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 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_1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_1

《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 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过程。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9.1溶液的形成》是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

内容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等。

我将这节课分为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包括溶液形成、溶液概念教学、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第二课时包括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乳浊液。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

另外,本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酸碱盐的教学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前几章的教学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

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学生还知道很多化学反应就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但是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仍然是感性的、不系统的。

对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溶液在生命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业和用途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要求和规范操作等有一定的训练;对于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有了一些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溶液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并能指出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能从微粒的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方法与过程】1、通过溶液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2、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五、教学方法(1)利用信息化处理食盐溶解的动画模拟,实验教学,课堂练习,测量溶解时温度变化等(2)创设问题情景及问题层次六: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有2大问题是需要重点突破的。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_10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_10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初步学会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并了解乳化现象及其作用;
4.了解溶解的过程,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和合作学习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相关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液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0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0

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理解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有的溶剂;2、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观点。

3、理解溶液的基本特色是均一性和稳固性。

4、能说出一些常有的乳化现象,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5、认识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经过问题议论和实验研究,察看、记录和剖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研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独立思虑和合作学习的水平。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成立有关溶液的观点,理解溶液、溶液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

实验、剖析解说相联合四、教课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发现,在寒冷的冬季,水简单结成冰,而盐水却不简单结冰,这是为何呢?由于盐水是溶液,是混淆物。

治眼病的眼药水,注射用的生理盐水,用来解渴的矿泉水,用来杀菌消毒也能用来制氧气的双氧水都是溶液。

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见过或用过哪些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展现】展现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发问】1)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①都含有水;②都是混淆物;③都是液体。

2)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实验研究1】将蔗糖、食盐分别溶于水中;再同时将食盐、硫酸铜溶于水中。

【发问】此刻能不可以看见蔗糖吗?为何蔗糖会消逝呢?【剖析解说】蔗糖溶于水是蔗糖发生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并均一地分别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稳固的混淆物——溶液。

食盐溶解:也是发生扩散和水合的两个过程,氯化钠放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变成Na+和Cl-向水里扩散并均一地分别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稳固的混淆物——溶液。

【发问】(1)假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以及氯化钠与水都会不会分别?(2)假如从小烧杯拿出部分蔗糖溶液,与剩下的溶液对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能否相同?请大家互相应如何来定义溶液?【板书】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议论】请大家互相议论剖析一下溶液有什么特色?——稳固性均一性【投影】思虑:溶液必定是无色的吗?均一、稳固的液体必定溶液?溶液必定液体吗?【指导剖析】蒸馏水是溶液吗?泥水是溶液吗?将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混淆后仍是溶液吗?【发问】经过方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和水组的系统都称做溶液,那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此中哪一种物质被溶解?【解说】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其物质的物质是溶剂。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学习情境]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

[设问]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发言](教师给予鼓励)[教师演示]将上述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片与烧杯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学生观察结果]玻璃片与烧杯分开.[教师]请进一步肯定刚才的猜测。

[小结猜测结果]硝酸铵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玻璃片上的水层遇冷结冰,将玻璃片与烧杯冻在一起.[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过渡]下面我们进行活动探究,解决以上问题.[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实验方案: 。

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

观察记录:[学生活动][展示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实验简图,并描述实验结论)[探究情况](选一组探究情况)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溶液的形成 优秀教案

溶液的形成 优秀教案

篇目: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共2课时)一、说教材(一)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知道溶液是一类常见的重要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5、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三)教学难点1、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知识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其中“乳化”现象,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它附在溶液的内容后面,让学生通过实验有初步的了解。

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二、说教法1、讲授法对于溶液的形成,本课题的第一个实验很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

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建立上。

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所谓的均一,是指溶液各处都是一样的;所谓的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但要注意,这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

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的观察,既加深了学生对溶质、溶剂、溶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区分溶解与乳化。

