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一、背景信息小明,男,4岁,现就读于幼儿园小班。
他是独生子女,家境良好,父母关爱有加,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
小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乐于参与各类活动。
二、问题描述小明在幼儿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冲动行为:经常在幼儿园内与其他小朋友打架、争抢玩具等,也经常在老师没有授意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冲动行为。
2.言语暴力:小明时常对别的孩子使用侮辱性的词语,例如“傻瓜”、“笨蛋”,甚至还用手推搡其他孩子。
3.情绪爆发:小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情绪失控,发脾气、大声哭泣,有时候甚至会在教室里乱踢东西。
三、分析原因1.情绪调节能力差:小明可能由于身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缺少同伴交往,导致他在与他人交往时较为冲动,情绪较难控制。
2.注意力不集中:小明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导致他在与他人互动时没有耐心,容易对冲突产生冲动反应。
3.需要引导:作为独生子女,小明缺乏与同龄孩子一起分享、合作的经验,需要引导他学会与他人协调、合作的方式。
四、干预策略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可采取以下干预策略:1.情绪管理:教师应加强对小明情绪管理的培养,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与他人冲突时的合理表达方式。
2.引导合作:幼儿园应提供更多的合作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培养他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如进行拼图游戏、角色扮演等。
3.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问题行为,制定一套行为规范,并在家庭环境中给予监督和引导,让小明在家中也能够接受相应的行为训练。
4.肯定积极行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对小明积极行为的肯定和奖励,通过正面激励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效果评估在实施干预措施后,通过以下方式对效果进行评估:1.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小明的行为表现,了解他是否能够控制冲动行为,是否有更多的合作行为。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行为管理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初步接触外部社会的评台。
在这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儿童的行为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幼儿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的处理,也需要从幼儿园的行为管理角度出发,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引导。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视角,探讨幼儿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探讨行为管理的相关方法和策略。
二、案例分析1. 撒谎小明是一位在幼儿园学习的小朋友,但是最近老师发现他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隐瞒或者撒谎,比如他在犯错之后常常选择逃避责任,掩饰事实,对于老师的询问也常常选择回避。
这一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小明在幼儿园的学习和互动,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不良示范。
分析: 撒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它可能来源于儿童的求知欲望,也可能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想要逃避责任。
针对撒谎这一行为问题,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撒谎带来的负面后果,激发孩子对真实和诚实的认同感。
2. 打架在班级中,小王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打架的情况。
不论是因为争夺玩具,还是由于言语冲突,导致了小王频繁地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有过推搡和拉扯的情况发生。
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班级的秩序,也让其他同学感到恐慌和不安。
分析: 儿童时期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行为。
因为儿童的自我控制和冲突解决能力不足,所以常常会出现打架的情况。
对于这种行为,老师和家长需要进行及时干预,教导孩子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冲突,同时加强孩子的自我管理和情绪调控能力。
3. 分心在班级中,小红经常表现出分心的行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活动中,她都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种行为给小红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给老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压力。
分析: 分心是幼儿园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它可能来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可能来源于孩子的精神状态不稳定。
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状态,比如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和支持。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个案情况:小海是一名初三学生,一直学习优秀,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最近小海的班主任时不时就打电话给小海的父亲,说小海没来上课,是不是生病了。
父亲也没什么生气,也帮着说小海不舒服。
有一天,父亲早上回家发现小海又躺在床上不去上学.父亲也没什么生气,立刻将小海送到学校。
但是小海进校门看见父亲走后又溜出校门,跑到网吧去玩去了,结果老师打电话给父亲说小海今天又没来.父亲说他亲自把小海送到学校的,看着他进校门的.但是班主任坚持说小海没来。
结果,中午的时候,小海回家了,父亲质问他去哪了,小海知道又是班主任告状了,也不再掩饰,说等爸爸走后就溜到网吧玩去。
