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six sigma管理简介
六西格玛基本知识详解
![六西格玛基本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3ff08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3.png)
六西格玛基本知识详解引言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论,旨在通过减少产品或过程中的变异性,从而提高质量和效率。
其核心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西格玛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原理、工具和应用。
起源六西格玛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由摩托罗拉公司引入的。
当时,摩托罗拉面临着严重的市场竞争,需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缺陷率。
为此,摩托罗拉引入了六西格玛方法论,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生产过程中。
随后,六西格玛逐渐被其他公司所采用,并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原理六西格玛方法论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它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大部分质量问题是由于过程的不稳定性和变异性引起的。
2.通过减少过程的变异性,可以提高质量和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六西格玛采用了一套严格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项目选择、团队组建、问题定义、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控制。
工具六西格玛方法论涵盖了许多工具和技术,用于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工具:1.流程图:用于可视化和分析业务流程,找出潜在问题和改进点。
2.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识别过程中的偏差和异常。
3.散点图: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潜在的因果关系。
4.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核对表:用于收集和整理数据,辅助问题定义和根本原因分析。
6.样本调查:用于获取关于客户满意度和需求的信息,作为改进措施的依据。
除了以上列举的工具,六西格玛方法论还包括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以及质量管理工具如5W1H分析、鱼骨图等。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适用于产品制造、服务业、医疗保健、金融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缺陷率: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找到引起缺陷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降低产品缺陷率。
六西格玛
![六西格玛](https://img.taocdn.com/s3/m/16f4b117866fb84ae45c8d84.png)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管理法简介六西格玛(6σ)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此概念属于品质管理范畴,西格玛(Σ,σ)是希腊字母,这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
六西格玛的由来六西格玛(Six 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被GE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
继而与GE的全球化、服务化、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行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6σ管理法的概念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
“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牲,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
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 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
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
六西格玛six-sigma
![六西格玛six-sigma](https://img.taocdn.com/s3/m/8c1517223968011ca3009131.png)
简介六西格玛(Six Sigma),又称:六式码、六标准差、6σ、6Sigma,不能使用大写的Σ,西格玛(Σ,σ)是希腊文的字母,在统计学中称为标准差,用来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
其含义引申后是指: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3到4个西格玛,以4西格玛而言,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次误差。
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6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疵。
六西格玛(6σ)概念作为品质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摩托罗拉公司的麦克.哈里于1987年提出,其目的是设计一个目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
真正流行并发展起来,是在通用电气公司的实践,在杰克韦尔奇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电气、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华硕等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随着实践的经验积累,它已经从单纯的一个流程优化概念,衍生成为一种管理哲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一个衡量业务流程能力的标准,不仅仅是一套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方法,进而成为一种应对动态的竞争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取得长期成功的企业战略。
辨别优先次序,实施流程改进对需要改进的流程进行区分,找到高潜力的改进机会,优先对其实施改进。
如果不确定优先次序,企业多方面出手,就可能分散精力,影响6σ管理的实施效果。
业务流程改进遵循五步循环改进法,即DMAIC模式:1.定义(Define)。
定义阶段主要是明确问题、目标和流程,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或机会?应该达到什么结果?何时达到这一结果?正在调查的是什么流程?它主要服务和影响哪些顾客?2.评估(Measure)。
六西格玛管理怎么理解
![六西格玛管理怎么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eb3e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2.png)
六西格玛管理怎么理解一、什么是六西格玛(Six Sigma,6 Sigma)管理六西格玛也称Six Sigma和6 Sigma,是一种管理策略,主要倾向于品质管理,由摩托罗拉1986年提出。
这种策略强调制定极高的目标、收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
六西格玛背后的原理就是如果你检测到你的项目中有多少缺陷,你就可以找出如何系统地减少缺陷,使你的项目尽量完美的方法。
一个企业要想达到六西格玛标准,那么它的出错率不能超过百万分之3.4。
六西格玛管理包括两个过程:六西格玛DMAIC和六西格玛DMADV,它们是整个过程中两个主要的步骤。
六西格玛DMAIC是对当前低于六西格玛规格的项目进行定义、度量、分析、改善以及控制的过程。
六西格玛DMADV则是对试图达到六西格玛(6 Sigma)质量的新产品或项目进行定义、度量、分析、设计和验证的过程。
所有的六西格玛项目是由六西格玛绿带或六西格玛黑带执行的,然后由六西格玛黑带大师监督。
二、六西格玛咨询对企业产生什么作用和效益1、作用:①6西格玛管理方式是一把衡量流程能力的尺子当年的韦尔奇正是特别运用了这个特点。
他把6西格玛称为通用电气内部共同的语言,帮助其在全球化战略中攻城拔寨。
