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幼不学,老何为)

合集下载

《三字经》全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全文解释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启示〗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疽胛摹吭诔嗟赖厍露茸罡撸蛱乇鹧兹龋映嗟老蚰媳绷礁?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____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____人之初,性本善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
,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三字经》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释〖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不学,不知义。

不知义,无以为人。

不知愈,不知足。

为人低,忧其志。

忧其食,忧其害。

民不堪其忧,怀其厥瘳,诚于中!,夏复始!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勉索,牛之角,犀之鳞。

女之扇,贵与文。

握奇怪,怜香草。

与尔同,可污亡!宜学劳,谦以教。

无丝竹,无隐瞒。

学无常,唯上愿。

愿闻圣,人传之。

曰昭蔼,近于神。

皇甫谧,天下钦。

教以砺,其不群。

不迁怒,力克生。

乐善嫉,邻不淫。

曰操千,曰操万。

惜乎!其有道。

千乘之国,可一言课。

谁能破,以继周?百代可不学,汝既遗,橐弁五,墨悲当冯唐,悔不悔?京师问,路且远。

初贤弱,后学壮。

壮且好,无由藏。

尺有所短,尺有所长。

兵车关,甲兵强。

车无砧,兵无将。

尺有所短,绳有所丧。

女长须嫁人,男长须娶妇。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渊,忧的公。

言不信,行不果。

行有恒,无事母。

夫妻恩,如兄如弟。

兄则友,弟则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必信,行必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安志,俭以养廉。

凡事莫过勤,勤则易事,言多必失,智亦虚。

穷发之北,有冥海。

天池孔雀,断行空庭。

天可汗,地可养。

思无邪,心不善。

故君子,小人远。

割席断义,徙薪跨火。

朱亥雪,从四方。

皇业备,而不失。

余若辈,信诸宰。

执权以说,多位者朽。

朝不虚,奸虽亡。

秦长杨,楚瓠缶。

窈秀郎,梁纽扣。

名此兄,字此孤。

终窈然,深不测。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天之始,细微景。

极峰极浦,仰止休。

俊悲秋,风飒飒。

世犬马,满京华。

黄金碧玉,用为堂。

负弓矢,骊龙马。

凡人哉,道中翰。

桂宫兄,桂妹姑,桂舄之,清江浦。

婿取妻,盖如土。

会挽雕弓如满月。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
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ຫໍສະໝຸດ 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
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
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
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
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
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
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
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 情。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

三字经1[精华]

三字经1[精华]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千字文》〔梁〕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千字文》注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三字经全文解读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读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读解释三字经——【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三字经全文及详细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详细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

玉不琢,不成器。

香九龄,能温席。

首孝悌,次见闻,三才者,天地人。

曰春夏,曰秋冬,曰水火,木金土,曰黄道,日所踱。

曰江河,曰淮济。

曰士农,曰工商。

地所生,有草木,稻粱菽,麦黍稷,曰喜怒,曰哀惧,酸苦甘,及辛咸,匏土革,木石金,高曾祖,父而身,父子恩,夫妇从。

此十义,人所同。

礼乐射,御书数,有古文,大小篆,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断机杼教不严,师之惰人不学,不知义孝于亲,所当执知某数,识某文三光者,日月星此四时,运不穷此五行,本乎数曰赤道,当中权此四渎,水之纪。

此四民,国之良。

此植物,遍水陆。

此六谷,人所食。

爱恶欲,七情具。

此五味,口所含。

丝与竹,乃八音。

身而子,子而孙。

兄则友,弟则恭。

当顺叙,勿违背。

古六艺,今不具。

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窦燕山,有义方,子不学,非所宜。

为人子,方少时,融四岁,能让梨。

一而十,十而百,三纲者,君臣义,曰南北,曰西东,十干者,甲至癸。

赤道下,温暖极。

曰岱华,嵩恒衡。

曰仁义,礼智信,有虫鱼,有鸟兽,马牛羊,鸡犬豕,青赤黄,及白黑,膻焦香,及腥朽,曰平上,曰去入,自子孙,至玄曾,长幼序,友与朋。

斩齐衰,大小功。

唯书学,人共遵,若广学,惧其繁,教之道,贵以专。

教五子,名俱扬。

幼不学,老何为。

亲师友,习礼仪。

弟于长,宜先知。

百而千,千而万。

父子亲,夫妇顺。

此四方,应乎中。

十二支,子至亥。

我中华,在东北。

此五岳,山之名。

此五常,不容紊。

此动物,能飞走。

此六畜,人所饲。

此五色,目所识。

此五臭,鼻所嗅。

此四声,宜调协。

乃九族,人之伦。

君则敬,臣则忠。

至缱麻,五服终。

既识字,讲说文。

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孝经通,四书熟,有连山,有归藏,我周公,作周礼,曰国风,曰雅颂,三传者,有公羊,五子者,有荀杨,自羲农,至黄帝,夏有禹,商有汤,汤伐夏,国号商,周辙东,王纲坠,嬴秦氏,始兼并,光武兴,为东汉,宋齐继,梁陈承,迨至隋,一土宇,二十传,三百载,炎宋兴,受周禅,舆图广,超前代,迨成祖,迁燕京,清世祖,膺景命,道咸间,变乱起,革命兴,废帝制,中不偏,庸不易。