这次,父亲再也忍不住了,责骂到:“都送你到学校了,你还不安分点,你到底还读不读书的!”小海反驳:“书上的内容没什么好学的,简单得要死,整天还要学那破烂不堪、毫无价值的语文、政治,整天除了背还是背,受不了那些老师了。
所以我想退学不读了。
况且从小到大,你们都是偏爱大哥的,我这个当小的,你们也不怎么上心的了。
我在网上有一大堆关心我的好朋友,他们让我找到了我存在的意义。
所以这些事你也少管。
”这番话是严重伤了父亲的心,一直听话的好孩子,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摸样的.原因分析:从小海的回答来看,小海是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
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一,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宋达的“困惑”新洲区第四中学张峰人如璞玉,不琢不能成器。
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是当面指责,都是对学生的雕琢。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好“雕琢”的力度和分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光亮的美玉。
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
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成功呢?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老师能帮助他们站得更高、看的更远。
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对于班内行为偏差的学生,其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对他的“雕琢”更需要我们有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能力。
他的教育和转化非常考验班主任老师的心智。
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冇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以下是我对我班宋达同学的个案分析:一、个案基本资料宋达,男,1 995年8月6日出生,家住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村。
其父常年在武汉建筑工地开货车,家境富裕。
宋达是家中独子,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学时在当地读书,成绩突出。
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转到武汉鲁巷中学读书,以为离自己近些能够管住,并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七年级到八年级上学期,他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但由于父母并没有对他严加管教,他开始和那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接触,变得调皮顽劣,不听老师的训导。
八年级下学期, 他变了,上课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讲,成绩一塌糊涂。
任八年级暑假补课时学会了抽烟,接触的人更复杂。
今年参加中考,成绩位垃值为46. 3,转到我校高一年级就读。
第一次月考成绩174分,年级排名1 0 20名。
父母对宋达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三次与其父母联系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他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
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自身的工作,家长对宋达的教冇是有心而无力,有时甚至是比较放任的。
小学生个案记录与分析2改
小学生个案记录与追踪分析(二)一、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周泽宇,男。
今年七岁。
一年级四班学生。
长得牛高马大,聪明伶俐。
平时父母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其进行教育管束,而在家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导致他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爱乱说话、不爱劳动、总是爱招惹别人等。
二、个案的行为表现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非常差。
比如:上课随意走动、想说话就说话,而且还经常玩东西,不是把铅笔衔在嘴里,就是把橡皮擦弄得碎碎的,根本没有规矩;作业书写非常迹潦草。
每次没有完成作业,借口不是没有铅笔,就是作业找不见了。
总之,让身为老师的我感到非常头痛。
但从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的男孩。
因为头脑反映快,有时上课看着他似乎不太听讲,可一旦要他回答问题,他却又总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即使上课再怎么捣乱,学习也不落人后。
属于典型的成绩较好但行为习惯却较差的学生。
三、原因分析周泽宇比较聪明,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他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同时由于父母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亲子沟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总想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引起父母的重视。
加上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而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都不太高,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只会一昧的宠爱孩子。
隔代教育的造成了他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采取的措施及辅导过程虽然我发现了他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
但另一方面,我也感觉他的思想比较单纯幼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举动无非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每次犯了错误被批评后也会有改正的愿望。
为此,我采取了以下的教育措施:(1)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
跟家长及时沟通。