可想而知,当具有错综复杂的跨地区,跨文化,多种族背景的跨国公司管理人员聚积在一起讨论问题时,还有什么比抛开他们各自不同的风俗而采用共同的语言来交流和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和高效的?并且,由于绝大部分的企业管理水平可以通过流程能力的6西格玛值来测量,因此管理也就真正实现了从魔术到艺术,再从艺术到科学的转变。
科学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普遍通认知和实践来掌握。
②6西格玛管理方式是一只管理的指南针没有了目标和方向,企业必然停滞不前。
简而言之,6西格玛指的是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每百万次机会中允许发生的失误不能超过3.4次。
6西格玛这一近乎完美的标准犹如一只指南针,为绝大多数企业经营指明了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和方向。
六西格玛的解释
![六西格玛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83d41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7.png)
六西格玛的解释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它是由美国公司摩托罗拉首次引入,并在通用电气(GE)公司得到广泛推广。
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MAIC)的循环,使组织的过程达到极高的质量水平,减少缺陷和提高效率。
以下是六西格玛的一些关键要素和解释:1.DMAIC循环:•Define(定义):确定项目的范围、目标和关键因素。
明确问题陈述和项目的业务目标。
•Measure(测量):收集相关数据,量化当前过程的性能,明确测量指标。
•Analyze(分析):分析数据,识别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改进的机会。
•Improve(改进):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以解决问题和优化过程。
•Control(控制):设立控制措施,确保过程持续稳定,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2.关注缺陷和变异性:六西格玛强调通过减少缺陷和过程的变异性来提高质量。
通过测量和分析,可以识别并消除导致缺陷的根本原因。
3.数据驱动决策:六西格玛强调基于数据和事实做出决策。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4.六西格玛水平:概念上,六西格玛表示一种过程能够在一百万(百万)次机会中,产生不到3.4个缺陷。
这被表示为每百万机会的缺陷率为3.4。
5.培训与认证:有关六西格玛的培训和认证非常普遍,包括不同级别的认证,如“六西格玛绿带”和“六西格玛黑带”。
六西格玛方法的成功实施通常需要组织中的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并且最适用于注重数据和度量的组织文化。
(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简介
![(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126572527284b73f2425062.png)
(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简介六西格玛简介什么是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壹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
西格玛是壹个希腊字母σ的中文译音,统计学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
对连续可计量的质量特性:用"σ"度量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
几个西格玛是壹种表示品质的统计尺度。
任何壹个工作程序或工艺过程均可用几个西格玛表示。
六个西格玛可解释为每壹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99966%。
而三个西格玛的合格率只有93.32%。
六个西格玛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壹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于6个西格码管理法中,“Sigma”的定义是根据俄国数学家P.L.Chebyshtv(1821-1894)的理论形成的。
根据他的计算,于所有的产成品中有69%的合格率,而且次品的分布是正态分布的话,反映到图形上面就是2个sigma(±2Sigma,或StandardDeviation)。
即,69%的合格产品是集中于中值左右2个标准方差的地方。
六西格玛(SixSigma)是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壹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壹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且提供了壹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
继而和全球化、产品服务、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且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壹种质量管理哲学。
六西格玛类似于SPC(统计性工作程序控制)吗?六西格玛是壹个致力于完美和追求客户满意的管理理,SPC是壹个支持六西格玛这个管理理念的工具。
所有那些传统的质量管理工具,像SPC、MSA、FMEA、QFD等均是实现六西格玛必不可少的工具。
六西格玛起源和发展?从70年代到80年代,摩托罗拉于同日本的竞争中失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市场,后来又失掉了BP机和半导体的市场。
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概述
![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7bff1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0.png)
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概述1. 引言六西格玛管理法(Six Sigma)是一种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工具,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它通过减少缺陷和提高流程的稳定性,帮助组织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六西格玛管理法最早由摩托罗拉公司于1980年代开发,如今已经在世界各个行业和组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减少流程变异来提高质量和效率。
它注重使用统计工具和技术来识别和解决问题,以改进组织的业务流程。
六西格玛方法论强调以下几个关键概念:2.1 流程稳定性流程稳定性是指一个流程的输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通过减少变异性,组织可以更加稳定和一致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2.2 客户导向六西格玛强调客户导向,即将客户需求作为改进和评估的中心。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组织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期望并提供增值的产品和服务。
2.3 数据驱动决策六西格玛方法鼓励使用数据和事实来做决策,而不是主观猜测或经验判断。
采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组织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原因,并作出更准确的改进决策。
2.4 团队合作六西格玛强调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合作。
通过组织跨学科和跨功能的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和推动改进。
3. 六西格玛方法论的步骤六西格玛方法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定义阶段在定义阶段,团队明确定义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并确定关键的客户需求和业务流程。
此阶段的关键活动包括制定项目计划、建立团队和资源,以及明确项目的关键性能指标和目标。
在测量阶段,团队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当前业务流程的性能和问题。
这一阶段的关键活动包括确定核心的输入和输出变量,开展数据收集和测量,以及建立性能指标和度量。
3.3 分析阶段在分析阶段,团队分析数据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出改进和优化的机会。
这一阶段的关键活动包括使用统计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确定优化流程的关键因素。
