事等都是对牛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说文解字》“牛”部字文化生态研究
《说文解字》“牛”部字文化生态研究作者:张玉金吴媛媛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3期[摘要] 从文化生态、汉人、汉字三方面入手,以《说文解字》牛部字为例,探究了汉族人是通过观察文化生态创制了汉字,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造字时所处时期的文化背景,说明了汉字作为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其创制与使用除了出于语言交际需要外,还以其鲜明的个性承载着人类文化功能。
借助对《说文解字》“牛”部字文化生态考察,展示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说文解字;牛部;文化生态[中图分类号]H121[文献标志码]A文化生态环境是由自然场与社会场有机组合而成的,为人类提供栖息生存与创制文化的条件[1]9。
汉字作为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其创制与使用原本出于语言交际需要的驱动,但实质上汉字与汉民族文化存在一种双向的互解关系,文字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积累,也反映了创制汉字时人们对自然场、社会场的认识与重组。
人类用自己的双眼观察自然场和用自己双手改造自然场、社会场,把观察与改造的结果用汉字呈现出来,这个过程与结果自然也成为由自然场、社会场构成的文化生态的一部分。
随着认识自然改造适应自然的深入,社会场也必然产生变化,文化生态就会日新月异,这在汉字的孳乳分化中也必将折射出来。
一、以往相关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汉字,有很多成果,如:何九盈先生的《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和《汉字文化大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王继洪先生的《汉字文化学概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周有光先生的《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刘志基先生的《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段石羽《汉字中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还有从文化学角度专门研究《说文解字》的,如王宁、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这些专著分析了汉字与文化诸多关系,给汉字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角度。
《说文解字》牛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牛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其中收录的45个牛部字,相对其它家畜类来说,则收字较多。
研究牛部字的字义体系、字形演变和文化蕴涵对语言学、文字学、文化学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说文》牛部字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研究。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总结陈述前人对《说文》牛部字的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研究牛部字的意义、方法和创新作出说明。
第二部分是考证《说文》牛部字及与牛相关的字的字义,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类,构建比较完整的牛部字意义体系。
第三部分将《说文》牛部字的字体小篆与甲骨文、金文比较,小篆与隶书、真书比较,得出汉字的总体发展趋势。
接着将《说文》中的牛部字与《现代汉语词典》里保留下来牛部字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汉字的演变发展规律。
第四部分对《说文》牛部字的文化蕴涵进行解析,兼及论述牛部字所涉及祭祀文化,揭示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并分析汉民族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思维的发展变化过程,最终完成建立对《说文》牛部字的立体研究。
《说文解字》渊源深厚的牛文化研究——古人对牛的称谓与人的称谓比较
王晓丽(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牛文化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诸多典籍中,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牛文化的内容,其中多数已被历史的尘沙所掩埋,成为后来者所无法了解和理解的部分。
而牛文化又牵扯着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说文解字》对“牛”部字作了较系统的整理。
