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中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第16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图像(学案)
第16讲7.5烃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学案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一、烃1.烃的概念仅含________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1)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____________的不同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饱和烃:碳原子之间只以________结合,剩余价键均被氢原子“饱和”的烃,即烷烃。
不饱和烃:碳原子的价键________全部被氢原子“饱和”的烃,其中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的称为烯烃,含有___________的称为炔烃。
(2)根据烃分子中________的不同分为链状烃和环状烃。
(3)分类(4)苯是芳香烃的母体,分子式为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或_______,苯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结构,相邻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__,其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键长之间。
3.常见烃的分子结构苯()1.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黏合剂、涂料等。
2.有机高分子材料(1)塑料①组成⎩⎪⎨⎪⎧主要成分:___________添加剂⎩⎪⎨⎪⎧提高塑性:________防止老化:________增强材料着色剂②性能:强度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易加工等。
③常见塑料及用途(2)①橡胶是一类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是制造汽车、飞机轮胎和各种密封材料所必需的原料。
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其单体为________________;天然橡胶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
②橡胶的分类橡胶⎩⎪⎨⎪⎧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通用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特种橡胶⎩⎪⎨⎪⎧ 氟橡胶:耐热和耐酸、碱腐蚀硅橡胶:耐高温和严寒③性能: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耐低温等性能。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学习过程:一、化学反应速率1、涵义:是描述 物理量,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2、表示方法:3、数学表达式:4、单位: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如反应方程式∶mA+nB=pY+qZ则 V A = ,V B = ,V Y = ,V Z = 。
例析: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 2 + 3H 2 = 2NH 3起始浓度(mol/L ) 8 20 05min 后(mol/L ) 6浓度变化(mol/L )则 V (N2)=△C/△t= ;V (H 2)=△C/△t= ;V (NH 3)=△C/△t= 。
由以上可知∶ V (N 2): V (H 2 ): V (NH 3)=学与问∶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数值可能 但含义 , 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对应 之比。
练习(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合成氨,3H 2+N 2==2NH 3,开始时测得C (H 2)=4mol/L ,C (N 2)=1mol/L ,2S 末,测得C (N 2)=0.9mol/L 。
求V (H 2)为多大?(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氧气。
某学生测得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氧气的密度约为1.28g/L,欲制取500mL(标态下)的氧气,需要时间为()A、2minB、4minC、6minD、8min(3)向2L的密闭容器(内有催化剂)充入2mol的SO2和1molO2,经2S,测得容器内有1mol的SO3,则该反应的速率可怎样表示?(4)在下列过程,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钢铁腐蚀B、塑料老化C、食物腐烂D、工业炼钢(5)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反应从开始计时,2分钟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技能①、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②、体验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③、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在猜想、探究、实验中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及实验测定一些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求实精神。
②、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思维品质。
2.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高中化学必修2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高中化学必修2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问题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化学反应速率是本专题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基础。
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计算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4教学准备多媒体:化学反应速率课件5、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
三、板书设计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2、数学表达式:V == △C/ △t 单位:mol/(L·s)或mol/(L·min)3、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计算(1)“三段式”计算法(2)规律二、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1、原理2、方法3、实验2-1 结论:四、课堂巩固练习:多媒体投影五、课后作业:教材P18第1~5题荐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教学设计范例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化学反应速率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中学化学组高宇摘要高二年级开始学习选修四的内容,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原理当中化学反应的一个基础知识,在高一阶段必修II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平衡的简单知识,所以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们只需要简单的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些关联。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硫酸 含硫物质的转化(含答案)
第16讲 硫酸 含硫物质的转化 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考点一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硫酸的物理性质H 2SO 4是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 2SO 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 2SO 4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浓H 2SO 4的特性(1)24 (2)常温下,Fe 、Al 遇浓H 2SO 4钝化,可用铝槽车装运浓H 2SO 4。
(3)分别写出浓H 2SO 4与H 2S 、HI 、Fe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SO 2-4的检验检验SO 2-4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加足量稀盐酸酸化取清液――――――→滴加BaCl 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 2-3、SO 2-3、Ag +的干扰,再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 2-3+2H +===CO 2↑+H 2O 、SO 2-3+2H +===SO 2↑+H 2O 、Ag ++Cl-===AgCl ↓、Ba 2++SO 2-4===BaSO 4↓。
