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海洋地理第一单元第一节1.1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4da634ba561252d381eb6e25.png)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②这颗星球必须具有(多选)( ) A.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 B.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 C.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 D.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4)有人认为火星上曾存在生命,但是由于其 ________较小,它的表面引力也较小。可以 想象,火星上因________不如地球上厚,生 命缺乏足够的保护和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 即使有过生命也难以发展到高级形式。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例2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并分析 下列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有关资料,完成下 列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行 星
与太阳
的距离 (天文 单位)
质量 (地 球 =1)
体积 (地 球 =1)
平均 密度 (g/cm3)
大气 主要 成分
公转 周期
表面平 均温度
响
电短波通信 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发
生磁暴现象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名师点拨(1)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关系 耀斑和黑子的关系特别密切,95%的耀斑都出 现在与光球层太阳黑子区域相对应的位置,有 些耀斑出现时附近看不到太阳黑子,但不久那 个区域也会出现太阳黑子,而且面积和亮度变 化也常常与太阳黑子相对应,耀斑距太阳黑子 很近,约为2.8万千米。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三、地球 1.普通性 (1)从_运__动____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和火星同属 _类__地_____行星。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d4d9f8c1eb91a37f1115cf5.png)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1.海与洋的区别陆地是地球上广阔延续的海水水体的总称。
世界陆地是以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隶属的海共同组成。
洋是该水体的主体局部,远离大陆,深度在2 000米以上,其温度、盐度、透明度等水文状况受大陆影响小,有动摇的潮汐系统和弱小的洋流系统。
海是洋的边缘局部,隶属于各大洋,以海峡或岛链与洋相通或相隔,兼受洋、陆的影响,水平和盐度时节变化大,潮汐现象清楚,但没有独立的海流系统。
2.四大洋的特征(1)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盘绕南极大陆的水域。
是面积最大、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太平洋南北最大长度约15 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09 900千米。
总面积17 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外表积的1/3,是世界陆空中积的1/2。
平均深度3 957米,最大深度11 034米。
全世界万米以上的6条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
平均水温19.1℃。
太平洋中蕴藏着十分丰厚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锰结核的储量和层次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2)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轮廓略呈〝S〞状。
南北长约1.5万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仅为2 800千米。
总面积9 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
平均深度3 626米,最深处达9 219米。
平均水温16.9℃。
陆地资源丰厚,盛产鱼类,捕捉量占世界的1/5以上。
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兴旺,东、西区分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占世界货运总量的2/3以上。
(3)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面积约为7 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 3 397米。
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
平均水温17.0℃。
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080b663b3567ec102d8a78.png)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时也是在一定的 热量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由__森__林____带、__草__原___带 过渡到___荒__漠____带;这属 于由__沿___海___向__内__陆____
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
由于__水__分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
属于由 赤道 向 两极 的
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
是_热___量__为基础的。
2、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山
1、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 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 然带?
2、自然带从山鹿到山顶更 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的变化
3、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 类型更丰富?原因是什么?