通过对《说文·牛部》中关于“牛父”称谓与人类父亲称谓的比较分析,可探讨中国古代对牛的类人性的认知。
关键词:《说文解字》;牛文化;称谓中图分类号: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87-02在《说文解字》中,与“牡”归为一类的,还有“犅”和“特”。
《说文解字·牛部》云:“犅,特也。
”段玉裁注云:“今本作特牛也。
依诗正义订。
《公羊传》曰:‘鲁祭周公,何以为牲?周公用白牡,鲁公用骍犅’。
”“骍”,赤色。
《广韵·清韵》:“骍,马赤色也。
”《集韵·清韵》:“骍,牲赤色。
或从牛。
”异体为从牛辛声。
鲁国祭祀周公用白色的公牛,祭祀鲁公用赤色的公牛。
文中“白”与“骍”表示颜色,《玉篇·牛》:“犅,特牛,赤色也。
”“牡”与“犅”对举,皆表示公牛。
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这个字,字形从网,从牛,从刀。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牛》以为“当为犅字,字形与金文同”。
并引《说文》解释为:“特牛也。
用作地名。
《说文》:犅,从岡得声。
”《广韵·唐韵》:“犅,古郎切。
”岡,俗字岗。
《尔雅·释山》云:“山脊。
”《释名·释山》:“山脊曰岡。
岡,亢也,在上之言也。
”岡有坚强、高大之意。
另“犅”有个异体字“牨”。
《玉篇·牛部》云:“牨,水牛。
”《集韵·唐韵》:“犅,<说文>特牛也。
或从亢。
”“亢”,《广雅·释诂》云:“亢,强也。
”《广雅疏证·释诂》:“亢者,说文健、伉也。
”《汉书·宣帝纪》:“伉健习骑射。
《说文解字》畜类字的文化镜像
《说文解字》畜类字的文化镜像郑君龙;李春玲【摘要】《说文解字》收录了大量畜类字,其中牛、羊、豕、马部共208字.畜类字涉及畜类的性别、年齿、毛色、体征、习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劳动等方面.与此同时,畜类字文化含义丰富,覆盖上古审美形式、等级观念、相马文化、祭祀文化等众多方面.上古社会对畜类字进行严密的分类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不同畜类自然属性上的差异,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早期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各种文化因素的相互影响.【期刊名称】《三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2)003【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说文解字》;畜类字;思维方式;汉字文化【作者】郑君龙;李春玲【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61《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畜类字收录很多,就牛、羊、豕、马部的有208个字(不含新附字)。
这些字包含的范围很广,记录了畜类的性别、年齿、毛色、体格、种类、行为等。
上古人们对畜类不厌其烦地加以分别,客观上是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反映,还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关。
早期社会田猎和渔猎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
《诗经·郑风》“叔于田,巷无居人”,描写的就是上古田猎的情景。
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把捕获未食的猎物圈养起来,因此在实际饲养管理过程中有关畜类的字便逐渐增多。
由于羊、豕是肉食的主要来源,故有关羊、豕的字大量增加。
牛耕是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关牛的字也日渐增加。
马作为古代战争和通讯的必要工具,在相马术的影响下,人们从马的体毛、体色、体型对其加以区别,因此《说文》中马部统摄的字在所有畜类字中最多,达115个。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祭祀方式多样,由此产生一系列与祭祀有关的畜类字。
《说文》创造540部首统摄9 353个字,对字的分门别类起了很好的作用。
《说文解字叙》说:“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1](P321)但许慎对每个部首下系属的字却未进行恰当的分类,排列略显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牛部字文化蕴涵研究
作者:蔡仲凯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10期
摘要:牛是家养动物,与人们关系密切,大到国家祭祀,小到日常生活饮食,都常见到。
从牛部字可以发现古代文化内涵。
《说文》中,以牛部字有很多。
对牛部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知道先民对牛的认识,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牛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牛部字;文化蕴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1-01