【对点训练】1.判断正误(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H 2和CO( ) (2)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3)用BaCl 2溶液鉴别SO 2-4和SO 2-3( )(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 2-4( ) (5)50 mL 18.4 mol·L-1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可产生SO 2物质的量为0.46 mol( )(6)H 2SO 4是难挥发性强酸,H 2S 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S 反应制取H 2S 气体( ) (7)浓H 2SO 4与Cu 、C 的反应中,都体现了浓H 2SO 4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8)在实验室中,可用浓H 2SO 4分别与NaCl 、NaBr 、NaI 反应制取HCl 、HBr 、HI 气体(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发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的气体X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___复习学案
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知识体系】专题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1.此类化学计算都遵循以下共同的步骤:(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找出或设定“三个量”(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代入表达式进行计算。
例如:反应 m A + n Bp C起始浓度/mol·L -1 a b c转化浓度/mol·L -1 x nx m px m某时刻浓度/mol·L -1 a -x b -nx m c +px m2.计算中注意以下量关系:(1)对反应物:c (起始)-c (转化)=c (某时刻) (2)对生应物:c (起始)+c (转化)=c (某时刻) (3)转化率=c (转化)c (起始)×100%例1 (2014·高考四川卷)在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若5 min 时测得n(M)=0.050 mol ,则0至5 min 时间内,用N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 ·min)B .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C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60%D .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变式训练】1.工业上制备H 2的一种重要方法是:CO(g)+H 2O(g)CO 2(g)+H 2(g) ΔH =Q kJ·mol -1。
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850℃时发生上述反应,并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mol·L -1)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已知:(1)根据下列叙述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 .单位时间内CO(g)减少的浓度等于生成CO2(g)的浓度 B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C .混合气体中H2(g)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D .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水的消耗速率(2)Q__________0(填“>”、“=”或“<”)。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模型来做类 比分析。
课本上有 3 幅图,投篮球的图。第 1 幅图,力量不 够,形成“篮外空心”;第 2 幅图,力量足够,但是角 度不对,没有进球;第 3 幅图,力量和角度都好,进球 了。
4、学生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 出来。
5、归纳:将规范的化学用语代入,得出最好的描 述结果。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建立认知模型,运用模型解释
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的内容有:①速率的计算和规范表达,②影
响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模型,③相关实验,④常见图像。 重点放在第②部分。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问 题的解决导向已学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示例与之相对 应,建立合理的模型,最终用规范合理的语言描述其本 质,并找到有关规律。在整个设计中,渗透微观角度与 模型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规范表达。
学生在此前的复习中,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了稍
学生学习能 全面的复习,初步建立形成了知识框架,②通过测验和
力分析 考试,学生对各模块知识在考题中的形式有了一定了
解。在此基础上,对常见常考重要的相关内容进行偏侧
重的强调,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回忆和复习已学知识,
“温故而知新”,通过模型建构,结合具体实验,再次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本节课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温度、浓度等因 素为什么能影响反应速率的讨论和分析探索,从而引出 有关模型并作出规范的回答。
1、老师描述并提出问题。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 教学过程 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等,那么这些因素是怎么改变反 应速率的,为什么这些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会随之而 变化?” 2、提示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现在公认的描述化学反应的发生采用“接触反应” 理论。两个物质要接触,才发生反应。两种物质的微粒 要接触,才发生反应。两种微粒一接触(碰撞),就一 定发生化学反应吗?需要什么条件?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 导学案 2.1.1化学反应速率
导学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学会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了解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
学习重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大小比较二、导学指导与检测导学指导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阅读课本P22-P23,完成右边相应的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符号为,单位为、或3、数学表达式:。
【变式训练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4mol/L变成,1mol/L,在这10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多少?二、对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的理解三、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比较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三段式法①求解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题的一般步骤:a.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c.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②计算中应注意以下量的关系:a.对反应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b.对生成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c .()100%()cc⨯转化转化率=起始2、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①选用物质作标准换算成用同一物质、单位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再比较其数值大小。
②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反应a A+b B c C,要比较v(A)与v(B)的相对大小,可比较()v Aa与()v Bb的大小,若()()v A v Ba b>,则A的反应速率比B的反应速率大。
(除以对应系数)【变式训练2】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现往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5mol的H2,反应5min后,容器中N2物质的量减少1mol,试求5min内三者的化学反应速率各是多少?【变式训练3】可逆反应A(g)+B(g)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15mol·L-1·min-1B.v(B)=0.65mol·L-1·min-1C.v(C)=0.4mol·L-1·min-1D.v(D)=0.01mol·L-1·s-1三、巩固诊断。