南坡。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小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 向两极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沿海岸线方
热量 (水分也有 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请大家看一组世界不同地区的 自然带景观图片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C
D
度越大则自然带谱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2019word版可打印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2019word版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948afa4f705cc17552709f1.png)
(2)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北海 顺水 此时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海水自东向西流 逆水 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
13-14解析:本组题考查板块构造和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必须知道:海盆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大陆架一般水深不超过200米,水温适宜,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为大陆架,d为海沟
B.b~d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不大
C.f处往往成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D.d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处是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区
B.a处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
C.e处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答案:13.D 14.D
15解析:第(1)题,考查对盐度分布规律的理解程度。根据盐度从回归线附近向两侧的低纬度、高纬度递减分布规律,c处位于回归线的附近,故选C项。第(2)题,考查对板块运动示意图的识记。记住六大板块的范围、边界即得出答案。
答案:(1)C
(2)C
16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反映的是菲律宾及其以东的太平洋海底剖面地形图。因此,图中的九州—帕劳海岭位于太平洋板块中。第(2)题,④附近是海岭,海岭是年轻的海底山脉,其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活动也会造成地震,但不是板块运动的结果;③~④、②~③为较为广阔的洋盆,并不位于板块交界地区;①~②是坡度较大的地形区,而且马荣火山就位于该区域附近,②处更表现出海沟的特征,属于典型的板块运动的消亡边界。第(3)题,太平洋的西岸、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区、经纬度的提醒都能帮助作出马荣火山属于菲律宾的正确判断。第(4)题,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经度相差10°左右,该地区靠近赤道地区——111千米/1°经度。
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成因(59张ppt)
![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成因(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3e0720011ca300a6c39051.png)
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A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7、(1)海底地形d的名称是__海__沟__, (2)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形成原因。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
受陆地影 响程度
影响较小
水温和盐度 变化
不大
海 11% 平均几米到2000米
受大陆、河流、 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比较大
海流系统
有独立的系统
无独立的系统
随堂练习
1、下列海中,不属于边缘海的是(D )
A日本海 B阿拉伯海 C挪威海 D波罗的海
2、下列属于内海的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日本海、黄海
B 波罗的海、渤海
C 波罗的海、墨西哥湾 D 红海、东海
●读课本图1-1-12,分析板块运动可能造成什么结果。
生长边界(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形成裂谷(中央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中脊)。
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形成高在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或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东亚岛弧)。
红海的面积在扩大、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太平洋的面 积在缩小。
4、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
组板块界线是( A)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5、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地带
近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1.1海底地形及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近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1.1海底地形及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e1fcd83228ea81c759f5785a.png)
2017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1.1 海底地形及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 1.1 海底地形及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1.1 海底地形及成因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1.1海底地形及成因相关素材大陆架海底大陆架是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
原来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没了,就成为大陆架浅海。
大陆架浅海环绕陆地像一个花环,但它总的面积有27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非洲大陆的面积.中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陆架上。
我们吃的鱼虾等海产品,主要是从大陆架浅海捕到的,大陆架浅海的水产品占整个海洋水产品的80%。
大陆架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约占全世界的1/3。
而陆地上许多石油旷,也是在大陆架海底环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浅海风光海底扩张到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们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测绘出海底世界。
测绘结果显示:海底有座相当高耸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脉",绵延约83683.6千米,穿过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断裂谷,断裂谷里不断地冒出岩浆,岩浆冷却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脉,这个过程就叫海底扩张,而这些新生的海底山脉则称为海岭。
由于断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断裂谷两边的岩石就逐渐远离了洋脊中央。
所以,距离“山脉”越远的岩石就越古老。
当海岭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断裂谷的岩浆还会继续喷出,它们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把一条条新海岭从地壳岩层中推送出来,同时又把它们慢慢地从地壳岩层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达到新生和消长的平衡。
鲁教版海洋地理第一章第1节
![鲁教版海洋地理第一章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b43996c28bd63186bdebbc01.png)
赣马高级中学《海洋地理》课时化学案第一单元第1节海底地形(课时1)编号:001 日期:2011-4-21 编写者:董淑信【学习内容】地球上陆与海的分布特点;陆半球与水半球的划分;四大洋位置及其主要特点;洋、海、湾、岛、半岛、群岛的辨析;第一、第二岛链的划分;海底地形的分类及特点。
【学习重点】陆半球与水半球的划分;海底地形的分类及特点。
【自主学习】1、课本研读(1)阅读图1-1-2,从中你获得了有关海陆面积和分布的哪些信息?(2)阅读段2和图1-1-3,1-1-4说出水陆半球的北极点坐标是,南极点坐标是,陆半球上主要的大洲有,水半球上主要的大洲有(3)阅读段3回答四大大洋的名称是,其中最大的洋是(4)结合地图册P2,理解洋、海、湾、岛、半岛、群岛等有关概念的区别.(5)阅读图1-1-6回答日本属于第几岛链的?简述这对中国有何影响?(6)阅读课本和结合地图册P4说出海底主要地形和主要特征?2、自主构建3、初试牛刀1.据图填写数码所表示的海底地形。
(写在右边空白处)2填写出四大洋位置;台湾岛属于第几岛链?从成因上看,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岛屿。
(写在右边空白处)4、自主疑问5、组内探究:在下图中找出图中海域里的有关海陆名称的专有名词。
6、再试牛刀(分析图中我国该海域有关海陆名称的专有名词)7、三试牛刀读图2回答1-2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3.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
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
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王漂向欧洲沿海。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框《地球哺育了我们》课件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框《地球哺育了我们》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e9524002020740bf1e9b09.png)
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 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 然资源。
目前我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 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 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 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 化碳气)四大类。
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 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 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 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 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 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 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 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 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 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 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 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世界水日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 的“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008年3月22日是第16个 世界水日,主题为“生命之水”。 这一主题是联合国2003年在其第 58届大会上确定的。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她
用甘甜的乳汁养育着我们,她用宽 阔的胸怀拥抱着我们。清新的空气, 丰腴的土地,秀美的山川,无尽的 宝藏……我们人类所赖以生存的一 切资源,哪一样不是地球母亲的恩 赐?地球,是我们美丽又慷慨的伟 大母亲!
