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说课 第四课 第一框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说课的内容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讲,主要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主要从本框的内容及在教材内的地位与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讲是:从内容上本框主要讲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以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知识内容。
在地位上具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既是第一单元消费知识点延伸,又是对第五课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企业与劳动者的铺垫。
而且,生产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学习本框就具有核心作用。
从作用上说,学习本框有利于学生正确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确看待科技的作用,为日后参与经济活动奠基。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对党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二)学情分析:主要针对高一学生这个群体,从他们的年龄,发展特点等分析学深具体情况。
具体是:高一学生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且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常识,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还较差,看问题较片面,本部分内容不太贴近学生生活,不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三)教法与学法,主要跟住本框特点和学生特点,采取较为科学的教法,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法。
具体是:教法采用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采用更贴近中学生活的问题和实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与教师配合,在问题探讨过程中分析归纳知识内容,在案例分析时,合作讨论,得出知识结论。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设定了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
具体有:⓿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
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意义和措施。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2.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作用。
3. 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介绍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作用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是否正确。
第二章:生产要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2. 理解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3. 掌握各种生产要素的衡量方法。
教学内容:1. 生产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的含义和作用。
3. 各种生产要素的衡量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生产要素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各种生产要素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各种生产要素的衡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衡量。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生产要素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各种生产要素作用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对各种生产要素衡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生产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2. 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 掌握各种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1. 生产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2. 手工生产、机器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 各种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步骤:1. 引入生产方式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让学生明白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介绍各种生产方式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正确选择。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不同经济制度的代表性国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章:封建经济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封建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封建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封建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封建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我国的经济制度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我国的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概念。
使学生明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3. 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阐述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解释不同经济制度的内涵。
3.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制度,如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并分析其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5.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深入了解各自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3.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2. 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2.1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2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影响•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转型问题2.3 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的定义和特点•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作用•混合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挑战3. 经济制度的评价和比较•以效率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以公平性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演变和选择问题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加深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度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
2.介绍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解释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
3.探究式学习:分小组讨论,收集并分析不同人群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4.总结归纳:由学生讲述各组的讨论成果,形成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共识。
第二课时:市场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介绍市场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解释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
3.案例分析:分析现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4.总结归纳:总结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梳理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计划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势。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是人类社会进展的基础。
2.了解不同的经济制度对社会进展的影响。
3.把握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学问。
二、教学内容1.生产的基本概念–生产的定义和特点–生产要素和生产要求–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2.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经济制度的分类–不同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特点3.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经济制度对生产方式的制约与推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相互作用三、教学重点1.生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经济制度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的把握。
3.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的认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学问。
2.归纳法:老师通过归纳总结,帮忙同学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3.问答法: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4.分组讨论法:老师布置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同学的思维进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1.生产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生产?•生产是人们通过劳动将自然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生产的特点有哪些?•制造性、目的性、社会性、历史性等。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求有哪些?•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和创新本领等。
•生产要求包括效率、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公正性等。
–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有什么关系?•生产方式是人们在肯定阶段、肯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而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在肯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对于生产、调配和消费以及财产、劳动、交换等经济关系所作的商定和规定。
–经济制度的分类有哪些?•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等。
–不同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特点是什么?•市场经济制度强调市场调整资源配置,努力探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计划经济制度则由国家来计划和调控资源的配置,努力探求社会利益最大化。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提供的。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生产目的。
(3)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4)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5)消费对生产具有严重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说呢国产的发展(6)再生产的含义,环节及其不同作用。