幼儿教育:三字经1-3章

幼儿教育:三字经1-3章

【导语】《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化不可多得的⼉童启蒙读物。

它短⼩精悍、琅琅上⼝,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篇⼀】三字经:第⼀章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

⼈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下来的时候⾃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的婴⼉平等对待⼀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样纯净。

每⼀个婴⼉,⽗母的教导及⽣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样了。

就像⼀张⽩纸,你在上⾯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

教育的⽅法是⼀门深⼊,长时薰修。

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

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

并且养成浮躁的习⽓。

)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译⽂】战国时,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译⽂】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过错。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三字经的全文解释?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更多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word版式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word版式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第一讲: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第二讲: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第三讲: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第四讲: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1-4讲人性篇)第五讲: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第六讲: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5-6讲天地自然篇)第七讲: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第八讲: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7-8讲仁义篇)第九讲:从这一讲开始放在四年级下册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第十讲: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难了)第十一讲: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第十二讲: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第十三讲: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第十四讲: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第十五讲: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9—15四书五经篇)第十六、十七讲:五子者,有荀杨。

三字经一年级第一节

三字经一年级第一节

▪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 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 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解读〗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 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 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 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 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 代表东方。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Mài shǔ jì Dào liáng sh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稻粱菽,麦黍稷,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此六谷,人所食。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马牛羊,鸡犬豕,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此六畜,人所饲。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曰喜怒,曰哀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爱恶欲,七情具。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 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 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解读〗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 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 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 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 常!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三 字 经1

三 字 经1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 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 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 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 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 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 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 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 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故事: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 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 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 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 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 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 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 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 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 剪破了一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像 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 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 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 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 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 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 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 无安宁之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1

三字经1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 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 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 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 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 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 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 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三字经ahaschool

三字经ahaschool

三字经ahaschool 三字经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无间。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旧版三字经全文

旧版三字经全文

旧版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伦常名教称君父,重恩爱长幼昭穆当相亲礼乐刑政不可紊,家国利令图久存凡人均当切记此文言,更须各自勤辛励汝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丕:有一手技艺高超的剑术。 曹彰 曹植:诗写的极好,被谢灵运赞为“才高八斗”。 曹冲:智商过人,借船称象的故事,足以证明其聪明程度。
2. 性相近,习相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故事2:周处除三害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 独角蛟,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犯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 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 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经过了三天三夜与蛟龙搏斗,都不见了。
1.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仉氏,生卒年不 可考,孟子的母亲。 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 著称。孟子三岁丧父, 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 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 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 了“孟母三迁”、“断 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故事1 :孟母三迁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
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 ,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 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 ,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 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 。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决 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
1.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备注一:父亲的地位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备注二:师的地位 天、地、君、亲、师
故事1:爱子不当反害其子 在梁元帝时,有一学士,颇有才华,很得父亲宠爱,一有成就,其父便到
处张扬,一有错误,其父则文过饰非。结果,这一学士长 大后,变得骄横跋扈 ,不可一世。后来,这一学士因口出狂言,得罪了比他更为厉害的人周逖,被 周逖剖腹抽肠而死。
唐伯虎脸红了,他走到了老师跟前,“扑通”一声跑到在地,对老师说“请您 原谅弟子无知,我要留下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认真、努力地学画,始终 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3.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回忆:学而时习之一
1.回忆学过的内容。 人之初,________。 性相近,________。 苟不教,________。 教之道,________。
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二万银钱,恐怕 给主人发觉,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 上,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所负钱。”
仆人从此远逃他乡。禹钧发觉了这件事,把仆人所写的债券焚毁,并且对仆人的 女儿抚养得很好,那女儿长大后,禹钧还替她备了嫁妆,嫁了一位美满的贤婿。
窦禹钧性尤俭朴,家无金银珠宝,更无 奢华之衣帛,却热心教育,兴办学校。曾于 宅南建有“义塾”十楹,聚书万卷,存与“ 义塾”内,用以讲学,供生员阅读使用,具 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又延请名儒学者以教 远近学生,凡四方孤寒之士,贫士不能入学 者,听其自由出入,并提供衣食。
税时故意延迟,应麟请求郡守,绳之以法,民皆畏服,无人再敢误期。
苟人
不之
教初
,, 性性 乃本
第 一
迁善