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明白孩子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生活中显现出来,正是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措施造成的,我劝导他的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
同时,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小学低年级行为偏差学生心理干预个案
小学低年级行为偏差学生心理干预个案水丰分校毛怡文一.基本情况小吴,男,9岁,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
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比如拽小女孩的羊角辩、用橡皮屑砸别的小朋友、随便讲话等,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下课胡乱打闹,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与同学闹矛盾,每次值日时都以扫帚作武器,在班上追打其他的值日生,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
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通过近二年的观察,我发现某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狡辩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投机取巧。
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1、家长的宠爱。
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要不然小孙子就发脾气、哭闹,老人拗不过他,便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
2、集体的排斥。
吴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上课做小动作,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作业不认真完成,有时还耍心眼,将作业本没完成的页数撕掉或谎称作业本丢回家了,经常跟同学发生争执……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用脚踢了别的教室的门,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他,此时的他也会难为情地伸伸舌头。
诸如此类的事,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父母对吴某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
因此,他们对吴某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行为偏差生辅导个案
行为偏差生辅导个案[案例]靖%博,男,小学一年级学生。
优点: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记忆力好;缺点:多动,好动,喜欢招惹其他学生,老有学生打他的小报告。
该生在天赋聪颖,但在纪律方面教老师头疼。
[分析]该生是单亲家庭,母亲离家出走,另嫁他人。
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都把他当成了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该生严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因此,家长许多行为习惯都纵容他而不纠正制止。
教育方法不得当,是靖博多动的主要原因。
奶奶娇惯,爷爷则平日娇惯,一旦遇到问题便武力解决。
作为跟了他一年的班主任,我也是他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导航人,再不抓住时机教育,恐怕会毁了他的一生,所以使他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健康的学习习惯和状态,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我的做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该生进行心理辅导。
1、与家长沟通通过无数次的家访,我让他爷爷与学校教育相配合,慢慢地纠正靖博的多动性,让靖博每天汇报在校情况。
2、当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每当靖博管不住自己时,我都会耐心地听他诉说做小动作的原因,并且恰当地纠正他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告诉他“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要克制自己多动的毛病。
不时,我也会让他发现自己的进步,告诉他这都是努力的结果,让他坚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
3、委以“重”任我抓住新学期开学的时机,跟他沟通,希望在新学期看到一个全新的他,先让其当班长,让其他同学对他有新的评价。
这样,他就必须改正自己做到最好。
4、以“静”制“动”尽量用“静”办法对付他,增加和他谈心的次数,让他知道多动绝对不会给自己带来好的习惯,而改变自己的多动却能使自己受益非浅。
[思考]一学期过去了,现在,靖博的多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各方面表现得比以前更出色了。
我似乎感到不正常的靖博已远去了,看着靖博,我感到了一丝欣慰,我相信我最终一定能使他完全克服弱点,健康成长,展翅飞翔的。
该生出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对这种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出现各种苗头时,给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道路前进。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平时都是由奶奶照顾。
最近,小明的父母发现他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吃饭时喜欢玩玩具、不愿意按时睡觉等。
他们希望通过幼教专家的帮助,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小明改掉这些坏习惯。
分析过程:1. 观察和记录:首先,幼教专家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他的坏习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时间。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明在吃饭时总是分心玩玩具,导致吃得很慢;晚上睡觉时总是拖延时间,不愿意按时上床。
2. 分析原因:接下来,幼教专家需要分析小明产生这些坏习惯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家长的溺爱,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二是孩子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他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