3.4 改进阶段在改进阶段,团队开发并实施改进计划,以优化业务流程并解决问题。
品质管理六西格玛概述
![品质管理六西格玛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4330c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3.png)
品质管理六西格玛概述
六西格玛(英文:Six Sigma)是 1986 年由美国通用电气(GE)发
明的一种管理思想,是一种以改善产品质量为目标的系统化过程管理方法,也是一种基于可量化的分析,针对组织运营中的过程畸变进行优化并达到
品质持续改善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工具。
六西格玛理论主要由两个术语序列
组成:统计控制和流程优化,两者增强了彼此的能力,使流程优化和开发
得到有效实现。
六西格玛从统计控制角度,以精确的统计数据做基础,确定了一系列
技术和工具,以保证产品和服务达到期望的品质水平。
通过建立过程质量
管理模型,提出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善-控制)的5个步骤,帮助
企业深入分析,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过程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把品
质水平提高到达到期望的水平。
六西格玛从流程优化角度,结合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思维方法,采取
一系列技术和工具,从根本上解决过程中的根本问题,目标是精确的管理
把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它强调了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并采用
模式分析和设计、流程建模和模拟、动态管理和模拟优化等技术,帮助企
业实现优化,把过程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六西格玛管理法简介
![六西格玛管理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edce5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8.png)
六西格玛管理法简介1. 什么是六西格玛管理法?六西格玛管理法(Six Sigma)是一种可以帮助组织提高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的目标是通过减少过程的变异性,从而达到一个高水平的质量控制。
2. 六西格玛的原理六西格玛的方法基于统计分析,通过量化数据,找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它要求组织将业务流程从开始到最终的输出进行测量,然后分析并改进流程以实现高质量的结果。
3. 六西格玛的目标六西格玛的目标是将每个业务流程的错误率控制在每百万个机会中不超过6个。
这个目标也被称为“3.4缺陷率”,意味着在每个百万个机会中,只能有不超过3.4个缺陷。
4. 六西格玛的步骤4.1 问题定义(Define)在六西格玛的方法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并定义清晰的目标。
这个步骤确保整个团队在改进过程中拥有共同的目标。
4.2 测量(Measure)在测量阶段,需要收集和分析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团队了解当前流程的性能,并帮助确定改进的方向。
4.3 分析(Analyze)在分析阶段,团队将运用统计工具和技术来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分析数据,团队可以确定哪些因素对业务流程的表现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4.4 改进(Improve)在改进阶段,团队将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这些改进措施旨在减少错误率、提高效率等。
4.5 控制(Control)在控制阶段,团队将制定控制计划,在改进过程中持续监测关键指标,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得以长期维持。
5. 六西格玛的工具和技术在实施六西格玛的过程中,有许多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团队分析数据、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流程图:用于可视化和理解业务流程及其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甘特图:用于规划和管理项目进度,帮助团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改进工作。
•统计分析工具:例如直方图、散点图和回归分析,用于分析数据并找到相关性。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用于识别并评估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对过程产生的影响,以便制定预防措施。
六西格玛是什么
![六西格玛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11357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3.png)
六西格玛是什么1. 介绍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旨在通过减少产品或过程的变化和缺陷,以提高业务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它的目标是将质量水平提高到每百万个机会(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DPMO)的水平,即3.4个缺陷/百万个机会。
六西格玛最早由美国西北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比尔·史密斯 (Bill Smith) 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Motorola和通用电气公司广泛应用和推广。
如今,六西格玛已经成为全球许多组织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
2. 六西格玛方法六西格玛方法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旨在通过一系列有目标的步骤来改善和优化业务过程。
以下是六西格玛方法的主要步骤:在这个阶段,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关键业务指标,并确定客户需求和期望。
此外,还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概要,并明确项目的执行策略。
2.2. 测量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收集和分析与业务过程相关的数据,以了解当前过程的性能水平。
通过采集数据,可以确定存在问题的源头,并为改进过程提供实际的信息。
2.3. 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以确定影响业务过程的根本原因。
通过统计工具和技术,可以找出导致变异和缺陷的主要因素,并确定改进措施。
在这个阶段,团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业务过程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测试和验证。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持续改进和实施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变异和改善性能。
2.5. 控制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建立稳定的业务过程,并制定测量、监控和控制的方法。
通过建立控制计划和指标,可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3. 六西格玛的工具和技术在实施六西格玛过程中,有许多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团队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六西格玛工具和技术:•流程图:用于描述和分析业务过程的各个步骤和环节。
•直方图和散点图:用于可视化数据分布和关联性,并帮助识别异常和异常值。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bf1e8e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5.png)
产品标准的要求
顾客的要求
相关方的要求
产品 过程 体系
什么的特性
谁的要求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
相关方满意质量
适用性质量
符合性质量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
产品(包括服务)质量: 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经济性/时间性 过程质量: 实物质量/成本/周期时间/环保/安全 体系质量: ISO9000→TQC→TQM(经营质量)