在 太 空 中 看 地 球
地月全家福
“早穿棉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444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444张](https://img.taocdn.com/s3/m/0a3461999b6648d7c0c746e4.png)
第一页,共45页。
一、人类对宇宙 (yǔzhòu)的认识
、宇宙(yǔzhòu)是什么?
宇宙是时间(shíjiān)和空间的组合,宇宙在空间 无边无际的,在时间(shíjiān)上是无始无终的。
简而言之宇宙是无限的。
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 宇宙或已知宇宙(140亿光年)。
第四十三页,共45页。
第四十四页,共4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地球的宇宙环境。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140亿光年)。流星体——流星——陨星(陨石、陨铁)。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No 存在一颗叫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九大行星的运行(yù nxíng)特征
1、从北极上空(shàngkōng)看,各行星都按逆时针绕日旋
同向性
2、运行的轨道(guǐdào)都近似圆形 近圆性
3、各行星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共面性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第三十页,共45页。
第三十一页,共45页。
到什么奇异景观?
第十九页,共45页。
第二十页,共45页。
银 河 系
俯 视 图
侧视图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银河系 GALACTIC SYSTEM 地球和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 (或星系)。 它在天球上的投影称银河,故 名。包括(bāokuò)一、二千亿 颗的恒星和大量的星云,还有 大量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总质量为太阳质量的 1400亿倍, 其中的5-10%为气体和尘埃。 大多数恒星集中在一个铁饼状 的扁球内。银河系的主体部分 直径为8万光年。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1单元第1节成才设计同步课件第2课时31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1单元第1节成才设计同步课件第2课时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cfb121efa216147916112889.png)
C.只有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
命形成、发展
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第一节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就其自身条件而言,
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而适宜的
温度与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和稳定的光照条件有关。
本
课 与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无关,它只是保证了地球具
栏 目
的字母是________,其表面温度低于 d、f,由此可见,地球上
开 关
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主要是得益于有适中的__________。
(2)如果仅从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分析,a、c、d、
e 四颗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多选)
()
A.a
B.c
C.d
D.e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第一节
(3)图中的扁长椭圆轨道是彗星轨道,请在 b 处画出彗尾并画出 c 天体绕日公转的方向。 (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请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 本 条件按照因果关系连接起来。
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
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本 (3)具有适宜的温度。
课
时 (4)假如地球没有大气层,就不会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不会
栏
目 对地球有保护作用,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加大,不利于生命活动。
开 关
自转或公转周期若过长,使白天或夏天升温时间长,温度过高;
第十二页,共32页。
第一节
[迁移应用 1]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M 星最有可能是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0316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03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afd343247f1922791788e8c3.png)
第十四页,共17页。
日冕(rìmiǎn)
温度极高(超过百万度),但亮度 (liàngdù)低。 要在特定的时候才能观测出。 如图:在紫外波第十段五页,下共17页观。 测出的日冕层。
多彩绚丽(xuànlì)的极光
第十六页,共1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页,共17页。
太阳(tàiyáng)的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