又让他们经历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景对于溶液的广泛用途,学生有许多的生活经验,要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2.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增强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教育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人类发展贡献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性质。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5.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本节课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多元化评价和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等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为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普遍存在。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2)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3) 认识乳浊液,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实验现象;(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2)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分析讲解相结合四、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1)(一)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m(溶液)= m(溶剂)+ m(溶质)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二)乳化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七、教学反思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首先展示了各种颜色的溶液,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以顺利的引出新课中溶液的概念。

课堂中涉及到、难以理解的微观过程,都用播放动画的形式使学生克服难点,了解知识的本质。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教学后反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碘酒、石灰水、稀盐酸这个三种溶液的溶质,容易出错;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现出对实验本身的兴趣浓厚,但是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比较薄弱,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的概念,会通过溶液的性质简单区分常见的溶液。

(2)了解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知道常见的几种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和区分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实验明确物质的溶解和常见的乳化现象,让学生建立物质在水溶液中简单的行为变化。

(2)通过多媒体演示溶解和乳化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头脑里形象地形成溶液和乳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液的形成和形成过程的微观展示,让学生形成溶液微观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

(1)通过了解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液的形成。

2.溶剂、溶质、溶液的区分和联系。

难点:1.通过溶液的形成,在头脑里建立溶液的微观概念。

2.会区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溶解还是乳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蒸馏水,红墨水,乙醇,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植物油,洗涤剂,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授课教案】教学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程【出示图片】海水中含80多创设问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题情境激发兴趣,导入【问题】如果你在海水中游思考回答引入新新课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课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点拨】海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

1.演示实验:在20 mL水中 1.观察实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验,小组讨拌,观察现象。

论,蔗糖到2.提问:蔗糖去哪里了呢?底去哪里3.点拨:结合咱们第三单元了。

学习的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间隙进行考虑。

2.仔细听4.讲解:把蔗糖放入水中,讲,理解溶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解的原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1)溶液的形成过程及其微观机制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涉及到比例和百分比的转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的挑战。
(3)溶解度曲线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图表阅读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2.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为新课溶液的形成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氛围。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可逆性等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发现溶液的形成规律。
-利用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重难点。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的困难。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准备充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溶解度曲线图表、计算模板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
-创建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在线答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瓶汽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水是什么状态的物质吗?它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思考作业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创新观点。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九单元的教案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2个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九单元的教案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2个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九单元的教案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亲手来做一下,然后来交流实验结果。

(探究实验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取两个烧杯,各加入20mL的水,然后分别加入半药匙的蔗糖、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拌:。

仪器:玻璃棒、20mL小烧杯、药匙。

(动画展示)蔗糖、食盐溶液中的分子运动(设问)思考:1.为什么固体会“消失”在水中?2.观察硫酸铜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分析)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溶液具有均一性3.溶液具有稳定性4.溶液是混合物(小结)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的特点;3.溶液的组成;(见板书设计)(设问)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什么?请说出它们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设问)我们有这种生活经验,当你的衣服上沾上油污怎么办?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现象。

汇报结果。

(学生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把食盐等单独放入水中:也可以把所有的固体物质—起放入水中。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

学生观察,回答观察所得。

学生理解概念。

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我们做完下面的活动探究就能明白洗去油污的道理了。

(探究实验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试管、药匙。

(小结)做完实验,你想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投影结论。

4.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见板书设计)(讲解)前面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固体溶解到液体中,那么液体和液体是否也可以溶解呢?(探究实验三)药品:酒精、水仪器:试管。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小结)液——液也可以互溶,我们把量多的称溶剂,量少的称溶质。

酒精能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设问)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观察现象。

思考实验结论。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探究实验三,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发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混合物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溶液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状态,对于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形成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讲解溶液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4.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引导学生掌握溶解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给各小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溶液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中的药品和溶剂都是宝贵的资源。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如饮料、药剂等,让学生感受到溶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如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3.利用多媒体展示溶液的形成原理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溶液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溶液是什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何?
4.问题导向与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知识。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

