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l.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6.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

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 . 秦B . 汉C . 宋D . 元2. (2分) (2017高一上·莆田月考)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反映的是()A . 血缘世袭制度B . 社会推荐制度C . 门第恩荫制度D . 考试选拔制度3.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人月出银九钱,北匠每人月出银六钱。

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

这一变化()A . 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B . 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C . 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 .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 (2分) (2019高一下·四川期中) 宋朝出现“吞噬千家之膏腴,连亘数路之阡陌,岁入号百万斛,自开辟以来,未之有也。

”导致此现象的根源是()A . 铁犁牛耕的使用B . 井田制的瓦解C . 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D . 不抑兼并的政策5.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明清商帮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却无法引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是由于古代商帮()A . 发展商品经济致使衰落B . 无法顺应新时代的转型C . 经营商业的理念较落后D . 专制体制局限未能突破6. (2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期中)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

历史(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告诫治国者应当()A.以民为本B.以身作则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题干中孔子所说的大意为:“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有深刻的思想价值,故本题选B。

14. 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

这一状况表明汉代()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B.政治重心与经济背离C.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D.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答案】A【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判断,著名都会分布数量为“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这就充分表明了汉代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南方开发迟缓,经济落后,表明汉代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故选A。

15.《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

2019年山西省晋城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山西省晋城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山西省晋城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西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

武王此举( )A. 意在树立统治者德政形象B. 旨在加强对先代贵族的管理C. 说明分封制度具有传承性D. 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地方政策2. 东汉王符说:“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务本者少,浮食者众。

…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

”此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选官制度受到了严重冲击 B. 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异变 D.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3.注重官员基本素质人才入仕途径单一 忽视人才德行考核 儒学正统地位动摇4. 铸币权由官府逐渐转移到民间 商品交易成本降低 C. 世界最早的商业信用体系出现 D. 新的生产关系出现5. 《朱子全书》载:“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人在里面。

”由此可见,朱熹( )A. 提出理来自于儒家的伦理纲常B. 明确了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C. 把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 确立了理学主流思想的地位6. 《明史•儒林传》中记载:“嘉(靖)隆(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代中后期( )A. 李贽反传统思想影响深远B. 阳明心学得到了广泛传播C. 理学思想的统治地位动摇D. “西学东渐”现象愈演愈烈7. 在乾隆时期,大多数外省所上奏折的议覆,是在军机处的领导下起草进行的。

尽管皇帝名义上对军机处的议覆有否决权和修改权,但根据统计,乾隆皇帝对于98%到99%的奏折议覆,都采取了直接同意的处理方式。

由此可见( ) A. 军机处已对君主权力形成威胁 B. 君主注重军机处的集体意见 C. 乾隆帝推行君臣共治天下模式 D. 中央的决策方式发生了质变8. 1888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广州筹办官办织布局。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必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

这一现象A.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新兴地上阶级崛起2.尚书始置于泰,“泰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法书(学通章奏),故谓之尚书”,汉武帝废除了原来的禁(帝王所居官苑)外尚书,在禁中设立由宦官主持的禁中尚书,这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C. 宦官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D.国家决策权力日趋集中3.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4.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

由此可知,唐代A.粮食贸易比较频繁B.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C.粮食的价格不稳定D.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5.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

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6.元(朝) 二品以上官员“选自特旨”,即由皇帝亲白选任;正三品至正七品则由中书省“自除”这反映出元代A.宰相权力的削弱B.行省的实际权力受到限制C.科举制度被废止D.排斥前代汉族政权的制度7.明清科举规定:阐述《四书》义、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否则不予录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