太阳黑子对地球(dìqiú)的影响
黑子增多的时候,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磁层, 会引起电流层扰动,使地球上的无线电波通信受 到影响,甚至出现(chūxiàn)短暂的中断。
黑子活动年份以11年为周期。在奇数年,其活 动强度特别强。
第三页,共17页。
其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和太阳风中喷发出的高能、高速运动的电粒子 。流,其发射出的辐射能引起大气电流层中强烈的电磁(diàncí)。甚至威胁到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No 。讨论:以下是两个同学的对话——。地球的影响是不利的。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层的千分之一,。其
表温比光球表面温度低1500度左右——造成“黑”的原因。黑子最多的年份——太阳活动极大年。黑子盛衰 周期(太阳活动周期)——11年。多彩绚丽的极光
表面温度约为 6000k
太阳光基本是 从这里发出 (fāchū)。
表面有黑子。
太阳的结构(jiégòu)——色
色球:厚度约 2000km, 发出的可见光 不及光球 (ɡuānɡ qiú)层 的千分之一, 表面有日珥和 耀斑。
第九页,共17页。
太阳的结构(jiégòu)——日
第十页,共17页。
日冕:太阳 大气Biblioteka dàqì)的 外层。你站在哪一方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731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7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bd1881ec4431b90d6c85c7fa.png)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结论 存在相关性; 两者的变化周期 (zhōuqī)约为11
年; 不同地区两者相
关性不同。
图1-1-15 太阳黑子(tàiyánghēiz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 期的相关性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1、一般性——运动(yùndòng)特征和
结构特征 行星
(与地太距球阳离=的1)(地质球量=1)(地体球积=1)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图1-1-1 人类信息图。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 世界。(1)物质性——繁多的天体(宇宙的物质存在形式)。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2)运动性—
No —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从内
向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等。目前主要的能源煤炭,石油等矿物燃 料,是地质时期(shíqī)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卫星等
其他恒星、各种(ɡè
zhǒnɡ)天体
第十页,共32页。
第十一页,共32页。
(wèixīng)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第十二页,共32页。
人类(rénlèi)首次 登月
美国(měi ɡuó)“阿波罗” 登月飞船
第十三页,共32页。
我国“神舟”系列试验 (shìyàn)飞船
第十四页,共32页。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第八页,共32页。
(2)运动(yùndòng)性——不停地运动 (yùndòng)和变化之中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xiānghù)吸引、 相互(xiānghù)绕转:
第九页,共32页。
总星系
银河系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542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5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86fd0a84168884868662d6e7.png)
远日行星:质量,体积较巨行星A 小B ,C 较D类E F 地行星大,平均密度较小,表面温度最低。
第四十页,共43页。
行星 质量 体积 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水星 0.05 0.05 5.46 87.9d 58.6d
6
宇 宙 中 的 地 球 思体考 积金:,自9星大转行周星期0,.,8距2温太度06阳.8的越5变近化5,?.2质6量2(z2h4ìl.i7àdng),243d
周期约11年
耀斑 色球
色球有时出 耀斑爆发是太
现增大增亮 阳活动最激烈
的斑点
的显示
第三十五页,共43页。
太阳活动(huó dòng)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hu
1。短波辐射(fúshè)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的影 响:短 波无线电通讯衰减甚至中断。
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chǎnshēng)磁暴,极光现象。
2。太阳是距离(jùlí)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日地平均距离(jùlí):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光到达地球只需8分多钟
第二十页,共43页。
太阳辐射对地球(dìqiú)的影响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 (fàngshè)能量,称为太阳 辐射。 每分钟辐射向地球的能量 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 产生的热量
第四十三页,共43页。
第三十八页,共43页。
1。8大行星距太阳(tàiyáng)由远及近排水列,?金,地,火,木,土,天王(tiānwáng),海王,
2。公转方向?轨道形状(xíngzhuàn)?轨同道向平性,面近?圆性,共面性
3。小行星带位于?地球位于?