科学管理之父: F.W.泰勒(1856-1915)
三权分立:设计+制造+检验 聚焦于产品质量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30- 特点:控制/预防 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罗米格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Control/Prevention W.A.Shewhart, H.F.Dodge,H.G.Romig
潍柴集团(2006) 华为公司(2006) 中兴公司(2003) 美的公司(2003) 海尔集团(2005) 格力集团(2005) ……
六西格玛 的三层内涵
统计学
µ
± 3
± 6
公差下限
公差上限
改善的目标
卓越业绩改进系统
几乎无缺陷的产品/服务业绩目标
99.9997% 合格率
6s是工序能力的统计衡量,以及用于同业的比较
6s是一组改进“工具”,帮助我们测量、分析、改善及控制过程(MAIC)
标志
设想
观念
衡量尺度
行业比较
工具
方法
价值
战略
目标
6 = 3.4 DPMO
6s
-
-
目标
2
308,537
3
66,807
SixSigma六西格玛(管理必看)
![SixSigma六西格玛(管理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ad41ead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8.png)
SixSigma六西格玛(管理必看)什么是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
西格玛是一个希腊字母σ的中文译音,统计学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对连续可计量的质量特性:用"σ"度量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
几个西格玛是一种表示品质的统计尺度。
任何一个工作程序或工艺过程都可用几个西格玛表示。
六个西格玛可解释为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
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
99966%。
而三个西格玛的合格率只有93.32%。
六个西格玛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六西格玛(Six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全球化、产品服务、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质量管理哲学。
早在1961年就提出“零缺陷"概念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说:“当大家都认定在操作过程中无法避免错误的时候,下一步就是制定一个容许错误的数字。
当良品率预定为85%,那便是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采行这种‘良品率管理’的人会告诉你那不是真的,但事实上的确如此。
"为了提高质量,工厂的管理者们发明了“六个西格玛"管理方法。
“西格玛”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流程的完美程度,显示每100万次操作中发生多少次失误。
“西格玛”的数值越高,失误率就越低。
具体说来,相关数据可以表示如下:1西格玛=690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2西格玛=308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3西格玛=668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4西格玛=621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5西格玛=23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6西格玛=3.4次失误/百万次操作7西格玛=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六个西格玛”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无暇的质量管理办法。
{六西格玛管理}SixSigma管理学定义
![{六西格玛管理}SixSigma管理学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0a8c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d.png)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字以内方法论DMAIC ModelMeasureDefin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IntroductionSix Sigma 介绍- Six Sigma 概要- Six Sigma 特征- Six Sigma 与经营革新- Six Sigma 方法论散布1规格上限规格的下限Six Sigma 概要(一)减少散布是 6 的核心。
平均目标(Target)所有活动都有偏差(散布)。
p(不良率)Six Sigma 概要 什么叫SixSigma?减少不良的核心是减少散布。
记号前的数值(Z 值)越大,不良发生概率越小。
目标目标规格界限规格界限不 良可 能 性 减 少 的不良可能性传统的不良质量成本(COPQ)(销售的 4-5%)第一次决定品质费用时,只包含如下图所示的用肉眼所看见的要素。
废弃Test 费用再作业顾客返品检查费用不良Recall Cost of Poor Quality不良质量成本(COPQ)COPQ 为总费用的15 ~ 25%但如果使用广义的品质不良定义,冰山下看不见的部分也很明显露出来。
文书作业迟延大顾客准备金优等货物费用价格决定或过金错误过度现场服务费用不正确的销售定货单对现program 的后续措施不足过度员工流失率企划迟延错误制品的开发费用急行料过度的在库水平过度的system费用资金回收迟延不满事项处理不使用的生产设备不满顾客应待时间过度夜班废弃Test费用再作业顾客返品检查费用不良RecallSix Sigma攻击全部“冰山”!不良发生的可能性很低时,没有必要维持发现、分析、改正缺陷的系统,故费用极度减少。
❑什么叫Six Sigma? 不仅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而且包括间接事务、支持等全部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缺陷,使实际值离目标值最小,从而使组织获 益的同时提高顾客满足度的革新战略。
● 可测定的目标- 对Process 能力的定量性达成目标- 3.4 DPMO (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哲学- 我们做事想的方法和姿势 - 相信“可以达到6 ”- “过程完善时,结果也完善。
6sigma 的理解
![6sigma 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19e8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a.png)
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精确测量和分析,优化业务过程并减少缺陷。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由Motorola公司首先引入。
随后,许多公司和组织都采用了六西格玛方法来改善质量和效率,包括通用电气、IBM、福特等。
六西格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统计学和质量管理工具,降低过程的变异性,使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它将业务过程的每个阶段视为一个潜在的问题来源,并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实现改进:1. 定义(Define):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
确定关键业务指标(KPIs),如客户满意度、缺陷率等。
建立团队并确保他们理解项目的重要性。
2. 测量(Measure):收集和分析与业务过程相关的数据。
使用统计工具和技术,如直方图、散点图、过程能力指数等,评估当前过程的性能水平。
3. 分析(Analyze):通过分析数据,确定导致问题和缺陷的根本原因。
使用各种问题解决工具(如鱼骨图、5W1H法等)来帮助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识别可能的改进机会。
4. 改进(Improve):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
这可能包括优化流程、培训员工、改善供应链等。
确保改进措施可行,并且能够持续改进业务过程。
5. 控制(Control):监控和维护改进后的业务过程。
建立控制系统来确保过程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并且问题不会再次出现。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s)和指导方针,以确保质量和效率的一致性。