3. 制定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幼教专家需要制定一个针对性的计划,帮助小明改掉这些坏习惯。
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加强对小明的教育,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例如,当小明能够按时吃完饭时,可以给他一个小奖励;当他能够按时上床睡觉时,可以在睡前陪他讲一个故事。
b) 规律作息:家长需要为小明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他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例如,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
c) 注意力训练: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
例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益智游戏,或者带他去户外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4. 实施计划:家长按照制定的计划,逐步引导小明改掉坏习惯。
在此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表现而气馁或放弃。
5. 反馈和调整: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小明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调整。
如果发现某个方法效果不佳,可以尝试其他方法。
同时,家长也需要与幼教专家保持沟通,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小明改掉坏习惯。
幼儿行为偏差个案分析表
幼儿行为偏差个案分析表幼儿园个案分析(一):班级:小二班幼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4岁教师:xx一、案例背景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
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
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
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
二、案例分析1.该幼儿在家时家长异常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
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经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
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经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教师的话按时吃饭的。
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齐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
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
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我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
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经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
经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
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
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芷煊的观察与指导,天乐基本上改变了饭前玩玩具的不良习惯。
此刻,孩子饭前习惯良好,能按时吃饭,即使偶尔饭前想玩玩具,教师和家长经过引导幼儿也会放下玩具,按时吃饭。
家长反映,此刻我的孩子按时吃饭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为此他们多次感激教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个案分析(二):一、案例实录(一)早上,铭铭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班里仅有一个小朋友.两人在放好书包之后坐在一齐开始聊天......突然,铭铭冲我大声的说:"教师,乐乐带玩具了,幼儿园不许带玩具."还没等我说话铭铭很快从她的手里将玩具抢了过来拿给我.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要得到表扬.一旁的乐乐却哭了起来......二、案例分析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构成了妒忌心理。
幼儿个案分析多动幼儿的心理行为偏差之矫正个案
一、案例镜头:胡有财,这是一个原来令老师头疼、让幼儿既讨厌又惧怕的“坏儿童”。
他原来“坏”在哪里,先回放几个关于他坏的镜头。
镜头一:中班第一学期的一个早晨,幼儿们纷纷排队拿好自己的一份早点,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好等候时,突然有一个幼儿大声喊叫说胡有财把全桌的牛奶倒翻7,我大吃一惊,赶紧走过去看,牛奶淌了一地。
我问他们一桌的幼儿胡有财为什么要倒翻全桌人的牛奶,他们说是因为有财不满意自己所拿的杯子比其他幼儿的旧,他想给别的幼儿换一个,但是他们都不给换,所以他一生气,就把全桌人的牛奶都给倒翻了。
镜头二:仍然是中班时候,午睡室里静悄悄的,大多幼儿都已经入睡,可是有财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把头探出床外,一会儿又把双脚翘起来……反正他每次都不会乖乖睡觉的。
我走过去坐在他床边,他开始装老实了,把眼睛紧紧的闭上,可是他眼珠却在眼皮里面转来转去,等过了一会儿又情不自禁的睁开了。
突然他一下子坐起来,用双手不停地去抓小腿,我连忙制止他,因为我看见他的双腿上全是一个个的血疤。
他好象不知痛一样,把那些血疤都给一个个抓破又渗出了血珠子。
我小声问他痛不痛,他摇摇头,我奇怪他为什么不知道痛呢?镜头三:胡有财家里,有一次,家里买的梨,最后还剩下两个快坏掉了,没人吃,做为女人的胡有财妈妈还是比较节省的,就自己洗洗给吃了,还没吃完,有财从外面玩耍回来,见妈妈把梨吃了就大哭,拼命地向妈妈吼叫:“谁叫你吃我的梨! ”他妈妈解释说,不吃烂了可惜,,有财象发疯了一样,把妈妈手上的梨拿下来,摔在地上,使劲的用脚踩,嘴里还叫着:“就是不给你吃。
上面镜头所回放的就是原来胡有财的坏,他因为坏而总是影响课堂纪律,或者与别的幼儿发生冲突而出现攻击行为。
所以,大多来代过这个班的老师不喜欢他,大部分幼儿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基本全园的老师都知道胡有财,甚至我班有个别家长找过我们老师,不让他们的孩子挨胡有财坐。
胡有财简直成了人见人嫌、人见人躲的坏孩子。