火木之间,金火之间
4。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2021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2021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c839741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3.png)
第一章探究海洋奇特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直击考点】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学习过程】一、海底地形1.主要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位置、外形、面积、水深、坡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各地形部位。
A为海岸,B为______,水深一般为________米以内,坡度平缓;C为________,水深大于______米;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巨大扇形地叫__________;D为_________,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水深多在_____米以上;E为_____,又称______,水深多在__________米之间;F为________,简称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宽_________千米,顶部水深在____________米之间二、海底扩张学说1.20世纪初,_______发觉大西洋两侧的大陆外形、地质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具有相像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四周是一片宽敞的海样,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对全球海陆分布及其成因作了全新的解释。
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上缺乏证据。
2.20世纪中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进展,为新理论的消灭供应了可能。
(1)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一般不超过_______年,其中年龄最轻的在_________处,最老的在________处,并在_________两侧呈对称分布。
(2)海底扩张的过程:酷热的熔岩不断地从__________轴部的_________带涌升,当熔岩冷却后,便形成新_______,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_______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3)海底扩张的驱动力:________________。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0241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02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05ad0f2e240c844768eaeec3.png)
八大行星
第十八页,共42页。
太阳系
第十九页,共42页。
银河系
第二十页,共42页。
多层次的天体(tiāntǐ)系统
最低
最高
地月系
太阳系
其它(qítā)行星系统
银河系
其他(qítā)恒星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可见宇宙)
第二十一页,共4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体(tiāntǐ)系统-太阳系
地月系
ABCD E F H I J
第三十七页,共42页。
1、月亮“阴晴圆缺”(月相变化(biànhuà))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wèi zhi)的变化(具 体来说是∠日地月的变化)是月相变化的根 本原因
第三十八页,共42页。
2、从农历初一(chū yī)到十五再到初一(chū yī),月相是如 何变化
的?日食和月食分别易发生在什么日子?
件(1) 充足的水分 (2)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3)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第三十四页,共42页。
地外文明
第三十五页,共42页。
第一单元(dānyuán) 宇宙中小的结地球
第一节 地球(dìqiú)的宇宙 一、人类对环宇境宙的认识
1、宇宙(yǔzhòu)的 概2 、念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在向东(前)运行,地球 也向东自转(zìzhuàn),即地球每天要“追赶” 月球,这使得月球的升落每天都要比前一天 推迟一些,推迟的时间约50分钟,有时候多 余50分钟,有时候少于50分钟。
第四十页,共42页。
4、恒星月和朔望月的定义(dìngyì),周期及带来的意义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327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13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c30afd46fd0a79563d1e72c3.png)
第十二页,共28页。
地球(dìqiú)—经纬网—纬线
❖用途 ❖划分地球(dìqiú)—
60°
90°
—赤道把地球(dìqiú) 30° 分成南、北半球。 ❖低纬度 0°——30° 0°
❖中纬度30°——60° 30°
❖高纬度60°——90°
❖判方向——指示东西
60°
方向。
90°
第十三页,共28页。
(1)A点的经纬度为
;
(2)B点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B点所在
的大洲或大洋为
。
(3)若一架飞机从C点经B飞到A,其飞行方向
为
。
(4)若某人从C点出发,向东后转向(zhuǎnxiàng)南
再转向(zhuǎnxiàng)西最后转向(zhuǎnxiàng)北各旅
行200Km,终点位于出发地的什么方向?