六西格玛方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强调数据和事实的驱动,以及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的文化。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让组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
通过实施六西格玛,组织可以获得多重好处。
首先,它可以减少缺陷和错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其次,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减少浪费和资源浪费。
此外,六西格玛还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员工参与度和满意度,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然而,要成功实施六西格玛,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组织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六西格玛(Six-Sigma)
![六西格玛(Six-Sigma)](https://img.taocdn.com/s3/m/b7921d5d856a561253d36f6f.png)
六西格玛(Six Sigma)目录• 1 六西格玛管理法简介• 2 6σ管理法的概念• 3 DPMO与六西格玛的关系• 4 6西格码质量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的作用o 4.1 6西格码质量管理对经营业绩的改善o 4.2 6西格码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5 西格码质量管理方法的流程• 6 实现西格码质量管理的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法简介六西格玛(6σ)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此概念属于品质管理范畴,西格玛(Σ,σ)是希腊字母,这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
六西格玛的由来六西格玛(Six 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被GE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
继而与GE的全球化、服务化、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行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6σ管理法的概念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 又关注过程的改进。
“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牲,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
第十四章六西格玛管理简介
![第十四章六西格玛管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69bb4f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f.png)
六西格玛的起源,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企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应具备的条件,新质量成本观,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步骤,六西格玛与国成能力指数。
§1 六西格玛的缘起
6σ首先是由摩托罗拉公司于80年代将其作为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过程这实现最佳绩效的一种质量理念和方法,就此也是摩托罗拉公司成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首位获得者。 σ代表标准差,标准差用于描述各种可能的结果相对于期望值的波动程度。
资源投入
为什么使用六西格玛设计方法?
时间
DFSS
典型模式
投放市场
前期投资效率最高,用处最大来自Six Sigma 设计
黑带大师(MBB)
黑带 (BB〕
信息技术
风险
其它(如法律,人力资源,质量分析等)
定义
测量
分析
设计
验证
成功要素
职能协作 = 关键成功要素
运作
市场
6.百万此机会不合格数(DPMO)
1.单位不合格数(Defects Per Unit , DPU) 2.百万次机会不合格数(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DPMO) 西格玛质量水平与均值漂移1.5σ的DPMO的换算
5.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步骤
1六西格玛管理实质上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即“六西格玛设计(DFSS, Design For Six Sigma)”和“六西格玛改进”。前者一般指全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也即全局优化;后者一般指DMAIC改进流程,也即局部优化,它具体包括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
六西格玛设计
定义
六西格玛基本知识介绍
![六西格玛基本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e0d90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b.png)
六西格玛基本知识介绍什么是六西格玛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管理方法和业绩度量体系,用于改进企业的质量和效率。
它的目标是通过减小过程的变异性,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到几乎没有缺陷的水平。
六西格玛是由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于1986年开发的,随后被通用电气公司引入,并逐渐在其他公司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六西格玛的原理六西格玛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识别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来减少过程的变异性。
它采用了一套严格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进。
六西格玛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客户导向:六西格玛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产品或服务设计和交付过程与客户的期望相匹配。
2.数据驱动:六西格玛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评估过程的性能,并识别引起问题的根本原因。
3.流程思维:六西格玛强调全局观念,将复杂的业务流程划分为若干个可管理的小步骤,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整个过程。
4.持续改进:六西格玛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它要求企业保持持续改进的态度,并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六西格玛的核心指标六西格玛采用了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衡量过程的性能和改进的效果。
以下是六西格玛的两个核心指标:1.DPU(Defects Per Unit):每单位产生的缺陷数。
DPU是六西格玛关注的一个关键指标,它用于衡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DPU越低,表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好。
2.DPMO(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每百万个机会中的缺陷数。
DPMO是一个衡量过程能力的指标,用于评估过程的流程稳定性和能力。
DPMO越低,表示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越高。
六西格玛的工具和方法六西格玛采用了多种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改进的目标。
以下是六西格玛的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1.DMC(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这是六西格玛的一个基本工具,它是一个五个阶段的闭环过程,用于解决问题和改进过程。
西格玛管理简介
![西格玛管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6a460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c.png)
六西格玛(6σ)管理简介
2023
什么是六西格玛(6σ)管理?