化学反应速率图象-2023年高考化学热点专项导航与精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第四篇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图象类试题的特征是以图象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从图象中获得数据、处理应用数据的能力以及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运用能力。
近年来高考,化学反应速率图像题多在非选择题中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试题主要是结合图像中的数据及物质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与计算。
常见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类型如下:由图像变化分析外界条件对其影响,已知反应为mA(g)+nB(g)pC(g)+qD(g)ΔH=Q kJ·mol-1。
(1)“渐变”类vt图像图像分析结论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图像分析结论t1时v′正、v′逆均突然增大,且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n>p+q(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t1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且Q>0(吸热反应)t1时v′正、v′逆均突然增大,且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 +n <p +q(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且Q <0(放热反应)t 1时v′正、v′逆均突然减小,且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 +n <p +q(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 t 1时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且Q <0(放热反应)t 1时v′逆、v′正均突然减小,且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 +n >p +q(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 t 1时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且Q >0(吸热反应)图像 分析 结论t 1时v′正、v′逆均突然增大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 t 1时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 +n=p +q(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t 1时v′正、v′逆均突然减小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 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且m +n=p +q(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1.(2022•北京卷)CO 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 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图像专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A.N2O3(g) NO2(g)+NO(g)
B.3NO2(g)+H2O(l) 2HNO3(l)+NO(g)
C.4NH3(g)+5O2(g) 4NO(g)+6H2O(g)
D.CO2(g)+C(s) 2CO(g)
2012新课标1 27.(5)
下列关于2SO2(g)+O2(g) 2SO3(g)反应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 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
分析 ΔH0;m+np+q的判断依据,总结看图技巧。
看上面右图,分析反应mA(g)+nB(g)pC(g)+qD(g)ΔH0;m+np+q
2014新课标28、(3)下图为气相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反应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
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学案
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第16讲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一、高考回顾1.(2019,新课标Ⅰ卷)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氧化钴C0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0(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0(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 o O(s)为C0(s)的倾向是CO 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0(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
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4)Shoichi研究了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min内的平均速率_v(a)= kPa·min-1,467℃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489℃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2.(2019,新课标Ⅰ卷)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105Pa,平衡时总压增加了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_Pa。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微专题1化学平衡图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
微专题1 化学平衡图像互动探究·关键能力微突破1.速率—时间图像(v −v 图像)图Ⅰ:正反应速率突变,逆反应速率不变,v 正′>v 逆′ ,说明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正反应速率突变,且平衡正向移动。
图Ⅱ:v 正、v 逆 均突然减小,v 正′>v 逆′ ,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
图Ⅲ:v 正、v 逆 都是突然增大的,并且v 正、v 逆 增大程度相同,说明该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加压(或压缩体积)。
2.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图Ⅰ:T 2>T 1 ,温度升高,生成物C 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Ⅱ:v 2>v 1 ,压强增大,A (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
图Ⅲ:生成物C 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反应速率:v>v ,故a 可能使用了催化剂;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v 也可能是增大了压强(压缩体积)。
【分析方法】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则是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Ⅰ中T2>T1)、压强较大(如图Ⅱ中v2>v1)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Ⅲ中v使用了催化剂)等,即“先拐先平数值大”。
3.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温度图像如上图中确定压强为105Pa或107Pa,则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随温度T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再确定温度T不变,压强增大,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
【分析方法】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
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者确定曲线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即“定一议二”。