二、案例原因分析并不是每个“坏孩子”生来就坏,孩子的气质性格是遗传因素较多,而孩子的品性却是孩子从一生下来接触现实生活环境开始,其心理发展就与客观环境不断交互作用而形成,从而奠定一个孩子的初始本性,即人们心目中的“好”与“坏胡有财不是一个天生就“坏”的孩子,我想:他在别人眼中的“坏”肯定有许多的原因的。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一、引言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建立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然而,有些幼儿可能会表现出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不守规矩、过度活跃等。
因此,对于幼儿园中出现的不良行为,需要进行及时的个案分析和介入,以帮助幼儿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二、个案分析1.幼儿基本信息儿童姓名:小明年龄:3岁性别:男性家庭背景:小明是独生子女,父母关系良好,家庭氛围和谐。
幼儿园情况:小明现就读于幼儿园小班,教师人数较多,每个班级有两名教师,班级人数约为20人。
2.不良行为描述小明在幼儿园经常表现出以下不良行为:a)对其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小明常常用手推搡其他幼儿,有时还会双手拳打其他幼儿。
b)不守规矩:小明经常不遵守教师的指导,不按时做活动,也不遵守园内的规则。
c)过度活跃:小明过于活跃,经常不听从教师的要求,经常跑跳、喊叫,无法安静地参与园内活动。
3.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作为独生子女可能在家庭中缺乏与同龄人进行良性互动的机会,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模范。
(2)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师较多,无法给予小明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班级人数较多,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得到个别关怀和教育。
4.个案介入策略(1)家庭教育:与小明的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中为小明创造与同龄人的互动机会,参与一些适宜的团体活动,培养小明与他人共处的能力。
(2)个别辅导:教师可以与小明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帮助他改善不良行为。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他的社交技能。
(3)规则制定: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和行为准则,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制定,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并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激励幼儿遵守规则和良好行为。
(4)情绪管理:教师要引导小明学会适当表达情绪,并提供适当的爱心和关怀,以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5.个案评估和跟进三、结论通过个案分析和个体化的介入策略,可以帮助解决幼儿园中幼儿的不良行为问题。
个案案例分析报告
个案案例分析报告个案案例分析报告1一、基本情况XX(化名),X,XX岁,小学X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
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
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在校聋生行为偏常的个案心理分析、对策及思考
在校聋生行为偏常的个案心理分析、对策及思考1、个案自然情况:学校:广东省某一聋哑学校姓名:小麦(化名)性别:男年龄:15岁2、在校主要表现小麦(化名),男,聋校小学六年级学生。
有一定的听力和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成绩较好,但上课不发言,而且总是故意回避老师的问题,常和老师对着干。
对老师的批评持仇视、反抗的态度,甚至对个别老师的批评怀恨在心。
平时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对不顺他眼的学生,常常大打出手。
除数学、语文主要学科外,其他科目和所有的课外活动课均没有兴趣。
3、家庭生活背景小麦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平时对孩子过分溺爱。
对小麦的耳聋,他们有深深的负疚感。
在家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对孩子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则关心甚少,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
二、问题分析小麦的问题主要是人际交往中出现了认识偏差,因此导致了小麦行为上的偏差,造成小麦认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为认知障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家长缺乏科学的聋儿心理健康知识,不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给孩子及时恰当的教育。
对孩子生理上的残疾有严重的负罪感。
在孩子没有出现问题时,对孩子百般溺爱,而当孩子出现问题后,父母通常又无限扩大别人的不足、长期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而不愿意和老师平等沟通,甚至在对孩子问题无计可施时选择逃避,过分依赖他人而不对孩子本身和自身进行个体分析。
2、心理挫折未得到及时缓解抚慰,认知障碍形成。
小麦是由普通小学转入特殊学校的。
语言上的障碍、沟通上的缺失,尽管小麦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他的学习仍难进入好的状态,导致心理受挫。
自卑、自弃、怨恨家庭,讨厌学校,渴望朋友却封闭自我,此时的小麦陷入了非常的孤独状态。
使小麦在学校变得沉默寡言,他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日渐冷淡,稍不如意,便怒火中烧,以敌对形式进行宣泄。
(3)自身因素小麦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处在不成熟的阶段,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叛逆、易冲动、自控力较弱的性格。
高中行为偏差学生个案研究
三 、对 策 措 施
4倾 听 。学 生 很 在乎 老 师 的评 价 。有 时候 ,老师 的 .
因为 他 经常 发 表一 些 “ 不惊 人 死 不休 ” 的论 调 ,其 他 语
同学 认 为他 是个 怪 人 ,对 他避 而远 之 。对人 对 物看 法 偏 激 , 自负 的外表 下藏 着较重 的 自卑心 理 。 二 、情 况分 析 高中生 活 紧 张 而繁 忙 ,绝 大部 分 同学 为 了高考 ,重
一
陈星 太 有个 性 和想 法 了 。对 他讲 大 道 理根 本 没 有效 果 。怎 样才 能 让他 更好 地 融 人 高 中生 活 .更 健 康 地成 长
呢 ? 笔 者 采 取 了 以下 四项 措 施 : 1关 爱 。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渴 望 得 到 老 师 的 关 心 和 赏 识 , .