为什么要实施6σ管理?
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由来和发展
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特点
六西格玛(6σ)管理中的一些概念
六西格玛(6σ)管理同其他绩效改进工具的比较
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组织形式
六西格玛管理的应用范围
六西格玛管理的不足
6σ管理就要做到这些,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最终和顾客一起取得更高的收益。
1
2
3
第一是为了“生存”!
01
完美的产品(服务)质量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02
优良的产品设计和工艺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大的附加值,减少不良质量成本的损失;
更快的上市速度可以帮助企业更多盈利和扩大市场份额;
更高的运作效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日本和美国质量管理思潮的演变和发展
质量运动可谓战后最富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它起源于日本。由于当时日本商品的质量低劣,他们引入了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理论(质量循环理论)。1951年日本首次颁布的戴明奖标志着质量管理的开始。 A.V.费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TQC(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他的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1996年日本人开始也追随美国把TQC改作为TQM。(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
现在,σ不仅仅是单纯的标准差的含义,而被赋予了更新的内容——即成为一种过程质量的衡量标准。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过程变异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为过多的过程变异会导致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为企业带来损失。6σ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方法和相应的工具通过严谨的、系统化以及以数据为依据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消除包括从生产到销售、从产品到服务所有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改善企业的利润。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1a0b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e.png)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一、简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论,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它将传统的精益制造和六西格玛方法结合起来,产生了一套对企业的全面管理方法。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由Toyota、Mitsubishi Electric 和General Electric三个企业首先提出的,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种行业和组织。
它通过消除浪费和错误,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来实现运营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原理、流程、工具及其应用。
二、定义精益六西格玛管理(Lean Six Sigma,简称LSS)是一种基于数据和统计方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减少缺陷、改进过程和降低成本来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管理工具。
它通过统计方法和质量工具来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问题,并实现运营过程的持续改进。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另一个目标是缩短产品或服务的研发时间,以更快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原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原理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降低成本。
它有三个核心构件:1. 精益思想精益思想是逐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它强调用最小的时间、资源和材料来创造价值。
2. 六西格玛思想六西格玛思想是一种以数据和统计分析为基础的学科,旨在降低缺陷率和提高流程能力。
它适用于减少生产风险和变化的影响,并将过程保持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
3.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评估、分析和改进,使用数据驱动方法创造更好的结果。
这有助于消除过程中的缺陷,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流程1. 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流程DMAIC是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流程,用于识别问题,并确定改进的机会。
它包括五个步骤:a. 定义(Define)定义是确定计划的步骤。
在这个阶段,团队会制定一个项目范围,识别主要目标和客户需求,并建立指标来跟踪改进的效果。
六西格玛简介
![六西格玛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cfbc04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f.png)
Thank you!
流程(process)旳定义是:一种或一系列有规律旳行动,这些行动以拟定旳方式发生或执行,造成特定成 果旳出现—单一或者一系列连续旳操作。简朴地说,流程就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旳一系列活动。
SIPOC是表达个人业务旳进行情况旳略图(Map),在定义顾客旳概念及改善Process突出Point 时旳关键Process分析手段
专注于“关键几种”
第八步……找到味道和“关键几种”直接旳关系(Xs) and Y
怎样找出关系“关键几种”(Xs) 和 味道 (Y)?
做一种更细致旳试验 关注:炉温从325到375°和3个品牌旳面粉
成果:
是最佳旳组合
第九步……建立“关键几种”旳公差(Xs)
怎样确保烤炉温度旳控制?
• 数据表白 350 °(±5 °)是最能降低 味道旳差别旳
“反复性”和“再现性”认可这个测量系统
第四步……拟定目前产品旳味道合格率(能力)
我们怎样来做?
• 烤几只“正常”情况下旳面 包
• 让教授评审员尝试并打分 • 平均分7.4 • 但差别太大,达不到六西格
玛要求
这个流程只有三西格玛3σ
第五步……制定改善目的Y(味道)
我们怎样制定改善旳目旳?