。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20°W
180。
0。
第九页,共28页。
160°E
地球(dìqiú)—经纬网—纬线
❖纬线(wěixiàn)
定 义—— 在地球仪上,同
赤道(chìdào)平行的 线;也就是与经线圈 垂直的线。
第十页,共28页。
地球(dìqiú)—经纬网—纬线
特 点—— 1.都自成圆圈——纬线 圈。 2.赤道(chìdào)最长, 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 两极为点。 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 行。
第十四页,共28页。
第十五页,共28页。
(1)两相比较的点同
是东经,则数值大的在
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
(2)两相比较的点同
是西经,则数值大的在
西面,数值小的在东面;
(3)两相比较的点分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0727张
![地理必修1鲁教版第一单元第1节名师设计同步课件07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3c12b6cc43323968001c92e4.png)
面性,地球 的宇宙环境 (huánjìng)较 安全
的条件
具有
自转周期不
适当
太长
放射性元素衰变及火山 活动促使地球表面液态
的体 积和 质量
水不断增多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探 索 地 外 生 命
内容(nèiróng)总结
人类认识的宇宙。“地心说”—〉“日心说”—〉“星系”—〉现代观测。——天体是宇宙物质 的存在方式。Interstellar Matter(ISM)。日 全 食。A Picture of the Moon。A Picture of the
球
第十五页,共28页。
Probe to Titan
Alpha Space Station
Space Shuttle Takes Off
第十六页,共28页。
宇宙是不断运动的 ——天体相互吸引
(xīyǐn)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 系统
第十七页,共28页。
地 月 系
第十八页,共28页。
The Solar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宇宙(yǔzhòu)是不断发展的 ——任何天体都存在发
生、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历程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宇宙大爆炸 (bàozhà)理论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太阳(tàiyáng)
九大行星绕
光照较稳定
日公转具有
地球上
同向性和共
距太阳位置适 中
存在生 命物质 (wùzhì)
第一页,共28页。
“地心说”—〉“日心 说”—〉“星系 (xīngxì)”—〉现代观测
第二页,共28页。
宇宙是物质世界 ——天体是宇宙物质的
存在(cúnzài)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 幔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 入大陆上部,使大陆向上 隆起,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7000—8000万年, 地壳断开处,岩块下陷, 形成裂谷带 距今6000—7000万年, 地幔加速对流,裂谷 扩张,形成初期的海 洋,上升岩浆冷却凝 固形成海洋地壳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1、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海底地形? 2、两边的缝隙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海底什么地形? 3、图中从A向BC两侧,洋壳岩石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4、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
复杂的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海沟 大洋中脊
大陆边缘
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
大陆隆:水深在1500~~5000米 大洋盆地:水深在3000~~6000米 海沟:水深在6000米以上
大洋中脊:顶部水深在2000~~3000米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3、海与洋的区别
对比项目 占海洋比重
水深 受陆地影 响程度 水温和盐度 变化 海流系统
洋 89%
多超过2000米 影响较小 不大 有独立的系统
海 11%
平均几米到2000米 受大陆、河流、 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比较大 无独立的系统
渤海 黑海 里海 地中海 红海 阿拉 伯海 孟加 拉湾 南海
白令海
黄海
海底的地形及成因
目标: 1.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规律 2.了解海底的主要地形 3.运用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一、广阔的世界大洋
1、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 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且海陆面积随纬度 的分布很不均匀 2、“陆半球”与”水半球“,
无论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海洋的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海陆分布是 不均匀的。
3 板块构造学说( ★ ★目前公认学说)
(1)理论观点:
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 海岭和海沟 _________ 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 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板块。 地壳活动带,多火山、地震 ②板块边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内 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大洋中脊 ③生长边界一般位于_______ ,大陆裂谷也属于 海沟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多形成______ ,
生长边界(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形成裂谷(中央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中脊) 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形成高在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或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东亚岛弧)
读图”1-1-3“和”1-1-4“ ,思考:
1、找出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
陆北球的极点是经度0°、北纬38°,水半球 的极点是经180°、南纬38°
2、这样划分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面积的对比达到最大的程度,陆半球是陆地 在一个半球内最大的集中。水半球是海洋在一个 半球内的最大的集中。但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 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
面积、深度 地中海、 都大 加勒比海