(7)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8)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9)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
*能力目标:(1)能结合生产中的事例,分析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我国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意义的认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教学过程】案例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穿,住,行,每天都要消费,消费就离不开商品。
商品是怎样来的呢?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也就是说是说商品是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那么,是生产者生产什么我们就消费什么,还是消费需要什么,生产者就生产什么呢?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
(展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宫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知道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不惜劳民伤财,从四川一带用飞车运送荔枝到长安,,供贵妃享用,最终博得了杨贵妃的一笑。
我们都知道,荔枝盛产于南方,它不易保鲜,再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很差,所以在长安要想吃到新鲜的荔枝很不容易。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3. 分析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4. 举例说明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定义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不同的生产方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生产方式。
2. 让学生理解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讲解不同的生产方式。
2. 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不同的生产方式。
3. 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4. 举例说明不同生产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不同生产方式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的理解。
第三章:农业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讲解农业经济制度的定义。
2. 分析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讲解农业经济制度的定义。
3. 分析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4. 举例说明农业经济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农业经济制度定义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四章:工业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工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3篇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3篇《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1教案《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理解经济制度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2.学习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
4.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升经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的关系;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自由放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代表。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实证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历程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第三部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读写互动及网络查询等。
教学评估:考核方式:作业评分、测验评分、课堂表现评分、小组合作评分等。
评估内容: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必备教材、参考书及相关网络资源等。
教学重点:1.掌握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能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3.掌握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建议:1.老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案例分析和阅读素材,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2.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启示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济理论。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2. 使学生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经济制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施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探讨如何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和地位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相关政策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培训讲座
生产与经济制度培训讲座引言生产与经济制度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提高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我们特举办此次生产与经济制度培训讲座。
本讲座将从生产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介绍生产要素、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制度的特征与作用。
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相信大家将能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有更全面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一、生产的基本概念1.1 生产的定义生产是指人们通过改变物质的形态、位置或属性,创造出新的有用物品或提供有用的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生产活动不仅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生产领域,也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
1.2 生产的要素生产的要素是指影响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的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二、生产关系与经济制度2.1 生产关系的定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所有与生产资料所有权、劳动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有关的关系。
生产关系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方式、速度和效率,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2 经济制度的概念经济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形成的,用于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整套经济规则和制度安排的总和。
经济制度的内容包括生产关系、财产制度、分配制度等。
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也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
2.3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不同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市场经济制度强调自由竞争,鼓励个人的创新和劳动,可以有效激发生产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而计划经济制度强调集中统一的计划和指令,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足和经济效率低下。
因此,选择合适的经济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4 当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目前采取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既保留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调控,又注重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讲课文档
个体经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外资经济是三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八十页。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为什么: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 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 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现在二十页,总共八十页。
解析:选 A。“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增多”“让人们的网络 购物又有了一个新选择”,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微信 已成为一种更为新潮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 生活”,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②③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居民消费心理的改变,也没有体现消费对生产 的反作用,排除①④。
区 表 总资产中占优势;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
别 现 国有经济控制国 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
民经济命脉
缺资源的能力上
联系
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有制 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现在三十八页,总共八十页。
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不等于公有制起主导作用。
[答案]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题干信息 ,明确材料强调的是 “生产的决定作用”还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如本题 材料说的是“多样化的月饼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 反作用,解答时应排除与题意相反或无关的选项。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八十页。
2.随着新的生育高峰的到来以及居民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家政行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
高三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范文
高三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范文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时期,三观的正确确立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编准备了高三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产与经济制度它属于二轮复习专题二生产企业经营劳动者考点一的内容。
本专题在考纲中的地位:(1)本专题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也经常考查。