4.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v(v)−v图像]实例:在2 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有关物质v(g)、B(g)、C(g)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微专题·大素养○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考点一常规图像分类突破1.瞬时速率—时间图像(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如图t 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渐变”类v t 图像图像分析结论t 1时v ′正突然增大,v ′逆逐渐增大;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 1时v ′正突然减小,v ′逆逐渐减小;v ′逆>v ′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t 1时v ′逆突然增大,v ′正逐渐增大;v ′逆>v ′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t 1时v ′逆突然减小,v ′正逐渐减小;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 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3)利用图像“断点”判断影响速率的外因图像t 1时刻所改变温度升高降低升高降低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正反应为吸热的反应的条件压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示例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B.t1~t2C.t2~t3D.t3~t4E.t4~t5F.t5~t6(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E.加催化剂F.充入氮气t1时刻____________;t3时刻____________;t4时刻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DOC)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12sh11hx年级:高一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田甜课题化学反应速率图像教学目标复习与提高训练上课日期及时间段教学内容【考点1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解题策略:(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
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
(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
(如“先拐先平数值大”)(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1、速率—时间图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6.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专练1:A(g)+3B(g) 2C(g)+Q(Q>0)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直达到新平衡的是()A.升温 B.加压 C.增大c(A) D.降低c(C) E.降低c(A)【分析解答】注意“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这一关键词,D 、E 就不必考虑,因为降低浓度,不管平衡如何移动,v 正均要降低。
其次最好画出v —t 图,就能清楚看出正确答案。
v 正始终增大(尽管平衡左移) v 正突然增大,但又逐渐减小,同理C 答案也不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 。
【视野拓展】全面深入理解平衡移动原理是解决有关化学平衡问题的基础.学习中可以先从平衡移动原理的字面理解入手,再进行深层剖析。
2、浓度—时间图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7.图2表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t v v 正v 逆升温加压正v t vv 逆8.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C(g)Q A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T1>T2,Q<0 B.T1<T2,Q<0 C.T1>T2,Q>0 D.T1<T2,Q>09.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Q>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p1>p2,n>3 B.p1<p2,n>3C.p1<p2,n<3 D.p1>p2,n=34、恒压(温)线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10.对于反应2A(g)+B(g)2C(g);Q>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5.速率—温度(压强)图11.反应2X(气)+Y(气) 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化学速率图像和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的教学案(修正版)
第 2 种类型:以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像描述等效平衡过程
例 4.在 425℃时,1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反应物 或生成物均达到平衡。
(1)将图示 3 种2)以上 3 种情况达到化学平衡是否为同一平衡状态?由图中的事实可以说明化学平衡具
度,重新达到平衡,变化过程均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p+q
D.m+n<p+q
(三).以速率-时间图像计算平衡浓度(图像中阴影部分的意义)
例 9.在容积固定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g)+2B(g)≒2C(g),并达到平衡,在此
例 6.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l(-1 价)和 S(+6 价) 的速率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 c(H+)增大而加快。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t1~t2 时刻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t3 时刻内反应速率又减小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lO3-+3HSO3-=Cl-+3SO42-+3H+ (2)开始时,c(H+)增大,反 应速率加快。(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的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 10 s,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 10s,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0.79 mol/L。
C.反应开始到 10s 时,Y 的转化率为 7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图像一、知识重构1.计算公式任何化学反应的快慢都表现为有关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多少。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来表示。
如果反应体系的体积是恒定的,则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一般而言,纯固体和纯液体不考虑该公式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大量实验证明,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为原来的2~4倍。
这表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催化剂也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同样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对于某一化学反应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一定的,而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即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同理,可以解释反应物浓度降低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同理,可以解释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如图2-4所示,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的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
显然,有催化剂时每一次反应的活化能比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很多。
这就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增大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
除了改变浓度、温度、压强及选用催化剂等,还有很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例如,通过光辐照、放射线辐照、超声波、电弧、强磁场、高速研磨等。