内海
深入大陆内部
面积小受大 渤海、红海、 陆影响大 波罗的海
边缘海
大陆边缘,以半 面积大、水 东海、日本 岛或群岛深与 流不畅 海、南海 大洋分离
•第一岛弧链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
•第二岛弧链
小笠原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1:下列海中,不属于边缘海的是( D ) A日本海 B阿拉伯海 C挪威海 D波罗的海 2.下列属于内海的是( ) A 日本海、黄海 B 波罗的海、渤海 C 波罗的海、墨西哥湾 D 红海、东海 3.下影响列关于洋和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洋是海洋的主体和潮汐系统而海无洋流现 象和潮汐现象 B、洋的温度和盐度终年不变,而海域经常变化 C、洋和海是相通的,只是海靠近大陆 D、洋受大陆影响较大
A
B C
D 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大 陆 架 大 陆 A ,B
坡 , 岭 ,
C
E
洋 海
盆 沟
,D
,
海
三、海底地形的成因
1 大陆漂移学说 2 海底扩张学说(★) 3 板块构造学说( ★ ★目前公认学说)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大洋中脊贯穿世界四大洋,是彼此互 相联结的一个整体 太平洋中脊贯穿不在太平洋中间,而偏于大洋 的东侧.印度洋中脊呈“人”字形分布,大西 洋中脊呈“S”形。 岛弧与海沟常常相伴而生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B.图中B处是海岭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1000
3000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 补画几条等深线 A. 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
B.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例题2(淮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读图回答
海沟 (1)海底地形d的名称是______ , 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形成原因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 下俯冲(或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海底洼地
例题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2 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 ________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______________板块之间 ,是_____ 边界 消亡
思考
结论: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地,海底地壳处在不断生成—扩张—消亡过程
2 海底扩张学说 (1)产生背景:
①全球大洋底部竟连续分布着大洋中脊 ②洋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③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上部结构差异明显, 而下部结构差异甚至小。
(2)理论观点:
①炽热的熔岩不断从大洋中脊轴部的中央裂谷带 ___________________涌升, 冷却后,形成新洋底 ②新洋底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向两侧推挤, 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地幔物质的对流 其驱动力是______________ , ③海底岩石的年龄,以大洋中脊 ______最新,离它愈远 年龄越老 则_______ ,并在它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中央裂谷带对于于地幔对流的涌升区 _____________, 对流的水平运动区 大洋盆地对应于______________ , 下降汇聚区 。 海沟对应于对流的_____________ ④洋底从裂谷处形成到海沟处消亡周期一般不 2亿年 超过_____
洋壳不断扩张生 长,海底扩张形 成宽广的洋盆
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2、说出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思考
3、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哪些?
1、洋壳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
2、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图中是 南极洲 和 美洲 板块碰撞, 南极洲 板块俯冲消亡 形成海沟, 美洲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安第斯 山脉。
整个地球表面积 随纬度的分布
例题1: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1--2题·
C )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B 2.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世界最长的海沟:爪哇海沟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 裂谷,称为中央裂谷,大洋中脊体系是一个 全球性地震活动带,但震源浅,强度小。
洋中脊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
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规律? 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有多少年? 4、与地球年龄46亿年对比,为什么海底岩石年龄最老不超过2亿年?
1写出板块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 ;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亚欧 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红海形成: ;
活动题答案:地球表层首先形成的是陆地,经 过漫长的演化,由地球内部不断喷发出的气体, 逐渐降落到地表,汇集到低洼处,形成大洋。 根据海底扩张学说,由于海底大洋中脊裂谷带 的存在,地幔中的炽热熔岩不断涌出,促使洋 底不断扩张,并到海沟处俯冲消亡,因此洋底 处在不断新生 扩张和潜没的过程中,好似一条 永不止息的传送带,大约经过2亿年便可更新 一遍。因此,陆地上最古老的岩石地质年龄可 达38亿年,现代大洋水体也有6亿年,而最老 的洋底岩石却不超过2亿年。
红海的面积在扩大、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太平洋的面 积在缩小
右图是板块运动与地幔物质运动剖面图,读图完成1-2小题. 甲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乙 板块运动原动力是( A ) A 地幔物质的对流 B 地球自转离心力 C 天体之间的引力 D 地转偏向力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甲处是海沟,是板块生长边界 ②甲附近多火山、地震 ③乙处岩石年龄比甲处老 ④乙处海底地形在大西洋中的走向呈“S”形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 的( A ) A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同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同南极洲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