• 用竞争对手做标尺 • 专注于缺陷(就是分数<7) • 拟定可“接受旳”流程水平 • 根据以上制定目旳
目录
1. 简介 2. 项目实施 3. 管理特征 4. 实施效果 5. 案例
项目实施
六西格玛DMAIC项目环 业务流程改善遵照五步循环改善法,即DMAIC模式:
Define
控制[Control]——确保过程改善一 旦完毕能继续保持下去,而不会返回 到先前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西格玛(6σ)管理简介一、 什么是六西格玛(6σ)管理?6加上希腊字母σ(西格玛)。
σ本来是一个反映数据特征的希腊字母,表示数据的标准差。
我们常用下面的计算公式计算σ的大小:1)(12--=∑=n x x n i i σ ,式中x i 为样本观测值,x 为样本平均值, n 为样本容量。
现在,σ不仅仅是单纯的标准差的含义,而被赋予了更新的内容——即成为一种过程质量的衡量标准。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过程变异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为过多的过程变异会导致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为企业带来损失。
6σ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方法和相应的工具通过严谨的、系统化以及以数据为依据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消除包括从生产到销售、从产品到服务所有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改善企业的利润。
那么究竟什么是6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6σ的含义。
第一,它是一种衡量的标准。
从统计意义上讲,一个过程具有六西格玛(西格玛)能力意味着过程平均值与其规定的规格上下限之间的距离为6倍标准差,此时过程波动减小,每100万次操作仅有3.4次落在规格上下限以外。
即六西格玛水平意味着差错率仅为百万分之三点四(即3.4ppm )。
因此,它首先是一种度量的标准,可以通过样本的散布情况来衡量系统的稳定性。
6σ的数量越多,产品合格率越高,产品间的一致性越好,或产品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产品(服务)的质量就越好。
第二,6σ是一个标杆。
管理学上有一种设定目标的方法就是“标杆法”,将你的目标设定在你所要超越的对象上,将领先者的水平作为超越的“标杆”。
6σ也是一个标杆,它的目标就是“零缺陷”(差错率百万分子3.4)。
进行6σ管理就是要以这个目标作为追赶和超越的对象。
第三,6σ是一种方法:“一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改进方法,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收益。
”这个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切基于事实,一切用数据说话。
不论是说明差错的程度,还是分析原因,以及检验改进措施的成效,都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是基于主观上的想像。
第四,6σ是一个工具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6σ本身并没有独创出什么新的工具或方法,但在6σ的框架下,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统计和质量管理方法。
如SPC 、QCC 活动的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散布图、调查表、分层图、控制图)、FMEA 、FTA 、QFD 、DOE 等。
当然,上面我们说了,6σ管理法中强调的是基于事实,基于数据的分析和改进,工具只对这些工作提供辅助作用。
强调工具的应用是6sigma 的特色,但应该明白工具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总之,我们可以把6σ管理定义为:获得和保持企业在经营上的成功并将其经营业绩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发展战略。
它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的经营方式,是寻求同时增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经营方式。
它不是单纯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全新的管理模式。
Z 作为满足顾客要求程度的业绩度量。
在这种度量中,我们把每个测量值相对于顾客要求的偏离程度考虑进来。
Z有几种表达形式:最简单的一种是用测量数据的标准差σ与顾客要求的上限(USL)和下限(LSL)的关系来表达,其公式为:Z等于6。
如果用我们熟悉的正态分布来解释的话,也就是说过程的波动非常小,集中在目标值附近。
它们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很强。
而3西格玛水平则波动较大,其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远不如六西格玛水平。
Z还有另一种表达形式:用百万分之缺陷率(ppm)来表示。
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过程,其超出规范限的缺陷百分比与西格玛水平是一一对应的(如图1-4所示)。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缺陷的比率,估算过程的西格玛水平Z,并以此考察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通常,六西格玛水平所代表的过程缺陷率为 3.4ppm,而3西格玛水平的缺陷率为66807ppm。
6σ这个概念以后,不同的企业、工厂、流程、服务的质量与管理水平之间就都可以进行量化的比较。
二、为什么要实施6σ管理?1、第一是为了“生存”!生存是当今变化迅速的世界中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尤其在变化极其迅速的中国。
一个企业,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倒闭了。
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
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也都在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不努力进步,就要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安安稳稳地、按部就班地、不思进取地过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有更好的产品,更高的质量,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更令客户满意的周到的服务。
6σ管理就要做到这些,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最终和顾客一起取得更高的收益。
2、第二是为了发展!完美的产品(服务)质量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优良的产品设计和工艺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大的附加值;减少不良质量成本的损失;更快的上市速度可以帮助企业更多盈利和扩大市场份额;更高的运作效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更周到的服务可以使顾客更满意,增强用户的忠诚度,从而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六西格玛(6σ)管理的由来和发展六西格玛(6σ)管理是从质量管理的思想发展而来的⑴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背景全球以前的互设国际贸易及投资壁垒,地理上的距离,时区及语言差异,各国政府设立法规不同,文化及商业体制各异,造成了各国经济彼此分离,正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WTO的普及正逐步从这种分离状况走向一个各国相互信赖的全球经济体系-------全球一体化。