学生动手参与大部分实验,参与实验活动与探究的全过程。

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角度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分子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溶液的概念,溶质、溶质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溶解的现象,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2.采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水是重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3.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流程图】环节活动线生活线知识线情境导入问题1:溶液是 1.配制两种混合物葡萄糖注射液溶液微观形成过程如何形成的品尝雪碧氯化钠注射液溶液的特征问题2:被溶解的只 2.教师演示青霉素青霉素在被分散物可以是能是一种物质吗溶解;学生分组氯化钠注射液一种或多种硫酸铜溶液与氯中溶解化钠溶液混合问题3:被溶解的 3.观察75%消毒酒精 75%消毒酒精溶质溶剂的状态只能是固体吗分组实验酒精与水互溶雪碧溶质溶剂的划分观察雪碧配料表溶液的名称问题4:溶剂只能 4.碘和高锰酸钾碘酒溶解性影响因素是水吗在水或汽油中的溶解问题5:溶液 5.铁丝棉分别于硫酸生活中的各种溶液的用途有什么作用铜固体及溶液的反应溶液【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均一、稳定1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定义,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溶液的浓度概念。
3.熟悉溶液的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密度、粘度等,并了解这些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溶解、沉淀、电解等。
3.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溶液的形成、性质和浓度等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单元课后习题1、2、3题,重点巩固溶液的定义、分类、溶解度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2.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验证。
3.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分析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密度、电解质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2.通过展示一些神奇的溶液实验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做好铺垫。
3.提问学生关于溶液的已知知识,如溶解、溶质、溶剂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详细讲解溶液的定义、组成和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溶液的概念。
3.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_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_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讨论补充记录



③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6、乳化作用: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的作用。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包括: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同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对外放出热量。
2、溶质溶解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
依照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判体系,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置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鼓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露与挖掘。
2、教学进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判的准确性。
3、从课堂治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普遍性;全班同窗学习的踊跃性;学法指导的常常性;处置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板书
设计
5、浊液:①、乳浊液 ②、悬浊液 ③浊液的特征
6、乳化作用: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包括: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
2、溶质溶解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
扩散过程的吸收热量和水合过程的对外放出热量的多少。
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练习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的液体
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3、溶液是一种( )
讨论补充记录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体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九年级化学 9.1《溶液的形成(二)》学案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九年级化学 9.1《溶液的形成(二)》学案

无锡市蠡园中学“六助”(学习)助学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课题:§9.1溶液的形成(二)(初三化学057)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三、自助内容1.填空(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①澄清的石灰水,②硫酸锌溶液,③75%的医用酒精,④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2)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溶质是,溶剂是。

少量的花生油加入到汽油中,振荡后的现象是,所得液体的名称是。

(3)把一块铁片放入稀硫酸中,直到没有气体放出,且铁片有剩余,所得的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为,溶剂为。

如果铁片完全溶解,则液体中的溶质可能只有,也可能还有。

2.下列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A.牛奶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四、课堂流程(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活动与探究)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解释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扩散过程,这一过程热量;另一种是水合过程,这一过程热量。

不同的溶质,由于两种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因此溶液的温度会发生改变。

若Q放=Q吸,溶液的温度,如。

若Q放>Q吸,溶液的温度,如。

若Q放<Q吸,溶液的温度,如。

五、课后续助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蒸馏水 C.石灰乳 D.生理盐水2.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中,不能制得溶液的是()3.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置溶液时,只能用水做溶剂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原因是溶解时只放出热量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D.乳化就是溶解5.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左边液面降低了些,右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A.硝酸铵 B.蔗糖 C.食盐 D.氢氧化钠6.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_2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_2
2.特征(tèzhēng):
(1)均一性: 是指溶液中各部分浓度、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 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 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混合物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讲授新课
3.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
溶剂
溶质
(róngzhì)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水中加入 的溶质
NaCl 等大多物质
NH4NO3
NaOH H2SO4
溶解前后 温度变化
情况
归纳结论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有的物 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讲授
(jiǎngshòu)
新课
三 乳化现象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 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 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3mL汽油,再分别加入 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zhèndàng),观察现象。
第十页,共二十七页。
讲授新课
溶质 碘 碘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溶剂
现象