然 学 业 成 绩 不 理 想 ,但 是 他 很 聪 明 ,很 有 特 点 。 在 交 往
己的特 别想 法 。并 且设 立 了一道 道 防卫 的 心墙 。就像 他
曾说 的 “ 别来 找 我谈 话 ,我知 道 你会 说 什么 。让我 试 你 试 :别 灰 心 ,不 要 放 弃 ? ”教 师 想 要 让 学 生接 受 你 的 想 法 ,只有 将 心 比心 ,忘 了 自己的 教 育 者 身份 耐 心倾 听 , 因 为 “ 教 育是 心 心 相 印 的活 动 ,唯 独从 心 里 发 出来 , 真
流 ,我 对 他 有 了更 深一 步 的 了解 。原 来 ,他并 不想 上 高 中 ,初 中毕 业 时 想报 考 音乐 专 业 他 父亲 认 为男 孩 学 音 乐 没有 前 途 。逼 着他 上 高 中 。所 以 ,他 认 为 自已是 在 被
智障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一例弱智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当阳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一、个案分析(一)、自然情况李某,12岁,培智三年级学生,出生在普通家庭。
(二)、初步评估1、生理情况:该生智商55,体质弱,常生病,其他生理方面无缺陷。
2、言语情况: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3、学习方面:观察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思维能力较差。
没有自信心,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语、数主科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等生水平。
4、生活自理:动手能力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师监督下能参加一般学校劳动。
5、情感方面:好动,情绪易发怒,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上课好动,经常下位乱跑,内心不快时,常常摔桌子、砸东西、乱叫,以发泄内心不快。
该生又表现得很积极,喜欢别人表扬他。
6、社交人际: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较愿意和老师接近,错误发生后,对教师的教育表面上能够听从。
害怕父亲,对父亲的管教较服从,不听从母亲的教育。
综上,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教师当作保姆,在学习上未作要求,父亲对他的教育期望较高,认为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母亲性情急躁,在教育是缺乏耐心,动不动就用武力来教训;孩子从小多有奶奶、爷爷喂养,奶奶爷爷又非常溺爱,所以在早期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于智力原因,加上行为偏差,无法进行正常学习,2009年9月入我校就读。
二、问题陈述李某学习习惯较差,不知道上课和下课,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但对于自己感兴趣又有能力学的内容,积极性较高,读书的声音也很响亮,特别喜欢做小老师。
常常一个人独坐,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活动要有老师领着,到哪手里都会拿样东西。
由此可见,李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无意义语言;做操、排队、跳舞时手脚不协调;惰性重,自制力差。
三、主要干预措施1、正强化策略。
我考虑到李某对物质奖励感兴趣,在实施矫正李某的惰性行为的过程中,就用了正强化。
例:语文课上,江某上课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响亮,但一听到写字,李某就会不正眼看老师,假装没听见,实际是想逃避。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常常面临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问题。
萨提亚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干预方法,在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纠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个案,探讨萨提亚模式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中的实践与效果。
二、个案背景本案例中的小李,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李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小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行为,如逃学、打架、沉迷网络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也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了困扰。
三、萨提亚模式介入1. 建立信任关系:社工和心理老师首先与小李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理解、关心等方式,让小李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
2. 认知重建:通过萨提亚模式的认知重建技巧,帮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偏差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3. 情绪管理:帮助小李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保持冷静,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4. 家庭沟通:与小李的祖父母进行沟通,引导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改变教育方式,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
四、个案实施过程在萨提亚模式的指导下,社工和心理老师通过上述方法对小李进行了持续的干预。
首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让小李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其次,通过认知重建、情绪管理和家庭沟通等手段,帮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改变。
在实施过程中,社工和心理老师还根据小李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萨提亚模式的各种技巧,如共情、积极倾听等。
五、个案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李的偏差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主动回到学校上课,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他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
家庭关系也得到了改善,祖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六、结论与建议本案例表明,萨提亚模式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宋达的“困惑”新洲区第四中学张峰人如璞玉,不琢不能成器。
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是当面指责,都是对学生的雕琢。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好“雕琢”的力度和分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光亮的美玉。
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