牛与农耕文化联系密切,牛被驯化后,除用于食物外,还用于拉车、耕地,是农业文明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牛,中国农耕文化不会如此发达。
牛为“仁畜”,被赞称为“神牛”,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产生。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自“牛”字产生。
在后来的发展中,与牛相配的文字有很多。
《说文•牛部》[1]所收录的字,能够反映一部分牛文化特色。
一、《说文•牛部》
《说文•牛部》收录45个字。
廖春永在《说文解字•牛部字研究》[2]中将牛部字分为五类,且统计出具体字数:牛的名称类(26个),与牛相关的动作类(8个),与牛相关的事物类(6个),牛的脾性类(3个),其他类(2个)。
二、“牛部”字文化内涵分析
1、色彩文化
《说文》中关于毛色的字如下:
牻,白黑襍毛牛。
从牛。
尨声。
段玉裁作注“古谓襍色不纯为尨。
亦作駹。
古文假借作龙。
亦作蒙。
周易说卦传、毛诗小戎、周礼牧人巾车玉人皆可证也。
牻训为白黑襍毛。
然则凡谓襍色不纯亦可用牻字。
”
犡,牛白脊也。
从牛。
厉声。
这个字是表示牛的脊背是白色。
犖,驳牛也。
从牛。
劳省声。
段玉裁作注“马色不纯曰驳。
驳犖同部迭韵。
广雅牛属。
”
犥,牛黄白色。
从牛。
麃声。
段玉裁注“黄马发白色曰膘。
票犥同声。
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
内则鸟皫色、亦谓发白色。
”
犉,黄牛黑唇也。
从牛。
声。
段玉裁注:“释畜云。
黑唇犉。
毛传云。
黄牛黑唇曰犉。
按尔雅不言黄牛者、牛以黄为正色。
凡不言何色皆谓黄牛也。
”
牷,牛纯色。
祭祀牷牲。
从牛。
全声。
段玉裁注“牧人注。
郑司农曰。
牷、纯也。
按凡时事之牲用牷物。
凡外祭毁事用尨。
以尨与牷对举。
则牷为纯色天知也。
大郑注释牷为纯也。
”
犀,徼外牛。
一角在鼻。
一角在顶。
似豕。
从牛尾声。
段玉裁注“后汉章帝纪。
蛮夷献生犀、白稚。
尔雅山海经郭注、刘欣期交州记皆云有三角。
一在顶上。
一在頟上。
一在鼻上。
鼻上角短小。
按晋语。
角犀丰盈。
孟子注。
頟角犀厥地。
”
2、农耕畜牧文化
牛用于畜牧和耕作中。
从《说文》中以下的牛部字可以体现畜牧文化:
牢:闲也,养牛马圈也。
《段注》:《充人注》曰‘牢,闲也。
必有闲者,防禽兽触啮。
牲系于牢,故牲谓之牢。
从牛,冬省。
取其四周币。
从古文冬省。
冬取完固之意。
亦取四周象形。
牽:引而前也。
《段注》:挽牛之具曰牽。
牛人牽旁是也。
牿:牛马牢也。
《周书》曰:今惟牿牛马。
《段注》:惟大放牛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擭穽伤牛马。
若牛马在牢中,擭穽安得伤之。
犓:以刍茎养圈牛也。
《段注》:茎,斩刍也。
牧:养牛人也。
《诗》曰:牧人乃梦。
《段注》:《左传》曰,马有圄,牛有牧。
引申有牧民之义。
犗:騬牛也。
以刀去阴也。
该字意思是将牛阉割,使牛失去生育功能,而这样做的目的是能让牛容易长得快,长得肥壮,以便供以日常食用。
3、祭祀文化
与“马”被奉为“马神”不同,牛在祭祀文化中主要作为祭品。
《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享先王,亦如之。
”“凡小祭祀,奉牛牲,羞其肆……凡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可见祭祀三皇五帝,祭祀先王,大小祭祀都会把牛用作祭品。
牛在牺牲祭品中应该算是第一等的祭品,《康熙字典》注“牢”:“牛曰太牢,羊曰少牢。
《礼王制》:天子社
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在祭祀社稷时,只有天子才能用牛做祭品,诸侯邦国是没有这个等级资格的。
《说文解字》“牛”部表现祭祀的字有:“牲”、“牷”、“犠”。
这三个字包括了祭祀选用牛的两个方面:毛色和身体的完备程度。
“牷”、犠”二字给出了祭祀标准,即必须是纯色的牛。
据《周礼地牧人》:“凡阳祀,用骍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
凡外、毁事,用尨可也。
”注释“毛之”为“取纯色也”,也就是无论“阳祀”、“阴祀”、“望祀”,选取的牛羊祭品颜色可以不同,但必须是纯色。
“尨”即“牻”,泛指杂色,用于四时祭祀的牛必须是纯色,其他如游历山川、禳天除咎等可以用杂色的牛。
《说文》“牛”部“牻”字以下,“犡”、“犖”、“犥”、“犉”等十个字都和牛的毛色有关系,都指各种杂色,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选择作为祭品的牛这一方面,纯色相当重要,以至于要标示出各种杂色的牛作为警示。
“牲,牛完全也”说明祭祀用的牛必须完整。
这一方面《周礼地官牧人》也有要求:“凡祭祀,共其牺牲”。
注“牺牲”为“毛羽完具也……周景王时,賓起見雄雞自断其尾,曰,雞憚其為犠。
”注释中引用的例子可以看出,作为祭祀品的“牺牲”必须身体完备,雄鸡害怕自己作为祭祀品被杀,于是弄断了自己的尾巴以避免被选作祭祀品。
王筠《句读》:“《左成七年经》:‘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
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是不完全不为犠之证。
”可见牛角哪怕是被老鼠啃出了细微的残缺,该牛也不能再算作祭祀品,必须更换。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 廖春水《说文解字》牛部字研究[A].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