几乎(jīhū)不溶于水
汽油 水 汽油
溶解(róngjiě),溶液棕 色
塞分别(fēnbié)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 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 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讲授
(jiǎngshòu)
新课
(无洗涤剂)
(有洗涤剂)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_6

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_6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溶解现象;②了解溶解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③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里,由浅入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②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理解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理解同一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初步形成辩证理解事物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溶解现象.2.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教学准备:相关实验的器材及药品练习题相关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出下列物质的颜色3、高锰酸钾溶液4、硫酸亚铁溶液5、稀盐酸6、稀硫酸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互动1设问: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交流:出示课件1互动2提问: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后归纳小结。

小结:因为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了混合物。

互动3提问:上述实验过程中,混合物中最少有几种物质?归纳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出示课件2互动4提问:溶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呢? 出示课件3提示: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液中溶质可由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互动5实验9—2交流:出示课件4互动6 演示实验9—3交流:出示课件5互动7 实验9—4交流:出示课件6归纳: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升,详见练习题出示课件7四、总结反思:1、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组成和乳化现象2、启示: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中走入社会。

五、作业:1、课堂作业2、课外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
形成(2)学案(无答案)
一、旧知回顾
1.溶液是一种或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溶质,叫做溶剂。

溶液是由和组成。

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2.填空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①澄清的石灰水,②硫酸锌溶液,
③75%的医用酒精,④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2)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溶质是,溶剂是。

少量的花生油加入到汽油中,振荡后的现象是,所得液体的名称是。

二、新课学习
【目标一】认识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活动与探究)
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并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溶质氢氧化钠(NaOH)硝酸铵(NH4NO3)氯化钠(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
结论
【目标二】知道乳浊液、悬浊液、溶液之间的区别,理解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1.小液滴叫乳浊液。

乳浊液不。

2.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增强。

这种现象称为。

说明洗涤剂有功能。

3.固体小颗粒叫悬浊液。

悬浊液不。

【目标三】会运用溶液及乳浊液的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常见现象。

1.试解释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油污的原因
三、达标检测(体检题)
1.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中,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2.下列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A.植物油滴入水中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
3.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
4.在洗涤有无较多的碗时,常常会滴加,它具有作用
5.工人师傅修完机器后,有时用汽油(柴油),有时用加了洗涤剂洗去手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四、课后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蒸馏水 C.石灰乳 D.生理盐水
2.下列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A.牛奶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置溶液时,只能用水做溶剂
B.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
D.乳化就是溶解
5.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左边液面降低了些,右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A.硝酸铵 B.蔗糖 C.食盐 D.氢氧化钠
6.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7.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A项
①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②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③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项
a. 同种物质在不同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二)提高题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1)牛奶(2)雪碧饮料(3)矿泉水(4)生理盐水(5)豆浆(6)蒸馏水(7)食醋(8)蔗糖水(9)酸牛奶(10)酒精(11)碘酒(12)60°的白酒(13)车用乙醇汽油(14)10%的过氧乙酸(15)医用酒精(16)石灰浆(17)清新洁净的空气。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 ________;
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 ___;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

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看到浑浊现象,此时所得的混合物属于______________(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3.把一块铁片放入稀硫酸中,直到没有气体放出,且铁片有剩余,所得的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为,溶剂为。

如果铁片完全溶解,则液体中的溶质可能只有,也可能还有。

4.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到生理盐水注射液。

右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回答:
(1)该注射液里溶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三)拓展题
1.如何鉴别NaCl、NH4NO3、NaOH、CaCO3(不溶于水)、CuSO4五种白色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