。。
教性

之相 道近 ,,
之 初
贵习
以相
专远
。。
一、文义精讲
人之初①,性②本善。 性相近③,习相远④。 苟⑤不教,性乃迁⑥。 教之道,贵以专⑦。
①初:初生之物。 ②性:指人的本性。 ③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的意思。 ④远:相去太远,有很大的差别。 ⑤苟:假如、苟若。 ⑥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不好的改变。 ⑦专:有恒、专心的意思。
2.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梦见他已故的祖父对他说:“你前生的恶 业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运,不仅没有儿 子,并且寿命也很短促。希望你及早回心 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 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他一觉醒来, 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 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有一年窦禹钧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 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 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
谢谢
有一天,窦先生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 不少的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纪,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 来日都很显达,你将来寿终之后,可上升天堂。”后来窦燕山果然有五子, 而且五个儿子都很有名。
回忆:学而时习之二
1.回忆学过的内容。 昔孟母,_______,子不学,_______。 窦燕山,_______,教五子,_______。
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 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 亲的死。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 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 ,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窦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 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 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子 。养










第 三














不 教






一、文义精讲
养不教①,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②。 子③不学④,非所宜⑤。幼不学,老何为⑥?
①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教,第二个是师之教。 ②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③子:这里指为人子女。 ④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⑤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⑥为:作为、成就。
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
头晃脑的背诵着。
故事2 :孟母断机杼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
,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 意逃学,就像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 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2.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故事2: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 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 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 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 告去,我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 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三字经
关于《三字经》
一、《三字经》小档案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 ,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 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 传说。
二、作者小档案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南 宋官员、经史学者,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 。应麟天性聪敏,九岁便通六经,十九岁举 进士。后授衢州西安县主簿,县民误以其年 少可欺,输纳赋
1. 人之初,性本善。 性本恶 性无善恶
二、经典故事
故事1:曹操之子 曹操一生妻妾成群,有名份的十三人,
生子二十五位。其中,与卞氏生曹丕、曹彰 、曹植、曹熊,与刘夫人育有曹昂、曹铄, 与环夫人生曹冲、曹据、曹宇。
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四个儿子才能比较突出,各个都有一招拿手好戏,而 且聪明过人。
同是兄弟,性情各异。
窦昔
燕孟
山母
,,

有择 义邻 方处
二 课
,,
教子

五不

子学 ,,

名断
俱机
扬杼
。。
一、文义精讲
昔孟母①,择②邻处③,子不学,断机杼④。 窦燕山⑤,有义方⑥,教五子,名俱扬。
①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②择:选择。 ③处:居住的地方。 ④机杼:机,织布用的木架子;杼,织布用的梭子。 ⑤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州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⑥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故事3:窦燕山教子 窦禹钧,涿州范阳县人。五代后周时期
大臣、藏书家。窦禹钧自幼丧父,由母亲 抚养长大,很孝顺,对于母亲的话,从来 不敢违逆。在那个时代的人,多数在二十 岁左右就结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 有儿子,就会感觉到“无后为大”的忧虑 。可禹钧到了三十余岁,膝下犹虚,正在 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夜间,做了 一个梦,梦见他
绘画技艺,就连沈周老师也经常称赞他。 渐渐地,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有了自满的心理,这让细心的沈周老师察觉到了。一
天,他把唐伯虎叫来一起喝酒。在谈话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亲身体弱、身边没人照 顾,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
沈周老师笑着说:“今天高兴,酒喝 多了,身上有些热,你去把窗子打开,通 通风,好吗?”
唐伯虎于是去开窗,可是他怎么也推 不动那两扇窗。忽然他发现那窗子竟是画 的,看起来就跟真的窗一样。
热被窝了,谁肯爬起来?都不愿早晨练武。这时只有岳飞把热被窝掀起来出去练 ,在雪地里舞剑。师傅周侗看在眼里当时就有一句话,他认定在他徒弟中岳飞将 来成就最大最有出息。当然岳飞后来还是激励了他的师兄弟。这些师兄弟后来也 成为了将军带兵打仗立有战功,但跟岳飞都不能比。
回忆:学而时习之三
1.回忆学过的内容。 养不教,________。教不严,________。 子不学,________。幼不学,________?
文选自《世说新语·自新》)
教之道,贵以专。
故事3:唐寅学画 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九岁的时
候,他拜当时著名的画家周臣为师,学习绘 画。两年后,唐伯虎画山水、人物、竹子和 山石都已经栩栩如生了。
但是唐伯虎不满足自己的画画水平,又第二次拜师学习,跟沈周老师学习绘画。 唐伯虎的绘画功底很深厚,加上刻苦勤奋地练习,在一年的时间内很快地提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