(2)从命题内容上看,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面较广,考查的重点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与发展问题、就业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等问题。
2012 年江苏卷第8、9 题分别考查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股票的价格与银行利率的关系,第34 题第(2)问考查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问题;2011 年第8、9 题分别考查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等知识;2010 年第8、9、10 题分别考查了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等知识。
在2013 年高考复习备考中需要注意的有:(1)结合经济全球化等背景材料,分析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2)联系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问题,分析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和措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问题。
(3)注意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4)理解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第一,选近两年典型高考题五个选择题,意在考查学生一轮复习后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对非公有制的理解和运用掌握程度。
第二,命题诊断:让五六位同学进行辨析,意在使学生明确国有经济的地。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中第四课生产与及经济制度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生活》中的理论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知识的理论性较强。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明确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认识到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中进行的。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下,我国建立了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要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它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范围,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范围及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理解我国为什么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能举例说明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
(二)学情分析本框题内容理论性较强,和学生的认识有一定的距离。
尤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股份制。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等知识,也比较难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地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能理解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自觉性,坚定其无比优越的信念。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经济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教材内容】本框题设有两目,第一目讲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是生产决定消费,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是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二目讲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学情分析】学生作为消费者,有着相应的生活经验,所以结合生活实际应该不难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但这种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使其进一步认识到物质资料的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的原因和意义。
第二目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有所接触, 但因为比较抽象,而且与学生距离较远,所以有一定的的教学难度,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认识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
懂得生产决定消费,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生产目的。
分析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明确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途径2.能力目标: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身边的事例,说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能力,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内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二节的内容,它承接上节课发展生产有关问题,也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主要是由一条主线构成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什么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其地位如何体现,它的实现形式怎样→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原理,并能用它来解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三. 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依据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理由: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有关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重点突出: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理由:这一问题涉及到我国的社会性质,我国国情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学生分析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因此也把它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四.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
2. 讨论教学法。
生产与经济制度讲课稿范文
生产与经济制度讲课稿范文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内容。
生产和经济制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产的概念。
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和技术手段,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两种类型。
物质生产主要指的是制造产品或提供实物服务,例如制造汽车、生产食品等;而非物质生产则是指提供无形的服务,例如教育、医疗等。
而经济制度是指整个社会组织和管理生产、消费和分配活动的一系列制度。
经济制度可以分为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两种类型。
市场经济制度强调私有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个体和企业通过市场交换实现资源配置;而计划经济制度则强调国家的计划和调控作用,国家对资源的配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
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供需关系是决定资源配置和价值的重要因素。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形成和调节,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促使生产者减产;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上升,刺激生产者增产。
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的最大化。
与市场经济制度相反,计划经济制度中由国家进行资源的计划和调配。
计划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国家的计划管理,通过国家计划来决定生产、消费和分配的方向和规模。
计划经济制度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对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公平分配,但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政府干预不当而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
总结来说,生产和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产,我们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经济制度则规定了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演变和选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福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谢谢大家。
政治必修1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主备课稿
课题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主备人
雪狼知心
课时
6课时
课型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能够记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知道生产决定消费,懂得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清楚发展生产的意义。
2.能够记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懂得公有制为主体,明白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知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自己已经学习的经济学、哲学知识,同时结合自身生活和学习经验,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原因。生产与消费问题在近几年各省区高考中都有所涉及,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理解,以主观题考查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查的内容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为主。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③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④应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15·新乡月考)2014年10月23日财经网报道: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2014年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投资5 307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3.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教学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
1.在材料中辨别生产的决定作用和消费的反作用。
2.在试题中识别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材结构】
学法指导与问题设计
【学法指导】
1.自主梳理法。教师安排学生带着各课时的考点知识梳理,结合《创新设计》,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用红色笔勾点圈划出关键字词句,不理解的内容用“?”标注。
高三年级下册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