总之,向反应体系输入能量,都有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重温经典1.(2012年课标卷I第28题)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 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1)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____T(8)(填“<”“>”或“=”)。
(2)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3)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1)<(2)v(5~6)>v(2~3)=v(12~13)(3)>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解析】(1)由于各阶段改变的条件各不一样,4 min时,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升高温度,即T(2)<T(8);(2)v(2~3)=v(12~13)=0,故v(5~6)>v(2~3)=v(12~13);(3)v(5~6)>v(15~16),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2.(2019年全国卷Ⅱ第28题)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T1>T2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2.【答案】CD【解析】(3)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减少越多,故T1<T2,A项错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a点反应速率大于c点反应速率,B项错误;a点、b点反应一直在正向进行,故v(正)>v(逆),a点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故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因此v(正a)>v(逆b),C项正确;b点时环戊二烯浓度由1.5mol•L−1减小到0.6mol•L−1,减少了0.9mol•L−1,因此生成二聚体0.45mol•L−1,D项正确;3.(2017年全国卷Ⅲ第28题)298 K时,将20 mL 3x mol·L−1 Na3AsO3、20 mL 3x mol·L−1 I2和20 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q) ⥫=⥬AsO3-4(aq)+2I−(aq)+ H2O(l)。
溶液中c(AsO3-4)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②t m时,v正_____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 m时v逆_____ t n时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
3.【答案】大于小于t 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解析】m点时,反应的进行方向为正反应方向,则v正大于v逆;生成物浓度:n大于m,故t m时v逆小于t n。
4.(2015年全国卷Ⅰ第28题)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已知反应2HI(g)══H2(g) + I2(g)的∆H=+11 kJ•mol−1。
(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g) + I2(g)在716 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υ正=k 正x 2(HI),逆反应速率为υ逆=逆k x (H 2)x (I 2),其中k 正、逆k 为速率常数,则逆k 为_________ (以K 和k 正表示)。
若k 正=0.0027 min −1,在t = 40 min 时,υ正=__________min −1。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 正~x (HI)和v 逆~x (H 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答案】k 正/K ×10−3 A 、E【解析】由于平衡常数K =k 正/k 逆,即k 逆=k 正/K ,正反应速率应用反应正向进行的数据进行计算,将x (HI)=代入速率方程,若k 正=0.0027 min −1,在t = 40 min 时,υ正=×10−3 min −1。
升高温度,v 正、v 逆均变大,平衡正向移动,x (HI)变小,x (H 2)变大,则符合条件的为A 、E 。
5.(2020年山东卷15题)7.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 2的催化氧化;SO 2(g)+12O 2(g)钒催化剂−−−−→SO 3(g);ΔH =-98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4)研究表明,SO 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 =k (αα′-1)(1-n α′) 式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 升高而增大,α为SO 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 2转化率,n 为常数。
在α′=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 、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 ~t 曲线,如图(c)所示。
468℃反应速率v图(c)曲线上v 最大值所对的温度称为该a ′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 m 。
t <t m 时,v 逐渐提高;t >t m 时,v 逐渐下降。
原因是__________。
5.【答案】升高温度,k 增大使v 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逐渐下降。
t <t m 时,k 增大对v 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t >t m 后,k 增大对v 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
【解析】注意该速率的影响因素为双重变量,且有温度关系的递变方向不同,自然会出现极大值。
升高温度,k 增大使v 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 逐渐下降。
t <tm 时,k 增大对v 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t >tm 后,k 增大对v 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
6.(2020年山东卷14题)1,3-丁二烯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 +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r -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
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在0℃和40℃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稳定B .与0℃相比,40℃时1,3—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大C .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增大,1,4—加成正反应速率减小D .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6.【答案】AD【解析】1,4—加成产物的能量低于1,2—加成产物,故前者稳定,A 项正确;B 项,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B 项错误;C 项,升高温度,速率均加快,错误;D 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正确。
7.(2020年浙江卷1月第29题)研究NO x 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NO 氧化反应:2NO(g)+O 2(g) ⥫=⥬ 2NO 2(g)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
T 4T 3T 4>T 3c (N O )Ⅰ.2NO(g) ⥫=⥬ N 2O 2(g);ΔH 1 Ⅱ.N 2O 2(g)+O 2(g) ⥫=⥬ 2NO 2(g);ΔH 2①决定NO 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Ⅰ”或“Ⅱ”)。
②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 和O 2气体,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控制反应温度分别为T 3和T 4(T 4>T 3),测得c (NO)随t (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转化相同量的NO ,在温度__________(填“T 3”或“T 4”)下消耗的时间较长,试结合反应过程能量图(图2)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7.【答案】Ⅱ T 4 ΔH 1<0,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移,c (N 2O 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反应Ⅱ速率的影响【解析】Ⅱ的活化能大于Ⅱ的,故决定NO 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是Ⅱ,由图示可知,T 4的反应较慢,故消耗时间较长,原因为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移,c (N 2O 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反应Ⅱ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