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成功呢?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老师能帮助他们站得更高、看的更远。
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对于班内行为偏差的学生,其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对他的“雕琢”更需要我们有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能力。
他的教育和转化非常考验班主任老师的心智。
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冇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以下是我对我班宋达同学的个案分析:一、个案基本资料宋达,男,1 995年8月6日出生,家住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村。
其父常年在武汉建筑工地开货车,家境富裕。
宋达是家中独子,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学时在当地读书,成绩突出。
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转到武汉鲁巷中学读书,以为离自己近些能够管住,并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七年级到八年级上学期,他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但由于父母并没有对他严加管教,他开始和那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接触,变得调皮顽劣,不听老师的训导。
八年级下学期, 他变了,上课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讲,成绩一塌糊涂。
任八年级暑假补课时学会了抽烟,接触的人更复杂。
今年参加中考,成绩位垃值为46. 3,转到我校高一年级就读。
第一次月考成绩174分,年级排名1 0 20名。
父母对宋达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三次与其父母联系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他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
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自身的工作,家长对宋达的教冇是有心而无力,有时甚至是比较放任的。
二、问题行为概述1、军训期间在寝室抽烟,后被老师发现,改为在学校厕所抽烟。
影响恶劣。
2、生活习惯不好,晚上就寝睡不着,白天上课睡不醒。
多次在寝室休息时大声唱歌,说话,影响他人休息。
据寝室管理员反映,曾在晚上1 1:30和寝室同学打闹。
3、该生上课经常走神,下课时,则表现得“生龙活虎”。
4、开学二十天内上课迟到8次,在教室睡觉17次,自习时和他人说话27次,经多次劝诫不改。
5、言语行为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较大,思想比较成熟。
经常说脏话,亳无羞耻之心。
6、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不服学校老师的管理,有抵触情绪。
三、心理特质及分析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仅就差生的外在表现和行为特点进行诊断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觉得还得从心理方面着手研究,特别是初入高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习困难和失败,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习惯、人格适应及学习技能等方而产生诸多障碍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偏差,并通过思想品徳、学业成绩和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岀来。
像宋达这样,他的性格特点:⑴自以为是、自视甚高;(2)外向、好动,交友广泛;(3)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岀风头;(d)懒散,自制力差;自我反省能力差;(5)自私、无责任感。
通过这些心理方而的分析,可以帮助我更有效的抓住教冇突破口,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刚开始接触宋达同学时我也做了不少细致的工作,连每次迟到我都和他谈十几分钟,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原来我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后来我多次和语文王老师(王晓燕,从事心理学工作,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谈班上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 借助了心理学上的有关知识,在做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抓住具体的事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辅导措施1、赢得信任、了解情况。
交流和沟通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必要途径,而真诚的态度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所在。
每次和他谈话,都力争帮助宋达了解自身思想品徳状况同学校要求之间的差距,提醒他思考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地遵守学校纪律,而自己却力不能及。
是思想意志问题,还是身体原因,学会查找原因。
同时让他明白,他所有的行为都记录在自己的小档案袋内。
启发他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冇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理解和掌握学校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分淸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徳认识。
2、心理疏导,动之以情随着学生的生长发育,学生的心理逐渐产生变化,同时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在班级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抑郁、低落的情绪。
我们联系心理老师,替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建立心理档案,使他们的情绪能够处于比较稳左的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他,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应该尊重他的人格,给他改错的机会,从而实现情感沟通,防止和消除他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
帮助他正确看待现实,消除逃避心理。
那种一岀事情就向家长反映的做法只会使他更加的远离我,抵制我。
3、激发兴趣,树之以信我帮宋达分析了一下:父母对它的期望值很高,管得很少。
而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父母的期望值反差较大,他的父母不够明智,不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我又提醒他:要想改变现实,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不能因为父母的态度而变得自卑,采取抵制的态度,更不能采取自眾自弃的做法。
我耐心地列举了宋达的很多优势,如:理解能力较好,反应较快等。