它促使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全球的竞争。
,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而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多功能化,及时性和客户化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苛刻。
,都日益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因此质量管理理论也随之发展起来。
日本和美国质量管理思潮的演变和发展的管理思想,它起源于日本。
由于当时日本商品的质量低劣,他们引入了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理论(质量循环理论)。
1951年日本首次颁布的戴明奖标志着质量管理的开始。
A.V.费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TQC(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他的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1996年日本人开始也追随美国把TQC改作为TQM。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5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颁布了和实施了有关军工产品标准,后被英国标准局采用,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9000标准,随着日本商品的质量在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转而向日本学习质量管理,并把它发展成为TQM,---全面的质量,全过程的质量,全员参与的质量和全企业的质量。
随之美国1987年8月20日,里根总统在公共法100—107签字,即马可姆.波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案,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立法。
在美国,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到马克姆•波里奇奖(核心是定点超越)4个阶段TQM的实践上,认为TQM太过于笼统,没有数字,也认为TQM的东方哲学难以适应西方文化,并且对TQM的“不断改进”的慢节奏也颇为疑问,随之他们提出了崭新的管理理论----六个西格玛。
. 克罗斯比的预防思想,到 W. 爱得华. 戴明的科学管理PDCA理论,到约瑟夫M. 朱兰博士的质量三部曲,再发展到迈克.哈里博士的六个西格玛实践,从历史的进程看,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发展到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直到当前的综合管理系统。
2、六西格玛(6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现在人们所谈的六西格玛早已超出了其最初的统计学上的意义。
它事实上指的是一整套管理方法,不仅指过程或产品业绩的一个统计量,更是指公司业绩改进趋于完美的一个目标,是能实现持续领先和世界级业绩的一个管理系统,是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是基于数据的一种决策方法。
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付诸实践,使产品的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
从而在1988年荣膺极负盛名的马克姆•波里奇奖国家质量奖。
随后,联信公司(Allied Signal,后与霍尼韦尔Honeywell 合并)也和别的公司在各自企业内开始全面推广六西格玛管理战略。
化的是在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该公司在1996年初开始把六西格玛作为一种管理战略列在其公司三大战略举措之首(另外两个是全球化和服务业),在公司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的流程变革方法。
而六西格玛也逐渐从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成为了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这些公司迅速将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为组织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建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GE带来的巨大变化吸引了华尔街的注意力,这使得六西格玛的理念和方法犹如旋风般迅速传遍全球。
欧美和亚洲的数百家跨国公司都积极聘请相关的咨询公司帮助他们设计方案、培训员工、辅导项目,以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推动公司快速而健康地发展,从而给股东以丰厚的回报。
摩托罗拉、德仪、联信/霍尼维尔、通用电气等先驱之后,几乎所有的财富500强的制造型企业,如ABB (Asea Brown Boveri) 、柯达(Kodak)、西门子(Siemens)、诺基亚(Nokia)等都陆续开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在质量领域领先全球的日本企业也在九十年代后期纷纷加入实施六西格玛的行列,这其中包括索尼(SONY)、东芝(Toshiba)等。
韩国的三星、LG也开始了向六西格玛进军的旅程。
部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制造流程。
更有越来越多的服务性企业,如美国最大的花旗银行(CitiGroup)、全球最大的B-TO-C网站亚马逊()等企业也成功地采用了六西格玛战略来提高服务质量、维护高的客户忠诚度,所以六西格玛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面向制造性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服务业务水平的管理方法和战略。
在六西格玛的显著成效影响下,甚至一些政府机构也开始采用六西格玛的方法来改善政府服务。
目前,美国公司的平均水平已从十年前的三西格玛左右提高到接近五西格玛的程度,而日本则已超过了5.5西格玛的水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西格玛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指标。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近年来也掀起了一个引进、学习六西格玛管理法的热潮。
据报道,国内有些大企业如海尔、宝钢等对实施6 sigma管理做了些尝试,但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说,6 sigma管理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认知水平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企业的科学管理基础薄弱,许多基础的管理工作都没有做好,6 sigma管理推行更是无从谈起;同时也有一些大企业认为自己在本行业已经做得很好,6 sigma管理好像没有很大的必要;更有甚者认为自身企业连生产营销都没搞好,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搞什么6 sigma等等,其实越是这样经营困难的企业,越需要实施6 sigma管理来解决现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