高三年级下册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内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这一课是继上一单元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巧妙地把消费过渡到生产。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第二框的内容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本框题的逻辑结构:由上一单元的消费问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下一课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教材内容】本框题设有两目,第一目讲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是生产决定消费,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是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二目讲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学情分析】学生作为消费者,有着相应的生活经验,所以结合生活实际应该不难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但这种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使其进一步认识到物质资料的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的原因和意义。
第二目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有所接触,但因为比较抽象,而且与学生距离较远,所以有一定的的教学难度,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认识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懂得生产决定消费,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生产目的○分析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明确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途径2.能力目标: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身边的事例,说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能力,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学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2.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二、教学设想【教学设计理念】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
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中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材内容的处理及依据】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切入,说明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必须坚持改革,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论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说明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二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阐述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确立的根本原因,探究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实施】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新课导入】师:相信大家都看过这小品,小品里说的昨天大约是在五六时年代的事,那么我们再看看现在我们家里都有哪些电器呢?生:有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师:真是今昔对比啊,如今我们的家里什么家用电器都有了,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光景,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人们消费的商品从何而来呢?也就是说什么在对消费起决定性作用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互动】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古代人的最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呀?生:……师:那现在马车、牛车还是我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吗?生:不是师:为什么不是啊?生:……师:因为过去没有汽车、飞机,只有马车,也就是说没有生产汽车飞机的能力,所以说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第一条: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师:大家现在都知道上网网购吧,老师偶尔也赶赶潮流会在网上买几件衣服,那么现在买东西和以前买东西的方式怎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师:以前都要上街现场去买,而现在至于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买东西了,过去我们要想聊天只能大家坐在一起,而现在可以打电话,可以上网聊天。
这又是为什么呢?生:……师: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也就是生产改变了消费的方式。
所以说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第二条:生产决定了消费方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人们用电脑购物娱乐工作的同时,有问题不知道也可以问度娘,问谷歌,问百度,这样足不出户,快捷方便,给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也提高了效率,这是不是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呢?生:是。
师:所以这是我们学习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第三条:生产决定了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师:现在智能手机很抢手啊,同学们是不是都想要买一个啊,其实老师也想买一个,还有很多同学家里都有家庭轿车了吧,就算现在没有将来也肯定要有的(看课件),那么是因为生产出了智能手机,我们才有了“智能手机”的消费欲望,因为生产了轿车,我们才有了“家庭轿车”的梦想呢?生:……师:是因为有了智能手机我们才想要买,有了轿车我们才有了“家庭轿车”的梦想,也就是更好的产品会有更大的动力,这也就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了动力——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第四条。
师:那下面我们来以手机为例,从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方面来谈谈咱们的手机。
只有厂家生产了手机才能消费手机。
过去远距离交流会用到飞鸽传书,或者邮寄书信(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现在交流呢,从口袋掏出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就都解决了 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外,还可以用手机定位导航,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这样功能多样,方便快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师:同学们手上的手机用了多久呢?有没有想要换手机?如果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也知道现在有智能手机,各种类型和功能的手机不断被生产出来,功能齐全,使许多人产生消费的欲望,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以上我们都是说的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归根结底,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有一句经典的话,“人类首先必须吃喝住行,然后才能工作、学习和生活。
”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那么是否意味就应该重视生产,而忽视消费呢?为什么?生:不能,因为消费也对生产有影响……师:也就是说消费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那么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又会如何?消费对生产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接着来学习。
师:前汽车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这么多汽车生产出来之后,汽车公司会发愁吗?生:会师:他们愁的是如果车子卖不出去会该怎么办呢?汽车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得到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由此可得知什么?生:……师: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为什么近年来人们追去的是各种名牌的汽车而不是以前的“老爷车”?为什么自行车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少呢?生:……师:因为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提高了,包括它的速度、安全性、舒适性等,比如深圳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提高了,那么就要生产出更好地产品。
因此我们得出: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师:第三、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知道是什么吗?生:……师:包括汽车美容等等,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要解决当前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的问题,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开辟更多的消费领域,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
由此可知: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师:最后,生产离不开劳动者,而劳动者智力体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住房等生活资料的消费。
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师:以上的学习分析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一个产品被消费了,接下来又会有新一轮的生产和消费。
生产和消费是不断地重复循环的,但并非机械重复循环。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上一轮消费完成过后,会做一些的改进)。
如此往复,我们就称为社会再生产。
我们把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称为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几个环节呢?生: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师:其中,直接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和交换是连接桥梁和纽带,沟通着生产与消费,分配包括货币分配和实物分配,交换则是指买与卖,生产者生产原料之间的交换。
消费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可以看出,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
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
师:既然生产起决定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那么我们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师: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生:……师:理论原因:1、生产决定消费。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现实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同学们,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生:……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呢?生: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师: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有哪些方面呢? 生:(组织学生活动,探讨)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科技为先、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发展科技关键靠人才,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人为本。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活动):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有重要的意义。
生:……学生讨论发言师: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1、(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看)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2、(从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来看)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放眼世界,从全球来看)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