而对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特意进行了一番赞赏,还认真地对他说:“我认为你有这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将来可以成为一番事业!”他眼睛一亮,随后又低下了头:“老师,我行吗?”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从现在开始努力,一泄能行!老师相信你!”我看到他非常认頁•的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希望。
指出他的爱表现,好出风头的心理原因,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在什么地方表现,怎么表现很重要,要想得到人家的尊重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比如可以在搞班级活动时多给他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并积极支持他的合理想法,在同学中树立他的新形象,也能给他自信心。
例如他的身体素质很好, 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运动会,5 0 0 0米长跑得了第五名,为班级争光。
他会唱歌,请他在音乐课上教同学们唱歌。
4、树立目标,导之以行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的缺点有多少,而是看他的优点有多大。
我给他讲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让他明白了成功需要不断的积累,并给他确立了一个近期目标:期末考试争取班级4 5名以内,一个远期目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父母刮目相看。
我常适时地鼓励他要用实际行动换取进步。
向他提岀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说明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给他制度和环境的约束。
指导行为方式,使他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有效地涮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他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五、案例分析及反思我认为,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双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过程,像宋达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多遭老师的冷漠,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
如果班主任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创造一种和谐的氛用,这对于激发他们的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有效的。
对宋达的帮助和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应该长期关注他,对他的进步要及时地表扬,对他的困惑要及时地疏导,要让他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相信他、支持他。
在校学生发生行为偏差是教冇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不同的教冇者对这类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
我认为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岀发,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 一些以帮助和教育作为最终目标,而千万不能以惩罚作为最终目标。
很多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一些违纪学生在受到处分后愈发变本加厉地违纪。
因此,如何对学生的行为偏差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引导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除了要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 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的口吻。
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耙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靠爱心、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宋达身上,我发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没有花时间去挖掘学生心理的东西。
以宋达的'‘困惑”作为契机,我会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
对宋达同学的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转化过程。
我会和宋达同学一起努力,任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共同进步。
关于班科协调的探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任何事物都是由整体和部分组成,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或系统处于统率的决泄地位。
因此我们要整体岀发,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作为一位班主任,应该从整体着眼协调班科关系,使其发挥整体功能。
搞好班科协调,对于提高这个班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具有决左意义。
班科协调,协调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明白班科配合方面存在的哪些问题。
在我们担任班主任的实践中,存在下列问题:一、很多班主任、科任老师缺乏全局观念,只顾眼前利益,挤占时间、乱抛卷子。
结果学生忙于应付作业,并严重地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和消化时间,使该班整体实力下降。
二、看不到解决班科问题的长期性,总喜欢攻其一役,希望通过一次班科联系会,解决所有问题。
三、在做班科协调工作时,不注重调查研究,喜欢从个别学生、教师只言片语妄加推断,犯主观主义错误。
四、做班科协调工作时不太注重策略,没有坚持适度原则,反映问题过于直接,很难让老师接受,不利于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有在的情况,我认为做班科协调工作应把握“五性”。
一、经常性。
教与学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呈出岀不同的特点。
只有我们经常去与学生、教师交流,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取得好的效果。
二、主动性。
在日常的班科联系中,有些班主任没有意识到做好班科协调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种班科协调是天然形成,不必去刻意雕琢。
于是在行动上缺乏主动性,不主动听取教师,学生反馈的意见,不主动到实践中去调査、研究。
三、适度性。
班科协调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
但如果方法不当,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可能使事情恶化。
我们找科任老师反映问题,不能用简单的命令形式,而应该通过交心谈心、研究成绩、研究学生等委婉方式,要易于科任老师接受。
四、集中性。
对于重点问题,重大考试后可采取班科联系会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